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业旅游范例6篇

特色工业旅游

特色工业旅游范文1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 融合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2-0054-05

全域旅游是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之一,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与此同时,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也在迅速发展。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既是特色小镇,就具备发展旅游服务业的潜质,当前,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创建的许多特色小镇,同时也是旅游小镇。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如何与全域旅游理念相互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深入研究。

一、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供给侧来看,特色小镇为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正式公布了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形态各异,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很多都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天禀赋。从目前已经创建的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来看,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常山赏石小镇,已经形成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为全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①。

从需求侧来看,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旅游产业涉及110个关联产业和部门,其中关联比较密切的有29个产业和部门。据统计,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达八成,对民航、铁路、汽车客运业的贡献率达九成。全域旅游由于各行业和各部门的融入,居民共同参与,发展全域旅游将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区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发现大多数特色小镇都可与旅游业在不同层面结合起来,历史文化、城郊休闲、资源禀赋、生态旅游型的特色小镇通过发展文化交流、景点观赏、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等可通过产业旅游,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可创造综合效益。除上经济效益,全域旅游还有助于特色小创造品牌效益,传承传统文化,让特色小镇的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商业价值、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推进特色小镇的文化创新。

(二)有助于资源整合共享,形成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通常为“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一体化的复合功能载体,以产业为特色,当地居民生活、居住、休闲集聚,各种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全域旅游的题中之义,也是居民共同参与,其核心是全行业中全要素的整合,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全方位的游客体验。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使得当地的资源要素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整合运用,而且随着全域旅游的推动,能倒逼特色小镇的资源配套完善,进而改进当地居民的生活。

从旅游的时空延展来看,大多是长时间、多景点的时空转换。一个特色小镇的全域旅游,多数时候将延伸到下一个特色小镇或者特色景点。因为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一个功能复合型的新型聚落区域。它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所以其中部分资源可以和城市共享,利用全域旅游把一定区域内不同的特色资源串连起来,促进资源在更宽广的区域统筹发展中充分流动,最优配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为未来特色小镇建设注入活力

全域旅游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丰富特色小镇的内涵,以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的视角,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打开新的思路。到目前为止,特色小镇创建不到200个,距2020年的创建目标,还要建设近800个特色小镇。由于全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性比较强,关联度比较大,产业链比较长,涉及并交叉渗透到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科技、生态环境、建筑等领域,以全域旅游的思路来规划特色小镇,将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较高的起点,注入新的活力。以浙江云栖小镇为例①,云栖小镇主要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企业和团队。除此之外,云栖小镇还注重会展旅游,创建了服务于草根创新创业的云栖大会,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以及DT时代技术分享盛会,“2015年杭州云栖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万多名开发者以及20多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参与。

二、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一)以全域旅游理念把传统专业镇提升为特色小镇

专业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有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以乡镇为基本单位,通过开发一两个产业或产品,带动多数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即乡镇企业),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工业制品的加工、装配和制造业,科技水平及附加值较低。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区是传统专业镇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可否认,当前已有一些发展较好的传统专业镇已经或正在建设成为特色小镇,但仍有许多传统专业镇,需要创新发展思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比如广东现有300多个省级专业镇①,涵盖家具、陶瓷、灯饰、家电、花圃等产业,在市场上掌握了不少话语权。但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提出的相关发展目标,到2017年要建成30~50个独具岭南魅力、环境优美、形态多样的省级特色小镇,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包括智能制造小镇、绿能科技小镇、海洋特色产业小镇、互联网+小镇、时尚小镇、工艺小镇、文化创意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旅游休闲小镇,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吸纳就业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②。换句话说,广东到2020年建成的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很有可能从现在的300多个省级专业镇中发展而来。

把传统专业镇提升为特色小镇,既是传统专业镇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但这绝不仅仅是概念的转变,或者产业的升级,而是要以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为特征,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等功能平台,重新规划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全域旅游理念,全时、全域、全民参与,将有助于“特色产业”和“体验旅游”实现最大程度的统一协调发展。

(二)将特色小镇建设融入区域旅游业整体布局

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把特色小镇建设融入区域旅游业整体布局。

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交通发达,特色小镇数量多,相距不远,而且产业关联性强或者景区风貌类似,所以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应与区域的旅游业整体布局融合,用好用足区域旅游资源如基础设施规划、线路规划、景区风格、客源等,切实把特色小镇的产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些特色小镇,特别是中西部的特色小镇,离城区较远,旅游潜力大但基础不好,亟须融入周边地区或中心地区,借势发展,以自身特色形成虹吸效应,把这些地区的人流、金融、旅游资源、产业资源等导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带动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全域旅游本质着眼点就在于利用更大时空和更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一些特色小镇拥有独特的产业,观光交流、学习访问、会展洽谈的外地游客较多,而当地居民在该产业中的就业率高,相对地从事住宿、餐饮、运输等服务业的人就少,势必造成服务供给不足,水平不高。从区域的视角来规划特色小镇配套资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周边另外的特色小镇建设时,适当减少研发制造产业,更多地规划服务业,区域间特色小镇在特色产业、服务业、旅游业中相融共生,互利共赢。

