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例6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质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025

1引言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房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此,紧跟行业变化,开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思路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托,对近两届(2014届和2015届,下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调查,分析了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就业率及就业单位分析

2.1就业率分析按规定,列入就业范围的毕业生包括就业升学参军和创业四种类型,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见表1所示。近两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分别为97.3%和99.27%,协议就业率分别为94.59%和91.12%,两项率值均保持稳定,且均保持比较高的率值。未就业的3名毕业生,目前也都有临时性的工作,但不在规定统计就业范围内。2.2就业单位行业分析毕业生基本流向了房地产/建筑行业,占比接近80%;小部分流向了其他行业,占比约20%。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3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图2所示,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了近一半,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达到了1/3。民营(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的主阵地。

3薪酬状况分析

毕业生薪酬水平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按月薪酬计算),大部分毕业生薪酬介于2000-4000元之间,占比超过50%。2000-3000元之间的占比约1/3,3000元以上的占比约1/3。不过,也应该看到还有约1/3的毕业生薪酬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比8.2%。说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并不均匀,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4专业对口度分析

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完全对口占比35.09%,比较对口占比40.35%,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5%,不对口占比14.04%。

5就业满意度分析

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分布情况见图5所示,“满意”占比为38.60%。约有2/3的毕业生对就业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具体原因包括很多,其中“薪资偏低/福利较差”占比14.62%为最大,这是由于房屋建筑行业初始就业起薪较低造成的“。发展空间小”占比14.04%,说明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人才梯次的定位上较低,学生感觉不到提升的空间。另外,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后劲不足,这也制约了毕业生的发展。其他因素的占比都在10%以内。

6结论与建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绿色建筑;性能模拟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25203

1引言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绿色建筑随之被众多的国家实践并推广;2003年,由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需要,中国建立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GOB-AS);2006 年,建设部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划分3个绿色等级,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随及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可见,绿色建筑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在建筑相关专业开设绿色建筑课程也刻不容缓。

2课程现状及改革方向

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专业自2010年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对接市场助理建筑师岗位所需技能――建筑节能设计及计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节能设计、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节能软件操作4部分。主要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建筑节能的观念,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将低能耗的理念贯穿整个建筑方案设计,熟练运用节能软件进行节能计算,并掌握建筑节能工程的验收要求等内容。

近年来,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出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旗帜,推行力度由上至下步步强化,建筑各界纷纷反映可以用“应接不暇”来形容。根据友绿网()的《中国建筑行业绿色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5年内将面临绿建筑“人才荒”,其原因主要是绿色建筑相关职位在中国建筑行业都属于新兴职位、各大企业对绿色建筑人才需求旺盛、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相应的对口专业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的输送渠道等。面对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其专业课程也急待改革,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绿色建筑知识技能的毕业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节能作为绿色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建筑节能技术》便义不容辞地成为专业绿色建筑改革的先驱,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后并一致赞成将《建筑节能技术》更名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对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更新和拓展,期望能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渗透到本专业其中设计课程中的效果。

3课程改革整体思路及框架

3.1岗位知识技能分析

通过对历届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为助理建筑师,那么符合市场需求的助理建筑师应该具备的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技能呢有哪些,带着这个思考,对目前市场上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剖析,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分析,得出《绿色建筑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室内外声光热风环境模拟以及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经过教研组的多次研讨,并充分结合该专业长期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色,总结出了“专题授课+模拟实操+专用周课程设计”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框架。

3.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绿色建筑技术》这门课程开设在建筑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共计60课时,周课时为4节,采用“专题授课+模拟实操+专用周课程设计”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框架,表1绿色建筑设计岗位知识技能分析

序号设计流程具体内容需具备的绿色建筑岗位知识技能点1方案设计阶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书》,对设计方案进行绿色优化:

①从项目具体的实际条件出发,罗列出可采取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②针对项目设定的绿色建筑星级设计标识级别,确定绿色建筑六大指标体系中的各项目标,明确对应的技术策略。

③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如声光热风环境,分析得出最优化结果,协助设计院优化设计方案。

④以上技术和方案优化都需要权衡考虑成本造价,并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①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③室内外声光热风环境的计算机模拟

④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2初步设计阶段编制《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报告》,优化方案设计后的初步设计报告:完成初步设计文本中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技术措施3施工图阶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深化初步设计后的技术落实:

①精确绿色建筑措施技术用量,并有效地落实于施工图,且符合标准规范。

②完成施工图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及《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等相关工作。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其中专题授课与模拟实操模块交替进行,专用周课程设计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3.2.1模块1――专题授课

