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例6篇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文1

农业科研档案记载着科研院所的历史与今天,并将传承到未来。它记录了农业科研单位各个时期科研工作的存在与发展,包含科研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报奖以及推广应用阶段的文件材料和原始数据。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服务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1 农业科研档案的重要作用

1.1 农业科研档案的继承作用

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借助前人的成果和研究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大量的科研档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创新,可避免重复性试验。重复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物力、人力、资金和时间,借助于科研档案能够系统、客观、完整和连续地反映出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由此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农业科研档案较理想的管理模式。通过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档案管理,能使集中管理和利用有机结合,同时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科研的知识产权,推进科研成果的交流、转化和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农业科研档案的参考作用

一项科学研究有时候需要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而档案管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开发利用。将两者加以结合,可以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辅助参考作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使有关部门在农业决策时更具连续性、科学性。广大民众,也可以通过信息档案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保证农业的科学发展,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3 农业科研档案的凭证作用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生产、应用推广等工作中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当农业科研知识权属发生纠纷时,鉴定过程较为复杂,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很大难度。农业科研档案便成为保障产权保护有利的凭证,这也是档案生命力和价值的另一种彰显。

1.4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将传统的手工及集中建档变为微机建档和经常性建档,可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更有效地从事档案的收集、编研和建档工作;其次在档案采用上更方便快捷。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根据档案管理权限自行查询,实现多次利用,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

2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的实体管理

2.1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的库房和设施要求

档案的实体大多是由纸质、照片和光盘等磁性载体组成。为了增加保存时长,档案库房应做好温湿度控制和调节,并有防盗、防火、防腐、防光、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照片和底片应放入专门的相片档案册,存放在背光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光盘等磁性载体需要放入防磁柜中保存。

2.2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

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六个环节。按照不同环节,分别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以及档案安全防护制度、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

2.3 要把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

要把农业科研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发展计划,应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紧密结合。每年从本单位科研经费总额中划拨出一定数额作为科研档案工作经费。把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与科研考评、绩效挂钩。

2.4 分设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

专职档案员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及时提出对科研档案的管理要求;指导和监督单位的兼职档案员做好科研档案形成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负责本单位科研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组织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项业务工作;按有关规定做好科研档案移交工作等。《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行由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的责任制,由科研人员负责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工作。在各科研部门、课题组设立兼职档案员,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3 新形势下建设数字信息化农业科研档案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科研资源的不断积累,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对于档案工作质量与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信息化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增加实体档案的保管时长,对于原始载体的档案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为科研人员的借阅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有利于避免查阅、归还过程的错漏,而且在查阅过程中后台管理也可提供时时统计,一定程度上为档案员的工作提供便捷。科研档案信息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3.1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措施

3.1.1 建立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使数字信息化档案的管理有章可循 科研院所在建立数字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

3.1.2 配备基础设施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空调、加湿器、防磁柜、档案管理软件、缩微复印技术、OCR软件等。

3.1.3 选择管理系统 完成实体档案的数字化转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研发一款管理软件对农业科研档案进行现代化保存、管理与统计、利用。

3.1.4 搭建两个平台 数字信息化档案具有开放性服务的特点,可修改,易复制,能删除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原始档案需要妥善保存,所以在建立数字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同时,需要一个脱机保存平台。使农业科研档案可恢复,真实性、完整性不受到威胁。

3.1.5 建设两个数据库 分别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根据查阅权限来设置可查阅内容。即可以达到农业科研档案的知识共享又可以保护农业科研档案中知识产权不受到侵犯。

3.2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建设方案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目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文字识别、数字校对、数字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

4 结语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文2

农业水利开发档案在发展新型农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多,其形式多种多样;新时代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时效性,这些都要求农业水利档案必须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快速实现数字化,为发展新型农业提供便利。

