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6篇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石油企业;库存管理;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供应链库存管理从满足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降低相应环节的成本以及提供相关信息等方面进行的实施、计划和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属于物流管理范畴,是物流管理的延伸和拓展,供应链库存管理不仅仅包括商品流通,而且还包含企业各环节的协调以及业务流程的调整等。近年来,在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管理层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同时,库存管理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库存管理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库存影响着石油企业供应链条一定环节的成本,同时也制约供应链条整体的功能和竞争水平。因此,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理念形成,使得企业不能在使用局部最优的办法运作库存管理,而应该从供应链上各环节合作的角度来管理企业库存,以此来提高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石油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注重供应链条各环节之间的长期协调、合作,即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制度安排。要确保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要做到整个供应链中库存的优化配置,这样不仅一方面降低了石油企业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一、石油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和库存管理问题

(一)供应链环节不确定性。石油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库存分为两种:分别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问题和成品物流环节的库存问题。而石油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链接的不确定性,即石油企业部门之间功能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间合作层面上即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因此需要增加各企业及其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另外一种是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即石油企业内部低效率的控制机理对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影响,制约机制低效率便是企业经营管理不确定的根源所在。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来提高企业间各环节的稳定性。石油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根源在于供应商的不确定性、生产商的不确定性以及顾客的不确定性。

(二)供应链各环节中库存管理问题。现代石油企业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供应链的战略规划问题;供应链各环节反馈信息问题;供应链各环节的运行问题。主要表现为:

1、石油企业各环节信息反馈的低效率。石油企业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库存数据、需求变化、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存在于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石油企业要做到高效库存管理,需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反馈。目前,各大石油企业普遍都是分级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有些甚至将物资管理部门分为采购部门和供应部门,分权化严重。其库存管理模式为,在物资供应管理部设立中心库存,各二级生产单位设立物资供应站点,同时在各生产点设立独立的库房。物资从采购到用料单位上经历了层层环节,首先由物资管理部门集中采购后存入中心库存,各二级用料单位按照上报的计划领回物资存入供应站,各基层单位再到供应站领取物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审批复杂,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各生产点地理位置差异,路程远,运料车辆往往存在空载现象,浪费了大量资源,供应周期很长。各生产单位为了避免因此造成的缺货,大幅度提高物资需求计划,这又造成了库存物资积压现象。

2、库存管理方式简单化。在对物流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企业中,库存管理的目标都是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经营中的持续性,避免不确定情况的发生。而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的物资库存管理主要是根据个人经验,而其中订货时间、数量、订货频率、库存量设置等全靠计划人员来决定。

3、供应链各环节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沟通和协调。首先,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调动各环节的资源来确保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协调的目的在于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顺畅地传递,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的需求,最终达成优化的供需关系,以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次,由于物资供应属于后勤保障工作,与一线生产单位没有充分的信息交流,这就造成了采购有一定的盲目性,又因为缺乏与技术部门的沟通,技术升级或产品更新等原因导致所购材料闲置;最后,由于没有同市场管理部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能随企业生产计划及市场动荡及时调整自己的物资供应计划,所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4、缺乏物资储备定额研究。相关资料表明,各大石油企业对物资供应普遍没有足够的储备定额研究,都是采用一种“被动式”物资供应模式,完全按照生产单位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供应,没有参与到生产单位的物资需求预测中,因为不能完全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只能大批量全面的准备各种物资,以防物资需求状况发生变化,即只能被动应付,不能主动改善。在这种状况下,必然对企业的库存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没有物资供应部门参与,物资需求预测工作只能由生产单位本身来做,因其专业缺乏,同时不能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做出的物资需求计划往往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库存物资积压或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物资供应部门都是生产单位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后才能制定物资采购订单,供应过程不能同步于生产过程,经常造成物资配送到生产单位时,发现生产单位由于等不到物资已经用其他相似物资代替,这样,物资只能存入库房,增加库存管理负担。

二、石油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一)传统库存管理模式——SCM。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将库存管理分为两种模式:独立需求、相关需求。前者采用订货点EOQ模型管理,后者采用原材料需求计划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库存管理属于独立需求库存管理问题,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库存管理属于相关需求库存管理问题。在整个供应链中,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自己的库存管理问题。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问题为独立需求库存;制造商的中间产品的库存为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分销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有自己的库存,其属于独立需求库存。

