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企业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厂企业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厂企业管理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1

 

一、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高职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应当加快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高职教育空前重视,高职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根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历届毕业生跟踪得到的信息反馈所知,不少学生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学生角色不能快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就业的磨合期过长,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最终造成“下不去”、“用不上”和“留不住”的局面。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淡漠,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更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化企业文化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熏陶,特别是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对学生的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创建校园文化融合的氛围使学生充分适应企业文化的“预熏陶”,强化学生在进人企业前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价值及行为取向最终被引导到今后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他们要能够在企业里面具有组织群体意识、向心力、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旦成为企业员工,就能够迅速融入富有创造性的、积极性的以及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少对高职校园文化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系统研究,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更少[1],尽管有些学校和专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与研究,撰写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但都属于初步的、不完整的认识层面,很难看到较为成熟、较为深入、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高职校园文化过度边缘化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时间短、底子薄和教育资源(资金、物资、生源、师资)相对短缺等方面的不足,在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时,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道德、心理和艺术等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也容易忽视校园文化等软环境的建设。许多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主要有几种形式:(1)认为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是浪费时间;(2)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开展校园活动而已;(3)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各种讲座,搞各种学生活动;(4)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结果使学生疲于奔波,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却因频繁的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5)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在校园里堆砌着名人雕像而已。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整体规划,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支持。   (二)高职校园文化过度本科化   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和中专升格而来,校园文化的累积较为薄弱,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开展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缺乏经验和值得借鉴的成功范例。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简单照搬本科院校的常用做法,模仿本科院校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甚至和学校教育毫无联系的文化移植到校园当中;校园文化中缺少了高职特性,缺乏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熏陶,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   (三)高职校园文化简单企业化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一些高职院校认为,要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场氛围,已经逐步认识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但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如何引入企业文化,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很多学校的常用做法是简单地把实训室改成厂房,在实训室和实训车间里按照一些企业标准条例与企业安全条例等管理,认为这样就实现了校企文化有机融合,进而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硬件改造,却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构建基于“教学工厂”模式校企文化融合平台   为了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必须搭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平台,使校企文化融合从理论构想变为实际可行。2007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政、校、企三方采用股份合作方式,在该校宁海产学研基地建立标准化精密模具制造教学工厂,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2]学校提供4500平方标准厂房,师资和学生等,企业投入标准化模具生产线,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教学工厂为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产学研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学校负责人以及企业负责人等组成,下设教学工厂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学工厂教学生产管理、产学研改革实施、技术研发和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该小组下设三个管理机构,分别是教学生产管理办公室、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和校企文化管理办公室,教学生产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教学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安排,及对师生和企业员工的再培训,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负责教学工厂新产品的研发和行业新技术的推广引进;校企文化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的实施及效果监控。通过政校企三方产学研合作实现教学计划和生产计划相融合,教学场所和生产场所相融合,师生科研和企业研发相融合,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间融合有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一)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有机融合   教学工厂计划调度科成员由企业计划员与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工厂中的计划调度不仅指企业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同时,也包括了教学计划与人员(学生、教师)调度。通过以上合作使教师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熟悉,对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和企业的需求更加了解,对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p#分页标题#e#   (二)教学场所与生产场所有机融合   教学工厂内有两条生产线,一条为教学用生产线,一条为企业日常生产用标准化模具生产线。学生按照教学计划,首先在教学生产线上进行实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轮岗进入企业实际生产线上进行顶岗实训,由企业师傅手把手指导完成实训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时刻都在接收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即使学生又是技术工人,实现教学场所与生产场所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适应企业氛围,实现由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角色转变。   (三)师生科研与企业研发有机融合   成立宁波模具研发中心,教学工厂整合学校和企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模具研发人才,依靠教学工厂为其搭建科研攻关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工作与研发,成分感受真实的企业科研氛围。同时,把学校的学术氛围带到研发中心,使教师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研中学。   四、实现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全方位融合   教学工厂管理规范,为广大师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学习环境,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让教师和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教和学,大大加快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对工厂真实环境的了解。在三种融合平台基础上实现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和进生活,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全方位融合。   (一)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   由于教学工厂采用股份制合作方式,该工厂遵循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从而把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校内感受真实的企业管理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切地受到先进企业管理文化的熏陶。   (二)优秀企业文化进课程   课程体系可以说是“教学工厂”的血液与灵魂。从教学工厂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市场调研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发展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开发课程。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任命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或企业人员为课程开发组长,吸收任课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这样,既能保证所开发的课程结构设计和课程内容顺序编排上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保证课程内容符合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要求。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要提请由“教学工厂”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与批准。这些措施保证了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在课程实施之后,还要定期研讨,随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正。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学生与企业工程师通力合作,使课程与项目相融合。通过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与企业沟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积极超前地进行专业开发准备,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业精神,在此过程中,实现优秀企业文化进课程。   (三)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   教学工厂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工厂既课堂,在教学工厂中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要对职业岗位非常了解。在工作压力驱动下,一些专业教师通过教学工厂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到教学工厂中挂职锻炼或实践,参加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参与或承接企业的科研项目。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获得前沿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过程和管理规范,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对企业文化更加熟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学生进入教学工厂上课,首先安排为企业加工半成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教学改革指导小组负责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安排到企业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项目和企业项目开发,将项目教学贯穿始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上更加符合行业与企业的需要。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优秀企业文化贯穿整个课堂。   (四)优秀企业文化进生活   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多是在众多校园文化活动中度过,学校应根据教学工厂在校园内的实际情况,开展“精工文化节”和“质量文化月”等富有职业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使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得到提高。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教学工厂”,使教学过程和生产、科研和经营过程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参与教师的专业技能技术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学,最终实现优秀企业文化进行校园、进课程、进课堂、进生活,使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融合。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2

