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例6篇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1

本文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大科学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目前财务核算和管理的现状、问题,在帐套设置、资产管理、经费管控及合同管理方面对完善大科学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加强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粗浅的认识和改进的思路,以供探讨。

关键词:大科学工程;基建;财务核算;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建立了一大批大科学工程,其中中国科学院是国家大科学装置的主要承担单位,它使我们整个科学技术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国防以及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拓展了国际合作渠道。当今,一方面,国家财力的不断提高,为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与早期承担的大科学工程相比,许多和正在筹划的项目在规模、投资、难度上明显增大,使得挑战变得更加严峻。这同时也是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提出一些适合科研院所大科学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思路以及财务管理的方法变得非常有意义。

一、大科学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特点

“大科学工程”又称“大科学装置建设工程”,是指经过较大规模的投入和工程建设,建成一种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持续进行科学技术活动的设施,从而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复杂程度高,如由中国科学院承建的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改造、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它不仅是具有特殊要求的基本建设工程,也是涉及多种高技术、创新性的大型科研试验装置的研究试制,具有工程与研制的双重特点[2]。这就决定了大科学工程基建项目与一般的基建项目不同,在基建财务核算方式上有其自身特点,对其财务管理有更高的要求。

二、大科学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核算与管理现状

(一)项目资金核算体系不完整,核算方式落后

尽管基建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有了详细的论述,但是,受基建财务人员素质的制约以及与项目管理部门沟通的欠缺,再加上大科学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千差万别,在实际的项目核算中,并没有对照项目的建设内容、项目管理需要、以及财务验收决算编制的要求,设置合适的项目层级,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项目建设的投资内容,达到项目完整核算的要求,同时投资成本核算方式也有待改进优化。

(二)项目设备资产疏于管理和监督

大科学工程特殊的科研装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建设目标的关键。整个的装置建设由大量的分属装置、子系统、通用设施组成,每个系统都由特定功能大型复杂的非标设备和标准设备组成。而对于大科学工程来说,更多的是研制的非标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完成又需要大量的组成设备、实验材料、工具等,这样在建设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设备资产,往往很多单位对其疏于管理和监督。比如和日常科研设备混在一起,资产数据容易不实且混乱,影响最终项目设备验收和资产移交。

(三)经费支出控制不力,超概现象突出

现阶段,一般基建项目内部控制和管理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针对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措施仍然相对陈旧,超概算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大科学装置建设工程技术综合、复杂,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因而建设过程中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科学工程建设单位内部自身的原因因素。目前许多单位基建财务人员和项目管理部门沟通比较少,对项目概算理解不够,只是单纯的做账,不能在事中对各项支出结合概算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造成总投资超概和费用超标。从资金来源上,大科学工程项目投资大,除了来自国家发改委及主管部门的经费投资,需要承建单位自筹相当比例的资金,自筹资金的压力更需要基建项目单位做好经费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合同管理方式落后

合同管理是大科学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同的签订、审批和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A算的重要手段。目前项目合同一般采用备查表管理,设置合同编号、合同供应商、合同金额、已结算金额、未结算金额,分工程项目逐一编号,登记入册。这种合同管理方式对于一般的基建项目尚可满足管理要求,但对于投资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近十年时间的大科学工程来说,与财务系统脱离的辅助备查表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大科学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核算及管理的探索

(一)建立适合项目的核算体系,优化项目投资核算方式

1.设置适合项目的核算体系

概算是我们编制财务决算的依据,应将概算细化到日常工作中,要尽可能按工程概算明细设置核算项目,分层设置核算单元,做到能核算清楚:(1)投资到总工程、单体工程或项目上的建安工程投资及其中的土建设备投资;(2)投资到各个分总体、系统、设备的工艺设备投资以及分属各系统的工艺安装费;(3)其他费用中管理、设计、勘察、监理等各分项待摊投资[3]。这样才能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以笔者单位基建项目为例,对于建安投资部分,按照总工程、单体工程、工程分项分级核算。对于其工艺设备部分根据初步设计概算按总体、系统、设备分级核算,这种按照设备明细来设置工程财务核算项目的方式,虽然项目数较多,但是有助于理顺财务核算的思路和归纳设备的成本,让财务人员能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变更与超概,对严格按照工程概算控制支出非常有效,并且在竣工决算时,还能将实际建设投资成本与概算进行分项比对,得出有效的决算分析数据。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2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矿业高校

作者简介:王一新(1980-),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王伟超(1979-),男,河南新密人,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9-02

自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专业目录中,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1]

如何体现具有矿业背景的专业特色、适应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矿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2001年,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增设工程管理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2]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掌握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基本的专业外语文献翻译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2]