(三)推行“产业+旅游+”战略,积极探索融合创新

从全国目前打造的特色小镇来看,一半以上都侧重于产业特色,如金融创新、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等。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的融合,也可先从产业着手。由于旅游业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不同产业、市场和空间,市场无边、产业无界、创意无穷。旅游业主动与其他产业融合,将形成更强的产业竞争力。可以推行“产业+旅游+”战略,积极探索融合创新的路径,延伸主导产业相关的旅游,如工业旅游、体验旅游、会展旅游、学习考察旅游等。如深圳蛇口上世纪80年代的旧工业区,通过整治更新成为建筑设计、文化创意的集聚地,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厦门元祖食品公司把糕点、糖果等食品加工制造环节向公众开放,游客不仅可以亲眼看到食品的制作过程,而且还可以参与体验制作,获得满足感;珠海一年一度的中国航展,原来也是航空航天产业的专业展览,如今已经打造成为集会展旅游、学习考察旅游的国际品牌。

三、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理性推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全域旅游也不是万能药。当前,首要的是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和当地居民充分沟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理性推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防止出现运动式造城,盲目投资,千镇一面。为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客观评价旅游资源禀赋,充分调研旅游市场,衡量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的可能性。以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主的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由于开发建设的不可逆,需要冷静、全面地评价当地旅游要素能否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防止硬干、蛮干,造成资源破坏及浪费等一些不可收拾的局面。以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应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主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然后瞄准附加产业,逐步推进,切忌一哄而上,全面开花。发展会展、论坛、体验旅游时,还应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强化开放的心态,建设开明公正的政府,引导民众开放创业,培养市场化竞争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二是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应设立负面清单。一些特色小镇所发展的产业,虽具一定特色,但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或者影响人体健康的产业,这类特色小镇应列入负面清单,禁止发展旅游业。一些特色小镇从传统专业镇提升而来,城镇环境和营商环境差,居民素质不高,政府服务意识不强,也不宜马上发展全域旅游。一些地处偏远的特色小镇,交通极不发达,安全风险大,发展规模化旅游市场,投入太高,建议也不宜提倡发展全域旅游,但不排除散客或者个人自驾游。

(二)注重顶层设计,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一是建立部门合作机制。由地方政府牵头,旅游、交通、经贸、信息、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联合组成“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办公室”,建立顺畅高效的合作机制,实行线上线下联合办公,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统筹协调当地产业发展、工商服务、旅游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各种问题。

二是基础设施规划要先行。建议推行“大交通”规划概念,不仅在特色小镇的规划中,先规划主干道、公共停车场、慢行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商业服务、医疗服务、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还应从旅游线路科学合理规划的角度出发,把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到区域旅游布局当中,融入区域主要交通枢纽,规划以网格为基础的道路体系,打通断头路,为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避免特色小镇变成“特色孤岛”。

三是要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除了政府拨款、银行借贷之外,还可针对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主要可考虑:PPP模式,主要面向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综合开发。待特色小镇发展相对成熟后,PPP还可向环保、养老、医疗、旅游等领域不断拓展,实现PPP投资主题多元化。引入社会资本,既可出让全域旅游特许经营权,亦可联合成立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基金,PE/VC等,促进产业发展,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大力挖掘私人Y本,特色小镇的建设本身也是家乡建设,可通过宗族血脉关系,向有实力的乡贤以股权、期权的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共建美好家园。

(三)适当调整阶段性发展策略,以人为本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不同的特色小镇发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灵活调整阶段性的发展策略,更新工具包,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以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应根据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调整。具体来说,在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可着力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引入一批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服务平台体系,打造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解决就业,创造经济效益。中期,可围绕产业拓展相关的高端服务,如论坛、会展、文化节庆、体验娱乐等,此时应及时完善提升相关配套水平,如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品牌宣传、服务品质等。后期的发展策略,可以产业创新发展与全域旅游并重,或以全域旅游为主,推出不同的举措。

特色工业旅游范文2

关键词:文化旅游 供给侧 路径

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形式更趋差异化。但是,当前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依然存在产品形式雷同、产品内容单一、产品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拓展旅游消费渠道,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将对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和国民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实现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一)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创意农业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农业产品创意模式,二是农业景观创意模式,三是农业饮食创意模式,四是农业文化创意模式。创意农业的发展能够为公众带来别出心裁的农业旅游体验,包括农家乐、采摘、农业种植体验、科普教育、农村生活方式享受等。同时,创意农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二)工业旅游

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性产业,工业产品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直接的经济价值。同时,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工业资源和工业遗产也会为工业旅游创造富有前景的发展空间。工业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产品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类。工业产品旅游是指通过展示工业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技艺,让游客获得对于工业产品更加直接的感官认识。比如,目前依托煤炭、水泥、玻璃、乳制品、陶瓷等众多工业生产内容开发出的工业博物馆、工业产品生产体验中心等,为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工业遗产旅游是指依托工业遗存开发旅游产品的方式。比如,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老工业区,以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闻名,鲁尔区2000年开始以创意为理念开始改造。通过创意改造,鲁尔区由一个灰头土脸、又黑又脏的工业区变为优美靓丽、乐享乐玩的旅游地,成为工业旅游的成功典范。

(三)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依托相关节日庆典展开的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是依托地方的特色节庆,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设计,吸引消费者参与节庆活动,增强节庆体验,丰富旅游内容。节庆旅游为消费者带来了生动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感受,反过来,壮大的节庆旅游又为地方品牌塑造带来了强大的宣传作用,促进地方综合发展。比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南京的秦淮灯会、河北张家口的张北音乐节等,都是以节庆丰富地方旅游内容的例子。

(四)影视旅游

与相关影视作品相联系开发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中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体系。国际上好莱坞就是影视旅游的典范,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旅游地。国内横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从影视文化做文章,逐步发展相关旅游业,逐步从单纯的影视基地发展成为影视主题旅游的战略转变。镇北堡西部影城不H成为了“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来”的宝地,更成为一处佳好的旅游地,带动了宁夏的旅游业发展。并于穆斯林同胞的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联系起来,与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联系起来,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五)特色演艺