(1)农业水利科技飞速发展,其档案越来越繁多。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被淘汰,新型的开发项目不再单一地采用纸质材料指导,农业水利的发展,各种软件系统引入到农业水利开发当中,比如水利控制模拟系统,最优渠道控制算法系统等等。在水利治理项目中,其实施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图纸,技术文档,包括工程开发设计图、项目过程档案图片、领导的视察指示文件以及重要会议音像记录等,这些对农业水利开发活动的真实、适时记录具有极强的保存价值,显然,我们不能有纸张去保存,而建立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所以,现代水利的发展需要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与办事习惯。发展农业水利建设,保障其顺利实施,项目的指导与决策是建立在详细的资料分析以及实地考察之上。领导负责人,需要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与决策;各个与该开发项目有关的职能部门也需要及时获得各种项目信息,并及时准确地给予工作指导;这些都想档案管理的快速与便捷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不断增加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也要求档案的管理者加快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档案的归档、保存、检索和提供利用服务等。提高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能力和效率、提供便捷及时的利用方式都要求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必须尽快地实现数字化。

(3)发展新型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型农业迅速崛起,农业可开发项目迅速增多,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费时费力,给新型农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便。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农业开发档案的录入与管理,可以节省项目开发者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由此,工程进度便能顺利完成,提高了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农业水利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以数字化为依托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有着众多的优势,更便于农业水利开发信息的管理与使用,能够为农业水利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节约农业水利项目开发的人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供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效益。

(1)信息容量最大化。对农业水利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是把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在水利信息的数据库当中,而这个数据库的容量巨大,容纳的信息量比以往的纸质档案要大出很多;而它所占空间小,往往几台计算机便可以实现冗杂的信息管理,完全不用像以往那样考虑各种档案的存放空间问题。在农业水利开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录入开发项目的详细资料,以备查阅。并且在开发工程实施之前以及之后,各种与工程相关的资料都可以搜集起来,以信息为特征量,分类存放到数据库中,方便用户信息检索,为所开发的项目提供更好地借鉴。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需注意把档案资料清晰归档,避免文件的混乱不宜查找。在搜集与补充资料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整理的时候由于信息容量很大,各种数据资料可以尽可能地详实,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长期可读性,以便于对历史资料的查询。

(2)信息利用便捷化。以数字化形式对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是以网络中心为依托,实现对开发项目相关资源的共享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中心,建设档案数据资源系统,以网络为基础,用户通过网络连线,访问信息资源。节省了翻阅开发档案的时间,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节省时间、劳力又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能够实现信息容量的最大化,因此也使得信息使用者很少会受到信息检索困难,或者是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带来的麻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信息录入过程中就详细地进行分类,并尽可能地录入一切相关并有用的数据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开发项目的设计、实施与应用。

(3)信息保存安全化。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是用数据库、光盘、U盘等形式进行保存,一般不会出现损坏或者其他保存载体出现意外等情况,减少了农业水利开发档案丢失或者损毁的风险。并且数字化的档案在归档、转移、管理以及利用等方面都是通过局域网站、专用网站、互联网等进行的,确保档案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或者丢失等。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一直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安全性,首先应该保证机房的安全,同时也应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例如电子文件怕潮、怕火需要保存在防潮防火的地方,并做好防磁与防尘的工作;也要进行数据库的维护,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

三、数字化的农业开发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农业水利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要以需求为指导,并以方便信息的使用为管理宗旨,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成果、发挥软件与硬件的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管理好开发档案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水利开发资源信息的利用价值。而做好以数字化为依托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关注档案的安全性与数字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是实施开发项目、引进开发项目、尽心开发项目调整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开发档案的管理,应该提上农业水利发展工作的议事日程。首先要加大农业水利开发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所有相关人员认识到档案有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人,严格把关农业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再次是要对农业开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有着长远的统筹规划,不能流于形式或者搞面子工程,将所有的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是一个繁琐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对原有的档案进行一一整理归类并录入。并且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完整收入数据库之后也要保存原有档案的完整性。

(2)建设健全的农业水利档案管理体系。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创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队伍,这就需要培养起一批既熟悉水利开发项目,又具备档案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可以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等方式培养这样的人才,也可以请专家指导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此外也可以积极向外部招聘农业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才参与到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来。其次要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网络。关于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档案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全面并确保其真实性,档案资料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涵盖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记录农业开发项目的内容。信息网络的覆盖面要大,设置专门的用户门户系统,网络的阅读、使用与下载等都能方便快捷。

