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例6篇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1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X政办秘〔20XX〕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秘〔20XX〕X号)精神,加快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创造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优良人居环境,为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兴滨江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原则

1.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所需资金,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城乡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提高广大群众认知度、参与度。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结合我镇实际,合理确定分类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通过建立示范试点,发挥示范典型引领作用,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3.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政府和市场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4.协同推进、有效衔接。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统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镇基本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明显提高。

二、实施区域及分类要求

1.

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公共机构、相关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机关、公共机构、相关企业有食堂的,必须对“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2.居民小区。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居民小区内有餐饮业态的,应当将“餐厨垃圾”纳入分类。在规范分类投放点的基础上,每个居民小区设置1-2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3.商业综合体及餐饮企业。商业综合体及餐饮企业生活垃圾分类,以“四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

4.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农户源头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两次四分”方法,即居民农户源头将垃圾分为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并定点投放有害垃圾。村保洁员对不易腐烂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三、分类方式

1.“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的主要品种和投放暂存、收运处置方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执行。

2.生活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分类投放容器的配置要求,按照《XX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

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责任人的职责按照《XX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

4.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根据实施区域情况,采取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或者由社区和物业公司直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依据上级规定,制定配套《XX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XX镇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等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适时出台《XX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二)强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编制《XX镇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持续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充分发挥村(社区)作用,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垃圾分类手册、一封信等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

发挥村(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作用,并积极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等协调对接,协同推进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镇纳入生活垃圾分类开展范围的镇直单位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村、社区,必须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负责本单位、村(居)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服务和统计等工作。

(四)推进“两网融合”,建立可回收物资源高效利用渠道。

采用“互联网+”的方式,整合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整合个体回收人员,建设统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采用社区、村预约回收、定期上门收集、集中分拣转运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居民交售可回收资源。

(五)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做好垃圾分类亭选址、土地征用、地面硬化建设管理,并做好宣传设施建设工作。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可回收物和各类其他垃圾分类收集、计量、中转等功能。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2

万庆良亲自上阵动员?陈建华愿当“垃圾市长”

为了推动广州市垃圾分类处理,市委书记万庆良时常亲自上阵动员。2011年,万庆良作为广州市市长期间,就曾多次为解决“垃圾围城”在公众场合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2012年6月2日,万庆良出席“垃圾分类齐参与、幸福广州共分享”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大型宣传活动,为宣传垃圾分类助阵;7月10日,在全市垃圾分类动员大会上,万庆良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5点要求,号召市民打一场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作为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更是身先士卒,8月4日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陈建华掷地有声的一句“愿当‘垃圾市长’” 即是诙谐的自我调侃,但同样也表现了市长及广州市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坚定决心。

从2000年被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开始,十余年广州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步履艰难,但是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广州市委、市政府从未降低对创建城市美好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要求,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创建幸福广州?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10余年努力,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政策实施手段不足,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不完善,宣传实践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措施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进程。

2011年,广州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1.8万吨,仅一成可用于燃烧发电;厨余垃圾超过四成;其次是可回收的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数量约占25%;剩下的竹木、布类等可燃物质占14%,渣石泥土等无机物为19%。

从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看,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38万吨,以填埋的方式处理的将近80%;再生资源回收率约占14.8%;焚烧发电部分接近6%;而生化处理仅为0.7%左右,每天约有4000吨垃圾无法清运处理。按3%至5%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5年,广州每天将产生2.27万吨垃圾。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些年广州市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也还是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一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深入人心,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三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成效初显。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处理量较上年同期日减少765吨,可回收物收集总量同比每日增加近3.3万吨,增长率达到20%。

出台政策意见规范垃圾分类处理

为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广州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7月10日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意见》,对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投放普及、分类收运规范、回收利用等各方面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和指引。同时了《关于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社会动员方案》等4大方案,作为《实施意见》的配套。4大方案从垃圾分类工作、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废弃物和社会动员4个方面,都作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广州市也即将出台相关评价奖励办法,对在垃圾分类处理上表现优秀的集体与个人给予奖赏。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三种模式

垃圾处理,看似琐碎,实则事关广州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因此,寻求其解决之道,必须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底层考量”;既要以循环经济助推科学发展的高度,开放胸怀借鉴他山之石,又要在行动上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契合广州市情的办法。面对这种倒逼,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垃圾分类的可行模式;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小区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先行者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台北模式”,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垃圾分类模式。

借“他山之石”攻“垃圾围城”

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的国家和台湾、澳门等地区因文化相近,其垃圾处理的经验对中国内地城市更具参考价值。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成功有着同样的“先决条件”:民众支持、合理选址和做好分类。“广州范本”就是以台北经验为基础建立的。

开展垃圾分类需要听到的声音

针对广州市政府高调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等活动,《南方周末》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政府须避免“猴”性》为题在肯定广州市政府勇于担当的同时,提醒城市建设的管理者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有长期性,能坚持下来。而不是一两个主要领导出来动员一下,简单“发动一下群众”就算完。

未来三年广州市将新建六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此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质疑,“不知道6个垃圾焚化厂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分类后垃圾量肯定会减少,是否还需要这么多垃圾焚烧厂,形成垃圾焚烧厂围城。”

针对陈建华甘当“垃圾市长”表达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新快报》指出广州推行垃圾分类单凭市长一个人的诚意和决心是不够的,如果职能部门——城管委在贯彻执行时打折扣的话,垃圾分类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总之,垃圾分类是长期的工作,仅靠市长的决心以及政府的作为不行,光有公众的热情不够,单由企业处理也不能完成,而必须是三者分工合作,只有形成源头上由公众参与分类,回收市场上企业完成回收利用,清运和最终处理靠政府做好配套措施的垃圾处理链才能把垃圾分类事业越做越好。幸福广州才能越来越近。

万庆良、陈建华经典语录

广州市委书记 万庆良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坚定不移推行垃圾分类,努力把广州打造成为垃圾处理的城市典范,坚决打赢垃圾处理的“人民战争”。

——7月10日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上发出号召

广州市市长 陈建华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6月5日在《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强调

垃圾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垃圾中的99%能回收利用,只有1%有毒害的部分需要单独分开处理。

——7月8日在调研广州市“按袋计量”的试点工作时指出

垃圾分类,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当旁观者!