目前,绿色建筑知识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够深入和系统,首先得安排专题理论授课,课程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纲领,总共设置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6个专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要领,针对每个专题都设置了重点小任务,供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3.2.2模块2――模拟实操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学者便开始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研究,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模拟软件,以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建筑环境(建筑内外的风、光、热、声环境)模拟分析软件主要有英国IES软件、生态大师Ecotect、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等。通过对本地各设计院调研(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湖南省内各大小设计院),显示采用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占湖南省内各大小型设计院总数的8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为国内开发软件,界面通俗且简单易学,而英国IES软件、生态大师Ecotect等国外分析软件的英文界面较为晦涩,学习时间较长。经过教研组的多次研讨,并结合实际情况,一致同意对学生教授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3.2.3模块3――专用周课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和模拟技能,在专题理论课程和软件实操课程完成后,在学期末设置一个绿色建筑专用周课程设计,以本学期完成的公共建筑设计课程作业为对象,进行绿色建筑优化设计。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优化设计,从而学会将低能耗的绿色理念植入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并且整体掌握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以及达到对模拟软件的强化训练的效果。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4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1师资团队

在原有《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团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多专业综合性,积极吸纳暖通专业、擅长软件及企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入。

4.2教材选取

初步选用《绿色建筑概论》(董靓和孙世钧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以及《绿色建筑分析软件实操手册》(由课程教学团队与软件公司共同编制完成)三本教材。

4.3硬软设施

多媒体教室、配备AUTO CAD和斯维尔绿色建筑分析软件的学生机房。

5结论

通过对基于建筑节能的绿色建筑课程改革,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不论从国家形势政策方面还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在建筑设计专业开展绿色建筑类的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的。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应在学校阶段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学习,除了掌握传统的AutoCAD、SketchUp以及PhotoShope等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分析软件,并在设计课程中加以运用。

(3)绿色建筑类课程对设计理念、技术措施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要求较高,需要整个专业的各个课程老师积极参与,并将绿色低耗的理念融入到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

(4)绿色建筑涉及了建筑设计专业以外的多个学科专业知识,因此绿色建筑课程团队需吸纳多专业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加入进来。

参考文献:

[1]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4):13~17.

[2]徐黎明.建筑类高职院校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4(8):125~126.

[3]鲍丽.绿色:回归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建筑教育,2011(1).

[4]王雪松,周铁军.绿色建筑教育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例[J]. 中国建筑教育,2011(4):10~14.

[5]丁以喜.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探究[J].职业与教育,2012(9):107~10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 课程构架 专业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1-02

1. 绿色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概况

1.1 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发达国家被不断实践与推广。在国内,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也已经成为业界的热点。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把绿色建筑产业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重点,建设工程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到2015年必须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就大量增加了社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的需求,给加快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绿色建筑思潮对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影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要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但了解与熟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更能够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性方法,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贯彻绿色建筑的指导方针,身体力行地实践绿色建筑设计,这就要求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将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站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角度对此展开的探讨与分析。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调整与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概念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其涉及的学科较传统建筑学更加广泛。其研究内容及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专业理论课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进行策略推导。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图1】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除了对传统课程大纲的修订与调整之外,还可以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绿色建筑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图2】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绿色人才的培养,是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设计课程原有教学框架的基础之上,应时代需求而开展的教案研究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体系化、进阶式和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改革引发了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对绿色建筑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思考,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将由原来个体自发的实验转向系统化、整体性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一个传统深厚的学科面对当下全球关切的发展活力,孕育着我国高校建筑教育发展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6.039

1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转型升级,建筑业也不例外。依托信息化、产业化,房屋建筑业必将产生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房屋建筑业的新热点方面,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式建筑、被动式建筑、建筑维修加固等领域。

2人才需求规模分析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房屋建筑行业在未来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发展。但在规模上将呈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在人才需求规模上也必将有所减少。产业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大型建筑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兼并合并中小型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相应的中小型房建施工企业生存艰难,将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随着行业的发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需求规模将会进一步压缩。

3人才需求能力和素质分析

综合建筑行业的人才招聘标准和要求,结合专业调研,房建企业对于人才需求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功底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到企业后快速上手的保障,是快速融入施工现场环境的基础。同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也是后期不断成长的基础,使人才的成长有后劲。

3.2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除了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外,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是非常看重。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的毕业生特别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去到用人单位后成长的也非常快。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3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实习经历

房屋建筑工程实践性较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都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方面只能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学校积累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的就是实践经验。专业实习经验的多少、实习经历的好坏,对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有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职场。

3.4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行和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要踏实能吃苦,肯付出,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工作态度是指负责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更应如此。

4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结合前述分析,对于人才培养应“立足房建、紧跟热点,夯实专业基础、深化内涵建设”。

4.1人才培养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依然是以房屋建筑为核心的、服务于项目建设的、面向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4.2人才培养规格

4.2.1培养目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房屋建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2.2就业面向①就业企业面向: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②就业岗位面向:施工员、质量(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造价员、试(实)验员、资料员等。4.2.3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四项专业能力,即“精识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具体包括十项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和验收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的设计能力、建筑施工测量与放样能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控制能力、安全施工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检验能力、技术资料管理能力。同时,应紧跟建筑行业的热点,加强BIM技术的应用能力、集成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被动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建筑维护加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4.2.4职业素养要求由于房建行业比较艰苦,入职门槛不高的特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往往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对于毕业生长期的职业生涯成长也有很大的益处。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获得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应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及工作态度,能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付出。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建筑;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建议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复杂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了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等。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所以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建筑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的现状