1.1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调查发现,在原料、人工、水、电成本及折旧等方面不同企业差异不大,关键在转化率,而解决转化率的关键是技术人员,快速发展杏鲍菇工厂化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奇缺,与小规模季节性生产在技术层面完全不同,工厂化生产技术和管理难度大,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方式和管理知识老化的现象,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工厂中真正专业的大学或专科食用菌科班人才很少,很多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很难找到满意的技术人才,难以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跟不上,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专业化人才的不足影响了工厂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重要性,没组建好自己的技术团队,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也没有充分了解,对如何成功制作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特别对菌种的使用与新品种研发、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和方法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

1.2现代企业运作理念缺乏,管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自身管理缺失,没有建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过分依赖技术人员,使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目前,许多工厂化生产企业难以发挥工业化生产方式所应有的效应,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工厂化企业管理除了专项技术外,还应有设施工程、电器自控、环境工程,甚至经济管理等技术的支撑。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杏鲍菇生产企业管理,认识不到栽培技术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多专业分工协作,精细化管理,才能够产生效益的道理。由于不重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一线员工量化指标管理的具体方法,造成工人不按操作规程去做,经常发生制包污染杂菌率、畸形、生物效率低等问题。另外,一线技术人员、熟练员工能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也是管理层面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2.1投资前进行杏鲍菇市场现状分析投资前先对国内杏

鲍菇工厂化生产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研究。一方面了解工厂分布与规模、设施与技术能力、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主要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区域主要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价格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市场饱和时的产销动向以及新消费市场的开拓等。只有对市场的需求情况做具体全面的了解,才能以销定产,确定生产规模。

2.2设计建造专业化厂房

按正规标准设计建造厂房,合理化设计安装设备,工厂规划建造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栽培稳定的外因,也可节省能源、提高效益。杏鲍菇标准化工厂的设计以生产工艺为基础,物流转运方便快捷为前提,要考虑空间使用效率和车间内工作的便捷性,根据日生产量,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还要考虑栽培车间的保温性和温、湿、光、气的调控系统。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5个区域(表1),Ⅰ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Ⅱ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Ⅲ区为搔菌、栽培、包装区,对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Ⅳ区为操作区,包括装瓶和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殊要求;Ⅴ区为废料区和原料堆场,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有菌区与无菌区需合理布局。厂房设计包括拌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接种车间、发菌车间、出菇车间、冷却包装车间。按杏鲍菇栽培特有的工艺流程来进行设计,所需的设备要与车间相匹配,发菌和出菇车间主要是考虑四大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光照系统。温度调控主要是通过制冷机组进行控制,制冷机组的选型和匹配需根据菇房大小、最大容量、不同菌种的菌丝培养及子实体生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了解,具备规划设计能力的有资质的单位确定建设方案和布局图,并设计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基建、给排水、暖通、净化工程及配电等的详细施工图,再选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2.3组建稳定的技术及管理团队

2.3.1组建技术团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转化率。投资建厂前需建立一支通晓杏鲍菇理论知识,精通本职工作,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科研技术队伍;要有一个在技术上能统筹兼顾的技术总监,组建技术团队,菌种生产组组长、拌料组组长、灭菌组组长、接种组组长、发菌组组长、出菇组组长等一线技术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相互配合班组长或研发主管工作。生产操作人员都需经过专业培训,培养其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严格遵守企业的生产规程和劳动纪律,能熟练承担并圆满完成本职工作,解决工厂化生产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

2.3.2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组建管理团队,节能增效。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不仅需要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且需要管理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人才队伍,依托现代工业技术,把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成熟技术引入到生产过程。通过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积极协作调控,达到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

2.3.3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员工培养、培训制度,企业可与科研院校展开合作,积极引进、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注重员工培训,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建立、完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避免重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流失,满足工厂化发展的需求。

2.4建立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作业体系和生物生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农业企业是新事物,应以工业视角,结合农业生产特点,进行经营。做好企业经营,单纯从技术层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从管理层面着手,认真有效的管理是工厂化栽培的核心。建立的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菌种生产、菌包生产、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一直到产品包装、出厂、运输、上货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操作规范要求。同时,要制定生产线流程及标准、生产岗位标准、管理岗位标准,形成符合杏鲍菇工厂设计条件和杏鲍菇生长发育规律,切实可行的、系统的生产方式,使杏鲍菇在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连续的可控生产。

