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例6篇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1

公司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 20xx年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回顾20xx年自己在xx厂综合办公室做的工作,虽然都是很平凡,不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深刻体会到了对待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认真仔细,不能出任何差错。这一年里,在厂领导、部门经理及同事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20xx年我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公司职工社保、公积金,xx厂劳动合同、培训报表和办理职工退休等工作.我的工作性质要求我要经常去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办事.通过这一年的锻炼,我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这一年,我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保证了公司全体员工五险一金的按时缴纳,每月按时完成各项保险的增减变动。并顺利完成了公司20xx年社保和公积金的年度核定工作。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办理公司自有职工的社保、公积金核定工作

1、公司自有职工的社保月度核定工作

每月按时办理公司、xx分厂、深圳分厂自有职工的基本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申报核定和增减变动工作,现公司养老保险在湖北省养老保险局参保,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在xx市洪山区社保局参保,失业保在江夏区社保局参保,社保参保率达到100%; 每月按时缴纳自有职工社保的费用。20xx年全年完成公司社保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20xx年全年缴纳公司自有职工社保费用共计381.07万元,每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保异动工作,并按要求做好月度增减变动台帐。对于离职人员的社保,按公司要求及时上报社保局办理停保,并根据个人要求,把部分离职人员社保关系转入个人窗口缴费。对内部调动人员的社保,和调入单位对接,把调动人员的社保关系转给现工作单位。虽然这些事情都是比较琐碎的事,但是这两年工作给我的感受是一定要认真仔细,工作上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就比如每次去交社保的钱,必须仔细核对清楚,毕竟每个月的社保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因为自己一时粗心大意,就会导致公司财产受到损失。所以每次我都不断提醒自己,在工作中思想要高度集中,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2 公积金工作

目前公司自有职工公积金帐户都在xx江夏区工商银行开户,截止11月,有x名职工在xx市参加公积金,每月及时核定公积金费用给公司,由公司统一转帐给开户银行,并做好公积金增减变动等日常工作。为退休职工和部分离职职工办理公积金提取事宜。20xx年公积金全年缴纳费用271.68万元;办理公积金启封、封存、新开户等个人变更,做好相关资料备案。

3、认真执行湖北省社保部门和xx市公积金中心的政策规定, 于20xx年5月份办理公司职工医疗保险20xx年年度缴费工资申报核定, 6月份完成职工养老保险20xx年缴费工资申报, 7月份办理了公司职工公积金年度缴费基数调整。保证了职工福利基础工作的完成。

4、按三局、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为分厂125名自有职工申请企业年金,并做好相关备案。

(二)办理职工离退休工作

1、办理20xx年公司职工退休审批工作

尽早确定20xx年公司退休人员名单,经公司领导审核后上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退休审批处审批。20xx年公司共有3人退休,截止11月底,已全部办理,并将已退休人员的档案及时移交给湖北省养老保险局档案管理处。

2、办理退休人员其他工作

20xx年共办理4名退休人员的丧葬费事宜,为2名退休人员提取公积金;并及时办理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报销和社保卡信息更改事宜。今年8月份,根据湖北省养老保险局28号文和32号文的文件通知,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已为24名退休职工办理异地养老金发放变更。

(三)办理公司职工医疗费报销,重症申请,工伤认定

20xx年为7名职工办理医疗费报销,合计报销费用x元;工伤保险理赔x人,报销费用x元,生育保险报销费用x元。为x名患重病的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门诊重症,办理老工伤申报4人,并做好了相关资料备案。确保职工享有应有的福利。

(四)劳务派遣员工社保的管理

按公司要求及时核对每月中新劳务派遣人员的人数,及时上报每月xx厂人员的增减变动。并做好相关记录。为xx厂中新劳务派遣人员办理医疗费报销和社保卡。截止11月底,xx厂中新劳务派遣人员有128人参保,今年新参保53人,停保24人。

