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改革方案范例6篇

工厂改革方案

工厂改革方案范文1

——关于选煤总厂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情况的调查

20__年11月选煤总厂正试实施公务用车改革。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选煤总厂车改究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感到选煤总厂的车改是一项成功的举措,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和深化“砍掉成本”、降低费用、转变干部作风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一、选煤总厂车改的具体操作方案

选煤总厂车改主要是采用了“三化”式运作方案,即:一是职工通勤市场化。上交原5台通勤客车,改为租用公交汽车公司大客跑通勤,每趟按线路远近交纳费用,保证职工通勤和上下班安全。二是公务用车补贴化。取消副处级以下公务用车,改为发放通勤补助费,副处级领导每人每月1000元,副总级每人每月800元,各职能科室根据业务量大小每月50-300元不等,节约归已,超支自付,解决公务用车问题。三是保留车量包干化。为了便于工作,选煤总厂保留了3台正处级领导公务用车、1台值班车和1台货车,制定严格的费用标准,由司机对油耗、修理费和其它各种费用进行包干,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二、不比不知道的可喜成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选煤总厂通过实施车改达到了预期目标,彰显了“五大效果”:1、节省了资金支出。车改前,选煤总厂车队原有各种车辆16台,20__年11月—20__年10月共发生各种费用143万元,其中租赁费31.9万元,工资27.7万元,养路费、证照费等17.1万元,修理费21.2万元,汽柴油、油、配件费等40.5万元,差旅费等4.6万元。车改后,选煤总厂仅余车辆5台,各项费用大幅减少,20__年11月至今,保留车量发生费用52.9万元,其中租赁费13万元,工资12.5万元,养路费等费用4.2万元,修理费7.8万元,汽柴油等13.6万元,差旅费等1.8万元;再加上为方便工作而新增的公务用车补贴19.2万元、交纳汽车公司通勤费29.7万元,总计费用101.8万元,比车改前减少了41.2万元,实现了节约资金的目的。2、精简了辅助机构。选煤总厂车队原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原有43名职工,其中9名管理人员(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2名干事),34名工人,车改后,车队机构撤销,其中33名干部职工重新分配工作,支援了生产建设;10名干部、职工并入办公室管理,达到精简了辅助机构的目的。3、提高了工作效率。车改前,有这样一句话,叫“管车的不好管、要车的不好要、配车的难调配”,生动地形容了选煤厂公务用车状况。各部门一有外出任务就要车,没有车就等靠,影响正常工作,为此各部门与车队经常因车辆分配问题发生争执。如今,副处级以下厂领导和各部门都有了通勤补贴费,发生外出任务不等不靠了,厂领导也与职工一同出入,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领导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4、保障了通勤安全。过去由厂通勤车接送职工上下班,由于北方冬季路滑,再加上车辆状况不好,通勤车经常中途发生故障,既影响正常工作,又威胁职工安全,企业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如今,与汽车公司签订严格的服务合同,车辆途中发生故障将由公交公司包赔损失,降低了企业风险,保障了职工上下班安全。5、积累了改革经验。选煤总厂通过车改,走出了一条以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之路,既为该厂其它部门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同时也为集团公司探索“以转变经营机制,‘砍掉成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三、不得不说的稳妥措施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部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思想不统一不能改革,时机不成熟也不能改革,条件不具备更不能改革。选煤总厂的车改,同样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为保证车改顺利实施,减少矛盾激化,选煤总厂针对各阶段特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1、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一是统一领导的思想。车改作为一件涉及职工乘车安全和领导集体自身利益的大事,它的重头戏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当前,有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公务用车不单纯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正因为存在这种特权思想,无形中增加了车改的阻力。选煤总厂主要领导看到这一情况,认识到车改要想得到职工拥护,首先就要统一领导集体的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消除这种特权思想。为此,他们通过开会讨论、个别谈心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领导集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名领导干部认识到车改对企业的现实意义,教育个别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树立改革意识、发挥表率作用,从而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保证车改顺利推进。二是细致的调查论证。制定车改方案是实施车改的关键。为保证车改方案科学合理,选煤总厂由厂经营办牵头、工会参与坚持内查、外调相结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论证。内查,就是详细调查原车队运行状况,各种费用组成,发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各种方案的模拟和测算,分析不同情况的利弊,找出适合企业车改的运作方案。外调,就是到其它车改成功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集团公司内部重点考察了热电厂,外部到了大庆等地实施车改的企事业单位,求取真经,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大量的调查论证,最后形成了两套六种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可靠的参考依据。2、组织严密的实施过程

工厂改革方案范文2

(一)市级考核企业户的完成情况。

、市级考核企业户已经审批户,审批方案%,已实施户,占%。

⒉市级考核企业的改制形式是:资产重组户,即:医药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氮肥厂;兼并户,即:糖烟酒公司、林工商公司、冰棒厂;上划成集团企业户,即:运输公司;出让出售户,即:副食品厂、角奎酒厂、粮油议价公司;