3总结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工厂化;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五年靠机遇,二十年靠文化。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工会就是将企业文化与其倡导的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有机结合,助推这一全新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实施和应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面。具体则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创新文化、素质文化、行为文化、目视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结合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文化

四建第一工程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工会组织就始终坚持开展“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奉行“以创新构建基础,以管理缔造实业”的企业宗旨,坚持“科技先行,专业做精,意识超前,服务到位”的管理理念,遵循“以诚信链接市场,以质量赢得信誉,以精品回报业主,以管理创造效益”以及“质量是维护顾客的保证,合作是繁荣团队的根本,创新是做强品牌的出路,纪律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的行为准则,逐渐形成了“求实、敬业、科学、严谨、友爱、团结”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内涵。同时,按照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将其实现的“焊接方式以自动焊接为主、以手工焊接为辅;物流方式以手工机械为主、以吊车配合为辅;设备工装以移动式为主、以固定式为辅”的预制施工方式和“预制服务安装,管理服务市场”的管理理念,固化为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具体理念———“预制工厂化、焊接自动化、作业流水化、工序产品化、管理标准化、出厂成品化”,从而着力推进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

二、目标激励,打造严明和谐的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机构、制度是硬性管理;人员、目标是软性管理。推进管理,就要积极倡导“自始自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的企业人才观,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为此,不断修订、完善、升级《预制厂管理手册》《自动焊焊接工艺手册》等《管理办法汇编》以及《车间管理标准》,作为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文件。《车间管理标准》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三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鲜明、完整的工厂化预制管理标准;《预制厂管理手册》不仅固化、明确了预制厂实施管理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范围,还细化、确定了相关业务管理流程、规章制度,给予了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一个强大、完整的制度保障。

三、小改小革,打造高效实用的企业创新文化

工厂化预制施工流水作业本身对于常年现场施工的安装企业,无疑就是一件新生事物。单纯生产单位的作业流水线不可能完全适应施工建设企业的工厂化预制,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创新、去开发新的工装、卡具、作业方法等等。充分结合工会组织的“五小”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员工集思广益进行小革新、小改造。《石油化工管道工程预制施工工法》被评为第三届天津市职工先进工法,第一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小组先进集体被授予本届唯一的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同时,第一工程公司的《TEKLA软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获得第三届天津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自动焊枪喷嘴”和“大口径厚壁管车床加工胎具”改造以及“钛材管道施工工法”被评为中石化四建局级技术创新成果。所有这些小改小革、施工工法和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厂化预制各个工序、工段施工效率的有效提高。

四、培训教育,打造高能人才的企业素质文化

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批量使用集打底、填充、盖面于一体的全自动焊接专机,它是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与自动焊机制造厂家共同开发、完善并推广应用的,也是预制施工的核心技术。因此,每年工会组织都要利用施工淡季,着重从新分配到已有的农民合同工自动焊操作手中,进行集中上岗培训和强化训练,既传授自动焊接技术,也明确其岗位职责,用企业的人文关怀、制度关怀、文化关怀来留人、育人。每年的先进个人、比学赶帮超标兵评比也都倾向于从事自动焊接操作的农民合同工,特别是在国家重点工程天津一体化大乙烯工程建设中,先后有十名自动焊操作手获得了季度“焊接质量能手”称号,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工会还选派一名技术全面、素质较强的农合工,参加了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国际化班组长培训班”的集中培训,让所有从事自动焊接的农合工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和发展方向。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为此,无论是针对自有管理人员,还是针对联营合作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会组织每年都要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工厂化预制管理软件、管理办法的宣贯和培训教育,常态化加强员工培训,打造高技能、高职能的各类人才,实施员工素质工程。

五、喜闻乐见,打造寓教于乐的企业行为文化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工会组织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推行的环境要求,创造性地在公司春节晚会上,先后排演了音乐、舞蹈、快板情景剧《工地节奏》《快乐立新功》和《检修歌》以及主题歌《腾飞的第一工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工厂化预制和管理软件使用的方方面面,彰显了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的完美结合。特别是每年公司举行的群体大合唱活动,中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在唱响红歌的同时,坚持每年必唱工程公司主题歌,员工们用饱满的热情唱响自己的工作感受,既增强了工程公司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也形成了推介工厂化预制施工管理模式的浓厚氛围。另外,为进一步推广“特色企业文化内涵”。工会组织在每个重点工程项目的管道预制施工管理中,以每一条流水作业线为单元,以四个工段为对象,认真开展“比安全、比质量、比工效、比管理、比服务”和“创优质工程”的“安康杯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分别针对核心自动焊接技术的自有员工(焊接工段)和进行联营合作的员工(其它工段),分别采取不同侧重点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劳动竞赛方法。管理、服务、安全等定性劳动竞赛重点评比联营合作单位,既可以与联营合作队伍每年的公开考核相结合,优胜劣汰,又培养、提高、锻炼了联营合作单位的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质量、工效等定量劳动竞赛重点针对掌握核心自动焊接技术的自有员工,有效地与计件工资相结合,使得最高计件工资达到2?900元,是普通员工计件工资的两倍,大大激励了自有核心技术的自动焊机操作手的积极性。