3.主要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设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运筹学、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1、工程项目管理2等。[2]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工程咨询公司、设计院从事投资与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规划、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各类企业及公司从事项目建设论证、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投资管理工作;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投资与项目管理的行政管理工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工作一定年限,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进行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考试,取得相应注册执业资格。[2]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二、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共五个课程平台,六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创新学分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了39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31%,修读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4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经济、工程估价和工程项目管理这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算量与计价软件实训、工程招标与投标报价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完善矿业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

对于具有矿业背景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偏向工科理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偏多,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力度不够,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1]培养方案应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然而,在总学分一定的条件下,通识教育类课程已经占了38.55%的学分,若要强化经、管、法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急需更加均衡地设置课程学分比例,适当删减不必要的工程技术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侧重体现工程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的学科特色

矿业背景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特色。在保留必要的矿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些矿业企业或矿业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教学实践环节,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矿业工程项目方面的案例,并编制矿业工程监理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教材或者讲义,创建具有矿业特色的精品课程,以体现河南理工大学的矿业特色。

3.全面开展教学实践环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弱,[1]因此,应强化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或者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落实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活动,这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3]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3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体系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从建造简单的房屋到运用高科技、各种资源和材料建造复杂的庞大的工程,这一过程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建造工程是一种系统的人类活动,具有技术集成和产业并联特征。人们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掌握了各种科学技术并将工程分类,行业的内容不断扩张,从简单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扩展到冶炼、制造、化工、采矿、通信、软件、航天、海洋等等领域,但是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制造类工程、采掘工程、探索工程,都有着相同的特征,即集中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对目标的预见,对整体的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总的来说,工程管理就系统的、综合的、复杂的,以达到预期目标为内容的大学科。

一、工程管理的地位和意义

工程管理是一种开发,也是一种组合,不同于一般的机构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它是有特定目标的和特定形式的整体工作。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工程管理一直处于探索过程之中,如何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如何促进 科学进步?如何实现保值增长?如何缩短工程工期、节约成本?如何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理性增长,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工程管理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工程管理地位所在。

(一)工程管理能够提高效率,促进工程管理表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能够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科学的进步带动了工程管理技术的革新,能够缩短工期,加快工程的进度,减少工程人员和工作量,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节约成本,促进经济进步。

(二)工程管理同时又是一个建设平台,也是一个发展平台。每一次工程管理都能够积累新的经验,能够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的成果转化为后备经验,能够高效地将当今社会最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经济成果。通过各种工程,可以检验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应用程度,扩大应用范围,能够在工程领域培育更多的人才,进而促进工程管理的整体进步。

(三)通过将工程管理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革新发展思想,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能够使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可循环,并通过行业效应进一步带动其他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做到人与工程,工程与社会的共存共发展。

二、工程管理理论解析

工程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管理,它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工程管理对整个社会中的贡献也有着特定的界定。主要表现在:

(一)工程管理理论是技术性而非人文性的管理,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工程管理问题方面尤其特定的规律性。其特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浓厚的技术背景,其通用的知识体系在行业领域内有着明显的技术痕迹。

(二)在科研机构和大学,贯穿于经济学、工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中的工程管理,对于优化工程结构、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成本、保障工程质量有着明显的学术特征。我国60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历程,正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逐步构建的一个过程。我国的工程管理理论是带有我国国彩的理论,既具有明显的传统特征,又有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工程应用理论对提高工程实践水平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讲,工程管理理论又是理论和应用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一种理论。

(三)工程管理涵盖范围广、内容多,不仅包括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还包括工程规划、论证、设计、勘察、运行、保障等多方面的管理,包罗万象,但有万变不离其宗。工程管理还包括开发和制造新产品,创新技术和改良管理方式方法,在工程领域、科技领域都涉及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布局,这些也是工程管理的范围。

(四)工程管理的对象是技术集成体,而不是项目,它明显区别于项目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产业有特定形式的管理。针对其无限广阔和不断延伸的内涵,工程管理体系的架构也是一个拓扑结构,可以不断地向外延展。项目管理不属于工程管理,但是一个项目中所用到的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甚至设计思维都可以采用工程管理的知识。

三、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它和工程管理理论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或累计关系,研究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所用到的方法、所涉及的学科都不一样。从对工程管理论体系所涵盖的内容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工程管理理论的铺垫,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就成了无水之源。两者是基础和架构的关系,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为工程管理理论架构明晰的学科框架,指导工程管理理论涉及的每一项具体内容。因此构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要遵循哲学规律。

