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实训总结范例

工厂实训总结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1

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探索将真实企业环境引入校园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思路,总结了“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果和运行特色。

关键词:

教学工厂;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校长林晋东的解释,“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摸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模拟、模仿、融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工厂的内涵所在[1]。

1“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特点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解决了如何将学院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的普遍难题,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工厂”既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也不是企业的车间,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在学校的再现。“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建,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国内已经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修理服务类专业、导游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初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例,但电力技术类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尚未见到案例报道。

2电力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突破方向

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大量发电、输电、配电和控制设备组成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重要性、快速性、同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力行业的发电、输电、供电、配电、用电完全同步、影响面广、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特点,对技术工人的操作能力与水平有较高要求,电力系统企业概不接受学生在电力生产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学生所谓到电力企业实习,实际上只能看、不能动,根本无法参与实际操控,往往最终演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完全不可能在电力生产的真实环境中开展综合实训,这一点与各种制造类或设计类专业完全不同。近年来电力类高职院校逐步强化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但由于场地、经费以及技术的限制,多数学校倾向于采取纯软件的仿真培训系统,或者是分散的单个操作实训装置,学生难以熟悉电力行业全环节的生产过程,缺乏在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操作训练。如何在电力企业的真实系统设备装置上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电力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开办有电力类专业的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但仍缺乏与企业情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场地,难以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地要求。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要克服无法在电力企业进行岗位操作培训的弊端,亟须探索在校内建设一个具有电力行业完整生产过程、真实职场氛围、真实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以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企业实际生产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与运行

3.1总体思路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的改革思想,依托2011~2015年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所获的软硬件支持,校政企联动,整合资源,采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新校区建设,与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按照南方电网标准与规范要求,改扩建原有功能较单一的电力技术实训场所,在校内设计建成了包括电力系统发供电企业“运行、检修、试验”的三种工作模式的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所有实训设备均为电力企业生产的真实、先进的设备来源于合作企业捐赠、学院自筹资金、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购置、毕业校友捐赠等。对综合实训基地展开综合应用形成教学工厂,以突破无法开展生产性实训的瓶颈。

3.2建设方法与成果

在实训基地建设期间,通过聘请企业专家顾问,项目组成员反复深入电力企业调研,与企业的实践专家讨论企业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以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平台,编制出具有行业特色课程并予以实施,形成实训基地功能综合化、实训教学过程职场化、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化浑然一体的建设模式,最终建成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于一体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该教学工厂的电力实训平台就是涵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及电力调度的全环节多功能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含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工业网络与电气控制实训室、全物理仿真发电厂、220kV物理仿真变电站变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实训室、电力仿真中心、电力营销实训室、电力设备检修实训车间、高压输电线路测量与巡线实训场、高压试验车间、保护装置调试车间、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微电网技术应用实训室、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实验及实训室、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52个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米,设备数量达17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达3000余万元人民币,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构建了校内外一体化实习实训体系。实训平台完整支持了基于“校企一体,分阶段,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该教学工厂具有“工厂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工厂设备与企业设备一致,工厂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致,工厂课程与企业需求一体”的形式特征,利于加强和提升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由此突破了电力行业实践性教学条件的瓶颈,满足了培养专业服务产业的电力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以此教学工厂作为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与广西电网下属公司、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技术革新及项目研发、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构建教学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每年培训电力企业员工达1000余人次以上。

3.3电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主要是在对广西区内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的发电企业、电网及供电企业、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及其它工矿企业,如大唐集团平班电站、广西电网武鸣供电公司、广西恒都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湛江)、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检修与试验等主要就业岗位群。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了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及所对应的岗位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获得相应的行动领域能力,提炼相对应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适应岗位职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见图2所示。在专业课程标准中,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方面描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项目载体的实施需要,设计了教学项目,如项目任务、教学实施的步骤等。

3.4运行特色

(1)利用教学工厂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创设专业认知体验课程、基于精益“5S”管理的实训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从电工基础技能培训到电气运行、线路巡视和维护、设备检修、高低压开关柜检修等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及电力企业岗位综合素质课程中,按照电力企业文化管理、岗位要素知识,开发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技能课程,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实现电力企业职业素质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强化。(2)教学工厂集成了大量前沿IT技术以提升教学与实训效果,依托电力综合技术实训基地和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园与某水电站和某县级电力公司的网络互联,两类电力生产现场监控视频和运行状态数据均能实时传送到电力实训基地电力调度实训室,实现课堂直通电力企业生产现场。与重庆新世纪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开发混合仿真软件,使教学工厂能够更全面模拟真实生产过程。(3)电力综合实训基地具有真设备、真管理、仿真运行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集合校外多方资源,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现场、工作过程、班组管理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企业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境,给学生营造身临职场的职业氛围,了解电力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成以往只有在工地或生产现场才能完成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实施现场教学、共同评价学生能力,并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4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从建设到运行至今近五年时间,创设了大量真实工作任务、真实运行工况、真实生产安装的教学现场,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轮换等促进团队协作、班前会班后会、真实操作等教学方法,成功解决了诸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难题,为同类学校开展教改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虚秀维.教学工厂模式与工学结合模式对比[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7-18.

