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例6篇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文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办发〔*〕134号)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意见》(昭政发〔*〕38号)和省、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结合实际,经县人民政府54次常务会议研究,现就我县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新时期“三农”工作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省信息化、数字化、电子政务和“数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数字乡村”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图像四种表现形式,全面、真实、直观地展现乡村风貌、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等现状。“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农村基层的基本情况,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及时向农民提供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市场供求等有关信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民主管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较为滞后,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信息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实际应用水平低、涉农信息资源分散、信息队伍建设不适应发展需要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协调服务,努力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牵头,市场运作。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同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鼓励合作与竞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坚持统一标准,依托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结合国家实施的“金农工程”等项目,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建立分工负责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强化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全社会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合力,加快项目建设。

3.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要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坚持统一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乡村”工程的系统操作要简便易行、方便使用,信息要贴近实际需要,及时更新补充。要加强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4.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村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以试点先行,做到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先易后难、逐步推广,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三)建设目标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8月下旬全面开展建设,到今年10月底前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连接县、乡、村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图文并茂的网络信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抓好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

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栏目,加强信息资源采集、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乡村概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监测防治、林业、水利、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通过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和反映全县以自然村为起点和建设重点的农村基本情况。具体要求是通过数据采集和图片采集,全面反映乡镇、村委会和自然村的基本情况(按附件1—5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采集)。

(二)抓好“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我县“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以全省统一的“数字乡村”工程信息网为依托,项目建设与“金农工程”等项目有机结合,利用电脑、电视、电话、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构建“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重点对乡镇、村委会、自然村三级子网进行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信息网络体系。“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栏目的设置,既要考虑科学合理,又要做到易懂、实用(具体设置按附表6的要求进行)。结合实际,我县目前的村级网络终端建设首期安排在白鹤滩镇的莲塘、库着、黎明、七里、北门、可福、迤博7个村委会和其它乡镇政府所在地的15个村委会,其余村委会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建设。网络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和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涉农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要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实用性、实效性,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又好、又省、又快为方向,整合现有资源,抓好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延伸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县,连接乡、村,涉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经营大户,集采集、分析、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四)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信息化

“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建成后,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智能生产管理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田作业、良种工程、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作物栽培管理、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疫病监测预警、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管理等服务系统,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新思路,加快普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科技、建设、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促进农村管理服务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步伐。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数字乡村”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把“数字乡村”工程纳入信息化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责任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措施、责任“三到位”,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县人民政府已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制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组织项目实施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及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1.坚持部门负责制,严把数据质量关。数据质量是“数字乡村”工程的生命。“数字乡村”工程的采集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等方方面面,要把好众多领域、众多数据的质量关是任何一家部门都难以做到的。因此,为确保采集数据的质量,县直各有关部门都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对乡镇采集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具体把关任务分解见附表7)。未经把关的数据不能输入信息网络平台;已经把关但把关不严致使“数字乡村”工程在接受省、市验收中出现问题的,要按照谁把关、谁签字的原则,追究谁的责任。各乡镇在数据采集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提供的数据绝对不能想当然和凭空捏造,一定要据实填报和客观采集。若弄虚作假,一经发现,要按照《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肃处理。

2.坚持“三统一、一集中”,严把整理录入关。根据所建网站栏目设置对文字、数据、图片的要求,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统一规范,便于收集、处理、编辑、录入,在技术上采取“三统一、一集中”的方法进行规范操作。“三统一”是指《巧家县“数字乡村”建设情况调查表》统一、《照片收集标准》统一、《文字处理模板》统一;“一集中”是指文字、图片编辑录入集中。各乡镇要严格按照“三统一、一集中”的要求进行操作,县直挂钩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解决,以确保“三统一、一集中”技术措施实施到位。

