农业物流配送范例6篇

农业物流配送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1

关键词:物流;资源;气候

1 成立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农特产品物产资源丰富,而资源配置效应欠佳。

张家口市地处燕山山脉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段,地势起伏,地貌复杂,不同区位和不同气候造就了不同的特产资源。辽阔的坝上,是避暑旅游胜地,又是绿色无公害错季菜天然园区。如今的莜麦、土豆和羊肉成为坝上四县的“新三宝”,尚义的“尚亿”牌口蘑以国优产品,胜似野生口蘑,为“草原明珠”的盛誉增添了光环。富饶的坝下,有久负盛名的宣化马奶葡萄,蔚县的杏扁、杏仁等等。

全市不同区域的不同特产,在国内同一产品中独树一帜,有的是传统的宫廷贡品。但当山东的大葱、大蒜在全球炒得火热之际,而我们的特产却默默无闻。主要原因:一是交易者知识是有限的;二是搜寻信息要花费成本;三是信息的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扭曲或不能合理决策,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要依法完善信息宣传法制和规范其行为;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引导创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在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这是成立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1.2 从北京市场看张家口市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的潜力。

仅以北京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例,这是北京最大的“菜篮子”市场。它辐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近600个县(市),货源广、货量大、集散快、竞争程度高。有一项调查显示,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供应量逐年增加,而各品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反映出社会需求总量与蔬菜总供给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市场供应量与价格成正比的趋势。在了解北京市场需求潜力的信息流中,同时看到张家口市地处北京北缘。这种地域资源,具有融入“大北京”经济圈的条件和优势,这为特定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乘势而上,加速全市资源的综合开发中,顺应物流大发展的趋势,组建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 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及经验。

美日两国是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两国的物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

一是企业自有型配送中心。二是合作型配送中心,由数家合作管理。三是公用型配送中心,面向社会所有物流单位提供服务。四是合同型配送中心,即通过签订合同,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五是集约化配送中心,它不仅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还提供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

2.2 现代化的物流技术

物流企业凭借现代化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系统与之实行联动。

2.3 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设施

使之成为支撑整个物流网络的终点,实现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分拣等物流系统的现代化。

2.4 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物流,注意在宏观上为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物流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和物流主管部门、货主企业和运输部门共同建立健全了一套物流管理体制。

在物流全球化的今天,概括美国和日本物流业成功的经验为:灵活的市场机制,可靠的运输体系,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政府高效的物流宏观调控与管理。

3 组建配送中心的前期基础工作

要做优做强物流配送中心,应着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1 做优外部发展空间

3.1.1 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引导规范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物流理论的宣传引导,普及现代物流知识。二是制定规划,把全市物流产业规划、物流设施的布局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制定激励政策,包括用地、贷款、租费、工商管理等方面,通过政策倾斜,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3.1.2 必须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基础信息平台,是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载体。一是整合运输网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和合作,发展多式联运,畅通渠道。二是进一步发展综合通信网络,加快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信息化进程,以互联网为依托,专业化物流信息网络为支撑,构筑物流信息平台。

3.1.3 要发展高水平的物流载体

要规划建设几个综合性物流园区,将物流园区列入促进经济高效运行的重点设施和开发实验区,吸引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咨询服务企业进驻,互相促进,集约化发展,使园区成为我市物流枢纽。

3.2 做强中心自身素质,发挥整合优势

3.2.1 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物流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完善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

3.2.2 要大力推进物流业的标准化进程

尤其在起步阶段,更要注重物流的标准化,它可以为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整合合作减轻技术上的障碍。

3.2.3 要大力培养和使用物流专业人才

发展人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逐步培养一支高水准的物流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社团组织或知名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并对目前具有物流雏形企业进行试点培养。

3.2.4 起步组建配送中心工作

鉴于我市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广大农户尚未融入专业合作化组织,因而起步组建工作应由政府引导组织,由政府职能部门市农业局牵头,市农口部门协助,从人才市场和有关企业选拔胜任配送中心各机构的人员,并由政府协调解决必要的启动资金。

启动后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应成为地方对外经济活动的“龙头”组织,在众多企业的联合和连锁经营中,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空间资源均衡共享,互相协调,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求得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周建勤,鞠颂东.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农业与农村物流问题探讨[J].物流技术,2007(2).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2