[2]王振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下的课程模式及其引鉴[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4(1):5-9.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2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背景下企业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既需要提升内部管理,也需要顺应新的监管形势,而会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当仁不让,随着在广西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来,会计的重要作用更为凸显。但长期以来会计只是作为记账工具,所具有的管理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导致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更多地关注在“记账技能”方面。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如何创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管理素养的会计人才以适应发展的变化,是摆在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一轴两翼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一轴两翼式”是基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情境式工厂实训平台”(1),以实训工厂汽车整车制造业务流程为“一轴”,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与“外部财务关系”为“两翼”,构建的“一轴两翼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其中,“一轴”即以实训工厂汽车整车制造购、产、销、存流程为主轴,实训工厂实体为实践教学与训练的真实载体,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核心,培养的是学生的会计核心技能。它既是有效组织教学与实训的手段,又是达到教学与实训预期效果的保障。“两翼”即内部财务关系的处理与外部财务关系的处理。财务部门如何处理与企业内部包括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生产、仓管等部门的财务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与企业外部包括银行、工商、税务、社保、供应商、客户等部门的财务关系,这是财务管理思想的体现,培养的是学生财务管理技能与沟通协调能力。

二、“一轴两翼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轴两翼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职业技能培养,通过调整与重构系列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借助信息化管理工具进行高职会计专业“开放式”创新教学方法实践,集成于“一轴两翼式”会计情境实训中心平台上,培养适应新经济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职商会计人”[1]。

(一)“一轴两翼式”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项目重构

现代社会是由不同形态的企业组织通过相互间的业务往来连接在一起。“一轴两翼式”课程实践项目是围绕柳州汽车制造产业,以情境式工厂为载体,按照汽车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相应实训项目,包括在真实企业环境下供产销、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与企业外部财务关系的整个企业财务链中展开工作任务。以“一轴”即实训工厂汽车制造业务流程为主线,在核心课程实践环节中加入“两翼”,即:①内部财务关系即企业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②外部财务关系即企业财务部门与企业外部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财务关系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项目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以情境式实训工厂汽车制造业务流程为“一轴”载体,通过加入“两翼”,根据企业真实工作业务内容,结合教学设定,从企业管理角度设计管理制度、流程,制作相关业务单据,作用于整个社会环境,包括企业、市场、商务、政务、公共服务等环境,进行企业经营运作。实践教学设计了两大机构类别,一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所涉岗位,二是外部组织机构各职能岗位。业务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能进行有机连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感知及掌握各单位、岗位之间的业务处理(联系)途径方法[2]。而教学实训内容则融入“认知、操作、原理、实践”由“核算”向“管理”逐层递进式开展人才培养,形成“一轴两翼式”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一轴两翼式”下会计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创设

实践课程设计围绕“一轴两翼式”并借助于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工具来完成。“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由教师组织学生组建企业团队,在特定的工作任务下,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每个实训将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准备阶段、实训动员阶段、实训阶段。1.课程准备阶段:在实训开始前,依实训规模而定,综合大项目,提前一周准备,小项目,提前一天准备。教师将实训项目学习指南以及实训资料等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则应根据指南要求组建团队,并熟悉项目内容及岗位职责,完成指南中教师布置的前置任务。2.实训动员阶段:此阶段仅针对综合大项目。在完成准备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经验,通过岗位竞聘、主管(教师)任命等方式来组建团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角色扮演等演练来理解“两翼”之间的业务联系。3.实训阶段:此阶段为重点实施阶段,整个过程“老师导”“学生练”。该项目实行企业供产销等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在项目行进中,老师要帮助或者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并锻炼在团队中与人相互协作的能力[3]。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每笔业务操作的具体流程,然后通过ERP信息系统管理工具进行信息化业务实训;使学生掌握各岗位财务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与企业内部机构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企业外部组织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在实训过程中,穿插进行过程性考核,在收尾阶段进行实训总结或完成结果性考核。在“开放式”教学方法中,项目的企业业务流程以情境式实训工厂汽车制造流程为主线,不仅提供手工管理方式下的不同类型的业务单据,同时配以ERP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的业务训练。项目由于涉及企业内外部组织的管理,业务的设计涵盖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难免在项目行进中遭遇各种问题,教师在这时候则会指导与帮助学生开展业务工作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此外,项目实施中由学生组成的企业团队的管理则纳入绩效考核,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学习,这也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

