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企业管理范例

工厂企业管理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措施

相关人员在对供电市场营销进行管理时,首先要清楚了解该管理的思想定位,然后分别采取管理措施和落实规划措施,以使措施有效落实到营销中。本文主要针对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分析。

一、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主要包括三点,其一供电企业的服务人群是整个城市的电力用户,这些用户包括普通居民,办公楼以及各种工厂企业等,所以用电需求很大,这决定和体现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供电企业要将市场需求作为营销管理对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如此供电营销业绩才会达成目标。这种以市场导向为对象的管理模式要远远比以企业为目标的管理模式要有效得多,供电企业在供电营销管理中,应将满足市场需求作为管理目标。其二,供电企业不仅要在供电量上满足庞大用户的需求,还应同时保证电力质量,使用户用电稳定,电压正常。这是营销部门营销业绩提高所必须满足的两个内容,也是供电企业服务内容,企业必须从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保障两个内容同时得到满足,所以要保证电网正常运行,保证改造后的电网能安全运输更多电量,还要使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及时收到用户用电需求,在电费缴纳等方面中也要为用户提供方便。其三在市场导向管理模式代替企业导向管理模式之后,在营销体系和机制等方面也要做出相关变革,使供电市场营销更适应新模式,更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二、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措施

电力能源属于环保类,大力发展电力营销,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都大有裨益,所以供电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中,要将电能的环保理贯彻到底,并且根据需求来重新制定消费结构,根据市场导向来预测用户用电量需求,与此在服务中更是引导用户节约用电,合理用电。而对于不同的用户,还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比如对于工业市场用户,企业要以稳定该市场为主,以达到最终的营销目标,而居民生活用电和其他的商业用电,这种属于基数大,个人用电少的情况,这是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企业也要作出相关规划。具体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电能品牌宣传

电能虽然是二次能源,但比起其他的煤锅炉燃烧等能源,电能在使用中不会给环境带来负担,其本身也很清洁,并且将其应用到各种电器设备中,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接通电源,设备便可直接与运行,这种种优势都说明电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能源。[2]因此,供电企业在营销管理中,面对工业这种以煤锅炉为运行动力情况时,可直接推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加强宣传,使工业用电能稳定些。做好电能品牌宣传,于企业贯彻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有益处,企业的营销业绩会得到提高。

(二)扩张销售市场

电力作为一种环保能源,在未来完全代替燃烧煤、油、气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意味着未来的供电市场需求将会非常大,供电企业应将抢占未来市场作为长期发展规划,作为电力营销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在现在,企业还要扩张市场,以为抢占市场份额做准备。应以本地市场为基础,以周边为发展过程,以更远市场作为最终目标,另外市场扩大还应以足够先进的电力技术和安全可靠的配电网为基础,所以企业在扩张市场的同时,还应提高本身的服务质量。

(三)提供可靠产品和优质服务

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产品和优质服务,是扩张市场的基础,是使用户用电达到最大满意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营销业绩的有效管理措施。供电企业应从电网结构和电能质量作为切入点,以保证用电安全可靠。

(四)调整价格,激励用电

电力价格会对用电量造成一定制约,这于供电企业长期发展没有益处,所以企业可以对价格进行调整,并阻止各类价外加价的出现,使各种电价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协调好,电价体系弹性更强,成为挽留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手段。

(五)气电联合,能源补充

电能不前还不能完全代替气,所以两者在应用中会出现各种不协调情况,供电企业在对电产品进行研究时,两者无法协调发展,为了达到扩张市场营销目的,企业还要主动进行气电联合,使两者之间由矛盾关系变为补充关系。在联合之前,还要以热电联产等作为参考基础。

(六)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除了以上措施外,供电企业还要在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建立相关规范,使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质量都得到提高,该营销管理和市场导向是相互适应的,和用户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与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是有裨益的。供电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力企业,来改善自身的管理问题,调整管理结构和模式,另外在营抄方面也要提高质量,在收纳缴费等方面还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方便用户用电。

