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态教育范例6篇

小学生生态教育

小学生生态教育范文1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经济的快速进步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亦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当前社会,人类需要面临不少环境问题的挑战,如全球变暖、沙尘暴、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小抓起,积极培育小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要在语文教育当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理念,继而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优势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这一概念源自于我国伟大思想家老子的作品。而其中的“道”指代的是规律及准则,“德”代表的则是人的品行。到了近代,“道德”衍生出了“生态道德”的概念,而对于其具体定义,学术界还没有构成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这一概念属于人类对自然所理应担负起的责任。还有的学者提出,生态道德所突出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求二者和谐共处。而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即都是在原来的道德概念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但也只限于阐述人和自然间的联系。之后,人们又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出了生态道德教育理念,要求人类与自然亲密相处,互相促进,并且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确保受教育者能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而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二)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语文学科与文字密切相关,其中包含了多元化的素材,可以让广大学生接受生态道德教育。而将生态道德教育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则不需要特意设置道德课程,只需在日常教学当中对学生施以生态道德教育即可。这样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使其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能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都颂扬了大自然的美丽。例如《庐山的云雾》、《彩色的非洲》、《桂林山水》等,都描述了风光无限的自然景色。借此,教师便可以将语文教学同生态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在字词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字词是语文学习的根基所在,亦是小学时期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教师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贯彻生态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教给学生这首儿歌:“天气晴朗河水清,小小青蛙大眼睛。”该首儿歌中便出现了不少和大自然有关的字词,如“天气”、“河水”、“青蛙”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字词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同时告诉学生:“晴朗的天气和清澈的河水很美,小青蛙也很可爱。但是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以此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爱上自然。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学习一些常见的环保标语,通过这样的字词积累,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宣传环保理念。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掺入生态道德教育,也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课文描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比如《观潮》、《海上日出》、《火烧云》等。老师在针对这些课文进行讲述的时候,也应当注意生态道德教育的糅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些景色的现状,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知道人类的活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这样便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起端正的生态道德观,进而逐步使其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对身边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出汇报。比如树林、河流、空气的变化等。并且,每当到了环境保护日时,教师再让学生亲自参加植树、捡垃圾等活动,待回去之后再写下自己的心得。这样便能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所在。最后,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关于环保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观看,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让其对当今的自然环境状况再多一分了解。

三、结束语

从目前情况看,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毁坏,需要人们想办法处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和素质,从小为其打下环境保护的坚定意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凯芬.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晓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80

小学生生态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生态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态化课堂,应该以现实的课堂教育为起点和着力点,用生态的社会观来营造出一个鲜活、谐和、生长性强、弥漫着生机的生态环境,在此为学生讲授知识,和学生进行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依靠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结合体,依赖这个结合体,在一定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个融洽、平衡的生态体系,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并且让教育质量与效率获得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生态课堂的建立应呈现简便性

所谓新课标特征,就是课堂教学里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设备和教材,这展现出一种扩大、开放和多元化的趋向,在小学数学课堂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包括学生、老师、课堂氛围、教育实质等很多生态要素。这样就会让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形式展现多样化的趋向。

二、小学生态课堂的建立应展现同等性

小学生态课堂的同等性,指的是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同等存在;教育进程里,师生之间应构建起信赖并互相尊敬的关系。作为教师,能和学生建立同等关系的根本,是通过谈话的形式来互相交流、互相进步,建立生态讲堂。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同学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付诸于行动,实行创意性思想活动。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是全部敞开的,能够尽兴地实行开放自由的交流和沟通,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尊敬。这更有利于其以恰当的时机、适合的形式向他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小学生态课堂的建立应创建评价体制

课堂教育是为了完成数学课程所指定的方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修养,推动健康整体发展。讲堂的功效是否提升,计划的教育方针是否达到,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生态课堂教育建立一个评价体制,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教育做出明确、有用的评价。

总而言之,呈现简便性、创建评价体制、展现同等性,更有利于推动生态数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增进生态教育层次上的提升,增进生态式教学和数学教学的互相结合,让教师的教育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数学修养进展得更好。

小学生生态教育范文3

关键词:生态视域;农村小学;环境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52-01

一、生态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理念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而且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更为缺乏。但作为农村和农业未来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当前中小学生对待生态环境的观点和认识是影响我国未来农村、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

