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例6篇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1

一、案例简介

广西柳州市某景区(以下简称L景区)以岩溶地质景观游览为主,旅游讲解也以岩溶讲解为主、自然景观讲解为辅。讲解服务中心目前配备有11名讲解员,平均年龄24岁,主要提供景区自然景观讲解和岩溶景观讲解,讲解语言有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讲解水平在柳州市属中上,能较好代表柳州市旅游讲解服务的整体水平。游客构成分为本地人、外地人、外宾3类,其中本地人、外地人占游客总量的95%以上。

二、案例现状及关键性问题分析

(一)L景区旅游讲解服务人力资源现状

1.旅游讲解服务人力资源职业素质有待提升。从L景区旅游讲解服务人员素质结构来看,从业人员还难以用多种语言和方式为游客提供涵盖柳州市及周边景区乃至广西的优质旅游讲解服务,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旅游讲解服务人力资源激励不足。人力资源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目前L景区旅游讲解服务中心在物质激励层面,讲解人员的平均工资较低,且缺乏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在精神激励层面,从业者缺乏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相应的培训计划。

(二)L景区旅游讲解服务人力资源关键性问题

L景区旅游讲解服务人力资源的表象性问题背后有两个深层次问题,一是缺乏对旅游讲解服务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界定、培训及提升;二是旅游讲解服务相关行政经费的短缺。

首先,旅游讲解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症结在于没有理清旅游讲解从业者的职业核心能力并通过培训加以提升。职业素质定义较为宽泛,包括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兴趣等。

其次,旅游讲解从业人员激励不足,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及职业发展层面的激励。对年轻人而言未来的发展比现实的物质立于更为重要。

最后,针对旅游讲解服务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旅游旺季讲解人员短缺的问题。志愿者参与旅游讲解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旺季讲解人员紧缺的问题。

三、旅游讲解服务人力资源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一)构建旅游讲解服务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型

对于不同层级的讲解员,其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内容相同但职业核心能力的水平不同。

参考部分省市对讲解员职业类别的等级划分,将其技术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五个星级,已评上星级的讲解员2年或1年复核一次[1],不同星级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激励讲解人员提升业务素质。通过对柳州市L景区讲解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调查研究,最终将旅游讲解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归纳为五种能力:语言能力、讲解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在较高层次创新能力融入5种核心能力中形成个人风格,并熟练运用外语,工作成绩突出等。

(二)建立完善多层级旅游讲解服务人员的认证体系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旅游(景点)讲解人员的分级认证还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旅游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工作,从这些试点培训及工作实践中反思总结,完善各级旅游讲解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在全国推广旅游讲解人员培训认证体系。

(三)建立多层级的培训体系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设计可以增强旅游讲解人员培训的吸引力。5种职业核心能力是各层级的旅游讲解培训共同的能力内核,对于不同层级旅游讲解人员其培训方法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旅游讲解人员的多层级培训体系

讲解层级 职业核心能力 培训方法

初级 一定程度的语言、讲解、沟通、组织、应急能力 讲授法、工作体验法、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等

中级 较强程度的语言、讲解、沟通、组织、应急能力 公文筐测试法、敏感性训练法、案例研究法等

高级 很强程度的语言、讲解、沟通、组织、应急能力 评价中心法、跨文化管理训练法、案例研究法等

(四)完善旅游讲解志愿者机制。在旅游讲解的高端层面,可以面向社会广众吸纳熟悉旅游、热爱旅游、经验丰富的兼职人员和志愿者。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2

一、目标任务

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2008年版)》以及《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和管理办法》等行业标准和规定为依据,按照“统一创建、分级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着力加强旅游景区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文明水平,切实增强旅游景区区域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景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将打造成为三峡旅游重要的集散地和目的地、全国文化旅游名县。

二、创建范围

全县A级旅游景区以及2016年申报拟创建A级的旅游景区,共有6个,即:屈原故里景区、九畹溪景区、三峡竹海景区、链子崖景区、五龙温泉景区、芝兰谷景区。

三、创建标准

(一)遵纪守法星

1、景区购物场所不破坏主要景观,不妨碍游客游览,不与游客抢占道路和景观空间。

2、景区商品和餐点经营者要亮牌经营,明码标价,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3、景区商品和食品质量合格,无“三无”产品出现。

