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论文范例6篇

纪检监察论文

纪检监察论文范文1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非常响亮的新观点、新目标。十报告和中纪委公报同提“三清”,并不偶然,而是一种反腐的必然。作为地税系统的干部,我们更要认真贯彻十会议精神,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把精神体现到完成好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中,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败斗争的最大成就取信于民。

纪检监察监督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党纪,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如何做好落实,我认为,建章立制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社会监督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障。纪检监察工作自身制度是关键,而社会监督是制度公正实施的保障。我们必须针对本部门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社会监督办法,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使/:请记住我站域名/其寓于改革开放和具体工作运行之中,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一、要完善纪检监察制度

党的十报告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税务部门应认真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执法监督摆上重要位置。同时,应按照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摸清实际情况,把执法监督中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制度。如对税务稽查的执法监督、基建工程和大宗物品采购的执法监督、对选人用人的执法监督等方面,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执法监督办法和制度,按制度办事,使税务监督工作既有明确目标,又有章可循。

一是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和离职离任审计制度。为了促进廉政建设和避免出现不良现象,对一些热门岗位建立轮换制度。另外,对调离本岗位工作的进行离任审计。

二是建立经费管理制度。严禁公款私存以及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等,实行各项资金由财务统一管理的办法。

三是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单位经费支出报告制度。一方面对个人财产主要有金银首饰和家用电器,以及机动车辆、房屋和银行存款以表格形式定期填报;另一方面单位经费支出尤其是招待费、会议费、修理费等项目按月报告。

二、要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加强队伍的社会群众监督。税务部门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是因为办事制度不公开,有关政策不公开,个别税务人员和纳税人在搞幕后交易中形成的。因此,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坚持公开办税制度,把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向纳税人、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首先,建立举报制度和聘请廉政监督员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同时向社会聘请廉政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其次,公开办事制度。凡是需要社会了解的,如工作程序、工作纪律,服务承诺项目、时限等全部公开,以便接受监督。

再有,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把社会反响较大的热点问题以及服务的项目、时限、奖惩办法、监督机构、监督电话等全部上墙并向社会公开。

除此之外,还应建立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为开展好纪检监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落实好监督工作

有了廉政制度和办法,更重要的是抓落实、见实效,那就是通过监督检查这一途径来实现。所以,为了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制约、监督作用,应采取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的方法。

内部检查主要是采取定期检查、随时检查、互相检查、集中检查的方法,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定期检查主要是对个人财产申报、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的项目进行定期、定量考核;随时检查主要是对公开办事制度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采取直接深入到有关部门进行随时检查,通过检查来验证制度的落实情况,互相检查是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对下属单位进行交叉检查,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而且在互相检查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互相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和工作质量;集中检查,是由主管部门组织专人在中期和年终对各项制度、办法逐条、逐项进行检查、打分、评出名次,做到奖惩分明。

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聘请廉政监督员,设举报箱、举报电话以及走访有关部门和召集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也可问通过问卷和发征求意见信等监督手段保证各项廉政制度的落实。

四、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岗位技能和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对于纪检监察部门来说,重点是进一步改进工作,着力增强干部队伍廉政素质。

第一,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针对新征管模式下的工作特点和干部思想特点,对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全面改革,积极组织干部走入困难群众家庭体验生活艰辛,开展类似的亲历教育,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继续建立健全廉政谈话、批评诫勉、礼品登记等各项制度,分工落实岗位职责,逐级开展各项工作,并狠抓落实,构建较为完整的干部廉政管理体系。

第三,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通过廉政监督卡、政风评议表、邀请特邀监察员进行明察暗访等形式,使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对税务干部的监督中。同时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对违纪人加大处罚,对监督不力的领导人进行批评,促进监督机制有效运转。

第四,要加强干部素质建设。学习相关业务,掌握征管变化趋势,是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纪检监察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讲政治、讲奉献的高度,规范行为,严守纪律,热爱本职,敢抓敢管。纪检监察干部要适应税收征管改革的变化,了解掌握相关税收业务知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了解征管改革的变化情况,以及征管改革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不断加强经济、金融、财会、法律等相关知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现代技术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等现代化技术,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纪检监察干部要勤学苦练基本功,全面具备系统扎实的纪检监察专业知识。要能够正确理解和准确应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度、办法等,熟练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三个基本功”。即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理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功、查办案件的基本功和纪检监察文书的基本功。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学习,在坚持自学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参加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不仅要学习纪检监察专业,还要学习税收业务和现代科技,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对本职工作信心和责任感,自觉克服怕得罪人等畏难情绪;自觉维护执法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忠实履行监督工作职责,推动地税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要有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在新形势下将党风廉政建设抓出实效。

