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例6篇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文1

【关键词】匿名信 心理失衡 调查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社会发展的希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大学生中优秀分子吸纳到中国共产党组织队伍中来,是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在党员发展发展对象的确定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矛盾较多,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就是不断有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映发展对象确定不公平或者真正优秀的学生没有别列入发展对象。在工作实践中,解决这类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的工作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就以一典型案例予以说明。

1 事件经过

2008年10月,学院党总支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主要反映两个问题:一个是其班一名列入本次发展对象的同学的资格有问题,不具备党员资格;另一个是班级在做群众评议时存在不公平问题。在收到学生的举报信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学工组迅速查明此事。

学院领导接到匿名信后直接找到带班的辅导员,要求尽快并慎重处理好这件事情。辅导员从接到通知开始,立即将所有的关于党员发展的材料都整理出来。接下来辅导员将匿名信中反映的发展对象的推荐优秀团员入党表、在校期间的所有材料整理出来,呈报学院党总支。经学院党总支会议审议该生符合党员发展条件,党员发展程序合理、正确,不存在匿名信中反映的问题。

表面看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解决问题本身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由。

2 调查的必要性

2.1 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是解决匿名信事件的根本工作方法

匿名信事件的发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写信人对辅导员没有足够的信任、对班级工作缺乏信任,所以采取了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种不信任如果不能改善那么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并且将为今后的辅导员的工作埋下隐患。

2.2 借机调查是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最好契机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比解决具体问题要重要得多。以具体事情作为载体发现和干预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有效方法。思想和心理沟通时,没有良好的载体是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的,缺乏针对性。因此借助具体的问题由表及里,是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3 调查过程

对本案例的调查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步,内紧外松,由表及里,找到匿名信的主人。

先将与匿名信字迹较为接近的学生名单列出,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情况,先对可能性较小的逐一进行排查。由于涉及同学情谊和个人心胸,因此在排查询问的过程中,与此事无关人员必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受到不白之冤的情绪会比较明显。被排查询问的学生,会把自己的愤怒情绪宣泄个班级的其他人,班级同学中针对此事的讨论和议论就会越来越多,这些讨论和议论能够为排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目标的范围会逐步缩小。

第二步,锁定目标,减少对方的抵触情绪,以情动人,攻心为上。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做得好既可以查处此人,又可以对其加以教育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得不好,可能导致该生脱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从此难以面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在本案例中辅导员采取了保护学生的策略,把最可能的那位同学安排在第6个进入调查办公室。因为这样做可以让该生觉得老师只是在摸排,并非已经知道真实情况,从而减少敌意,为接下来谈话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因为调查地点被安排到了会议室,会议室里只有辅导员和该生二人。该生进来时表现得从容镇定,并与辅导员寒暄了几句。辅导员切入的话题仅仅是与其谈谈学习情况,谈论入学以来的收获与得失,话题比较轻松,师生谈来也比较亲切。接着谈些个人情感和家庭事情,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情动人。在谈及个人情感方面的话题时他高兴地谈起自己的志向和朋友圈子。但是对于家庭确是他的痛处他不愿细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辅导员适时抓住了这个切入点,辅导员问起他大学寒暑假期间很少回家是否因为家庭压力过大时,出人意料地他将父母因感情不合闹离婚的事全都讲了出来并且情绪很激动。这时的他对辅导员已经放下了戒备心在感情上充分信任老师,这位后面的实质性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切入主题,表明态度。

如果该生能主动切入主题就好多了。辅导员首先将事情的处理程序和最终可能的结果告知他,让他明白在这件事上,手续完备,程序合理、恰当,结果无误。其次是要该生明白调查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写信人的真实想法,看有什么方面可以帮助他。同时教育该生在做人做事上的一些道理,珍惜个人信誉。最后,特别强调师生间的谈话会绝对保密,不会让第三人知道,以消除他的顾虑。了解了老师的想法后,该生的后顾之忧没有了。当他明白了老师只是想帮他的良苦用心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步如正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四步,思想教育,入情入理。

有了前面三个步骤的铺垫,第四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制力不足的等原因,该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次因发展党员没有被列为发展对象,在班级中表现出了不满情绪。辅导员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真诚地为其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边教育、边鼓励。师生间谈话层层深入,入情入理,令其心服口服。