(3)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发档案管理的工作像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样冗杂,甚至更为繁琐,在对众多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的扫描时要优化扫描仪的参数设置,把握数字档案的资料。其次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也要各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需要进行数字化并收入数据库的资料。此外还要对所有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注重全面的质量检测。同时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不可以马虎过关,导致以后使用上的各种不便,一定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解决。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也会出现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有着严谨的态度对待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

四、结语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文3

1.加强档案资料收集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制定《江苏省农科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通过编入兼职档案员手册、院办网站公布等方式,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兼职档案员认真学习,并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三方面措施加强档案收集工作。

(1)注重常规归档文件的收集。年初将《江苏省农科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分发到每个单位部门、并规定归档时间,档案室按照时间进度及时催交,确保各职能部门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

(2)加强过程性文件材料的收集。对大型会议、活动,档案人员“勤问、勤找、勤要”,做到及时联系,跟踪收集,随即归档。科研档案从项目立项就要求到档案室领取带有编号的档案盒,项目执行中档案科会同科研处对在研课题档案进行检查,项目验收后对形成档案暂存项目组保管,项目形成成果后将所有档案收归档案室保管,做到“立项建档、过程管档,验收存档,成果归档”;对基建档案,建立基建档案员立卷制度,按照《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执行,工程档案不移交,档案室拒绝在工程申请支付报批会签单上签字,保证了基建档案的完整性。

(3)留意各类图书资料的收集。目前档案室内部存有各类图书、画册、史志、照片等多种纸质资料以及电子资料。2012年借院庆80周年契机,收集整理了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的地契、领价证等673份,其中不乏珍贵史料,这些是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时的原始资料。这些图书资料为我院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2.强化档案管理保护

(1)近年来,鉴于我院承担国家、部、省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种质资源圃等多个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实验仪器越来越多,档案室相继制定了《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档案管理的办法》和《江苏省农科院实验仪器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和实验仪器档案材料的收集和管理。

(2)注重档案安全保管。多种措施保证档案的安全。目前库房面积80平方米,装有防盗窗、铜锁、防盗门等防盗措施;配有抽湿机2台,中央空调、温湿度记录仪,保证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在档案保护范围之内;定期更换防霉防虫剂,有效控制档案虫蛀和霉变;严格执行档案保管规定,归档档案采用无酸纸装具,结合院文化建设要求,定制专门档案盒,保证纸质档案的安全保管;配有防磁柜2台,专门用于存放电子档案,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

3.注重档案鉴定统计院设有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鉴定工作制度。2002年4月,对已到期的1484卷短期科技档案进行了鉴定,销毁了1103卷,保存381卷。为保证库房的容量,下一批鉴定将对已经进行数字化的到期档案先行鉴定,以后鉴定将采取先数字化,再鉴定的方式。进行档案收进、移出登记,建立档案统计台账,各类数据统计准确,并按照省档案局要求报送档案统计报表。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院十分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次性投入40万元,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实施。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和推进,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工作效率。

1.档案软件投入使用2009年,院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一家软件公司承担我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该公司根据我院科研工作实际开发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网上档案归档、检索、统计、浏览以及原文阅读。

2.档案数字化成效显着采取外包的形式,根据“轻重缓急,急用常用优先”原则,有序安排库藏各类档案文件进行数字化加工,共完成30837卷(件),合计933507页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建立完成72818条文件级目录。2010年后归档档案采用档案室自行数字化方式,每年约完成2万页的档案扫描。在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档案室建立了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对利用频繁、重要的纸质档案建立全文数据库,同时建立了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库。

3.档案信息化设备齐全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设施、设备、平台齐全。档案室配备高配电脑3台,均自带刻录机;A4高速扫描仪和A3平板扫描仪各2台,档案管理系统配有专用服务器,由院网络中心专业托管和安全维护;数码相机1台,设专业摄像和摄影人员,定期将影像和照片资料移交档案室。在院办公室网站设立档案工作专栏,提供档案各项规章制度、档案工作网络情况等,及时宣传档案工作相关情况,使兼职档案员和全院职工能够随时浏览了解院档案工作慨况和动态。