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有旅游景观,缺乏旅游文化内容的问题。特色演艺与旅游地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特色文化创意设计与演艺业相结合形成特色演艺将为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印象刘三姐》是中国大型山水全景演出的首创之作,于2003年历经5年半创作完成,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连锁反应,很多国家和地方相继推出不同特色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中国新兴旅游演艺产业的标志,同时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区域品牌影响力。《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不仅在于票房的成功,在于对地区经济的带动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文化创意对演艺业和旅游业的引领和运用。

(六)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地方发展的资源禀赋,文化创意与特色产业的结合就是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是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壮大的有利抓手。鼓励和支持特色文化产业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与现代消费时尚结合,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同样具有广阔前景。我国特色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潜力较大。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比如景德镇的陶瓷、自贡的彩灯、吴桥的杂技等。

(七)博物馆旅游

讲:“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5年3月,国家新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结合,开发旅游产品,通过合法经营收入巩固博物馆发展资金,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博物馆将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业融合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促进区域发展。比如,毕尔巴鄂市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随着西班牙航运业的衰退,毕尔巴鄂市陷入了衰落。但该市建造的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典范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促进该市由一个衰败的港口城市转变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博物馆馆藏作品的创意开发,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有形的文化产品和无形的文化服务。有统计,目前全国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超过20家,开发产品种类超过100种以上的30家。

(八)阅读之旅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为我们提高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开辟了新路径。依据图书内容以及作者经历开发旅游产品具有坚实的素材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爱尔兰著名作家普鲁斯特撰写的《追忆逝水年华》被公认为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小说其中记录了主人公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天游历的经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作家,就将小说主人公游历都柏林的那一天变成了一个节庆活动。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按照小说主人公游历的路线行走。这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一个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中国的经典著作很多,依据图书中的人物、地理、人情开发旅游产品潜力很大,比如《徐霞客游记》《西游记》等。文化创意与图书事业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已经崭落头角,阅读之旅极具潜力。

二、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尊重文化的价值和规律

文化旅游既要遵从经济发展规律,也要遵从文化发展规律,讲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效益,而且要以社会效益为先。所以在文化旅游开发中,遵从文化发展规律是首要条件。比如,近几年的寺庙上市的事情,早在2009年前后,在强烈的反对声中,少林寺上市无疾而终。随后,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暂时搁置动议, “法门寺景区”的巨额债务让当地政府欲哭无泪。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旗下拥有多个国内知名景区,包括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随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借壳上市”成功,这所庙宇也将随着所属的公司,一齐登上资本市场的殿堂。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应该把握怎样的度,这个前提要充分尊重文化的特性和规律。

(二)注意活态保护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旅游有时候追求的是一种原生态的、活态的旅游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景区的走走看看。原生态、活态的旅游要求保留着生活气息,但是,与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因此要注意两者的融合发展。原生性就是要注重文化资源原汁原味的保护。活态性就是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活态保护和传承,要注意保护其传统的生活习俗,在日常的生活中将特色文化鲜活地保护和传承。而现代文明和旅游开发,难以避免对原有特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和冲击。比如贵州侗寨的特色侗族文化应该受到原生态和活态的保护,传统的侗寨主要是木质结构,建筑形式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许多侗族居民依然生活在这样的房屋中,这有助于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原生性。但是,木质房屋也同样具有一些劣势,比如,保暖性差、隔音性差,特别是防火性能差,近些年不断有侗寨失火的悲剧发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渐渐提高意识观念也逐渐开放,有的居民也开始建造砖头房子,现代建筑文明向传统的特色建筑和活态旅游提出挑战。

(三)要深度开发避免过度开发

文化旅游需要深度开发,首先要有文化内容,再有就是文化产品,再到文化营销,使得文化Y源形成产业化,再到资本化。培育文化名品、文化名人,有可看、可感、可用、可思的东西。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往往多指过度商业化。丽江古城,知名度越来越大,美誉度却时有隐忧。很多旅游地商业气息过重,文化气息过淡。北京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且最赋有老北京文化机理和风情的街巷,形成了南锣鼓巷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名人故居和文物古迹为节点,以老北京文化风情为点缀的文化品格。正是在这种文化风情的吸引和感召之下,南锣鼓巷的文化旅游让游客流连忘返。但是近期“观光+小商品出售”发展模式,逐渐削弱了自身的文化魅力,没有文化,失去特色,就难有吸引力。

(四)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难免遇到规划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冲突的情况,就需要正确处理规划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说过,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城市文化遗产,如何做到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很多途径值得我们探索。例如,福建晋江市五店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处理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冲突时,采用了建筑的整体平移技术,将多处散落的建筑集中在一起,并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政府(负责土地、财政、人才的配套建设)、福建共生文化公司(负责具体街区运营)、七匹狼公司(负责资源输送),通过专业的市场运作,使其在保护为首的前提下,充分扩大了使用价值,做到了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完美结合。

深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发出更多的极具特色,又具有观赏、体验、教育、休闲价值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和提升公众生活幸福感的有利体现。

参考文献:

[1]祁述裕.文化建设九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特色工业旅游范文3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旅游业的收入,对于丰富旅游市场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于旅游工艺品的质量要求进一步的提升,增强旅游工艺品设计的艺术效果是未来旅游行业工艺品设计的趋势。本文对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形式美进行分析,明确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构成艺术形式美的要求。

