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程经济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程经济技术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1

施工从组织设计角度详细调查拟建现场情况,分析比较施工现场实际与技术经济等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组织及技术措施,作为编制预算的技术文件,起到指导作用。施工组织设计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预算,以下分析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1.1施工现场布置。

施工现场布置是指综合描述施工空间的组织设计,安排布置材料运输供应路线、水电供应、仓库、大型机械设备工作面等,对于预算直接费用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机械设备作用的发挥与施工人员工作效率,进而对材料及机械使用费产生直接影响。

1.2施工进度。

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材料供应、人员安排及设备配备应根据工期进行合理安排,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对施工工期合理选择,对工程进度合理安排,以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

1.3选择施工方法。

路桥工程应尽量采用标准设计,不只是对施工有利,还能使辅助工程费用减少。路桥工程各结构施工方法都具有不同使用条件或范围,设计中应根据质量安全、技术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选择。

1.4运输组织。

通常运输应满足最短运距,最小运量;迅速装卸便捷运转;运转次数减少且直达工地;原有交通条件尽可能有效利用,临时设施投资减少;运输工具载运能力充分发挥等具体要求。路桥工程实际中,为实现上述目标,通常需经过详细的分析进行计算。

2路桥工程造价的控制

路桥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指施工中,在施工技术、方法及管理措施中渗透成本控制观念,利用技术、方法对比、评价效果及经济分析等,对施工中所耗资源进行监督指导、调控,及时将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偏差进行合理纠正,控制各项施工成本费用在预定范围内。

一是采用目标管理对工程成本目标进行控制,根据工程施工图测算成本,依据预期目标进行确定,确定工程最低利润额后公开招标路桥工程项目,采用合同方式进行建设实施。

二是纵向上采用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工长、施工队组四级承包制。

三是横向上,项目经理代表施工企业签订各项合同,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对各自责任进行规范,围绕成本开展施工项目管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管理,保证实现成本目标。

四是组织结构应明确,管理职能分工由专人负责并予以明确;技术上选择适宜施工方案;经济上动态管理成本,对各项支出费用应严格审核,节约成本的采取奖励措施等。

3构建路桥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应包括相对独立的三个控制层次。一是将相互牵制、制约制度融入造价编制过程中,建立的监控防线以防为主。二是相关人员开展业务时,应对业务处理权限与应承担责任严格明确,接触客户的一般业务都要进行复核,重要业务采取各职能部门进行会签制,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反馈向财务负责人反馈监督过程与结算结果。三是基于目前的审计、稽核、纪检部门,成立由公司直接领导并对项目部进行独立审计的小组。利用内部常规稽核、举报落实、项目审计、会计报表监督审查等多种手段,控制项目部成本,构建以查为主的有效防线。成本控制体系采取递进式方式监控项目产生的经济业务,对于问题防范和风险化解都具有重要作用。

4控制路桥工程造价成本的措施

在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前提下,施工阶段应加强成本控制。施工阶段作为对资源投入和各环节成本控制直至工程质量检验全过程的控制。有机结合技术与经济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在技术先进前提下实现经济合理性,基于经济合理的技术先进性,在各项施工措施中渗透项目成本的控制观念。路桥建设各阶段都需要控制造价,需构建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在施工现场经济技术人员亲自了解路桥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以免施工企业在工程结算中只拿变更。签证增加部分资料费用,不拿减少部分资料,工程造价有增有减心中有数。

二是经济技术人员应认真分析即将施工各项技术措施方法,提出建议和措施应具有合理性,以免在设计施工中产生失误和不必要的浪费。

三是工程量及签证在图中尚未确认的由经济技术人员指导进行签证,需要经济技术人员对有关数据进行亲自测量记录,依次作为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

四是在路桥建筑施工中,经济技术人员应对经费投入十分清楚,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尽量做到采用较少经费使工程施工具有连续性,使贷款利息有效减少降低工程成本。

五是在路桥建设施工中,经济技术人员对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结合实际产生的人力与物耗对补充定额进行详细编制,真实反映出施工成本。

5结束语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2

直井压裂及其配套作业造价917.75万元,成本1182.14万元,超造价264.39万元;水平井压裂及其配套作业造价4264.28万元,成本4716万元,超造价451.72万元。成本超造价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工实际成本比造价高;二是摊销材料实际成本计取系数比造价高;三是机械实际成本比造价高;四是燃料实际成本比造价高。两口井各个工程的造价及成本比例存在着巨大差异,主要是受“施工规模、设备数量、材料量价、人员投入、现场准备、工艺技术、施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二、项目造价分析

非常规压裂各项造价指标较高,是由其施工规模大、施工排量高、设备数量多、材料用量大、人员投入多、现场准备长、工艺技术复杂、施工时间长等特点所决定的。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及现场施工的内容,分建设工程、试油工程、压裂工程及技术服务四个板块进行造价分析:

1.建设工程造价分析。

直井建设工程造价56万元,储液池工程费50万元,储液池经济技术指标为200元/m3;水平井建设工程造价142.36万元,储液池工程费69万元,经济技术指标为186.48元/m3,水源井工程费57.76万元,经济技术指标为1660元/m。水平井建筑工程造价多86.36万元,其中:(1)新打水源井4口,造价多57.76万元;(2)多建1200方储液池一个,造价多19万元;(3)井场及道路维修多9.6万元。在前期施工准备中,场地条件、占地面积、施工规模、土储液池的数量、土储液池的布局、土储液池的防渗、水源井数量及距离井场远近等因素决定其造价的高低,所以优化前期方案是控制造价得主要手段。造价主要控制方向:(1)考虑该区块勘探开发整体效益,新建水源井4口,解决该区块的水源长远供给;(2)供水管线由硬管线换成软消防带,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3)水源井及井场用电所供材料,在施工完后进行了集中回收和管理,便于循环再利用。