3.坚持转段验收制,严把阶段质量关。为了把好各阶段的工作质量,确保“数字乡村”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各阶段的工作从第二阶段开始要实行转段验收制。即,本阶段的工作完成后,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向县领导组办公室写出自查报告和验收申请,经县领导组办公室审核验收后,方能转入下一阶段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审核中必须尽职尽责,坚持即到即审,绝不允许推诿扯皮和拖沓延误,一般要求在接到乡镇的验收申请后,在3天内要作出答复。

(三)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我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实行“政府领导、部门指导、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和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并处理领导组的日常事务工作,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搞好工作指导,提供技术支撑;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各通信企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改部门负责将“数字乡村”工程纳入重大投资计划,并审定相关投资项目;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统计局、交通局、公安局、城管局、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民政局、民宗局、扶贫办、教育局、卫生局、经贸局、气象局、人力办、文体局、供电公司、合管办、交警大队等部门要负责相关信息的核实、整理、交换,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农村地理、农村地籍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和服务;宣传、通信、广电等部门负责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平台等基础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宣传工作。各乡镇负责数据采集、照片拍摄、图片收集处理、文字编辑录入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逐级细化工作目标,层层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四)突出培训,建设队伍。

县农业局必须对县直部门抽调参加“数字乡村”工程的业务人员和各乡镇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通过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乡镇的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后,要对本乡镇所有参加“数字乡村”工程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提高数据、图片采集、分析、整理、文字图片编辑和录入工作能力,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五)加大投入,全力保障。

为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县政府根据各乡镇的工作量,决定拨给一定工作经费(具体安排见附表8),并配备一台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所配设备必须用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绝不能挪作它用,并要落实专人管理,如发生人为损坏,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到的文本材料、图表等由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印制后下发各乡镇。各乡镇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充实设备(可以考虑租赁等),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不断拓宽建设筹资渠道。

(六)政府主导,齐抓共管。

为了加强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形成县乡齐抓共建的局面,我县的“数字乡村”工程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责任制和部门挂钩制。县“四家班子”领导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挂钩联系乡镇的“乡村数字”工程建设(挂钩联系乡镇按照《中共巧家县委关于调整县四家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和帮扶贫困村的通知》(巧通〔2006〕25号)执行);县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建立挂钩负责制度(具体挂钩安排见附表9),尽全力帮助挂钩乡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与乡镇共同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各乡镇也要实行乡镇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制,把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

(七)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县里已在金塘乡进行了试点,金塘乡的试点经验各乡镇要认真学习。各乡镇也要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就信息采集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开,达到少走弯路、稳步推进的目的,确保整个“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八)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宣传,积极展示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关心和支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九)及时更新,永续利用。

“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提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其目的是全方位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信息的更新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乡村”工程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及时对数据、图片、文字等进行更新,以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建立制度、形成机制,确保该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五、工作步骤

按照省、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会议精神和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我县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年7月1日至8月20日)。主要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开展县级试点,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培训会,为“数字乡村”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信息采集阶段(*年8月21日至9月30日)。其中,8月21日—25日,各乡镇要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培训会;8月26日—31日,各乡镇要完成试点村的数据采集工作,并报县领导组办公室审核;9月1日—20日,各乡镇要完成所有村的数据采集工作;9月21日—30日,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完成对所有数据的审核工作。县直部门对数据的审核工作,可结合实际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各乡镇报县领导组办公室,再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二是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组成审核组到各乡镇进行审核。9月1日—30日,各乡镇完成图片的采集工作(采集图片的质量由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把关)。

第三阶段:信息平台建设阶段(*年10月1日至31日)。完成所需文字、数据、图片、视频图像的整理、编录、处理及基本网页制作并上网运行。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文2