[论文关键词]配送业现代物流农业生产资料

[论文摘要]配送业在现代物流中处于关键地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战略思路。

1农资供应物流业面临新挑战

物流配送业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组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将供货方的货物,通过各种作业,按照需求,配送到需求的场所。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体,是在某一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物流缩影[1]。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物流配送研究方面已经起步。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的流通形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物流。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关注和重视现代物流的研究。但目前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配送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虽然我国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业来说,在运作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的重视,这个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然而,国内农村物流配送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城市物流配送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前“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农资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而目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又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实际的要求。根据加人WTO所作的承诺,我国将全面开放中国农资市场,我国的农资流通业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农资供应物流业的经营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问题。

2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资物流有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之分。本文讨论的农资供应物流是以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为主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农机具以及农资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水利资源等。本文着重讨论前四者。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如下几个的问题:

2.1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2]。

2.2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3]。

2.3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2],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2.4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2.5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迫在眉睫。

3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构思

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农资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思路。

3.1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一个完整的工作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构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突出业务流程,把原有农资供应物流涉及的多个部门的职能,统一由配送中心来完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过程化转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下游与投递站衔接,通过投递站面对终端客户;上游与供货企业相连,形成简捷的供应链。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对农资需求的不同。如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对农资需求迥然不同。以福建为例,闽南地区气温高,病虫害发生率高,农药需要量大些;农膜需要量相对少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高,复种指数高,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短些;土壤较瘦,需要化肥多些。而闽北地区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农药需要量小些;农膜需要量多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低,复种指数低,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长些;土壤相对较肥,需要化肥相对少些。而且闽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闽北地区发展粮食作物为主,这又引发对农资需求更多的差异。凡此种种,都说明农资供应的时间、品种与数量区域性差异特别明显。因此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突出区域性特征。根据农业区划原则,考虑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性和农业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建立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它在组织形式上由垂直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功能上由漫散型向针对型转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3.2以需求拉动思想为动力,促进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迅速黏合

需求拉动思想是以顾客的最终需求为根本动力。农资的使用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像化肥、农药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当前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报导[4],一些地区使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化肥的施用量是适用量的几倍,常常造成肥害。又报导[5],我国化肥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使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这些情况都缘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所以技术指导成为农资客户的急迫需求。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对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仅满足于数量,而是要求多品种搭配。例如化肥供应要按“配方施肥”的方案,多品种按比例搭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些操作过程都必须以技术指导为核心。陈勇认为:我国农业与物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共生性。在农业与物流业的“黏合效应”下,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6]。面对农资客户对技术指导的渴望,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可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应是重构传统农资流通业的最好选择。而且目前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不务正业”,没有真正在推广农业技术上下功夫[7],这又是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好作法,“一举两得”。据此,设计把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农资配送的投递站,面对辖区客户,签订农资购销合同,这种合同必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订单,可以保证农资供应时间、品种、数量的准确性,体现出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样可以在相似的农业区内,把分散农户对农资的需求转化成一定范围内对农资的统一需求,形成大市场,取得规模效益。这一配送新体系的构思是:供应商区域性配送中心投递站终端客户。

3.3树立快速反应思想,尽快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快速反应思想就是企业根据深度了解顾客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要建立起以配送中心为枢纽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配送中心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现代物流管理成为现实。配送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企业即农资生产厂家的联合合作,向供应商实现电子订单,开放业务数据,共享库存信息,更好地开展与上游企业信息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能动地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地通过投递站将经营触角伸向终端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销售额的提高,从而形成一张高效的配送网,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如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致力于敏捷供应链的建设,强调“以要货订单驱动物流,随时保持动态供需平衡”,使得上游的供货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配送中心所需货品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这个系统还可以协助物流配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和资源调度分配计划,从而将客户的需求、物流资源、业务过程和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式中,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业务畅通的基础上,实现配送调度、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资流通总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8]。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3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糊评价指标体系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零售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许多零售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农村市场,在农村建立多家连锁超市;并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县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即物流子公司),通过该物流子公司向农村各连锁超市实行配送,形成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

要保障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高效运行,实现对系统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是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体系,对系统进行及时、准确、公正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不断完善企业行为;而且有利于实现系统运行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是评价机制的工具,没有评价指标就无法进行系统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是建立评价模型的基础也是决定评价结果优劣的关键,要科学地分析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状况,并建立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1.1 目的性原则。设计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根据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综合评价,衡量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发展状况,找出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改善不足,最终实现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成本的最小化和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1.2 科学性原则。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首先,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其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竞争潜力。

1.3 系统性原则。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评价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力求全面反映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综合情况,既能反映系统的内部构成与功能,又能正确评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既能反映直接效果,也能反映间接影响,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1.4 实用性原则。所建立的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系统指标评价体系力求达到层次清晰、指标精炼、方法简洁,使之具有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为此,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应含义明确且易于被理解,指标量化所需资料收集方便,能够用现有方法和模型求解。