就现在而言,建筑业的发展已经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的节奏步伐,并且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也要不断的进步。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问题严峻

建筑业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行业,它也有着各种特点,像是施工环境和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队伍人员众多,潜在不安全的因素也偏多。

(二)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与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力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一直偏低,特别是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力更是不尽相同,参差不齐。并且在每一个建筑工地还都会有违章操作的行为,所以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和原因造成了各种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产生和出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财产的损失。这就反应出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形势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像是工程施工场地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的选购及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施工设备的影响。但是,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影响最大的还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这一原因。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在里面的参与和管理,工程的设计和场地的施工,以及对整个工程的管理,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当中,人是对整个建筑的建设和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拿建筑工程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施工阶段来讲,这一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工人自身的安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也都是由于建筑的相关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疏忽而造成的。这其中是因为施工工人受到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的约束,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其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阶段的管理水平和他们的相关管理理念,都会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

对于我国目前的施工人员的主要构成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人员,这部分人员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们的受教育的程度较低,甚至一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技术培训,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低,以及经过系统培训的占比率较少,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有关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问题。

(二)我国高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存在,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缺乏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整个业界以及学术界的一致观点。这个问题与我们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关联和问题。很多高校认为,在建筑行业里,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相对来讲比较的重要,施工的管理需要个人自己的积累和个人的经验,因此忽略了建筑工程管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

三、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分析

(一)提高对建筑工人的技术训练

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对整个施工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但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安全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以及建筑的质量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文中一再的强调施工的工人一定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上岗工作。另外,对施工的工人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可以更有利于整个建筑施工团队的配合和融洽。前文中我们已经说明,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可以让他们提前的进行磨合,一个成功的建筑施工离不开团队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而经过培训之后,会更有利于施工工人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整个施工高效率的开展。

(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配置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学科专业课程的配置情况以及问题,现如今建筑管理人才缺乏完整完善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只有在高校的学习当中,进一步的去调整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才会不断的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建筑工程的管理人才。

(三)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创新

建筑工程的管理虽然它的主要因素是人,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可以根据新技术,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去检测施工潜在的危险以及提前模拟施工现场等,并且可以权衡施工当中的各种利弊问题,以保证我们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可以顺利无误的进行。

四、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当中,有着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就是以农民工为主要人员的施工工人的欠缺完整系统的技术培训,二是我国高校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面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本文也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还提出了一个创新管理的理念,希望可以对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有清.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房地产导刊 2014(36).

[2] 刘书超,张 军.浅析建筑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建筑工程技术;培养方案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其教学侧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应用,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3年2月黄淮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1]。依据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为指导,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力争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工作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专业需求调研分析

1.社会、行业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国家统计局历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可知,近几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稳定在15%左右,且有稳步上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可以预计,至少到2020年,中国将持续地进行世界上几乎是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建筑业的发展前景良好。而且目前我国基建行业大举进入国际市场、在水坝、道路、高铁等基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到2010年底,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39.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0平方米;全省累计新增城市道路3813.81公里、燃气用气人口411万人、公共供水能力128多万立方米/日、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788.99万平方米。2014年郑州地铁1号线、2号线开工建设成功,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等城际轻轨加快建设。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399.80亿元。2015年力争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00亿元,逐步建立低碳建筑体系,且建筑业将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的支撑力最强的产业之一[2]。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已到达4000多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但其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因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职业技术类高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2. 建筑项目实施阶段岗位分析

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包含的职业岗位主要如下。

除了设计员和施工企业,目前建筑行业职业岗位还包括有以下几类构成:

(1)建筑工程监理机构;

(2)建筑材料生产、研发机构;

(3)工程咨询机构(招标、投标、工程咨询、工程审计);

(4)社会职能机构(代表政府的工程质监、安监部门、材料检测部门);

(5)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等。

综上调查、分析,黄淮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定位如下图。

二. 培养目标

从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而且主要是分布在地级市和县域,主要从事基层技术管理岗位工作,在二三级施工企业,目前的现状是一人多岗,即主要作为施工员的同时,还要同时兼顾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等。这就要求我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为于培养施工员为主的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岗位群。同时我国与国际接轨,实行职业资格,高职高专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成注册建造师、造价师等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及基本的实践课程,为以后的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黄淮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和工程概预算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在施工图设计方面的应用。完成学业后能直接从事一般性工程设计、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工程经济成本核算以及设备系统工程的质量检测验收等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围绕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按照以行业工作过程任务为项目教学载体, “教、学、实践”过程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目标如下表所示:

三、主要课程设置

综上所述及下图所示黄淮学院的分析与定位,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分为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三大块,课程设置分别见如下列表,具体可到黄淮学院教务处下载。

毕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建筑生产一线有关技术、管理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技能;土建施工所需要的识图、构造、结构、施工技术、测量放线、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施工组织工程造价、质量评定、施工安全、内业资料、招投标与合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以及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合作伙伴。尽快实现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应用各种单位需要用到的规范,对一个明确的建、构筑物满足预期功能与条件下,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结构及施工设计,成果以施工图和计算书来体现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和管理,由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