城乡“数字鸿沟”不容忽视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向东在接受《中国信息界》采访时表示,进入数字时代,我国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首先就是城乡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表现为城乡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与公共支撑平台、信息技术渗透率、数字化应用条件与水平、应用主体的素质与技能等多方面的差距。城乡数字鸿沟始终存在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在一轮接一轮的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时候,城乡之间技术更新的不同步,更容易出现已经有所缩小的城乡数字鸿沟再次拉大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月23日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中,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2017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仍然明显。比如5G,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千兆用户规模达3456万户。但目前5G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刚刚开始接入县域,而乡村才实现4G普及;再比如互联网普及情况,虽然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异在逐年缩小,但目前农村地区不足60%的普及率与城镇地区超过79%的普及率相比,显然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且,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不是建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互联网普及就可以了,还要应用起来,在这方面城乡差距更为明显。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助理研究员赵文景对《中国信息界》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和挑战还在于数字技术手段在农村地区的“使用”上,即存在城乡数字使用鸿沟,也就是在信息技术利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如农村地区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相对不足,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低于工商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对数字设施的使用能力相对落后,农村的精准化、数字化治理同样不及城市地区。显而易见,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在乡村。为此,国家将发展数字乡村作为国家战略,加强规划。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设立了“十四五”期末及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到2035年,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当前的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提出到2023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不足

国家对数字乡村发展作出了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那么,要如何推进?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数字乡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以农村电商为主的乡村数字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今年5月底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显示,在乡村经济数字化方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互联网平台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2020年超过10%的农产品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差距,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变成不是一件单纯在数字化上发力即可奏效的事情。数字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综合施策,特别需要针对数字乡村面临的挑战,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售额来自网络销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帅对《中国信息界》表示,在部分地区数字经济对促进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淘宝村为例,从最初全国只有3个发展到2021年突破7000个。很多农村呈现出了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产业发展。与城市相比,目前乡村在数字经济发展上仍明显落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数字经济在农业的渗透率仅占农业增加值的8.9%、远低于工业21%和服务业的40.7%。中泰证券今年4月题为《农业数字化专题研究:助力农业的一场“阳谋”》的报告指出,虽然我国总的数字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数字经济农业渗透率刚刚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距离高收入国家12.5%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数字经济在乡村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加剧不同地区间的城乡数字鸿沟。据《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数字水平发展较高的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全国三分之二的县域仍处于数字乡村发展的中等及以下水平阶段,地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鸿沟;发展路径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4]毕耕.”软硬兼顾”解决数字乡村发展难题[N].光明日报,2019-09-25(11).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文4

近年来,拥有131万人口的安徽省蒙城县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倾力打造人口计生“四项”工程,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机制,打造和谐计生工程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认识,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认真定位,在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上力求实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人口计生工作“七大机制”。

一是领导决策机制。坚持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体制,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联席例会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保证计生工作领导有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二是投入保障机制。按照“科学预算、合理确定,稳步增长、确保投入”的原则,实施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利益导向机制。除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奖励扶助等法定奖励金外,还为农村“两女户”在入学。参合资金、住院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补助。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方面,对独生子女和双女节育户父母,安排本级财政补贴时,在统一缴赞补贴的基础上,给予每人再增加10元;对特扶户、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等特殊群体,县财政按照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每人每年100元。四是村为主工作机制。提高村级干部绩效工资标准,落实村干部绩效工资与个案挂钩制度,按个案考核兑现到每一个包组干部,提高了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五是社会抚养费征管机制。工作中做到“三个严格”、“五个严禁”,即严格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征收程序,严格征收标准;严禁村干部私征乱收,严禁分配或变相分配征收任务:严禁收款不开票:严禁多户缴款合开一张票据;严禁按征收比例返还。六是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政府挂帅、纪委牵头、部门配合、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打击“两非”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强化卫生、人口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利用。七是管理考核机制,科学确定考核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实行月调度,季考评,常指导的“三并举”考核方式,注重考核过程与实效,寓考核于调研督导之中。

信息共享,打造数字计生工程

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发挥便捷优势,全面实现人口计生管理信息化,着力打造数字计生。与电信等部门协作,建立计划生育局域网,实行网上数据传输,解决了基层各种统计报表及账簿种类多、任务重的状况。采取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打造一支既熟悉计生业务,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微机员队伍,确保计生网络高效、安全,规范运行,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人口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实行信息联网,依据各自职权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反馈,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正本清源,打造诚信计生工程