——7月10日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上对市民发出号召

如果我能够把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我愿意当“垃圾市长”。

——8月4日在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

询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

每周一图

7月25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在会上了2012度广东省企业500强、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百强、广东省服务业企业百强排序,广东电网、平安保险、华为三家营业收入过“千亿”企业位居500强企业三甲。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美的、格力列制造业百强前三位,平安保险、中石化广东公司、华润万家列服务业百强前三位。2011年,全省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8家,超过500亿的企业为20家,1000亿以上的企业为6家。在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有19家企业增长幅度超过了一倍。在由《财富》的中国500强中的前100强中,广东企业就占了10家,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第一。

每周一数

7月1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第33号。公告显示,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审计署对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包括各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心城区在内的66个市县。结果表明,2011年,18个省区市由国家下达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654.64万套(户),当年上报完成705.71万套(户);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2811.6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83.61亿元),支出2210.56亿元,年末结存988.44亿元(含上年结转387.38亿元)。重点审计的66个市县,2011年上级政府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161.16万套(户),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675.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2.84亿元),支出562.47亿元,年末结存298.29亿元(含上年结转185.37亿元)。截至2011年底,18个省区市累计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27.63万户,比2009年增长1.12倍。但部分省区市被查出保障房用地被挪用开发商品房、盖酒店、盖办公楼等问题,另有22个单位将29.55亿元工程资金用于非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注册资本验资和市政工程建设等。

【链??接】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3

在平常生活中,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标准,了解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都包括哪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在日后生活中能够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好习惯。为大家带来的垃圾分类活动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发〔20xx〕13号),按照垃圾分类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全覆盖。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薛家岛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按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等;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进其他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辖区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分类覆盖率达到30%;整合优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推进垃圾分类相关设施建设,推进餐厨垃圾、建筑(装修)垃圾、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

20xx年,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继续扩大居民小区试点范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加快实施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力争建设完成餐厨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和有害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

20xx年,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规范基本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基本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居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辖区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同比减少,原生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

二、主要任务

坚持街道带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一)完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制定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梳理国家及省市区现行有关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并根据新区的实际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配合区完善街道监管考核体系。

(二)完善垃圾收运体系

1、配置分类收运容器、车辆。街道和市政作业队根据居民生活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大小和人员数量,按照“四分类”要求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分类运输车的选型、采购和配置。在辖区范围城市道路、旅游景点、广场公园、公交场站、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分类垃圾桶。

2、按照全区统一要求,完成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的外观设计喷涂工作,确定各类垃圾的分类收运路线。

3、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街道和市政作业队选址建立有害垃圾临时贮存场所,针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暂存,建立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有害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三)加快大分流体系建设,增强垃圾终端处置能力

1、加快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扩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各区开展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餐厨垃圾的就地或相对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2、推进大件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并完善大件及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城区大件及装修垃圾收集全覆盖。

3、配套足够的装修垃圾消纳场地。加快建设装修垃圾消纳场地建设,推进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的建设。装修垃圾中可燃部分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进行焚烧处置,不可燃部分运至装修垃圾消纳场按要求进行回填、利用或无害化处置。

4、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品价格补贴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回收的积极性。

5、加快建立有害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建设有害垃圾暂存设施,将有害垃圾统一送往具有有害垃圾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确保源头分类的有害垃圾得到分类运输、妥善处理。

(四)分步推进垃圾分类实施片区建设

1、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各区积极探索驻区内可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的相关企业,包括物业管理的高档写字楼、宾馆、饭店、综合商超、工矿企业等。到20xx年底,各区基本实现辖区内所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全覆盖,配套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2、以街道办事处机关、xx管区、xx岛示范区、xx湾社区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到20xx年底,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户数达到本行政区域内总户数的70%。所有新增的垃圾分类小区、单位及公共区域在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同时,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理设施设备,严格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引导居民将厨余垃圾沥干水分后投放至其他垃圾。

(五)深化宣传教育培训,形成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

1、思想高度重视,街道大力宣传垃圾分类重要性。城市管理中心、宣教文卫中心和管区、社区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加快推进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中心建设,各社区要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通过更多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在各类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2、抓住学校教育,小手拉大手促进垃圾紧迫性。街道通过区相关部门的教育培训,重点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练习,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各区、各单位要围绕宣传重点,确定适合的宣传引导模式,对所辖区的社区、居民小区、单位、学校等制订不同的宣传方案。

3、结合街道实际,建立垃圾分类培训制度。根据市级开展针对区级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的集中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参观实践等方式,提高垃圾分类各层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管区、社区要充分认清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重大意义,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街道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大事项。街道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费统筹管理制度。建设垃圾分类专项补贴政策,对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涉及的设备采购、征地拆迁、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等予以支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性资金。

(三)严格执法检查。把握好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个人以“督促、教育、责改”为主,管理责任单位以“严管、重罚”为主。采取“过程抓环节、环节抓重点、重点求规范”的执法工作思路,通过执法活动,督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等公共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切实承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示范带头作用和主体责任。

(四)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各管区、社区组织干部、督导员、志愿者进家入户开展宣传和示范,各社区、物业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基础知识、操作流程、政策法规的宣传。通过广泛持续宣传,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家喻户晓。

(五)提升科技水平。在智慧城市、智慧城管的大框架下,推进智慧环卫建设,建立生活垃圾产生、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控体系,实行精准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的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校园在进行施工建设,基础设施还不太完善,我们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垃圾随处可见,污水随意从窗户往外面倒,垃圾随手从窗户扔,影响到了我们的公共卫生,环保学院不再环保。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关系我们个人的素质,还关系到学院的良好发展。

二、活动名称:

xxx垃圾分类环保活动

三、活动主题:

“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共建美丽校园”