六、内外并举,打造特色鲜明的企业目视文化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4

1.1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革命,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在这两次经济革命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三次经济革命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农业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主要以土地、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为主,农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以早期的农场和作坊为主。早期农场和作坊的主要生产技术已手工作业为主,产品是单件和小量产品的服务,其管理特点以无分工的专制式管理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关键词资源是材料和能源、蓝领工人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大规模生产企业。这种大规模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以机器自动化生产为主,提供的是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管理特点在劳动方面进行细致分工,组织管理的模式是以多层次、递进和集中式管理为主。知识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是知识与信息、知识人才,知识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主要和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是以柔性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及通信为主,这种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具有大量和个性化的特点。

1.2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战略的调整,三是竞争的焦点。首先,在环境的变化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其二是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战略的调整方面,投资战略上,由过去的厂房、设备和生产线为主的有形资产转变为人才的培训和人员的激励创新,成长战略上,由规模经济转变为无形资产的创造与增值。再次,在竞争的焦点方面,从以前的资产和技术的竞争转变为现阶段人才的竞争,除此之外,竞争的焦点还有融入了知识和信息的产品,比如微软公司的软件等。

2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

企业管理思想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的升华,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当中,企业管理的思想深受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管理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代和历史烙印。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诞生出新的理念,比如,变革与创新、集成与融合、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等。

2.1变革与创新

首先从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讲,在工业经济时期,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丢产品和技术的垄断,企业追求维护自身利益两个方面遏制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的。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着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时期的企业在追求企业绩效上,主要以企业的成本,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的变革主要在于创新,管理思想的变革包括了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信息、知识和人才则为创新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创新管理。

2.2集成与融合

工业经济时期的组织管理以西方自由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期,劳动分工与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分工越细,工作效率也就越高,但是细致的劳动分工使得企业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化。复杂的协调机制和规模庞大的协调机构使得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受到阻碍,由此诞生出一种新的思想,即集成与融合,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思想。所谓集成,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有机的合成。而融合指的是不同事物在集成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事物的过程。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思想的集成与融合的作用都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集成包括了多学科人才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业务与管理过程的集成等,而管理思想的融合包括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之间的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这些集成与融合为当代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成与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很多企业和产品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团队工作等。

2.3以人为本思想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在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期,人的因素一直受到重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中,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投资者的愿望,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物质、文化发展等的需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减少管理的层次、员工的教育培训等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3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组织与行为两方面特征的总和,市场竞争中永恒的逻辑就是优胜劣汰。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准确迅速的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改进经营管理的策略。

3.1团队工作

团队是企业基层组织和管理形式中的主要管理模式,以团队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代表企业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等。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精干和灵活等特点,深受国际众多企业的认同。在精益生产系统中的主要支柱就是团队工作。同时,团队又包括了职能团队和项目团队。团队工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劳动组织的灵活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创造精神,因此,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构建高素质的团队组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分形工厂

分形工厂来源于分形理论,分形在企业的形成过程中受递归机制的影响,可以衍生出变化无穷的复杂结构,分形的主要对象是依据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整体相似。有关研究表明,任何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事物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企业也是一样。分形工厂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和动态的特点,分形工厂的结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受分形结构特点的影响,分形工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3虚拟企业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由于市场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要抓住机遇,就要积极挖掘、合理配置并且有效的利用好企业内部的资源。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成员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经营管理实体。组合的目的在于抓住市场机会,因此,一旦失去机会,这种组合式的虚拟企业也就解散了。虚拟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合作,在虚拟企业中,组合成员根据市场机会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把经济管理精力集中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中。虚拟企业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4结语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气控制设备;智能化;自动化

1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1.1不需要构建控制模型

电气化设备在我国市场中应用多年,很多工业企业为了实现电气化控制目标的建立与完成,会按照相关的标准化规定构建相应的模型,这样一来,企业便能直接开展实践控制点的衔接性管理工作,以促使控制管理工作更加强而有力,且更加针对性的重要意义。然而,相关技术人员若想将此项工作加以落实,就必须在该模型构架之初,就要将设备运行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参数值明确出来,以促使其自身所构建出的模型更能精准地反映出该设备在正常情况下所展出的运行状态,而若是相关技术人员仅是固步自封地按照主观的判断去构建出相应的模型,便会使得设计所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差错,而当前所采用智能化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步骤,进而以该设备所具有控制质量水平及运行精准度提升到最大值。这样一来,工厂企业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1.2方便电气系统的调整与控制