县委、县政府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以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为关键,用公信力打造诚信计生。出台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奖励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计划生育“双女户”实行优先优惠,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及时兑现承诺。仅2009年,全县兑现农村符合奖励扶助对象862人的奖励金64.56万元,特别扶助对象69人的奖励金8.2万元,发放了343户农村二女户每户5000元的节育奖励金,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200余万元,全县二女节育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由政府埋单,全县共3065户11662人费用得到减免,共支出23.324万元。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计生队伍是打造诚信计生的基本要求。开展评议活动加强行风建设。在乡村开展请农民兄弟评计生活动,在城市开展请流动人口评计生活动,在计生系统开展下评上活动,让人口计生工作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诚信意识,加强对干部的交流使用。今年5月份,对乡镇计生办主任重新洗牌,全部进行了交流,有效激活了工作干劲。将乡镇计生服务所的男技术人员全部安排到计生办工作,对缺额的乡所技术人员及时进行了公开选招,目前,全县乡镇服务所人员全部是女同志,着力打造特色服务。公开辞退了125名不合格的村级计生专干,面向社会,又公开选招了147名女专干充实到村级计生队伍中。规范村级计生资料,对村级计生台账、信息报告单、孕环检登记簿实行统一版本、统一印制、统一由县级编码、统一发放,实行票据式管理。正本清源,清洗数据,去伪存真,确保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数据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办计划生育专题节目,利用街头咨询、橱窗、标语宣传、知识培训等方式,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普及到千家万户。仅去年,县人口计生委统一印制了40万张计生宣传单,购买70000张年历画,结合入户随访,发放到群众手中。在“三下乡”活动中,开展送法基层行。举办广场专题文艺演出,寓教于乐。将计生宣传融八到蒙城争创“中国楹联之乡”活动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婚育新风杯”人口计生有奖征联。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使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知荣明耻。坛城镇一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对象被依法刑事拘留,县两台进行了公开曝光。这一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文5

[关键词]农村光纤网络 树形网 宽带 EPON技术

中图分陈类号:TN92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55-02

一、我县农村光纤网络的现状

为解决农村分前端多、节目少、信号质量差、维护量大等问题,2001年我县开始城乡光纤联网工作。由于当时光纤价格较高,联网成本大,资金又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城乡同网同节目,我们规划设计县到乡镇分前端采用星形结构,每点采用4芯光纤接入;乡到村使用2芯光缆接入,网络结构采用了能节省大量光纤的树形网络。

现在的网络使用情况是:县到乡使用1芯为下行数字电视节目和VOD时移电视的下行传送,另使用1芯做数据传输,主要传输分前端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业务、宽带业务、VOD时移电视回传数据、双向设备网络管理业务等,余下的2芯备用。乡到村使用1芯传送数字电视节目,另1芯备用。

目前县到乡的数据业务和双向业务已经实现,现在主要是研究解决如何在不增加网络投入、不改变树形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的双向业务(VOD和时移)、宽带业务的开通。

二、树形网实现双向的几种方案及选择

目前较常用且技术成熟的双向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光纤收发器双向传输。这种技术由于是点对点的传输,缺点是不可网管且要求网络为星型结构,不适合我们现有的树形网络;

二是采用CMTS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基于电缆分配网,不适合远距离传输,即使下行数据通过光发射机传送,也需要每个光节点配有回传的光模块,这样下行数据虽然可以在树形网上实现,但上行数据同样需要通过光模块回传到前端转换成电信号混合后送入CMTS头端,也就是说上行也是点对点传输,在现有的树形网络结构上同样无法实现;

三是用采用EPON技术来实现双向转输。EPON是一种基于无源光网络点到多点的双向数据传输技术,上下行均采用无源的光分路器分配信号,可靠性高,它每个PON口可以和多达32个ONU通信。根据EPON在县城的实际应用来看,它具有性价比好、技术成熟的优点。