(五)劳动合同的管理

到目前为止,xx厂新签合同人员x人,解除合同x人,终止合同x人,签订实习生协议x人。严格按照《中建三局短期用工管理规定》,退休返聘人员7人,其中返聘车间操作人员5人,管理人员1人,后勤服务人员1人;并及时签订退休返聘协议。今年清理自有职工合同到期人员6人,按公司规定,提前两个月组织到期人员办理劳动合同续签申请,及时续签后移交给公司。清理劳务派遣员工到期人员34人,并联系中新人力资源公司及时续签合同。对新进人员、离职人员及时清理,录入合同台帐,每月更新劳动合同台帐。分厂自有职工劳动合同在公司保存,劳务派遣员工合同全部整理存放在本厂档案柜,便于以后查找需要。

(六)培训工作

1、 20xx年xx厂培训工作围绕公司人才培养战略和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培训计划, 并结合分厂实际情况,强化员工培训意识。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截止11月底,举办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共69期,参加培训人数约1000余人。组织内部培训50余次,累计158学时;外部培训19余次,累计744学时。员工教育培训学时全年达到40学时以上有50人,员工教育培训面达57%。20xx年分厂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满足分厂快速发展的需要。

2、分厂更加重视对新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今年8月份,组织公司本部分到我厂的11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周的新员工培训。做好集中岗前安全三级教育,并介绍分厂的基本情况,联合团委组织新老员工篮球赛,唱歌比赛等娱乐性活动,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分厂的企业氛围。为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分厂环境,早日融入分厂团队文化,今年我厂继续推行导师带徒的培养方法,为每一位新员工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导师,并组织签定师徒协议,使新员工能更快的融入工作,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化心态培训, 培养新员工良好的职业心态,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在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后,组织召开新员工座谈会,及时了解新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员工提出的问题指定解决方案,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尽可能满足新员工的要求。

3、结合车间生产情况,制定一线工人培训计划,11月份,与车间31名工人签订导师带徒协议,积极组织技术工人操作技能培训班,加强对新进操作工人技能的培训。

4、培训工作的基础管理方面:每月按时向公司上报培训月报表,每次培训后,及时组织参加培训的人员填写培训效果评价表和培训小结表,及时做好培训学习统计表的,每月对表格进行更新。对员工培训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证各类资料完整备案。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专业理论知识还比较缺乏,没有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今后需加强自身学习,多向办公室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利用公司开通的网络学院,学习专业知识;在条件允许下参加专业教育培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

二、 还需提高个人工作素质,提高个人应变协调能力,多向部门同事学习,具备办公室人员应有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 工作中有些方法和思路不对,工作还不够规范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认真总结、思考,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学习公司规范的工作方法和步骤,使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四、 在工作中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把不能解决的事情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 并且给自己制定长期工作目标

第二部分 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将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年,现在,xx新厂已经在建,在来年的工作中,将会有新的、艰巨的任务迎接我,我要以积极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去完成我的每一项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去执行任务。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人力资源相关知识, 提高自己在业务上的能力和素质.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的其它任务。

(一) 离退休重点工作计划

办理20xx年职工退休审批事宜。整理20xx年退休人员的名单,做好退休申报相关表格,报公司审批后再上报湖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退休审批处审核。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及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办理、年审、公积金提取等工作。

(二)社保、公积金重点工作计划

1、准备20xx年社保、公积金年度基数申报工作

提前做好自有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公积金申报的相关准备,及时跟公司人力资源部沟通,尽早确定社保和公积金缴费基数。配合社保部门做好年度申报工作。

2、办理好职工医疗费报销、异地安置、重症申报等事宜

20xx年,我将继续认真做好职工的医疗费报销,大病重症等事宜。在符合社保政策的范围内,办好职工的医疗费报销工作,为身患重病的员工办理大病重症,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职工和退休后在外地定居的人员办理异地安置。根据国家政策,计划年初为分厂以前发生工伤人员申报老工伤认定。

(四) 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

20xx年,我要继续认真做好xx厂自有职工和劳务派遣职工的合同台帐,每月清理xx厂时间到期需要续签合同的人员,上报公司后做好合同续签工作。要更加重视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合同,如有离职的,要做好记录。新招聘员工的劳动合同一定要收好,并按时更新台帐。学习公司劳动合同管理的好的做法,使分厂劳动合同管理更加有序、规范。

随着xx新厂在建的步伐,对管理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围绕我们部门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自己全年的工作计划,以更加积极心态去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为分厂的快速发展尽职尽责。

公司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2015年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综合协调、优质服务主题,坚持主动服务、把握大局、参谋举措的工作方针,在市局(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较好地完成了办公室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局工作正常运转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办公室20xx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内部管理方面