(二)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VMI。供应商库存管理是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基于用户和供应商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将多级供应链问题转换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最终目的是降低“牛鞭效应”优化双方的产品可获得性。在这个合作协议中,用户库存交给供应商管理,运行过程中以合作互利、总成本最小、目标一致、连续改进四大原则为基础,不断调整协议内容,改善履行环境。供应商库存管理主张优化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不能只是局部的优化,要考虑到供应链的全局性,必须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管理,使库存管理实现一体化的运作。在实施过程中,将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的库存设在需求方,补货决策权和存货所有权交给供应方,由供应商负责把订货和供货作业进行集成和协调执行,最终使得用户和供应商的运作同步化,降低信息误差带来的影响,实现库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这种管理理念是由产品全过程管理思想转化而来的,它认为当产品售出后不能算供应活动的完结,供应商还承担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监管责任,只有产品被用户使用才算是最终完成。实际上是库存管理交给供应商,责任倒置的一种管理模式。

(三)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刚开始是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出现。通过现实中的应用,发现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像库存责任倒置引起的用户过度依赖供应商,双方利益分配不均等。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就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而出现的,它与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不相同,它主要强调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得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每个库存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都能站在彼此的立场去考虑,相互协调,保持供应链中相邻环节之间的物资需求预测的一致性,最终减少直至消除“牛鞭效应”。在这种库存管理方式下,每个环节的物资需求都经过彼此协调,库存不再成为一种成本负担,而成为各环节企业间的信息连接纽带,成为供需协调中心。

联合库存管理将供应链上下游集成为两个协调中心。库存管理参与各方制定库存政策时,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消除了原本由于各自为政导致的库存波动现象。联合库存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公平的利益分担机制、合理的风险预警和分担机制、合理的物流成本和库存相关成本的分担机制,减少由于各方的短视行为造成供应链片面优化现象的产生。在两个协调中心基础上,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彼此生产状态以及需求状况的了解,共同承担起稳定整体供应链利益共享的目的。

(四)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立足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型。它通过建立一整套涉及各个合作方的业务流程,以电子信息化为主要方式,共同制定运行方案,协同预测物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补货,有效降低了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带来的高风险、高成本,是一种以协同运作为特点的库存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石油企业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合作协调关系,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供应链功能及预测精确性,完善企业库存管理。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一种更加注重各环节协同运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理念。

三、对我国石油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加强库存物资的计划性,有效地对库存物资进行控制管理,并对不同类别的物资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库存定额多少。要根据库存情况和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制定物资储备定额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按照金额和品种对物资进行ABC分类,按照使用特性对物资进行通用及专用分类,并将既属于A、B类的物资,又属于通用性的物资筛选出,作为能够建立物资储备定额的物资。其次,分析物资消耗规律,对需要建立储备定额的物资,建立物资消耗规律模型或消耗定额,将又属于通用性的物资,按照其消耗特征统计出年或月的实际消耗量;然后选取订货模型。基于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模型的特征,考虑石油勘探、开发需求的不确定性因素,总体上可以对石油企业物资建立既定服务水平下的定量订货系统,同时也相应确定物资的储备定额。

(二)加强物资计划管理。1、对石油企业二级单位需求计划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季度的考核与通报,培养并树立基层物资计划管理典型单位,提升基层单位计划管理工作整体上水平;2、强化与需求部门的协作,坚持每季度现场办公并结合业务人员每月到生产一线跟班劳动,掌握主要物资需求动态;3、加大物资需求信息化管理力度,完善物料消耗数据库,逐步形成需求计划引导订货机制;4、加强工程项目和维修项目的计划管理,与二级供应部门联合成立项目采购组,提前介入项目到前期论证和设计阶段,加强与设计部门的沟通,优化需求建议,提前解决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供应风险和采购成本;5、对重点工程项目,编制采购统筹计划,作为项目物资采购大纲,根据采购统筹计划制定主要物资的采购计划。