4 经验与启示

在这个案例的处理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和启示。

(1)作为辅导员遇到此类事件要保持冷静,理智看待党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心理不平衡现象。

(2)要讲究工作方式和程序。调查前要认真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程序,调查时要注意方法。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恰当的工作方法能够使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取得目标成果。

(3)辅导员要特别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好师生间宝贵的信任。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如果不小心都到伤害,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会切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之桥。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文2

一、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少年,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青少年。2013年是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20年来“一老一少”双收益、双提高、双发展的辉煌成果,通过开展征文、表彰先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各社区关工委要结合鸦片战争170周年、东进谈判70周年、黄桥战役7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纪念日和重大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五老”,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史实,了解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史绩,了解新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教育青少年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刻苦学习,勤于探索,努力锤炼,提高素质,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各社区关工委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搞好宣传发动,营造创建的舆论氛围。充分发动“五老”在青少年中组织开展“四小员”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四小员”即:帮扶弱势群体的小服务员,爱护环卫的小保洁员,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小监督员,争当文明市民的小宣传员。通过举办创建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成果展示,以及表扬先进典型等形式,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的创建活动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要贯彻落实苏综治办[2009]75号文件精神,明确“四有一无”创建目标,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针对近年来我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研究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及时了解有不良习惯的未成年人以及在校“双差生”情况,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要积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广泛发动“五老”关爱工作团积极参与社区的矫正工作,重点做好对可能失足的未成年人以及在校“双差生”的结对帮教工作。积极组织“五老”参与净化文化市场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调整充实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五老”义务监督员的培训,使网吧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努力实现网吧监督全覆盖。各社区关工委要组织“五老”紧紧围绕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县(市、区)”的创建目标,继续开展以“两法一制”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进一步配合有关部门配好学校法制校长制,落实法制教育课时和内容,坚持每学期上两到三堂法制课。充分利用教育板报巡回展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知法守法意识。

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建设

以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确保到2013年底,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我街道各社区全覆盖。坚持立足基层、就近就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办站原则和要求。在抓好社区办站的同时,鼓励家庭办、企业办和一站多点等形式,加快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进度。坚持分类指导,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已经建站的要按照“五有、五落实”的要求,抓巩固、促提高;尚未建站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筹建,可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领导班子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动员和组织以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的“五老”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同时动员和组织在职教师、寒暑假回社区的大学生等担任兼职辅导员,实现辅导员队伍多元化。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活动内容要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突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主题,不断拓展思维,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容。街道关工委将协同有关部门举办校外教育辅导员培训班,以及开展评比先进辅导站的活动,并将校外教育辅导站的覆盖率作为基层关工委评比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四、坚持为弱势群体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活动

关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是各社区关工委的重要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关爱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如“两劳”人员未成年子女,坚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努力使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不因弱势而自弃,做到生活有保障,困难有人帮,教育有人管。各社区关工委和广大“五老”要把贫困助学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与学校、家庭的联系,了解受助未成年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宣传学习勤奋、感恩社会优秀学生的事迹,教育受助学生要奋发努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恩感恩,以优秀成绩和良好品德回报社会。

五、继续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和对“双创”活动的指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文3

首先,非常感谢学院党委、学生处领导给了我本次学习机会,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重庆市独立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此次培训是重庆市教委首次针对独立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辅导员骨干培训,共有43所学院,120名辅导员参加,承办单位是西南大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年5月26号下午报到,到5月29日下午培训结束,在为期的3天的培训中,按日程安排,除了开班仪式、结业仪式,听取了5场专题报告会, 还进行了1次小组座谈讨论活动。在培训期间,我有幸被推选为班长,除了认真完成课堂培训,积极服从培训基地领导安排,还主动为学员们服务,并与学员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宣传了学校。现将培训期间的学习见闻,所感所想汇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五场专题报告:

1、《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辅导员工作与发展》,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员党委书记 张燕

2、《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及心理疏导策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副书记 叶海燕

3、《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重庆市教委安稳办主任 蒋运春

4、《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与辅导员个人素质》,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维泓