2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由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境评价指标和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功能评价指标和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效率评价指标三方面构成。具体指标体系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2.1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境评价指标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境评价指标包括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需求状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状况、连锁超市网点布局状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状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标准规范状况等。

2.1.1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需求状况。连锁超市对物流配送的需求状况直接关系到系统物流配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只有连锁超市对物流配送的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农村连锁超市企业自建物流运营成本的盈亏平衡。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连锁超市迅速发展扩张,对物流配送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为农村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保障。

2.1.2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状况。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的质量与速度。在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基础设施时,主要指标是交通设施尤其是农村交通设施年度投资总额。除此以外,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情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1.3 连锁超市网点布局状况。农村连锁超市网点的布局、数量和规模是影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整体效益的重要因素。农村连锁超市网点布局过于分散,使市场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严重影响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网点布局过分密集,市场供给大于需求,连锁超市之间恶性竞争严重,造成物流配送系统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网点布局是否合理、数量和规模是否适度将直接影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成本、配送速度以及配送效率的高低。

2.1.4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状况。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农村连锁超市企业自营物流的经营状况,还直接关系到加盟连锁超市是否选择物流外包的态度。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环境包括农村物流配送市场秩序程度与政策法律环境两方面。农村物流配送市场秩序可以从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进行衡量。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指融资制度、税收政策、人才使用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法规等。

2.1.5 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标准规范状况。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是一个定性的指标,主要涉及物流配送设备的标准化、数据信息的标准化、物流配送技术与术语标准化等,目前发展还很不完善。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运行的效率。

2.2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功能评价指标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和配货等。

2.2.1 运输。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运输活动的指标主要有运输费用水平、准时运输率、满载率、运输损失率。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系统物流运输的成本和效率水平,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具体措施。

2.2.2 仓储。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活动的指标主要有仓库利用率、存货周转率、准时交货率、货物缺损率和仓储成本。仓库利用率是指库存产品实际数量占仓库库存容量的百分比;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占产品存货平均占用额的百分比;准时交货率是指准时交货次数占总交货次数的比例;货物缺损率是指仓储产品损失总额占货物总价值的百分比;仓储成本包括仓储总成本和仓储成本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

2.2.3 装卸搬运。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装卸搬运活动的指标主要有单位物品的平均装卸搬运次数,单位物品的平均装卸搬运成本和装卸搬运的损失率。装卸搬运不仅决定产品物流速度,而且是影响产品物流费用高低的重要因素。

2.2.4 配送。配送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评价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活动的指标主要有配送的准时率、配送传递的准确率、配送破损率、配送频率等。配送的效率的高低要受到配送车辆数目、车辆类型、车辆分配、配送人员素质、配送线路以及其他如时间、装载能力等特定条件的限制。

2.2.5 物流信息。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主要包括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研发强度(一定时期内信息化研发投入与其销售额的比率)、信息技术人员比例三方面指标,旨在反映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2.2.6 配货。配货是配送中心所有在库作业中最费力费时的活动,配货水平高低是衡量配送中心配送效率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订单处理的准确性、拣选货物时间和拣选货物的差错率三项指标,旨在反映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订单处理能力和拣选货物的能力。

2.3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效率评价指标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效率评价指标包括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损耗率和配送系统服务水平。

2.3.1 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成本指标包括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总成本及物流配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通过该指标,能够反映出系统物流配送的整体效益情况。据统计,我国物流配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30%-40%,而鲜活产品则占60%以上。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产品在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的物流成本过高。

2.3.2 物流配送损耗率。物流配送损耗率是指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过程的损失总额占产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由于在农村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比较落后,产品在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耗严重,效益难以提高。

2.3.3 配送系统服务水平。配送系统服务水平包括配送系统柔性和客户保留率两项指标。配送系统柔性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按照连锁超市要求完成的特殊订单数量与同一时间段内系统收到的所有连锁超市特殊订单数量之比。其中的特殊订单包括连锁超市有特殊要求的、需紧急处理的、或超出预期的各类订单等。柔性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客户保留率是指,保留下来的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一项研究发现,客户保留率每增加5%,企业的利润会增加25%-95%,因此,加盟连锁超市满意水平越高,其保留率越高,物流配送系统的运行效果越显著[1-4]。

3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

所谓模糊综合评价,是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统计的方法,通过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来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由于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如事物类属间的不清晰性、评价专家认识上的模糊性等),因而更加适合于评价因素多、结构层次多的对象系统。