关键词:旅游;工艺品设计;构成艺术;形式美

旅游工艺品是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旅游事业延伸物化的体现。能够使游客感受到旅游过程中带来的乐趣,这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能够集中的体现旅游地区物质资源、文化特点。游客的审美要求不断的提升,特别看重旅游工艺品内在纪念性、艺术价值。加强旅游工艺品设计水平,能够全面的弘扬本地文化,进一步的提升旅游地区市场竞争力。

一、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构成艺术形式美要求

旅游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发挥关键作用。在旅游行业中工艺品是旅游行业发展的衍生产品,将会提升旅游行业的质量水平。但是旅游工艺品的发展还没有与旅游行业相适应。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满足人们的消费理念,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化旅游工艺品综合水平。因此,在进行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体现传统文化,结合地方特点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工艺技巧,不断的开拓思路。现代旅游工艺品要充分的体现地域化特点,注重现代艺术理念的应用。只有设计出完美的旅游工艺品才能够不断的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使旅游行业进一步的繁荣。

二、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构成艺术形式美的应用

1、重复构成

旅游工艺品设计构成艺术形式中重复构成是基本形,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重复构成主要针对的是旅游景点区域内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重复构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使游客感受到秩序井然。重复构成将建筑动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重复构成中体现建筑的渐变状态。建筑基本形在设计的时候会结合实际景色,按照一定的规律体现阶段性变化特点。这种变化主要的体现在事物大小、高矮等方面。旅游工艺品设计过程中会按照设计元素的要求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有序的事物排列,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工艺品艺术造型。并且在形式上将会使游客更容易接受。

2、相似构成

旅游工艺品设计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呈现。因此在旅游工艺品大小、形状、材质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相似性。这也是旅游工艺品艺术构成的主要方面。相似构成将会使旅游工艺品具有调和统一效果,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均衡性。旅游工艺品设计要满足不同类型的游客,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会融合特异性,强调自身与其他工艺品的差异特征。但是这种形式美表现主要应用到照明设施中,这样能够使游客感受到视觉上的形式美感。

3、色彩构成

旅游工艺品设计要充分的掌握对于色彩的理解,在色彩构成中体现艺术的创新思维。色彩构成是旅游工艺品较为系统完整的阐释色彩应用。并且能够利用色彩对表面形象进行物化,体现色彩效果。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中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艺术重要构成部分。在旅游工艺品形式美构成中色彩将表现工艺品的材质等。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色彩构成能够提升旅游工艺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提升旅游工艺品内在价值,保证审美效果最为重要的增值因素。完美的色彩设计要将色彩本身的审美性与旅游工艺品所具有的纪念性和实用性实现紧密结合,以此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应高将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内涵与消费群体的特征相结合,实现产品形态的协调的色彩关系,实现色彩的内在统一。由于不同工艺品在结构和材质以及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导致其对色彩的要求也存在很大不同。

4、立体构成

通过材料对旅游工艺品形态要素进行组合,这种艺术形式美是立体构成的主要方式,在旅游工艺品的体现上呈现三维造型。旅游工艺品在本质上将就是三维造型的一种体现,能够与平面色彩构成完整的旅游艺术品。立体构成能够更加完美的阐释旅游工艺品的理念,对于旅游工艺品艺术美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设计人员要进行立体构成理念的应用实践,充分的掌握立体构成理念的主要形式与方法,不断的提升对于立体构成理念的认识,整体提升对于立体构成理念判断能力。立体构成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较为明确,掌握点、线、面、体构成要素,这样就能够应用立体构成理念进行最终形态的创造。最大限度的丰富旅游工艺品样式。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中应用立体构成将会更加吸引游客的目光,使旅游工艺品的美感层次不断的提升。同时能够体现旅游工艺品内在韵律之美,将地方特点充分的融合其中。立体构成对于提升旅游行业市场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提升旅游工艺品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旅游行业整体质量,树立社会形象。旅游工艺品对现代旅游行业的推动作用不能够忽视。并且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对于旅游工艺品设计创新显得更加的重要。旅游工艺品设计应该注重本土文化应用,结合传统技艺,充分的体现现代工艺品形式美特点。将传统设计方式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能够不断的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赛.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形式美研究[J].大众文艺,2014,3,30

[2]韦剑华,孙琳.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形式美[J].旅游论坛,2012,5,15

[3]李文雯.关于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形式美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3,23

特色工业旅游范文4

关键词:工业旅游;旅游开发;线路设计

工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重要分支,是一种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是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业与工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则集中在工厂观光旅游方面。国内学者们对工业旅游的界定存在许多分歧,比较典型的对工业旅游的界定有:赵青的“工业旅游是人们对工业景观、生产流水线、工艺流程及劳动场面的参观、学习,加深认识了解的过程”;王宝恒的“工业旅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业资源的吸引力,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以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专项旅游活动和企业发展项目”等。

笔者对工业旅游的界定为:以反映某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工业遗址或工业企业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它是产业旅游的重要分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活动的参与性和差异性是它的特殊魅力。

二、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一)浙江旅游发展的需要

浙江旅游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种种问题,缺乏稀缺性强的拳头型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先发优势正在弱化,旅游产品的单一和老化问题逐渐呈现,为此,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既可防止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老化的现象,又可在节假日和黄金周期间有效地分流客源,减轻旅游热点上的环境压力。同时有利于丰富浙江旅游产品及其内涵,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资源和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适应“大众旅游”向“个性化旅游”发展的趋势,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为浙江旅游寻找新的着陆点。