2.试油工程造价分析。

试油作业按施工先后顺序分为压前试油、配合压裂、压后试油、返排液处理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作为一个施工项目进行造价分析。直井井间搬家距离为60km,周期121天,搬上的主要设备有:60吨修井机1台、XT-12B通井机2台、野营房18栋;水平井井间搬家距离为60km,周期30天,搬上的主要设备有:60吨修井机1台、40吨修井机1台、XT-12B通井机1台、野营房18栋。水平井试油工程造价多103.44万元,其中:(1)主要材料费用多83.86万元;(2)试油作业费低48.42万元,施工项目和工序未发生变更,而且技术服务多,因此整体降低了试油作业费用。特别是抽汲排液周期控制在计划15天之内,少30天,并及时转抽油机排采,不仅降低了作业费用,而且加快了投产速度,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3)水平井无地层测试项目,所以费用减少45万元;(4)返排液回收及处理费多113万元,由于压裂后返排液量多出6000方,致使其运输及处理费用大幅增加。试油作业作为压裂工程的配合施工,造价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控制:(1)现场施工队伍人员的配备;(2)施工设备的匹配;(3)材料的优选;(4)生产时效的提高;(5)多工种联合施工的生产衔接管理;(6)工艺技术水平再提高。

3.压裂工程造价分析。

直井压裂施工液量2280.56m3,施工砂量113.815t,压裂方式为光套管压裂,最大施工排量10.76m3/min,平均施工排量7.5m3/min,最大施工压力63.37mpa,施工1次,配液方式为现场配液,供液方式为二级供液。压裂工程造价443.75万元,压裂施工经济技术指标为1946元/m3。水平井压裂施工液量23498.2m3,施工砂量800t,压裂方式为连续泵送桥塞光套管分段压裂,最大施工排量14.6m3/min,平均施工排量6.25m3/min,最大施工压力80.9mpa,施工段数15段,配液方式均为现场配液,供液方式为二级供液。压裂工程造价2896.48万元,压裂施工经济技术指标为1233元/m3。与直井相比,水平井的压裂规模大、设备数量多、材料价格高用量大、人员投入多、现场准备长、工艺技术复杂、施工时间长,因此水平井压裂工程造价较高,直井和水平井压裂工程造价占各自总造价的比例为48.35%和67.92%。压裂工程造价,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压裂设计规范。在满足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依据压裂地质设计,选择合理的压裂工艺和工具,优化施工规模和施工参数。

(2)优选压裂化工材料。根据地层特征及压裂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压裂液体系和支撑剂类型,保证压裂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优选压裂设备。根据压裂井设计最大排量、设计施工限压等参数来计算压裂泵车机组总功率,以此确定泵车的数量,避免数量过剩。

(4)优选低压配液供液系统。根据施工总液量来确定低压配液供液系统的配置,不大于2000m3的压裂施工,采用一级供液系统,大于2000m3的压裂施工,采用两级式供液系统。储液池的选择应从区块整体的开发、井场条件、水源供给方式、是否能循环利用、能否与污水池合二为一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5)优选配液水源。综合考虑运输安全、运输成本及区块整体勘探开发等因素,合理选择新建水源井、利用附近水源井以及引入水库水源等方式,采用水渠、管道等运输清水的方式,降低用水成本。

(6)优选压裂液配置方式。由于非常规压裂用液量大,一般都采用现场配液,这样既可以适时调整用量,减少浪费,又可以满足连续压裂施工的需要。

(7)返排液的回收、循环利用和处理。根据井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对返排液进行回收和处理:依托已建的油气田回注处理站建设返排液集中处理站或工艺设施进行集中处理;配套建设返排液回注井设施进行分散回注;采用适宜可靠的返排液外排处理设施进行分散外排处理。

4.技术服务造价分析。

泵送桥塞、簇式射孔、带压作业、微地震监测等关键技术均引进国外技术,技术服务费用1898.5万元,占总造价的44.52%。其中,压裂液体系1194.5万元,泵送电缆桥塞射孔联作/钻桥塞368万元,不压井装置61万元,微地震监测275万元。技术服务造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在企业内部集中技术力量,加快技术进步,突破技术瓶颈,改变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转化、掌握“水平井泵送桥塞分段压裂”、“多级滑套-封隔器分段压裂”、“带压作业”等技术,不断地实现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三、结语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3

1.1教学“形式化”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拘泥于传统教学,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做题”、教师再“批改”,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教师再“阅卷“。虽然目前的教学逐步由课堂讲授辅以板书的形式向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形式转变,其实质依旧是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并没有改变学生被动听讲,一问一答模式的传统的课堂上的抽象互动,学生对这门应用型课程的相关知识依旧缺乏内涵性的理解,从而使教学成为流于教学设施改善而教学实质未变的教学形式,导致现代化教学设施应用下的教学依旧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体现于从业资格证考试之中。随着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逐渐规范化,从业或是执业资格证成为从业或上岗的必备条件。从建筑行业的从业角度而言,工程经济学是取得相关从业或执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或是相关知识科目,更加凸显这门课程在各种从业证或执业证考试中的重要性。比如,造价员、监理员、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考试中成为相关知识科目或是直接成为一门考试科目。工程经济学在这些考试中的重要性,导致其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中,成为一门应试型课程,从而使其教学侧重于应试,而使工程经济学教学流于结合从业证或执业证的应试型教学形式,忽略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技术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尽合理

教学依托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因而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而言尤为重要,所选教材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在教学中使用的工程经济学的教材,有一部分是本科使用的版本,侧重于经济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一部分是混拼版本,这类教材将本科版本的工程经济学中的主要几章经济技术方法的内容摘选,再配以相关的案例分析、实训任务,或者是把本科使用的版本进行逻辑重组后辅以相关的案例、实训任务。这些教材没有根据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根据建筑企业对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要求,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要求,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级内容。因而,这些教材本身就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更加脱离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缺少可读性、针对性、实践性。选择这些教材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问题。