(三)“一轴两翼式”会计情境实训中心建设

“一轴两翼式”会计情境实训中心建设营造了一个以情境式工厂实训平台以及工厂内外部的社会组织机构为实体,并配套安装相关ERP管理软件的真实企业环境,即在原“先进制造工厂”生产区的——办公区增设四大“会计功能”实训区:基础会计实训区、税务会计实训区、财务会计实训区、成本会计实训区。每个实训区与“先进制造工厂”生产区以玻璃木墙分隔,每个“会计功能”实训区布局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即企业办公区、税务、银行、供应商等外部社会组织物理环境,形成完整企业内、外部财务链。“会计功能”实训区既能与“生产区”联合使用又能自成一体进行专项训练。整个情境实训中心既能满足会计专业实习实训,还可进行财经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实训。每个实训区设计都有其专业功能性作用,无论从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都力求与企业环境相一致,对实训区以“企业作业区6S管理”理念加以管理;从办公场地、使用的设备、办公用品用具到业务流程安排,尽可能与实际经营活动相符,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全过程,使与学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一轴两翼式”会计情境实训中心建设以汽车制造业务流程为主线,在企业内部设置主要业务工作岗位,业务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能进行有机连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感知及掌握各单位、岗位之间的业务处理(联系)途径方法,达到培养业务工作能力强、具备全局观意识的人才目的。因此,“一轴两翼式”会计情境实训中心是集全真实——环境真实、流程真实、业务真实;跨专业——不仅适用会计专业,同样可为财经类专业提供综合实习的高效能实训中心。

三、结语

创新升级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一轴两翼式”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借助信息化管理工具探索“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全方位课程新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在增进和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会计情境实训中心的建设,创设企业、市场、商务、政务和公共服务等实景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解决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难题。当然,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检验的,应将持续不断地总结与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视为人才培养的常态化机制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丁俊,汤泉,倪爱东,等.“实境耦合式”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7(34):33–36.

[2]曹小林.“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初探[J].商业会计,2017(03):122–124.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产品包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包装工艺

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为了迎合时展的需求培养了大批包装设计类人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学校传统的理论课程设置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市场脱节,出现包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长时间不能胜任包装设计师岗位的现象。基于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优化方案让设计类学科走出传统教学误区,校内理论课堂与市场接轨,有助于专业人才质量的提升。包装设计人才掌握包装市场的最新动态发展,用创新思维包装、引导我国产品市场面向全球一体化。本文将从校内课程改革、校外实践教学、设置包材展示橱窗三个方面浅谈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方案。

1校内理论课程改革

1.1增设舆情监测、市场调研课程

包装是人们接触产品的第一印象,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图形、文字的美感和情调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的晴雨表。品牌口碑舆情监测是重要的品牌发展研究反馈,可以及时反映某个产品包装系统在人们心中存在的优缺点。品牌长远发展需要塑造消费者的良好口碑,扬长改短、迭代升级。每个季度,时趣AI云计算会通过社交平台用户在参与两个品牌相关的关键词讨论中,得出不同品牌的口碑差距。消费群体分析数据表明,80、90后已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性调研表明,包装的时尚色彩外观、热门IP形象、创新创意功能成为产品销量的重要依据。学校包装设计课程内容需要大胆调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社会调研课程充分与市场中商业模式结合,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市场分析结合的运作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产品卖场,了解消费者选购时的心理与消费习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文学、绘画、美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精确定位消费者的需求,在以后包装设计工作中正确定位消费者喜好,使产品包装的各项功能更好地表达出来,提高产品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销量与占比。

1.2增设竞品分析课程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通过升级来延续自身生命力,产品包装设计是品牌升级中核心组成部分。产品包装设计用视觉语言承担着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重要作用,未来产品包装设计的趋势是以客户为中心,了解用户习惯,了解市场,看清市场中不同产品的发展趋势,通过竞品分析找准产品市场的切入点,了解对手优劣,同时在竞品分析数据中可以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在包装教学过程中,增设竞品分析课程,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品牌的竞品分析环节。例如,时趣AI云监测分析数据可以通过对当下热门的“喜茶”和“奈雪的茶”茶饮平台的社交营销情况监控,最终得出数据显示,由于用户对喜茶的产品包装更加满意,所以激发了客户的消费情形,包装的胜出成为其他同类竞品需要升级的地方之一。品牌的竞品分析可以通过在市场中根据包装产品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品做比较,让学生分别列出竞品的:①品牌名称,②包装用色,③包装图形,④包装外形,分析产品的包装从颜色到图形给受众带来的感觉,是否突出产品特性,激发受众购买欲望。最后比较得出不同产品包装的优点及缺点。具体列出竞品对比后的色彩、图形、结构,哪个最优秀,为什么。竞品分析课程可以让学生以学校为圆心,找出周围地区的地方特色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来练习竞品环节。

1.3增设包装迭代跟踪课程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对各类产品包装越来越挑剔。品牌包装设计需要让学生理解品牌阶段性升级的重要性,包装跟踪优化迭代的必要性。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营销的目的就是让推销变成多余。好的包装设计是品牌最廉价的营销工具。例如:1、产品包装是否能保护产品的基本属性;2、产品包装是否能成功吸引消费者注意;3、产品包装是否能从同类竞争产品中跳出;4、产品包装是否以时展中不断改变需求的消费者为中心,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包装设计发展未来前景空间大,市场良性发展急切需将商家产品生产时原料的包装标准化、规范化。在包装迭代跟踪课程中带领学生细分包装类型,深入剖析优秀包装案例,追踪优秀产品包装的迭代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2.1深入包装工厂实践教学