破产户,即:粮油加工厂、粮油购销公司。

⒊市级考核企业已经终止国有企业性质、终止职工身份、注销企业户。

⒋破产企业户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县级清算组正积极展开工作。

⒌市级考核企业未进入实施的企业户,即县氮肥厂,现宁波远东公司已进入该企业进行重组谈判工作,预计月份能结束。

(二)已审批方案的户企业的情况。

、工业企业户,流通企业户,粮食企业户,交通运

输企业户;饮食服务业户。

⒉改制工作已经结束的企业户,即:县委招待所、林工

商公司、冰棒厂、运输公司、糖酒公司、医药公司、角奎酒厂、副食品厂、粮油加工厂、粮油购销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

司、盐业公司、粮油议价公司、电力公司、铁业社、毛坪供销社、

毛坪水泥厂、罐头厂、牛街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⒊基本结束的企业户,即:民族服装厂、高级油脂加工厂、日杂公司、土产公司、洛旺供销社、荞山供销社、牛街供销社、农资公司。

⒋正在进行“一终止一退出”的乡镇集体企业户;即牛街纸厂。

⒌企业改制方案已审批,但未进入实施的企业户,即县氮肥厂。氮肥厂实行资产重组,有一家外资企业(浙江远东公司)

报了名,并已将万元的保证金打入指定账户。

二、存在问题

⒈有些乡镇到现在还没启动企业改革工作。

⒉集体企业的改革中存在着程序不到位,特别是粮食企业的改革和供销系统的改革过于简单化,不是按“一企一策”的程序进行改革;职工意见也很大,留有“后遗症”。

⒊已审批改制方案的企业在实施中行动缓慢;个别职能部门服务不配套,督促不力。

⒋企业主管部门在协调指导企业改制方案的实施中存在着措施不到位,督促不到位的现象。

⒌个别职能部门在工作中有拖拉、推诿的现象,特别表现在房产纠纷处理问题上。

⒍县氮肥厂、大河砖厂的土地手续在当地没有审批权,难以办到;制约着改革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⒈加大企业改制的力度,继续做好企改督办,协办和相关协作工作。

⒉加快对粮食企业家的改制步伐,力争在月日前完

成国企改制任务。

⒊城镇集体企业改制还有家企业未进入改制程序;必须在月日前尽快进入,特别是县经贸局和供销社两家企业主管部门要有专人负责。

⒋县氮肥厂、商贸中心、矿业公司改制是企改中的难点和热点,自月日起,企改办要有专人督办、指导。

⒌县民族服装厂、七个基层食品站、七里沟酒厂、牛街酒厂、县糕点厂、县木染社、竹器社是我县停产多年的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必须在月日前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进入企业改制程序,做好企业资产清理、土地评估、人员身份界定等工作。

工厂改革方案范文3

一、国企改革工作现状

我市国有工业企业共计24户,职工人数11547人,其中退休人员2262人,在职职工9265人。资产总额28500万元;负债总额4271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51%;拖欠职工工资5893万元,职工集资款558万元,欠社保养老费2479万元;应发职工经济补偿金7312万元。1996年以来企业陆续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改制,具体划分为七种类型。其中:

1、参与集团公司1户(轴承厂)。

2、实行有限责任公司5户(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骨素明胶有限责任公司、油钻采有限责任公司、恒泰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信誉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3、破产企业(进入程序)6户(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包装厂、第一橡胶厂、印刷厂、食品厂、第一汽车配件厂)。

4、整体兼并企业1户(油脂化工厂)。

5、出售企业6户(联谊罐头厂、稀土永磁电机厂、矿山风机厂、食品厂、白酒厂、淀粉厂)。

6、出售收回企业3户(啤酒厂、糖果厂、骨胶厂)。

7、改制未完企业2户(工业用布厂、制糖厂)。

在以上27户国有工业企业中,除油脂化工厂、恒泰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信誉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退”外,其余24户企业中有22户实现了单退,这些企业虽退出了国有性质,但职工未退出国有身份。

为积极推进公有制多种有效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我市坚持企业债务不悬空,资产不流失,职工有安置的原则,加速国企从一般性领域退出的步伐,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推进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2004年工业改革攻坚战的安排,各企业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实现国企“双退”为主要内容,在明确改制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改制工作的对象。一是抓企业破产,净化企业内外部环境,以破产促进招商;二是抓招商引资,以招商促进企业“双退”。