为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全局,在科室内部管理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教育学习。在国家逐步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体办公室人员通过自学、班前学习以及参加市局相关培训等方式,学习了各项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及相关业务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国家及行业的新形势和新动向,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抓好责任落实。始终将精细严实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努力克服了以往办公室工作由于粗心、麻痹大意而造成工作失误的现象。具体工作中将办公室各项工作细分到每个岗位,与各岗位人员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各岗位职责和流程,明确了各岗位工作要求和标准,保证了办公室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并做到协调统一。三是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完善了办公室工作纪律制度,对办公室人员考勤、外出、请假、休假以及卫生等情况进行了严格管理,进一步严肃了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规范了工作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办公室良好形象。上半年,办公室未发生一起有损企业形象的事情。四是加强内部考评。结合市局(公司)新出台的考评考核办法,针对各岗位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办公室人员考评考核办法,每月定期召开科室人员考核考评会议,进一步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措施,切实将考评考核方案和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了以考核促管理、考核促发展、考核促增益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办公室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严格日志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办公室人员工作日志管理,实行纸质和电子版工作日志双轨运行,要求每一名人员对每天的工作计划、工作备忘以及工作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作都要用固定符号进行标记,确保了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六是推行AB角岗位互补。为避免由于请假、休假等原因而造成工作无法正常运转的现象发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全面推行AB角岗位互补,进一步加强科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每名员工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其他员工进行分享,长时间以来,大家不仅对自己的工作了如指掌,而且对其他岗位的工作也非常熟悉,在确保各项工作随时都能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增强了办公室的凝聚力。

(二)行政文秘方面

1.会议管理。充分征集各科室(中心)的意见及建议,起草下发了市局(公司)20xx年会议计划表,严格会议审批程序,对全市系统20xx年上半年各类会议进行了统筹协调安排,确保了会议质量和效果。上半年,共计召开计划内会议XX次,计划外会议XX次。

2.材料起草。......

3.文件管理。......

4.宣传报道。......

5.档案管理。......

6.图书管理。......

7.印鉴管理。......

8.信访工作。......

9.县级局(营销部)建设。......

(三)安全管理方面

......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半年,办公室在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培训体系

人本管理,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员工培训体系,是生产一线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戈壁荒滩的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大背景下,如果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大力降低人工成本,其负面影响巨大:低回报和低福利不仅会严重影响员工的企业忠诚度,恶化劳资关系,员工工作积极性受挫,产生消极怠工情绪,而且对员工的低投入会导致员工成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影响气田开发大局。

由此可见,低成本战略并不是指一味在降低员工福利待遇上下功夫,更何况苏里格气田生产一线本身就地处戈壁荒滩,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才能留得下人,也才能留得住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技能骨干。但是“三低”气田的特性又决定了苏里格气田必须走低成本开发的路子,只有低成本才能带来收益。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四采气厂提出了低成本战略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即用人本管理的理念,控制用工总量,尊重人才,培养人才,肯定员工价值,使员工“以一抵三”,用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代替员工数量的盲目扩张。

一、以培训对象为核心,抓好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脱离了对象,一味强调“企业目标”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第四采气厂摒弃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陈旧观念,提倡以“员工为中心”的全新理念,使企业和员工坦诚相对,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年初制定全年培训计划之前就花大力气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立足长庆“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和苏里格气田“200亿方,2000人”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满足需求,区分层次、把握重点,拓宽领域、全面覆盖”的思路,把培训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素质提升服务与培训为企业各项生产服务结合起来,及时下发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员工的意愿和心理诉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培训项目分开,严肃对待培训计划,重点扶持新业务、新内容、新技术培训项目,召开培训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开展有主线,有重点。

二、树立正确的培训目标,注重两个方面的落实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它指出企业管理应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第四采气厂将员工培训工作目标分为两个方面来抓:第一,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员工目标,即满足其知识更新需求,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增强员工的职业稳定感,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第二,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企业目标,即不断提升第四采气厂的竞争力,增强稳定性,努力造就亟需的人才;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传播中国石油、长庆企业文化,创造自身文化,增强第四采气厂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实现苏里格气田长远稳定发展及公司5000万吨油气当量战略目标。