(二)浙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浙江的经济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迫切,浙江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工业旅游便成为浙江经济新的支撑点之一,工业旅游近几年在浙江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其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已经初步展现,无论从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数量看还是从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看,浙江的工业旅游开发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浙江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特殊背景使得浙江的工业旅游开发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找到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特色化开发模式,为浙江工业旅游进一步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三)浙江工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工业企业精心设计工业旅游线路,随时将鲜明的企业形象、规范的生产操作和优良的企业产品展示给公众,这势必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和人脉,同时培养未来的消费者和未来高层次的从业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旅游是工业企业化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的一种手段,它能让社会公众在参观游览中增长见识、了解企业、认同产品,从而达到城市、企业、产品“三赢”的目的。而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敢于将厂区车间、操作流程等向公众开放,也能为企业引入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造成的压力将持续有效地转化为企业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的动力。

三、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浙江工业企业发达,以民营企业为主,名牌企业较多,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各具特色。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以SWOT分析形式来论述。

(一)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各具特色。近年来,浙江省依托各地的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的工业旅游已初步形成了由台州摩托与缝纫机制造业、宁波港口与服装业、杭州高科技产业、金华传统工业以及温州皮鞋、服装与打火机业、绍兴酒业等组成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差异发展格局。

2、工业旅游开发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省工业旅游从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新安江水电站和绍兴上旺大队等的参观访问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批以温台经济、安吉天荒坪蓄能电站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项目。2004年,国家旅游局授予103家企业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浙江11家,排在第1位。2005年,浙江省又有正泰集团等5家入选。

3、民营经济与体制优势明显。浙江省独特的机制优势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天然优势。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省工业旅游发展的领路人、开发主体和主要开发对象。民营企业参与工业旅游的积极性很高,工业旅游已经成为了众多民营企业在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选项,浙江工业旅游这一背后的光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4、市场前景好。2007年,绍兴开辟了浙江首条酒类工业旅游线路,立即吸引了500多名游客参观黄酒的酿制过程;温州大虎集团2004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是2003年的两倍;台州的飞跃集团仅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000多批、近20万人次的游客,创收多达上百万元。

(二)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劣势

1、工业旅游产品挖掘不够。受规模、条件的限制,浙江工业旅游产品还没有被完全挖掘。比如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宁波北仑港,可以停泊30万吨的巨轮,本应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但至今仍未开放。

2、思想意识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一是管理者认识不到位,对开发工业旅游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不明确、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企业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到位,对工业旅游开发效益的持续性、增长性认识不够,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对企业厂房的布置与环境改造、员工素质、精神风貌、企业文化塑造等软体建设。

3、“多头管理、多头束缚”。工业企业门类复杂,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众多,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化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得工业旅游开发“难成规模、难成线路”,难以实现低成本开发与综合效益的提升。

4、缺乏与旅行社的有效联系。由于缺乏与旅行社的有效联系,缺乏资本、品牌等纽带,缺乏与当地自然、人文等景点的有效联系合作,没有有效地将工业旅游融入当地的旅游线路和当地区域旅游发展的框架,从而影响了游客消费以及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潜力。

(三)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机会

1、标志明显。2004年,吉利从浙江众多的工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浙江工业旅游的名片。

2、工业旅游需求日渐增长。近年来浙江省的工业企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GDP的迅速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005年浙江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浙江旅游正处于国际上公认的旅游业大发展时期,我们的工业旅游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实践证明,差距同时也是潜力的最好体现。

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产业改造、升级与落后产能淘汰加速并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宏观环境上提供了工业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导入工业发展中的可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有利于保护工业遗产,又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经济效益增强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则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浙江开发工业旅游的威胁

旅游活动对工业生产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工业生产与工业旅游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工业企业规划协调不好有可能导致舍本逐末。而浙江整体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生产,这使得浙江工业旅游开发、挖掘、培养专业人才更加困难。但是长三角周边城市迅速崛起的工业旅游城市及城市工业旅游项目将对给浙江工业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同时国际经济政策及汇率等的变化将对浙江很多民营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近而影响企业对工业旅游市场开发的持续与稳定。

四、浙江工业旅游开发线路设计

(一)环杭州湾地区工业旅游经典线路

“环杭州湾区域”是浙江经济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经典线路一:健康生活行(二日游)

杭州娃哈哈集团下沙工业园-养生堂农夫山泉生产基地-杭州青春宝药业-绍兴大唐袜业-嘉兴海宁皮革城-宁波方太厨具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最大限度地贴近百姓生活,目标客源市场以中老年市场为主,因为中老年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动机更加强烈。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健康生活每一天”。

经典线路二:亮丽人生行(二日游)

宁波雅戈尔服装-湖州织里童装-嘉兴羊毛衫-绍兴嵊州领带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各种服装为主打品牌。根据各消费群体对服装的热衷程度将目标客源市场锁定在中老年妇女市场,原因是女性群体对服装独特的追求与忠爱,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亮丽人生,我的最爱”。

(二)温、台沿海地区

温台地区包括温州、台州两个地级市,是著名的“温台模式”发源地。

经典线路一:温台模式游(二日游)

温州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服装)――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低压电器)-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温岭钱江集团(摩托车)-台州飞跃集团有限公司(缝纫机)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突出地域品牌。主要卖点是温州和台州两地的知名品牌,根据产品特色将男性市场作为该线路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品牌――成功男人的选择”。

经典线路二:名牌寻访游(二日游)

温州奥康集团、康奈集团、红蜻蜓集团(鞋)-温州正泰集团(低压电器)-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星星集团(冷柜)