三、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措施实施规划

(一)构建完善的营销体制

在该体制下,要有完善的营销机构,优质的营销队伍,健全的营销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系统,这些都是电力营销管理的基础。企业在对机构进行完善时,要以电力营销代替用电管理,与此同时,并对机构面对的业务进行拓展,该结构要对市场用电进行规划,对电力产品进行开发和宣传,对客户进行服务,对电力销售环节进行负责,对合同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形象进行维护和构建完善,并且对电力营销前后过程进行监督和支持。

(二)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电力营销中,有很多职能完成需要技术作为支持,比如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客户交流联系平台,营销过程监督、信息采集等,企业还要对技术支持系统进行完善,引进优质技术人才。

四、结语

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机构、机制、手段措施等都落实到位,营销业绩和管理水平自热会提高,企业要注重做好电力市场营销,就要按照规划,落实以上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忠宏.县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与策略[J].中国市场,2015(19):97-98.

[2]李晓华.电力市场开拓及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策略[J].广东科技,2016,22(22):29-30.

[3]王德禄.浅析供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227-228.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2

(一)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然而,从目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建筑工人文化素质偏低,流动性大,技能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现象严重,成为制约建筑施工科学管理的的巨大障碍。据调查,建筑施工工人主要是农民工,他们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而且90%以上的农民工从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拥有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用广泛流传的话说,就是“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放下锄头砌起砖头”。加之有些建筑企业管理不严格,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民工培训学校形同虚设,技术交底工作落实不力,势必造成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纪律松散,效率低下,材料乱放,工具乱丢,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成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材料管理问题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现场投入材料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工作中,也许工厂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合格,可以达到产品检验标准,也可以顺利通过试验产品质量测试,但也不排除许多材料,如砂、石、砖等质量较差,加之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疏漏,运进进场时不再严格检查检测,往往因此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三)机械设备操作及成品、半成品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建筑材料以外,还有大量建筑设备以及运输工具、各种配件、成品、半成品等等,这些材料、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人员的任何懈怠和疏忽,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在租赁机械和设备使用中,由于很多建筑企业机械操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不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因此而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事例屡见不鲜。

(四)安全意识模糊,责任不明确问题

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整个工程进程的关键,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此认识不到位,导致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把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只是停留在口头,没有根植于心。平时不能深入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文件,上级领导也不能将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贫乏。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安全责任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责任制,但落实上从上到下逐级减弱,有的企业责任不明确,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考虑时间、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制定安全责任制,使得责任非常模糊。例如,不少施工企业这个工地的责任制和另一个工地的责任制一个样,几年前制定现场施工制度和现场施工责任制一个样,使得贯彻制度和落实责任制的时候,走过场,流于形势,对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无法按照责任制处罚。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是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紧抓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人的决定性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增强建筑施工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责任感,培养主人翁的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是最根本的任务。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全员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

要充分认识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管理出精品,管理出效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高瞻远瞩,将安全生产制度化、常态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开拓进取,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掌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施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熟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服从指挥,安全意识强。

2.坚持目标管理,有效落实生产责任制

要对施工中的人的管理和对物及环境因素状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事故隐患,实现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目标。

3.坚持全员管理

在施工现场中的安全控制,不仅要突出一个“严”字,狠抓一个“细”字,更要强调一个“全”字。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安全机构的事情,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成效。

4.实行全面控制

结合每一个工程的特点,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的使用,根据人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心理行为习惯掌控人的使用。特别是对农民工的管理,要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摆在突出位置。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较差,流动性较大,工种更换频繁,安全意识淡薄,客观上给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必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促使农民工掌握各工种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二)抓好材料管理,是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目标和效益目标的重要任务

严格把好材料关,在材料采购时不能仅仅考虑价格高低因素,更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严格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做到不符要求的材料坚决不购买,已经购买的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除出场。首先要加强采购人员和验收人员配备,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程序、方法和手段,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质保书、合格证、材料复试报告等资料齐全,未经检验的材料坚决避免在工程中使用,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把对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重点,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再随机抽取焊接件检测。另外,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在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需要量较大,这些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一定要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安全目标和效益目标。

(三)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建立健全切合建筑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仓库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机械操作制度、材料采购验收制度、文明卫生制度、消防制度等。贯彻落实这些制度必须做到定人、定位、定操作、定质量、定劳动定额,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并通过定期召开施工现场工作例会,收集各工种监管人员现场发现和反馈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的理方法。