1.3传统的考核方式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主要是考学生。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完成的课堂内与课堂外作业情况、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的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二是期末考试部分,通常采用卷面考试形式,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应试反应情况。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看到教学中的“学”,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这个主要面;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教”,这一个面或是把其作为次要的、辅助面。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传统教学下的产物,遵循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并通过平常的学习表现和期末的考试,这样的方式来来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考核。因而,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没有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考核作为一种压力,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考核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三是通过考核使教师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4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通常来自于两类教师群体:一是经济类专业的教师群体;二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群体。这两类教师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只注重了某个方面,如工程技术方面或经济管理方面,而缺乏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同时,高职院校担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有极少数是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这类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全面,但是为数极少。因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强劲的发展趋势,加大了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使得这类人才炙手可热,从而出现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急需这类人才却留不住或者聘请不起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老师只能由相关专业的主要是上述两类教师担任。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授课教师中来自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因为,这些教师基本是没有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而是从高校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这些缺乏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必然不可能很好的实现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来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目的。教师作为教学这个系统过程的“中枢”,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必然会造成教学这个系统过程无法很好地运行或者无法有效地运行,其表现出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

2针对专业设置下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

2.1针对专业培养目的、课程教学目的选择教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这门课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原理、经济技术方法分析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工程经济学的教材应满足实现这两个目的的相关要求。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市场没有完全满足上述两个目的工的程经济学教材,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体现出“综合性”。第一,选择某一版本教材作为主导教材,辅以一至两个版本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主导教材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高职高专规划系列教材的要求,而且理论知识部分和理论实际应用部分应逻辑明晰。辅导教材,主要是提供相应理论知识应用的案例分析、实训内容及课程设计等,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选定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时,应配备合适的体现相关理论知识应用的习题、案例、实训,供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二,教师在应用主、辅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将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以弥补教材不可能快速更新的缺陷,尽量做到所选教材不滞后或者少滞后于工程建设实践。只有在选择了合适教材的前提下,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及该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双重目的。

2.2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育设备实施的应用,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教学,以期提高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作为研究对象,供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系统的、专业相关的、典型的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并把枯燥的经济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可以达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案例的选用,项目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案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分析、项目建成后的后评价的相关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应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教学,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即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及经济技术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模拟未来学生从事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模拟实训立足于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提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分析跃升到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因而,模拟实训的质量依赖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模拟实训的内容依托于其之前的案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选择类似的实际问题作为实训对象,然后,根据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类似问题实训,如果不需要再次进行,可以考虑进行拓展训练即加大实训难度、扩大实训范围,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考核方式需要立足于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训的开展情况,应将其作为考核对象之一。因而,考核方式中应加入实践考核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部分。改进后的考核方式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平时考核部分、实践考核部分和期末考核部分。

2.3强化师资队伍

强化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需要针对上述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其中极少数的属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教师,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进修,实现专业知识的不断补充、更新;给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证、执业证的培训及考试,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例如,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监理员、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给机会让他们到建筑企业以挂职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实践活动,将这类教师培养为既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其次,顺应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提高此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待遇。或者,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将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全面的经济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培养成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教师,并不断给他们参加工程管理类各种培训的机会,将这个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的师资队伍的主体部分培养成为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4

关键词:外部环境;工程措施;工程投资;对策

1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较强的综合性工程,涉及面广、工期长,在预可性、可行性阶段[2],咨询单位除应对项目经济运量、功能定位、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情况、工程措施选择等进行分析详细论证比选外,尚有不能控制的前置性的压覆矿藏、环水保、地灾、文物保护、征地拆迁调查等大量外业工作内容,造成铁路工程建设中协调难度加大、对建设方案、工期及投资影响巨大。综合分析看,主要外部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规定日趋严厉,传统设计易造成工程遗漏

在邻近既有铁路[3]、公路[4]、高压输电线、油气管线、机场等重要设施、建筑物的施工时,相关行业对邻近其设备设施的施工加强了立法、行政许可和审查监管力度,另外一些邻近的重要企事业建筑、民舍聚集居住地,企事业单位、居民对施工带来的震动、飞石和运渣、粉尘意见特别大,若施工组织和工程方案不考虑消除或减少施工期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工程,极易造成工程及投资遗漏,导致后期阻工情形经常发生,严重制约工程推进。

(2)工程措施缺失及无针对性,导致施工难以推进,严重影响建设工期

在邻近企事业建筑、民舍聚集居住地施工时,地方政府往往从维稳、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对施工提出高投入的非爆、控爆要求或对个别房屋,采用红线外拆迁处理等非常规情况。而长期以来,在铁路勘察设计、前期审查咨询时,对路基石方开挖方式按照一般爆破或控制爆破指标纳入,严格控制非爆范围和数量,而爆破和非爆破施工相比,Ⅳ级软石(如砂泥岩地区)差价约60元/m3,Ⅱ、Ⅲ级次坚石、坚石(如灰岩、花岗岩地区)甚至达到120元/m3,相差较大。施工方法的改变必然造成投资的巨大缺失,导致后续工程缺乏足够的施工工期和沉降稳定期,给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3)征地拆迁方面[5]失准,造成后期实施困难

当前,大中城市等经济据点土地价值不断提升,房屋及土地商业化,这些造成了铁路建设的征地拆迁成本加大。而铁路在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征地拆迁费用基本是采用调查房屋指导价和土地划拨价指标,而后期建设时,实际征地拆迁成本增加巨大(单价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说明了原经济技术分析指标远远背离了实际。同时,项目建设滞后,也会造成征地拆迁数量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失地养老及保险投入和占有土地资源密切相关,在铁路工程建设前期,按一定指标纳入征地一并考虑,而实际实施时,失地养老及保险作为后期按照政策统一纳入投资,两者相差较大。失地养老及保险关键指标就是土地占有量,土地占用少,相对该部分投资就少,因此在铁路建设中,节约土地资源就是节约投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体现。