三、培养自己的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双赢局面

培养第四采气厂自身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本身就是骨干和专家,这类高精尖人才的不断增多有效带动了第四采气厂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内部兼职教师队伍又可以不断提升课件质量和授课水平,增强了作为学员的基层操作技能员工的培训效果。学员随着素质的全面提升对培训又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也督促着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创新和思考,如此反复,推动第四采气厂人才建设步步增高。

四、制定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巩固培训效果

为了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培训考核科学有效,第四采气厂成立了以主管领导牵头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细则》、《第四采气厂操作层员工培训考核管理细则》,对第四采气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从系统工程的思路来安排部署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纳入第四采气厂年度《综合业绩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以第四采气厂年度员工培训项目计划为主线,以两个细则为准绳,对第四采气厂各单位培训组织及管理工作严格考核,奖惩有度,激发各单位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性,从制度角度完善培训管理体系。

人本管理下培训工作的大力推进为第四采气厂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2007年开始,厂高级工从无到有,目前增长到22名,获得技师资格人员1名,中级工达到106名,中高级技能操作人员占操作人员比例达到43.9%,在几个采气单位中名列前茅。干部队伍方面,由于2007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达到了厂干部总数的48.6%,第四采气厂除了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外,还采取了设置专项技术奖励等特色激励措施,厂四届技术工作会共诞生获奖成果24项,获奖论文49篇,厂技术干部队伍勇夺公司级科研成果9项,硕果累累。高级操作人员、技术骨干的不断涌现,是以人本管理理念完善员工培训体系的最好印证,是低成本战略真正实施的最好诠释:第四采气厂天然气产量连续四年翻番,5年时间油气当量成功跨越200万吨大关,人均产值近0.5万吨,水平井开发等多项技术处于苏里格地区前列。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约翰·r·霍伦贝克,巴里·格哈特,帕特里克·m·赖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赵继新,吴永林,叶茂林.人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厂矿中专班;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背景

1、企业背景

七煤集团是我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和三大稀有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现有10个生产矿、六座洗煤厂,是一个集煤炭、化工、建材、电力于一体的特大型国营企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匮乏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更是安全的克星。

2、学校背景

七台河技师学院的前身是七台河矿务局职工中专和七台河市、矿务局技工学校。职工中专84年建校,有着近30年的依托煤炭行业的办学经验,煤矿类专业齐全。96年以后,随着普通高教的高速发展和扩招,七台河矿务局职工中专的招生也陷入困境。

3、合作成果

从1997年起,我们就开始办厂矿中专班。我们的办学定位是“以涉煤专业为主,突出行业特色,面向社会、服务企业;以提高素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办厂矿职工中专班。在我省其他职工中专相继摘牌,难以为继或改弦易辙的情况下,七台河职工中专却一枝独秀,依托七煤集团与各生产矿、洗煤厂合作办了采矿工程、矿山机电、矿井通风、计算机应用、发电、煤炭深加工等专业。培养了各级各类煤炭企业专业人才近2万人。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厂矿中专班的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勤奋努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职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我们培养的厂矿毕业生90%以上都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岗位,多数为井区长,有的已经成为副矿长、矿长,成为七煤集团煤炭生产一线名副其实的骨干力量。

二、办学过程与经验总结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

厂矿中专班的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学校先拿出专业教学计划,企业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其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提出企业方的想法。经多次沟通,最后确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调整。课程内容既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础理论课在课堂进行,实践教学则深入到一线,甚至是千米井下采掘工作面,结合实际生产来进行教学。学生与技术人员一起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供电报告,进行矿井风量计算、设置通风构筑物、调节风量等。将技能培训、综合实践训练做到实处,形成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送教到一线,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基层和一线岗位的干部和技术工人,他们在工作日很难保证学习时间,我们就送教到厂矿,宁可教师多跑些路,多搭些功夫,保证学员上课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如半脱产或将教学安排在业余时间,尽量不占用学员的工作时间。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授课,担任实习教师或指导毕业设计。