4、景区门票价格公平、合理,无“园中园、票中票”现象,门票价格不得随意调整,旅游旺季门票不得随意涨价。

(二)敬业奉献星

1、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热爱岗位,恪尽职守,勤奋工作。

2、景区服务人员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4、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立足岗位,积极为景区发展奉献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

(三)环境卫生星

1、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及时清运率100%。

3、垃圾箱设计环保,设置规范,整洁完好,摆放位置和数量符合景区A级标准。

4、废气、废水排放达到相关要求,无污水、澡音。

5、旅游厕所规划、设计应符合规划和节能、环保要求,要与景区环境相协调,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应满足高峰期游客需求。

6、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四)人际和谐星

1、景区员工尊敬领导,服从领导安排;景区领导关心、爱护员工;景区员工之间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帮助,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温馨的工作氛围。

2、景区要处理好与当地及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积极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向周边居民宣传生态环保、文明旅游、合法经营相关知识,加强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和合作,使两者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促进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景区要处理好与游客的关系。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行为,积极处理好游客投诉,树立“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服务理念。

(五)诚信服务星

1、对有价服务、培训类收费项目进行价格公示,并在物价部门备案。

2、经营服务规范化,遵守职业道德。

3、坚持文明经商,诚信服务,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霉烂变质的食品。

4、无拦路强卖、尾随兜售、纠缠游人等现象。

(六)规范管理星

1、有健全的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廉政制度、监察管理、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2、有完善的办公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项目管理、文物管理、环境卫生、教育培训等规章制度。

3、建立管理干部、业务人员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及培训考核制度,有完整的管理档案。

4、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景区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上岗培训合格率达100%,专业技术人员要经过各项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上岗培训合格率达100%。

5、制定游客生命保护和财产安全制度和措施,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能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

6、建立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设备、设施有完整的安全记录和检修记录。

7、治安保卫制度健全,措施有效,没有发生重大不良影响事件,没有封建迷信以及“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没有发生聚众斗殴、抢夺财物等恶性刑事案件。

8、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及地方政府有关管理条例和卫生标准,卫生防疫和食品检验合格率100%,餐具、茶具消毒合格率100%。

(七)安全保障星

1、景区设有安全保护机构,有健全的安全保护制度,有专职安全保护人员和流动安全保护人员,且安保人员数量与景区规模和性质相适应,在景区位置设置合理。

2、制定完善的高峰期游客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和特殊情况(包括恶劣气候、突发灾情、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缆车停电等)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处置效果好,安全措施有效。

3、设有完善、有效的安全设施设备(包括安全护栏、水上拉网,消防、防火设备,监控设施等)。

4、做好游览游乐服务设施安全保障,特殊旅游项目(速降、蹦极、潜水、漂流、游乐)要经相关部门验收后才能对游客开放。

5、建立完善、规范的安全警告标志、标识系统;做好安全宣传,重点景区需安装安全广播。

6、设立专用或兼用的医务室,并配备专职医护人员;配备日常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设有救护设备(重点是水上旅游景区、山地旅游景区、滑雪场),建立紧急救援体系。

(八)公益宣传星

1、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文明旅游公益宣传活动。

2、景区及景区内部设立公益宣传标识标牌,并采用广播或电子屏形式播放文明旅游公益广告。

3、制作各种文明旅游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游客。

4、建立文明旅游宣传队伍,积极向游客宣传文明旅游知识,做好文明旅游引导和提示服务。

(九)社会评价星

1、游客调查满意度高。游客调查满意度5A级景区达90分以上,4A级景区达80分以上,3A级景区达70分以上。

2、全年游客投诉数量少,尤其是旅游高峰期游客投诉少,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投诉(涉及到对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害的旅游投诉)。

3、景区对游客投诉能主动与游客联系,及时处理且让游客满意,并及时向旅游主管部门汇报投诉处理结果。

(十)志愿服务星

1、各A级景区组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游客讲解文明旅游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假节日等旅游旺季维持文明旅游秩序;积极开展文明旅游相关知识培训,每年开展专题培训不少于3次。

2、积极与周边景区、社区、院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3、积极组织并参加市旅游局组织的大型赛事、展会、庆典等活动。

4、积极组织参加爱心奉献、义务劳动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行动。

四、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6年1月1日—2016年1月20日)。县文化旅游局会同县文明办制定创建方案,召开创建动员会。认真学习传达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活动要求和自身实际,统筹安排部署,做好开展活动准备工作。

