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措施范例6篇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范文1

当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及视线模糊症状时,即罹患了高血压脑病。这时家人要安慰病人切勿紧张并卧床休息。家中若备有降压药,可立刻服用,还可以另服利尿剂与镇静剂等。若经上述处理仍不见缓解,应及早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急诊治疗。高血压患者在发病时,还会伴有脑血管意外,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不清时呕吐物被吸入气道,然后再通知急救中心。

二、冠心病急救措施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且发病急剧,如果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有生命危险。冠心病发作的原因较多,季节、气候、七情内伤和肾亏等都是其发病的诱因。如果一个冠心病患者在家中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和心绞痛时,则应立即平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如果一片未起作用,可再含服一片。如果发作已缓解,还需平卧一小时方可下床。如果患者病情险恶,胸痛不解,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症状时,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此时将亚硝酸异戊酯用手帕包好,再将其折断,移近患者鼻部2.5厘米左右,吸入气体。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可口服一片“安定”。与此同时,要立即和急救中心联系,切不可随意搬动病人,如果距医院较近,可用担架或床板将其抬去。如果患者在心绞痛时又有心动过速出现,可在含服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服1~2片乳酸心可定片。

三、颅脑外伤急救措施

颅脑外伤后都有一段昏迷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昏迷时间很短,在30分钟以内清醒的多是脑震荡;有的无昏迷但对受伤前的事件记忆丧失,医学上称为逆行性遗忘。对这类伤员的要求是绝对卧床,并严密观察,因为少数伤员在这一清醒期后有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使其再度昏迷的现象,需要急诊抢救。至于一直清醒的伤员因脑水肿而有头痛症状的可给予脱水剂治疗,轻微头痛症状有时会维持1~2个月,不必紧张,会逐步消失。二是昏迷不醒,说明有脑挫伤、脑裂伤、颅内出血或脑干损伤等症状,要送往医院治疗。送医院前让病人平卧,去掉枕头、头转向一侧,防止呕吐时食物被吸入气管而窒息。头皮血管丰富,破裂后易出血,只要拿一块纱布用手指压住即可。千万不要捏伤员的人中或摇动其头部以求弄醒伤员,这样反而会加重脑损伤和脑出血的程度。

四、鼻出血急救措施

鼻出血的原因很多,有鼻部疾病所致,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鼻内血管丰富且浅表曲折,又是呼吸道的门户,容易受病菌、呼吸道感染和外伤等因素的影响,轻者鼻涕带血,重者出血不止或引起失血性休克。鼻子出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损伤、炎症、溃疡、肿瘤和静脉曲张等。当患有鼻炎、鼻息肉和鼻癌时,尤其容易出血。若气压发生改变,如登山、潜水或乘坐飞机时症状就更加明显了。家庭治疗方法:让病人躺下,把浸过冷水的毛巾放在其额上,用药棉蘸醋或明矾水塞鼻,或用热水洗脚,两手高举,很快就可以止住鼻血。发现小儿鼻出血,应立即用手捏住其双侧鼻翼片刻,并吩咐小儿张口呼吸。小儿应取坐位或半卧位,用冷湿毛巾外敷鼻根部及额部,稍候片刻,再用棉花团蘸0.5%~1%麻黄素溶液(如无此药可单用棉花团),塞入出血的鼻孔内,再继续捏住双侧鼻翼10分钟左右,即能止血。如是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可危及生命,须慎重处理。先让患者侧卧,把头垫高,捏住鼻子用嘴呼吸,同时在鼻根部冷敷。止不住血时,可用棉花或纱布塞鼻,同时在鼻外加压,血就会止住。采取措施后仍需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诊治。

五、产后中暑急救措施

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体温处于动态平衡,维持在37℃左右。产褥期产妇一般体质较为虚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导致产后中暑。当产妇感觉口渴、多汗、恶心、头晕、心慌和胸闷不适时,就应考虑是否为中暑的先兆。此时,患者可能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热,全身起痱子或出汗而体温下降。急救措施: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较好的凉爽处休息;解开衣服,多饮淡盐水或服十滴水、仁丹、解暑片和藿香正气水等,短时间内即可好转。如出现高热、昏迷和抽搐现象时,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可用湿毛巾或用30%~50%的酒精擦前胸、后背等处。产妇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产妇的居室一定要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被褥不宜过厚,可穿薄一些的夏季衣裤,多饮水;产后其皮肤排泄功能较旺盛,出汗多,经常用温水擦身,勤换衣服,可避免产后中暑。