第一,工作观念要创新。不能把思维和观念局限于过去的框框,而要注意分析研究形势,坚持与时俱进,把纪检监察工作全面融入基层建设中,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实现基层建设工作各项目标发挥作用。

第二,工作手段要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科学化的手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大胆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纪检监察成效。如利用短信形式,定期不定期向税务干部发送一些廉政短信;开通廉政电子信箱,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与基层税务干部开展沟通交流等等。

纪检监察论文范文2

从整体情况来看,近三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信访举报数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调研显示,增长原因主要是各级监委成立后,监督对象大幅增加;减少原因主要是近两年实施的信访举报集中清零行动等举措有力有效。但同时,还有两项数据指标值得注意:一是业务范围外量呈现上升态势,尤其是近两年增幅均超过50%;二是重复举报量呈现直升不降趋势。这两方面数据表明,当前,干部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度明显提升,检控类信访举报数量大幅上升,一些干部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心理严重。同时,这也客观反映了不少基层单位和干部在能力作风上确实有很大差距。

从线索分布来看,按被反映对象职级划分,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比重为48.5%,说明当前信访举报反映的难点问题多在基层。按反映问题领域划分,反映党员领导干部在扶贫领域、惠民政策、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领域的问题比较集中,约占到80%以上。按反映问题性质划分,反映党员干部违反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的信访举报最多,占到了57.6%,多是表现为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接受礼品礼金或宴请、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

从问题现状来看,尽管近年来x市纪委监委在精准处置信访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举报件,但随着农村信访举报比重不断增加、举报范围不断扩大、举报动机日趋多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影响信访工作水平的主要有以下问题:宣传解释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信访举报渠道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信访干部宗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一些疑难信访件有待进一步化解。

从问题剖析看党员干部作风

以上提到的问题,其中既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也有信访群众自身对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工作内容掌握不完全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待信访群众口大气粗。少数领导干部和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举报人无理取闹、缠访闹访,对待信访群众口大气粗、颐指气使,激化了干群矛盾。

处理初信初访蜻蜓点水。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简单,只把处理信访问题当作程序任务,走完工作程序就万事大吉,没有把初信初访这第一道关口把牢,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初信初访演变为重复访、越级访。

化解信访积案办法不多。有的乡镇和部门单位化解信访矛盾能力不强,对一些疑难信访件尤其是重复访、越级访的问题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有的乡镇纪委人少事多,有的干部抱怨业务范围外信访举报太多太烦,花费了大量精力,调查走过场的多,信访举报成案率较低。

落实惠民政策雁过拔毛。少数村干部利用执行惠民政策之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虚报、冒领惠民资金,尤其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的村干部打着为村民代办手续的幌子,索取或骗取村民钱财,从而引发群众上访。

执行规章制度避实就虚。少数党员干部打政策信息的时间差、范围差,尤其是在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问题上,该公开的不公开,该评议的不评议,侵犯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引起群众的质疑和举报。

扎实做好信访问题线索处置

转变思想观念,规范信访举报秩序。树立“信访工作无小事”理念,坚持把干部群众合情合理合法的意愿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好每一件可能侵害干部群众合法权益的信访问题。同时,对纪检监察业务外的问题做好疏导跟踪,积极督促有关单位履职尽责,做到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完善接访制度,做好初信初访。完善首办责任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涉纪信访举报件的首办责任。凡属于管辖范围内的信访举报问题,首次受理的单位为首办责任单位,首次办理信访举报件的干部为首办责任人,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完善双向承诺制度,优先办理实名举报案件,对实名举报的初信初访实行双向承诺。同时,完善结果反馈制度,强化办理结果的反馈,承办单位和部门要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信访举报人。