(4)新的环水保法及城市规划要求,往往导致取弃土场场址变化和挡护、平整复耕工程增加

长期以来,在铁路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挡护措施)均按照大型临时工程、附属工程办理,选址均按照“就近、就便、就低”的原则办理,而在新的环水保政策的调整后,对建设项目的取弃土场选址、平整、复耕和挡护措施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取弃土场变更和投资增加。另一方面,铁路一般都要经过重要城市经济据点,在城市区域,铁路建设一般会经过城市规划的局部调整,而城市规划调整又会影响既定渣场,造成工程实施时大量渣场调整,个别城市区域渣场在30km以上甚至更远,弃渣运距增加、城市区域弃渣运输防护费用的增加,造成工程投资巨增。

(5)土石方调配理想化,难以实现意图

铁路建设属于大型土建工程,长期以来,铁路工程建设的上下游环节,在土石方调配上均按照“尽量减少取弃土用地,隧、路就近互调余缺,节约土地和投资”的原则办理。但实际实施时,一般是隧道作为控制工程先行开工建设,隧道、路基工期不同步(路基工程一般滞后2~3年甚至更长)必然占地弃渣,且隧道较少的日出渣量远不满足路基机械化施工填筑需要量,还存在花岗岩、灰岩等隧道弃渣方二次分解(块石)移挖作填。砂泥岩等软岩地区隧道出渣,受雨水侵蚀风化后,有关指标满足不了路基填筑要求等情况,故隧道弃渣和路基“互调余缺”过于理想化,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方可实施,往往造成巨大的投资漏洞和重大变更设计。

(6)其他方面

主要为企事业拆迁相关生产影响、资源占用的有关(含压覆矿藏)费用及一些铁路工程建设影响的迁改专项费用。这类因素涉及流程较多,一般采用后期产权方按照评估或法院裁定、专项设计审定有关费用纳入,这类投资经常对项目建设产生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对铁路建设中在很大程度上已造成铁路项目建设推进难、超项目审查批复投资概算的情况,需要在项目的前期,合理将以上因素纳入考虑。勘察设计单位在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时,如实纳入相关指标,做到方案合理、措施得当、建设有序、投资可控,同时地方政府、建设单位需应加大协调力度。

2应对措施及建议

2.1加强前期的调查及勘察设计工作

勘察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和建设顺利与否的前置条件和基本保证,因此,勘察设计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项目前期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阶段,将沿线的有关经济据点、环境敏感点、文物保护、区域地质情况、高压输电线、干线燃气管道、重要的企事业单位(含军事禁区)等切实调查清楚,在确定线路走向(选线)时,工程代价相当时,应做到尽量绕避,源头上规避风险。(2)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应进一步做好局部方案优化比较,全过程贯穿优化设计理念,特别是对相关行业设备设施、主要企事业单位或民舍聚集区的绕避、保护,如实落实工程措施及投资。当不能绕避时,应进行综合经济技术分析比较,合理确定工程措施和施工工艺。(3)加大前期项目所在地的地材、征地拆迁方面单价指标调查,为技术经济比较、工程措施选定、投资规模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符合实际的基础资料,避免建设期投资的缺失。(4)对取弃土场(特别是弃渣场)选址时,必须认真学习、执行相关环水保法律法规,同时联合建设单位,与地方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场址,提请建设单位与地方政府统一联动,协调相关部门逐一落实。一经确定,不宜随意调整变更,并按照新的水保要求,进行专项勘察设计,土石方调配应符合施组要求,做到依法合规、措施得当、投资准确合理,并具有可实施性。

2.2进行合理技术经济比较和工程措施选择

在拆迁及土地征用单价较高的重要经济据点、城市区域,技术经济比较是否真实、工程措施选择是否合理是勘察设计质量高低的试金石。目前,特别需要打破工程造价“金隧银桥铜路基”的传统意识,摒弃落后、片面的“传统经验”,合理选择工程措施,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工程“宜桥则桥、宜隧则隧”,减少拆迁和占用土地资源,从而节省工程投资和土地资源。城镇民舍、商住房聚集,土地商用价值较高,拆迁及占用土地资源成本较大,特别在进行铁路工程桥隧路基工程措施选择时,应按照所在地区房屋单价及土地的实际价值指标纳入进行经济技术指标分析,一般在指标参数确定后,同一地形、地质条件下,工程投资与路基填挖高度相关,针对不同地区,分别分析研究。

2.2.1路基挖方工程与隧道工程[6]的优劣边界确定

路隧工程取舍,可综合采用电子表格、按单位长度(一般按km计)建立挖方段,路基挖方高度及投资曲线关系图,并与单位长度隧道投资进行比较。

2.2.2路基填方工程与桥梁工程[7]的优劣边界确定

建立填方段路基填筑高度及投资曲线关系图,并与单位长度桥梁投资进行比较,以期合理确定工程措施。

2.2.3重要城镇地区工程措施选择

从上述分析来看,在重要的城镇地区,地质、拆迁条件相近时,对挖方段,考虑非爆破施工,软质岩地区,挖方超过15m时,宜选择隧道方案;硬质岩地区,挖方超过12m时,宜选择隧道方案。同样,当采用控制爆破施工时,相应参照机械开挖方式,调整指标参数计算确定。填方段,若地质(不考虑基底处理)、迁改等因素相近时,路基沉降满足要求时,填方超过16m时,宜选择桥梁方案;采用路基且有软基等基底处理工程和拆迁工程时,更宜选择桥梁方案。城镇以外的其他地区,参照城镇地区调整指标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2.3强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同步介入力度

在铁路项目立项后,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同步开展铁路建设有关征地拆迁、渣场选址、占用资源、城市规划调整等有关协调配套工作,在勘察设计阶段将有关问题充分考虑,为勘察设计方案的确定、工程措施的采用、投资规模的控制、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提供科学、合理的先决条件。

3结束语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5

关键词:绿色经济;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

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产生了冲突,其中,以往粗放式的建筑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多的矛盾。因此,我国建筑经济应在绿色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绿色经济理念发展可持续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一)绿色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