由于我县光纤联网在国内也是属于较早的,同样采用树形结构的其它广电做双向的很少,其它地区较晚实现联网的采用的都是星形布网,因此,我们查到的一些EPON应用都是在星形网络上,在长距离、多分路的树形网上使用EPON,我们没有找到可以借鉴的案例参考。通过和相关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他们最多是在烟台市栖霞农村做过4级光分路联网,象我们多达九级树形网尚未做过(我们农村有的个别村屯末端需十多级光分路器),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

根据上述三种方案的特点,我们考虑采用EPON技术,选择南山城东部地区的村屯做为试验地区,为将来在我县农村树型光纤网络实现双向业务进行试验性应用。

三、本项目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的特点是距离远、光分路器级数多、传输的数据业务种类多,且EPON在多级树形网上的应用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

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做好树形网所有村屯的双向覆盖

南山城东片杨树崴子方向共有15个村屯,由于EPON的传输指标的限定,需要在功率和距离及覆盖村屯个数做好设计工作。

解决办法:从PON输出端开始,对链路光损耗做详细的计算,尽可能在满足本级的光功率需求前提下,让更多的光功率向下一级传送,力争带更多的ONU。通过计算,我们选用了不同光分比的光分路器,满足了末端的光功率需求,实现了远距离覆盖。

2、做好多业务通过同一数据端口的传输

由于只有一个数据通道,需要解决同时传输VOD回传、宽带、交换机管理、ONU和OLT管理、GW2和宽带猫的管理及数字电视SMS业务的问题。

解决办法:我们在前端对业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通过采用VLAN的划分、IP地址分段、ONU上下行数据ACL配置等方法,合理分配各业务带宽的方法,解决了同时传输多业务的需要。

3、测距不够的问题

设备安装、光分路器熔接完成后,我们从最远端开始安装ONU,但从分前端OLT上无法侦测到该ONU,从图纸上看,距分前端约20.5Km,有些超距。

解决方法:经与厂家联系,厂家建议升级新的系统软件。经对OLT进行升级后,顺利发现该ONU。陆续安装完所有的13个ONU(有2个屯因户数较少,暂没安装),经测试,均满足设计要求。

4、功率及所带ONU数量的问题

厂家给出数据表明:每个PON口所能支持的ONU个数与距离有关,理论上每个PON口在不超过20公里内可以支持32个ONU,但如果有40公里的,只能带4个ONU。通过计算,我们设计最远的约25公里,可以支持20个ONU,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尚无法验证。

四、本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利用我局现有的光纤网络资源,在不改变网络结构、不重新架设光缆的前提下,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业务(VOD、时移电视)和宽带业务。这样可以加快农村网实现双向的步伐,并且节约大量的光缆投入和架设等费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广电双向业务在农村的发展。就本次试验项目看,如果采用星型拓朴结构实现本实验区的15个光节点的双向功能,需要重新布光缆2芯至28芯7种规格,约45.06千米,约需材料费24.25万元,施工费约3万元,材料费、人工费合计约27.25万元

五、本项目与星形网相比存在的不足

树形网双向传输从长远看,是个暂时实现双向业务的过度手段,存在的不足是当所覆盖的用户带宽需要增加到近1G时,就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星形网可以通过增加PON口的方法,提高带宽1倍。树形网在不增加光纤的前提下,不能采用增加PON口的方法提高带宽。所以当用户发展到该网络不能满足其带宽时,可以采用改造光纤网络,在OLT处增加PON口的方法解决,原有的光传输设备可以继续使用,不会淘汰。

六、试验结果

我们在每个村都对宽带和VOD业务进行了试验,宽带可以达到设计的4M网速,VOD点播业务也可以正常使用,效果良好。部分村屯由于有放大器的存在,我们采用了加装中继器的方法,经试验,满足设计要求。这种应用比较典型的是新立屯村。目前发放了50只宽带猫,正在测试中,用户反映良好。

七、项目原理图及路由图(图1、2)