(三)加强针对库存水平、服务水平的考核。实行严考核、硬兑现,有利于库存管理目标的实现。对库存管理的考核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落实:一种是明确绩效考核的步骤,包括确定绩效考核的具体目标及建立工作期望,达成承诺、设计评价体系和客观公正地进行业绩评价、绩效考核、绩效改进计划。另一种是明确针对库存服务水平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加强对库存服务水平的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一套针对库存水平的统计指标,如周转率、服务水平、缺货次数等;在库存水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针对库存水平的考核指标、制定降低物资库存责任制,成立专门的库存小组,根据历史数据,制定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确定奖惩措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奖励,超出范围给予惩罚。依据当年的实际完成情况,逐年更改提高,根据历史数据每年调整相应的库存控制指标,促使库存管理部门不断改良。根据前一年的库存运营情况,历史数据制定次年的库存指标,使库存管理不断提高。有了库存成本的考核制度,给了相关部门库存管理压力,增加了管理的动机,调动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促使管理者更注重库存管理,具有行为的导向性。

(四)加大积压物资处理力度,努力降低当前库存。库存积压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降低当前库存已变得刻不容缓。企业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设计、施工以及勘探开发等单位首先选用库存物资,尤其是积压物资。还可以广泛利用电子商务网等信息网络,加强与同行单位之间的联系,多余积压物资信息,互通有无,调剂给其他单位使用。对于技术升级换代的产品,可以通过组织自身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对库内积压物资进行改造利用,确保对积压物资的处理有效地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育海,武树东.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2Z.

[2]苏祺.供应链库存管理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56-02

一、库存的概念

库存(Inventory或stook)是指企业用于未来的生产、服务或销售但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产成品等三大类,是企业拥有财富的象征。一般情况下,企业设置库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物品短缺,整合供给与需求,维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传统库存的管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的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有ABC分类法、定量订货库存管理法、定期订货库存管理法等,它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太化,并不考虑上下游企业的获利情况。

如今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份额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要有集成的观念,即供应链的思想。供应链追求的是链条上所有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以要研究适应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要实现各企业的无缝连接。清除供应链上的高库存现象。尽可能实现零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就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很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如Dell、家乐福与雀巢等企业在实施VMI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三、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含义及原则

1.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Inventory VMI),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模式,实质上,它是将供应链上多级库存问题转化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相当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不断改进的库存管理策略。

2.VMI原则。关于VMI也有其他的不同定义,但归纳起来,该策略实施的关键要体现如下原则:

(1)合作原则。供应商和零售商要想获得双赢,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精神。

(2)互惠原则。实施VMI策略是要使供应链上参与企业成本降低,最终达到总成本最低。

(3)目标一致性原则。合作双方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如货物的存放问题、管理费用问题、负责问题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且要体现在协议中。

(4)连续改进原则。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保证合作的有效进行。

四、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前期准备

1.目标制定。对VMI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合作双方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库存,控制需求放大现象。

(2)降低成本、利润增加。

(3)保证核心竞争力。

(4)提高合作的忠诚度。

2.协议的内容制订。

(1)在实施VMI整个过程中的额外投资,合作双方按比例共同承担。

(2)实施VMI所带来的利益,双方应共同分享。

(3)在整个VMI实袍的过程中,应有一系列的条款来约束和规范双方企业的行为。

(4)操作层面的协议。

3.资源准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POS系统、条形码技术及配套支持等。

五、VMI的实施方法

库存信息透明化是实施VMI的关键。供应商能够随时跟踪并检查到销售商的库存状态,从而能够较准确的制定库存计划,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并对企业的生产、供应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此需要建立一种能够使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库存信息透明化的实施方法。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的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客户情报信息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就需要及时掌握顾客的需求变化,所以要建立顾客信息库,把批发商的需求预测及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情报系统中。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库存只有保证产品的物流信息及需求信息的畅通,才能把库存管理工作做好。目前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MRPII或ERP系统。来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

3.建立合作双方的框架协议。合作双方共同确定订单处理的具体业务流程、库存控制的相关参数及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如EDI或Intermet)等,以此来制定框架协议。

4.组织机构的变革。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会改变供应商的组织模式。过去一般由会计经理处理与客户相关的事情,引入VMI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专门负责客户库存的控制、库存补给和服务水平等。

六、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企业长期合作模式的发展方向问题。合作双方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任,由于买方企业是供应商产品的需求方,因此在整个实施VMI策略中占主导地位。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双方企业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地位将趋于平等并成为战略性的合作伙伴。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合作计划预测与补充将成为VMI的发展方向。CPFR.所涉及的双方企业的涵盖面更加宽广,双方企业的地住更加均衡。不像供应商管理库存那样主要涉及双方企业的销售、库存等系统。可以说合作计划、预测与补充是长期实施供应链管理策略的选择方向。