5、《国际形势新特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王文余

(二)1次座谈交流会: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

论坛分为四个小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稳定和突发事件处理。

二、心得体会

(一) 理论上,收获了知识,将继续学习

本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共有5场专题讲座,其中,1场是思想政治教育,1场安全教育,1场辅导员总体工作和2场心理健康教育,我就结合专题报告谈体会。

1、辅导员总体工作方面

张燕书记以当年大学时代辅导员老师对她的深远影响为导言,从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史讲辅导员队伍的基本定位,然后讲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最后以全国优秀大学生辅导员为例讲辅导员的发展和规划。我认识到,面对社会国际、国内形势和党情的特殊性,面对辅导员和学生的特殊性,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增强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增强协调意识,锻造合力;增强科学意识,专业定位;增强发展意识,谋划职业;增强模范意识,强化修养。

2、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王文余书记从四个方面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观察国际问题的正确方法;二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战略;三是当前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四是如何引导大学生做理性的爱国者。从中我提升了眼界和高度,掌握了系统论、通讯论、博弈论等方法论,明白了国际政治斗争的经济因素、软实力、地缘战略地位和大国间的合作与冲突,对国际热点问题有了正确的观点,在引导大学生做理性爱国者有了理论上的基础和依据。

3、安全稳定建设方面

蒋运春主任首先从学校的功能和安全的重要性开始,接下来讲学校的不稳定的因素和安全事故的类型,随后分别从责任意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防、卫生、少数民族学生、网络、保障体系、演练预案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中,引用大量的亲身实践的案例,由深入浅,道理深刻。我认为,学生在公民教育、科学文明行为教育、法制教育的薄弱和法制安全意识的缺失导致安全隐患的关键。

4、心理健康教育

叶海燕书记从六个方面讲学生常见心理健康及心理疏导策略:一是心理问题的定义;二是心理问题的识别;三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四是心理问题的干预;五是助人;六是自助。从理论的高度,我认识了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问题,而是怎么看待和处理问题才是问题,心理问题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考察以识别心理问题才具有科学性。在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采用心理教育、咨询等形式进行干预,在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能只做拐杖,而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让其自我完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帮人决策。因此,我们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和专业的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刘维鸿书记首先谈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讲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最后要求辅导员做三个方面的修炼:一是正视问题,二是主动提升,三是对待、区别和融合。尤其是六个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文化、养成、生命、家庭、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了针对性。开放性和实效性。保持头脑清、眼睛明、嗅觉灵、心态平,从而懂规律、明规则、握方法、谋发展。

(二)实践上,收获了经验,将不再迷茫

在专题报告后有一个提问交流环节,台下的辅导员老师就自己实际的问题向专家请教,以求解惑。比如辅导员队伍的团队意识,如何产生合力,比如如何留住辅导员,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职业风险问题等等。我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责任大,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交流,加强科研项目研究,提升理论高度。

在座谈交流会--创新论坛中,我被分配到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整个过程组织有序,发言主动,讨论热烈,长达三小时,学员们还意犹未尽。首先由西南大学学工处古文海副处长介绍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随后优秀辅导员代表发言,然后是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围绕工作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我认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意识强,领导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领导重视,全校构建起有专人负责,专家指导,全员参与的氛围,辅导员是中坚力量。

2、体系全,制度完善

建立三级管理系统,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理协会、辅导员沙龙和团委学生会,开展全方位的活动、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监控、预防和危机干预。

3、投入大,软硬兼修

要加大对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硬件方面,如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场所设施设备等。软件方面如辅导员培训等。

4、功夫深,智慧艺术

辅导员的功夫要深,事无巨细,要多下寝,多沟通。在几个关键点下功夫,入学后一个月的建档排查,用专业慧眼和职业敏感识别学生,分层管理,艺术处理。

对于突发事件,应冷静应对,做好相应记录,如短信、电话和事情经过,以规避风险。

同时,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保持阳光心态,用幸福、乐观、积极的正能量影响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学生人生的导师和知心朋友。

(三)生活上,收获了友谊,将更加自信

在培训期间,我们统一住在西大留学生公寓,同行的程洁老师和幼儿师范学校的陈娟老师在一个房间,和我的寝室门对门,我们相互照顾,探讨辅导员工作。

在小组交流中,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唐晓娟老师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陈星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相互介绍,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交流。