(一)工程管理理论体系要实现其指导价值,既需要有明确的基础学科理论模块,又需要有明确的应用理论模块。要通过认识工程的内在本质,去发觉工程管理的规律、理念和方法,要树立管理的价值观,辩证系统地认识工程,指导实际工作中的每一项具体工程。

(二)第一要用哲学的观点指导工程的决策引导、设计管理、生产、施工、运行维护、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战略规划等内容;第二要用哲学的观点指导工程的经济价值、项目管理、质量、投资管理、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由工程管理活动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每一项应用技术;第三要将这些总结形成的技术应用到工程的每一项具体内容中去。第四要为每一项应用技术提供管理学、工程学、信息科学、控制学、系统论、决策论等学科。

(三)工程管理是工程实践和理论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构建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是工程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既体现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也体现了基础管理理论的重要性。

结束语

探讨工程管理理论和构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是科学界定工程各种概念、准确提供科学之间规律的有效研究,这中探讨能够不断扩大工程管理的理论成果,对工程管理提供更为系统的认知、更为科学的方法和更为先进的经验。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4

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促使本科高校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这一系列变革,高校教学管理者不仅要顺应这种变革,更应深化本科教学管理改革,不断丰富和拓展本科教学管理内涵。

1.1传统意义上的本科教学管理

传统的本科教学管理是指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招生与就业管理等,其宗旨是服务本科教学,服务本科人才培养,其特点是执行过程中突出刚性和连续性。

1.2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新本科教学管理

“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本质上是国家对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做出的一种政策性的回应。质量工程是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导向性强,政策性明显的特点。其目的是服务本科教学,服务本科人才培养,最终满足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与传统的教学管理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二者又不同,传统的本科教学主要是目标管理,追求简洁、高效,以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为宗旨,而“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促使常规教学管理幅度增大,管理过程发生延伸,管理方式更加多元化,管理重心转向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突出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效果的渐显性、管理载体的层级性,从根本上丰富了传统本科教学管理内涵。

2质量工程项目促进本科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类项目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在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质量工程项目内涵丰富,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将不断得到改革与完善。

2.1促进教学管理观念更新,树立全员质量观

随着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开始倡导全员质量观,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共同价值观,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氛围。质量观悄无声息的影响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也转变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如今,教学质量管理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基本工作准则,人人都是项目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全校范围内已形成重视质量的浓郁氛围,质量观变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管理的凝聚力和办学的合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与各院系、各行政处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都能以“提高质量”为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共同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做贡献。

2.2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充实教学管理力量

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为充分保障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建立了一只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通过校内外培训与交流考察,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等方式,使其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提升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教学管理的力量也不断得到充实,教学管理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学管理领导和教务工作者,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新的教学管理力量。一部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承担着教学管理的任务,他们既是各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任务,又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者,他们在参与质量工程项目的同时也成为了管理者和建设者。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在参与的同时也能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之一共同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全面保障教学管理质量。

2.3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申报通知、上报材料收集、材料汇总整理、组织专家评审等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常常陷入细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进而降低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大力开展教学信息化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高效的校园网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教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把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或修改相应的管理模块,对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使教学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使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实现学校网络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师生,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

3教学管理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驾护航。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质量工程的实施工作,为贯彻落实质量工程项目的相关举措,教学管理部门积极适应质量工程建设的新要求,把质量工程的实施与学校基本建设和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一是教学管理部门结合学校实际,认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规范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努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而确保质量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二是教学管理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内容及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学校教学管理使以人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践行。三是教学管理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工程要求高校转变发展模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与改革联系紧密相连,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改革,以改革促进建设,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质量工程项目得到全面提升。

4结束语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过程管理;科研管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07-03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调查显示,普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基础薄弱、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不少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重点放在程序性工作上,对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不力,教师申报、立项积极,结题拖延、半途而废的现象屡见不鲜,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是难上加难。

教师科研能力薄弱更是困扰不少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各高职院校也一直在努力尝试通过教师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效果不佳。也有学院尝试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然而由于方法手段传统、人手不够、经费不足,指导工作很难做到位。必须运用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科研过程管理和引导,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基于云服务的科研过程管理策略

短短几年,云计算从概念发展为比较成熟的服务,也为解决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把IT资源、数据和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云计算的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云计算平台可以按需进行动态地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科研过程的质量,最终决定了科研成果的质量。过程管理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评价和过程改进。

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高职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

1.设计基于云计算的过程管理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科研过程管理,最关键的工作是对高职科研工作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必须依据“动态管理、全员参与、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有效地整合和配置学院和社会的公共服务资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提供完整支撑。