绿色经济的目标,是和谐、高效、持续地发展,在农业中为生态农业,在工业中为循环工业,在服务业中叫持续服务业。绿色经济要求节约资源,对生态环境友好,提高产品附加值,集约式生产。建筑经济包括建筑领域中的工程预测、决策等一系列建筑活动,一般涵盖成本、质量、时间3个方面。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经济遵循着绿色经济的理念,实现时间、空间2种维度上的可持续性,并高效、节能地运用资源。其中,时间维度上的可持续性,指的是,人类社会建筑经济的长期生产发展应当允许子孙后代具有与当代相同的享用自然资源来生存的权利,当代人的建筑经济利益不能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空间维度上的可持续性,指的是,不能为发展一地的建筑经济,而牺牲其他地区;资源方面,可持续的建筑经济应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量。

(二)绿色经济理念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的特征

绿色经济理念下,要想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优化建筑物的功能,比如自动化的建筑电气、自动浇灌植物、自动安防,等等,从而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还必须采取生态环保设计,运用可再生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有毒害的建筑材料。因此,绿色经济理念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具有智能、自动、节能、可再生、无毒害等特征。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的意义

当今世界,低碳环保是重要的议题,全球多数国家都为节能减排做出了承诺。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应当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其中,发展可持续的建筑经济对此颇有助益。而且,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增速放缓,产业升级。我国建筑经济也应当积极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建筑行业本身而言,我国已经建设了大量建筑,如今可用于新建建筑的土地已经不足。而且,以往建筑经济发展粗放,浪费了许多原材料,堆砌了大量建筑垃圾,还造成了污染。如果建筑行业还想发展下去,就必须遵循绿色经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经济理念下我国发展可持续建筑经济的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业还缺乏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的动力。这是因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开始较晚,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经济还不熟悉,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份额也较低。而且,绿色建筑的材料、工艺、技术普遍复杂昂贵,所以施工单位也不愿意使用。从技术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始得比较晚,所以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施工工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还都不成熟,很少能够兼具可行性、经济性、先进性。而且,目前还没有评价建筑经济可持续性高低的合理标准,不能评价一座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最后,我国政府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有所不足。

二、基于绿色经济理念发展可持续建筑经济的策略

(一)建设绿色可持续的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

建筑产业经济中的生态链,是由建筑产业中不同类型的、有上下游供给关系的企业组成的,这些建筑产业企业有着共生生物一般的关系。比如说,建造一座建筑物的实体,必须安装墙体材料,那么就一定需要一家企业来生产建筑墙体材料;墙体材料的生产方式之中,体现绿色经济循环工业理念的是:简单处理报废建筑物的垃圾,或者以矿渣为原材料生产墙体材料。这就是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此外,建筑产业经济中,水泥的生产厂家也是生态链中的一个中心,因为水泥厂家可以将水泥出售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除了利用水泥,还能回收利用水泥的包装袋,以及在墙体材料施工中水泥产生的热能;而水泥厂家制造水泥的原材料可以是城市中的污泥、灰尘,这样也体现了绿色经济中循环工业的理念。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绿色经济理念下,为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设绿色可持续的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

(二)加大对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的经济支持

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而发展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的技术,毫无疑问地需要耗费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然而,我国的施工单位、建筑企业中,有许多只是中小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研究、开发绿色可持续经济技术;即便不考虑研究和开发的费用,那购买绿色可持续建筑材料、设备,以及学习绿色可持续建筑施工工艺也需要成本。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投入资金来支持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的开发。开发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时,应当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在我国反复实验、试用后,再向各个建筑企业推广。这样,我国建筑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建筑技术方面就能取得大幅度的进步,从而积极应用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实现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过程

建造同样功能的建筑物,不同建筑企业耗费的成本、原材料、能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等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建筑企业没有精细化地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过程,浪费了水资源、电能、占地面积、建筑材料,乱扔建筑垃圾、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拖延工期,等等;而有的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中却精打细算,不使任何建筑材料因为保管不当而失去品质,有计划地利用施工占地,不轻易将施工材料锯短以便多次使用,避免夜间施工,在施工现场各区域安装电能表,等等。因此,为了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单位应当管理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过程,从而保护周边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四)循环利用建筑业的垃圾废料

以往的建筑经济在粗放式的发展中,产生了大量无人问津的建筑垃圾、建筑废料。然而,常言道,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建筑垃圾、建筑废料中,确实有不少可以经过加工,二次利用的。比如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降雨,经过处理,可以用于浇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周边的绿化带,或者再次作为建筑施工用水得到二次利用。解体废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之后,会产生遍地的混凝土块;混凝土块固然是一种建筑垃圾,废弃建筑物当然是建筑废料,但是,如果混凝土块受到破碎、筛分等处理,就可以制成再生粗细骨料,而再生粗细骨料可以按照一定的级配加工,便能够制成再生混凝土块。此外,前文(2.1)中提到的用建筑墙体材料厂商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墙体材料、建设单位“回收利用水泥的包装袋,以及在墙体材料施工中水泥产生的热能”也属于此类。这些对建筑业垃圾、废料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体现的是绿色经济理念中的循环工业,也是“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3R理念,还可以体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思想。

(五)不断改进对建筑经济可持续性的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评价绿色建筑经济的主要依据和国家标准,是2019年8月1日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它已经取代了2014年的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绿色、可持续的绿色经济起步较晚,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评价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也应当与时俱进。2019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新构建了评价绿色建筑的技术指标体系,调整了评价绿色建筑的时间节点,新增了绿色建筑的等级,也拓展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并且提高了对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必然还会取得更多的进步,所以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随时关注绿色、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市场普及度,及时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免耽误我国的建筑经济在绿色经济理念、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

(六)改善对绿色可持续建筑的设计

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对周边环境的低污染中,也体现在建筑物建成后、使用中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减少污染之中。以大型公共建筑物的采暖、制冷为例,大型公共建筑物一般会使用中央空调、暖通空调来采暖、制冷、通风、排烟,而这些空调都需要冷热源,需要制冷剂,等等。在空调的设计中,选择环保的冷热源、制冷剂,比如运用热泵技术,使用氟利昂的替代品,能够增强这一建筑物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等性能。此外,设计空调的制冷采暖的温度参数时,也应考虑自然通风、采光、人流量、人的衣着,等等因素;还有可以采用智能变频自动控制技术,以应对建筑物室外环境、室内人流量等变化。