(二)对标创建(2016年1月21日—2016年5月31日)。各A级景区对照创建标准,确定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积极开展争创活动。要做到“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标准上墙;在景区醒目位置公示门票及收费服务项目价格;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意见箱、意见薄、投诉电话);积极开展“文明游客”、“十星级导游”及“十星级员工”等评选活动;通过宣传栏、电子屏、视频、报纸、多媒体、微信、微博等方式展示“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大文明旅游用语宣传,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文明旅游环境。

(三)自查自评(2016年6月1日—7月31日)。县文明办、文化旅游局组织A级景区对照“十星级”标准开展创建活动自查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向市旅游局申报参评。

(四)评审定星(2016年8月1日—9月15日)。市“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申报单位进行评议,确定星级。并将研究拟定的“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名单通过公示栏、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接受各方监督。在公示期间,干部群众对首次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提出复核申请,评审小组进行复查审定,最终审定结果经公示一周后生效。

(五)表彰授牌(2016年9月下旬)。星级评定结果公示结束后,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进行授牌表彰。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化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县文明办和局分管景区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十星级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日常工作。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3

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不断引进和尝试多种新教学方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同时,在优化教学方式运用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基地在教学方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建议来促进新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运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向前发展,培训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其中,不少院校和培训机构在积极探索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除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归纳的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还出现了互动式教学、行动学习法、结构化研讨、网络远程教学等教学方式。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的重要补充,一直坚持在引进和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一、当前高校基地在教学方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教学方式运用现状进行直观了解,笔者通过发放问卷、访谈对我国4所高校基地进行了实际调查。在高校基地运用的教学方式中,学员认为“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的是讲授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分别占68.5%、69.5;“激发您的学习兴趣,扩宽您的思维和视野”是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各占66.5%、44%、48%、41%;“提高您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工作开展”比重较高的是案例教学,占71.5%。可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教学方式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向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情景模拟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并举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少方面有待继续深化和改进:

(一)地区之间教学方式普及不平衡,差异性大

从地区来看,我国首批设立的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遍布东、中、西地区,省级高校培训基地等也在全国各地区逐渐壮大。东部地区高校基地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说运用力度稍弱,教学方式稍微单一。另一个方面,同一地区的不同级别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在教学方式运用上也不同,级别越高的高校尝试的教学方式越多,反之越低,甚至有些仅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差异性较大。

(二)教学方式虽多样化,但处于浅层次阶段

一是讲授式教学增加了互动提问讨论,但有些互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时会出现提问无回应、讨论无发言等尴尬冷场现象;二是研讨式教学中研究或讨论不深入的问题突出。学员在课前不了解和思考研究问题,讨论主题不集中,气氛过于轻松,形成“讨而不研”的现象。有时学员虽然事先经查资料,做了准备工作,讨论时主题集中有深度,但气氛紧张、严肃,学员互动之间不易探讨争鸣,形成“研而不讨”的现象;三是案例教学大多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大多数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相混淆,只是采取了观点加简单的举例的初级、浅层次的形式。案例库薄弱,案例缺乏,质量不高;四是情景模拟教学注重形式化,不能有效落实。教师引导学员严格按照事先准备的情景教案“表演”,敷衍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经过反复练习角色,不能真实性地得出学员自然的第一反应,对提升学员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不大;五是现场教学多侧重于现场参观,忽视总结讨论。部分现场教学是由教师、工作人员、导游等简单介绍后走马观花地参观,没有组织讨论,效果不显著。

(三)教师培训力不足

教师培训力,主要包括为人师表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等。高校基地干部教育培训中,师资队伍大多数是由来自高校的兼职教师组成。一是运用教学方式时理论联系实际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对党政建设、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把握;联系的工作实际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介绍,不能触及到本质问题;对现实的了解是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与真实的情况有一定的出入,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所联系的实际不符合。二是教学方式驾驭能力有待提升。在运用教学方式时,一些教师作为“讲解者”,不善于巧妙运用多媒体,不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作为“引导者”,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员参与教学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员主动做好课前准备;作为“主持者”,不能合理分配、掌控时间。提出讨论的问题过多,学生兴趣减弱;给予的讨论时间少,学员意犹未尽;作为“点评者”,总结语言繁琐,说不到重点;重复已讲内容,不能针对学员的讨论发言,启发性不大。