根据科研工作目标,按整体最优、精简和注重过程输出结果的原则,进行概念开发,自上而下地进行设计,先设计学院层面科研工作过程及对学院办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再围绕学院科研工作过程和关键过程设计系部和课题(项目)工作过程;尽量减少工作过程的层次,把复杂的科研过程分解为有序的、简化的、优化的工作过程;确定各工作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工作过程相对独立、责任清楚、交接明确。并不断调整和改进,通过简化、合并、组合、替代和改变工作过程间的联结、改变人机结合方式,用云服务取代人工操作,优化科研工作过程。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科研过程性管理系统设计原则:(1)可视性:利用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先进的监控功能实时监控高职科研工作的运行状况及对事件进行实时记录;(2)先进性:云计算服务平台及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确保其可用性,满足新时期科研过程管理的需求;(3)安全性:正确设置云服务管理系统,确保访问的可靠性;(4)标准化:基于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统一规范设计系统结构;(5)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根据科研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站点容量,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及时调整更新站点内容;(6)经济性:低成本地维持系统运转,提高科研过程性管理效益。

2.集成基于云计算的过程管理技术

应用过程管理方法,需要综合应用如管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技术,实现技术集成,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提高研究过程系统的运行效率。对多数科研管理者个人来说这难以实现,然而在云服务环境下,这些技术只要定制就可以集成。如:

(1)定制网络相册,可以快速而轻松地将照片或图像作品存储到网上,并自动切换演示。

(2)定制评论组块和论坛,教师及管理人员就可以发表评论、讨论、发帖,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分享科研的感受、讨论教育教学研究问题。

(3)定制日历,管理者可以安排/提醒科研活动。帮助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有序地开展科研日程上的活动。

(4)定制表单,直接收集、自动化处理科研数据,为科研数据分析和利用打下基础,而且节省时间,工作效率成倍增加。如:通过Google 文档提供的表单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教师及管理人员对科研的看法以及科研的情况,并以在线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反馈信息。

(5)定制文档。如Google 和百会文档能够免费在线建立、撰写、储存和分享文档与电子表格,它具有与Word 相近的编辑界面,提供简单易用的文档权限管理,可以记录所有用户对文档所做的修改过程。在线文档的共同编辑功能帮助同伴研究者和管理者跨越时空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

3.建立高职科研过程管理评价系统

科研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反馈控制技术,建立基于云服务的科研过程反馈控制系统,在云服务协作平台中记录高职院校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学习和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记录科研情况的评价,任何教师、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能参与科研评价活动,且可以采取如等级评审、提出建议、写评语、积分、提醒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实现科研管理的动态评价。使每一个过程运行处于可控状态,即可依据反馈信息,对科研过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及时解决过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各业务过程进行整体协调;当科研过程运行状态与学院规划目标或项目目标相偏离时,及时进行调整。另外,研究者及管理人员之间的互评让参与者更理智地接纳他人的观点和评价,来自不同角色的评价引导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观察问题,引发对科研工作的更深入研究。

4.变革与创新科研过程管理的组织

过程管理是通过组织结构实现的。高职科研工作要实践基于云计算的过程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组织创新。以科研过程为中心,按科研过程的结构和运行特点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改变层次多、部门多的“纵向结构”,建立“横向结构”,即构建组织层次少、网络化特点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具有较强的柔性,易于按科研过程运行的变化作动态调整。基于云服务的高职过程管理系统使组建各种人员组合、灵活变动的科研团队、由团队履行各科研过程管理的职责变得可能。按照科研过程管理的要求规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工作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制订科研过程运行控制和协调规则。通过云服务平台的各种功能营造团队合作、相互沟通、知识共享、持续学习、持续改进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Google云的科研过程管理案例

如表所示为笔者创建的基于Google云的科研过程管理协作平台的设计,服务于高职学院系部科研工作过程管理。

四、云计算环境下的科研过程管理优势

1.营造优质科研过程管理环境

基于云服务的高职科研过程管理旨在营造自由、互动、协作、安全和便利的管理环境。在此环境中,教师及管理人员之间可以利用在线文档、表单收集管理数据、与教师及管理人员共享科研资源和信息,监控科研过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通过在线日历,创建自己的日历或了解他人的日程安排;利用论坛、评论、即时信息等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网络协作平台,相互邀请对方浏览自己的专题研究网站,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交流,以达到促进教师及管理人员专业成长的目的。

2.促进高职科研人员自我管理

云服务协作平台提供的应用程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转变,便于教师进行自我管理。基于云服务的过程性科研管理协作平台, 由科研指导教师和教师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建设和维护,过程本身帮助他们建造交流、共享和协作的桥梁。数据自助上传和自动化处理使得研究人员对自己的研究项目产生更清晰和直观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研究者对其研究项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催生高职科研的学习型组织