(四)搞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程序管理和成品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科学的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是效益的直接体现。要把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形成有机的生产系统,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就必须加强劳动管理,合理配置劳动力,精心维护和使用机械设备,改善施工技术,严格材料和成品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首先,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工程的质量要求,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组织好质量管理,使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努力实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其次,要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工程施工人员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三检”制,在经过质监部门质检员签字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再次,严把隐蔽工程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立即整改。严防施工单位质检员验收签字流于形式,监理方发现问题应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成后,还要再进行复检。

(五)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就是通过采取生产要素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针对生产活动的特点,有效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实行安全教育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好每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每一位工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资料卡,一人一卡,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一般来说,培训内容主要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第一级是公司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第二级是项目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工地安全制度、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第三级是班组安全培训教育,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事故案例剖析等。安全技术交底主要是施工项目的作业特点和危险点、具体的预防措施、安全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等。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如钢筋工,在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安全隐患大不相同;围护结构施工阶段主要在施工现场专用钢筋加工及安装,但在主体施工阶段,重点安全隐患集中在支架、模板、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方面;因季节或气温变化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例如,雨季施工安全隐患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平时,高温天气施工安全隐患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常温条件下的施工;不同工种之间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要教育施工人员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被物体伤害;消防、施工用电也要作为日常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生产教育要制度化。例如:班前班后安全会、安全会议、安全活动日、事故现场会、安全技术交流、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教育陈列室、安全教育电影、宣传栏、宣传画、警示牌、横幅标语、安全操作规程牌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并严格执行,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努力使工程项目施工成为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三、结语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3

1.1基础性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属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性管理,想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就必须将基础工作落实,比如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成本核算、材料采购以及会计工作等,这些工作是开展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所以施工现场管理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

1.2群众性原则

施工现场施工步骤复杂,施工工序繁多,存在大量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涉及方面较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施工现场管理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群众性原则,要调动现场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工作人员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进行自我控制。施工现场管理需要靠每个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要重视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只有万众一心,才能不断创造精品工程。

1.3动态原则

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天气、温度以及意外事故等,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要坚持动态控制原则,不能严格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进行管理,这样往往会导致施工质量和进度难以控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调整,以应对各种不可控因素,要优化各种生产要素,不断适应施工现场的变化,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注重加强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排除施工中遇到的干扰,按照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1.4经济效益原则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然而施工现场管理关系着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进度管理,所以,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要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要对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材料的丢失、浪费以及施工出错而造成返工等情况,并在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行探索,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5规范化原则

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的施工水平决定着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所以现场施工管理必须遵循规范化原则,对工作人员的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变工作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严格按照规范化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安全操作等进行管理,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施工秩序。

2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2.1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采取措施不断健全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将管理职责明确分配给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承包队长、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个人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避免出现问题无人负责,还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防止出现越权越岗、违规操作。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将综合检查和随机抽查结合,按照专业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为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楷模,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惩罚。还要对施工现场的消防、材料、卫生以及安保等建立完善的制度,要涵盖施工现场的所有细节。

2.2健全各项管理资料

施工资料是质量管理、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资料管理要包括施工标准和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关于消防、卫生、安全等资料进行记录和保存。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施工日志,将施工步骤和各个细节进行文字、照片以及视频记录,为后期的质量检查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将施工现场的施工记录、培训记录、考核记录、会议记录以及检查记录等进行妥善的保存,为成本核算、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细节提供可靠的依据。

2.3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

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而引进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就是提高企业施工效率的有效措施。要广泛应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型材,采用新型的防腐材料,改革施工工艺,大力开展机械化作业,还要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督,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降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效率。

2.4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控制施工成本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并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将施工环节与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各个部门要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还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加强成本控制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5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主要通过目视方法,目视就是管理人员用眼睛去观察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通过获得的信息来加强和完善施工现场管理。管理者要深入作业现场,对材料、施工、质检以及安防等环节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化管理效果。还可以将监督管理制度生动形象的进行直接展示,将质量提醒标志牌、安全警示牌以及施工进度管理牌直接展示在施工人员面前,通过这些警示牌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3结语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4