六、误吞异物急救措施

日常生活中,误吞各种异物的事例常有发生。有的异物能在胃肠道内被消化掉或顺利地从粪便排出,有的则损害人体,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误吞异物多发生在小孩和精神病人身上。如误吞香烟,要立即从嘴中把残留香烟掏出,防止烟碱被迅速吸收。而后要给患者灌温开水或牛奶,并迅速催吐或去医院继续诊治。如果误吞卫生球,要大量灌蛋清或温开水并催吐,然后速去医院诊治。如果误吞洗头水或化妆水,也要立即灌水或牛奶并催吐。如误吞的是汽油或消毒药品,为防止胃黏膜和食管溃烂,应用毛毯将患者裹严保温,并速去医院急救。注意:当误吞异物以后,无论有无症状出现,在近2~3天内都应改食流质(汤水)或半流质(稀饭或面糊)食品,防止有渣的固体食物可能“推压”异物刺进内脏组织。这包括误吞骨刺、木条、大头针、钉子和金属利器等。这些异物不能灌洗引吐,应去医院及时处理。小孩误吞异物后,催吐时可用毛毯将四肢裹起来,使其手足不能动弹,用水壶直接灌服。孩子不张口配合,只要捏住他的鼻子,嘴自然就会张开。然后家长立即把食指或无名指伸进孩子嘴中,即能引起呕吐。若孩子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七、昏厥急救措施

时,突然出现昏厥的现象,称为昏厥。这种情况多见于有严重贫血、体质虚弱、同房时精神又高度紧张的新娘。这是因为新婚之夜初次,对全身有着高度强烈的兴奋刺激信息。这种刺激信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血清素与儿茶酚胺水平急剧增高,这些物质可引起全身微血管痉挛收缩,此时即可出现短暂的脑部缺血缺氧症状,大脑皮层因产生保护性抑制而导致昏厥。如果已发生昏厥,新郎应立即停止,并镇静地采取以下应急措施:让新娘的头偏向一侧,平卧于床,下肢抬高15度,然后用拇指尖掐按人中和十宣穴,也可让其吸闻氨水,促使新娘苏醒。注意事项:平时体质虚弱的新娘,若在同房时心情高度紧张,如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身体虚汗的现象时,那可能是昏厥的前兆,这时最好停止,稳定情绪,然后再喝些糖水,吃些点心;如已发生昏厥,经急救脱险后,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八、洗澡突然晕倒急救措施

有的人在洗澡时常会出现心慌、头晕和四肢乏力等现象,严重者会跌倒在浴堂,产生外伤。这种现象也叫“晕塘”,其“晕塘”者多有贫血症状。这是因为洗澡时水蒸气使皮肤毛细血管开放,血液集中到皮肤,影响全身血液循环所致。也可因洗澡前数小时未进餐,血糖过低引起。头晕表现轻者感到昏昏沉沉、视物模糊、注意力集中不起来;重者出现眩晕,感到天旋地转,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如果症状较重,也要放松休息,取平卧位,最好把腿垫高。待稍微好转后,立刻开窗通风,用冷毛巾擦身体,从颜面擦到脚趾,然后穿上衣服,头向窗口,就会慢慢恢复。注意事项:为防止洗澡时出现不适,应缩短洗澡时间或间断洗澡时间。另外,洗澡前喝一杯温开水;浴室内要安装换气电风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洗澡时禁忌吸烟。