1.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为我国工农业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健康、持续的生态环境保障。在农村小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做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为建设农村、农业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贡献力量。

2.小学特殊教育阶段的需求。小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之一,正处于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养成时期,学习知识快,可塑性强,因此在该阶段进行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切身践行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宗旨;有助于树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人才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3.农村环境现状的需求。当前我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基本进入分类集中处理阶段,但是我国农村还处在农户自行处理中,很多垃圾未经处理就放置在村庄周围,造成大量垃圾围村的现状;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燃气等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利用,大量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等不再被农民所重视或者利用,更多的被焚烧或者弃置与农田周围,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追求农业利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而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对生态环境的认同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的行为,从而为保护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做出贡献。现在的小学生也将是未来农村的主人,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也是为未来农村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小学生极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同时通过教育可尽快认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有助于生态文明理论在农村的传播和未来农村的发展。通过小学生可实现以下环境保护工作。

1.家庭垃圾分类集中与回收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是造成垃圾围村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有效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措施。在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以生物质垃圾为主,其物理组分以易腐垃圾为主,已有的示范运行结果表明,在收集前进行人工分拣,可采用生物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处置为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减量率达到50%左右,无害化率达到10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而通过小学生将家庭产生的垃圾进行相关分类,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劳动的积极性,同时便于进行规模化处理。

2.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宣传。通过中小学生参与,在农村开展有关科学施用农药、化肥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用药过度滥用,农产品安全遭到威胁。如果能在小学教育中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通过小学生的宣传,扩大农药、化肥以及农业科学施用技术的利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

1.教师榜样示范,以身作则。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十分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也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的影响的是周围同伴,是他的监护人行为的模样。因此为使小学生有效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付诸行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包括有关领导都应该为小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生态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

2.课堂理论教育。课堂要成为学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这要落实好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的编写,各在学科都要注入关于生态文明的内容;二是提高教师生态文明业务理论素养,将科学的、人文的、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三是专门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把地方生态文明纳入课堂,形成特色,如昌邑市具有万亩柽柳湿地,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编辑成教学素材可提高学生的科学和环保意识。

3.课外实践活动。生态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重视生态文明实验教育,为学生提供生态文明实验的场所和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与生产技能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意识,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可以把生态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实践课程开设,通过对家乡周围特殊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的认识,树立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结合节假日,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举办生态文明图片展览,生态文明报告会等,拓宽视野,形成心灵震撼,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最终形成小学生自觉生态文明行为。

小学生生态教育范文4

一、

活动目的

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全校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毕寨的行动中。

二、活动内容

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在全校深入开展活动。

(一)学校层面: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好一堂生态环保课,传授生态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

(二)个人层面:

开展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动员家长少开一次车活动。积极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活动与环保相结合,不断增强个人践行环保理念的自觉行动。

三、活动要求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与推动我校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发展相协调、互促进。

2.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年级、班级要结合实际情况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知特点,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师生的参与面,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活动,努力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成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3.加强宣传,认真总结。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宣传。要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活动典型。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总结

小学生生态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职设计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 师生互动对话 生态日记

为了让学生对《现代设计史》课程中《北欧国家的现代设计》有一个直观深入认识与理解,体会北欧设计洗练明晰又和谐优雅的特色,利用广州的商业便利,因地制宜地将设计史课堂搬到了天河北的宜家。

来自瑞典的宜家,风格和品牌形象独特,一直致力于为顾客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的家居用品,可以成为《现代设计史》教学环节中,一个帮助学生直观深入理解现代设计的本质特点的绝佳现场教学实施场所。

为什么设计写生态日记的教学形式?

我一直在思索一个设计教育问题:目前,经济和社会正在从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转变,何种形式的中职设计专业教学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并帮助他们适应并满足未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

约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对设计下过很好定义, “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定义为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人类制造以前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赋予生活新的意义。”[1]

所以我的设计教学目标观认为设计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现代设计史》教学实质是审美教育。当下,时代主题是可持续生态发展。所以我深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各层次的教育关注的热点都将是如何建构绿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色的生态式教育。