3、锻炼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一直是职业学校的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专业教师通过去厂矿教学,近距离地接触了一线生产,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安全生产的现状有了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他们除了从事教学活动,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并参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从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丰富了实践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生产装置,从课堂到现场,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应用,掌握了许多平时教学无法得到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通过厂矿教学,更多的专业教师离“双师型”目标愈加靠近。有效地优化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4、构建了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确保学员出勤率和教学的正常进行,厂矿中专班由厂矿的职教科长或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和出勤进行考核,任课教师也对学员的出勤进行记载,并与成绩挂钩。按年级落实一名学员作为班级联络员,及时掌握和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征求学员的意见,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和调整。帮助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对学员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督促和纠正。为了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七煤集团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资金、技术、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方面给予各种支持,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5、加强教学评价,完善检查考核制度

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主管领导和厂矿企业领导经常跟踪课堂教学,检查学习内容,技能目标是否实现,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努力寻找适合厂矿班学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学期末,学员要填写教师教学评价表,从教师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完成课时情况及师德等方面给任课教师打分。由于班级教学设立在生产单位,学员在上课或实习期间被找回岗位处理相关事情的情况不可避免。我们本着服务企业、支持生产的理念,将学员考试、考核确定为弹性的学分制度。

6、选用和自编相结合,搞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坚持选用和自编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选用上专业教师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以教学内容精、结构合理、知识新颖、实用性强为标准。学校也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自编讲义、实验指导书。我们自编的供煤炭类专业使用的教材(讲义),学生反映良好。

厂矿中专班的成功开办,既充分发挥了成人职业教育办学灵活的优越性,又尽可能方便了基层人才培养和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还相对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培养出的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使煤炭企业消除了基层技术骨干和班段长等生产骨干“人才流失”的疑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达成了统一的目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种厂矿职工中专班的办学模式也逐渐成为我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手段和理想选择,是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庞旭卿,毛红梅.《基于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绉议》.职业技术,2010.10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个性化;培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87-01

1 当前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本是先于其他一切投资要素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员工培训则是维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证。近年来,各企业不断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加大了对此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资力度,但仍难以摆脱培训效果不理想、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投资效益低的困扰,培训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随之暴露:①培训方法比较单调,缺乏互动性,培训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学员只是被动地听,造成学员的学习状态不佳,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②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的学习需求,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一刀切”、“一个单子吃药”,使得员工培训缺乏针对性,因而难以引起互动和共鸣;③员工接受培训的动机不明,定位不准,对培训的态度松散,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④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员工所学内容无法及时进行实践,不能有效的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尝试个性化培训,多手段促进培训工作发挥实效

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员工培训将如何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化工二厂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形成了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所谓个性化培训,就是指通过对员工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企业需要、员工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员工利益目标和要求,针对员工个人定制培训计划、辅导方案和培训管理,辅之以切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培训方法,从根本上开发潜能、提高培训效率效果。

2.1 科学严谨的培训需求分析,保证培训计划的科学制订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中最关键和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个性化培训体系是根据员工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技能、价值观等因素)以员工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为基础,通过利用现代人员能力评价技术将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作为首要工作。一方面明确了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能力评价了解员工实际具备的素质特点。将两者进行比较就能够发现员工哪些素质没有达到组织与岗位的要求,通过能力评价小组与员工共同分析,确定员工应该进行培训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充分满足了员工的个性需求,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按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按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以员工岗位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全面开展个性化培训。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全厂已经实现了从“以集中授课为中心”向“岗位需求为中心”培训方式的转变,个性化、单对一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而且,各车间将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到生产实际工作中,在狠抓岗位应知应会、岗位实际操作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培训的同时,将集中办班、业余自学、每日一题、现场测试、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模拟演练、仿真操作、师带徒等多种方式融入到日常培训工作中,极大地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通过员工整体素质分类,强化了阶梯式培训,全员素质分层提高。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即生产技术骨干以解决生产运行中的疑、难、险、重问题为目标,通过深入钻研理论知识,使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中间层次人员在巩固和熟练操作技能上下工夫,努力向生产骨干看齐;技术技能相对落后人员以保证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为目标,加强岗位应知应会基础培训。通过目标的合理设定,实现了鼓舞一批、培养一批、推动一批的功效,推动了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2.3 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缩短人次培养周期

为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步伐,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我们注重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师傅为徒弟设定培养内容、目标及培养措施,带领徒弟进行技术研究、开展技措技改项目,在技能上进行全面培养,传授操作经验和技能。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厂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保证。