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以某农村连锁超市企业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进行评价。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精确现象和随机现象外,还存在着第三种现象,即模糊现象。模糊现象是指有些事物属性不明确,不能确切地归类。比如,某个人的能力是强还是一般,二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这种属性的不明确性表现出模糊性。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评价具有模糊性。在通常情况下,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好坏可分为很好、较好、一般和差四个等级,但很难界定每个等级的标准。事实上,这种等级的分类也只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分类本身就有“模糊性”。另外,物流配送系统运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一些因素却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值来评价,也具有模糊性。因此,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对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3.1.1 确定评价物流企业绩效等级的向量评语集:V={v1,v2,…vt,…,vm},t=1,2,…,m,m为向量评语集中评语数目。

3.1.2 将因素集(U1,U2,…,Ul,…,Us)按其属性分成s个子集(此模型中s=7);每个Ul中由若干个二级指标集组成,即Ul={ul1,ul2,…,ulj,…,uln},l=1,2,…,s;j=1,2,…,nl,nl表示Ul所包含的二级指标的数目。

3.1.3 对构成每个一级指标Ul的二级指标集进行模糊评价。由Fuzzy的性质,可以得出对Ul的判断向量l=ll;其中,l是由Ul到评语集V的一个模糊映射;若单独考虑Ul下各个二级指标ulj时,可通过Delphi法或随机调查方式来获取ulj隶属于第t(t=1,2,…,m)个评语vt的程度rljt,则可得到Ul的模糊评价矩阵:

其中,nl为每个Ul中评价指标数目。而=(w1 w2…wn)为采用直接评分法、功能评分法、二项系数法、AHP法或Delphi法等方法所获得的每个Ul中评价指标权重向量,采用M(・,?茌)算子方式,可求得对应每个Ul的模糊向量为l=ll=(bl1 bl2…blm),即blt=wl1・rl1t?茌wl1・rl2t?茌…?茌wln・rlnt,从而构成对一级指标进行判断的模糊矩阵=(1 2…l)。

3.1.4 采用M(・,?茌)算子确定评价物流企业绩效的向量元素集=(z1 z2 z3 z4)=・。其中,=(k1 k2…kl…kn)为对应每个Ul(l=1,2,…,s)的权重向量。

3.1.5 对z作归一化处理,可得到物流企业绩效的评价结果。

3.2 某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某农村物流配送系统进行模糊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 确定评语集V={v1,v2,v3,v4}={优,良,一般,差};

Step2 获取评判数据。采用功能评分法、AHP法或随机调查方式获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向量,采用Delphi法获取评语集数据,见表1:

Step3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中的(2)、(3)、(4)来进行各级指标集的模糊评价。通过计算,得到最终结果如下:

=(z1,z2,…,zm)=

=(0.30.380.32)

=(0.250.30.320.2)

对作归一化处理,可得到该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最终评价结果为:

(0.230.280.300.19)

Step4 评判结论。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水平一般。

Step5 评判结论分析。从表1中看到,在所有一级指标中,物流配送功能的指标权重明显优于其他指标,而隶属物流配送功能的二级指标中又以配送和物流信息指标的权重最大,分别为0.22和0.18。因此,物流配送功能状况的好坏对物流配送系统评价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而二级指标配送和物流信息对其又有较大影响。通过对表1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一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在配送指标和物流信息指标方面的等级水平较低造成的。因此,该物流配送系统只有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管理水平,加大对物流信息的投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水平。

4 总结

总之,通过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评价体系的监督与考核,使农村连锁超市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从管理、监督、考核到激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农村连锁超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英霞.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商业研究,2007(1):211-213.

[2]裘炜毅.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物流技术,2004(6).

[3]赵庆祯.农业物流绩效评价的ANP方法.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8).

[4]代坤.西方物流绩效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财会研究,2005(7).

[5]赵炎.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05.