数字乡村发展计划范文6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大力推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努力让农民看到、看好电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事关我国农村农业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去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都把农村电影放映作为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从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入手,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农村电影放映新路子,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快电影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农村电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电影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娱乐形式,在农村社会和农民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电影不仅能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同时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随着农村广播电视和录像放映的逐步普及,给农村电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是电影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仍然是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农民对电影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是越来越多了;对电影放映质量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是越来越高了;农民群众希望看到内容新、质量高、品种多的好电影,渴望享受到具有良好视听效果的优质电影服务。这些都给新形势下农村电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电影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电影需求,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三)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也是电影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扭转了农村电影持续滑坡的局面。截止去年底,我市共有农村放映队533个,电影放映从业人员605个,其中市电影公司直属放映队42个,放映员62人;乡镇集体放映队101个,电影从业人员114人;私营个体放映队390个,放映从业人员429人。去年共放映48306场(次),其中放映故事片22727部、科教片3017部,观众达5104.67万人,发行放映收入231.372万元,为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和回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机制不活,供片渠道不畅;二是投资过少,基础脆弱;三是农村电影科技含量不高,放映队伍不稳定。以上这些问题和矛盾使农村电影工作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农村电影体制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和十分繁重。今年,国家和省上将我市确定为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市之一,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大好机遇。在这次试点工作中,国家财政将向我市支持1236万元(其中包括市级卫星接收设备和各县区市数字放映设备,全市每个行政村一月一场电影场次补贴)。同时市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决定拿出一定资金为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每场补贴44元。各县区市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巩固农村先进文化阵地、提高执政能力、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高度,从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和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农村电影改革和数字化放映工作摆在重在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按照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全力加快农村电影改革步伐,提高农村电影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为全省农村电影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二、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4月份,国家广电总局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会议,会议出台了由、广电总局、文化部等八部委办联合制定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国家决定今年在8个省先行试点,明年在全国推行。我市是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广电总局《方案》明确了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领导,提出了试点工作的6项任务:一是大力加强农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市场主体;三是大力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四是切实加强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五是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六是加强农村题材影片创作。这六个方面既全面、又具体,只要按照这个要求认真、扎实地推进,试点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实际,我市试点工作应具体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进一步活跃和发展集镇影院放映。今年国家为我市农村投资补贴新建和改造5个农村固定电影院,各县区市要结合乡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建设,完善农村电影放映场所,在集镇固定电影院建设上探索“三个一批”:即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和置换一批,每年建设和改造1—2个乡镇示范电影院。今后,新建乡镇文化中心、文化站时,必须配套建设电影院。市文化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建设标准,加强督查,从严把关。各级财政要积极落实电影放映场所建设改造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电影事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对县、乡原有的影剧院、录像放映厅等场所加以充分利用,更新内部设备,不断改善农村电影放映场所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村电影放映格局,赶年底完成22290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任务,实现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

(二)大力培育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市场主体。要从创新机制入手,加快市、县两级电影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主体。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放宽农村电影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乡镇放映队和个体放映队积极参与农村电影放映;鼓励社会多元资本投资农村电影,并与国有电影单位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鼓励农村电影跨地区发行放映,进一步活跃农村电影市场,促进农村电影放映规模化发展。要坚持室内放映与露天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与低价有偿放映相结合,不断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努力消除空白点,方便农民就近看电影。

(三)建设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体系。要加强以“三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构建设备配送网,负责数字放映机投放及其技术支撑和维护,流动放映车和放映大棚等设备的供销配送,二是构建节目传输网,负责数字节目的网上订购、接收入下载、分发,以及节目的放映管理;三是构建技术培训网,负责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升级服务。形成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覆盖广大乡镇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数字电影服务体系。

(四)大力加强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公益性放映是农村电影放映的主要形式。各县区市要加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的重点影片、主旋律影片的普及放映,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影放映网点。公益性电影由政府购买场次,经费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要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妥善解决学生观看影片的费用问题。要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放映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科教片,推进科技兴农,服务农民脱贫致富。