(四)教学环境和条件落后

首先,教室资源紧张。大部分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只设立了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场所,固定的授课教室较少,多数是短期租用高校其他学院或校外教室、会议室、报告厅等进行授课。随着培训高峰期到来,教室资源紧张,经常出现数量不够,租金上涨成本增加等问题。有的教室简陋,座位拥挤,环境较差,大大影响了学员的培训心情和积极性。其次,缺乏现代化配套设施,教学条件落后。有的教室桌椅固定,无法移动,不能形成围桌而坐的布局,影响讨论效果;一些教室多媒体设备落后,授课途中设备时常出现问题;有些教学方式对教室设备要求较高,例如情景模拟教学一般需要能够模拟多种场景、仿真度高、具备现代化设备的专业场地。拥有这样专业教室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屈指可数。

二、高校基地在教学方式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我们要根据问题找原因,根据原因研究对策。教学方式的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观念成因

对高校基地来说,不同地区的高校基地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同。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发达,干部教育培训各项培训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保障比较到位,从而重视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中、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客观条件受限,办学设施、资金、技术等不足,主观上对教学方式创新的观念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级别的高校基地也是如此。对学员来说,部分参与热情不高,配合不积极。没有认识到参与干部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常常以工作忙为理由不参与培训;有的抱以离开工作岗位放松的心态,对学习要求低,敷衍应付;有的认为互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是针对企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适合党政干部培训,不认同的观念不同程度存在。对教师来说,习惯了采用课堂效率最高的讲授式进行教学,从理念上不认同其他教学方式;对干部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把注意力主要投入在高校科研、教学等“主业”上,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式。

(二)保障机制成因

一是时间难以保障。当前来高校基地培训的基本上都是短期培训班,培训时间为3到7天,授课时间安排紧凑,学员很难挤出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不能为后续参与互动教学方式打下基础;培训时间有限,不能实施连续强化、分阶段的教学方式。二是师资力量难以保证。高校基地教师大多是高校的教授或副教授,基层历练调查和实践工作经验少,接触干部和了解情况的机会少,对培训学员也难以做全面的了解;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少,我国对干部教育培训专职教师培训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但兼职教师的培训机会渺茫。三是经费投入难以保障。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主要靠市场运作,经费由市场决定,无高校财政拨款支持。

三、围绕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式运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着力树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研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意义,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注重学员能力的训练,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利用学员的自身资源和调动积极性。要把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方式作为基地重要研究项目,并做好教师动员工作;培训教师要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中教师和学员的角色转变。和大学授课不同,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引导学员自己解决问题。要从传统的主导者、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主持者、培训师的角色。不仅要合理组织学员之间的讨论,还要沉着应对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等;干部学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培养自我参与意识,端正学风。同时培训组织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和要求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高校基地也可在培训班入学教育、开班典礼、教学过程等环节加强学员积极参与的动员,使学员树立主动参与意识,增加对特色教学方式的介绍,帮助和引导他们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参与技能。

(二)坚持合理选择、科学运用教学方式的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与培训对象的特点相适应的原则。随着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呈现出年轻化、多样化、高学历的特点。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二是坚持与培训内容相适应。培训内容是根据培训需求制定,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部分。不同的培训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相对应。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教学等;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在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上加大力度;对于事件背景或情景性较强的内容,要在情景模拟教学上下功夫。三是坚持与高校基地的优势资源相适应。不同高校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蕴涵的文化底蕴、沉淀的历史重量不尽相同,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有的高校基地科研能力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多年研究,这就要求善于运用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有的高校基地有比较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如革命博物馆、保留的革命伟人居住地等,可以多采用现场教学,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以增强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

(三)改进班次和学制的设置,以提供时间保证

根据机构设置、岗位类别和干部的具体情况设置班次,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依据各类班次特点和任务将培训内容模板化,包括通用模板和个性模板,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上对其进行规定。了解培训需求后,可以以模板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计划,运用教学方式。学制时长要和各类班次相匹配,教学方式要根据班次和学制进行选择。对轮训班次时间可以安排在一周左右,可以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对脱产培训时间较长的班次,可以把脱产时间分解开来,分段完成培训,这样的班次可以采用研究式教学。