在120个人的培训班中,我担任班长一职,和其他三名班委一道,为大家服务,搭建QQ群,以便大家今后沟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培训我们认识了各位亲切的专家、领导,他们愿意成为我们辅导员的后台支持。因此,作为辅导员,我将更加自信地开展工作。

三、思考和建议

(一)领导重视,建立保障制度

1、全院育人的联动机制

在全院树立大德育观,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辅导员队伍与各级领导和部门,比如教学、管理、服务队伍密切配合,产生合力。

2、稳定队伍的长效机制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先求稳定再求发展,因此,为辅导员队伍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就十分重要。建议借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设立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办法,辅导员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都有明确的划分,与绩效挂钩,待遇与教学岗相同,并且超过规定学生人数还额外有奖金,按照人头算。

(二)团队协作,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高效率开展工作,建议成立“辅导员之家”或者“辅导员沙龙”,以辅导员誓词为核心,让辅导员有责任心和归属感,在新辅导员到岗后,实行导师制,有老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尽快上手,避免一头雾水。同时,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氛围,提供学习机会,参加培训,加强思政教育、教育学。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安全稳定、日常事务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开展学工研讨会、团学工作研讨会,增进心得交流,加强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

(三)建立公寓团支部,拓宽学生宿舍管理内容

在最近发生的大学生校园投毒、伤人事件中可以看到,很多问题都是发生在除了教室以外的学生长时间居住的寝室里面,因此,学生公寓的管理理应成为学生管理的重点之一。设立公寓团支部,以楼栋为单位,召集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先进分子,并进行公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关心后进生,担当社会责任,开展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公益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普及到每一个寝室,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及早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

以上思考还欠周全,建议也略微粗浅,如有不妥,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总之,本次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结识了朋友,收获了经验。我会好好把握这次宝贵的机会,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努力成为优秀辅导员。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文4

关键词:学生;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国超群(1982-),女,吉林德惠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政工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19-02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在实践中对学生管理工作客观的调查了解,近期在学院内部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情况和日常管理开展了工作调研。

一、学生管理工作调研

1.组织领导

(1)学院已建立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后勤服务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

(2)每学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3)每学期党委常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都有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学生工作。

2.队伍建设

(1)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学业、纪律等问题,要求班级辅导员及时与家长沟通;每年级有一位辅导员,针对本年级违纪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必要时也要求与家长沟通、通报情况。学院目前共有专职辅导员57人,师生比例为1︰48。

(2)辅导员平均年龄为36岁,30岁及以下23人,31至40岁之间13人,41至50岁之间13人,50岁以上8人。大学专科学历1人,本科学历46人,研究生学历硕士9人、博士1人。初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18人。其中助理讲师24人,助理工程师1人,讲师8人,政工师2人,工程师2人,主治医师1人,高级讲师1人,高级政工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实验师3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馆员2人,副教授8人。男女比例8︰11。

(3)根据学院制订的《关于班级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规定,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即初级职称申报中级职称、中级职称申报副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申报正高级职称,需要在晋升前一个职称后有承担一届班级辅导员的经历,否则,学院不予推荐。

(4)在年度工作考核方面,学院制定了《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制度》。根据此工作制度,每年学院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评比打分;依照《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奖励办法》,对班级考核排名前5/6的辅导员进行分等级奖励;根据《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授予辅导员评比排名前8%的辅导员“优秀辅导员”称号。

(5)学院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的特色工作:一是坚持贯彻每两周一次的学生工作例会;二是每两年开展一次学生工作会议,针对学院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完善,通过开展学生案例交流、辅导员论文评选等活动为辅导员提供一个经验交流、互相沟通的平台。

3.日常管理

(1)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健全,每两年召开一次学生工作会议,会议根据生源及课程改革等实际情况征集意见并修改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目前,学院使用的《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制度》是在2012年12月修订完成的。

(2)学院设有院长信箱、校园网站,用于学生信息的沟通反馈。

(3)学院设立一个学生会,学生会中的寝管部、学习部、治安部协助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培训、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