在企业破产方面,有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钻采厂、酒厂、石油配件厂、第一汽车配件厂等五户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其中: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9月8日企业提出破产申请,2003年11月25日省高法下达破产立案通知书,到2004年11月8日历时14个月。目前企业破产工作按省高法提出补充股东会对实施破产的表决意见的要求,已开完股东大会并向法院提交了相关材料。石油钻采厂、大发酒厂、石油配件厂破产工作已经终结,第一汽车配件厂破产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在招商引资方面,各企业坚持以招商促启动,以启动促稳定的原则,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年初制定了企业改制工作方案,确定了“统筹安排,规范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了企业出售标的、方法、步骤及职工身份退出补偿标准,工作程序等具体事项。二是广泛宣传。在对工业企业改制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的基础上,于4月26日通过电视台于社会公开7户企业出售公告,并对投标者做强做大企业的能力、经济实力、诚信度、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产品研制与市场开发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确定购买对象,进行互相考察。在有意向购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几位客商中,上半年以双鸭山市振兴煤矿的老板做为购买主要招商对象,下半年以“兰石集团”、柳州重型机械厂等大型企业为重点,多方招商。四是规范运作,实施1312工程,即制定一个好的改制工作方案;算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职工身份退出三笔帐;开好一个职工大会;办好职工身份退出、职工续保两个手续。目前全市工业所属企业除了未改制的2户企业外,其余都已完成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改制方案,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职工身份退出补偿的测算。有的企业职工大会已经开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起步较早,在探索中也客观地造成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可以说,目前这些企业“双退”工作面临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补偿金缺口较大,阻碍补偿政策的落实。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在职职工9265人,经摸底测算平均工龄20年,平均工资400元,补偿金总额为7312万元,其中需企业筹集30%为2193万元。而有资产可变现的企业只有5户(石油钻采厂、工业用布厂、一汽配件厂、骨胶厂、制糖厂),可变现资产仅为520万元,出售、出售收回的9户企业和破产的6户企业均无资产,尚缺1693万元,缺口率达75%。

2、企业已“双退”,但补偿金未支付。市第二汽车配件厂实行了股份制经营,资产量化到个人,采取的是股权补偿的办法;市第二橡胶厂,资产偿还职工的债务后,无资可补,但已通过职工大会同意转为股份制企业,职工没得到补偿;市油脂化工厂经职工大会同意,采取了“投保补偿”的办法。上述企业职工都未得到“钱”,而此次国家给其它企业职工退出身份补偿,势必会引起三户企业职工的波动。

3、出售企业没有“人随资产走”。在已出售的6户企业中,企业的资产已通过合法手续卖掉了,产权已经变更完毕,但职工身份未退出国有,仍滞留在原企业。

4、出售企业收回后,遗留问题多。市糖果厂、市啤酒厂、市骨胶厂产权出售收回后,资产既有职工的,又有债权人的,还有购买者投入的,纠纷不断,如骨胶厂赵玉莲缠访。并且有的企业资产抵不上债务,职工退出补偿企业自筹部分无资可补。如市啤酒厂。

5、进中心和出中心人员未能解除劳动关系。按吉林省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进出站人员都享受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但原来企业对此部分人员视为“两清”,全市工业进站人员约2800多人,此部分人将增大补偿支出超千万。

6、企业与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未按政策规定支付补偿费。仅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达653人。

7、企业可变现财产少。按照市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确定的困难企业经济补偿金省里补贴50%,市财政补贴20%,企业自筹30%的支付办法,企业自筹部分30%,而绝大多数企业目前无产可破、无资可补。有的企业破产后,资产已经职工大会通过出售或转让,其所得偿还了职工的工资等债务,但按补偿规定补偿无来源;有的企业资产不能偿付职工债务,让职工交30%补偿金,职工会向企业要拖欠工资、集资款。

8、改革成本难以支付。改制过程涉及大量的费用支出:审计费、评估费、产权过户费、土地出让费、劳动仲裁费、职工档案保管费、破产费等金额之大企业难以承担。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已经改制的企业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企业股本结构不合理、法人结构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配套等一些不规范、不到位问题。

第二,职工劳动关系的理顺滞后于企业的退出。几年来先后有部分企业退出了国有性质,企业职工却仍保留着全民身份,劳动关系没有理顺。

第三,改革成本不足。国有工业企业“双退”进展步伐放缓的原因是改革成本难以支付,人员难以安置,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双退”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偿还拖欠工资、集资款、社保养老金等项开支预计高达1.6亿元,企业资产不能与之成正比。

第四,前期政策与改制工作错位,制约“双退”进行。我市现有的改制不彻底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都超过100%,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是负数。大多数企业在97年后相继实行改制,尤其是出售企业,当时按政策要求,在出售合同中明确规定职工身份不变,致使企业出售后职工仍滞留在企业,造成现在改革难以操作的局面,这些都要在下步国企改革中加以解决。