九、突然分娩急救措施

孕妇有时在意想不到的时间或地方出现阵痛,突然感到要临产,在没有医生和助产人员的条件下,应按下列方法处理。急救措施:让产妇平卧在干净的卧具上,采取胸式浅呼吸,以减轻阵痛。当胎儿的头、肩部露出时,用双手轻轻托住,使其慢慢分娩出。胎儿落地一定啼哭,如不啼哭,多因嘴里有羊水,要及时吸出。待脐带不搏动时,在距婴儿腹部数厘米处用消毒线结扎,最好等医生来切断脐带,如医生来不了时,可用刮脸刀或剪子用酒精消毒后,切断脐带。脐带结扎时,应用消毒过的线在脐带靠近婴儿肚脐的根部,先绕一圈扎紧,打两个死扣,再绕一圈再打死结。然后在靠近母亲这边距第一道结扎线一寸多的地方,再用线结扎一道,打好死扣。在两道结扎扣的中间把脐带切断,并用消毒布包扎脐带断头。胎盘多在15~30分钟内娩出,若长时间仍未娩出,应引起注意。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处理突然分娩要尽量做到无菌操作。为防止新生儿感染破伤风,仍需立即前往医院请医生注射破伤风针并检查母婴的身体情况。

急救措施范文2

【关键词】昏迷患者;病因;急诊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50-01

在急诊内科当中,昏迷属于危重病症,临床上有许多因素会导致昏迷,其中最容易判断的是创伤性昏迷,然而由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不能够主诉抑或随行人员不了解患者病史,这就增加了抢救的困难[1]。因此,针对昏迷患者,医务工作人员要对其病因进行迅速与准确诊断,果断采取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1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诊急救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源自2008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16例,男76例,女40例;年龄在17到82岁之间,平均为(37.6±7.4)岁,其中30名患者的年龄在17到37岁之间,80名患者年龄在38到68岁之间,6名患者年龄在68岁以上。14min到5h是患者就诊时间,平均就诊时间为(82.6±2.8)min。评估患者的昏迷标准根据Glasgow测定表进行:70例为轻度昏迷,40例为中度昏迷,6例为重度昏迷。排除假性昏迷患者,如精神病以及癔病等。

1.2 诊断方式从患者的病史出发,与体格检查结果相结合,对其生命体征以及昏迷程度进行判断,并重点诊断患者的原发病以及昏迷特征,若患者属于合并严重疾病,则要实施止血等紧急处理。要对患者有针对性实施头颅CT检查以及血尿便等常规化验;实施心电图、肌酶谱以及电解质检查;分析血气。接着对患者腹部体征、所出现的意识变化以及肾功能状况等进行重点观察。最后要在诊断当中对脏器功能进行保护。

2 结果

2.1 昏迷患者病因分布经诊断,心脏停搏是主要昏迷病因,占27.6%(32/116),其次为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分别占25.9%(30/116)和24.1%(28/116)。结果见表1。

表1 昏迷患者病因分布

3 讨论

昏迷属于严重脑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患者大脑皮层的网状系统被高度抑制,完全丧失了意识和躯体运动,即使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也不能够觉醒[2]。患者昏迷有着很高的死亡率,本研究统计的死亡率达到了13.8%(16/116),有着非常严重的后果,基于此对昏迷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就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3.1 昏迷病因本研究所统计的昏迷病因主要有5种,均为急诊内科中常见病因,其中中老年人出现昏迷多是由脑部症状和低血糖昏迷所导致的,这类患者通常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和高血压等,而由中毒所导致的昏迷多见于青中年人群中。在对症救治昏迷患者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还要从患者的病因出发实施抢救,一般来说,脑细胞的损伤程度和预后质量与昏迷时间呈正比关系,即昏迷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大,患者的预后质量就会越差[3]。针对心脏停搏患者,最为重要的抢救方式就是心肺复苏,此方式能加快患者的脑复苏速度,让患者早日清醒。

3.2 急诊急救措施

3.2.1 脑部疾病所导致的昏迷患者如果属于危重昏迷则要送入急诊ICU,如果昏迷患者属于大面积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所致,则要及时脱水,以使颅内压得到降低,并对脑细胞功能进行保护。如果昏迷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则要在窗口期实施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只针对没有溶栓禁忌症的,如果患者有禁忌症,则要实施保守治疗。若昏迷患者为脑出血所致,除了实施脱水以及使颅内压得到降低的方式之外,脑部降温(温和)疗法也能够使脑出血之后的脑水肿得到减轻[4],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时(抢救之后)对患者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如头颅CT检查以及MR等,若患者的脑出血量高于30ml或者进一步加重了脑水肿,要及时进行手术。