(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以加强师资保障

一是教师要从自身出发,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加大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主动提升自身的培训能力,特别是对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力。自觉认真学习研究各种教学方式,把握每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合哪些专题,从自身实际能力和教学风格出发选择教学方式。深入思考在教学方式运用中如何提升学习引导、时间分配、点评总结等的能力。同时,扩宽思路,继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二是建立以兼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各有侧重,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多种方式,从高校教师、科研研究人员、高学历毕业生、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等中选拔专职人才。走出高校,定期以开阔的眼光聘请专业领域强的兼职教师承担专题教学。要及时更新、调整师资库,实现兼职教师队伍的动态优化。三是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学习进修、项目参与、承担课题、挂职锻炼等途径进行培训。要系统学习现代教学方式的理论、运用流程等,完备更新教学方式。要到基层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实地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难点、重点问题,提高教学方式运用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将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教学方式的样式数量、应用范围、教师掌握程度、学员评价全面进行评估考核。

(五)有力加强经费投入,完善经费管理,保障高校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和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争取经费赞助;号召校友募捐、培训方支持等,集结社会募集;申请高校财政拨款等,通过这些渠道来增加经费投入,累积经费数量。同时,基地要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培训收入用于培训运作,达到以培训养培训的目的。对经费使用严格审批,完善培训经费使用程序;设置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专用账号,以达到培训经费专款专用的目的。

作者:杜晓成 陈亚男 单位: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冯俊.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工作学习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张家寿,罗继红.主体班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课程设置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广西自治区党校为例[J].桂海论丛,2010(A01).

[4]徐建国.干部教育培训问题探讨[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6).

[5]杨翰美.增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之我见[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1).

[6]田兆阳.论国家公务员培训方法的综合创新[J].新视野,1996(3).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4

(市公安局办公室档案处)

离退休档案会员小组庆祝成立十周年 近日,华北电网公司离退休档案会员小组召开会议庆祝会员小组成立十周年,会议总结了十年来在档案学术、档案公益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5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安兰田)

首钢召开2012年档案工作会议 会议学习贯彻首钢“党委扩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精神和北京市档案工作各项要求,总结2011年档案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推进档案全方位服务工作新局面。

(武志辉)

朝阳区档案局通报全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考核结果 前不久,朝阳区档案局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全区档案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并通报2010-2011年度全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考核结果。

(袁领娣)

东城区档案局“三个结合”深化执法检查工作 东城区档案局深化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努力做到执法检查与服务理念、档案重点工作、法制宣传教育“三个相结合”,积极促进基层档案室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东城区档案局)

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到区档案馆调研 在实地参观档案馆和听取负责人工作汇报后,她对区档案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闫锐伶)

石景山区三项措施率先规范人口抽样调查档案 石景山区档案局与区统计局配合,制定措施,明确分工,规范管理,强化培训,保障统计档案收集齐全、保管安全。(糜栋炜)

西城区档案局(馆)加强派档案管理 为加强派档案资源建设,西城区档案局将为其设立独立全宗号,根据派工作特性,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并实行文档中心集中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许雪鹰 邢晶晶)

怀柔区档案局举办“2012年档案执法联络员培训班” 培训班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档案违法实例两个专题展开,收到良好效果,广受学员好评。

(马元申)

丰台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受到好评 前不久,市档案局区县处、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及相关同志到丰台区检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档案工作。通过检查,对区南水北调办公室档案工作给予肯定,并就今后工作提出建议。(孙 彬)

海淀区档案馆召开2012年档案接收培训会 会议对进馆档案的接收程序和要求、照片档案进馆要求、进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录入等进行了专题培训。

(于 华)

顺义区档案局召开民生档案工作调研会 会议就档案部门在不断拓展民生档案工作领域,扩大民生档案服务范围,建立覆盖人民群众方便人民利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李秀芹)

通州区区长就全区档案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通州区第七次区长办公会上,区长岳鹏充分肯定了2011年区档案工作的同时,对今后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三项要求。他还强调,区档案馆新馆要建成通州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争取年内开工。(刘 颖)

延庆县档案局举办2012年度档案业务培训班 此次培训涉及范围广泛,培训形式有所创新,互动地教学方法让学员对困惑问题乐于交流探讨,效果显著。共98名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了培训。(王志华 张惠舰)

大兴区档案局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安全建设 大兴区档案局认真落实市局档案安全建设构筑“六道防线”的要求,制定档案网站管理办法,建立计算机系统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台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各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护网站安全。

(贾树存)