将智能化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最终所形成的综合性技术,可以以最高的运行效率去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将最具有精准性的数据呈现在相关技术人员面前,设备操作人员才能将此数值作为设备调节的主要参考数据值,以最为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此设备的控制工作,而电气设备也将在这种规范过程之中,得以完整运行。电气化控制设备也将在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之中逐渐使得其自身的控制功能特性更加高效、可靠。由此可知,新型的智能化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对传统的设备运行缺陷加以弥补,为电气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1.3较强的一致性

若想使得工厂的自动化控制电气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控制效果,就需要依照相应的操作流程设置相应的数值,通过智能化技术所集成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信息则最具有参考价值,相关技术人员可以评估信息之中所传递的基本内容,进而以便将各方面所得的设备运行数据加以统计、整合,以便做好相应的信息处理工作,并以此建立起相应的设备运行目标,而该设备也将在这种运行状态之下,将其自身强而有力的控制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

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正式应用之初,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实现对以上重视点数据采集,而该系统的指令也将在该程序的实行过程之中,被得以实践性操作完成。而电气控制设备所发挥出的作用就是对此过程把控准确、有效,以提高该设备运行的安全质量水平。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具有复杂性特点,其主要是将该技术升级成能利用网络加以控制的高新技术,这种极具综合性特点的技术,促使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更能满足设备的运行要求,主要原因是新型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更具有智能化特点,相关技术人员仅需要通过从设备系统运行所呈现出的重点数据及信号,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以便协助其在进行系统操作,促使该系统设备所显示出的参数数值更加精准,该工厂企业便可以缓解相关技术部人员对此设备操作所承载的压力,进而使得设备处于高效率及高质量的运行过程之中。而该系统完成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过程之时,该设备之中所囊括的智能化系统便可以对以上所有的数据加以分析,进而以进行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而当以上问题完成之后,相关技术人员就需要将以上数据与对该设备所设置的参数值相对比,以从中得出想要相关技术人员想要的信息。这样一来,依照该数据值所攫取到的历史信息更加具有参考价值,而具有超高控制职能的智能型电气化设备也将在以上运行数值的引导之下,可以更为顺畅的完成企业所设定的生产效率总值。

2.2智能主动防御系统

智能主动防御系统是一个具有多种防御机制所构成的整体性结构,而这一系统所负责的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运行故障有着极强的提前预知能力,这样一来,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能以极快的速度,开启相应的防卫机制,以便于抵抗来自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运行风险,其中,具有防御能力的软件系统有病毒查杀系统,以及防火墙等,这样一来,企业中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数据信息将会在以上防御系统的层层加固之下,被该系统保护得密不透风,也只有这样,其中所包含的重要数据才不会被不法分子所肆意窃取。另外,该系统也具备这极强的自主学习功能,该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从网页中搜索到与病毒防御新型有关的信息,进而使得自身能够存储到更多种类病毒的破解信息,进而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病毒数据库,只有这样,此种防御系统才能在病毒库的不断扩展之中,制定出相应地病毒防御及破译方案,以避免病毒持续性的侵入到系统内部。此种新型的电气自动化防御系统可以弥补原本系统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将其优势特点作为系统安全升级的基础性条件,这样一来,当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被病毒大规模的侵入之时,该设备将能自动化的对此病毒加以扫描,以便将该病毒扼杀在源头之处,而该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也将在对病毒不断检测的过程中,维持以良好的状态。

2.3专家系统应用

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包含了多个系统,而专家系统也是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功能性系统,该系统具有极强的扩容能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极具复杂多样性,电气系统在网络规划与设计方面,有着一定的目标函数,而这种专家系统对目标函数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相关设计人员还应该针对该目标函数的锚段部分,去对其加以制约、管束,按照层面设计的相关要求,去做好后期参数调节的决策工作。

2.4在故障诊断的应用

智能型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正式应用时,时常会出现运行方面的故障,而这些故障若是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将会使得该设备无法得以正常运转,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定时对此设备进行检测与维修,以便将故障发生的原因全面分析出来。据对传统设备排查故障的方式可知,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从多个故障加以探究,并经历多个过程,才能促使排查任务能够被顺利完成。即便是如此,经由故障技术所诊断出的结果,也未必具有极强的可应用性。对于相关技术人员而言,若想做好故障诊断工作,全员上下必须参与其中,采用手动判断的方式再去加以复检,只有这样,才能将设备故障检测过程中的错误率降至最小。然而,若是将传统的设备故障诊断设备替换成新型的智能型故障诊断设备,则可以全程追踪各个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此时,相关技术人员就需要将分析所得的故障点存在原因分析出来,以便将其所测得的内容上报给工厂有关部门,以及以上部门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地措施,以便对设备的内部结构进行全面检测与维修,尽量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和故障的发生概率,久而久之,智能型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才能以较高的效率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原因归纳到一处,进而以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分析。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所整合而出的故障点,才能全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而该工厂企业所制定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能得以全面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科学技术是当前时展的主潮流,将该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等的设备之中,可以促使该厂的产品生产效益,而该厂的运行效益也将在无形之中得以强化。因此,工厂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一系列的电气设备的管理及维护工作,以便从根本上提升电气控制设备的各项功能特性。

参考文献:

[1]夏云.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研究[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5):0385.