三、下步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措施

我市国有工业企业经过几年来的改革,目前尚有21户企业未实现“双退”。其中19户只是企业退出了国有性质,还有9265名职工未退出全民身份。按照白城市政府要求,我们计划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企业“双退”任务。今年完成2户,占应退出企业户数的10%;2005年完成19户,占总数的90%。为了确保改革任务完成,今后要做好五项工作:

1、强化领导,靠前指挥,开展攻坚。把改制工作列在工作首位,深入开展改革攻坚。在具体组织上,配备熟悉企业工作、责任心强、有魄力的干部组成企业改革推进组,具体参与企业改制、招商引资、职工安置费用测算,修定改制方案。

2、抓住机遇、用活政策、化解矛盾。把企业“双退”与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抓住国家予以资金补贴的机会,解决企业无产可破、无资可补的主要矛盾,破解企业改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使“双退”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3、规范运作,统筹安排、争取补贴。为使“双退”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市政府有关“双退”工作的安排意见,对已“双退”的企业由企业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好思想工作,适时实施;对已出售的企业、售后收回的企业和进中心后又出中心的职工,做好政策宣传,由职工自行筹资30%,逐步实施;对有资产可变现的企业,需制定方案,召开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后,稳妥实施。

工厂改革方案范文4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

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上级工会同意,厂党委批准决定,召开发动机厂工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修改后的《工会法》,按照公司工会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和发动机厂九届五次职代会的要求,总结发动机厂九届工会委员会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下面,我代表发动机厂工会第九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一.第九届工会委员会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中,在厂党委、厂部的正确领导下,厂工会九届委员

会以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方针作指导,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与各部门紧密配合,围绕着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开展工作,重点突出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全力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积极协调好劳动关系,使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进,保证了工厂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企业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圆满地完成了九届委员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在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过程中,以公司“风神杯”劳动竞赛为主体,围绕工厂生产经营工作重点、难点,加强对“风神杯”竞赛立项工作的管理,跟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那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分系统设立项目推进小组,将项目分解,落实责任,保证了关系工厂大局的重要项目的全面实现。从97年到99年,共完成“风神杯”立功竞赛公司级项目11项,分厂级项目83项。这些项目中,有许多关系到当年工厂方针目标实现的重大项目,如97年荣获公司一等功的EQ491轻型车发动机决战竞赛项目、EQD6102柴油机建设专项立功竞赛,加快了我厂轻型车发动机建设和柴油机建设的步伐,缩短了建设周期,为这两种机型尽快投放市场赢得了时间。又如99年开展的以《提高EQ491发动机可靠性、五千公里道路试验无三类以上故障》和《扭亏2000万》为主项的“风神杯”劳动竞赛,以质量和效益为重点。这些项目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厂长方针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开展“风神杯”立功竞赛活动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基层分会小型多样劳动竞赛活动的管理,几年来,基层分会开展了“十星班组竞赛”、“双文明”竞赛、“敬业爱岗、夺旗争星”竞赛、“现场改革和素质养成性竞赛”、“创双优班组竞赛”“女职工红旗岗竞赛”等等,这些竞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现场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厂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0年以来,我厂在公司工会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了以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完成公司级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12项,分厂级项目18项。如2000年的《通过式多品种连杆混流清洗机设计制造》、2001年的《EQ491i电喷机的开发应用》、《缸体二混流生产》这些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开展,对我厂的产品质量、产品开发、增加职工就业岗位和提高岗位作业充实度、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我厂在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2001年我厂被公司评为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优秀组织单位。

在每年的党的生日、国庆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厂工会都号召全体职工开展献礼活动,内容包括提高产品质量、修旧利废、双增双节、成本控制、改进工艺、设备改造等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思想,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凝聚力。激发了职工热爱企业,立足本岗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

在班组建设方面,厂工会以“创三组”竞赛为龙头,以夯实班组基础管理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目的,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方针为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如“百组千岗无废品无缺陷”、“百日质量整顿”活动、“班组四项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班组结对子”活动、红旗仓库竞赛等。几年来,我厂一直被公司评为班组建设先进单位、“班组结对子”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机械科曲轴一机修队和曲轴一车间一班被评为公司标杆班组、十佳职业道德标杆班组。

(二)落实职代会职权,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协商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最高形式,也是实行厂务公开的重要载体。九届工会委员会始终把落实职代会职权作为重点工作。根据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和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工会委员会作为职代会工作机构,坚持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讨论和审议有关工厂发展的重大问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行使职工应有的民利,凡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都要经过职代会或职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议通过。近几年来,我厂医疗制度改革方案、住房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方案的出台,都充分听取了职工代表的意见。