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行业,其安全高效的生产对于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化工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在现场生产中,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增强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化工企业;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化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材料以及中间产生物等大多为易燃易爆物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工生产的条件特殊,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反应装备发生气体泄漏等故障,容易导致爆炸等危险,对企业经济以及人生安全带来影响。所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增加现场管理强度和水平,确保工作设施完好安全,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针对生产的场地、工艺流程、原材料以及生产装备等环节进行严格、科学的安排和控制,利用现金的管理方法实现物资调配等,保证员工安全、高效的生产作业,促进企业正常运转。

1化工企业现场管理问题

当化工企业发生危险事故,多数的原因在于管理强度不足,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宏观调控与安全意识,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有缺陷等都会造成管理漏洞,使得化工现场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1.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盲目追求效益

对于大型制造业,生产加工的复杂度越高,生产过程安全隐患越大。但是许多大型的化工企业管理人员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员工安全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企业管理者安全观念缺乏,对于现场管理重要性认识薄弱,为增加利润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落后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只追求有产品输出而忽视产品质量。管理态度差,安全意识不高,对生产设备和存储仓库没有定期安排检查和故障诊断,增加事故可能性。

1.2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水平低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盲目增加生产量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只能在短时期内获得效益。但是许多化工企业生产者住往只追求眼前利益,不注重科技创新,现场管理时对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要求不严格,专业就职人员的培训不充足,导致员工缺乏对生产操作问题的深入理解。员工容易产生误操作,且操作出现问题时手忙脚乱,不能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化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有所欠缺,在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管理问题,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制定强力有效的管理规则,现场生产没有规范,操作只追求能满足加工要求,设备没有清扫整理,工具没有按照要求摆放,生产线混乱,现场没有秩序,不仅造成现场环境恶化,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高效的化工现场管理方法

加强现场管理的效率,应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并根据企业现场生产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减少事故风险。

2.1不断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需要有制度的约束,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出强有力的现场管理制度体系。首先管理人员应责权明确,对于自己管理的范围应保持负责任的态度,严格控制管理的时间和管理内容,对现场生产情况全面了解,定期检查机械加工设备。同时如果管理出现漏洞,造成现场事故,根据制度约束进行惩罚,追究其责任。其次就是根据企业现场情况,因地制宜式的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增加管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对于现场管理体制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不断推进现场安全、质量以及生产管理的管理模式,设定标准的指标体系,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利润。

2.2加强专业技能考察与培训

化工生产的工作人员均需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生产一线的员工通常不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或者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缺陷。企业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报告演讲和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安全回报和安全工作知识宣传等活动,来促进员工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企业有高效的安全管理水平。另外,在现场加工过程中,高层领导应定时查看现场生产状况,询问员工质量安全问题,对现场生产提出要求建议,增加管理的权威性。高层领导应全面了解化工企业行情,对企业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做重点强调,介绍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积极改进现场生产环境。

2.3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形势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在管理时做到科学规范,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由于专业化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人员配备,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大对这部分资金的投入。运用科学优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现场生产的安全高效。

3结语

加强化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更能保证企业员工的个人和整体安全。面对化工企业的安全制度缺陷,管理人员须因地制宜的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

作者:郑连基 单位: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现场管理;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人才培养

一、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的意义

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是国家在促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提升技工教育人才培养适用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举措。简言之,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强化企业现场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技工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为市场培养合适人才,也就是通过生产、管理、服务等系统化的教学培养发展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通过引进企业现场管理培养人才,能够使学生在企业管理环境中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与执业岗位进行深入磨合,进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其次,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促使学生在“目视化”管理下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实现高效率的“对口教学”。再次,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能够保证学生在与企业文化零接触的前提下,既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概言之,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对于技工院校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现场管理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的运用

1.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方法,重点要明确企业与学校双方的责任和做法

在技师学院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技工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其能够顺利进行需要有校企双方交流与合作作为重要保障。那么,对于这一特殊的人才培育模式,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明确校企双方在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一般而言,企业现场管理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发挥辅助管理作用。人才培养管理流程、具体模式的设定等都需要以企业自身发展对市场化人才的需求来界定。学校所起的作用是辅助作用,主要是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比如,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校方需要与企业进行交涉,共同商讨改进方案。所以,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现场管理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2.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运用企业现场管理方法,要切实加强实训场地软硬件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一体管理