[6]杜瑞成.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

周克聪(1980-),男,山东桓台人,中共淄博市委办公厅。

周涛(1973-),男,山东荣成人,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4

一、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概念

是农产品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产品物流功能要素,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农产品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可从两个方面认识农产品物流配送: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从实施形态角度,配送是按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过程。 相对于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而言,配送是系统的终端,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部分。配送系统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农产品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农产品物流配送贯穿整个供应链过程,并成为联系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及消费者的纽带。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1.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1)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随机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售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主要特征包括:a.随机型交易。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b.品种比较丰富。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c.交易数量比较小。由于这种模式的配送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d.物流技术落后。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 (2)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其主要特征包括:①货源供应稳定。由于其货源全部来自农产品自有基地,货源相对比较稳定。②反应快速、灵活。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能够更好的满足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能更好地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能更快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③企业可以对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锘,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④抗风险能力低。由于农产品基地自身的实力有限,对市场变化及自然条件的变化承受能力较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⑤配送成本与费用较高。单个生产基地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导致了配送成本与费用较高。⑥一次性投资较大。对于单个生产企业来说,建立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配送体系,需要的一次性投资很大。 (3)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以连锁企业为主体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典型就是超市自建的农产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①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超市自建配送中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更高的要求。②降低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高效地配送,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消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④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消耗。有了配送中心,多个商店共用一套库存,门店的平均库存量大大降低,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门店的存货和损耗。④无法满足所有门店的需求。目前,大部分超市自建配送中心配送的比例仅占需求总量的40%左右。 (4)以储运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以仓储、运输为主所建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其主要特征是:①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单个农户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通过公司、基地、协会有组织的货源的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④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④存在连带经营风险。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与供应商和配送对象签订了合同,如果有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可能会造成连带的违约情况出现。

2.农产品物流配送流程 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作为农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保鲜期。据此,农产品配送有三种工艺流程: 第一种流程:在采购工序之后紧接分拣工序和配送等工序,中间不存在仓储工序。亦即货物组织到以后,基本不存放,而且很快进行分拣、配货,然后快速送货。通常是保质期较短和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 第二种流程:在采购作业之后安插仓储工序,然后再依次进行配货和装配等作业。通常为保质期较长的农产品主要按照上述流程进行配送。其操作程序是:大量货物组织进来以后,先要进行仓储、保管,然后再根据用户订单进行分拣、配货、配装,然后向各个用户送货。如以储运业为主体的配送模式对千货农产品的配送。 第三种流程:带有加工工序的配送流程。实际操作情况大体是:大量货物集中到场地或仓库以后,先进行初加工,然后依次衔接仓储、分拣、配货、配装和送货等工序。 3.农产品物流企业制约因素分析 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载体和组织管理者,在供应链成本控制和提供快速准确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市场竟礼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1)配送成本高 一是由于我国道路设施较差,设卡收费问题严重,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二是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体现系统性和协同性,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配送不畅、成本过高。另外,除了配送固定开支外,每个配送点还要支付相应的房租等仓储费用和人工成本,当配送规模较小时,这种固定成本的分摊则显得较高。同时,由于各分散的配送点都有库存,因此,企业的整体库存量比较多,积压的流动资金也就较多。据有关资料显示70,未经加工的农产品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整个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软、硬件条件差 长期以来,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产品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也相对不够,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从硬件方面来看,各种设施陈旧,且利用率低。目前约七成是敞篷卡车,只有三成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一成;从软件方面来看,各种技术和人才跟不上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比如保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这种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险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之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险技术等原因而损失巨大。 (3)规模小,缺乏整体性 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绝对数量大,但普遍是一些小农户行为,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缺乏规模效益,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上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更不用说对外资开放物流业后,同具有先进物流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大型物流配送公司竞争。并且各配送点往往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如对一些地理位置不太方便的用户,配送点都不愿配送,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形象。

(4)监督困难

由于配送点比较分散,给企业的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些配送点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一些有违企业整体利益的行动,如私自采用低价来破坏企业的价格政策。由于顾客资料基本上都掌握在各配送点的手中,一旦配送点出现什么问题而脱离企业时,很容易将企业的顾客带走,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物流配送模式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平台来完成现金交易。随着淘宝的出现,网络购物平台也日益增多,它对人们的生产、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时间价值,这使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成为农产品消费的社会趋势。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农产品配送体系的落后制约着农产品消费的胜利开展。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推动农产品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在农产品的配送物流上作出发展研究,使其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农村物流研究的重点是农产品物流配送,它是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是提高流通效率、支持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基础。可是,落后的农村物流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所以,对于构建良好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对与农产品物流的开拓农业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包括:(1)食品电子商务,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和工业化食品。农副产品指的是动植物的初级产品;工业化食品指的是通过半加工或深加工后方便储存和运输的食品;(2)生鲜电子商务,主要来自于农副产品,主要是地里中出来的一级产品;(3)特产电子商务,特产是各地的专有农业产品。

2、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农产品从储藏、流通加工到销售的多种活动,他不同于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单是指为农产品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农产品物流配送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客户进行多品种、多客户的联合送货活动,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也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紧密结合。

1、国内外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差异

(1)国内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人都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农产品物流配送。比如任鸣鸣从研究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出发,分析了培育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的必要性,认为培育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是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客观现实要求。与国外研究相比较,国内学者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研究还只是存在于表面,大部分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秒速或对某个理论进行定性分析,缺乏严格的定量分析。