四、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更加重视垃圾分类的意义。

2、通过宣传活动,让同学们知道垃圾分类与环保切实相关,让他们自觉的保护环境,让环保学院真正环保。

3、让同学们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世界的潮流,一场不可阻挡的洪流,这将让我们每个人改变,让我们的环境改变,让我们祖国更加美丽,让民族在世界之林中更加有地位。

五、活动口号:

保护环境,从我们做起;美丽学院,从垃圾分类做起。

六、主办单位:

xxxx

七、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八、活动地点:

校内

九、参加对象:

学校学生

十、活动形式:

演讲,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小游戏,知识卡片等。

十一、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校内主要宣传点设在餐厅与宿舍楼交汇处,分专门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与不分类的危害,分发书签式纪念小传单(上面可以申请院长签署关于垃圾分类的倡议书),并且在各个寝室楼下贴出倡议传单,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打出相关的横幅,贴出宣传海报,也可以进行签名活动。

(2)、主题活动:

A、在校内各个垃圾桶上贴上标签(有关可分类与不可分类的物品名称),用次来提醒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

B、在校内分发环保垃圾袋或者布袋(在袋上注明xxx学院和垃圾袋分类标示等名称)。

C、在宣传处进行有关垃圾分类小游戏(主持人待定),游戏获胜者给予不同颜色(如可回收用绿色,不可回收用黄色)的环保垃圾袋与其它物质奖励(物品待定)。并进行知识卡片小问答,奖励物品同上。

D、在校广播台及相关平台进行报道

(3)、活动结束

1.安排宣传报道人员,由院新闻中心负责。做好本次活动后期宣传报道,并公布于校新闻网。

2.协会做好此次活动的总结以及相关资料(活动照片和报道等)的留档保存工作。

3.成立机动小组,谨防活动当天发生意外事件。

4.对乱扔的相关宣传产品进行回收

5.最后参加的活动成员进行校园内乱扔垃圾的回收工作,每个人的一个动作,将是我们热爱的学院环境前进的一大步。(视情况而定)

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镇属各党组织:

为充分发挥昌化镇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表率意识,深化垃圾分类服务指导“七个一”工作法,大力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浓厚氛围。根据临安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工作要求,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全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全镇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运用“党建+”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进小区助力垃圾分类活动,推进我镇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垃圾分类我先行党员干部在行动”主题活动总体目标就是实现垃圾分类党员+“357”临安模式。“3”就是紧紧围绕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这三个维度,全面提升群众“三率”。“5”就是实现全镇垃圾分类五个覆盖,实现城乡居住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全覆盖,重要道路垃圾不落地音乐线全覆盖;“7”就是通过结合七个一活动,即通过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举行一次启动仪式、联系一个责任小区、进行一次工作对接、开展一次宣传培训、带动一个示范家庭、每月一次检查考核等七大方面的工作,促进全镇垃圾分类大提升。

三、工作举措

(一)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是建队伍。各有关党组织分别建立一支垃圾分类志愿队伍,队伍人数不少于党组织人数五分之四。二是明责任。志愿队伍要求由各党组织书记或党建联络员为组长,各党员干部要明确结对小区,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任务。三是抓学习。由镇综合信息指挥室组织各党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开展垃圾分类相关培训。(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二)举行一次启动仪式。举行昌化镇“垃圾分类我先行党员干部在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组织相关企业、单位在场外设摊,通过分发宣传册、展示智能机、游戏等方式持续性进行宣传。启动仪式后,各党组织上街入户开展垃圾分类面对面服务指导,现场解答居民疑惑。

(三)联系一个责任小区。各党组织以固定主题党日为依托,组织党员参与结对小区的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各党组织要积极参与本辖区垃圾分类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2019年9月-2019年12月)

(四)进行一次工作对接。党员干部要定期了解、掌握结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抓走访。询问垃圾分类工作难点,协调物业和居民,搭建沟通的桥梁,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发挥作为小区垃圾分类责任人的作用。二是出点子。党员干部积极为结对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出点子,提供建议意见。三是办实事。倡导有条件的党员干部承诺每年为群众办1至2件垃圾分类方面的实事。(2019年9月-2019年12月)

(五)开展一次宣传培训。一是入户宣传。党员干部每月对结对小区要开展一次进门入户的垃圾分类宣传,做到责任小区宣传工作全覆盖,走进小区居民家中,对垃圾分类有关知识进行面对面的宣讲,让居民群众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培训宣传。镇综合信息指挥室组织一次对结对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分类专管员、保洁员、楼道长等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宣传、如何分类、不分类的法律责任等,促使物业工作人员、分类专管员、保洁员、居民群众皆知、皆懂、皆会做。三是全面宣传。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宣传、上门服务、培训指导,确保到2019年9月30日前,全镇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2019年9月-2019年12月)

(六)带动一个示范家庭。党员干部要在家庭中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个人带动家人,养成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当好垃圾分类示范员。要总结提炼家庭垃圾分类方法,亮出家中垃圾分类好做法、好经验,偕同家人修身齐家,作好表率。(2019年12月底前)

(七)每月一次检查考核。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将组织人员对全镇垃圾分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各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等进行考核通报。请各党组织按照活动要求落实人员,定期开展结对小区自查与指导工作,确保督导检查取得实效。(2019年9月-2019年12月)

四、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认真抓好垃圾分类各项活动的组织、指导和保障工作。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环境工程;垃圾处理利用;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可持续发展

1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以污染物转移、集中处理为主,但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剧增,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量不断增加,如果还是采取以上方式,就难以保障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以会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1.1污染大气及水体

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种类繁多,且诸多垃圾容易腐败变质,会挥发出腐蚀以及刺鼻的恶臭味,这不仅会影响人体的呼吸健康,还会扩散在城市大气中,从而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1]。此外,城市生活垃圾中的腐蚀物在降解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水分,不仅如此,径流水和自然降水也会进入到垃圾中,而垃圾中的水分在超出其最大吸收能力后,则会出现水分渗流并进入到地表水或者土壤中,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都遭到严重的污染[1]。