实现中职设计教育中审美与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一)教化与共性的培养;(二)表现与个性的张扬;(三)谋生与利益的实现的关系。三个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要以专注共性的培养为基础,去其糟粕,淡化谋生与利益实现过度重视经济功能的特征,展示个性的张扬。[2]教学活动首先应该紧紧围绕人文与技法两种主题并行,在阶段性的体验与交流中,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相互激发,实现审美教育的内化:其次是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向成熟,克服这一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相对主义”审美观,使他们具有一种富有弹性但并非没有任何原则的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内核的审美态度,消除中职设计课堂上表现十分强烈明显的减少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大众文化勃兴、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淡出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缺失问题,具备广告职业设计从业所需的人文素养,进而从审美高度上认识清楚各民族的设计语言。[3]

学生不一定成为职业设计师,中职设计教育旨在让学生明白设计是什么,它会怎样影响生活。专业学习经历能加强解决问题,理解别人和欣赏周围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这种适应未来绿色生态新型社会的全新思维模式。所以我将教学目标理解为培养跨领域人才,即不用单一方式处理问题,而是有多种选择,采用多种解决方案,来使工作与生活丰富多彩。

可以通过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来指导;即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教育新理念:在生态的视野下,将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内容、各项活动的开展、人际互动、环境设置等形成和保持良好生态关系。其特点:把每一教学单元都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每一单元内部艺术学科内部的各艺术门类之间、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之间,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相互融合、互生互补过程中所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生态关系。[4]其原则:发展整合观;教育活动内容有机综合观;活动过程整体观;对话观;师生互动平等观。实现策略为: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创设多边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有趣的学习中培养审美趣味,发展个性,塑造健全人格,实现理智、逻辑、秩序、规范、严谨的科学理性主义与推崇情绪、自由、想象、直觉、体验的浪漫表现主义的动态平衡,追求设计学科知识、技能和对设计终身兴趣的和谐提升。[5]

通过对优良设计作品的分析表达的师生互动对话,不仅关注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创新思维、关注学生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生命质量,还发展了学生设计语言,加深对设计的理解,提高了欣赏,激发创作欲望,能保持学生学习新鲜状态!

借鉴克莱尔-沃克·莱斯利先生的《笔记大自然:找寻一种探索周围世界的新途径》中深层次地融入自然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生态日记的形式。不仅仅是因为“笔记自然的方式十分灵活,既可以是专业出版的科学数据,也可以是创造性的艺术,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6]“正如自然日记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历史的艺术还有另外一个同样不容小觑的作用。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它会调动画者直接参与到他所观察的事物中来,进而跳出单纯记录的框子,并重新创作。它不仅表现那些重要的东西,还进一步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画突出强调其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文字描述和评论加深印象。这个创造性的过程就是自然历史观察的核心。它还会成为那些真正想欣赏自然的人们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从而成为永恒的记忆常驻心间。” [7]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学生生活经验、内在意境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感官、肢体感受与体验的方式,用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法即用书写与绘画,有机地写绘出绘画,摄影,视频,文学,语言等多种结合的形式传递了大千世界里的设计色彩与神奇。在设计日记字图行间,记载下学习者的流动色彩,凝固字迹;停驻的脚步,飞扬的神思。学生在自然的欣赏和体验设计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就提高审美能力。最后,因为活动流动课堂最大缺点是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开放环境所吸引、分散,纪律的松散不容易控制,会导致课堂教学实效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宜家生态日记记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行为中淡化这种现场教学的纪律松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学习者们是中职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专业基础训练,已初步具有平面设计从业知识,完全拥有独自写生态日记的能力。

设计教学活动如下:

首先,在教室集中,通过PPT 将北欧国家现代设计的特点告诉学生: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冰岛。现实中,北欧设计师们如何从北欧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冬季长久,气候反差大,森林茂密,水域辽阔的优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且深谙如何有效利用天赋资源之道:因而形成比较注重传统和现代,功能和美观完美结合,成为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手工艺人情味优雅设计的代名词:在建筑方面,不轻易改动四周自然环境,让想象创造溶入自然生长中:即使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线下,房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然后,告知活动地点,活动形式及工具,活动内容以及安全事项。时间安排在早上第一节课。这个环节计划使用一个课时。