[2]沈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212.

[3]刘云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22):204.

[4]任连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5):364.

[5]冯丽萍,韩达睿.以太网通信技术在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常见故障诊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9):181-182.

[6]邓日红.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分析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3):22-23.

[7]解磊,吴风武,田萌.在生产工作中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冶金管理,2020(03):75,77.

[8]曹源,李妍,杨超.电气自动化控制在工厂的应用和发展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9):84.

[9]王建华.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08):174-175.

[10]柳溪.工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7):130-131.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设备管理;数字化;智能工厂

1研究背景

当前各化工企业设备数字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生产类型企业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方法上管理设备,老方法管理存在很多弊端,如工程设计建设资料、设备维护保养资料、设备点巡检资料、特种设备证书及检验检测资料等都是以纸质资料存放在文件柜中。这种形式存放往往导致用户只是简单的存放,以后需要查询使用的时候很难找到对应的资料,而且资料时间久了容易造成丢失。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唯一性都得不到保障。这就不能为设备运行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很难做到出现问题时可是追溯源头。依靠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以上所有的问题,建立符合工厂装置,包括静设备、动设备、电气设备、管路管线、特种设备等生产运维业务需求的“数据模型”,相当于我们给所有设备都装上了唯一的电子标签,每台设备在系统中是唯一的存在,有不可重复的设备编码。在设备台账的基础上该系统可实现设备维修、改造、点检、检验检测、运行状态等生产活动的管理、数据自动记录、数据分析展示。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统计输出各类报表,这对企业管理给与了较大的便利性。

2设备管理数字化系统建设内容

系统需开发多个系统功能模块满足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共开发设备数据管理、点巡检管理、维修管理、变更管理、设备计划检验检测管理、综合报表、三维可视化模型七个功能模块。设备数据管理包括设备台账信息的新增、编辑、删除和导出功能,并提供查询、分类、统计功能,通过不断维护设备台账信息,用户对设备资产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完成建设后需导入工厂所有设备台账信息,还需将非结构化数据(厂家资料、设计图纸、检验检测数据等)导入系统并挂接在相应的设备上,通过关联关系表实现通过设备查询所有相关的资料。设备点巡检管理,鉴于生产类企业为24小时不间断生产单位,点检上报处理流程分为白班和夜班两套处理流程。规范化、程序化点检上报流程,能够有效提高问题传输效率和处理效率,明确了人员岗位职责,并为设备点检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提供了有效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维护水平。设备维修管理,通过设备维修管理模块在维修工作中加入工作票流程管理和作业安全许可证管理,审批流程固话,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规范设备统一的安全维修管理,实现设备维修工作与安全措施的无缝连接,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控制和审查。设备维修管理还加入了常用备品备件使用统计功能,通过积累数据用户可以统计出使用频率较高的耗材,扩充常用件的储存量。对于不常用的备品备件则无需准备太多,节省很大的开支。设备变更管理,通过设备变更管理功能模块,解决了工作流自动驱动的问题,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实现执行监控的功能,实现查询审批状态,及时跟踪,提高审批环节的时效性;提升部门之间协作能力,确保业务流程在线审批工作顺利流转。设备变更信息及时记录、及时反馈给生产者,废弃设备处理情况也可记录在案,让生产者做到心中有数。特种设备计划检验检测管理,设备计划检验检测管理模块主要功能为编制检验检测计划、推送检验检测计划、合理规划全年度检验检测计划,规范检验检测流程、保障检验检测方案安全实施。特种设备是每个企业都重点关注的,定期的法检,月检等工作都需要精确记录,保证设备一致处于合规运营状态,确保生产作业合规合法化。三维可视化模型展示工厂内某一区域全部设备、土建、结构、管道等所有物体,按照工厂建设设计图纸资料,传统的工程模型体量过于庞大、无法挂接在管理系统中。因此采用3dmax轻量化三维建模软件1比1比例仿真建设模型。模型可以第三人视觉查看,并测量距离为设备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也可用于消防演练等工作当中。

3结语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都需要用数据来管理你的工作。管理者需要每天去分析设备台账数据、设备维护数据等。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及时,直接关系到数字化管理的成败。收集数据并不难,因为一个企业的内部、外部数据可谓成千上万,但关键是如何收集、整理得到有效的数据。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本身不正确或已过时,即使处理的过程再正确,输出的信息也必然是错误的信息,只会对企业管理者决策起误导作用。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办法无法保证数据质量,收集数据的过程无法全程监控跟踪。因此建设一个专门用于设备管理的数字化系统迫在眉睫,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成为设备管理的良好工具,这对操作者与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代化工厂;控制技术;发展;功能

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促进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推动工业生产向电气自动化控制发展的主要目的。其中,工厂中各类电动机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动力传输,并且其传输的主要对象为电气系统,即以电气控制系统作为关键的技术核心和重要功能系统,从而为工业化生产与运行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持。近年来,随着诸多工业企业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使其逐渐替代传统的工业生产与操作模式,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和内容,并且对我国工业生产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现代化工厂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对其未来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应用概述