三、结语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建筑经济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除了本文提到的几种,我国还可以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产业的集约化,等等。

参考文献:

[1]傅晓林.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9-10

[2]程四云.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6(03):65-66

[3]张凡.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若干思考[J].新经济,2016(14):42

[4]王尧,文卉卉.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4):226-227

[5]潘正仙.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6(07):256

[6]刘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04):328-329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现状;对策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传统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实现经济转型,才能不输给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有所变缓,经济进入新常态,但是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建筑经济的发展势头也是一片大好,导致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获得一定的优势和地位,就需要提高建筑经济的管理水平,规范招投标过程,进而促进自身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自我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建筑经济的管理现状,提出促进建筑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的各个项目都与经济有关,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也就包含在项目的各个方面,建设项目从初始投标到最终投标,主要包括工程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与控制、专业技术和工程竣工结算等。而这些项目完成后的检验工作与经济管理脱不开关系。建筑经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涵盖了建筑项目的每个人及每个方面。因为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经济管理参与到建筑项目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控制建筑项目的成本,达到企业所期待的经济收益[1]。有效地利用好经济管理能力,才能加强施工企业各部门与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加强建筑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职工工资成本,及时调整经济管理的方式,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因此,加强经济管理研究本质上就是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可以极大地帮助和支持企业经营和控制自身的工程成本。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工作经验,在面对问题时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经济管理人员还必须对经济管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现阶段,我国建筑经济管理发展的周期还比较短,行业内专业人才缺乏,部分人员达不到企业的相关要求,企业应重视这个问题。虽然高校也有一些人才补充,但是这些大学生大多只是具备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拥有经验的又缺乏系统培训,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我国企业在人才培养这一方面还需不断加强,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需求。

(二)缺乏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按照工地具体的施工标准和相关规范施工,技术标准达不到具体的规范,容易引发许多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导致施工事故发生。如果管理者不具备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就得不到相应重视。管理者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和建造速度,没有完善安全预案、方案和对策,没有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按照特殊的施工方法或规定设置安全标志,或者安全标志没有完全体现警示作用,保障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得到完善。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施工人员无法及时反应过来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工地遭受更大经济损失。

(三)协调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一个建筑工程并不是依靠唯一的部门人员独自完成,而是需要木工、水泥工和模板工匠的互相努力协作才能完成。但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性和沟通性并不是十分顺畅,而且还会因为彼此之间分工的不科学,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及时有效地沟通,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而施工现场也常常出现各个部门相互独立,不互相来往。这些部门内部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经常会因为权责分配不均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导致许多建筑项目无法正常运行[2]。

(四)建筑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理念还是以传统的管理观念为基本,由一个单独的建筑总工程师来统筹全局,这意味着总施工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所有工作,其余的工作人员只能听从他的指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施工人员学习相关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对于工程上的一些问题也能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而且,项目总工程师也不是全能的,也会存在一些薄弱项,在工作时也可能会出现疏忽的地方,对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缺乏完善的权责分化制度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需要权责分化制度协助,是维系建筑企业内部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但是,现阶段许多建筑企业并不重视权责分化制度的制定,对其重视程度并不高。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各项问题也会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还坚持“一锅端”的基本理念,使公司奖惩制度得不到落实,基层员工丧失主动性,导致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失衡,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达不到要求。

(六)建设工程内容与施工规划不相符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扩大经济效益,不少建设工程投资单位加快工程进度,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导致工程的规划与实际的建造内容不一致,而建设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进行项目建设工作。等到工程进行到大半时问题才逐渐体现出来,有些项目的施工制度和投标设计差异很大,满足不了项目的功能要求,甚至还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项目招投标流程不规范、存在漏洞,不仅增加了经济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经济管理的工作量。

(七)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过于分散

首先是施工企业没有把握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过于分散。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将费用平均分配到不同阶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一些环节并不能进行合理分配,一个是建设成本高的环节,一个是成本低的环节,可能导致一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加大经济投入。其次是在开展成本管理任务时,没有顾全大局,无法把握住成本控制的重点[3]。对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阻碍,使得成本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三、建筑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经济管理人力占据经济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这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综合管理人力的质量一直是建设项目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难题,首先是人员构成比较复杂,造成人力的工作能力和等级差异。在很多建筑企业中,从事建设项目经济管理的人员有的是年龄较大、经验较丰富的离退休职工,有的则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当出现问题时难以独立解决,也不了解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具体风险。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之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培训,从整体上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对症下药。让经济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效率更高,更具有针对性。

(二)加大对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的资金支持

现阶段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发展还不成熟,研发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建筑单位和建筑公司的规模都相对较小,自身的资金储备还不足以研发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如果企业抛开研发的成本,单单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购买相应的绿色可持续建筑材料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因此,中国政府应投入资金支持绿色可持续建筑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生态友好、可持续建筑经济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势,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且反复试验和试用后,推广到各种建设企业中。这样,我国建筑企业就可以大力发展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技术,通过积极应用环保、可持续的建筑经济技术,实现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

(三)加强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想要达到要求,需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严格控制,加强管理,规范和约束施工参与方的管理行为。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汇款管理和支付管理,使资金支出合乎规范,增加建筑工地资金支出以及收入的安全性,让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明确,便于企业合理分配。二是明确票据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要求,注重收支规范。收银员必须对登记表上开具的各种发票进行登记,确保每一项材料支出清晰可见。此外,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体系,明确员工责任制度,当出现问题时责任追究能够具体到个人。而且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更要严格把控,对于资金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完善,并且要求相关部门在平常工作中细化资金管理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要及时了解。