三、重视档案开发利用,盘活档案信息资源

1.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在日常档案管理中,农科院按照《全宗指南编制规范》编制了全宗指南,文书档案编有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等编有案卷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等不同形式、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

2.拓宽档案利用方式为了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研工作,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托丰 富的室藏,不断拓宽档案利用方式。

(1)创新思路,拓展编研新形式。在编研上,近年来,除《2001~2012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沿革》《年鉴》《规章制度汇编》等常规编研外,档案室创新思路,与科研处、科技服务处联合编研了《科技成果汇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成果品种和技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00项新品种、新技术推荐》等一大批成果。与各研究所、处室联合编写制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院80周年》系列书籍,画册,宣传DVD。这些编研材料在平时方便查阅、对外宣传、成果推广应用、扩大我院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文4

(一)支付服务总体良好,数字支付需普及

2014-2016年,账户、银行卡和数字支付交易笔数逐年增加,说明庄浪县支付服务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016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大于3户,“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大于1.5户,而“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和“人均网上支付开通量”均小于1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大于1,而“人均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人均网上支付交易笔数”不足0.1笔,表明农民群众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支付服务工具。非现金支付工具在2016年开通量快速增加,但每户的拥有量仍不足0.1,“人均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指标值小于0.5,说明数字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二)扶贫贷款数额较大,民生信贷不足

从数据来看,2014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高达93%以上,扶贫支持力度较大。但是“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不足0.05%,“助学贷款余额占比”、“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均为0,没有为民生领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由于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和征信不良记录等原因,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例如:2016年,“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低于75%。

(三)保险品种发展不平衡,部分业务发展空间较大

2014-2016年,“保险密度”降低了64元,降低到55元,“人寿保险普及率”小于0.1,原因是部分保险机构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不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甚至存在信誉不良情况,导致群众不愿意在保险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庄浪县为农业大县,且自然灾害频发,为防范风险,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农户参保投保,使“农业保险普及率”指标值高达1.36。

(四)物理网点布局较合理,但金融服务设施少

调查显示,“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大于1,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以上银行网点。但“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每万人拥有的ATM数”和“每万人拥有的POS数”均不高于10,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在节假日,办理业务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五)信用建设整体趋好,个人信用档案还需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6年信用档案建档率逐年提高,尤其“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均高于88%。而“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低于50%,还需完善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一)推动数字支付工具使用,提高农村支付结算质量

一是涉农金融机构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结合农村经济活动的特点,不断丰富创新支付结算品种,提高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二是通过有效地宣传方式,逐步推广数字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鼓励农民积极运用数字支付工具,提高结算效率。三是政府财政可以根据涉农金融机构非现金支付服务的不同业务品种、不同业务量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免征涉农金融机构费现金支付服务收费收入税费,从而调动涉农金融机构推广运用数组支付服务的积极性。

(二)加快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一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招募在当地具有广泛社会关系、活动能力强、品行端正、和信誉良好的农民业务人员,积极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工作,真正了解农民对保险的需求,提供所需的保险服务。二是采取为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相关产品咨询服务,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农民对保险的片面认识。三是根据农村地区整体消费能力不强的特点,创新适合农村的保险产品,完善产品结构。

(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增加ATM、POS等金融基础设施在乡镇和行政村的布放量,方便农民就近选择金融服务;三是推进多功能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进一步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功能。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文5

__年,我局将继续结合档案部门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回头看”活动,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遏制“”反弹,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工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档案工作新发展。

(一)大力抓好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力争__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开始动工建设。

(二)加快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一是指导帮助容县、兴业县档案馆尽快完成新馆后期建设及内部装修等工作,力争早日开馆。二是指导帮助福绵区档案馆尽早启动新馆建设,协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大力协助做好博白县兴建档案新馆的前期工作。

(一)狠抓重大项目档案工作。联合市发改委对落户我市的自治区层面的重大项目档案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落户各县(市、区)的重大项目档案建设工作进行监管,强化业务指导和检查。

(二)加大民生档案工作力度。继续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民生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开展农村五保、城乡居民低保、残疾人证、地名、婚丧、收养等档案工作试点,抓好全市各级社保机构社保业务档案的指导和达标验收。继续抓好就业、住房、医疗、食品安全、收入、养老、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提高接收比重。