接着,开展师生共同记录生态日记活动。活动时间为9:30至下午2:30 。活动课时为4课时。到了宜家,天尽管很冷,可是孩子们兴致很高,拿走笔三五成群地,很快不见了人影。我一边写日记,一边注意学生们的动态:偌大的家私展览厅里,有的座在床上描着,有的趴在椅子上涂鸦,有单个记录的,也有两三成群的。都在动手,没有闲人。偶尔发出两声惊讶的赞美声,那是对设计师们设计出的美妙作品的礼赞。还有学生不停的用手机,相机将自己喜欢的家具,灯具拍摄下来,留着做形态构成课的素材用。呵呵,令我满意。

中午时分,要了咖啡和小面包,坐在瑞典风格的餐厅里,聊它陈设的广告是怎样体现 “懒设计,设计懒”。

下午,3点。回到教室进行最后的集中总结,教师开始检查学生日记完成情况,并逐一提出修改意见。该环节为2课时。交来的作业,惹我不时失态大笑。下面就一起欣赏感受一下,真实的学生-90后孩子们-十六七岁少男少女眼中的世界吧。

参考文献:

[1]《全新思维》(美)丹尼尔·平克 著 林娜 译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42

[2]《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 冯晓阳 著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湖南人民出版社 P: 07

[3]《美学四讲》 李泽厚 著 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商务印书馆 P 56

[4]《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滕守尧 著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南京出版社 P: 21

[5]《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滕守尧 著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南京出版社 P:75

小学生生态教育范文6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小学环境教育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状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也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教育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教育应该贯穿于中小学的始终,从根本上发现环境问题、找出解决策略。但是,在当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环境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利于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进行。

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的环境观念与环境意识比较大伯。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中,环境意识是重要的而基础,但是中小学的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性认识程度还不足,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思想,学校更是没有将环境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在渗透环境教育的时候,具有随意性,基本上没有人会将环境教育作为正式的课程进行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题活动更是寥寥无几。92%的学校没有将环境教育列入到正式的教学活动中,有50%的学生仅仅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从来不进行换件教育,对环境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偏差的现象,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对环境教育的功能、意义理解的不到位,担心环境教育会分散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学生从主观上也不愿意参与到环境教育中。

2.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的知识比较缺乏。除了环境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认识、学校教师、学生对环境科学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绝大多数人对于温室气体、酸雨、臭氧层损坏长线的环境问题都不了解,更不要说产生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国家环境保护公约等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有85.4%的人认为自己环境保护的知识非常少,有57.5%的人压根就不知道环境保护日,有32%的只是听说过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对于具体内容不太了解,由此可见,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的知识都比较匮乏,社会公众、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关注力度不足,学校环境教育得不到重视。

3.环境保护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资金缺乏,教材缺乏创新性。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环境科学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环境科学涉及地理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互交叉,需要具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但是在培养教师的高校中,确实设置环境教育学,但是主要为环保部门提供人才,没有结合基础教育对环境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因而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生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代课,缺乏专业的环境知识与环境培养,很难保证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资金投入也不足,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要有国家环保局与教育部门的投入作为支撑,但是在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投入中,对于环境教育的投入非常非常少,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环境污染治理上,在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上,除非具有环境保护专业的学校外,并没有明确规定对其他环境教育的支出,这不利于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策略

1.改变对环境教育的概念,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范围,在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中,需要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环境实践有良好的影响,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是环境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在全社会创设良好的氛围,实现科学的环境意识与环境理念,让环境教育得到社会的支撑,实现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

2.将环境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环境教育教学体系。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要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环境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层次体系,突出重点与难点,讲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将环境教育通俗易懂的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加强环境教育与各个学科整合,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区分重点与难点,将环境教育基本的内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倡导新的环境伦理观念。

3.注重环境教育教师的培养与教材的建设。环境教育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教学内容涉及到环境科学、生态学、法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经济学等等方面的特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何将环境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到一起,将课程主题与地理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历史学科、生物学科等方方面面的结合在一起,认可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并且提炼处符合实际的、学生 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引导,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扩充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多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的组织教学内容,改建教学方法,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血虚兴趣,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的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相互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近年来,雾霾天气逐渐严重,为学生讲解大气污染为人们带来的问题,为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挑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的纪录片、电视片等内容,引导学生对环境问你进行探讨,加深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需要结合新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转变教育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形成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1]成 文,曾宝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的比较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2(3):94 -98.

[2]刘 朋.芬兰的环境教育教师培训者项目[J].环境教育,2001,43: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