纪检监察论文范文3

从纪检监察工作角度看,由于施工规模迅速扩大,监管任务本来就十分繁重的国有施工企业,所属工程项目的反腐败工作形势也更为严峻,因此应从整体上进行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工程项目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1、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预防体系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质量安全保证制度、资金管理拨付制度、勤政廉政制度和有关责任追究惩处制度等,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使大家在工作中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有据可依,以杜绝和减少工作中决策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遏制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领导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

一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3、加强廉政教育,推进防腐建设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纪委《建立健全惩沼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做好任务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尤其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一手抓生产建设、一手抓廉政建设,完善公司行政管理、财务和项目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并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抓住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等关键环节,加强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设置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广告牌、灯箱;在社区、街道,有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板报、宣传栏以及充满情趣的景观;在机关单位。办公桌上的廉政提示牌、办公室的台历、纸杯,也打上廉政文化的印迹。以看警示片、宣传和设置“廉政文化墙”等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廉政文化体系。

(二)全程监督,确保质量

加强工程建设的纪检监察工作,最根本的是监督,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因此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国企工程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既要优质高效建好工程,又要保持廉洁,实现工程建设与廉政建设“双满意”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面管理,切实发挥纪检监察职能,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1、项目前期及时立项,加强招投标监管力度

一是认真开展前期评估。在项目前期,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前期工作启动后,积极参与项目的可研和评估相关会议,并对反映出的影响投资收益的事项进行持续的跟踪调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二是加强招投标监督。目前,随着招标投标制度的深化和市场的不断规范,工程在招投标阶段"暗箱操作"、"违规操作",从个别人"一锤定音"到整个招投标过程不正当的"系列操作",形成了程序上貌似合法而实质上隐藏着腐败,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因此招投标过程的监督显得极其重要,首先,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其次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开标、评标、定标工作,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并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纪检监察论文范文4

[关键词]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纪检反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1-0029-04

纪检监察工作对于贯彻执行“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纪检监察体制又深刻影响着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实效,因此,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不仅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

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纪检监察体制变迁的研究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过程中,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党的纪检监察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障。党的纪检监察体制的变迁寓于党的纪律检查史之中,是其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纪检监察体制变迁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1.纪检领导体制的演进问题。纪检领导体制在纪检体制中居核心和关键的地位,理所当然地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梅丽红(2004)、杨溪阁(2005)、赵萍丽(2006)、李成言(2008)、刘金程(2011)等人均发表过探讨纪检领导体制变迁的学术论文。另有一些学者在其研究著作中,辟出部分章节考察和分析纪检领导体制的沿革问题,如魏明铎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史》,傅奎主编的《纪检监察概论》,孙彤辉、张珉主编的《中央纪委中央监委工作纪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宣教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简论》,曾繁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概论》,、孙国明主编的《纪检监察工作通鉴》,等等。

学者们基本坚持党史的分期惯例,大多把纪检领导体制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立恢复阶段(同级党委领导体制阶段,1949-1980年)、探索发展阶段(双重领导体制,1980-2001年)、改革创新阶段(派驻统管体制,2001年以来)。上述分期基本涵盖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纪检监察组织的建设和完善问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纪检监察组织需要不断完善,择其要者,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二要健全纪检监察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见于学术论文,如:付启章的《创新基层纪检监察体制 加强基层党内监督》,吴海红的《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的经验》,的《25年纪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纪检体制改革领域里的“小岗村”——张家界“选派纪委书记”的实践与创新》,周泽山、黄世伟的《从创新纪律检查体制入手强化党内监督》,赵苏敏的《建立党内相对独立的监察体制》,张孟飞的《有权 有位 有力——对纪检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罗世鹏的《以纪检组长为切入点完善纪检队伍建设》,张福田的《完善党的地方纪检体制及监督机制的思考》,丁育红的《面对新形势切实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陈慧慧的《纪检机关对党政正职领导权力进行监督的有效性研究——以上海市A区纪检管理为例》(硕士论文),等等。此外,也有的以章节形式出现在一些著作中,如中央纪委监察部宣教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简论》第五章,彭清玮主编的《邓小腐败理论研究》第九章,马郑刚主编的《反腐败:跨世纪的对策》第五章、第六章,韩明德主编的《倚天之剑:反腐败法制机制研究》第八章、第十三章,等等。