2.4 鼓励员工在“本岗精”的基础上向“三岗通”迈进

为了用最少的人力满足生产上的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重点加强了“三岗通”培训,通过员工过岗数量与员工奖金系数挂钩的方式激励员工在精通本岗位操作的基础上跨岗位学习掌握操作技能,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员工潜力,目前全厂60%以上的操作服务人员达到三岗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员工素质,为逐步减少企业用工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成本奠定基础。

2.5 有力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培训主动性

为强化培训管理责任,分厂加大了培训考核和监督力度,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培训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车间培训计划的执行、培训内容、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实施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将培训考核结果与车间领导、车间整体业绩考核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2.6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促进培训成果快速转换

通过现场模拟操作、流程熟悉程度验收、应急事故处理等方式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加强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转化,有效的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3 个性化培训实施取得的成绩

2010年年底为了检验此培训体系的效果,分厂按车间员工总数10%的比例随机抽取岗位员工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对27个岗位56名员工在岗位应知应会、岗位操作技能、事故处理、安全环保等方面组题进行集中封闭测试,平均成绩达到95分,并有7人得了满分,同上一年度相比成绩增加了11.7%。

公司二十七届生产技术运动会中,化工二厂参赛选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设备管理代表队获得了设备管理赛区团体第一名;维修车间代表队和仪表车间代表队分别获得了钳工赛区和仪表赛区团体第二名。其中有3人获得公司级行业状元、8人获得公司级技术能手标兵、18人获得公司级技术能手称号。获奖人员比例比上届公司生产技术运动会提高了38%。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体制创新 综合实验工厂 教学管理 教学手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工科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理念和环节欠缺,应用性和创新型教师队伍缺乏等问题,造成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困难,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严重,必须进行改革。对此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纷纷制定了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改革的主要焦点是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招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或者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用人单位希望录用能够立即上岗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而不管是不是应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而应届毕业生常常不能够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这一要求。例如电子工程类的企业,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差距主要在于应届毕业生解决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经验。如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等等,表现在缺乏工程意识,没有实际经验,不能独立胜任项目研发等方面。

一、体制创新

目前高校工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等等,多数都是由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自己制定的,有“闭门造车”之嫌。必须跳出原有的教育、教学培养理念和框架的束缚,笔者认为,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制定,将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贯彻到卓越计划的全过程。将企业清晰的用人标准和专业素质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前伸到本科和硕士生的学习阶段,把企业创新的要求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制定在校生实践课考试考核的方式。近期目标是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远期目标实现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连接。除了专业技能外,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具有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苦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些方面的培养也应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步开展。

二、建设综合实验工厂的必要性

1.现状分析

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中都提到加强校企合作的步伐,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进行有利于工科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

应该注意到的现在已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可以由国家统一安排大学生的实习、允许学生参与生产。现在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对外部人才的培养缺少动力,不太愿意提供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不很乐意接待进行实习教学的师生。比如:实习单位难以联系和固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导致大多数单位不能一下子接收这么多学生。二是企业的科研、生产压力很大,很难有合适的岗位安排给大学生实习;即使有岗位可以安排,企业也会因为担心学生代替工人上岗工作会影响生产进程而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有些企业由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其员工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培训才能上岗,而学生实习时间一般在较短,很难做到上岗不影响正常生产,因此他们也难以积极接待学生实习。三是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实习教学正常进行。能够集中安排的实习时间越来越短,而且不能保证专业对口,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最终都影响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综合实验工厂的建设

目前高校专业课的实验多数都是验证性的或者辅的,主要是为理论课学习服务的,留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很小。针对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传统、单一的实验模式进行改革。综合实验工厂可以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它可为学生实践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和动手机会。可以节省大量的外出实习经费,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建设综合实验工厂作为校内实习和实验基地,把学科建设、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综合实验工厂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建设综合实验工厂的建设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力争取得企业的支持。

综合实验工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动手的需求,充分利用原有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把实习和实验经费投入到实验工厂建设中去,使实验工厂不仅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实验室,同时还是高标准的实践性教学基地。

综合实验工厂担负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比如以实验技能与工程设计为主的实验课程,本科或研究生的毕业设计,SRTP、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教师的工程研究项目,企业技改项目、校企合作新产品研发和小规模生产任务等等,同步可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策划能力、解决工程设计、团队合作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能力。