2.采购产品价格及数量的调整问题。在VMI实施的初级阶段,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会因为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而有较大变化。而且买方企业也不会对供应商的采购价格进行调整,所以在实施VMI的初级阶段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都被买方企业获得。当长期实施VMI后买方企业的成本会有所下降时,就套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来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客户。那么双方企业的采购价格和数量就会做出调整,调整的方式主要依据双方企业事先签订的框架协议。如果要长期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采购数量和价格调整的频率就会比较大,合作双方应该对此作好充分准备,避免在签署协议时产生矛盾和不信任。

3.长期利益分配问题。要长期实施VMI。双方的利益分配必须平等。分配原则可以根据双方企业投入成本大小比倒来执行,并体现在框架协议中。分配的方式有:实物分配、人员培训分配、现金分配等。

4.实际工作不断调整问题。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所带来的利益并非短时期内能体现出来(买方企业可能除外),所以一旦执行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合作过程。因此。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双方为了适应VMI的顺利执行。就会不断地调整实际工作。调整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管理向一致化、标准化发展

(2)员工交流和培训

(3)实现JIT个化的库存管理

七、VMI的主要好处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库存管理;供应链;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库存就是指供应链中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所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是一个集成化的系统[1]。

通常为了确保供应链正常的生产与运作,供应链中的每个企业都会存有一定的库存,同时在维持供应链反应能力和盈利水平平衡的前提下要实现运作成本最小化也必须要求每个企业对其库存实行严格的控制。然而现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库存过大,间接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或者顾客需求反应灵敏度的降低、资金占用率过高、库存周转率过低、产品缺损率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致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本文参考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章,从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我国企业在参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优化建议三个大块进行了阐述,试图为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对自身的库存管理与优化研究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模式

随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库存管理也日趋完善,出现了众多管理方法。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有ABC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以及经济订货法(EOQ)、JIT库存管理方法等。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常见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的模式,具体如下:

1.1 联合库存管理(JMI)模式

JMI模式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Bullwhip”效应,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这种模式下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实体对需求预测水平的高度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过程,而是供需的连接纽带和协调中心[2]。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

VMI模式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具体来说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合作性策略[3]。

1.3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模式

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CPFR的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分销商和供应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CPFR采取了多赢的原则,始终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实施方案,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CPFR更有利于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帮助制定面向客户的合作框架,基于销售报告的生产计划,进而消除供应链过程约束等[4]。

2 我国企业在参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供应链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单一库存成本优化,以降低仓储成本和订货成本为前提来制定企业的订货量和订货批次。这种传统的库存管理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站在供应链角度上很明显的有局限性。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大类:供应链的运作问题;信息类问题;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综合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供应链第一类问题:运作问题

2.1.1 供应链整体观念的缺乏,各节点间缺乏合作与沟通

供应链是由一个一个企业作为节点组成的一个系统,而其中的每个企业都有独立的单元,有着各自的工作目标,其中就不乏与供应链整体目标相冲突的部分[5]。另外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各个节点之间的协调合作。然而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通常会将危机转嫁给对方,这就造成了信任危机,这也导致供应链运作的不稳定,也使得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需求花费更大的成本来保持安全库存。

2.1.2 对用户服务水平含义的错误理解与定义

供应链管理的成效主要由它的客户来评价。现今许多企业以订货的满足率来作为企业对用户服务水品评估的考核指标,这是一个很好的考核指标,但是只有这一个指标不能够全面体现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6]。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意义;建议

循环经济属于资源闭路发展的模式,其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这一发展方式,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很难能够自身进行转化利用,即使能转化利用时,也存在着成本过高,经济性较差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各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经济联系,有效的发挥各自的功能性,从而更好的确保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特别是在一个企业集群中,可以有效的整合生产要素,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即是相互之间具有经济合作关系的企业群体,在供应链基础上,为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不仅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降低,而且对提高金融收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供应链金融也属于一种封闭式的金融活动,其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围绕于此的各种经济往来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循环经济和供应链金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仅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要求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而且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将循环经济和供应链金融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互利共赢的实现。