1.2侵占土地并污染土壤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的是转移出城市内部,集中堆放在空旷处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不断增多,在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垃圾大量堆积的现象。在城市已无法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下,则会直接堆积到郊外的土地中,甚至是农田中,而这些没有处理的生活垃圾会严重影响农田等土地资源的保水保肥能力,使良性农田数量不断减少,由此引发了垃圾侵占土地以及污染土壤的现象,使城市建设陷入困境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未能落实有效治理措施

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加,给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相关部门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未能落实有效治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因此,为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的现状,探寻合理有效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法,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建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环境工程中垃圾处理利用方法的分析

2.1城市垃圾量的控制方法

在城市建设中,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工程目标,关键在于控制城市的垃圾总量。城市垃圾量控制是指从城市垃圾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措施,降低城市垃圾数量,促使城市垃圾总量尽可能地减少。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措施:第一,为降低灰渣等无机垃圾的产生量,有效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应在城市内部推广使用燃气,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并注重燃气化、电气化的发展。第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虽然能够为人类提供极大的便捷,但其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巨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第三,根据区域实行地方立法,对垃圾处理进行征税,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2.2垃圾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无害化处理既可以降低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又可以降低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控制,并推广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针对电池、灯管等危害性偏大的垃圾,采用单独处理的方法,避免这类有害物质危害城市环境。同时,针对医院、门诊产生的特殊垃圾,则要采取专门的特殊处理方式,避免引发其他污染问题。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推广垃圾清运设备,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在保障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也避免垃圾集中堆放的污染问题。

2.3垃圾资源化及产业化处理方法

现阶段,可通过科技力量来提升垃圾处理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以此推动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产业建设。城市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质量,继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持续发展。所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注重垃圾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4垃圾系统化处理方法

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城市垃圾的生命周期,为此编制完善且有效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方案的执行效果,切实提高城市垃圾处理的利用效果,应建立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督管理队伍,通过有效地监督管理工作,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落实各项举措,以切实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5其他优化处理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落实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垃圾处理监督制度,设置专业垃圾处理利用监督机构,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垃圾处理工作落实到位,以此提升垃圾处理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组合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利用工作,针对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形成原因,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持。(2)可由政府主导,建立线上、线下废旧物品交流交换中心,建立废旧物品评估机制,对废旧物品进行收存、评估、交换、处理,对评估无使用价值的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3)对城区内现有的小规模回收利用企业实行“减存量、控增量”,市场、环保、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现存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研究以及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省级地方标准,鼓励探索网联化和智能化回收模式;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托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进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加工企业,加大政策扶持,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改善资源收集设施装备,提高产业化水平,使之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4)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部门可通过网络、公交车、电视等方式传播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使人们可以准确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的本质区别,不断增强其环保意识,自觉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仅如此,为了在全社会中营造垃圾分类处理的氛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印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将资料发放到居民手中。此外,为在城市范围内支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区域不断增加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放力度,针对不可回收垃圾应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处理,如堆肥、填埋等,而可回收垃圾应运到专业的回收处理厂。这样既可以保障城市垃圾处理利用的效果,又可以切实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利用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等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城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应注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并要有机整合城市垃圾处理和利用措施,以此提升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效益,为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5

最近一段时间,以广州番禹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停建风波为起点,群众反垃圾焚烧抗议活动似乎有“遍地开花”之势。以环境污染和担忧健康为由,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先后发生了多起类似。

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形象已经跌入谷底,新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烧项目或将会遭遇更大的阻力。而城市垃圾却不会因此停止增长的步伐,垃圾围城仍在加速。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共有13个垃圾处理系统,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处,日产垃圾量为1.84万吨,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仅为1.0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全部超负荷运行,超负荷率达到67%。

当前对于城市垃圾有三种技术较可靠的处理方式,即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堆肥。在北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中,填埋、堆肥、焚烧的比例为90:8:2。最多再过四五年,垃圾填埋场将不堪负荷,垃圾将无处可埋。

2009年9月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为满足今后50年发展的需要,结台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和垃圾成份的特点,在北京东南西北四方位选址规划4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预留用地,择机建设。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12年全市垃圾焚烧比例达20%,2015年达到40%。”

垃圾焚烧发电-――这可能是北京在垃圾围城局面下一个无奈的选择。

但垃圾焚烧发电更面临着“繁荣的魔咒”:在很多市民看来,一座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或许会导致若干生命的消逝和一个城市社区的萧条。

显然,垃圾焚烧发电被套上了追魂索:上马项目越多,遭遇的阻力越大。人们需要对垃圾焚烧做出理性判断,尽快确定一条垃圾减量化的有效路径,以解城市垃圾之困。

焚烧增加还是减少二英?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聂永丰最近麻烦缠身――因为主张用焚烧解决垃圾问题,聂永丰被人冠之以“因为密切的利益关系而为垃圾焚烧摇旗呐喊”,更为糟糕的是,他甚至接到恐吓电话。

与聂永丰同为“主烧派”的另几位专家也为此苦恼不堪。他们的烦恼缘于前段时间席卷全国的垃圾焚烧民意危机。北京市规划的5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至今都未能开工建设,而居民的反焚烧也由单纯的反对选址演化为反对焚烧路线,但由于其关键元素“二英”无法在线监测,使得焚烧项目推动者和反对者呈胶着状态。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波及全国的“反烧”浪潮越来越接近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反烧浪潮。

二英,这些被称为世纪之毒,被定性为一级致癌物的化合物群体也在短短数年之间迅速成名,同时也与垃圾焚烧项目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反烧派”专家的质疑里,二英是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比如他们提出公众关注的焦点――垃圾焚烧所排放的二英“致癌”问题。

在这次质疑的浪潮中,被舆论称为“反烧派”领军人物的中科院环科所退休专家赵章元,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至今网上仍有很多深受垃圾之害的居民在论坛里积极联系赵章元。这些市民眼里赵章元的威望很高,他代表的是深受垃圾苦楚的那部分百姓。

新闻媒体关于此争论连篇累犊的报道也起到了推波逐浪的作用,比如一些媒体报道,世界发达国家出现了垃圾焚烧炉数量减少的趋势(全世界拥有垃圾焚烧炉数量最多的日本也从高峰期的6000余座下降到1280座),由此推断出美欧日等国近年来兴起了“禁烧风”,以此说明垃圾焚烧排放的二英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亦不能彻底解决。