(2)国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发达国家典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的超市主导型;另一种是日本的批发市场主导型。因此在美国和日本,他们主要研究的是农产品配送物流的效率以及其改进方法。近年来,由于出现了生产规模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这主要的两种物流模式逐渐减弱。总之,他们主要侧重于物流配送模式、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等更深层次方面的问题研究,并与整个的物流理论研究保持同步,相对而言。他们的研究比较成熟。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关系

(一)物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作用。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基本构成保证了电子商务的运作,商品配送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过程中唯一一次直接与农产品的电商在进行交流的机会,物流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电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质量,最终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作质量,所以,物流是实现商务企业盈利的重要环节。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对物流影响。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农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可以及时掌握农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而且物流和配送流程均是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同时,因为农产品具有时间成本,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来支撑,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成本太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下,物流企业之间应该互相合作,形成协同竞争来实现物流高效、合理、系统化。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物流”一词,实际是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军事领域的后勤一词,定义为“物流是给军队运输及补给”,后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物流不仅仅适用于军事后勤中,而是存在于任何的经济体中,包括三大产业及全部的社会生产过程中。

国外研究的重点从物流的概念、物流的重要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开始,到其他优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他们研究的不仅仅是物流本身,而是从不同的方面与物流构成联系。目前,国外的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产品安全角度、农产品配送物流的角度出发。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国外学者们认为农产品在安全方面要做到质量可控和可追溯性两个方面。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他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模型方法,他们主要研究的是农产品配送物流的效率以及其改进方法。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几乎没有“物流”这一个概念,但是实际上,农产品的储运早已经存在,古代的“镖局”到近代的“马帮”,不知可曾知道。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过华清宫绝句》中提到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只有派人将刚摘下来的荔枝,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频换快马将荔枝当日抵达京城,其实这是物流的雏形。由于我国当时经济比较落后,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政府对物流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我国物流研究迟于国外的物流研究。

随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物流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成为了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这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同的学者都认为应重视农业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的建设,认为农产品物流可以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使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可以增值、降低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

五、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配送成本高

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但仅有1%盈利,另外的7%巨亏,88%略亏,4%持平。其配送成本超过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

我国的仓储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并不是那么发达,这会使其物流成本较高;二是冷链物流体系发展较为滞后。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我们都希望从电商手上购买的农产品是完好、及时、新鲜的。换句话说,农产品的附加值本来就不高,如果配送成本增加则会压缩了其市场空间。

(二)消费者对于质量的怀疑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在监测完成的92批样品中,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化肥农资样品正品率仅为20%,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

由于许多农产品没有一定产品质量的标准,他并不像猪肉那些会进行质量检测。而农产品电商对于产品的准确描述和分类不可能实现,优劣也难以区分,比如有机蔬菜的出现,消费者对于网上摸不着的东西就增加了分辨的难度,在当今社会,多多少少有不合法商贩的唯利是图,在缺少了有效的监管和监督的情况下,会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电商模式逐渐失去信心。

六、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对策分析

(一)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

农产品电商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要发展仓储物流中心。仓储物流是一个行业。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亏本的生意是不会做的,一般而言,一个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并开展业务主要也是由于业务上的需要考虑。这时需要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可以在对生产地和消费者的供需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对某些地方的仓储物流给予适当的支持,加快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促进当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制定各类农产品的标准及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我们可以像制定猪肉那样建立一个检测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行业协会及组织的力量,来对电商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另一方面,各级的政府部门可以对造假,欺骗顾客的农产品商贩制定一套违规认证的制服,对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作出处罚,使各种认证和标准可以获得真正的公信力,让消费者可以完全相信电商是可以提供让人放心的农产品的。

七、电子商务下各类市场数据分析

截至2014年底,目前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共739家农产品交易市场219家、畜禽产品交易市场27家、酒类产品交易市场22家、渔产品交易市场14家。2014年,我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行业总体呈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行业整体综合实力与市场主体质量有明显提升。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市场数量同比增长37.4%,实物交易规模超过25万亿元。2014年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万亿元。

八、结语

对于国内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发展比较滞后,在网络大数据的信息时代,我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业转型的一个好机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发展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边令农民连连感叹的“菜贱伤农”,另一边是令诚实消费者唏嘘的“高菜价”。众所周知,农产品想要实现其价值就要成为“商品”进行流通,进入市场当中。“菜贱伤农”和“高菜价”这两者之间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环节过多、运输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错综复杂的问题。对于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1)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2)制定各类农产品的标准及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3)可以建立“农产品天猫超市”B2C平台或C2C平台;(4)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及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文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8(02).

[2] 吴勇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物流工程,2014.

[3] 林小燕.龙岩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D].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2014.