一、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一)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即是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的整个过程中,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与传统的资源消耗线性增长的经济具有较大的区别。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与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较大的不同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以按照资源―生产―消费―资源这样的方式进行发展,而且以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及高利用为其主要特点,对生态环境不会带来什么破坏性影响。这对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低,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来讲,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二)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作为基础,并对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金融活动,银行可以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有效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确保企业资金管理的高效性,有效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而且处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合作,而且具有较好的信用度,以于供应链运行效率及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较晚,但近几年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且随着各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不断实践,供应链金融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供应链金融服务更具多样性。

二、供应链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当前我国无论是金融体制还是利率都属于二元化的状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融资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其是以大企业作为支撑作用,对具有经济联系的企业群体为考察对象,这样银行就可以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能够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的提高循环经济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并增强各企业的竞争力。

(三)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供应链金融要求众多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企业进行经济合作,这就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抱团和集聚,并且企业相互建立经济技术联系,形成供应链,也更容易从银行处获得贷款,从而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各企业也会主动寻求经济合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三、完善供应链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一)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市场经济也存在失灵现象,因此也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而政府的干预不是对循环经济企业的行为进行规定,而只需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政府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完善和创新风险控制体系

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商业银行要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为此,商业银行应注意对循环经济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评价,清除供应链上的不合格循环经济企业,保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要努力创新风险监控技术手段,提高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监控水平,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企业要增强自身实力,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和支持

在当前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不高,再加之循环经济企业自身的问题,从而导致供应链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循环经济企业需要加快自身的建设,增强自身的实力,从而增强供应链金融对其的吸引力,赢得资金的支持。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对资金具有高效利用的特点火,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循环经济需要在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下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与循环经济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英凯,.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研究[J].武汉金融,2011-12-10.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共享;信息泄露

实施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体系高效、协调运转的关键所在。然而,在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看似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信息共享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企业担心信息共享过程中共享的信息会被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因此,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信息共享。随着共享信息被频繁泄露及其对供应链的运作产生的不良后果,供应链信息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一、供应链信息泄露的概念

信息泄露最早见诸于经济学文献,Grossman和Stiglitz认为在市场中价格有信息收集者的功能,因此,可以将信息从拥有信息的企业传递给没有信息的企业[1],这个传递过程就是信息泄露的过程。在R&D的研究中,为了强调技术创新的私有性,学者们也引入了信息泄露的概念,它专指在R&D过程中研发信息的无意传播,因为从R&D中获利的可能性会让一些搭便车者从其对本身价格的影响推断出信息的内容。Baccara认为信息泄露是指在企业委托承包商(contractor)生产产品时,承包商将产品技术泄露给企业的竞争者的过程[2]。因为,若要委托承包商生产产品,则必须令其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因此,承包商就有了将委托企业的技术泄露给其竞争者的机会。一般来说,承包商会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把委托企业的信息泄露给其他的企业:一是由于承包商没有很好的控制所掌握的信息而通过溢出效应(spillover)泄露给其他的企业;二是承包商将自己掌握的信息标价出售给其他的企业。

在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不仅对于参与共享的零售商有“直接效应”(direct effect),而且由于制造商制定的批发价格是共享的需求信息的函数,没有参与共享的零售商可以通过它推断出共享信息的内容,从而信息共享对于没有参与其中的零售商也会产生“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也被称为“泄露效应”(leakage effect),即由于信息泄露对于没有参与信息共享的零售商的决策产生的影响[3]。

综合上述关于信息泄露的描述,所谓供应链信息泄露是指在供应链信息共享过程中,共享的信息被有意或者无意的泄露给没有参与信息共享的其他企业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没有参与共享的其他企业既包括供应链上没有参与信息共享的成员企业,也包括供应链之外的企业。

从定义可以看出,供应链信息泄露可以分为无意的信息泄露和有意的信息泄露两种类型。不难发现文献[3]描述的泄露效应,只是片面的强调了没有参与信息共享的企业通过批发价格获得共享信息,即无意的信息泄露的过程,而忽略了制造商主动将信息泄露给没有参与共享的企业的过程。