(4)学生日常安全教育与管理主要依据《学生日常管理考核扣分细则》执行。

(5)学院针对走读(不住校)学生建立了安全责任承诺制度。

(6)学院实行早操、晚自习制度。早操由学生会体育部组织、管理。晚自习由学生会学习部、寝管部及学生处值班教师共同管理。对旷早操、旷晚自习学生给予相应扣分,管理工作细致规范。

(7)班级辅导员及年级辅导员掌握特殊学生群体中的重点学生情况,能够及时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有通话记录,紧急时通知家长到校处理。

(8)学院对旷课、夜不归寝的学生实行预警机制,年级辅导员提前告知处理的结果及对学生本人的影响。学生旷课每周一公示,学生夜不归寝每天都要公示。对旷课、夜不归寝学生给予相应扣分。扣分影响学生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成绩。

(9)学生处分依据《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进行,具体程序为: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分别经保卫处、教务处、学生处调查核实后,由学生处提出处分意见,并将处分意见通报给学生及辅导员,在接到通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如无异议,学生本人填写处分登记表,学生处向分管院长汇报后下达处分决定。2013年4月末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在校生考试违纪41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1.49‰;旷课违纪81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29.5‰;校园安全管理及其他违纪87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31.69‰。

(10)年级辅导员及班级辅导员负责受到处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通过采取个别谈话与集中谈话的形式对处分学生进行帮扶,特别是告知处分解除程序,多数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解除处分。

(11)学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了《班级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方案》、《学生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方案》及《毕业生教育暂行规定》等制度,行之有效。

(12)学院每学年在开学典礼上表彰一年来学院涌现出的全优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优秀学生,并运用校园广播、《学团通讯》、宣传栏等载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13)针对毕业生离校前的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毕业生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将毕业生毕业学年的个人考核分数和班级考核分数与就业推荐工作紧密结合。

二、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1.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是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人,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和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形象,更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而且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用认真的态度、榜样的力量和高尚的人格感染、激励、鼓舞学生。

调查中显示,辅导员队伍年龄分布多在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虽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其处理问题时较易急躁,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巧妙性,“精细化”意识淡薄,较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学院可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讲座、座谈会等,构建校内外“立交桥”,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逐步增强辅导员的素养,提升辅导员的魅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2.追求“科学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仅只是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的工作,它需要全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干部一般占到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把学生干部管理和培养好了,他们的示范作用会影射到其他学生,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调查中显示,学院虽然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但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完整的学生干部培养规划,仅习惯于使用,而忽略了培养;二是在学生干部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熟悉的、处在重要领导岗位的学生干部容易受到重视,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基层的学生干部容易被忽视,这一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

学院可制定一套贴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学生干部选拔、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如任前公示制、岗前培训制、学生干部工作流程、民主生活会制、奖惩制度等,把那些品德高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增添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在日常工作中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监督,帮助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规范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行为。每学期工作结束后公平、公开地评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将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结合。二者有效结合,有助于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转,有助于增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育人的实效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违纪的时期。这一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查中显示,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引领,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受处分不产生抵触情绪,达到教育其改正的目的。

举办思想教育活动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学院已涌现出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园艺术节、政教学习等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已初具规模,尚可在活动形式上、主题定位上、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抓实效。

4.打造“阳光青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需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力、开放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这样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时,他们才能从容面对、摆正心态。

调查中显示,学生旷课、吸烟、酗酒后打架、随意出入网吧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还屡教不改,严重影响着学院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此,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对这些不良行为做出明令禁止,以免学生在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过程中造成心理上的扭曲,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

学院可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早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告知班级辅导员,辅导员、班级干部、寝室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其重点关注,以免发生不可抗力事件。还可定期聘请心理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引领学生争做“阳光青年”。

参考文献:

[1]张怡.浅谈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8).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文5

论文摘要:农业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相对其它院校辅导员而言,他们的辅导对象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因此,农业院校辅导员在应用普通心理辅导理论基础上,还需要以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此外,辅导员队伍是近几年高校的新生力量,他们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现状喜忧参半。本文就农业院校学生及辅导员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案例,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对当前农业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提出建议。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在关注大学生学习、思想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日益突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校园中“辅导员”队伍伴随着这种现象应运而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尤其是农业院校的辅导员,他们面对的大学生群体与其它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特殊之处。