1.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工厂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通过对各种电动机、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等设备系统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即以各类电动机作为传输动力,并以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传输对象,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及其功能作用相互结合,满足工业生产与运行的自动化控制需求,进而促进工厂的工业生产与运行效率提升,提高工厂生产和发展的综合效益,并推动工厂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厂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技术体系与水平也日益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生产中,为实现对发电机以及变压器组等电气系统自动化运行控制,就需要对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功能进行完善,如隔离开关、断路器、高变保护、自动开关、直流系统、切换装置及高压电源监测等功能,从而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工厂生产中的各类电气系统与设备运行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1.2应用优势分析

在当前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工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对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引入同时,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诸多优势,具体如下:首先,适应性特征较为突出,即无论工厂生产的规模大小,都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需求。其次,应用性能表现较为突出,能够适应不同发展情况的工业生产条件,并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与性能优势。随着工厂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工厂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了工业生产与工业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1.3主要功能分析

对于现代化工厂而言,对其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其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工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其技术功能主要包含有自动控制、保护、监测以及监控等。其中,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工程中各类大电流开关设备、高电压设备等操作设备及电气系统,通过统一的控制,实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在设备运行故障状态下,及时通过相应的自动控制操作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以避免故障问题对设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工业生产应用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保护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根据运行的电气设备与线路故障进行有效保护,借助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工厂中各种电气线路、设备在运行中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及时针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供电线路与电流更换和调整等,以对相应电路的电气设备与线路运行安全进行保护。此外,系统的监测与监控功能是指它能够通过对电气系统与设备的直接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监测信号指示或标识,来掌握工厂生产中的电气设备与系统运行状况,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有效缩短电气设备与线路的故障维护与检修时间,促进其生产运行效益提升。

2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尤其在工厂企业中,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表现出诸多优势;且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提升,功能也不断扩展,智能化控制设备不断出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工业现代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诸多工厂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促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具信息化、智能化特点,在系统管理功能方面,实现了对业务数据处理的不断简化,并且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工厂生产过程中,对整个生产流程能够实现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以对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和支持;此外,受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影响,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更多的微电子技术被用于设计与检测中,使得一些电气设备的界线逐渐向着模糊化方向转变。其次,在电气设备及线路系统检修、维护支持方面,由于工厂中所使用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更加简单,而且其操作也更加便利,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气系统运行的有效控制,并在简洁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支持下,促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灵活性提升,为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各系统的集成设计和控制实现提供了较好的支持,有效提升了其系统运行与后期检修、维护的简便性和直观性特征优势。

3工厂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前我国现代化工厂的发展特点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功能、特点等进行研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更具智能化、信息化体征,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并且随着其应用发展,其应用领域也会不断拓宽,向着故障诊断、智能控制等方向转变,从而对工厂生产与工业现代化发展形成更加深刻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化工厂中应用,必然会向着优化设计方向发展和转变,原因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受现代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控制需求影响,会针对工业生产电气设备与有关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设计,并通过自动化控制理论,在设计中与实践相结合,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工厂生产实际相符。在系统设计中,不仅需要有关设计人员结合工厂的生产与作业要求,设计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能根据技术发展需求,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同时还需要汲取先进的产品技术与设计经验,来促进其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实现最佳设计方案,以满足工厂生产与发展的电气自动化控制需求。总之,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想在现代化工厂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则需要结合现代化工厂在实际生产中的需求,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对自动控制理论、技术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才能促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南方农机,2019(22):205+216.

[2]林仁华.电气自动控制中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9):153.

[3]陈军.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控制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9(4):53-55.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节能技术;工厂;电气设备;管理

1前言

节能减排工作不仅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良好的发展之道。为此,很多研究人员投身致力于节约电能这一方面上来,例如研究出变频器的广泛使用、无功补偿装置的大量投入、节能设备的大量使用,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促进的作用,提高了经济收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工作。

2电气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风气下,很多工厂开始实行节能减排的工作。为了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我国现代的工厂应该结合工厂企业的发展需求,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工厂的节能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善。在现代工厂企业中,电气技术作为其核心内容,为了适应节能减排时代的潮流,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电气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对电气技术的改进应该满足在不影响原来的生产力下,又保证了在工厂运行工作中能源的消耗降到最小值,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周所周知,工厂的正常运行是离不开电能的,且电能占据了生产成本较大的比重,为此需要从电气技术方面着手研究,引进新技术并改进电气设备,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

3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当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工作,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了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对工厂进行监督检查,导致大部分的工厂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电气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工厂大多实行了节能减排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节能减排的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不仅节约了电能,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下是工厂在进行生产时将节能减排因素加入到了电气技术的现象,主要的应用体现在了几个方面:

3.1节能型电气设备的应用

节能减排被运用到电气技术中,使工作人员研究出了节能性电气设备和节能型照明设备及变频器。顾名思义节能性照明设备,想必有很多人已经猜出来了是节能灯,其工作原理是在原有照明灯具的基础上,对灯光的照明效果进行了提升,并结合节能减排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得出了被家家户户都广泛使用的节能灯具。我国现在大多数的工厂使用的灯具都是经过改良设计的节能灯具,主要由高压钠灯和荧光灯组成的,特点是既有效的提高了照明亮度,还减少了对电能的消耗,将电能的使用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变频器是工厂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是对电源的额频率进行有效控制。我国传统工厂生产模式中,普遍将发动机作为工厂设备运行的动力,是设备的核心,但是也出现了电能资源大量消耗的现象。为了提高电能的使用率,相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变频器就此诞生,被应用在了设备提供电源的工作中。对于变频器的应用,是将变频器安置在设备的电动机中,对电源进行高压变频调节,不仅有效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还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2节能型配电系统的应用

上述都是从改良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入手,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还保证了工厂的正常运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电能损失和消耗也不能忽视。为了解决电能在电路系统中的消耗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对供电电压的参数、功率因数等数据入手,研究出适宜工厂发展,节约电能的方法。在设备运行生产时,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电压给电,既节约了电能还保证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生产。与此同时功率因数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整个电能系统中,输送电能的功率会随着距离的长短而受到影响,所以在电能系统中需要安装一个无功补偿装置,有效降低电能输送时因距离较远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将节能性变压器安装到电能系统也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还完善了整个配电系统的功能,使工厂的设备能够平稳的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3.3工厂的电力计量和管理

除了对设备、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进行改良可以有效减少电能的消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外,加大对工厂的电力计量和管理工作监督力度,也可以有效掌握电力使用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电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用电规律出现的“峰谷效应”,将生产尽量安排在用电的低谷期,有效缓解了用电高峰期紧张的现象,减轻了电力供应的负担,维护了配电系统供需平衡,实现了节能减排。

4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

要想在供配电系统中实现节能的效果,应该将重点放在优化系统设计上来,这块是特别容易引起工厂和工作人员忽略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不是由工厂和设计人员全程参与进行决策的,在设计时,设计人员不能只考虑节约电能这一方面,还要考虑成本和施工的难度,所以我国工厂还没有完全对节能性供配电系统认可,在我国工厂里发展还有一定的难度。

4.1合理的供电电压

工厂设备运行的供电电压不能盲目的借鉴别的工厂随意给电,而是要根据电源供电量和供电运输的距离进而对工厂所在地的供配电网工作状态及工厂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决定的。

4.2节能型变压

变压器可是处于电行业大户级别的位置,根据我国电力企业统计的数据可知,变压器消耗的电能占总电能消耗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将变压器进行改良设计,即使只减少耗费电能的百分之一,一年也可以节约上百亿度电,由此不难联想到提倡工厂使用节能变压器对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外观破旧且已经侵油的变压器,需要考虑其承受能力再对它进行改造,如果是工作性能严重降低,无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就可以考虑换掉,安装节能变压器,做到节约电能及成本和顺利实施节能减排工作。

4.3无功补偿装置

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厂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不难看出它对工厂企业运行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合理的利用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的大容量的特性,增强运输电能的能力,减少输送过程中出现的损失电能的现象,以此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在实际开展提高功率因数的工作时,可以在客户端的位置安装一个无功补偿装置,提高输送电能的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

5加强工厂用电管理

5.1有效运用峰谷电力资源

出现用电峰谷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日常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八点至晚上十点是用电高峰期,晚上十点之后是用电的低谷期。供电企业可以合理的利用峰谷现象,规定不同用电时间的电价不同,可有效的环节用电紧张的问题,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对于工厂用电也可以利用电价控制工厂设备生产运行的时间,并且相关电力部门鼓工厂在用电低谷期生产,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不仅有效的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减少了因用电紧张对供配电系统造成损害现象的出现。

5.2强化工厂电力计量管理

工厂的设备在运行时,从事监督管理的人员要对用电量及设备的运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根据电能计量装置显示的数据信息,分析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中及电能损耗的原因,从而对发生的现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

5.3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

在对工厂的设备进行供电时,需要对所给的电压参数进行分析,根据当地区域供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工厂的条件(包括电容量的大小及输送电能的距离)等因素,设定供电的电压,才能确保电压设置的合理性。例如,如果工厂的设备大多数都是六千伏的电压,给电时就要选择六千伏的电压;如果工厂三千伏电压的设备和六千伏电压的设备各占一半,这时就要在供配电系统中安装一个变压器对电压进行调节。

6结语

综上所述,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造成了能源损耗问题严重化。为了改善耗费能源的问题,我国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开展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设备进行改良,安装节能变压器、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等措施,或者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用到电气技术中,以此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使我国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陈新艺,张茜媛.电气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16.

[2]全国商业冷藏科技情报站第十七次年会暨食品冷冻、冷藏行业安全与节能技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冷藏技术,2007(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