认为,纪委书记由最早不进同级党委班子到进入班子,由不是同级党委常委到担任同级党委常委,再到列席并参加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担任同级党委副书记。从非党委班子成员到同级党委副书记,监督的关口随纪委书记规格的提升而不断前移,距离“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实施规定范围内的监督”也只有一步之遥。[1]周泽山、黄世伟同样认为现阶段有效监督的明智之举是不断提高纪委规格,加大监督的力度。[2]付启章则认为,纪检监察整体效能的发挥,必须具备健全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3]张福田对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有三点思考,即完善公开监督机制、完善预防监督机制以及完善惩处监督机制。[4]

二、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专门性研究

从我国现行体制来看,各级纪检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由于经费、干部任免、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由同级党委管理,地方党委又是同级纪委的监督对象,因此出现了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尴尬状况。自2002年开始实行的派驻统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纪检干部的地位,纪检监察工作也取得了新发展新成效,但体制上的缺陷仍然严重影响了纪委监督制约职能的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执纪的效果。

学术界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研究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演进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前文已述,不赘述。

2.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缺陷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纪委监督制约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和派驻机构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方面。纪检机关领导体制不顺畅,从而导致了监督难的问题,这早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认为,领导体制的不顺是纪委重建以来存在的最大问题,将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驻在部门党组双重领导改为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管理,直接领导,这是纪检领导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1]张孟飞指出,党的纪检机构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历史上存在问题,机制上存在问题,认识上存在问题,应改革纪检体制,使纪检机关有“位”,有“权”,有“力”。[5]刘畅然等在《现行纪检监察体制的局限性与应该采取的对策》一文中指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尽管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和打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在现行体制和工作方式下却又很难完全履行所赋予的各项任务和职责。[6]目前地方各级纪委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却是以同级党委的领导为主。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纪委监督制约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很难履行对同级党委及其主要成员的监督检查。

3.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改革创新的研究。部分学者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及纪检监察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等方面,对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按照这一要求,十六大以来,党内监督体制探索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格局。吴海红在《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的经验》一文中对监督格局进行了详细阐述。她认为监督格局分为三种,一是纪检机构垂直独立,即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下一级党组织形成巡视监督制度。二是纪检机构平行独立,即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形成统一管理体制,加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三是纪检人员任命独立,即中央掌握省级纪委书记的提名权,加大地方纪委的监督权限。[7]

刘畅然等学者则认为,为了使纪委能够客观地履行赋予的职责,可以考虑对纪检机关现行的领导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各级纪委职能的“重心下移”,来提高纪委的工作效能。孙立坤基本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改进和完善纪检监察工作,应该构建纪检监察新体制。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央层面,纪委仍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并受其监督。而省级以下(包括省级)纪委,则实行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具体设想是:(1)纪委主要领导应由上级纪委选派,工资、福利等与地方脱钩;(2)纪委办公经费完全由上级部门统一拨付,不由地方财政开支,以避免本地财政制约;(3)凡涉及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违纪的案件,只向上级汇报,以避免受本地财政制约;(4)提高党的纪检机关的规格;(5)党委在决议重大事项时,纪委委员应列席党委全委会,纪委常委应列席党委常委会;(6)收回派驻政府各部委纪检组的编制,改常驻为临时,中央纪委统一调配使用力量。[8]

孙北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的基本思路。他认为,现行纪检监察工作体制表现出来的以横向领导为主,纵向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实际上是横向领导占了主导地位,这种体制下监督者不仅监督不了被监督者,而且还要受制于被监督者,这一违背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也正是纪检监察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活力之所在。[9]郭文亮、尹冬波基本持相同观点,他们认为,一要变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为垂直领导体制,二是明确规定纪委有权列席党委召开的重要会议,党委在重要人事任免前应征求纪委的意见。[10]

三、对纪检监督反腐体制的研究

从我国现行监督体制看,纪检监察的监督是最具权威和最有力度的监督。我国自1993年加大反腐败力度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了监督职责,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一些腐败问题及不正之风普遍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些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也产生了较多的学术成果。这方面代表性的著作有:郭大方主编的《“周期率”的思索——反腐败理论与实践专论》,杨彧主编的《社会转型期反腐败研究》,刘明波主编的《廉政思想与理论——中外名家论廉政与反腐败》,朱兰芝主编的《邓小腐败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主编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研究室主编的《五年进击 五年思索——十四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回顾》,胡占平主编的《源头治理腐败的理论与实践》,许连纯、徐洪波主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王关兴、陈挥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史》等等。还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如毛政相的《提高党内监督质量的关键在于实现党内制度的结构性优化——对提高党内监督质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庞学兵的《关于纪检监察部门发挥职能作用问题的研究》,赵爱玲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季益品的《试析当前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的障碍》,樊红敏的《中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方向——基于三门峡市“大纪检组制”改革调查》,李虎林的《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履行两项职能》,杨坚的《发扬党的政治优势,从体制和机制上遏制腐败》,周文济的《试论党内监督与反腐败斗争》,等等。