“垃圾焚烧不是产生二英的唯一途径,甚至不是主要途径;相反,填埋和堆肥所产生的二英是焚烧的几千倍,对人体危害更大,为什么要选择危害更大的方式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对记者解释,无论是先前北京六里屯还是广州番禺垃圾发电项目遇阻事件,很大因素是先前此地为比较大的垃圾填埋场,对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已造成影响,居民对建设垃圾电厂存在心理障碍。比如记者在调查中就了解到,很多居民反对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很重要程度上是在担心一直不能消散的臭味和建设后的焚烧厂将污染北京饮用水和周边环境。

从2000年就提出“坚定不移、排除干扰、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徐海云也是坚定的“主烧派”,“中国就是发展晚了,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矛盾。”他告诉记者,我们忽略了大量生活垃圾露天焚烧和填埋场自燃向大气中排放的二英。国外研究表明,1吨垃圾露天垃圾焚烧或在填埋场自燃排放的二英,是同样垃圾经过现代化垃圾焚烧排放二英的几千倍。比如日本,垃圾焚烧完后,排放到空气中的二英仅为1%,飞灰中剩余30%左右,二英含量较焚烧前大大减少。

德国研究表明,当垃圾被运往焚烧厂时,二英含量每公斤就已达50纳克。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后,空气中二英排放量只相当于原有含量的1%,向环境中所有介质排放量为17.63纳克,相当于原有含量的35.3%。这也说明经过垃圾焚烧,垃圾中原有二英的64.7%得到分解,因此,通过垃圾焚烧处理,环境中的二英净含量是大大下降的。因此,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美国的环境当局,近几年都公开宣布,现代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排放已经很低,已经不是二英的主要排放源。

“垃圾焚烧中只要保持800℃以上的高温,稳定燃烧,二英的总排放就会显著减少。”徐海云告诉记者,发展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实际是削减二英排放的措施,目前反而被说成是“罪魁祸首”。“美国一年要烧3000多吨垃圾,总的二英排放仅为12克,中国民间烧柴,产生的二英更多。”

在徐海云看来,北京地少人多,填埋与堆肥成本很高,所以走垃圾焚烧发电之路是刻不容缓的,但同时他表示民众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知道应该建公共厕所,但都不希望它们距离自己家太近。”

至于媒体所报道的“发达国家出现了垃圾焚烧炉数量减少趋势”的现象,威立雅环境集团中国区总裁周

小华告诉记者,欧美及日本等国的垃圾发电站数量的确在减少,但这是“关小并大”的结果,事实上规模十分稳定。如德国垃圾电厂数量和处理能力一直在增长,从1990年到2005年,焚烧增长量占80%-90%,目前已增至70余座,年处理垃圾超过1800万吨。

数据显示:日本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在下降,但连续运行的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数量还是处理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加。正是因为那些小规模的垃圾焚烧厂不能连续运行,达标成本高等原因,才导致关闭,并因此建设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美国近十多年的确没有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但美国生活垃圾年焚

烧量一直稳定在3000-3300万吨,仅次于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位。

“很显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焚烧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的重要手段,其所用的技术是可控的、稳定的、安全的;所谓二英超量排放的问题早已解决。相反,垃圾焚烧技术成为二英的减排技术。”徐海云如是说。

技术不是问题

“同样是垃圾焚烧,为什么在德国出现垃圾供不应求、要从别国进口垃圾来焚烧,而在我国却产生巨大争议,甚至酿成全国性的社会事件?”记者了解到,群众之所以反对建垃圾焚烧厂,疑问无外乎集中在:现有的焚烧技术是否成熟到垃圾焚烧厂建在家门口而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关于技术是否成熟可控这个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答案难得的一致:不管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说,垃圾焚烧的技术都是成熟而可靠的,还有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他们也谈到,由于垃圾成份的地域性很强,因此在选择技术的时候,还要参考本地的实际情况。

从世界各地成功的经验来看,垃圾焚烧技术已经得到彻底的研究,实地测试并建立了完备的体系;目前常用的技术主要有两种:炉排炉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而这两种成熟的排放控制技术也使世界各国的焚烧厂不再被看做二英污染源。

由于各国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不同,因此选用的技术和工厂的管理运营方式也要符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炉排炉技术就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垃圾焚烧领域中的中坚技术,这是由欧洲国家垃圾中有机总量比率低(30%-35%)固定垃圾热值高(平均热值超过1万千焦/千克)决定的。

中国的垃圾含水量较欧洲国家高很多,有机物含量占家庭垃圾总量的比率达到60%-80%,固体垃圾的平均热值只有4000-6000千焦/千克。这样的垃圾难以自行燃烧,需要进行前期处理,例如干燥,焚烧前分类以及矿物质燃料混合处理等。具体到北京,周小华谈到,这些年来,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北京的垃圾成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了进入垃圾的塑料(约占15%-16%)、纸(11%-12%)增多以外,高湿度的厨余垃圾也明显增加了。据记者了解,除生活垃圾之外,每天北京要产生3000-5000吨污泥,污泥的大量增加和末端资源化问题也日益成为困扰这个城市环境建设的难题;此外还有1200吨泔水和总量为1000万吨的农林废弃物。

记者了解到,炉排炉技术目前多用于混合垃圾焚烧,为高温燃烧,大口大口吃垃圾,投资较高,但运营维护费用较低,循环流化床容量小,高温燃烧,用于PDF成型燃料焚烧,一般应添加20%左右的煤进行助燃,投资较炉排炉较低,但运营维护成本要高一些。总体说两者各有优势,但都符合两个基本指标:技术的稳定性和对污染控制水平的合格性。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逐渐放开公用事业市场化发展,吸引了很多社会资本投资垃圾处理领域:仅2007-2009年,国内共有19起投资环保行业,其中投向垃圾处理的占12起,抢占垃圾商机的不仅有巴菲特,很多国内企业也纷纷下血本投入,致使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设备制造上,很多关键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北京市情的技术进行焚烧。”大多数被采访者观点惊人的一致:应该因地制宜采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成熟的技术,政府提供一个能够成功运营的平台就可以了。“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折腾了。”