(四)坚持以工程项目为核心,重视细节成本控制

首先,企业在从事招标活动前,必须计算项目的各项成本,明确最低成本,充分了解竞标对手的最低投标价格,采取相应对策,在不亏损的情况下参与竞标,在提高合同效力的同时降低成本。其次,建筑企业也常常通过引进一些新兴技术或者新式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管理者在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之前一定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合适,严格把控新的施工方式,提高企业利润。最后,因为建筑项目的施工时间较长,且许多施工设备都是租赁,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缩短工程项目的建造时间,达到减少施工成本的目的,扩大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必须仔细审查设计图纸,规范和纠正图纸设计时的不规范行为。部分企业在项目实施前对设计图纸管理不严,造成施工过程出现偏差,最终不得不重新调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有的建筑项目在完成后甚至不符合标准。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所有环节符合规范,避免因质量问题返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成本。

(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经济责任机制

建筑工程项目由不同的部门协作完成,首先,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通过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经济责任制,各司其职,防止相互矛盾,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其次,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每个部门的职责和职能不同,相应的分工也不同。因此,各部门需要加强沟通,了解各部门的具体职责,确保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沟通效率,确保项目收益。

(六)提高经济管理体系执行力度

企业应认识到正确实施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一方面,制定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使企业工作人员融入经济管理工作,积极参与经济管理工作,在职工的相互监督和推动下,加强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强化股东对于建筑经济管理的监督权力,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过问责机制和考核反馈机制确保工作质量。另外,企业在建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各个施工环节与设计方案要衔接到位,严格遵守招投标的相关规范,减少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七)创新经济管理方向战略

进入21世纪,创新是各个领域发展的原动力。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转变思维,在建筑经济管理的同时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创新经济管理战略方向。通过两者的结合,深入了解实际经济竞争环境和形势变化,并将其纳入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向中,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壮大自身的力量。

四、结语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7

关键词: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经验借鉴;发展对策

一、沈阳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

(一)开发区主导产业结构分析

沈阳开发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产业发展在不断完善,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及结构状况(见表1)。从表1中可知,沈阳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互联网、金融、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开发区产业发展,一方面,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上,并向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攀升,符合沈阳“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特征;另一方面,涉足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二)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沈阳开发区作为辽宁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已经成为了吸引外来资金的高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前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7年沈阳部分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工业产值、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5项经济指标情况具体详细见表2所示。

二、沈阳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

开发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聚焦出口额、进口额和吸引外资额三个方面,分析沈阳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建设水平。由于2017年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沈阳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1857.1亿元(见表1),占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选取沈阳经开区为代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排21),与国内5个发达开发区(苏州、天津、南京、昆山、大连)比较。

(一)出口总额比较

开发区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的。近几年,沈阳经开区出口总额一直占沈阳市出口总额的三成左右。跟其他开发区相比,沈阳经开区的出口总额远远落在后面。与其他东部国家级经开区相比,沈阳经开区近几年出口总额一直处于垫底状态。

(二)进口总额比较

近几年,沈阳经开区进口总额处于下降水平,进口占全市比重从2010年34.5%,降至2016年的13.7%左右。沈阳经开区与其他开发区的进口总额对比,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虽然近几年东部的几个国家级经开区进口总额都基本上有下降的趋势,但从进口总额上来看,沈阳经开区进口总额在这几个开发区中是垫底的。

(三)吸引外资指标比较分析

开发区最初建立时就是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目的之一。沈阳经开区近几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也是不断下降,从2010年62.5亿元,降至2016年14.9亿元。沈阳经开区与其他经开区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对比,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这几个经开区近几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都在下降的,尤其是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下降幅度比较明显。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量上来看,沈阳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处于中游水平。

三、沈阳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阻碍

(一)优质企业与项目缺乏

大型企业和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项目投资不足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首要问题。开发区作为沈阳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缺乏优质企业和项目直接表现为园区生产总值的下降。作为发展最好的沈阳经开区,2013—2016年间,园区生产总值不断下降,即使考虑“挤水分”因素,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沈阳经济贡献率也从17.7%降为13.9%。同时注意到,沈阳经开区第二产业产值下降幅度剧烈,而第三产业产值下降幅度平缓。部分开发区除缺乏优质的工业企业与项目,以农副产品加工的开发区(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也同样缺少能够良好运营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以综合保税区A区为例,投资项目抓襟见肘。综合保税区A区除原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的明和OEM铅酸蓄电池项目迁入以外,没有典型的、集群式的出口加工和从事外经外贸的企业入驻。尽管综合保税区A区运营近6年,但其园区内企业入驻状况、土地利用率和项目合作数量与质量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园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科研活动成果不高

要实现创新驱动,科研活动是重要环节,进一步聚焦在企业为基础的研究活动上。沈阳市在支持技术创新基础性研究方面较薄弱,导致知识创新缺乏向技术创新转变的驱动力。2014至2017年沈阳市科研活动投入及产出状况。2014年到2017年间,科研活动经费支出总体不变不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目逐年增加,而相反的,科技成果的数量却连年递减,对应的推广应用项目总体上也呈现下降的态势。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产业园是沈阳市科研活动投入产出和科研成果产出、转化的重要区域。因此表4中所反映的科研活动投入产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沈阳开发区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是由于科研活动的产出不足所导致。

(三)开发区发展不平衡

沈阳市政府关于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应仔细考量开发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做到分类规划、因地制宜。与时常讨论的“提高发展质量”不同,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深刻意识到部分开发区甚至还有“生存危机”,“补短板”应被提上日程。以综合保税区为例,保税区分为A和B两个片区,分属浑南区和辽中区。浑南区是市政府所在地,既是经济发展建设高地、又能借上自贸区“东风”,报税B区被纳入市级规划,发展势头明显好于A区。反观A区,仍由辽中区进行管理。但由于辽中区自身区位优势不明显,地方财力薄弱,单凭辽中地区一己之力已很难支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在偿还综保区基础设施建设2.5亿元银行贷款和3000万元的工程欠款之后,辽中区几乎已无能力再进行投入,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基础及监管设施建设的需求,综保区的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使用面积不足围网面积的六成。很显然,对于建设国家级的综合保税区,仅靠辽中区一区之力无法站在全市的高度来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资源合力发展保税区,导致发展举步维艰,急需纳入市级规划。