一个合格的包装设计师需要完善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保障包装印刷的顺利完成。在印刷前,设计师需要查看设计稿有无错误内容;文字是否缺失;色标、套版线、裁切线是否完整。由于不同的包装材料会有不同的印刷工艺,所以学校要改进以往根据课本的教学方式,开设工厂包装工艺实习流程课。通过参观印刷工厂,了解印刷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在包装生产中运用最广的纸品印刷材料深入学习,专业教师带队让学生在工厂里全面学习,深入了解纸质包装材料的印刷工艺及相关知识。对普通印刷、数字印刷、印刷工艺展开学习,将新包装工艺流程课植入学生的品牌设计课程操作中。系统学习以下常识:

2.1.1深入工厂学习普通印刷工艺

纸包装印刷的方法有很多种,操作方法不同,印出的效果也不同。带领学生参观工厂里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板印刷、丝网印刷四种传统纸印刷工艺。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凸版印刷与凹版印刷相反,同时了解平版印刷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的特点。

2.1.2深入工厂掌握数字印刷新技术

新的印刷技术的应用,给产品的包装印刷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带领学生参观包装制作厂有助于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给未来包装设计带来新的体验。让学生了解CDI数字印刷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区别。进入工厂让学生通过实践识别出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区别,有助于国内包装印刷技术在未来包装领域的革新应用。

2.1.3深入工厂了解特殊包装制作工艺

组织学生参观覆膜机在包装印刷品表面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的工艺流程,认识多种烫金纸材料如镭射金、镭射银等。让学生熟悉包装覆膜工序能让制作出的包装表面呈现出光亮、平滑的视觉效果,并且具有耐水耐磨的使用效果,掌握覆膜工艺可以让学生以后更出色地完成产品的包装设计;凹凸压印工艺经常用于包装印刷完成后的后续效果加工,例如:增强包装纸盒外观设计效果,体现商标的质感,还可完善书刊装帧等产品的印刷制作效果。带领学生观看凸版印刷机利用较大的压力,把图案或文字大力轧压成具有明显凹凸立体感的图文效果;UV防金属蚀刻特殊油墨可以制作出绒面及亚光的包装,使包装印刷品凸显高贵的品质,针对高档产品的包装可以采用UV防金属蚀刻印刷工艺。通过带领学生进入工厂,让学生观看在金卡或银卡纸上印刷凹凸不平的半透明油墨,经过UV紫外光固化,最终产生光亮的金属表面的过程。全面参观、学习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学生及时接受市场中新的包装制作信息,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工厂实践基地教考分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日异,“信息爆炸”成为当今时代的特点。包装项目进行时,能否迅速捕捉、掌握和运用大量的科学技术信息、管理信息、产品市场信息、社会信息、自然信息等,决定了产品包装落地后是否能在激烈商品竞争中位于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领先地位。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创意、创新、灵活运用的能力,采用阶段性项目考察的方式审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个课程结束后,采用命题设计某品牌的产品系列包装,学生根据命题要求,本着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完成包装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开拓眼界,服务未来的设计工作。学校包装设计课程的开展要跟上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课程内容应注重产学结合,学校与科研单位、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将大企业和工厂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在多家广告公司及印刷厂建立实训基地,以项目实训的形式扩展课程,将课堂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的项目落地实践中。让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与实训成绩挂钩,学校与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人才计划书。在项目实训中,培养学生包装设计落地业务能力的同时,企业可以选拔优秀的人才,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同时学校应配合保障师资力量,完善校内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让教师与学生课上课下多交流,为市场培养高素质、接地气的毕业生。

3学校设置包材展示橱窗

在学校设立包装容器展示橱窗,可以通过橱窗直观给学生展示各类现代包装容器及经典的包装设计样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容器类型与结构、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与装潢设计之间的关系。包装材料是整个包装工程的核心,是发展包装技术的源泉,能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因此,通过包材展示窗口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包装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范围、发展趋势,在以后的包装工作中了解包装材料来源,合理选用包装材料,通过新包装、新加工技术,提高自身的包装技术水平与品牌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基于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优化方案在传统课堂教学前提下,总结包装设计课程特点,整合校内外资源、根据当下市场需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对接校外工厂,让学生深入学习包装工艺及最新包装技术,树立新时代的教学观念,制定出符合中国品牌迭代升级时期的包装设计教学课程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杨侠凯,梁立.利用包装进行产品跟踪的概述[J].包装世界,2009(03):24-26.