昌平区档案馆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通过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对全市122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综合考评,昌平区档案馆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周 淼)

密云县档案工作列入《2012年县委县政府折子工程》 折子工程要求切实抓好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确保档案规范齐全,并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完成期限。

(刘 静)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5

朝阳区档案局传达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委常委扩大会精神近日,区档案局分别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全局干部大会,在局领导班子和全局干部中,专题学习传达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区委常委扩大会精神。会议强调,全局党员干部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扎实做到五点要求:一要认真学习贯彻,领会精髓要义;二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三要坚持干在实处,确保落地生根;四要主动担当有为,全力争创一流;五要下好“先手棋”,抓好当前工作。(王一珏)

丰台区档案局举办全区新上岗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班培训班以宣贯《丰台区“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开场,并聘请大学院校专业老师讲授档案专业课程,使学员系统了解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本质,对档案工作的各业务环节有了整体认识,并认识到提升档案基础工作能够为本单位的各项工作提供更好地服务。此外,培训班还向学员介绍了未来载体多样化、管理多元化的大数据背景下档案工作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拓宽了学员的视野和思路。区属一级单位及部分二级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为期5天的岗位培训。(况兴芬)

门头沟档案局红色故事宣v走进森林武警支队为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北京市2016-2020年党史工作规划》以及《门头沟区2017年党史宣传月方案》,近日,区档案局启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首先在中国武警森林武警警察部队门头沟支队开展。区档案局结合部队需求及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的背景,宣讲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区境内打响的鬏山战役,受到官兵好评和欢迎。接下来宣讲活动还将走进社区、走进机关,围绕“喜迎党史铸党魂”的主题,将活动月的计划落到实处。(朱晓梅)

西城区档案局(馆)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为更好地普及档案知识、丰富档案服务载体、强化档案宣传阵地、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前不久,区档案局(馆)开通了“西城档案”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致力于打造“掌上档案馆”的宣传服务平台,设有“档案资讯”“工作动态”“西城记忆”等专栏,一方面可以及时档案工作动态信息,加强档案业务交流,强化档案服务职能;另一方面方便服务于广大群众,通过“西城记忆”栏目,传承档案文化、留存城市记忆,不断增进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使档案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庞晨)

《“海淀档案”微信公众号运行周年汇集》一书编辑完成“海淀档案”微信公众号自2016年6月开通至今,累计文章1400多篇,阅读量达40万人次。为总结公众号运行经验,并记录其成长过程,区档案馆将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汇集成册,编辑完成《“海淀档案”微信公众号运行周年汇集》,该书记录了过去一年中央、市区领导以及其他省市区档案同行、区各单位、大专院校等到区档案馆新馆调研、学习和参观的情况;记录了中关村的发展、变化,海淀北部25年的改革历程;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海淀地区发生的365件大事等。全书共13万字,图片600多幅。(胡涛)

石景山区档案局(馆)接收“北京石景山”微信公众号照片资源进馆为进一步丰富馆藏照片档案资源,区档案局(馆)积极与区委宣传部沟通联系,接收其主办的“北京石景山”微信公众号照片资源进馆,截至目前已接收自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刊登的照片13000余张,这些照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区政务、经济、旅游、文化等热点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存和利用价值。(王欢)

房山区档案局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提供档案培训在区经管站举办的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培训中,区档案局对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讲解,重点介绍了区、乡镇、行政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文件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讲授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的收集、整理方法,共计培训各乡镇、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人员、测绘公司工作人员200人,提升了学员的档案专业素质,为全区积极、有序、稳定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王书博)

通州区档案局(馆)与新奥集团就北京城市副中心部分拆迁档案接收进馆达成协议新奥集团承担着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一期(A区,即市行政办公区)、二期(B、C、D区)拆迁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拆迁工作和拆迁户,区档案局(馆)多次与新奥集团协商,于近期就潞城棚改拆迁档案接收进馆与新奥集团达成协议,新奥集团通州分公司无偿将行政办公区棚改16个自然村的近7000卷拆迁档案及其数字化副本分期分批移交区档案局(馆),协议还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拆迁档案的交接时间和方式、交接项目等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冯国栋)

昌平区财政局等五个机关被批准为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根据《北京市档案局关于公布2016年度北京市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市级优秀单位名单的通知》,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昌平分局、区财政局、区妇女联合会、区水务局五个机关,经市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组评定、市档案局审定,被批准为2016年度北京市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市级优秀单位。自2012年《北京市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实施以来,我区已有32个单位通过测评成为北京市区机关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文霄)