一、案例

小A,大二女生。大二上学期期末与舍友因口角在宿舍发生打架。事发当时,被打的小B因在卫生间洗衣服时泼水溅湿了同在卫生间的小A的一条裤腿。小A认为小B是故意的,于时发生了争吵,最终小A把小B打翻在地。事情发生后,其所在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多次与其谈话。经了解,小A来自某边疆小镇。父母早年离异且现在又各组家庭。小A初二以前都与外婆和母亲住在一起,后外婆去世后便形成与父亲的新家庭住一段时间又与母亲的新家庭住一段时间的局面。考上大学后,每年春节便成为她最难过的时候,觉得自己无论父亲还是母亲的新家都无法融入其中。父亲的性格比较粗暴,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母亲很能干,但感情生活很不幸福。自己从小不喜欢别人谈论自己父母离婚的事情,会以吵骂的方式对待这些人。从进入大学后,与本宿舍的同学先后发生争执,人际关系紧张。此事发生后,学院请其母亲来到学校,与小A一起面对这件事。进入大二下学期,小A努力从性格、学习上修正自己,补考科目全部通过,参加本班辩论队。但在下学期开学一个多月后,与舍友小C又因误用饭盒的问题发生口角。此事经了解,小A和小C都有过错且小C过错在前,学院没有追究二人的责任。目前小A正在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且有小进步。但在整个过程中,小A最爱的讲的两句话是“我太累了”和“我知道该怎么做,可我就是做不到”。

案例分析:小A因幼时父母离异,又与无限宠爱自己的外婆生活在一起,当时的家人因对其的经历有愧疚,对其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但其本身较为敏感,且从小从父亲身上习得了武力解决问题的习惯,造成她人际紧张的根源。在面对其父母各组重组家庭及外婆去世等多个变故后,原来家庭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于是开始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用离经叛道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以证明他们的爱。行为出现偏差,自我中心严重。

二、农业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与学生关系紧密,能较大范围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工作位置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日常工作就是与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因此,辅导员工作性质决定他们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熟悉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易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并从日常工作中筛选出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及时发现危机及时做疏导。

(二)能将心理健康知识较大范围的传播。辅导员因工作便利,能在日常管理中通过个人谈话、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将心理学知识在学生中传播,使心理辅导“助人自助”的理念得以实现。

(三)易于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辅导员在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普查或心理实验等工作的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数据,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展开工作。

(四)年龄优势。就目前辅导员的年龄段来看,60%以上的辅导员年龄处于比在校大学生年长5-10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他们的同龄人。学生在接受谈话时较易受感染,接受辅导员的提议。

三、农业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劣势

(一)难于共情,且学生易移情。与学生谈话,一般都是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三级分别进行与同时进行的模式。在同时谈话过程中,一个学生同时面对3-4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很难于学生之间建立咨询关系中的“共情”,即使辅导员做到了共情,但学生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人数处于弱势,很容易将事件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谈话中,出现移情甚至阻抗,导致谈话效果不佳。

(二)受制因素多,目标控制较难掌握进度。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后,所制订的咨询目标,很可能与班主任等其他参与辅导的老师之间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同时处理这些目标过程中,不但学生自己难于掌握进度,辅导员也难于对学生的目标进程做出及时指导。

(三)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与辅导工作内容公开的矛盾。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就是保密,对学生谈及的内容除非有危及社会、个人等内容时,不能对任何人谈及这些谈话内容。但是辅导工作往往是多个人同时进行的,对学生的谈话内容是公开讨论还是保守秘密,难于掌握。

(四)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薄弱,主动求助少。农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自小没有关注心理健康的习惯。再加上外环境对心理健康的误导,学生以为心理不健康就是“疯子”、“变态”等观念较为普遍。因此,学生即使觉察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心态异常,也较少会主动求助。以至要发展到上述案例一样,矛盾激化后才会被发现。这种状态下的辅导工作难度更大。

四、建议

(一)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水平。辅导员的心理学背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至关重要。因为辅导员在辅导过程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辅导员自身缺点较多,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就难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加重学生的不健康水平。

(二)协调“思想辅导”与“心理咨询”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肖琼等人从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工作目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和工作场所等7个方面对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作了比较,由此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就从这7个方面注意协调“思想辅导”和“心理咨询”之间的关系,有效达到共情,避免学生移情;心理治疗目标结合思想辅导目标,多与班主任等参与辅导人员交流,对制订的目标进度灵活掌握,及时校正。

(三)加大心理学知识的普及。除正规课程外,利用大学生协会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习,纠正学生对心理健忘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琼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思考[J].理论导刊,2010(10):84-87.