三、师资培养

高校部分教师本身的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能力薄弱,缺少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对行业和企业的运行流程了解较少,偏重于写论文、做课题、以学术成果评职称,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的实践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岗位设置开始。实验工厂应配备专职教师,定岗定编。由于专职教师的任务重,工作量大和要求高,岗位待遇一般应该高于同等资历或职称的教师岗位,并为专职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工厂的建设和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实验工厂的持续运行提供合格的师资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现有管理体制主要为应试教育服务,学校的教学计划多是着重学科和专业体系的建设,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多集中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理论上,学生的主要精力则放在考试上。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生主要面临理论课测验与考试压力,加上实际能力的锻炼机会较少,实验和实践课的考核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消磨殆尽。为此必须加大实践课的学分比例,丰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实践课的成绩应作为企业招聘,考研或保研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体制上激励学生愿意投入精力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创新

引入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在实践课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实践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实践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综合实验工厂中的云系统,一般包括终端机、云服务器、教师用机及教学监控系统等设备。可以实现数字化实验网络互连与企业实验资源的共享。

通过云计算平台,学生可以远程调用企业先进的开发软件和仿真软件,用于学习和仿真实验,动态跟踪企业目前正在应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弥补学校学习资源的不足和滞后,开阔眼界,明确学习的方向。通过云计算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向企业专家咨询相关技术问题,同时方便企业专家直接对在校生予以指导。

云计算平台应包括企业内部培训的相关课程实时录像,包括一些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等内容,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对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备结构、原理及使用等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有一个亲临现场实习的感觉,实现仿真操作;同时学生还可以对某一个局部进行详细了解,全方位了解工艺的全过程。另外学生还可通过平台深入多个企业的生产技术,行业生产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云系统可密切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学校协同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把被动式和“闭门”式的培养人才方式变为主动式和开发式的培养人才方式。

六、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实践环节,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其中核心部分的是体制创新,同时在师资培养,建立综合实验工厂,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手段创新等等各个方面需要同步改革,缺一不可。一定要改变以学校为教育主体的现状,建立以学校为基地,学生为主体,企业为主导的培训和培养体系,最终达到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连接,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2]余志卫.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3]周雪梅,滕靖.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5

工厂人员培养计划范文6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厂办技校;二级学院;变化趋势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办技校,企校办学一体,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曾是我国技术工人培养的一面旗帜。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这种实质性紧密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应运而生。两类学校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其精神内核是相通的。本文从两类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比分析两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特征,以期归纳总结出随时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变化趋势,试图为市场转轨期研究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参考。

一、背景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办技工学校

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这一时期,政企不分,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和企业机构合一;二是政府机构和企业职责不分。

本文探讨的厂办技工学校特指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技工学校。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一批技术工人,而解放前传统的以师带徒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本着建厂先建校,生产先育人的精神,普遍开办了技工学校,如钢铁、石油、纺织、机械、交通等所需技术工人都有厂办技校自行培训。由于这一时期的厂办技校归属国家业务部门管理,在学校办学资金上依托于国家对企业的让利以及所属企业对学校的拨款投资,所以学校办学体现了政府企业的要求,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这种企校一体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技术工人培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市场转轨时期的独立设置型二级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局撤销,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企业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实行政企分开,明晰产权,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从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改制,过去应该属于政府职能和社会事业的事业性事务正式从企业剥离出来。这一时期大多数企业不再自行举办技工学校培养员工,而是面向劳动力市场招聘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这一时期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也逐步发生变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

本文探讨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产生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是学校与企业以股份制合作的方式共同创建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企业以设备、场地(分院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投资。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资源建设、共同培育人才,企业全程参与二级学院的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学院负责提供招生计划、组织教学和管理,进行教学督导和检查,双方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了紧密型的运行体制。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了股份合作制的黄海汽车学院(二级产业学院)。汽车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全额投资建设,学校负责运行管理。汽车学院现开设有汽车装配与制造技术等6个专业。目前,黄海汽车学院已经成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和应用性技术服务中心。

二、不同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比分析

所谓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着重从办学模式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保障条件及招生就业等几个主要方面对比厂办技校及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异同及变化。