平谷区档案局(馆)紧急部署汛期档案安全工作为积极应对已经到来的汛期,近日,区档案局对我区档案防汛工作进行再部署,紧急制发了《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关于加强汛期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立档单位立即进行汛期档案安全自查工作,并做好下属单位科、站、所、村等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整改,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并将自查情况报区档案局备案待查。同时,还对我局(馆)档案库房及办公用房门窗、房顶、雨道进行了检查和清理。(杨有启)

密云区档案局开展档案法治讲座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30周年,进一步提升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立档单位档案人员依法管档水平,近日,区档案局举办了档案法治讲座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邀请市档案局法规处有关同志就“档案行政主体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对策”“立档单位档案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两大方面内容进行授课。全区20个镇街机关档案员、区直单位新任档案员和档案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曹金波)

顺义区档案局(馆)“潮白烽火”展正式展出该展览是区档案局(馆)为纪念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推出的力作,分为革命星火、抗日烽火、自卫战争、缅怀先烈、抗战小故事、大事记六部分。展览以顺义革命史史料为基础,通过大量史实、照片、资料较为完整地再现了1925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顺义从建立第一个党组织,到领导顺义人民同反动的旧、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和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程。(乔砚潮)

大兴区档案局(馆)推出“历史的足迹――走进大兴”区史展区史展是反映本区历史文化、革命斗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性展览,通过珍贵的图片、翔实的文字,再现了大兴的发展和变迁,包括著名的五朝狩猎场“皇家苑囿”“皇都第一行宫”的团河行宫、东汉年间的御林古桑园、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庙音乐会、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以及日新月异的新城建设成果。通过展览,让人们走进大兴、了解大兴、热爱大兴。(杨辉)

景区员工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078―03

一、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仍处于成长探索时期。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离不开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综合性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由于社区教育学科尚未列入《学科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称。本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泛指以社区教育为个人职业的,统筹规划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的领导者或管理专员(未涉及从事于社区教育具体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市、区政府(含街道、乡镇)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社区学院(大学)和社区学校等教育实体分管社区教育的院长(校长)和各级工作者,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分管社区教育的校长和专业工作者,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单位和社团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职能工作者等。本文所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是指全部职责或主要职责是从事社区教育管理的“专职”工作者。

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的提供,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的规定,社区专职教育人员的基本要求有:(1)热爱社区教育,具有良好的品质,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精神;(2)较好掌握社区教育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包括社区理论、社区教育学、社区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3)具有较强的社区教育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组织、社会调查研究、课程开发、社会沟通与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4)需经过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岗位培训,持有上岗证书或相当的专业证书。概言之,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管理知识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以适应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品质;近40%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65%的社区教育兼职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超过1/3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近50%的兼职人员从事(参与)社区教育工作时间不足3年,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年龄偏大,理论水平偏低,业务能力差,已成为制约社区事业发展的瓶颈,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在社区一线从事服务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在我国,由于社区教育是新生事物,后备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社区教育人力资源极为稀少。换言之,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科学化,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而这些均可通过再教育培训完成。因此,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尤为必要,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价值取向及模式极为迫切。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价值遵循

在社区教育大发展,社区教育理论不断深化,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唯有建立起以培训能力为核心、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培训模式,才能适应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新形势的需要。结合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当前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探索应围绕如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

(一)注重“学员为本”取向

“学员为本”要求培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训活动设计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

调查发现,社区教育工作者已具备了相当层次的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丰富的阅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自主能力。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教师中心”范式,转向“学员中心”,在具体的培训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尊重、发挥参训者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在教与学互动上,培训中参训者和培训者兼有多种身份。培训者既是教员,也是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参训者既是学习者,也是设计者、参与者和接受者。培训者和参训者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式的,是相互理解和合作的,培训是双方经验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这应该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第一价值取向。

(二)注重“因需施教”原则

“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两个方面: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这两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培训实施中应最大限度地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多样需求,跟踪其工作实务,以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将满足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参训者自我的需要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具体而言,社区教育之“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了解有关社区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了解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的需要、意愿以及他们参加培训的态度;了解他们在日常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性质与特点;了解先进社区教育的实践;了解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因需施教”要求根据多方面的综合性需求来开展培训教学活动,也就是要求将组织需要、事业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应该结合参训者“表面需求”和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综合考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尤其处理好一般需求和优势需求的关系,共性(组织)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关系等,从而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以促使培训目的达成。从社区教育工作者多层次、多类型的现状出发,着眼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快我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三)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