该线路产品的最大特色是名牌产品集聚,产生强烈的名牌效应。客源市场主要锁定在中高收入人群,该线路营销口号可定为“漫漫人生路,名牌与您同在”。

(三)浙中腹地

地处浙中腹地的金华,专业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商品市场461个。

经典线路一:横店专业游(世界最大影视主题公园――“中国好莱坞”)(二日游)

中餐-游“明清宫苑”《黄金甲》诞生之地-在导演的指导下拍摄DV-晚餐-游览浙江品牌夜游景点-江南水乡-看“江南遗韵”、“梦里水乡”等精彩的民俗歌舞表演

经典线路二:金华品位游(二日游)

东阳木雕-浦江水晶-横店工业游-防盗门(群升)

(四)特色型工业旅游线路设计

1、绿色环保游线。丽水竹子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基地)-中国兰花之乡(兰溪)-中国麻鸭之乡(缙云县)-杭州东方茶都

该线路的特点是绿色环保,根据求新求异的需求理念,以城市居民中的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客源市场。

2、工艺美术品游线。桐庐县分水镇中国制笔之乡-诸暨珍珠-上虞彭家堰“玉雕村”-杭州天堂伞业-浦江水晶玻璃产业-余姚灯具之乡

该线路的特点是产品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可赏性,满足客人对工艺美术品的独特需求,中青年女性市场和老年市场是该线路的主要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姚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2).

2、阎友兵,裴泽生.工业旅游开发漫议[J].社会科学家,1997(5).

特色工业旅游范文5

关键词:焦作现象 绿色旅游 产业联动 延伸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1-0026-02

一、从煤城到旅游名城的“蝶变”

1.“焦作现象”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1956年因煤建市,上世纪八十年代,面临煤矿资源枯竭。九十年代,焦作市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大力度开发建设了青龙峡、神农山、云台山、青天河等山水旅游景区公园。同时打造旅游品牌“焦作山水、世界地质公园、太极拳”向外界推广,闻名海内外。现在的焦作绿色园林遍布其间,绿色通道连接城乡,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绿色覆盖率达到41.6%。成功实现了资源转型,旅游业成为焦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整体形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吸引外来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焦作在加快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有许多有益的经验。

2.焦作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

2.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高端定位准确

焦作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藏在深山未人识。焦作市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实施旅游发展带动战略,通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使传统旅游产品得到升级换代,全面推动了焦作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2.2突出特色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

焦作市坚持精品立市,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充分发掘本市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主打“焦作品牌”,通过不断强化景区开发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焦作山水“五大景区,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同时,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拉长了焦作旅游产业链条,加速推动焦作旅游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2.3科学促销大力开展旅游宣传的规模化

焦作市政府打破传统的区域划分与行政区域界限,进行旅游资源整合,重新划分组合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景区、景点集中整合。同时市财政确保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到位,使各项宣传促销活动顺利实施。强力的宣传,科学的促销,使焦作声名鹊起,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推动了焦作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2.4创新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焦作市为了使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服务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通过旅游管理的制度化来规范和约束旅游市场的行为,维护和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培育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提高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二、白银市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曾有“日出斗金,积销金城”之记载。1956年11月白银市正式成立,白银是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成为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被誉为“铜城”。上世纪八十年代,白银也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城市功能滞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白银文化旅游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白银市“支柱产业”之一,精心培育,大力发展,作为白银经济转型的有力支撑。以“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结合白银市“十二五”旅游规划,重点打造黄河石林和会师圣地两大品牌,全力培育工业文明游和乡村休闲游,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和黄河风情旅游精品线路。

1.白银绿色旅游优势

1.1区位优势明显

白银市地处祖国版图中心,位于兰州、西宁、银川等省会城市之间,距西北商贸中心——兰州60多公里,距西宁280公里,距银川35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互联互通。铁路、航空和黄河航运条件便利,与兰州共用一个机场。白银市可以借助其在黄金旅游线路“丝绸之路”之间特定的区位优势,树立自己独特的旅游形象,策划出特色旅游产品,融入“丝绸之路”黄金旅游路线。

1.2历史源远流长、特色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独特,开发潜力巨大。白银历史悠久,黄河文明、丝路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自然奇观,以会师纪念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白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寿鹿山、剪金山、屈吴山、铁木山、哈思山等翠色连天、风景秀丽,为白银的绿色旅游开发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

1.3地理资源丰富

白银地属黄河上游中段,位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在1400~2140米之间,年均气温7.9℃,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候宜人,年平均降水量180~450毫米。物产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荞麦、水稻、油料、大枣、啤酒大麦、枸杞、瓜果,有“小杂粮基地”之美誉。是西北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陇上最大的羊羔肉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高扬程电力提水灌溉区。

1.4矿产资源丰富

白银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的有铜、铁、铅、锌、金、银、锡、石英石、长石、石灰石、石膏等30多种矿物。白银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煤炭产量1000多万吨,高能炸药产量占全国的60%,银光公司解放思想、科技创新,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TDI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三、焦作与白银经验对比差距及启示