建立厂长同职工代表民主协商制度是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厂工会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在我厂八届五次职代会上通过了《发动机厂平等协商制度》,这是我厂开展民主管理的一次重大进展。职工代表同厂领导坐在一起,共同商议有关工厂改革和发展、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厂领导向职工代表们通报工厂方针贯彻实施情况和工厂改革与发展形势。如我厂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时,厂工会就召集举行了多次厂领导同职工代表的平等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分配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分配制度改革得到了大部分职工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保证了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实行厂务公开是全总大力推广的一种很好的民主管理形式。2000年,我厂在东风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了发动机厂的厂务公开制度,2001年厂党委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对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重新作了修订和完善,并对厂务公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厂宣传栏中建立了厂务公开栏,对在厂务公开制度中要求公开的项目及时公开,如我厂近两年的重大改革方案、职工民主评议干部情况、岗位竞聘的程序和结果、厂领导班子开展“三讲”学习活动的整改情况等都在厂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保证了广大职工对工厂改革和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几年来,有23项内容在厂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

(三)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职工观念的转变,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承受能力。

近几年来,厂工会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展形势目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市场意识教育,学习王涛、戴宗晴和职工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振奋了职工精神,促进了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观念、改革意识深入人心,广大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对实现第三次创业目标的信心。在我厂重新调整利益关系的情况下,广大职工顾全大局,全力支持工厂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体职工立足本岗,努力工作,为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五年来,厂工会开展了职工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撰写了多项专题调查报告,为厂党委提供了职工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比赛、党的知识竞赛、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会等活动。

五年以来,厂工会还开展了“庆七·一”大合唱比赛、全民健身环厂长跑比赛、职工篮球联赛、排球联赛、健身秧歌比赛、职工运动会、各种比赛、文艺晚会、元宵灯会、庆三八文艺体育小型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占领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阵地,有力地支持了厂党委同“”开展斗争的行动。2000年,我厂工会被湖北省和公司工会授予“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四)实施“送温暖”工程,积极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的稳定。

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是工会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经常下去调查、了解职工生活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向上反映职工生活中的困难,以引起各方注意,组织职工向有特殊困难的职工捐款,充分体现了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五年来,共走访困难户60余次,慰问伤病职工千余人次,补助困难职工900余人次,解决了部分职工的燃眉之急。

为了保证企业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劳动关系复杂、矛盾增多的问题,工会着力建立以“预防、预测、预审、预报、协调”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预警协调机制,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经常下基层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反映职工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及时召开职工代表组长会,请有关部门和领导对问题进行解释,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使我厂在生产经营形势严峻、部分职工收入下降、大批职工办理内退的情况下,保证了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没有出现矛盾激化和集体上访的现象。

五年来,工会还坚持开展防暑降温检查、有毒有害岗位职工的疗休养以及女职工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历年来,我厂一直是公司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单位或红旗单位,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了妇女儿童的特殊利益。

(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方面,厂工会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读书自学岗位成才活动,鼓励职工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育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五年来,共开展了钳工、试验工、检查工、天车工、机修工、描图工、计算机操作等工种培训和岗位技能竞赛,在参加公司的岗位技能竞赛中,部分工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公司授予岗位技能竞赛的优秀组织单位。许多分会还成立了读书自学小组,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许多职工被公司工会评为开展读书自学、岗位成才的优秀职工和积极分子,我厂工会也被授予开展读书自学活动的优秀组织单位。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建家”能力。

厂工会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增强创建“职工之家”的能力,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深入学习修改后的《工会法》,积极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进程。不断完善工会的制度建设,建立了工会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岗位标准,规范了管理,通过建章建制,促进了工会自身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了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工作和工会经费审查工作。

通过几届工会委员会的不懈努力,2001年度,我厂被公司工会首次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这标志着我厂工会开展“双争”竞赛的水平走在了公司的前列,我厂工会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工会的充分肯定。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会工作体制如何适应改革需要、与企业新机制同步发展等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这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以改进。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会工作任务

2002年,公司提出了紧扣发展主题,着力推进战略重组,促进机制创新和管理进步,继续改善和提高经营质量与经营效益,巩固和发展“十五”良好开局的工作要求。我厂也提出了六大工作目标和六项重点工作。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从2002年起逐步显现,东风公司将面临国际国内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企业战略重组、机制创新、体制改革的力度将逐步加大,我厂在公司战略重组中的定位还不明朗。还未从根本上摆脱产品危机的阴影,第三次创业任务任重而道远。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客观上也对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工会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工会法》,突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不断健全职代会制度、平等协商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这一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全体职工一道为实现发动机厂第三次创业目标而团结奋斗。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今后一段时期工会工作重点是:

(一)在积极支持和参与工厂改革发展的同时,注意突出维护这一基本职责,保证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从2002年开始,公司将进行战略重组、精干主体、剥离辅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个前提下,发动机厂的改革方案也将相继出台。在改革的过程中,工会要进一步树立全局意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把稳定职工队伍和工厂生产经营秩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工会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一如既往地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要深入基层,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针对在改革过程中职工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和解释工作,化解矛盾,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组织更要注意发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改革,履行好职代会的权利和义务。对企业提出的各项改革方案,要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组织职工代表认真进行审议、讨论、通过。特别是对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如就业、保障、分配制度、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改革方案,要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认真实施源头维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黄刚厂长曾在发动机厂九届五次职代会上提出把“打造我们为之自豪的东风战略框架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发动机生产企业”作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并以此激励员工。因此,工会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力,为实现这一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宏伟目标,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目标靠拢。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会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抓住质量与效益两个重点,以全员改善活动的全面推进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在班组建设工作中要把推行班组经济核算作为突破口,认真组织职工开展好全员改善活动,增强职工的改善意识,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实现发动机厂第三次创业目标尽职尽责。

(三)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开展全员学习活动,构架学习型组织。

培养一流员工队伍,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这方面工会有着组织优势。今后要在全体职工中推行每周勤奋工作40小时、刻苦学习4小时即“40+4”工程,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工作,把学习活动深入到班组,贯穿到工会各项文体活动当中。引导职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来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培养一大批各方面企业所需要的能工巧匠和专门人材。深入开展职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学成才的典型,并对他们进行表彰。

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振奋职工精神为目的,组织职工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现有文化娱乐设施,传授文化知识,提供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品味,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四)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深层次继续发展。

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形式和途径,这在修改后的《工会法》中已作出明确的规定,无论企业如何改制,都必须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建立健全职代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改进职代会行使权力的方式,提高职代会参与民主决策的质量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平等协商制度,要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记录、有协调结果,通过建立协商机制,预防和及时处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维护企业的稳定。要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

要按照中央两个文件和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的工作意见》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厂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完善运行机制,坚持重大问题必须通过职代会公开,在程序上要实现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的转变,按照公司要求,做到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程序规范,内容详实,讲究实效,加强监督。在加强厂务公开的同时,要指导各分会进一步推行“科(车间)务公开”、“班务公开”。

(五)关心群众生活,实施“送温暖”工程,维护企业的稳定。

工会要经常深入职工,关心职工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和反映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尽全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进一步组织开展“送温暖”工程,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要定期了解困难职工的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及时发放困难补助,并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更新观念,树立生活的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开展生活自救,最终实现脱贫解困。

要加强对《劳动法》和《工会法》的宣传力度,提高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主动性,及时纠正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对职工就业、培训、劳动报酬、安全卫生、休息休假、生活福利方面的问题要重点维护,敢于为职工说话。要做好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对改革后暴露出的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好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疏导矛盾,维护稳定,防止的发生。要指导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更好地开展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六)转变观念,锐意改革,促进工会自身建设。

工厂改革方案范文5

今天在这里召开集团企业厂务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这是一次非常重要会议。还有个单位作了书面经验交流。这些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厂务公开的实际情况,值得相互学习借鉴,对于推动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讲三方面问题

一、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几年来,集团公司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的通知》精神,结合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实际,大力深化厂务公开,为职工搭建了参政议政平台,为企业改革发展构筑了和谐环境,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领导机构健全,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集团公司及各基层单位都把厂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狠抓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建设。集团公司及下属所有基层单位都建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工会主席、纪委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厂务公开监督小组,建制率达100%。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行厂务公开的意见》、《厂务公开考核细则》、《关于规范厂务公开制度的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的意见》、《厂务公开目标责任制》、《实施职代会条例细则》、《基层民主管理工作条例》、《深化区队班组民主管理办法》、《厂务公开监督检查办法》等十多个规章制度。各小组都制定了目标任务,工作制度等。目前,已形成了集团公司、矿(厂、处、公司)、区队、班组四级公开网络,建立了以党委为主的领导机制,以行政为主的公开机制,以工会、纪委为主的监督机制、以职工为主的评议机制。从而实现了组织机构规范,运作程序规范,监督检查规范。

--公开形式多样,铸就了厂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使之成为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各单位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形式,狠抓了职代会建设,坚持“六项制度”,落实了“五项职权”。集团公司及基层单位,每年召开二次职代会,审议企业工作报告、重大改革方案、职工切身利益、党风廉政建(投稿,赢得丰厚回报!. 欢迎您)设、安全生产等重要议题,并广泛征集处理了职工代表提案,签订了集体合同,民主评议了干部以及在职代会上选举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做到了凡企业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职代会召开率、决议通过率达到100%。同时利用党委(扩大)会或党政工联席会、中层干部会、经济运行分析会、离退人员、劳模、党外人员座谈会、信息会、矿(厂)长信箱及回音壁、公开栏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公开,适应了各方面的要求,架起了企业与职工的连心桥。