“成长=经验+反思”,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波斯纳提出的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公式。鉴于反思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关能够促进反思策略的培训、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方法的探索日益为人力资源培训研究者所青睐。“反思性”主张者力图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培育起“反思”意识,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建构,从而获得包括专业在内的全面个性的持续成长。

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意识,使他们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仅要求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更要求在培训中练就他们的反思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反思。诚

然,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知识灌输式的培养方式,而采取一些全新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研究成果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四)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的问题。其意在于能力发展是任何学习活动的主题,注重知识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发展性的培训,因为它着眼于对工作者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角色价值的开发与拓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取向,既是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客观要求。针对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需求,培训工作要从实现社区教育工作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加强培训管理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协调、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上述四个培训价值取向出发,当前需要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模式进行理性思考,认真分析与研究适合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培训模式,扬长避短,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运行,构建能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需求的培训模式。

三、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理论探索

培训模式服务于培训目标,不同培训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样,不同的培训模式对培训资源有不同的要求。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理论的具体化,又是培训实践的概括,丰富的培训模式有助于高效地达成培训目的。因此,培训模式的应用具有条件性。

(一)“知识本位”接受模式

该模式在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中应用极为广泛,其价值取向源于理论至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需求。一般而言,“知识本位”接受模式的构建路径以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分析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需求分析为基础,确立培训目标,根据目标组织核心培训课程,整合和聘请优质的师资资源,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有助于理论素质亟待提升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快速地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科学基本理论,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运行工序。鉴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水平,此模式较为适合刚到岗的和已在岗但理论知识缺乏的工作者,使其达到任职要求。但是,这种模式不但由于纯理论过强,使参训者相对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也由于与日常工作实情实景相距较远,而对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作用有限。笔者认为,这种培训模式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不宜占主导地位,但仍可与其他培训模式交叉使用,以发挥其高效传递知识、信息之功能。

(二)“案例中心”研讨模式

该培训模式注重参训者的参与性,着眼于提高参训者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情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构建的路径为:社区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确立培训目标,围绕目标精选培训案例,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式较为适合于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惑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例如社区教育业务管理者。该模式关注在问题情景中获取知识、获取知识与知识应用的协调以及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性,唤醒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培训模式优质的案例的选择极为重要,同时,案例本身蕴涵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对培训师资水平要求甚高,普通培训者往往无力驾驭研讨活动。笔者认为,案例培训模式能够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配备一定条件方可广泛使用,当前宜与其他培训模式穿插使用。总之,以案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的系统研究为实施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所在。

(三)“课题研究”研修模式

较前两者而言,此模式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着眼于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业务工作能力。研修模式的构建路径为:围绕培训目标,从培训的针对性出发划分培训层次,从培训的需求和实用性出发设计课程,从培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培训方式,从参训者的主体性出发确定学习方式,以研究为主线,以参训者为主体,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达到参训者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协同,从而共同成长。

由于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是课题的开发与研究,即要求培训者和参训者善于挖掘课题,以课题研修带动培训效果,继而促进组织与个体发展,因此,实施好“课题研究”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培训者是主持者、策划者而非主讲者,在课题选择和研究中给参训者以有效指导,注重引导参训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究;(2)对参训者的课题论文写作严格要求,避免流于形式;(3)把握培训中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思路、观念。课题研究培训中需要提供大量新的有效信息,需要多角度分析问题,转变参训者观念,提高参训者能力。“课题研究”无疑将将成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助推剂,但该模式费时费力,目前仅能在少数培训中组织实施。

(四)“诊断式”培训模式

该模式是四种培训模式中极为理想化的模式,它倡导实践导向,注重组织发展,着眼于在提高社区教育机构(社区学院、社区大学等)整体办学水平的过程中,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其构建路径为:立足组织办学现状,组织专家现场诊断,针对主要问题,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制定改进方案,在实施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促进组织的主动发展。可见,此种培训模式以培训促进组织发展,在培训中寻找组织发展的新方向,即现场诊断一制定组织发展规划一分析组织发展主要问题一制定解决问题方案一跟踪指导一组织工作持续改进一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