近年来,白银市旅游资源飞速发展,迅速带动了白银经济转型,改变了白银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全市旅游成效显著。但与焦作相比任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周边道路不畅通,景区的可进入性不高。二是景区开发经费来源有限,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经常性支持和项目支撑。三是旅游产品特色缺乏策划,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特色形象不明显,没有名牌效应,强力宣传营销开拓客源市场不足,从而使本地旅游客源外流。四是市区缺少主景区,文化着附力点不强,给旅行团队接待导入带来困难。五是旅游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提升。“焦作现象”对于白银如何发展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是进一步正确认识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准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更好地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四、白银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紧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也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白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资源开发市场广阔,项目建设潜力大,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政府拨款、银行贷款、民间集资、招商引资等手段不断提高景区、星级宾馆、旅游设施的建设项目,加大沿黄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白银—黄河石林高速公路,哈思山—黄河石林、靖远吴家川—黄河石林等级公路的建设,提高白银市重点景区的可进入性。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景区内部道路通讯网络,建设符合高标准的旅游标识,促进白银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2.强化宣传推介,大力培育旅游市场

加强整体宣传意识,促进旅游企业参与合作,共同促销。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节会,发放旅游宣传资料。开展和中央、省市媒体的长期合作,通过电视广告、杂志、广告牌、LED屏等手段,积极与国内著名旅游网站联系,开展网络宣传,开辟旅游宣传的新渠道,促使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参与,依靠整体力量共同开展联合促销,不断提高白银旅游形象的影响力和白银城市的知名度。加大宣传推介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和私营企业参与旅游宣传促销、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增加宣传促销投入。

3.推进“农家乐”建设,促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的好场所,适合各类消费阶层。搞好“农家乐”旅游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旅游丰富了白银旅游产业项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开展农家乐评等定级工作,提高乡村旅游整体接待能力,促进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使其成为白银市旅游业重要支撑。

4.完善旅游文化要素,丰富旅游发展内涵

加大白银特色文化元素挖掘利用力度,把白银悠久的石窟壁画文化、淳朴的乡村风土人情、辉煌的革命传统和书画文艺等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开发、宣传包装等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白银旅游文化内涵,提高白银旅游文化品位。学习借鉴焦作先进经验,开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富有自身特色的市内旅游节会。建设景区中心演艺场所,编排红歌演唱等精品剧目,提供常态演出,增加游客参与性项目。支持组建景区和乡村旅游文艺演出队,多层次展示白银旅游整体形象,形成独具白银特色的文化之旅。

5.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旅游特色商品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蕴涵特色,对于传承当地文化、塑造旅游形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在现有旅游商品基础上,结合白银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特有资源等因素开发出更丰富、更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延长产业链条。引导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对黑瓜籽、脱水蔬菜、枸杞、羊羔肉、小杂粮、铜工艺制品等现有的旅游商品进行精细加工和包装设计,形成特色明显、便于携带、价廉物美的旅游商品系列,以提高旅游特色的知名度和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特色工业旅游范文6

一、*旅游商品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政府对旅游商品开发的指导和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商品开发及其市场化重视有加。在市委提出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专门就旅游商品开发的市场目标、开发内容、遵循原则等进行了明确。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对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资金投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做出了利好的规定。市旅游局按照全市总体要求,精心部署、周密谋划,在全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介上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先后在中国国际(*)旅游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组织全市旅游商品展览,组织并率领商品生产厂家参加首届中国(芜湖)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原地区旅游商品展销会,河北省首届旅游商品“十佳”评选活动等等,使我市的旅游商品在更大领域内找准定位,开阔了进一步研制开发和走向市场的思路和视野。

目前,在旅游市场建设中,经过多方筹资、努力,一所综合性的旅游购物商场将于近日开业。

2、旅游商品的产销规模有所扩大。目前*市初具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已达40多个,直接经营旅游商品的商店68家,个体摊点1800多户,从业人员万余人。主要生产和经销工艺美术品、纪念品、土特产品、食品、保健、服装、日用品等类别的千余种产品,*露露、风光玻璃器皿、避暑山庄丝织挂锦、布糊画、木珠工艺品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产品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推广,基本能够满足来承游客的购买需求,同时瞄准外界市场。2001年全市旅游购物收入由原来的8%增长到了15%。

3、特色旅游商品的相继开发提升了*在全省旅游商品市场中的地位。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评会,“劳达尔”杯*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奖赛和十佳旅游商品评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批立意新颖、设计独特、具有浓厚山区特点和民间特色的商品登台亮相,如核桃雕系列工艺品、满族小木人和木珠系列工艺品、工艺刻瓷、雾灵山糊蝶标本工艺品等,这些产品虽然目前仍处于小规模生产经营,但一经推出便得到国内专家和同行以及游客的认可,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在今年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我省共夺得9个奖项,其中金奖1名、银奖3名、纪念奖5名,在总共9个获奖名额中,*就占到了4个,而且是金奖1名,银奖2名、纪念奖1名。无论是从获奖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讲,*的旅游商品在我省的旅游商品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新面孔”和*传统的旅游商品一起角逐市场,优胜劣汰,将有助于我市旅游商品的进一步开发,增强整体实力,提升*在全省旅游商品市场中的地位。