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有效发挥企业现场管理的作用,最基础的是不断强化管理环境特别是管理制度的创设,这对于整个过程的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师学院技工教育实训场地在与企业合作实现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既定目标,首先要求企业在现场管理中发挥主要管理作用,积极根据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从企业层面上界定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其次,企业现场管理是集生产、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要立足未来、长远发展,不仅要重视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而且要积极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引进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小结

企业现场管理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的运用是当代技工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技工院校教师应充分认清其运用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职责,明确管理界限,积极在实训基地现场管理中加强软硬件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孟存,谷群广,宫惠峰.优化现场管理提升实训质量——6S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关键因素;思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关系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进程,为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分析影响施工现场管理的因素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的人员、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以及施工企业施工现场设置的安全设施上,除此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到施工材料、合同等方面的内容,进而提出应对措施,这符合当前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

1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因素

1.1施工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当

我国的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建筑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趋势。就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来看,一些施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或者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过的人。这些人以及没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针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够恰当,不仅引发了资源浪费问题,还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比如针对具体的施工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施工环节的操作规程都不够了解,以至于施工工程的质量受到了不利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经常存在不根据具体的法规和要求操作施工材料的情况,令施工的不安全性增加了。另外施工材料在采购阶段,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材料,针对材料的运输也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导致施工材料不符合质检要求,存在缺损等问题。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的储存管理也存在问题,譬如将材料放在潮湿或露天的地方,令材料出现生锈腐烂等问题。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负责任浑水摸鱼等问题,影响了施工现场的秩序。

1.2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施工企业不注重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使得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无法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一些施工企业不够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在很多时候只是将安全制度当作一纸空文。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企业管理层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无法及时调整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当前我国施工企业较为明显的问题是重效益轻管理,对于很多安全问题采取忽视的态度,也不重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大的问题,即便是应用到实践当中,也非常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1.3施工合同缺乏科学性

施工合同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而一些施工企业在签订和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合同的实践价值的情况。最为常见的是不愿意在安全上加大投入,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许多的安全问题。再者就是合同中针对施工工期的规定缺乏科学性,当正式施工的时候才发现施工工期过长或者过短,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施工合同中设计了法律漏洞,令施工工程置于危险之中,不利于现场的管理。针对安全设施设备的使用规范不够明确,一些职工即便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操作失误等行为也不会受到惩罚。一些安全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不到位,长期使用但是不维修和更换,一旦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会引发很多的安全问题。

2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2.1提高施工材料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要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从购买到入库再到使用的整个阶段符合规范,材料的整体价值不受损。施工企业需要针对采购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课程,以便于提高他们对材料的了解程度,确保他们选择的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和质量安全标准,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采购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购买伪劣材料的问题。管理人员要认真熟悉施工企业制定的现场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在施工现场逐一落实,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从整体上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针对材料的储存管理要按照规定进行,避免材料淋雨或者暴晒,防止材料被损毁。聘请具有专业技术和经验的施工人员,积极培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一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以确保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施工现场的宣传工作也应当做到位,施工管理人员要积极宣传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材料被妥善利用。

2.2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从施工现场的制度入手,加以完善和优化,确保管理制度可以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需要施工企业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并安排具有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当项目正式开展之后,要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中找到依据,在实践中也要做好人才队伍的优化工作。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负责人和安全领导小组。从我国施工现场的总体情况来看,设置项目经理,并以其为第一负责人具有现实意义。此外配备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建立起这样科学管理体系,能够推动施工精湛,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目标,让整个工作能够朝着这一目标进行。实践中还可以分解目标内容,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关系。为了推动施工进度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可以在施工制度中融入绩效管理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3优化合同内容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需要从合同入手,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的进度、工程所需的资金、合同双方各自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合同中也要就施工现场的具体管理内容加以明确,比如针对安全设施购买和设置需要用到的资金数额。施工合同能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施工企业要筛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设置情况,清除那些已经老旧、无法发挥作用的设施设备。严格控制安全设施设备的购买过程,保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在合同中也要明确责任双方应当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合同的内容需要详细科学,比如就施工现场设置好的安全设施,要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要配备管理维修人员,定期就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护,这一工作要在施工项目展开之时进行到施工项目完成之后。政府部门发现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施工现场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责令其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合同中针对施工进度的规定要明确,确保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现了合同内容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沟通调整。合同中关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方案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要被落到实处。施工现场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应当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地优化管理制度。也需要重视合同在施工现场管理整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合同中还需要明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受到保护,确保他们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政府除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之外,也要规范化行业合同的签订秩序,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我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对于我国经济保持上升的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不断地提高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3结束语