在现有学术成果中,有的学者对纪检监督反腐体制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也有的学者对纪检监督反腐体制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归纳,大致有两点,一是弱小的监督主体与强大的监督客体之间的矛盾;二是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与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依附性之间的矛盾。

朱伯君认为,现行体制下,从监督上说,纪委监察与同级党委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隶属关系上党委政府与同级纪委监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纪委监察对同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对大权在握的党政一把手难以实行有效的监督。以弱小的权力监督制约强大的权力,以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事实上是很难奏效的,往往是“虚监”,只是流于形式的监督而已。朱伯君还认为,在现行体制下,纪委监察系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纪委监察对同级党委政府监督制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同级党委政府的态度。[11]

赵爱玲认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保障。她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国家法律与党内规章相结合的反腐败体系,特别是反腐倡廉领导和工作体制及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已逐步形成。[12]

李虎林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完成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必须立足本职,全面、充分地发挥纪检、监察两种职能。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反腐败斗争任务的加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发挥两种职能作用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他对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归纳,首先是对发挥两种职能作用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其次是对发挥两种职能的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李虎林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坚持统一领导、“双向负责”、各司其职、有分有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和严格工作制度;三是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四是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五是合理调整和落实机构设置。[13]

杨坚在《发扬党的政治优势,从体制和机制上遏制腐败》一文中指出,现行体制下的纪委都隶属于同级党委,纪委不便行使职权开展工作,不得不按党委主要负责人意图行事。一些持“反腐吃亏”,“反腐不可不反、不可大反、不可真反”观点的领导限制着纪委职能的展开,造成纪委办案是不告不理,批准后理,理中看领导意图再处理等不正常现象。他认为,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应该从体制和机制上构建一套严密、有效、管用的反腐新体制和新机制。具体而言,一是建立高效、独立、分层次、放责权的纪检体制和机制;二是建立权力运行监管机制;三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权力,减少国家对稀缺资源配置;四是调整廉政和腐败成本,堵防腐败动机滋生。[14]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深化研究的方向

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纪检监察体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在一些问题上,学者们也达成了不少共识,这些成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如此,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1.对纪检监察体制变迁中的组织史研究不够。现有的研究多以党的纪律检查史为脉络,纵向考察党的领导体制的演进,部分学者甚至将纪检监察体制变迁局限于领导体制的演进。对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完善的研究更未引起足够重视,现有的研究成果仅以个别章节的形式镶嵌于少量专著中,专门性研究成果较为少见。

2.在纪检监督反腐体制的研究成果中,对如何解决其存在的突出矛盾来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及如何实现预防与惩治腐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协调研究不够。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上纪检监督反腐体制的总体框架,而对这一体制框架中公安、检察院、法院等不同司法部门之间如何实现协调统一缺乏深入研究。

3.对党的纪检监察体制在基层纪委实施落实的研究不够。学者们对基层纪委的统一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如何处理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真正发挥基层纪委的党内监督职能缺乏深入研究。

上述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本领域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应当直面现行纪检监察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快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纪检监察制度建设道路,从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15]

参考文献:

[1].二十五年纪检体制改革的实践[J].廉政瞭望,2004,(5).

[2]周泽山,黄世伟.从创新纪律检查体制入手强化党内监督[J].巢湖学院学报,2004,(5).

[3]付启章.创新基层纪检监察体制 加强基层党内监督[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4).

[4]张福田.完善党的地方纪检体制及监督机制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

[5]张孟飞.有权 有位 有力——对纪检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12).

[6]刘畅然,刘淑芳,何月珠.现行纪检监察体制的局限性与应该采取的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吴海红.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的经验[J].党政论坛,2007,(11).

[8]孙立坤.关于纪检监察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3).