[2] 任璐颖.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4):103-105.

[3] 韩广梅,黄励.中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4-76.

[4] 巩惠玲,柏晴.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思考与分析[J].科技资讯,2009(29):246-247.

[5] 郝志,申应涛.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9)89-90.

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及做法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3-03

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阶段进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平台建设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谁来做、从哪些途径去做、工作开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问题。在内涵发展阶段,人们应该更关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否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如何、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否得到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真正提升等问题。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日益变得必要和迫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及其服务水平的带有导向性和评价性的相关指标的规定。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事实证明,没有这样一套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因此也就难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于2012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尝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作一论述,希望能对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标准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所启发。

一、领导与管理

服务标准:学校应有校级领导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具体组织与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现状与经验: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从侧面体现出校长的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由学校校长负责,有的由书记负责,大部分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关于责任部门,有的由学校德育处或德育室具体负责,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成立了独立于德育处的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责任部门。关于具体的执行责任人,有的由德育主任兼任,比较重视此项工作的学校由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许多学校制定了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但计划的目标设定还不够明确,内容不够系统,措施不够具体有力。关于课时,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课时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天津实验中学在初一和高一年级隔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在其他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年级负责实施,安排讲座、咨询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

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上,今后应注意扩大工作网络,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和社区的联系。应在年度或学期计划中,具体规定各项活动的内容与工作分工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标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至少应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参加部级培训或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训,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状与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包括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通过引进专业人员、落实职称评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实践证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天津实验中学多年来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专职心理教师3名,其中1名为天津市特级心理教师。学校建立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校级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阵地,面向全校开展咨询和开设专门课程;以所在年级为阵地,由年级组长负责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并纳入年级组工作计划;每位班主任都是持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一级辅导站自觉接受上一级辅导工作站的指导,从而保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社团,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位学生参加。学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并取得证书。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应在专业化和全员化两个层面上下功夫。要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尽快落实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使他们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

三、专门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设以活动为主的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课程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时间分配和教材纲要;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布置合理、科学,定期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辅导活动有记录,书写科学规范。

现状与经验: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专门课程,但内容和形式存在随机性和任意性,缺乏系统的教材大纲和活动设计。不少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在心理辅导室资源建设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咨询记录图表、学生档案、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工具及咨询和工作环境布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只有一个简易的房间。据天津市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1.2%的学校开设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课程,74.1%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做到固定时间经常开放的学校占32.5%,无固定时间、有问题时预约开放的占56.6%,基本不开放、形同虚设的占10.8%。由此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亟待加强。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专业性较强,任务比较繁重,应组织相关专家与基层学校协同攻关,开展相关试验,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范围推广。

四、基本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与经验:许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重视利用课堂及各项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条基本途径,甚至部分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建议: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意识和能力是利用好基本途径的前提,今后应加大全员培训,包括班主任和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年级组为单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过程渗透,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搞好学科内容渗透,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搞好各类活动渗透。

五、支持性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利用个别咨询、家访等途径对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现状与经验: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开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注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要注意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与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不能只在教育内部开展,这是我们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共识。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发展均比较成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有所突破,开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服务标准:学校及教师应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承担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一批课题报告、论文、著作及调研成果等发表或获奖。

现状与经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处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工作的深化和推进需要科研的引领。如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均需要组织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尤其需要科研人员与基层学校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拿出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基层学校,尤其是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边干边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2013年以来,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基层学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水平参次不齐,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尚不明显。

建议:应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科研,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覆盖,以此加强教育科研的力度;要注意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协同合作,保障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七、制度建设

服务标准: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现状与经验: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比较薄弱,开展得好的学校建立了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制度等,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类参与人员的职责。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心理辅导的课程标准,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各级辅导人员包括校长、辅导主任、辅导组长、资料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辅导工作中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