四、开发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根据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考核排名,课题组选取排名第一的苏州工业园和排名第二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典型开发区进行案例分析。

(一)项目招商引资

天津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渠道比较多样化。一是通过在国内外的办事处直接招商。二是通过产业链来进行招商,如丰田整车项目在近十年时间里,在配套项目上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三是通过与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系统而完整地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四是通过参加或自办、合办展会与目标客户建立联系。五是借助中国贸促会、中小企业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招商。

(二)创新驱动

2016年苏州工业园总产值2150.62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3.46%,高新技术产值为2616.19亿元,众多资金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带来高额的技术创新回报。天津开发区制定包括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吸引科技人才、鼓励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整套科技政策体系,推动建设了一批多层次、专业化的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服务平台。

(三)统筹规划

“规划大于市长”是苏州工业园流传的口头禅。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严格执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所有工作人员都要赴新加坡参加公共管理软件的培训,培养尊重城市规划的意识。天津开发区一直致力于走一条绿色、创新发展之路,构建生态文明高地,形成了有亮点有特色的泰达绿色发展模式。即以实现污染“低排放”为目标,以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网,形成以产品关联紧密、资源高效利用为特征的工业园区。

五、沈阳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因地制宜发展合适产业

回望苏州工业园区在建园之初,政府招商团队夹着包,像推销员一样,家家敲门、递名片,大型外企入驻可谓夹道欢迎,至今黄金地段仍有外企宿舍的影子。沈阳开发区不仅应学习苏州经验,还可同时,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扩大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参加省市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通过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鼓励园区内龙头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开发区整体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引导产业梯次转移,即鼓励经济发展较好开发区内的低技术企业转移到相对发展较差的其他开发区,实现了开发区内土地的高效利用,又为落后开发区提供企业入驻和税收来源。例如,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华晨宝马汽车公司建设产业园,2016年华晨宝马发动机厂正式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容,也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整体研发能力;同时,随着华晨—宝马新增产能的不断投产,园区空间短缺,应引导部分低端配套企业将产能转移至道义经济开发区、永安经济开发区等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但发展相对落后的开发区。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应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对2014—2017年的科研经费投入研究中,发现科研人员增加10.3%,而科研经费仅增长1.6%,这是不正常的。需要适当增加科研经费,给予科研人员更加舒心的研究环境和交流平台,对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产学研的结合发展的同时对涉及企业商业核心的技术信息,应当实行立法保护,确保企业和研究人员不会在研究交流的活动中因知识共享而遭受损失。3.加强科研项目对接。各开发区应以整合本地科技资源为基础,建立以提升大专院校、科研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增加园区和科研院所的项目对接,切实做到科研成果为园区发展服务。例如,辽宁大学和沈阳大学都已成立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研究院所,沈阳市政府应以自贸区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导向,引导相关院校将科研成果与自贸区建设相对接。

(三)个别严重受困开发区需再规划

工程经济技术范文8

就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园林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问题;对策

1园林工程设计现状分析

1.1缺乏经济与科学的设计方案

由于园林工程具有多元性和较强的艺术性,其在尺度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更要关注美学需求,设计人员会因设计任务书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展现作品的实际意图。当前园林设计方案不能完全进入招投标市场,设计作品过分依赖投资人狭隘的观念,部分设计单位为了保证作品顺利中标,过于追求作品的标新立异和完美的景观效果,严重忽视了方案的经济技术问题。如在绿化苗木种植中,对珍贵植物的保护和大规模利用大型苗木等,细化最科学和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致使工程造价增多,建设成效难以与投资金额形成正比。

1.2缺乏健全的设计队伍

由于园林属于交叉性和多元化学科,其涉及规划、建筑、林学、环境艺术、园艺和园林等不同专业,导致园林行业中设计人员的专业侧重点存在较大不同。设计人员要想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往往需要深入实践、日积月累,方能有所建树。但是当前设计队伍由于受专业知识方面的限制,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设计效果不佳。此外,城市园林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投资金额不足,致使设计单位难以建立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设计队伍,无法细化阶段分工,缺乏设计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而专业设计人员又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加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2.1优化设计方案

对于园林工程项目而言,可以按照批准的投资限额来分解项目,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以限定的额度为依据,有效设计和筛选方案。一般工程项目一经立项,则确定了项目的使用功能,只有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与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是造价越低越好,需要综合分析工程的造价以及使用功能,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节约投资,促进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2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主要是以投资估算限额和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保证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施工图设计,确保项目总投资处于批准额度的范围。在推行限额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设计标准,各专业需按照分配的投资额度控制各环节造价,降低工程成本。由于园林工程项目既多且杂,时常出现特殊材料与工艺要求的设计,容易导致投资额度浮动较大,因此,科学合理的限额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

2.3实行方案的公开论证与评审

设计信息且收到设计方案后,建设单位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评审方案,听取设计汇报,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淘汰不达标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论证,如技术优劣、设计构思、设计组织方案、设计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的合理性与经济性等。通过效果评价、经济分析以及技术比较等,选择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并公示入选和中标的方案,听取社会意见,从而满足工程的使用功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健全设计招标制度

将招投标竞争机制引入到园林工程设计阶段,可以强化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促进经济核算质量以及设计水平的提高,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一般而言,园林工程设计可分为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和方案设计3个阶段,要想避免招标工作对工程造价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在设计招标过程中加强3个阶段的招投标,使每一阶段都通过竞争的形式优化设计。此外,部分园林项目具有特殊的工艺设计要求和很高的艺术标准,这时投资人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或委托的方式选择专业的设计单位,以此保证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的关键内容。但是当前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方案缺乏经济性与科学性,施工队伍不够健全和完善等,严重影响了工程设计的质量及效果。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优化设计方案,推行限额设计,实行方案的公开论证与评审,健全设计招标制度,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园林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实现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畅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