二、供应链信息泄露的途径

(一)独立于供应链之外的第三方企业泄露信息

在供应链中,企业往往需要和第三方信息收集公司共享信息以便于更好的把握市场状况并进行决策。但是,掌握了供应链成员的信息以后很容易引发第三方信息收集公司的败德行为,比如有一些信息收集公司会将自己掌握的信息标价出售给共享信息企业的竞争对手。2001年Wal-Mart宣布不再和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和ACNielsen等第三方信息收集公司共享销售数据,原因是这些公司将共享销售信息出售给了Wal-Mart的竞争对手,从而使Walmart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第三方的信息泄露不仅来源于信息收集公司,还来源于第三方的外包加工企业以及咨询公司等。Dye还提到当企业在委托第三方咨询公司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往往由于咨询公司泄露了项目的内容而减少了项目的价值[5]。

(二)供应链上游企业泄露信息

供应链信息共享通常是指下游企业将信息和上游企业共享,下游零售商将其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上游制造商与之共享。但是,这也增加了零售商共享给制造商的信息被泄露的可能。原因在于,将共享信息泄露给下游零售商可以提高制造商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精度,从而使制造商的产量更加接近于市场需求的真实水平,这样就会减少因缺货或者库存而产生的成本。因此,为了提高收益制造商往往会将共享的信息主动或者有意的泄露给没有参与共享的企业。由于泄露信息可以提高自己的收益,制造商往往是无偿披露零售商共享的信息,这一点也有别于Baccara提到的标价出售的有意信息泄露行为。当然,在供应链中也存在供应商将零售商共享的信息出售给其他零售商的现象,比如由supplychainaccess.com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4%的供应链经理指出其共享信息被供应商出售给他们的竞争对手[6]。在前文音乐产业的例子中,泄露信息的不仅是SoundScan,还有Newbury Comic的上游供应商——唱片公司。

另外,从supplychainaccess.com的调查不难看出,上游企业泄露下游企业的共享信息的现象在供应链中非常普遍。

(三)供应链下游企业泄露信息

在供应链中上游企业将产品出售给下游企业也往往会导致信息泄露的出现。出售给下游企业产品包含了上游制造商的很多技术创新,下游企业购买产品后为了促进上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以便获得更低廉的采购价格,往往会将产品中的技术创新故意泄露给其他的上游企业。这种现象在汽车产业中尤为明显,因此,产品创新的保护问题在汽车产业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福特在采购条款中明确说明任何应用与整车的部分设计或者修改必须给福特一个永久的非排他性的许可,这就从根本上给予了福特公司将这些设计和修改出售给其他供应商的可能。这样,福特就能将供应商的产品创新泄露给其他的供应商并获取更低廉的采购价格[7]。20世纪90年代,GM公司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将供应商的产品创新泄露给其他的供应商,以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在Ward2007年的一项针对447个汽车零配件供应商进行的关于产品创新保护的调查中,有超过28%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反应其知识产权至少被一家汽车制造商泄露过[7]。

(四)供应链管理系统泄露信息

供应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尤其当它发展到集成供应链阶段时,要靠计算机网络来传输和承载大量的数据。除了少数的信息安全要求特别高的供应链网络采用专网以外,绝大多数供应链是基于Internet网络体系构建的。Internet技术的注入,使得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供应链企业在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信息泄露的隐患。在供应链信息共享过程中信息可能要通过多个网络设备,从这些网络设备上都能不同程度地截获信息的内容,这样就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可能。竞争对手或商业间谍可能从Internet入侵企业内网,得到企业的私有信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黑客也可以发起针对供应链网络服务器的攻击,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供应链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中,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尤其需要格外重视,由于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往往需要共享库存信息、需求信息、销售信息、预测信息、客户资料和技术文档等信息,这些对各个企业及整个供应链至关重要的共享信息被大量的存储于数据库中,如果数据库遭受攻击,则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都将受到影响,如果数据库内的信息被无意或有意篡改,同样这些企业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三、供应链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将在供应链信息共享中拥有信息的供应链成员称为委托人,接受共享信息的供应链成员称为人。在供应链信息共享过程中,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增加,往往会将委托人共享的信息泄露给没有参与共享供应链成员,这样会导致委托人的收益的降低,从而打击委托人共享信息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信息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对于供应链信息共享以及供应链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信息泄露识别机制

信息泄露识别是有效的预防供应链信息泄露的首要阶段,是发现潜在信息泄露风险、伴随整个供应链信息交换的关键过程。信息泄露识别是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进行鉴别的过程。只有在正确识别出信息泄露的基础上,供应链企业才能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信息泄露识别的主要任务是要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出供应链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信息泄露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有关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以及必要的专家咨询,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及其损失规律。