(一)培养目标:由强调岗位直接对接到重视岗位转换能力培养

厂办技校的培养目标强调岗位直接对接。1955年,劳动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技工学校校长会议,提出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工学校应该积极贯彻以生产实习为主的方针,使学生既有文化技术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到生产岗位后能较快地独立操作,技工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由于厂办技校服务于所属企业,学校培养目标通常围绕企业制定,强调对特定岗位的适应。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培养目标重视岗位转换能力。培养目标相对不同的专业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就是学校各个专业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来确定培养目标,可以是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或“应用技术型人才”等,如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公司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建的二级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该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各行业,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汽车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鉴定与评估等。

通过对比可看出,培养目标的设定逐步由针对特定岗位能力培养过渡到不同岗位间能力转换的培养,这种变化体现了经济转轨期日新月异的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转岗能力的要求。

(二)专业设置: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厂办技校的专业设置单一化。1953年高教部《关于中等技术学校设置专业原则的通知》,提出“技术学校设置的专业力求集中单一,以不超过四个为原则”。厂办技校立足为本企业服务,专业设置围绕企业生产需求设定,这一方面,紧密切合了用人部门的需要,培养了满足所属企业需求的人才,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同一地区不同企业和部门重复设校或设专业,岗位覆盖面较窄,通用性不强,容易造成毕业生的岗位转换能力低,不利于以后的进修提高,而且人才需求量相对要少,专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办学效益不高。

独立设置型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多样化。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不同职业技能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专业建设的原则“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基本开放”,并强调专业设置“应注意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规律,调整和设置专业”。2009年,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集团创办的二级学院——中锐汽车学院,在考察到当前市场对汽车维修和营销有较大需求后,于2010年学院又开设了两个新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通过以上对比可看出,专业设置越来越注重跟随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变化,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需要。

(三)办学保障方面:由计划配置到市场整合

从师资保障方面看,(1)厂办技校的师资由企业配置。教师身份附属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国有企业改制后,学校从企业“剥离”,原来属于厂办技校的教师,大部分被所属企业安排到工厂中做工人。这些有文化有技术的教师和工人承担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因而从师资方面保障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2)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师资队伍有来自学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如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共17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8人,占47%,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是9人,占53%。专兼职老师互相配合,理论和实践特长互补,保障了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从实训保障方面看,(1)厂办技校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主要由企业配置。实习基地的教学物资、设备条件比较好, 特别是为第三学年的学生下车间进行适应性实习提供了条件, 对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成为厂办技校办学的亮点,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的副校长在谈到技校对学生吸引力时说“一是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一部分进厂里工作,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有利于学校招生;二是学生能去厂里实习”。(2)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的实训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如黄海汽车工程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在辽宁曙光集团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合作企业为保障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投资兴办实训基地,如辽宁装备中兴通讯NC学院依托国内通讯企业的龙头中兴通讯,投入学院价值近1600万元的通信专业实训设备,全真模拟通信企业的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涵盖了3G通信技术全系列产品线的设备,同时建立了八个专业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备40台专业维护终端及专业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

由以上对比可看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师资和实训保障方面,越来越注重市场整合。市场转轨时期下的职业教育办学应发挥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互利双赢,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四)招生就业:由统招统配到双向选择

从厂办技校来看,“计划招生、统包分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技工学校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包分配”的运作模式。由劳动部门根据企业的需要下达招生计划,统一安排生源。毕业生是由劳动部门和办学单位联合定指标, 定毕业生分配名单, 与学校商议后 ,发文件通知各用人单位, 由学生持学校的介绍信到所分配的单位工作。学生成绩的好坏不和用人单位挂钩,分配流向主要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属于一次分配定终身,学生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从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来看,企业学生双向选择。一是与学校合办二级学院的企业优先享有挑选优秀毕业生的权利,如黄海汽车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同时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从合作企业角度来讲,企业愿意从二级学院选择员工,这是因为,首先,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紧扣企业生产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去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时,能迅速适应胜任岗位需求;其次,二级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办学中,会适当的把企业文化融合贯通到校园,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校园文化,让学生毕业之前就已经融入企业文化中。从学生角度来讲,对于毕业后不能留在合作企业或不想留在合作企业的学生,可以去人才市场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