成熟技术自不必说了。记者了解,针对北京的垃圾处理,也产生了一批新兴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具有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其中部分经过了稳定的燃烧试验,已被证明稳定有效。但是,在成熟技术和工艺当道的情况下,新技术和新公司很难挤进去。比如专吃餐厨垃圾的北京嘉博文公司,也是花费数年艰辛,才逐渐挤进这个拥挤不堪的市场。或许,新旧技术之争也会伴随着垃圾焚烧的逐渐普及而此消彼长。

垃圾焚烧选用新技术还是成熟技术?记者认为,选择的标准应以是否更加适合北京垃圾现状、能否稳定正常运营、能否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比如记者接触到的采用流化床工艺的一种名为“复合致密型生物质燃料发电”技术,这种技术是在华电集团支持下,北京新日月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专为北京垃圾量身定做的。它将生活垃圾、城市淤泥、餐厨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分别进行干化处理后,混合对滚成型,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添加助燃剂用于发电后,体积较原来减少90%,减量80%,灰渣基本不产生有机物,可直接做肥料填埋。不仅解决了生物质成型无法解决的高成本、低热值等问题,还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同时,这种新技术解决了几个领域的一些老的瓶颈问题:一是解决了生物质成型无法解决的高成本、低热值问题;二是解决了城市淤泥的资源化作为污水处理产业链中一个老大难问题;三是为北京每天产生的800-1000吨餐厨垃圾缺口找到了一个合理有效的处理途径;四是使用一种叫做“中立风压扬长法”的技术,使处于混合状态的生活垃圾进行很好的分类,有效分离出刚性物质和软物质。

据华电集团北京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宁民兴介绍,采用这种技术焚烧垃圾所产生的二英排放,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居民在垃圾焚烧厂附近居住,也是安全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经权威测试,在不需要国家补助的情况下,只要享受现有政策基于这一技术的垃圾处理运营,其利润率能达到8%左右。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可见:不管是原先较为稳定的老技术还是层出不穷的垃圾焚烧新技术,都能为垃圾焚烧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是为什么仍然有人质疑呢?徐海云认为,这主要是目前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检测手段。比如,现有炉排炉工艺尾气中二英排放是否达标,如何确保检测数据的连续性;又如,在目前电价补贴政策下,现有流化床工艺掺烧燃煤的比例需要严格的监管,否则难保不向小火电方向发展。监管到位,才是取信于民的基础。监管问题不解决,垃圾处理厂仍然危机重重。

源头分类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主烧派”和“反烧派”也会产生交集:就是他们都认为垃圾处理应从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做起。即便是赵章元也说过这样的话:他不是否定垃圾焚烧技术,只是他认为应该慎烧,要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焚烧。

我们知道,垃圾处理的目标是减量化,源头分类、焚烧都是减量化的手段。

以赵章元为代表的反烧派认为:通过源头细化分类,垃圾减量化可达90%多,甚至完全利用而达到零剩余。在源头分类这一手段没有利用好的情况下直接动用焚烧的手段,是不恰当的。

徐海云谈到,垃圾焚烧发电的前提就是垃圾分类,但垃圾来自千

家万户和每一天,分类总是相对的,不管如何分类,到最后总要有混合垃圾,这就需要利用焚烧的手段进一步减量化。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判断:“主烧派”和“反烧派”的分歧并非不可弥合:分歧在于对源头分类所能达到的减量化程度看法不一;但双方都认为,源头分类才是关键。

某绿色组织的中国项目成员就告诉记者,与焚烧相比,他们更加倾向于首先加强源头的治理。比如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场动辄数亿元,但北京每年投入到垃圾分类中的资金才区区几千万,在源头分类没有做出实质性努力之前,如何做好垃圾焚烧呢?

一些垃圾处理企业也在用行动探索着他们的忧虑:他们在对垃圾焚烧新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中,十分重视把好分类关。在采访中,宁民兴就告诉记者,中国的垃圾分类远不如国外,所以如果在垃圾焚烧之前不做分类,垃圾焚烧成本高、效率低、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也更大。同时他认为,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求垃圾分类达到欧洲或者日本的水平,还得有多年的努力和探索。

事实上,北京这几年来在垃圾分类上作了不少尝试,但结果都收效甚微。如何做好源头分类工作,这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在周小华看来,目前除了20-30%可回收的垃圾之外,把北京所有的垃圾仔细分类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居民尚未普及分类意识;二是能分选的垃圾交叉污染很多,回收成本也较高,目前仍然没有很多社会企业去做这个。

“可以一步步完善。”周小华认为北京不妨先尝试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开,干垃圾利于焚烧,提高热值,热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对炉子的损害也大大降低;而对于湿垃圾的处理,全世界范围内目前都不算很成功,但北京可以少部分尝试厌氧气化,并小面积推广。

按照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全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619万吨,再生资源回收量达374.72万吨(来源: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材料之七十一),如果加上餐馆的厨馀垃圾约40万吨(这部分垃圾事实上已经回收利用,当然回收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堆肥处理近20万吨,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实际达到40.5%。徐海云认为,如果按照相同口径,参照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比例的统计方式,北京的生活垃圾处理比例大致为:40%回收利用,60%为卫生填埋。

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相比,北京的这个数字并不低。徐海云认为我们的差距在于:北京没有把有机物分类回收作为一个主要方向,而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占到60%!