3.2.2 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若患者属于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要及时洗胃(机械),若患者的呼吸停止则给予气管插管,对其呼吸通过人工呼吸机进行控制,并给予阿托品和解磷定等特效解毒剂。昏迷和循环衰竭患者分别给予脑细胞复能剂和血管活性药物;若患者属于急性酒精中毒可给予醒脑静和纳洛酮两种药物,若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则实施高频通水,并进行脱水治疗,对脑细胞进行保护。若患者属于急性海洛因中毒昏迷并且停止了呼吸,则要及时给予人工呼吸机,并配合纳洛酮药物治疗,此药物能够兴奋呼吸中枢[5]。

3.2.3 低血糖昏迷抢救这类患者以往会服用降糖药物,床边要对其血糖快速测定以明确诊断,若患者为重度低血糖,则要给予患者葡萄糖(注射)以让患者早日苏醒。少量患者会合并脑血管意外,在纠正低血糖之后患者依然昏迷,要对其实施头颅CT检查,以对症治疗。

总而言之,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来说,医生在确定其病因时要与病史资料以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尽早明确诊断,要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主要目的,确保急诊急救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叶俊宇.16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3(07):110-112.

[2]王善飞.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抢救特点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0(05):89-90.

[3]段红真,刘四清.浅析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处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26-2927.

[4]高霖,高燕.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460-461.

急救措施范文3

1.1多发性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0%,仅次于交通事故。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生活用电日益广泛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1.2季节性

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看,6-9月份触电事故多,因为夏秋季节多雨潮湿,降低了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皮肤电阻下降,再加上工作服、绝缘鞋和绝缘手套穿戴不齐,所以触电几率大大增加。

1.3部门特征

据资料统计,触电事故的死亡率:工业部门40%、电业部门30%,比较起来,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非专职电工人员身上,而且城市低于农村,高压低于低压,这种情况全然与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程度,组织管理水平及安全措施的完善与否有关。此外,触电事故的发生还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2.触电急救

2.1触电急救的要点

抢救迅速与救护得法。即用最快的速度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要求,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即便触电者失去知觉、心跳停止,也不能轻率地认定触电者死亡,而应看作“假死”施行抢救。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有触电后经5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连续抢救而获得成功的先例。

2.2解救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触电急救的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因为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生命的威胁就越大,具体的方法如下:

A、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以用“拉”、“切”、“挑”、“拽”、“垫”五字来概括。

(1)拉:指就近拉开电源开关、拔出插头或瓷插熔断器。

(2)切:当电源开关、插座或瓷插熔断器距离触电现场较远时,可用带有绝缘棒的利器切断电源线、切断时应防止带电导线断落触及周围的人体;多芯绞合线应分相切断,以防短路伤人。

(3)挑:如果导线搭落在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这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是触电者脱离电源。

(4)拽: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的衣裤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救护人可直接用一只手抓住触电者不贴身的衣裤,将其脱离电源,但要注意拖拽是切勿触及触电者的皮肤,也可在干燥的木板、橡胶垫等绝缘物品上,用一只手将触电者拖拽开来。

(5)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

B、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由于装置的电压等级高,一般绝缘物品不能保证救护人员的安全,而且高电压电源开关距离现场很远,不便拉闸因此脱离高压电源与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有所不同。

(1)立即电话通知有关供电部门拉闸停电。

(2)如果电源开关离触电者不太远,则可以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拉开高压断路器,或者用绝缘棒拉开高压跌落熔断器以切断电源。

(3)往架空线路上抛挂裸金属导线,人为造成线路短路,迫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从而使电源开关跳闸。

(4)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认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以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之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点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C、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

(1)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者其他潮湿物品作为救护工具。

(2)未采取措施以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物。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死。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2.3现场救护

抢救触电者首先应使其迅速脱离电源,然后立即就地抢救。关键是“判断情况与对症救护”,同时派人通知义务人员到现场。根据触电者受伤的轻重程度现场救护有以下几种措施:

A、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如果触电者所受的伤害不太严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头晕、出冷汗、呕吐、四肢发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为失去知觉,则可先让触电者在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人派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救治。

B、触电者已失去知觉的抢救措施: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是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则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揭开衣服以利于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C、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如果触电者呈现“假死”现象,则可能有三种临床症状:一是心跳停止,但尚能呼吸;二是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脉搏很弱);三是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假死”症状的判断方法是“看”“听”“试”。“看”是观察触电者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是用耳朵贴近触电者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是用手或小纸条测试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在用两手指按压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感觉。则可判定触电者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