[2]潘文娟.触觉设计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4

让他们从实训的第一天,就变成一名准工人。另外,由于本校数控专业实训是采用班级轮流集中实训的方式进行。目前班级多,更新快,老师快速认识学生也是一个问题,有了工号牌,老师就可以记工号牌,然后和考勤表对照,就可以快速记住学生名字,给师生教学互动提供了有效条件。

2一把钥匙(一钥):角色责任与精神

在学生领到工号牌以后,他们将按照分组,到达相应的工位。由于实训过程中除了用相应的设备和仪器以外,还会用到很多的刀具和工量具。这些物品多数体积较小,但价值不菲,为了保证不被遗失,通常工具柜都要上锁。学生在到达工位后,分给学生一个工具柜和一把钥匙。发放钥匙给学生就意味着将实训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和工量具交给学生了。在这方面除了形式上将这些东西交给学生,其实还有情感目标培养要求。学生在拿到钥匙以后,老师会强调他们要保管好物品,这样学生将会成为一责任主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信任,给他们一个自主管理的空间。

在管理仪器设备上,学生将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这将给实训设备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用自主管理的方法不仅解决了设备遗失的难题,同时又让学生过了一把实足的“主人瘾”,还培养了他们管理经验。在有些实训是每人一个工位,本校将一人一个工具柜,一人一把钥匙。还有些实训是几个人轮流使用一套设备,例如普通机床实训和数控机床实训,目前学校还不能满足人手一台套的目标。这样就将几个同学分成一组。将钥匙交给组长,让所有的成员共同管理,这样还培养他们“协同管理”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一张清单(一单):角色任务与要求

在发给学生钥匙的同时,还要给一张工量具清单,清单包括所有交给学生的仪器设备的型号、数量以及完好程度。在交给学生清单以后,实训老师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生认识工具。教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常用型号及其功能。同时检查其完好性,如果发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立即让实验管理员予以更换,在保证清单所列物品均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让接管学生签字确认,完成交接任务,同时也标志学生对实训仪器设备自主管理的开始。在其后的一段实训过程(通常是一到两周)中,实训老师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正常保养和维护方法。例如,车床工具柜通常分四层,最上面的一层要求摆放精密量具,第二层摆放刃磨好的刀具,第三层摆放工具,最下面一层放一些不太重要的杂物如铁丝钩、擦机布等。还有精密量具要教他们要擦拭干净,需要涂机油防锈的要按时涂油,所有量具要轻拿轻放。

在实训教学结束后,再由实训老师和学生一起按工量具清单清点工具,如发现有丢失或非正常损坏将按价赔偿,如属故意损坏不仅要加倍赔偿还要受到学校处罚。在本校数控专业的各个环节的实训过程中,均采用上述方法来有效进行管理。虽然是在学校但尽量让每一个实训教学环节都模拟成工厂,学校所有设备和仪器都采用加工型,和工厂一模一样,尽量作到和企业“零距离”。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工号牌的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向工人的脚色转变。让学生变成一名准工人。

实训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他们每天都有新任务,每个教学任务都是一个工厂加工任务。一个个“真的任务”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现在学习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有用的东西。这些举措彻底摆脱了他们在理论课堂上的各种懒散表现,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考核发现很多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厌学”、“拖沓”及“睡觉”的同学,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异常优秀。在实训后期会涉及到一些较难的实训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本校的教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只记成功,不记失败,没有不及格,只有待及格”。本校坚信技能培养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通过任务分解,化难为易,让学生敢去想,敢于尝试,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最终他们都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4总结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班组式;化工安全;职业素养;教学模式;实践体验

化工生产具有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高温高压等)、生产装置自动化、连续化、大型化以及原材料及产品特殊化学性质等的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化工行业的危险性。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多起由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众人“谈化色变”,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1]。但究其根本,绝大多数化工安全事故及其导致的系列问题均源自生产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2]。因此,加强化工安全生产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作为支撑。《化工安全技术》是化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应用性和综合性[3]。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以提升化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业素养为出发点,进行化工安全知识的学习。然而,通过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演示练习及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对意识认知(如安全意识的树立、企业安全文化等)和风险认知(危险源的辨识、防火、防爆、防毒技术等)、风险操作(高空、受限空间作业等)内容的学习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缺少岗位体验和实践锻炼,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理解不透,对各类危险物质、危险设备及危险源缺乏深入理解,对化工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风险认知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4]。所以该门课程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以学院“煤制甲醇仿真工厂”为载体,探索构建了以“班组”教学为途径、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岗位”任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境育人”。

1“煤制甲醇”仿真工厂载体

2017年,我院建造的“煤制甲醇”仿真实训教学工厂开始投入使用。仿真教学工厂采用实体设备与仿真操作相结合、内操与外操相结合的模式,生产实际高度接近。参照实际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厂区内规范配备有室内消火栓、灭火器,按需配置气体防护设施;现场安全标志设置齐全,设置工艺流程中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职业危害告知卡,在醒目位置悬挂安全警示标语。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使仿真教学工厂具备了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故障模拟真实化特点,解决了“化工厂”进校园的难题,为化工安全课程提供了理实一体的教学平台并为该课“班组式”教学提供了载体。