施工现场的情况多变且复杂,为了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了保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需要不断地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改进项目管理机构,对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学习引入,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对新型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考量,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此外还要积极吸收国际国外优秀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保持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蒋忠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居舍,2018(11):122.

[2]朱见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8):185+187.

[3]卜子健.油田基建施工现场管理关键点探析[J].化工管理,2018(10):175.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常见误区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经营体制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抢抓机遇不断发展,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时代给建筑施工企业新出的时代课题。尽管如今建筑施工企业所需要的原料价格在不断下降,但是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居高不下。日趋激烈的价格战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在保障质量的同时选择节约成本,以此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想要长远的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整顿,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可以有效预防潜藏在市场内部的风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包涵了三个方面,分别是对施工的提前预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检查,以及施工后的成本结算。经验告诉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顺利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难度很大。下面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分析。

(一)企业从上至下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者没有深入实地研究考察,就作出规划,而施工者往往是只重视经济利益,忽略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管理问题。客观上造成企业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不重视的情况。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人员都是技术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涉猎并不深,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工作自然也不是得心应手,这就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难以按原计划实施。作为技术人员往往看中的是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相信质量上去是一切的根本,这固然没有错,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是离不开成本的付出与相应的经济收益,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不能和施工的质量达到一个有效的对接契合,而且企业不重视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管理,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二)事前预算不准确,预测值往往与实际差距较大

建筑施工企业的事前预测大多是施工公司按程序报价、施工方案按要求报投资者或总承包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在事前做的成本预估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利用偏差太大,预测人员没有实际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调研,无法准确的作出预算,人工成本,技术设施设备成本,交税成本等等,都不准确。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企业很难准确作出预算成本,比如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预测往往忽视了运输费用,资料费用等等;还忽略了特殊情况,如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的工期预估较大,造成交接方与施工方不必要的成本损失。为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走进施工现场,坐在办公室永远无法作出精准确定的预算方案。

(三)建筑施工中的检查力度不够

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建筑材料的成本所占的比重比较高,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对成本管理进行详细谨慎的监管。施工的检查力度不够,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提高,对于建筑材料要进行严格有效的检查。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对材料的浪费十分严重,对建筑材料的应用不充分不合理,这都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过高的原因。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也给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四)建筑施工后结算反馈效果不好

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也放松了,不重视建筑工程的事后结算,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者往往只看重工程项目的完成效果,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却忽视了企业的成本。忽视了成本,即使质量高也难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容易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如人力、技术、材料等等,企业的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到真正所需要的地方,这都是由于施工结束后没有及时有效总结反馈造成的,严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监察与管理力度。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传统的只用单纯的高工资高奖金来激励员工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很显然作用已经不再明显,如今要创新科学合理的激励举措机制。让工作人员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公平与合理,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中,人工费用所占的比重很大,人工在建筑施工中也十分重要。人工的成本所占比重大,所以人工的费用计算也十分复杂,要减少建筑施工在人工方面的成本,就需要提高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施工的时间,才能减少施工的人工费用。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合理有效的分配任务,促使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降低。

(二)努力做好建筑施工的全方位准确预算

企业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预测值要达到精准确定的效果,而不是含糊其辞,同时还要公开公正让施工人员了解,不能有任何隐瞒欺骗。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预算会直接影响施工,在预测值的影响下,施工过程还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因此预测值要努力靠近实际成本。建立分工问责制可以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分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三)加强事中监督,完善建筑项目中的人员设置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管理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局者的特殊性。企业要科学合理的分配负责分管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对建筑施工与成本管理广泛涉猎,并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保障建筑施工企业成本预测工作可以及时有效的推进并且落实到位。并且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重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如期完成。

(四)加强对项目完成后期的反馈与决算的重视

项目完成后期的结算工作是对该项目的总结与反思,可以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要求建筑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要保存好之前的相应材料,在建筑施工结束后统一做管理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为后续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三、结束语

本文在综合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施工前的预算,努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监管,及时落实施工后的成本结算。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存在成本管理没有全方位的工作机制,成本结算不能及时得出准确数据等相关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大放光彩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戴世杰.浅议建筑施工成本管理问题及控制措施[J].会计师,2015(09):38-40.