(三)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围绕统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大领域改革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利用,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一是__年下半年,联合民政部门、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进行检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二是围绕我市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继续做好档案服务,对未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县(市、区)重点督查,做好国家档案局、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检查的迎检准备。计划在年中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土地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督查活动。

(四)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按照公安部和国家档案局有关部署,大力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做好数字化外包的监管工作,加强数字化过程中的监控防范,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下半年对已经进行档案数字化的单位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程序和制度。

(五)积极主动参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指导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加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六)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全面开展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加强各级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更新丰富网站资源,优化网页设计,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

数字农业建设方案范文6

1.1制定收集归档范围

与其他科技研究工作不同的是,农业研究大部分是在田间地头进行,所以农业研究数据的内容和分类比较复杂,数据采集量大增加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的难度[4]。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农业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让科技人员清楚什么材料需要上报归档。通过确定收集资料的种类、形式、内容等来强化对档案形成过程的控制,保证资料来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以此来完善科技档案的收藏。

1.2定时收集信息归档

科研工作的内在竞争导致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个人荣誉和个人利益,将在科研工作中一部分科研资料当作个人资源而不及时归档,从客观上影响了科技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并且农业科研周期普遍较长,农业科技信息处理后得到的结果需要时间验证,这无疑延长了农业科技档案收集归档的时间。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制定合理的收集时间,定期收集农业科技资料归档,如每次收集的时间间隔太长,将导致档案更新速度过慢,使最新农业科技信息难以共享。时间间隔太短又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对农业科技档案数量的增补不显著。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合理的时长定时到各科室收集应归档的材料,督促有关人员及时补办缺少和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材料,填补信息空白处。

2农业科技档案的保存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档案工作由传统手工操作朝着自动化方向转变[6],档案的形式也由纸质文本、实物向电子文档、图片、和数据等形式转变。这样的转变给档案的保存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对档案的保存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1将农业科技信息数字化

多年来,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真实、有效的科研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是以纸质物的形式存在,存放这些资料需要很大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将科技档案进行整理、录入、扫描图形图表等一系列工作,把纸质文本转化成数字存放于磁性材料、光盘和硬盘等载体上,除了可以大量节约存储空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送这些资料[7],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

2.2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库

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研究的投入,农业科技信息量不断增加,传统手工管理纸质档案的方式已无法满足档案收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库,可以把传统纸档案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方便档案管理员对数据进行网络化管理,也有利于科研人员通过搜索关键字迅速准确获取信息,不仅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成效,也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从而加速了科研发展进程。

2.3配备现代化设备

档案数字化目前用得最多、效率最高的是扫描法,扫描法是将原始档案文件放在扫描仪平板上,通过扫描仪把文书档案转化为数字图形输人计算机,经文字识别、校对后,转化为可编辑的数字化档案[8]。扫描仪的分辨率参数、亮度参数、扫描速度都影响到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因此配备性能优越、质量过硬的扫描仪对于档案数字化是极为重要的。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化后存入数据库中便于广大科技人员查询使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需要强大的计算机平台,这就要求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能够支持这个平台。

3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可以大力的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一终极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被交流和利用。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有: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等。在信息化时代里,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9]。

3.1建立查询检索系统

科研档案数量多、面广、专业性强,需要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处理和网络技术,建立快捷、实用的查询检索系统,以满足农业科研工作者对技术档案的检索需求,提高档案服务效率、质量和利用率[10]。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档案数据库,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为广大读者提供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例如英国国家档案馆通过建设国家档案目录信息网,全球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档案信息检索[11]。

3.2制定合理利用制度

科技档案的核心内容是科技成果,一部分科技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因此,许多档案具有机密性。正确处理科技档案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正确划分档案开放与限制利用范围的同时,积极做好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可以扩大科技档案的利用范围。这样,需要制定合理的档案利用制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正确处理保密和提供利用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密级,保密档案可适时解密。严格控制高机密性档案的使用范围,设定合理的档案的外借制度。建立催还制度,加速档案周转[12]。

3.3做好档案信息编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