“当前北京市生活垃圾中最突出的是餐厨垃圾分类。”徐海云谈到,北京市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只是将其通过分选,直接进行堆肥处理;或者仿效少数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家庭餐厨垃圾分类,这两种模式在北京推广都不现实。

徐海云指出,实际上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收集的)成份,最大的组成部分往往是水。一吨水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是1元左右,而通过垃圾收运处理要200元以上,如果仅汉将家庭中高水份的西瓜皮、汤、果皮等垃圾粉碎通过下水道排除,成本低,又不会增大下水道和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再辅助密闭化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含水量降低到40%左右是容易实现的。而大幅度提高垃圾热值,有利于垃圾焚烧处理,以北京市600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计算,减少20%的水分,相当于至少节约2.4亿元垃圾收运处理费用。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分类收集。”徐海云举例:发达国家都有废纸单独收集的垃圾桶,但国内大多数居民都会把旧报纸和废纸板作为废品出售。因此,尽管我们废纸的平均回收率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但单独分析,废纸板、旧报纸、书刊等回收率要高于发达国家。“我们生活垃圾中水分高、热值低,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比如我们去农贸市场而不是去超市购物导致餐厨垃圾多;人为将汤水放入垃圾袋以及垃圾敞开收集混入雨水等,这些习惯都需要我们慢慢改正。”

“要破解垃圾源头分类的难题,首先要选择好最有效的路径,然后做出系统性,制度性的安排。”徐海云表示,垃圾分类不是简单放几个不同垃圾桶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持续的宣传、督导体系,建立分类收运与处理系统,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每一个市民,都需要在其中承担管理的责任、支付处理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地需要从法律上给予保障,这不仅是这个垃圾场服务范围内全体居民的利益,也是垃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垃圾管理的细化将需要更多的用地,如各类垃圾资源化利用所需要转运、仓储、加工。如果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因为部分人为不当利益被挤走,就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垃圾处理设施无处可选。”

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周小华谈到,欧洲就通过一系列制度上的安排从源头减少垃圾:以德国为例,玻璃瓶在生产之前企业是要预先支付一笔钱用于回收,通过奖励政策鼓励“绿色包装”;在政策春风下,各种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垃圾,也由此在产业链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公司,比如致力于各种包装物回收的绿点公司,仅在德国它们就有2万多成员单位;此外,德国的有机物分类处理费用也从市民中收取,尤其是餐厨垃圾,要购买专用的垃圾袋分装,这笔费用折合每户每年150欧元,有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市民对分类就自觉多了!

这场持久战的结果是:到2006年末,德国回收、焚烧、填埋的比重为68%

31%

0.7%,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垃圾减量化处理最成功的国家。

我们从德国的案例看出,通过源头细化分类,垃圾资源化大致可达到70%,这基本上是目前所能企及的最高水平了,剩下的30%通过焚烧,垃圾的减量化达到了99%。这也应该是目前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最佳模式了。

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产生的垃圾量是巨大的,显然,我们既不能把包袱甩给兄弟省市,也不能把包袱留给我们的后人,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我们每一个市民,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把垃圾减量化进行到底。

“68%、31%、0.7%”,这应该是北京的目标。

效率与监管如何平衡

2009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了BOT招标,近期签约的有:光大国际投资的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发电厂)BOT特许经营项目、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下属可再生能源公司投资的成都市祥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前者占地面积120亩,投资9亿元,施工工期为18个月,计划建设4台日处理能力为500吨的焚烧炉,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较大的垃圾焚烧项目,特许

期限25年。后者该项目总投资概算约8亿元,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800吨,年处理能力65万吨。

与众多招标信息相辅相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都对垃圾焚烧发电表示出浓厚兴趣,华电、大唐、威立雅、清华同方、中科通用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纷纷下水。据宁民兴介绍,华电即将投建的垃圾发电焚烧项目预计投资9.36亿,建设周期为一年,预计年发电4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7.4万吨,预计可消灭污泥49.5万吨,生活垃圾22万吨,餐厨垃圾4.95万吨,节省标煤10.2万吨。

在专家眼里,各企业抢滩垃圾焚烧发电站不仅出于战略布局的要求,还有着现实的经济考量。记者了解,垃圾发电行业属于由公共财政承担的政府公用事业,企业的收益来源于政府方面的补贴。据一位电力专家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法规,国家除保证垃圾发电的电量全部上网外,还给予每度0.25元的补贴,同时免征增值税,并给与三年免征所得税、后三年减半的优惠,再获当地财政部门的垃圾处理费补贴,目前大约是每吨150-300元之间。

“诸多优惠政策落地,垃圾发电企业基本不会亏损。”这一点得到了宁民兴的证实。他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公益事业,有政府相应的补贴,不仅不亏,而且收益稳定。

因此连外资都对北京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跃跃欲试,周小华谈到,威立雅在广州、上海以PPP模式分别与当地政府合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希望能与北京市政府以PPP模式合作一个最先进的垃圾末端处置设施。

在很多企业眼里,北京垃圾处理的市场化程度一向很低,基本由政府大包大揽,这样做固然很好地兼顾垃圾处理的公益性,但容易造成规划脱节严重滞后。最典型的如高安屯垃圾焚烧厂,由于从规划到投入使用历经十年之久,当年的规划早已不符合现实情况,比如最近的办公楼距离垃圾焚烧厂不到2公里;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和医疗垃圾焚烧厂对周边居民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垃圾处理项目多采用BOT模式,广州市场化程度高,部分项目采用PPP模式,而北京多为政府运作。单就记者采集到的三地垃圾处理费用来看:目前广州不到30元/吨,由企业运行;北京60元/吨,由政府运行;上海BOT填埋居多,全成本(包括投资)76元/吨。显然,单从运营成本来说,北京远高于广州和上海。

再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比例不是很高,政府管理占50%左右。比如法国,由于公共设施由政府控制,一般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模式(PPP);而在德国,由最初政府自己做逐渐变为私有化,目前仍有一半垃圾处理项目由政府来主持;在英美是完全民营化,经费也是由民营企业自行筹集,但他们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体系,因此得以有效运营;日韩则是完全政府化。

“近年来,日本和欧盟也开始提市场化运作,他们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企业能否做,能否高效运作”。周小华表示,垃圾处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完善也是一个多方兼顾的过程,目前的现实应该是一个混合方式,“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政府应该放开眼界,寻求一种1+1>2的机制。”

然而,经济有效并不是衡量这个事情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在垃圾处理上如何引进市场化的因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效益和监管之间如何平衡。垃圾处理属于公用事业,监管的责任在政府,市场化程度高了,效率上去了,监管的成本也上去了。