2“班组”教学模式设计

2.1以“班组”教学为途径

参照化工行业车间班组式工作生产模式,为提前熟悉岗位环境、增强职业责任感,创设“班组式”体验。通过调研、走访化工类企业并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了与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相关的岗位主要有环保员、安全员、DCS控制操作员、生产技术员、工艺技术员及化学检测分析专员等,学生按照上述岗位需求分成若干个班组(6-7人/组),分别设置班长、副班长职务,组员分别扮演相应角色承担岗位职责。依托仿真教学工厂载体,如进行危险源辨识、扑救生产装置火灾等实训。通过班组构建、安全喊话、任务驱动、成果展示、竞争激励、情景模拟、应急演练等方式,旨在以“班组”为教学途径,增强学生的岗位职责任务体验感、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提高安全防护和操作技能。

2.2以“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其目的在于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营造、构建与实际生产相对接的模拟仿真工作环境,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以理论知识学习、微课导入、案例情景学习、虚拟仿真实训为教学模块,采用云班课、多媒体、情景动画、VR体验、3D仿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以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交流探讨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工安全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活跃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任务引领——交流讨论——实践操作——总结完善学习环节中,不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安全职业素养[5]。

2.3以“岗位”任务为导向

依托“煤制甲醇”仿真教学工厂载体,以“岗位”任务为导向,结合实际构建企业生产环境[6]。提出需要完成的生产任务(满足7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教师针对相应“岗位”设定工作任务,以“班组”为学习团队,解说完成相应任务的要求和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通过云班课及网络资源,进行“班组”讨论、共同设计、制定方案。经与教师讨论修改完善后,执行并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具备化工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安全防范职业技能、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如制作危险化学品标签;模拟受限空间作业过程,办理相关作业票;触电急救,应急救援演练等形式。培养熟悉化工企业危险品及危险源、安全工作措施、劳动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化工技术专业人才。

2.4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通过构建与真实生产对接的模拟工作环境和设计的对应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组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由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化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安全生产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5以“全面”评价为保障

为充分测评学生学习成果,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价为保障,打破传统终结性考核评价的局限性和不公平性,强化过程性职业技能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从“班组”各成员按时到岗情况、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班组”团结性及日常安全行为表现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起来进行评定。科学全面地体现“班组”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行为,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勤于动手、认真钻研的敬业精神,善于沟通、积极进取的班组文化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职能的掌握程度。

3结语

通过实践,“班组”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大大缩短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适应期。同时,通过教学,学生安全意识有明显提升,在日常教学及实践中处理突发事故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综合技能和素养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培养。此法适用于有综合实训设备的院校进行参照。

参考文献:

[1]邱罡.《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21):226-227.

[2]杜奕,陈定江,林章凛,等.化工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31—236.

[3]齐向阳.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肖文侠,刘震,于彭,等.“化工安全技术”实践教学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教改,2018(412):67-69.

[5]吴秋凤,李洪侠,沈杨.基于OBE视角的高等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97-98.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堂教学;产教协同

0引言

机电设计制造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机电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融合电子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形成相应技术专利和技术体系,已经成为机电设计制造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作为高层次机电设计人才的输出基地,地方高校可以在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教学中探索产教协同合作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新时期的机电设计制造行业培养人才,开发新的道路。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底蕴丰厚,有一个校办工厂:石嘴山神工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宁夏荣光科技集团共建智能制造车间和LED车间两个实训基地,并与周边企业共建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引企入校、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实现“双主体”育人。

1现代机电制造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突出短板

1.1课程知识框架的时效性不强,过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智能化和信息化制造业的人才目标要求不匹配,特别是有很多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标准,与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相对滞后,比如在机械装备类课程设计内容当中,还是以减速器这一传统设备的设计为主题,对于智能工厂、机器人、3D打印、网络共享制造车间等,都没有在设计实践课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类别去设计教学内容,而没有真正落实到现代机电制造的生产线环节上,即生产线的设计、加工制造、检验、调试测试等重点任务,学生缺少良好的实践平台延伸,在进入专业岗位后,仍然有无从下手的现象。教学没有与生产、动手、研究联动协同,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增强[1]。

1.2在产教协同和校企合作框架下的课程改革缓慢,地方行业特色资源挖掘契合不够深入

地方高校的人才库打造,应当积极与企业、社会、政府、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进行合作和配合,博采众长,集中合力推动。但是很多地方的应用型高校,受制于财力水平,品牌影响力等多重因素影响,教学改革推进并不是很顺利,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技术以及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前沿科技的探索和实践都涉足较少。一方面是合作的企业较少,另一方面是合作平台不够科学、全面、系统,产教融合下的新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模式远没有达到现代制造业市场的要求和标准[2]。机电设计智能化的转型,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的综合化和复杂化,需要相关人才除具备机电相关基本知识技能外,还要对计算机控制原理、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仿生技术等都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3]。那么地方高校在未来的转型当中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化的制造情景,在虚拟工厂下,让学生对相关技术有更加真切和深入的感知,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把智能工厂的运行的相关流程远程传递到课堂当中,也可以利用云课堂,让工厂的一线生产和管理人员为学生开展云端授课,就能把更多的实际工厂生产案例与问题引入。