[4] 刘根荣.转型时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J].经济与管理,2012(08).

[5] 胡包冬.农村电子商务邮政物流发展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2(05).

[6] 钟聪儿.基于GIS农产品物流配送决策与信息平台研究[D].物流管理,2009.

[7] 杨婷婷.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8] 谢水清.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农业物流配送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选择;AHP(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4-0069-06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网络购买需求也是日趋旺盛。近年来,在江浙沪地区和北京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顾客的购买评价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顾客的认可,但物流配送质量低下、配送成本过高、配送效率不佳等仍然严重制约着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的发展[1]。生鲜农产品有易腐、易烂、难于保鲜等生物学特性,使网上超市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会使其在物流环节损失严重。因此针对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决策体系具有必要性。

在实际运作时,企业选择物流配送模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物流配送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处理物流配送的能力和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量[2],但这一评价方式首先缺乏对各因素的量化衡量,其次缺少对企业战略的长期、综合考虑;朱晓琳等人选取了物流配送成本、效率、产品特性、其他作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重要指标,并采用HAP法作为物流配送模式的量化方法[3],增强了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量化衡量,但评价指标的选取仍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张洪满提出通过平衡计分卡对物流配送系统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并建立了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以及学习和成长维度的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4]。

鉴于影响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各要素间存在关联关系,并且评价的时间点在配送模式运行之前,直接将企业物流配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在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时略有不足,本文采用平衡计分卡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选择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要素的权重,得到基于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方法。本文的研究范围限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销售外部物流,即生鲜农产品从网上超市到消费者的物流配送活动。

一、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是电子商务与生鲜农产品销售的结合,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体系水平高低各不相同,所采取的物流配送模式也有很多种,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物流配送模式。

(一)基于信息共享的共同配送模式

基于信息共享的共同配送是指不同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之间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实现虚拟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配送工作。生鲜农产品的易腐特性决定了其配送成本明显高于其他一般产品,产品购买的少量、多次性又是电子商务销售的重要特征,导致了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基于信息共享的统一配送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减少空载率,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降低物流成本。

(二)基于价值链的合作(联合)配送模式

基于价值链的联合配送是指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通过与实体企业合作,将整个配送过程分解为价值链上企业的联合配送,将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订单要求,配送到实体店铺,然后通过店铺将产品送至顾客手中的一种配送模式。其主要的思想是实现虚拟的网络销售企业与实体企业相结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高品质的配送,同时达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消除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带给顾客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实体合作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目前这种模式比较典型使用的实例即是通过与实体超市建立合作,实现联合配送。

(三)基于长期合作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配送是指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将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第三方的专业物流配送企业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相对于一般的产品来讲,生鲜农产品的配送门槛较高,投资较大,管理难度较高,而一般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由于资金、技术、成本等限制无法独立完成配送,因此需要把物流配送外包给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进行承担。这种配送模式一方面可以得到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的难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资金和管理费用,从而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做好内部管理和产品销售。

(四)基于JIT的自营配送模式

基于JIT的自营配送是指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自行组建企业的物流配送系统,企业在各地居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后,将相关的信息即刻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配送点,然后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系统的配送驱动是顾客的及时订单需求。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鉴于生鲜农产品的易腐特质,通过JIT的方式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配送管理,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平衡计分卡[5]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它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又通过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等业务指标,来补充说明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与企业的未来成果。这样就使组织能够一方面追踪财务结果,一方面密切关注能使企业提高能力并获得未来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进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它的四个层面提供了一个战略地图框架[6],如图1所示。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最终评估值为:U4=(R11、R12、R13)×(w15、w16、w17)T=(i1、i2、i3、i4)T。

各种物流配送模式对于目标层元素的最终评估值:W=(U1、U2、U3、U4)×(w1、w2、w3、w4)T=(a1、a2、a3、a4)T。

再次,通过平衡计分卡各指标的内在关系,计算出不同配送模式带来的企业外部效益、内部效益、当前整体效益、长期外部潜力、长期内部潜力、长期发展潜力、总体效益的评估值。各种效益的权重计算如表3所示。

最后,结合企业的战略需求,确定企业追求的不同效益,然后在相对应的不同配送模式之间,按照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配送方案。

四、实证研究

按照图3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模型,本文选取了我国北京地区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M公司作为实例研究对象,进行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实例研究。由于图3中的大量指标都难以量化,而且大都是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的预测性指标,考虑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对于专业指标的理解与预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选择结果。因此本文的数据收集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度访谈法、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和收集公司的资料,然后将资料反馈给选定的电子商务专家,由专家采用Delphi方法评分进行量化,共选取了10位S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者与专家教授参与了此评价。