(二)签订保密协议

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信息共享涉及的很多信息是供应链成员的机密信息,但是机密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与其他成员分享。对于要分享的信息,委托人和人之间一定要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应该是供应链合作的第一步,在保密协议中委托人要明确规定保密信息的类型、信息的使用范围及分享范围,不经委托人的(书面)同意,人不能将保密协议列出的保密信息的类型泄露给协议规定的信息分享范围以外的任何企业,保证仅限于人工作上确实需要知道此类信息的部门指导,并且对此类信息的保护程度要不下于对自己企业的同类信息的保护。

保密协议中还要明确规定,如果协议双方违反协议后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就能使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仅如此,委托人还要实施惩罚措施,一旦人违反保密协议就给出相应的惩罚。

除了和人签订保密协议外,委托人在企业内部也要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限定知悉机密信息的人员,尽量缩小知悉机密信息的范围,严格限制知密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出入具有商业机密的场所。还要通过合理的竞业禁止,防止人才流动泄露企业机密信息。对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要及时地申请专利,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

(三)建立激励机制

信息泄露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当然,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机制和合作氛围,使各成员的利益和目标相协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泄露。但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企业往往之关注自身效用和收益的最大化,因此,仅仅靠信用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制约和激励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传递行为,促使人不泄露委托人的信息。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保证买卖双方协调优化销售渠道的有关条款。它可以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下制约个体的行为,或者刺激个体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供应链企业要加强对人的监督,建立一种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的改进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加强网络安全

构筑并维护供应链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过网络造成的信息泄露。首先必须在供应链构建中考虑信息安全性问题;其次要建立自主产权的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在他人操作系统之上的网络安全系统,无论从何角度上讲,安全性都值得怀疑;必须研制高强度的保密算法,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说与数据加密息息相关,网络安全建设应与密码算法研制、密钥管理理论和安全性证明方法的研究同步发展;最后,可以针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运行的实际信息安全需要,利用虚拟专用网VPN来构架信息安全框架。VPN可以提供如下功能:加密数据,以保证通过公网传输的信息即使被他人截获也不会泄露;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并能鉴别用户的身份;提供访问控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另外,研制专门针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的杀毒软件也刻不容缓。

(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企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规避和控制供应链中的信息泄露。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些意外的事件会时有发生。在信息泄露发生后,企业要有要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对供应链信息泄露充分认识的同时,预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紧急、突发的信息泄露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中多个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四、结论

众所周知,信息共享不仅可以使供应链上企业更好的安排生产作业及库存配送计划,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成本,还能促进合作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加快供应链整体对市场变化的响应。但是,由于信息泄露的影响使得信息共享实施起来并不顺利。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供应链信息泄露的概念,通过一系列实例分析发现供应链中的共享信息会通过独立于供应链的第三方企业、供应链上游企业、供应链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四种途径泄露给没有参与共享的其他企业,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信息泄露识别机制、签订保密协议、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及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防范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

参考文献

[1] Grossman S J, Stiglitz J E.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0, 70(3):393-408.

[2] Baccara M. Outsourcing, information leakage, and consulting firm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 38(1):269-289.

[3] Li L.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with horizontal competition[J].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9):1196-1212.

[4] Hays C L. What Wal-Mart Knows About Customers′ Habits[N].The NewYork Times, 2004.

[5] Dye R A, Sridhar S S.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Leakage[J].Management Science, 2003,49(6):767-783.

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6

>> 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我国砂石行业产业链现状研究 中国农业产业链主体协调的现状与整合探析 浅谈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研究评述 农业产业链的企业效应 荷兰的创意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浙江特色 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农行实践 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国际经验 把握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实质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研究 农业产业链的掘金空间巨大 浅析农业产业链构建 浅议我国汽车产业链中汽车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东营案例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优势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相关环境分析 农业产业链的析取、构建模式以及升级路径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韩农业人口10年后将降至总人口4.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领事馆新闻[DB/OL]. 2009.09.10.http:///chn/lqxw/t583185.htm.

【作者简介】

肖小虹(1968-)女,教授,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上接第A8291页)[JY][CD152mm][HT]

【参考文献】

[1]赵茂林.“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新思路[J].北方经济,2006.11.

[2]李锐.生态、人口、素质:三重压力下的西部农村贫困[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5.

[3]朱启臻.农村扶贫开发理念辨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