(五)大力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各县区市要积极制定农村电影扶持政策,努力推动“影企联姻”,培育开发农村电影放映广泛经营。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争取通过单位或个人赞助等方式开展农村电影放映,积极开拓农村节庆、婚嫁等文明礼仪活动和城市农民工电影放映市场,充分利用县城乡镇影院进行低价售票放映。对影企联姻、红白喜事等形式的农村电影市场开发业绩,县区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三、加大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

数字电影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电影媒体,与传统胶片电影相比具有视听效果好、运营成本低、节目传输快、管理信息化和有利于版权保护、环保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电影发行周期长、放映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已建立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搭建起了全国农村数字化放映的运营平台和监管服务平台,开发出了利用卫星传输适应农村放映的DMS数字放映系统,经过在浙江台州等地初步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农村电影放映体制、机制、观念、运营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推动了农村电影事业发展。按照中、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农村电影放映试点要在8月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9月份开始数字电影放映试运行。

当前,推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我市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网络。组建咸阳市数字电影有限公司。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原则,专门负责全市数字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工作。市文化局要赶8月底前完成市数字电影公司的组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司《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及早开展相关业务。同时,要尽快完成数字电影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任务,完善配套设施,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国家数字电影中心进行信号和业务对接。各县区市要尽快确定人员,配备设备,积极参与院线公司运营。要通过组建院线公司,整合市、县、乡各级各方面的电影资源,并大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形成上下贯通、资本连接、覆盖到村的发行放映网络,实现规模化经营。市文化局要加强对院线公司的监管,督促其制定合理的放映计划,确保院线公司完成好政府采购的放映任务。

(二)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布点工作。数字电影放映布点要以市为龙头,县区为纽带、乡镇和村组为基础,市上组建数字电影接收、发行中心,各县市区组建数字电影服务站,每个乡镇要组建1—2个固定数字电影放映点,全市共组建数字放映电影服务站13个,组建固定电影放映点182个,组建农村流动放映点3715个,国家为13个县和182个乡镇统一配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各县市区要按照市上统一安排,于8月底完成组建布点任务,9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全面展开。

(三)建立数字电影放映队伍。各县区市要以原农村电影队为基础,组建数字电影放映队,各放映队要以市院线公司为发行放映主体,实行连锁化经营。各县区市要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尽快完成数字电影队组建和数字电影机投放工作。数字电影放映员优先从原电影队选聘,各级文化部门要认真做好数字电影发行业务人员和放映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数字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实施。

(四)严格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的政策界限。国家制定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试点地区农村数字电影试点放映实施细则》对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的相关政策作了明确规定,总的要求是,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目的是让农民看到、看好电影。凡政府购买、计划内实行补贴的数字电影放映场次,放映队不得向农民收费;农村公益版权的数字电影,只能在县城非专业放映点和县城以下农村放映,不得在县城影院或县以上城区放映。各县区要在确保农村公益性放映场次的前提下,鼓励数字电影面向市场扩大经营,跨地区经营,引导、扶持其采取售票、包场、影企联姻、广告经营等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增加创收。数字电影放映要坚持社会效益为先,组织好“电影下乡”和主题放映、公益放映,重点放映好各类科教片、爱教片。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和打击走私、盗版影片、音像制品进入农村,为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工作提供保障。

四、加强领导,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县市区要统筹规划,精心部署。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把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这件事关农村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一要统筹兼顾。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电影改革和发展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到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到考核干部的内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国家、省上要求,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张志军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秀英和副市长王建国任副组长,文明办、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文化局、广电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咸阳市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市要按照要求,抓紧成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二要制定方案。我市根据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已制定下发了《咸阳市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刚才大家学习了这个方案,各县区市也要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本地的试点工作方案。已经制定好的,要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步骤及具体措施,包括放映点的布局和类型规划、购买设备和场次的计划、年度一村一月一场的放映计划、发行放映主体培育特别是院线公司的组建计划、具体的监管措施等。方案要有可操作性,要认真处理好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数字放映与胶片放映的关系、数字电影公司与市县电影公司之间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推动农村电影改革发展事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