--公开内容全面,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按照“两办通知”要求,狠抓了公开内容的深化。一是向重大决策方面延伸。凡是企业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关闭破产等重大事项都向职工公开,如集团公司长远发展规划,集团公司机关改革及二级单位改制方案;王庄矿、芦沟矿关井破产方案等重大决策都经职代会审议、讨论、通过,保证了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正确性。二是向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延伸。将安全生产、煤炭销售、原材料采购、技术改造、规章制度等纳入公开重点,例如,XX年出台的运销“五统一方案”、XX年出台的物资供应“三分离、三集中”方案以及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集团公司机关实行竞聘上岗等都向全体职工公开,提高了企业管理透明度。三是向职工切身利益方面延伸。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及时公开。例如集团公司医改方案,职工住房由部分产权向全部产权转移方案,三金交纳,特别是区队(车间)工资二次分配以及职工个人工资都通过公开栏向广大职工公开,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四是向党风廉政方面延伸。把领导干部住房、工资、通讯工具、用车、子女就业、业务招待费等都向职工公开,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监督检查及时,保证了厂务公开的真实有效。集团公司制定了《厂务公开百分制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奖罚制度,组织纪委、工会和职工代表对各单位厂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XX年以来,集团公司共进行了11次厂务公开检查,组织职工对厂务公开进行了评价,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单位。职工满意率达95%以上。各单位也组织了相应的检查,保证了厂务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和良好效果。

在总结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认识不到位、公开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一

些单位改制后厂务公开工作出现了“滑坡”;资源整合单位厂务公开工作相对滞后;监督检查乏力,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还不高,厂务公开工作离党的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差距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工作面临的形势

今后几年,是集团公司加快发展、实现“百亿郑煤”,构建和谐小康矿区的重要时期。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资源整合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经营方针、生产方式、管理办法及利益格局、劳动关系、用工制度、分配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会日益凸现出来。在这种新形势下,职工对企业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关注,对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了保护好、发挥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加大厂务公开力度。因此, 集团公司今后一个时期厂务公开工作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矿区的任务要求,认真贯彻“两办”《通知》,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拓展领域、完善机制、增强实效,强力推进厂务公开向纵深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构建小康矿区和谐矿区和建设“平安郑煤、百亿郑煤、百年郑煤”步伐的加快,厂务公开的任务越来越重。各级单位必须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矿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厂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造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时明确提出“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行组织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这些论述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发展厂务公开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领会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继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是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企业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矿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惩治和预防腐败,实现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是保护职工民主权力,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从而坚定做好厂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把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自觉地放到第一要务去定位,放到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矿区的高度去实施,放到坚持党的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高度去贯彻,放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高度去落实,放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去运作。坚持不懈狠抓落实,勇于探索狠抓创新,求真务实狠抓成效,使厂务公开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推动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工作再获新发展,跃上新台阶。

(二)完善工作机制,拓宽内容形式,努力提高厂务公开工作质量。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时期提出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深化厂务公开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务真求实,巩固提高,创新发展。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厂务公开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设。今年集团公司机关改革力度比较大,各单位主要领导同志也进行了工作交流,加之辅业改制单位步伐加快和资源整合中接收了一些新单位,领导干部变动面比较多,导致各单位厂务公开领导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位,不利于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因此,各单位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厂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尽快建立完善厂务公开领导、公开、监督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要认真修订原有的厂务公开方案、工(投稿,赢得丰厚回报!. 欢迎您)作制度、充实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责任制。要坚持党委领导,行政自觉实行,工会纪委进行监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尽快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要努力在真抓实干,与时俱进上下功夫,使厂务公开内容过硬,形式过硬,监督检查过硬,质量过硬,工作成效过硬,经得起检查,经得起职工评价,具有较强的说明力。

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重大内容的公开。根据中央两办《通知》、省两办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领导班子建设重大措施等作为重点向职工公开。公开内容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不断扩大公开覆盖面。要以公开内容的针对性提高职工的关切度,以公开内容的及时性提高职工的参与度,以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当前,我公司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尤其是经营者年薪制改革是热点、难点问题,要列入厂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全方位、

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开,保护好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厂务公开质量。今后厂务公开工作要做到“五个求实效”:一是丰富公开形式求实效。坚持以职代会为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辅以厂务公开栏、厂情通报会、经济运行会、分类人员座谈会、报纸、电视等重要形式。二是深化公开内容求实效。在重点公开四项重大内容的同时,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由职工“点题公开”等形式确定阶段性重点公开内容。三是因时因需公开求实效。根据企业情况和公开内容的不同,做到因时因需公开,实行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四是程序到位求实效。从公开事项的提出、确定到实施公开,再到检查、考核等,每一个程序都应该走到位,每一步工作都要做仔细。五是强化监督制约求实效。建立健全对厂务公开的组织考核监督、群众评议监督及落实情况反馈等制度和体系,坚持将实行厂务公开的情况作为干部工作的实绩同步进行考核,坚持以职工参与率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厂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标准,坚持将上级定期考核与企业定期自查结合起来,狠抓落实到位。