2产教协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创新实践举措

2.1聚焦核心工程技术能力,重塑智能制造课程体系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主攻方向,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群主干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群,它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和实用性。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的政府、企业、职教联盟等进行全面合作,在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线、设施设备、工艺技术等实践经验做全面的总结和凝练,把一些现代的虚拟现实、视觉感知等驱动元件、智能仪表的操作应用列为典型案例,纳入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实践内容当中。同步开展教材的编制,内容体现原理和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通过多媒体的要素进行解释说明,在突出主干课程后,再对其他辅助课程进行梳理和配置,做到前后对应,深度融合[4]。

2.2把理论知识教学和产业实践深度融合

产教协同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教学和生产实践这两个有显著差别的社会活动方式的结合。课程群应当侧重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密切联系,比如引入现实性的工程问题和案例,更具实操性的工厂培训方式等。我院把产教协同的改革以现实的产业项目细化,让改革以项目制的形式推进,比如瞄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项目[5],让师生积极地加入项目开发团队之中,以实践强化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边学边干,突出其主体地位,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实操间的明显界限,在干中学,学中思,学中干,把思考的创新点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从理论层面逐渐的落地到实践层面。以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的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通过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熟悉理实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形成理实一体化的工程思维,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设计项目时,能够合理地选定一体化的电子元件的规格和型号,将其组装成一体化的系统,并投入使用。这样通过参与项目,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激发内在潜能。

2.3建立新型现代学徒制,让半工半读模式不断变革创新

这就要求高校要把“三变”作为协同推进的课程群重点改革任务来抓,通过生产车间变为教学课堂,一线车间操作变为课堂实验训练,企业的技术工程能手专家变为大学课堂当中的高水平师资资源。经过这样的改革,企业的一些先进高端设施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互联网+”远程培训、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等技术,将企业的生产场景展示到教学课堂中,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学习探索,企业师傅变授课的教师,学生可以与企业的一线“教师”实现面对面交流,大幅提升半工半读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的创新和前沿的项目建设任务,教师变企业师傅,这样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充实,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都配备到位,打破了原有双师型队伍中的专业能力教师偏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可以在企业师傅、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小的任务,参与实际生产,学生变企业工人,这种形式是对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的一种深度创新[6]。我院除了采用上述方法模拟真实环境教学外,还通过与校办工厂石嘴山神工科技有限公司、宁夏荣光科技集团合作,建立数控专业、机电专业、焊接专业的新型现代学徒制班,学生除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外,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当学徒,参与工厂的生产任务。

3结语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7

(1)从2010年至今,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

先后与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天津宝迪集团、北京德青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河北万雉园农牧有限公司等6个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畜牧生产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开设“订单培养班”,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后,即将“教室”搬到畜牧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边学边做、学工交替”直至毕业,开创了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厂中校”。

(2)非订单培养班实行2.5+0.5的学年分配

即在校内学习2.5年,剩下0.5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自己将来毕业后要去的企业“顶岗实习”。全系学生都要有至少一次暑期“顶岗实习”经历,即利用暑假时间去企业实习。暑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以是系部推荐的,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

(3)通过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使企业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目的。

2请进来、把工厂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

在“厂中校”基础上,畜牧兽医系进一步拓展思路,变“走出去”为“请进来”,把个体经营场所引入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校中厂”。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采用“四路并进”的方式,探索建设“校中厂”式实训基地的新路子。

(1)自建的校内经营性教学实体—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宠物服务中心。

通过完成真实的宠物诊疗和美容任务,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接纳学生进行实训。

(2)“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经营性教学实体。

例如,沧州职院牧医系与学院周边的一些动物诊疗、生活场所—黑大夫动物医院、宠爱有家宠物医院、派多格宠物医院、同仁动物医院、沧县畜牧局动物医院等通过协商,约定学生课下时间可以随时去各大动物医院、门诊、美容院、生活馆等参观学习。这种形式已经成为畜牧兽医系建立实训基地最广泛的形式。

(3)畜牧兽医系专业教师个人对外承租的生产性教学实体—养鸡场。

沧州职院畜牧兽医系鼓励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一线的生产实践,积累专业经验。为此,部分年轻教师对外承租起了养鸡场,亲自参与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实习实训基地。

(4)远程同步传输实训室的建立。

2012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耗资40多万元分别对河北民乐牧业有限公司下设的猪场、衡水赛科星澳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的牛场、河北泊头五谷蛋鸡优养基地的鸡场实施了远程同步传输。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亲临一线”,能够随时看到这三家养殖厂的真实养殖场景。创造了新概念“校中厂”。

3创新具有畜牧兽医系特色的“做中学、学中做”人才培养模式

(1)畜牧兽医系依托“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实训教学的“五合一”。

即“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教室课堂与生产现场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

(2)根据畜牧兽医的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紧扣“做中学、学中做”内涵,创新出了具体运行模式,形成了畜牧兽医的专业特色。

例如与中粮集团下设的养猪场开展深度合作,实施了“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教学运行模式。并且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实施顶岗实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制”。要求学生写出顶岗实习过程总结外,还要求开展生产技术革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环境条件改善等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管理者导师指导下写出创新论文。