2.4抢救触电者的心脏复苏法:就是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正常的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2次,儿童则每分钟20次。胸外按压要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操作频率为每分钟80次为宜。每次包括按压和放松一个循环,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当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操作的节奏为:单人救护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救护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3.外伤救护

触电事故发生时,伴随触电者受电击或电伤常会出现各种外伤,如皮肤创伤、渗血与出血、摔伤、电灼伤等。外伤救护的一般做法是:

(1)对于一般性的外伤创面,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后,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包扎,然后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触摸伤口,也不准在伤口随便用药。

(2)伤口大出血要立即用清洁压迫出血点上方,也可用止血橡皮带使血流中断。同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高举,以减少出血量,并火速送医院处置。如果伤口出血不严重,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叠几层,盖在伤口处压紧止血。

(3)高压触电造成的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十分复杂。现场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再用酒精涂檫,然后用消毒被单或干净布片包好,速送医院处理。

急救措施范文4

关键词:社区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急性中毒 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15-01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1]。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70%的人是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现场救护于院外死亡,这部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2],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 min。如果超过8 min,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 min,基本不能救活。因此,在黄金时间内正确实施院前急救是挽回许多患者的生命的关键举措,本文在查阅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社区常见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作如下综述。

1 心力衰竭

1.1 定义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

1.2 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如果在社区或家里遇到此类病人时,家属或目击者应该在评估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1)让病人安静,减少恐惧躁动;(2)快速有效的拨打120,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被送入医院;(3)松开衣领,让病人取坐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 min,然后放松5 min,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4)如有心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1.3 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应迅速将患者置坐位,双腿下垂,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吗啡、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氨茶碱、正性肌力药等

用正性肌力药需避免过量,以防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即时排出咽部痰液;呋塞米的药效快、安全性高,对治疗肺水肿及脑水肿非常有效;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具有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非常有帮助,但吗啡具有不良反应也比较大,因此,用小剂量即可,避免过量[4]。

1.4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其抢救最佳时间为发病1 h内,如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救治,会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导致死亡。在急诊抢救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药[5]。在院外发现急性心衰患者,应立即正确迅速诊断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对猝死病人,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外,不能盲目地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把握黄金时间4~6 min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即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技术[2]。

2 呼吸衰竭

2.1 定义

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6]。

2.2 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遇到此类病人,最重要的就是:(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头偏向一侧;(2)可以的话,让患者半坐卧位;(3)立即拨打120求救。

2.3 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要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β2受体激动剂解痉平喘,机械性喉梗阻时可切开环甲膜进行通气

如因缺氧引起心跳骤停则行心肺复苏术,并迅速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4 讨论

呼吸衰竭的患者常伴有COPD,COPD合并呼吸衰竭若救治不及时有效,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给予正确的院前急救,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早期院前急救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较早地纠正缺氧,并有利于进一步治疗。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7]。

3 急性中毒

3.1 定义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气质性或功能性损害[1]。

3.2 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1)首先最重要的是隔离毒源,防止患者继续摄入毒性物质;(2)拨打120求救,并规劝患者不要过于紧张;(3)如果是吸入性中毒,应将患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充足的环境,选取坐位利于患者进行气体交换,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适当降低体温,利于患者呼吸;如果是食入性中毒,应立即阻止患者继续摄入毒性食物,清除患者口腔及咽喉部未吞下的毒性物质;对于进入食道且未吸收的毒性物质,用筷子刺激会厌部进行催吐。

3.3 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

迅速进行洗胃,对于已经吸收的毒性物质,要促进排出,导泻、灌肠等;同时给予利尿剂,吸氧等的生命支持,到医院后再进行后续的治疗与护理。

3.4 讨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常会危及生命。一方面需要患者学习相关知识,避免摄入有毒物质,部分患者需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选择摄入毒性物质而自杀。另一方面需要目击群众或者患者本人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急救。通过积极的院前急救,可争取有效的急救时间,对挽留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8]。

4 结语

患者在院外疾病突发,离医院远,多数患者附近没有医护人员,而医院救护车是在接到电话后内出车,不能立刻到达。所以很多情况下,医护人员错过了救护病人的最佳时间,需要患者自救或目击群众救助因此普及急救知识是院前急救的保障。希望本文对社区常见疾病院前急救措施的论述,能够使得社区群众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挽救生命,降低伤残。

参考文献

[1] 张波.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二章:急性中毒[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62.