第四,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厂务公开制度、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要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意识,按照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调整和完善组织体制、管理机制。要坚持将厂务公开的具体要求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全过程之中,与各项经营决策和管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挥作用。要将落实厂务公开的责任切实体现在各个职能部门、各位管理人员的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中,加强检查考核,促进落到实处。在规范公开程序和深化公开内容的结合上加强探索和实践,力争做出新文章,抓出新典型,促进新发展,不断增强厂务公开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约束力和持续改进能力,真正实现真公开、常公开、全公开,体现厂务公开的真实性、实效性、长效性。

(三)强力在改制单位、资源整合单位中推行厂务公开

工厂改革方案范文6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能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胡鹏飞(1985-),男,河北邯郸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助教;曹丽华(1973-),女,山东单县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研究性学习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汽轮机原理》实验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28-02

东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已经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于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五大发电集团,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的反馈,发现东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电厂工程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场环境,不能解决现场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这反映出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电厂工程生产的需要,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要求预期有一定差距。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保障。[1,2]东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结合笔者在该专业任教的经历对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具有电厂现场经验的教师。由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很多青年教师没有进行电厂实践就开始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的知识。[3]这样学生只能从书本上学习到电厂系统和电力生产的流程,从图片上看到现场的重要设备,所学知识太过书本化、理论化,而对现场设备没有概念,不知道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实际作用,甚至到现场都不知道该设备的位置,这样的毕业生不能胜任电厂工程实际的要求。

由于现在大学对教师的考核重心从教学向科研倾斜,造成现在青年教师的精力也都放在了科研上,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目前的师资队伍已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教师的要求。

2.学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培养方案只是注重书本知识,而对今后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工程实践技能、科研与工程创新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少之又少,学生只是考试的机器、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只注重传授学生显性知识,而对学生隐性知识置之不理的培养方案是不健全的。[4]只有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电力生产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和训练观察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既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够解决电厂生产过程中简单的事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电力领域的综合素质。

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和电厂之间的研究合作,比如工程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让青年教师到电厂进行中长期培训,熟悉电力生产过程、机组的运行方式、了解电厂主要生产设备的结构和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电厂工程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内聘请具有丰富电厂生产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培训指导。老教师可以带领青年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

2.企业教师的聘用

根据“卓越计划”的需要,可以从电厂聘用技术人员参加本科生的教学。

(1)聘请电厂顾问。聘请电厂技术人员担任教学顾问。电厂顾问可以和校方共同制定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对学生现场实习进行指导;还可以参与汽轮机、锅炉、热力发电厂和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等专业课的大纲和教材的编写。

(2)聘请电厂兼职教师。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可以从电厂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主体给学生授课;也可以聘请相关电厂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对电厂某一生产环节进行专题授课。

3.制定各项配套政策

制定各项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工作实践能力培训的热情。对于去现场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程量补贴。对于参与“一对一”传、帮、带培训指导的老教师,当青年教师通过培训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改革

1.培养目标

东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发电厂生产过程,发电厂主要设备运行和维护。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厂运行实践能力、解决电厂突发事故的能力和进行电厂运行节能降耗研究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厂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改革,并且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电力行业人才。

2.培养标准

(1)掌握电力生产过程的操作技能,能够对国内主力机型进行启停操作,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能够进行调试和处理。这样,学生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很快上手,通过考核。

(2)具有分析和解决现有电力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瓶颈,节能减排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对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现有电力生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方案,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具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强大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具备协调、管理、竞争和合作的能力,领导团队运行、成长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整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故的基本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自我提升身体素质的基本技能。

3.培养标准的实现

(1)校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课内教学统一安排的集中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性学习与实践。

课内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英语听说训练,包括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通过此训练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二是课程设计,包括汽轮机课程设计、锅炉课程设计、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和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厂最基本的设备和流程,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三是毕业设计。通过给学生布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四是仿真学习。学习300MW、600MW国内主力机型启停和故障消除等操作,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证书。

课外实践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参与科研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验收时提供相应的报告和论文,通过后给予奖励。二是能力拓展训练。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相应考核。三是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活动。

(2)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电厂生产实习,学生通过实习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电厂生产活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现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通过校外实习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

四、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建设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而健全良好的学生培养方案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石。本文针对东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方案,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合格毕业生,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江,郑莆燕,任建兴,等.关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3-4.

[2]吴江,何平,任建兴,等.能源动力卓越计划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