4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畜牧兽医系坚持把学生“能就业、就好业”作为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强调研,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强调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紧扣就业需求;例如,针对近年来的宠物热,2014年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组建了“宠物班”。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就业、择业观念;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扩大学生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的有机结合面。

(2)畜牧兽医系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厂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工种;工学一体

一、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现状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能否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已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重要实施对象,重点扶持、发展对象。它帮助了许多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并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先进的生产工具(智能制造平台)得到了应用,先进智能制造系统、高端生产手段得到了应用。提高了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进步,一举两得。

二、新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式灌输与划一或模块式教学)在现阶段新经济形势下,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当前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用人需求。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学生毕业就业及企业用工需求的紧迫性,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该如何应用呢?“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化”等模式该怎么合理选择和开展?事实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不好,要在实践中实行。当前技校学生中大多存在的情况有:手机依赖症(如何化劣势为优势)、理论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兴趣差(如何通过实际的生产环境或有趣的生产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论是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并有较高的学习效力就是好方法。所以,笔者以为,开发出学生愿意去学的教学载体,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采用有别于输灌式教学的有兴趣的教学形式,是我们当前比较迫切的任务。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只要学生能学、想学、好学,都可以适当的采用并应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所以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化”等模式,其关键词应该是“兴趣”。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理论水平比较弱,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是作为技校教师常常考虑的问题。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有水平,并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也是技校教师常常深思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一方面教师、一方面企业,面对不怎么好学的学生,作为技校教师肩上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发展技工职业教育,其目的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那么到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更有效、快捷地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深入到企业当中去,去体验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对什么人才有需求,认识企业不同的岗位能力要求。针对专业岗位,总结、提炼出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回到学校不脱离社会需求并选用企业典型加工任务,或者开发与之相类似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教学载体,开展相对应的能力培训。当前数控常见的教学模式,学校的各个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例如《车工实训》《铣工实训》等分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讲,只是单独学习零件加工里面的某一个工种,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导致学生认识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培养,不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笔者提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进行多工种联合实训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对各工种所加工的零件进行组装、装配;甚至对制造加工、组装出来的具有一定功能作用的机械构件进行调试。最后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工学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看到生动的综合件,对所学的技能真真切切地有所体会,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不高的现状。

三、对应常见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指数分析

目前,各兄弟技工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各有差异。笔者根据收集的资料及信息分析,按五颗星衡量,对各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兴趣做了一定的分析。

1.校办工厂

校办工厂,就是学校模拟工厂的设备配置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多年前,由于社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设置校办工厂是有效的、可行性的解决实践环节的方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办工厂一方面设备配置跟不上社会工厂水平,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先进技术略有脱节,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缺失。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个别教师有时不能坚持培训教学的初衷,没有将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放在第一位。

2.订单式校企合作

订单式校企合作,最大的优势是服务生产企业。企业跟学校合作进行订单式培训,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对人才的各项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培训。培训出的学生不用岗前培训直接前往与学校合作企业就业,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同时在此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使贫困学生更能顺利毕业就业。唯一不足的是,虽然学生的学习也比较有针对性,但是就怕企业的需求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过于片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

3.引企业进学校

个别学校没有自己的校办工厂,但是学生的实践环节一样可以在学校里面完成。这就是企业进驻学校,企业与学校合作。企业进学校后,学校免费提供场地等各项优惠条件给企业,然后企业安排设备及技术人员培训学生实践环节。企业与学校得到互补,各取所需。学生实践的内容比较贴合社会实际。但是,就怕企业为了生产,安排比较单调的实践生产环节让学生学习。同时,利用学生实习时间充当廉价甚至免费劳力,而不顾学生学习内容及兴趣。所以需用充分沟通合作的教学实践内容及方法,如果沟通得当,不失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4.传统2+1办学模式

2+1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实行的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包括理论基础及专业实践课;还有一年的时间是下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学习方式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多为专业理论基础,在校实践环节也还是比较单一简单的课题,没能掌握社会比较先进的设备技术。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以后,还要熟悉学习掌握企业具体的技术岗位要求。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普遍也能够适应新的、较高要求的技能要求,但是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与社会顶岗的一年之间有一定的脱节,在校的学习相对来说学生兴趣有限。但是如果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较好的话,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提升的潜力、空间会比较高。

5.教师下企业,学习典型零件的制造生产流程,回学校提炼教学载体开展多工种“工学一体”联合教学

此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出来的,并不是为了企业的生产顺便培训;也为了不使教学项目与实际脱轨,教师需深入到企业中了解企业零件设备的生产工艺过程,然后开发对应技术的教学课题;开展“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合作、引入竞争机制等,锻炼学生各项能力。同时对于不利于开展教学的太复杂的企业生产零件,作为教师,为更好开展学生教学,我们可以做必要的内容增减。一切为了学生,学习课题内容考虑能不能与社会接轨,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学习过程方式考虑学生有没有兴趣。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手机的应用,引导学生更好地用好手机,而不单只是玩游戏。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