[2] 黄一红.现场救护: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N].晋江经济报,2010-09-29(6).

[3]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三节:心力衰竭[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0-126.

[4] 谭建新,关永东.吗啡在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的安全性[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5):630-632.

[5] 吴艳强.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4):117-118.

[6]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五节:呼吸衰竭[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170.

急救措施范文5

【关键词】院前急救 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61-0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负责暂时的、应急性的急救。其工作特点是:急救环境差,时间急迫,变化急骤,随机性大,疾病谱广,救治难度高。而人民的法律和维权意识增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经验,有耐心,有责任心,有较高的沟通技巧。减少和杜绝可能导致纠纷隐患。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出诊6368例次。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出诊火灾,冰灾,车祸及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急危重患者。成功安全的运回患者5786例次。

现将我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医疗及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与调度人员,救护司机,救护人员密切相关。

1.1 调度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岗,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发来的传真,立即通知救护司机及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救护现场。要求调度人员对每一趟出诊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数、伤情、联系方式准确无误的交给司机,以免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2 救护司机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线,选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带领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以免交通路线不熟悉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3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认识不够,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责任心不强,影响院前急救及护理质量。

1.3.1 医护人员没有根据人数,伤情带齐急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而导致抢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1.3.2 医生的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制定有效抢救措施,延误病情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

1.3.3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足,急救技能不熟练,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

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导致抢救药物不能及时进入体内发挥疗效,抢救设备不熟练,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3.4 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止血,没有及时固定骨折处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1.3.5 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运过程的病情变化,没有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不仔细,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而导致纠纷发生。

1.3.6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没有进行常规的抢救,没有做仔细的检查,而导致纠纷发生。

1.3.7 医疗文书记录不全而导致纠纷发生。

2 院前急救的隐患防范措施

2.1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反复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职责、技术操作常规。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加强责任心,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2.2调度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岗,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发来的传真,立即通知救护司机及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救护现场。要求调度人员对每一趟出诊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数,伤情,联系方式准确无误的交给司机。

2.3 救护司机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线,选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带领救护人员赶到现场。

2.4增强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坚持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等的培训和考核。

2.5准备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更换,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2.6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大出血患者先止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我们应迅速用手指压迫出血的主要血管然后加压包扎。并将伤肢抬高,以控制出血。但对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应用止血带,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止血带前应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2)按病人年龄、伤肢部位选择适宜型号止血带。(3)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近心端,前臂和小腿不宜使用,因两骨之间有动脉走行,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4)压力适宜,以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上肢为0.04~0.06 mPa,下肢为0.06~0.08 mPa。(5)记录上带时间,防止因绷扎过久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和神经损伤。做到每小时放松1次,每次5~10分钟。松解止血带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导致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输入林格注射液或低右及代血浆,迅速补充血容量。根据病人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抢救药物,防止休克及病情恶化 。有骨折的患者要固定好骨折部位防止骨折端对神经 血管等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能缓解疼痛。有开放性伤口应及时包扎,保护伤口 减少污染。脊柱骨折一定要用4人搬运法保持脊柱为一轴线,平稳将病人抬起,放硬担架上,有条件的放于脊柱板上。头部用固定器或布带固定好。防止出现脊神经进一步损伤。

2.7 急救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工作技能,因为院前急救工作是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训。

3 小结

总之,在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认识不够,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相关技术不熟练等隐患,会导致纠纷的发生。要预防隐患,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服务态度。而且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及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映兰 主编的急诊专科护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陶 红.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5.