4、部分产品的包装得到改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华富玻璃器皿厂生产的*风光系列玻璃器皿采用先进工艺手段,不仅造型美观考究,而且包装精美实用,包装盒、包装袋中备有中英文对照的产品介绍等,受到许多外国游客青睐。该系列产品已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批量生产出口能力。由*集邮公司开发的*风光金银邮品珍藏系列、宽城大鑫银器厂生产的银器酒具等同样在包装设计上提高了技术含量,个性而名贵的内涵配以高雅而简约的外观往往让游客爱不释手,不忍舍之。另外*民间剪纸近年来在包装上也有所改善,在过去那种简单而随意的包装基础上,如今艺人们又采用了高档镜框、封套、礼品册子等多种包装类型,不仅提了高档次,而且也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国内多数旅游城市一样,存在着旅游商品的销售额占旅游总体消费额的比例偏低的问题,存在旅游商品经销状况同接待客源能力不成比例的矛盾。全市旅游购物收入只占旅游总收入的15%,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黄金周对游客问卷调查及对市民征求意见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均反映旅游纪念品花色品种较少,建议突出本地和各景区景点特色,这说明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旅游商品开发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从产品设计到转化为商品进而占领市场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旅游商品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全面指导和统筹规划,投入不够,后劲不足。原有的一些旅游商品由于原材料涨价,成本加大,致使有的厂家举足艰难,不断转产。如丝绸厂生产的山庄挂锦,产品无更新,经营不景气,企业现已破产。滦平工艺品厂生产的枪刺壁挂系列产品曾入选97河北省首届旅游商品“十佳”,但由于制作规模不够,成本较高,产品存在销路问题,现已停产。隆化燕北服装刺绣厂加工的三凤睡衣、百子壁挂、*风光绣片系列产品等也销售不畅。双滦区特种工艺品厂生产的仿玉雕、骨雕等系列产品,由于设计能力薄弱,主要以仿制图案为主,缺少自己风格特点,所以效益一般,现已被迫转产。

2、旅游商品花色品种较多,但具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占不了市场。据调查,目前*经营的千余种旅游商品大致可分为四类,艺术装饰品、文物复制品、日用零用品、食品及土特产品。前三类商品大都从京津、石家庄、东北等地批进,如市场上的瓷器、鼻烟壶、刺绣、古币及文物复制品、树脂合成的系列工艺品等大多从京、津、石进货;玉器产品来自辽宁;食品中占领市场的多是从北京、辽宁进货。本市生产的特色旅游商品较受欢迎的风光玻璃器皿、山庄挂锦、避暑山庄匾(大佛匾)、布糊画、剪纸、木珠系列工艺品、刻瓷、核雕工艺品、地方土特食品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规模不大,所占比例太小,难以形成规模,占领市场。

3、经营旅游商品的摊点较多,但没有*特色商品的批发、零售专业市场。据统计,市内私营旅游商品的摊点加上经营服装、鞋帽、小百货、纪念品的共有3000多个,这些摊点分布在山庄、外八庙及市区的主要街道。从数目上看,这些摊点也不少,但从经营的商品看,外地货多,本地生产的少,经营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摊点寥寥无几。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专门经营*特色旅游商品的专业批发、零售市场。

二、*旅游商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旅游商品开发及其市场化的目标

1、旅游商品开发形成规模,建立地方特色纪念品、工艺品旅游用品的生产基地,设立研究机构和发展基金。改变手工作坊制作的小型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体制,开展规模经营,抓好旅游商品定点企业的建设。组建有进出口权的旅游商品公司,扩大销售渠道。

2、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可增强创汇能力,而且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突破传统旅游商品的思路,不仅重视纪念性商品的生产,也不轻视旅游日用消费的生产。鼓励设计新颖而又符合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商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形成数个全国知名商品品牌。力争到2005年,旅游购物收入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10年达40%以上。

3、建成开放、统一、规范、高效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各类要素市场的建设,同时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辐射东北、华北的旅游商品、农副土特产品专业市场,形成功能齐备、外连京津、辽蒙,覆盖全市的商品物资购销网络,建成外向型、规范化、多元化、高效率的市场体系。

(二)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的几点建议

1、旅游商品开发要继续做好特色文章。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综合调查显示,外出游客中17%的人表示在旅游时肯定会购买商品,14%的表示偶尔会买,只有9%的人表示不会在旅游时购物。专家表示,影响消费者购买旅游商品最重要的条件是商品具有特色,即使商品外观好看,牌子响亮,价格低廉,但没有特色,不能代表旅游景点的地方特点,恐怕也不会有人问津的。*旅游商品在边引进、边扶植、边开发的原则下,无论怎样更新,都应该进一步在特色上下功夫。

第一,*的旅游打皇家牌,决定其旅游商品开发必须突出清文化内涵。随着游客文化素质的逐年提高,他们对旅游商品的人文性需求将与日俱增。*的历史文化十分深厚,一般游人难以在有限时间内了解。这方面的资源开发已有成果,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应当分门别类,对诸如*与近代史、*的园林、*的宗教文化、*的古今名人、*的诗词楹联、*的自然风光、*的民俗民情、故事传说等,进一步发掘整理,既要有印刷精美、学术色彩浓厚的专著,更应有游人乐于玩赏、廉价引人通俗读物,还可出些小人书,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还应把宣传我市风光的电视片、歌曲精选制做成光盘,名寺大有商用价值,建议学习外地的做法,制作黄手帕,上盖本寺朱印,喇嘛现场手书吉祥语(用汉或满、藏、蒙文),供游人留念。

第二,生态旅游渐盛的大趋势,决定*旅游商品开发必须做“绿色”文章。*多山,工业欠发达,较少污染,近年来以塞罕坝、雾灵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日趋火爆,游客人数明显上升,估计今后“回归”自然,走进绿色的游客还将大幅度增加。从近年市场销售情况看,一些绿色食品、山珍野菜,林木工艺等颇受游客欢迎。今后的旅游商品开发应围绕“绿色”、“山区”动脑筋,除了对土特产品进行包装外,还可以制作花、草、禽、兽等植物标本,工艺品等供游人收藏;可以专营山区久负盛名的柴胡、黄芪、甘草、金莲花等中草药;进一步扶植核桃雕工艺品、木珠系列工艺等山区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