[9]孙北平.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管理思考[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0]郭文亮,尹东波.监督的有效运行与机制创新——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权力监督理论及实践的考察与思考[J].理论月刊,2007,(1).

[11]朱伯君.关于现行纪检监督反腐体制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4).

[12]赵爱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13]李虎林.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履行两项职能[J].中国监察,2001,(4).

纪检监察论文范文5

在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和全国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的部署,充分发挥“大宣教”的优势,扎实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稳步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坚定干部群众反腐败决心和信心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学习宣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决策部署,宣传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实践成果和有效做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拓展深度、拓宽广度。

及时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按照吴官正、何勇同志的重要批示和指示,中央纪委宣教室起草并下发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组织承办了委部学习贯彻座谈会,何勇同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纪检监察报》开辟了学习贯彻专栏,并撰写了9篇系列评论文章陆续刊发,产生良好反响。《中国监察》及时组织发表了10余篇学习文章。中国方正出版社约请有关专家编写相关辅导读物及宣传挂图,编辑出版了6种学习资料。宣教室、电教中心与农业部纪检组联合制作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电教片,得到中央组织部远程办的表扬。

承办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先进性理论研讨活动。这次研讨活动,历时3个多月,撰写论文3000多篇,其中有30位省区市纪委书记和部委纪检组长的论文。何勇同志出席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纪检监察报》通版刊登13篇研讨会发言材料,宣教室汇编出版了理论研讨优秀文集,取得较好效果。

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学习贯彻。一是联合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监察杂志社与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光明日报社国内政治部、法制日报社共同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征文和研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各部门组织撰写文章近3万篇,经层层推选,报送中央纪委宣教室552篇。其中有36篇推荐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和《中国监察》发表,取得较好的效果。主办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征文进行了评审,评选出获奖文章246篇。二是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办、浙江省纪委、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嘉兴市委共同举办“红船杯”学知识竞答活动,20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300多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参加答题。

认真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同志反腐倡廉重要论述。8月20日,中央纪委宣教室组织召开了“纪检监察机关学习贯彻《文选》、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座谈会”,吴官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何勇同志主持会议。部分省区市纪委和中央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的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实际,交流了学习反腐倡廉重要思想和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体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刊登播出了会议消息,《中国纪检监察报》整版刊登会议发言材料,引起良好反响。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开展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中央纪委宣教室着手与中组部、有关部门共同起草加强省部级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明确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与中央党校有关部门组织编写《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读本》,推动廉政教育进课堂。编写了《时代风范———先进人物事迹通讯和报告文学选编》,作为开展典型示范教育的学习读本。与江西省纪委等有关单位共同推动瑞金中华苏维埃监察部旧址恢复重建工作,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发挥电化教育生动、形象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央纪委宣教室与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制作了警示教育片《忏悔录》,深刻剖析了、、、、马德、毕玉玺等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与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中央宣传部宣教局、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一起制作了7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专题教育片,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播出。与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宣传部、江西省委宣传部、政治部宣传部联合摄制电视连续剧《井冈山》,目前已开机。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

按照党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中央纪委宣教室重点举办了廉政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治理商业贿赂专题研讨班、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专题研讨班、地市纪委书记监察局长培训班、县纪委书记培训班以及各项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与中央纪委干部室、机关党委、管理局联合举办了委部机关局级干部集中培训班,66名同志分二批赴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培训,完成了委部机关局级干部轮训任务。国(境)外培训工作不断拓展,成功举办了赴瑞典、美国、加拿大三期国(境)外培训团,培训纪检监察领导干部63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教材建设,着手编辑出版《纪检监察廉洁自律简明教程》和《纪检监察纠风工作简明教程》,并协助中国化工集团编写《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业务实用读本》,将在学习培训和指导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北京培训中心和杭州培训中心与时俱进,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水平,共举办培训班60期,培训学员22116人,创历史新高。三个中心的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硬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事业长远规划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纪检监察论文范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17-02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不仅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支柱的作用,还维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部分问题逐渐被反映出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基于历史经验教训,在加强国有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纪检监察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借助对纪检监察体制的创新保证纪检监察效果的发挥,进而促使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一、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进行合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全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深入发展,党和国家为了适应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工作的重视,希望借助体制创新促使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提供相应的组织保证。但是,伴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存在的缺陷也已逐渐凸显,成为限制反腐斗争工作深入开展的主要障碍性因素[1]。现阶段,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企业内部对党纪和政纪进行有效监督的专门性机构,一般会促使纪检和监察部门实施合署办公。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较为侧重对党风党纪的维护,在接受本部门领导管理的同时,也接受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即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双重领导工作模式。但是由于在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部门的负责人一般由纪检部门的副职人员兼任,因此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也属于合署办公的范畴。由此可以发现,纪检监察部分的实际负责人一般需要同时接受党委和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从总体上进行分析,企业纪检监察的实际运作体制仍然属于双重领导模式的范畴。在国有企业长时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的双重领导模式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性发展契机,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在新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逐渐开始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企业内部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交换的普遍发展需求受到不断的冲击和碰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寻租现象普遍出现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蔓延发展态势。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国有企业对纪检监察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只有国有企业加强对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重视,并探索科学的体制创新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实践研究,才能够促使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二、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进行合理创新的措施