(一)判断矩阵的建立以及权重的计算

经过专家评议后的B关于A的判断矩阵为:

A=1 1/2 1/2 1/32 1 1 1/22 1 1 1/23 2 2 1。

用最大特征值法求得B关于A的权重向量W=(0.12、0.23、0、23、0、42)T,最大特征值为:4.010,计算得出CR=0.003

同理可以求得Cij关于Bi和Di关于Cij的判断矩阵及其权重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依据前文对于权重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不同物流配送方案对于平衡计分卡各个维度的最终评估值以及不同配送方案带来的不同效益。

财务维度的最终评估值为:U1=(R1、R2、R3、R4)×(w5、w6、w7、w8)T=

U1=0.07 0.06 0.28 0.050.11 0.15 0.07 0.270.24 0.29 0.14 0.570.59 0.50 0.51 0.11

×[0.13 0.23 0.52 0.13T]

=(0.18 0.12 0.25 0.47)T

将结果归一化处理后得U1=(0.18 0.12 0.25 0.47)T

同理,可以得到其余三个维度的最终评估值。

依据平衡计分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计算得到:第一种配送模式的外部效益最终评估值为:W外=0.18+0.43=0.61,第一种配送模式的外部效益最终评估值为:W内=0.18+0.13=0.31,第一种配送模式的长期内部潜力最终评估值为:W内潜=0.13+0.50=0.63,参考表3的计算方法,同理可计算其余最终评估值,鉴于篇幅原因,省略其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二)量化结果的现实分析

根据表4中,各种配送模式对于目标元素的整体权重W=(0.23、0.37、0.17、0.24)可以看出,结合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与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企业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先顺序为:第三方物流配送(w=0.37)、共同配送(w=0.24)、自营配送(w=0.23)、联合配送(w=0.17)。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各维度的权重W=(0.12、0.23、0.23、0.42)可以看出,M企业现阶段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企业未来的学习与成长(w=0.42),而现阶段对于财务目标的追求所占的权重最小(w=0.17),这也与企业现实情况大致相符,体现了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

根据表5中,四种配送模式对于财务预期维度的权重排序依次为:共同配送(w=0.46)、联合配送(w=0.25)、自营配送(w=0.18)、第三方配送(w=0.12);四种配送模式对于顾客预期维度的权重排序依次为:自营配送(w=0.43)、第三方配送(w=0.24)、共同配送(w=0.23)、联合配送(w=0.10);四种配送模式对于内部运营预期维度的权重排序为:共同配送(w=0.38)、第三方配送(w=0.36)、自营配送与联合配送(w=0.13);四种配送模式对于学习和成长维度的权重排序为:自营配送(w=0.50)、联合配送(w=0.22)、共同配送(w=0.19)、第三方配送(w=0.09)。在当前情况下M企业选择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将在客户预期维度与学习、成长预期维度获得明显的优势,选择共同配送模式将在财务预期维度与内部运营预期维度获得明显的优势。

根据表5中,四种物流配送模式对于M企业各种效益最终评估值的权重计算可以看出,选择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将会使M企业的长期内部潜力(w=0.63)、长期外部潜力(w=0.93)、长期发展潜力(w=1.06)都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的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选择共同配送模式将会使M企业的外部效益(w=0.69)、内部效益(w=0.84)、当前效益(w=1.07)、整体效益(w=1.26)发挥最大的优势,主要体现的是企业当前的发展优势。M企业在现有的情形之下,如果采用自营物流配送与共同配送相结合的配送模式,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营配送模式带来的长期发展潜力优势,也可以实现共同配送带来的短期财务优势。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M企业在现有的情况下,选择单一的物流配送模式,其最优的选择为第三方配送模式,如果企业考虑选择多种配送模式的综合使用,那么自营物流配送与共同配送的结合是最优的选择。

五、结论

本文针对物流配送模式选择评价的诸因素间交叉关联的特点,借鉴平衡计分卡评价企业物流配送绩效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平衡计分卡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本文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物流配送模式选择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子路.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1,(6).

[2]张宇,李琪.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人文杂志,2012,(3):187-193.

[3]朱晓琳,王新利.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选择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6):103-108.

[4]张洪满.平衡记分卡在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8):124-126.

[5]金歌.浅探平衡计分卡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9):175-176.

[6]SNOOREIN INAMDAR, ROBERT SKAPLAN.The balanced score-card: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lti-sector collaboration and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J].Qualit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2000,(4):21-39.

[7]游静,刘伟.基于平衡计分卡和广义熵算IT合作伙伴选择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7,(7):21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