[2]刘春苗,詹冬.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浅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5(06):39-40.

[3]郑小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S2):117-120.

[4]黄龙生.关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分析[J].广东建材,2013,29(08):89-90.

工厂企业管理范文8

目前,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已形成趋势,然而校企合作则更多的停留在专业建设上。本文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就培养学生完由成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在常规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元素,探索出了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职业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企业员工管理;精神对接

一、引言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然而从实际来看,不少中职学生往往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与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本文就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结合学生常规管理,探索了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

二、中职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必要性

第一,中职学生的特点。本文所指的中职学生为昆山地区学生。昆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外来人口较多。中职类学校学生一部分是本地学生;另一部分为新昆山人子女,学生家庭经济、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而其中单亲家庭学生较多。第二,中职学生常规管理现状。目前随着中招人数的不段扩大,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学校从事学生管理的主要人群是班主任,中职学校班主任除了管理学生之外,还承担着专业教学、技能竞赛、教科研工作等任务,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就要求班主任在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能指导学生。另外,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沿袭老的套路,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形式上规章制度健全;实质上执行力不够,与企业接轨的制度和措施更是少之又少。第三,校企“精神对接”的意义。所谓精神对接,是学校对现代企业管理员工的借鉴和取舍,要符合职业学校办学特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不是一味的照搬原样。学校在借鉴过程中,在吸收企业管理员工要素的同时,更要创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第四,精神对接即为衔接。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企业希望学校能培养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人才,在进入企业后能在短时期内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学校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学校除了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在常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要做好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要求的衔接。

三、中职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企业所从事的都是“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为“学校人”,而走上工作岗位后,则成为“企业人”、“社会人”,要实现对接,必须从细节入手,从效果出发。笔者所在系在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中,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一,实行德育学分制,对接企业绩效评价,增强认同感。所谓德育学分制,分为纪律、学习、劳动卫生、文艺体育、宣传等五个方面,即学生自入学起每学期评定一次,每学年总评一次,最低要求为合格。德育学分有严格的加减分规定,作为学生一切评先创优的主要依据。德育学分借鉴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价,量化到每一个方面,评选结果将直接归入学生档案,是班主任常规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一部分有违纪的学生而言,违纪扣分后需通过志愿者服务、班级工作等补足分数;而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德育学分则成为互相竞争的一面镜子,促进其取得更大的进步。德育学分制自实行以来,能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增强了学生对自身的认同感,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第二,创设班级文化,对接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归属感。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拥有其核心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团队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对于学生而言,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在校生活。因此,笔者所在学校系部有系标、系旗,班级有班标、班旗、班服,要求学生设计、创意本班级的logo、班级口号,通过班级文化布置竞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学校星级班级创建活动,全方位展示班级文化;通过开展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富有班级特色的群体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班级、系部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提前进入企业角色。第三,推行7S常规管理,对接企业岗位,增强责任感。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S管理在大多数职业学校被引入实验实训场所管理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要想适应企业的需求,就必须在校期间能感受到企业的严谨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我校的7S管理贯穿在常规管理的每一个方面,要求教室和宿舍都依据7S管理要求执行,培养学生注重细节,自我纠正不良行为的习惯。7S管理的推行,不仅仅改善了学生的个人习惯,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推行实践中,要学生明确7S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任务,而必须要每一个人去亲身体验,持续推进,从心底认同,从而形成常规管理的合力。在实践中,当前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并且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系部文化,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然而,要实现中职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的无缝对接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寻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学校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最佳途径。

作者:杨玲 单位: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叶文进.职业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与现代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为例,科教文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