基于云服务的高职科研过程管理能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远程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云服务协作平台为远程协作学习提供优良的条件,通过平台,一方面教师及管理人员学习讨论,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努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进行科研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对其他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内容进行评论,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思想的火花,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4.提高高职科研队伍研究水平

21世纪教育对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等信息素养的要求日益增强。基于云服务平台的过程性科研管理实践,要求教师及管理人员具备在线软件的操作技能,学会把这些在线软件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中,能促进高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的发展。

云服务科研过程管理平台不仅用于管理,还提供学习资源和研究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利用零散时间自主学习科研方法和教育教学理论、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知识、方法和能力,嵌入的配套服务构建起多元化交流环境,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和互助,营造教师间跨越时空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高职科研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5.优化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质量

高职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通过对科研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科研过程透明公开,科研进展可视可控,使科研成果能随时共享复用,研究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和解决,使研究结果得到持续的改进。过程管理是引导教师学会科研,深化研究,多出成果、优化成果的过程。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大大优化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6.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效率

基于云服务的高职科研管理协作平台的科研数据自动化处理功能能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把科研管理人员从繁忙的数据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云服务来完成这些繁琐的工作,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院科研人员解决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培训等科研服务中,最大限度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五、结束语

云计算发展迅猛,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技术门槛低,可广泛应用于辅助教学、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各个教育领域。探索如何将云服务应用于教育科研领域对提高高职科研质量和办学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79.

[2]沈琳,夏仲文.基于Google云计算的教育实习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某师范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2010(9):35-37.

[3]高义栋,杨小飞.“Google 云”实现学生电子作品的展示与互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35-39.

[4]黄木生,胡炼.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35-37.

工程管理和管理科学范文6

[论文关键词]教学管理 科学发展

引言

教学管理是指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籍、考试、成绩、实习、毕业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老师的教学、科研等要结合各个管理环节,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的精神;辅助老师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学,而教学管理为这些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怎样才能使中心工作科学的正常运作,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广泛关心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多教育学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的规律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了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制定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和教学管理的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科学的教学管理必须是符合教学客观规律的,因此现在我们创建科学的教学管理有重大的意义。

1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作用

1.1使教学管理更加正规更加有效

教学管理人员要依据教学管理科学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机构,确立管理职责,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法制规章的科学制定,使高校教学工作有章可依。

1.2随着教学管理的科学发展,在职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要想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就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教学管理的科学发展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主动使用科学的,现代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教学管理人员还要能用科学发展观去分析解决问题,用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明确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式,抛弃旧的经验管理方法。

1.3教学管理科学发展能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科学发展的教学管理下,教学和学习能够有序的进行,且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进而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2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内容

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以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2 1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

决策系统指导着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由在教学工作的领导者作为教学管理决策,他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经验和方案。由于教学管理所主要依靠的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制造和加工,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就是对教学信息的管理。此外,除了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指导,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外,还要有教学管理控制系统做保障,才能够让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持续的运行。

2.2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巡视员制度、学生教学联络员制度等

有可靠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取可靠的信息就需要有通畅的信息网络支持。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求第一时间获取便于决策的可靠信息资源,以便决策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3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控制系统,通过各种的教学检查,并在各种教学环节中形成。主要方式有

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分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作业和试卷抽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运作能有效地控制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符合教学客观规律,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要总结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范,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教学制度的逐渐完善,能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因此,科学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情况,需要建立以下这些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学校、学院、系反映教学管理体制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课程管理制度、规定等文件;三是包括有关师资、学生、教材等教学管理要素的制度与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授课与考试管理制度都是必须存在的,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有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发展进程。四、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指导与控制是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关键。

(1)严格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教学规章制度办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严格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二是进行持续性的管理。教学活动是长期的连续的,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保持持续性,不能有任何的放松,保证教学管理的质量能持续有效。

(2)实行激励机制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学管理也不能只追求严厉管理,而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实行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的教学及学习积极性。首先,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学理论,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心理变化,并努力去满足其心理上的合理心理需求,并将他们的需求和教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教师学生双方自发的去努力,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在保证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也要给师生一定的自由度,将强制的管理转变为自我的控制,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加强考核与评估教学管理的科学发展,仅仅对教学过程控制是不够的,还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工作。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加强教学的监督和考察,这是科学发展教学的必要方法。其次,根据不同层次的水平,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估标准,使考核和评估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最后,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对优秀的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甚至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这种奖惩手段会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