因此,主张由政府或以国企担纲垃圾处理主角的呼声依然强势,这一方观点认为:从这几年BOT模式在北京的推行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种公益性很强的项目,国有企业应该在市政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落实到垃圾焚烧发电,徐海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智力密集型项目,其中还牵涉到民生问题,完全由政府做有问题,完全市场化也有问题。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比如垃圾处理外部性很强,完全市场化对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政府既要做过程监管,又要做责任监管,监管成本偏高。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政府投资,引进大企业进行管理,并不断总结既有工程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以技术、经验、效率为衡量标准,适合市场的,应该市场化。完全政府化,有效率问题。”

徐海云谈到,欧洲经济繁荣时规划了很多垃圾焚烧厂,这几年垃圾量不断下降,回收提高,焚烧量少,负荷不满,如果是企业投资,没有那么多垃圾企业也要支付那么多垃圾焚烧费,这也是不合理的。不妨借鉴欧洲和日本从经济角度推动垃圾市场化的做法。

将垃圾压力转为创新动力

近期是垃圾焚烧的多事之秋。

与征地、拆迁、司法等引起的相比,因垃圾焚烧而起的对社会稳定所构成的威胁更大。其一,涉及的人数更为庞大。由于垃圾焚烧厂多建于居民区周边,涉及到的人群动辄几万甚至数十万,如此大规模的群体反对,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绝非一般事件可以比拟。其=,由于涉及生命健康,往往呼声一起,应者云集。这种群体性恐慌与激愤更容易被放大,牵涉者往往同心同德,一致对外;尤其是在精英聚集的地方,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也往往会因此调用自己的资源,容易升级和扩大,形成对峙;其三,持续时间很长。

我们知道,欧盟和日本都是在环境保护上十分严厉的国家,那么,既然他们都能接受高比例的垃圾焚烧,为何在环保水平还远低于欧日的中国,刚起步的垃圾焚烧反而遭遇了更多反对呢?

一种观点认为:焚烧是过时的垃圾处理方式,欧目的高焚烧率只是反映了其过去的观念和政策,而现在焚烧方式正在被抛弃,焚烧炉也在大量关闭。徐海云认为这种观点纯属“莫须有”,的确有很多小型焚烧炉被关闭了,但也新建了许多规模更大的新焚烧厂;总炉数的减少其实反映了新建焚烧炉的处理规模更大,因此总的焚烧率并未降低。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外在垃圾处理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新技术和严格的监管可以确保不给附近居民带来损害。而中国不具备这些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政府和公众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比如反对者认为国际上盛行“禁烧风”,而政府和权威专家却是“主烧”的支持者;粗放落后的垃圾处理设施让公众心生恐惧,北京的几大垃圾填埋场依旧恶臭漫天,根据填埋扬的运行情况,居民们实在对焚烧厂能否达到欧盟标准没有信心;监管体系没有建立,政府和民众之间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渠道。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种种担忧和争议,尽管在表面上都指向处理方式、技术和标准,实际上隐含着对管理者一种深深的不信任,对监管能力和实施能力的不信任,和对事前审评、事后检测中信息真实度的怀疑。

可见,垃圾焚烧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项目,它对社会配套机制高度敏感。发达国家可以采用垃圾焚烧,是因为它们有成熟的法治监管,舆论监管和民众参与。而中国的各项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权利的制衡以及公众参与的透明度还存在较多缺陷,对垃圾焚烧的有效监管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到。

当然,硬币的另一面,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周小华认为这些事件体现了普通市民对环保知情权上的关注,同时使很多人了解了垃圾处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全民共同支持的事,政府在决策上要有沟通。应当把这些争议事件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契机。比如,通过意见收集和诉求表达的过程,强化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利益的功能,通过政府与业主代表互动将利益协商机制常规化和制度化,通过诉讼明确洁净空气权利的边界和代价,等等。

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6

20xx年5月,X街道被列入首批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名单,市、区垃圾分类办部署创建工作,X街道严格按照《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暂行标准》及《X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的相关标准、要求,通过建机制抓常态、建队伍抓联动、建设施抓智能、建平台抓参与、建标准抓实效的“五抓五建”工作法,精准施策、高效推进,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在20xx年度全省X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考核评价结果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具体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机制抓常态。一是机制长效化。X街道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暂行办法》、垃圾分类工作联络人机制等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单位的职责,以及考核主体、对象、内容、方式、标准和结果的运用等事项,为辖区各行各业推进垃圾分类提供行动指南。二是指引专业化。结合《X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制定工作指引,对物业小区、集贸市场、商务综合体、公共机构、公共场所、文教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等八种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精准指导。三是议事民主化。依托市、区、街道三级联席会议,发动各行业单位和群众共谋、共管垃圾分类工作,既增强群众责任感和参与感,又集思广益解难题,共召开联席会议X场次,协商解决垃圾分类工作的疑难点问题X余个。

二、建队伍抓联动。一是组建督导队伍。坚持“街道+行业单位+社区+物业+志愿者”的五级联动和专业服务团队齐头并进,成立一支垃圾分类督导队伍,对X个住宅小区、XX家公共机构、各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督促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履行工作职责,指导规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二是配备督导员。招募热心居民、环保人士、物业服务人员等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配备XX名督导员开展现场督导,并协助街道、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服务。三是组建志愿服务队。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好头、作表率。成立X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推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常态化。

三、建设施抓智能。一是设施全域覆盖。成立由市、区、街道垃分办、城管队员和X环境集团等组成的工作专班,推动落实垃圾屋建设。并将垃圾屋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内容,督促开发商落实新楼房垃圾屋配套建设;对因条件限制无法建设垃圾屋的进行投放点分类设施改造,兴建垃圾分类亭。截止目前,X街道辖区内共建成垃圾屋X座,改造分类投放点X处,已实现分类设施全辖区覆盖。二是创新管理模式。首创在垃圾屋试点安装可视化监管系统,利用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全天候提醒引导居民投放生活垃圾。推广智慧积分系统,引导居民线上注册、扫码投放获得积分,并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共创建居民账户X.X万余个,已实现辖区生活小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