(一)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促使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涉及到的范围一般相对较为广泛,并且这一改革工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都相对较强,能够借助改革创新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对纪检监察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高度关注思想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促使企业职工对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得到显著的提升[2]。一般来说,国有企业在对纪检监察工作体制进行合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对党政部门提出的反腐倡廉重要论述进行学习和宣传,重视对思想和理论进行合理创新,并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先进纪检监督理论、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的研究寻求我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思路。此外,在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合理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工作与群众思想的联系,进而结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体制创新的科学性,增强体制创新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纪检监察体制创新能够真正满足新时期国有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需求。

(二)开展选点实验推广工作,保证体制创新的稳定性

由于新时期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进行合理创新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体制创新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保证体制创新的有序性,避免盲目推进体制改革工作对体制创新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首先,为了保证体制创新的科学性,应该选取相应的国有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再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体制创新的效果不断进行改革,最终制定相对科学的体制创新动态方案,结合不同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变化的体制创新策略,逐步扩大试点和推广范围,实现全面的推广,促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3]。而对于已经尝试进行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国有企业,相关领导机关必须通过科学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借助高强度的指导和支持,及时发现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保证各项改革创新工作的开展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系统调研论证,进一步强化改革实践的预见性

基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需求,相关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组织专门的团队,广泛深入各个阶层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进而在充分了解各个阶层意见和建议,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认真对不同领域中国有企业反腐败的工作形势和所面临的工作困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具体工作特点,探索相对科学有效的方式,发现并及时纠正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改革和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于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策略[4]。同时,在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总体布局的工作中,还应该基于系统的调研和论证进行特殊的示范研究,对报告中所提出的各项体制改革措施进行科学的论证,为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为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工作的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的有效性

在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的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一般会涉及到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各项工作的基本配置,因此对纪检监察系统进行重大调整或者全面推进体制建设必然会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切身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全面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对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进而为干部切身利益的维护提供相应的保障,促使相关干部自觉投入到纪检监察制度创新实践中,促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创新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强化。一般来说,对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应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促使各项改革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提升改革规范性;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纪检监察人员教育培训、奖惩激励系统,在提升纪检监察体制创新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能够得到有序推进。

三、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进行合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对纪检监察工作实施垂直管理,是新时期有效加强企业反腐败工作、保证反腐倡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就针对本企业纪检监察体制的创新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探索,在2002年于19个地市的相关公司成立了纪检监察室;2005年参照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对由省市公司双重领导的纪检监察室进行整合,并组建了特定的区域纪检监察室,接受省公司领导的垂直统一管理;2006年按照区域纪检监察垂直管理工作需求在特定的区域成立了相应的纪检监察专项督查分队,并且督查分队接受省公司纪委的垂直管理。在全面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公司也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明确了公司中相关员工的职责定位、为公司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提供相应的保障、逐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对员工工作实施相对严格的奖惩措施等,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促使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在新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经过长时间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石油销售量以及销售收入明显提升,不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实现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织所提出的“争双冠”发展目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创新工作也获得了企业领导和基层员工的广泛认同。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趋势。因此,基于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实际,应该对当前国有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尝试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进行科学创新,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体制保障,促使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 吴智勇.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实践研究[J].活力,2014,(2):127.

[2] 任锋锐.试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的创新[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