急救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急诊; 多发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doi:10.14033/ki.cfmr.2016.36.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19-02

多发伤是一种可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外力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人体多部位损伤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可见在不断提升[1]。相关患者在受创伤后,不仅会因暴力冲击而出现脏器损伤、大量出血等直接危及生命健康的情况,还有可能因创伤后循环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而造成机体代偿失调的一些综合征,继而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而急\作为医院中接受多发伤患者的主要部门,其更应积极探究针对多发伤的高效急救措施。本文中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入急救的部分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了有效的急救措施,旨在以此为降低相关患者的病死率提供参考信息,现报告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室收治的230例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其中男125例,女105例;患者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67岁,平均(41.78±4.82)岁。抢救过程中死亡患者1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送至急救室后,需迅速给予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护,并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cerity score,ISS)对患者伤损情况进行实时评估[3]。急救期间,需给予保暖、吸氧、输液、止血、固定骨折等常规急救措施,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降颅压、机械通气、限制性液体复苏等措施。在经影像学诊断后根据治疗方案对其实施相应治疗。之后汇总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相关急诊资料,其中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急救情况等。再根据分析结果深入探究并制定针对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应执行的有效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需统计观察患者的病死率,并对不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患者的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记录数据选择专业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多发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其死亡率

多发伤患者不同性别、致伤原因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以上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多发伤患者不同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及是否存在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情况及其死亡率

多发伤患者不同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病死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可见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存在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高患者其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目前交通、建筑等各行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中,相关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可见在逐年提升。多发伤作为一种可由多种事故因素形成创伤疾病,其具备了受创突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疾病特点[4]。而其特点则极有可能加重患者的身心健康负担,甚至致使患者死亡。在本次研究中可见,急诊收治多发伤患者其危险因素包括了患者年龄较高、就诊时间过晚、损伤部位数较多、呼吸系统受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较高等。分析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年龄较高的患者其各项机体功能呈明显退化,且多存在着各类合并的基础疾病,继而致使其机体应激能力与代偿能力都呈减弱现象,从而增加了急救的难控性[5]。而患者就诊时间较晚,也会导致其错过“黄金1小时”的救治时间,提升了急救危险性。加之损伤部位数过多与ISS评分越高,则意味着患者受创程度越严重,急救处理也就更为复杂,导致了急救危险性大大增加[6]。而为降低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要求医护人员应积极探究针对多发伤危险因素实施控制的有效急救措施。

经思考与讨论后,提出在实施常规急救措施基础上,可增加以下针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措施。

迅速了解判断患者病情,并落实相关手术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相关急救人员在面对患者过程中,应始终基于救命为主,救伤其次的急救原则[7]。因为多发伤患者创伤情况多是突发的,其受伤后创伤部位极有可能出现恶化情况,所以在针对多发伤患者急救期间需准确了解与判断患者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信息。以此确保了解患者的伤势特点,并可由此迅速制定出针对性的急救方案[8]。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抚,以缓解其因事发突然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确保稳定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继而才可为急救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信息。且可开设绿色通道以供就诊时间过晚的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从而为针对多发伤患者急救争取更多有效时间[9]。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多发伤患者通常是受暴力冲击而出现体表组织、器官等部位的伤损,且会伴随出血现象,并且极有可能致使患者出现休克现象[10]。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则需迅速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可及时实施输血等抢救措施,以此确保对患者情况起一定控制和稳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患者损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并根据其创伤部位、程度实施针对性处理,以避免因其创口而诱发其余病变情况[11]。

重视对患者实施ISS评分。在针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ISS评分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医护人员应在患者状态允许的情况下以最短时间对患者实施ISS评分,以获取创伤严重程度指示信息,继而才可以此为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再者,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重视控制并降低患者的ISS评分,以此保证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2]。

本次研究中可见,笔者所在医院收入的部分多发伤患者中,不同性别、致伤原因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的病死率,加之其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等因素组内对比可见病死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各项数据差异分析可见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尹其翔,梁亚鹏,刘志.多发伤急诊死亡危险因素及死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8):591-593.

[2]徐应臣,宋朝芳,谢勇,等.216例严重多发伤的急诊评估和救治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094-2097.

[3]陈国枢,陈立,王涛,等.急诊车祸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7):1016-1018.

[4]王飒,陈水红,金静芬.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J].中A护理杂志,2016,51(7):811-814.

[5]陈伟仕.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19-120.

[6]杨家朝.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26-27.

[7]陈新军,银小辉,姬新才.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32-34.

[8]康跃.急诊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78-79.

[9]冯夏冰.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02-105.

[10]杨亚勤,夏永华,孙冰,等.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7):3255-3256.

[11]党伟,刘红升,曹阳,等.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5):390-392.

上一篇防范措施

下一篇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