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例6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文1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目前做为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正在被高教工作者们不断的研究。本文仅从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开展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现状, 并尝试提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

21世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迎来了崭新的创业时代。与此同时,创业教育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开辟了高等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教育质量观。

目前,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没有时间接受专门的创业教育的,对创业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而且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不足,惧怕创业,缺乏创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积累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的培养其实是对学生创业意识的一个培养过程。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限于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创业的社会意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要把创业意识教育与人生价值观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推进高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离不开教学这一主渠道。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特点,为引导学生创业,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能力包括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判断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公关、组织、管理和竞争能力。学生具备了上述三种能力,才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施展才干或进行创业。

具体来讲,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运作:

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在设置和执行教学体系时,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操作,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将创业教育内容渗透至每一门教学科目中,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能力,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任务很明确,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较早地接触了工作中的问题。例如在photoshop、3dsmax、premiere等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与一些校企合作单位联系,找一些企业现实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就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团结协作、综合概括、动手操作、挫折承受和应变各方面能力,以及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师科研与创业社团模式结合,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研室成立了“photoshop社团”、“ 3dsmax社团”、“flash社团”、“网页制作社团”4个创业社团,各社团都有老师和学生做负责人,以理论授课与案例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应用型研究,如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动漫设计、影视、游戏等,旨在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实用能力、测试能力以及职业沟通能力。我们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在社团中开展教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再以实际项目需求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实用的专业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创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尝试

由于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实践比较陌生,让学生了解创业常识,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创业知识讲座,开展创业指导,如聘请it行业中不同的企业来校,介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目前流行的多媒体软硬件使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学校每年都开展创业设计比赛,让学生自己开发创业项目,并进行评比,对于好的创业设计,我们也会想办法与企业联系,帮助完成初步设想,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因此,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成为创业者成长的摇篮,我们就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将其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育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凭着组织才能和协作精神,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证实自我生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模式及案例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 李苏燕 2009年

[2]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讨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周晓莺等 2009年6月

[3] 广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院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科技信息》 易广 2008年第7期

[4] 试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管理 职业 2009.1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途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开设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高职学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对多媒体的综合性与渗透性认识不足。综合性是多媒体的突出特点。现代多媒体依托计算机,但是又区别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从多媒体发展现状来看,多媒体技术呈现日益综合的特征,并且渗透到了诸如动漫、电影制作等领域。很多高职在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上,对多媒体的综合性和渗透性认识不足。甚至个别高职将多媒体专业等同于计算机专业,延续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多媒体的现代内涵,也不具有有关的操作技能,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多媒体专业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学生唯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操作技能,并且真正掌握有关知识。但是高职学校在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本末倒置情况,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多媒体实验课需要很多的专业软件,比如Dreamwaver、flash等。这些软件购置价格高,而且对计算机的运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在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面临生源压力的情况下,很多高职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购置这些硬件和软件,影响了学生上机实践。

3、“市场导向型”教学落实不到位。“市场导向”是高职办学的基本方针。高职多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坚持“市场导向型”,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下,针对性的办学。但是一些高职多媒体专业的开设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一味的跟风,看到兄弟院校开设多媒体专业并取得成绩后,就一窝蜂开设多媒体专业,至于自身是否有合作企业、实习基地,自身是否适合开设多媒体专业等则没有认真、客观的分析。

二、高职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1、培养理念:培养综合性、全方位人才。多媒体技术日益综合化,并且向多领域渗透。因此,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综合性”、“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学校要充分掌握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多个行业的运用现状,根据多媒体的实际运用情况合理开设课程,让课程设置适合多媒体运用现实。要加大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提高课程设置的前瞻性。要鼓励学生依照自身喜好、未来职业预期等,加强自我学习,丰富视野,掌握多门多媒体技术,提高未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弱是高职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长期下去还会损害学校声誉,甚至给学校带来生存危机。高职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资金实力较强的高职,要加大专业机房建设力度,向学生免费开放或收取适当费用,鼓励学生上机操作。资金实力一般的高职,要采取“两条路”,通过“节源“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同时依靠向社会筹资、鼓励学生自带电脑等,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

3、市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校企合作,既可以降低高职办学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职学校要加强相关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并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强多媒体的操作技能,并且提前熟悉多媒体专业工作情况,为未来就业“预热”。要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实践基地”、“企业委托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导向”在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导向作用。

总之,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立足于“综合性”和“全方位”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多媒体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明廷福.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的探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5:236.

[2]潘玫玫.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0:18-2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文3

(湖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针对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分别从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角度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创新的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思路,使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社会需求以及地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校2014063)。

第一作者简介:刘罡,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演化算法、图像处理,lg0061408@126.com。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4-0009-04

数字媒体产业目前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娱乐内容的生产发展速度迅猛,但专业数字媒体人才缺失却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运而生,成为近几年较多高校新增专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专业,很多本科院校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认识不足,对专业人才培养缺少明确的规划和目标[1]。

数字媒体需要的专业知识涉及技术、艺术、人文社科等学科,其主要相关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大类,它们在数字媒体类软件的开发应用领域中互有交叉。其中,技术学科涵盖了媒体素材数据采集与处理、媒体创作软件开发,以及媒体创作过程中的脚本设计、提高效率或实现特效的软件二次开发技术等;艺术学科包括美术基础、动画等设计软件的应用、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人文社科主要包括传播与文化、视觉传达、影视动画艺术等。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不只是简单为学生开设相关技术和艺术课程,而是在明确该专业主轴的情况下去融合技术与艺术。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析

我国本科院校中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主要分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其他计算机专业相比,基础专业课程相同,最大区别是其着重于开设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数字媒体处理,以及软件交互式设计、网站设计、游戏编程设计等数字媒体相关计算机开发技术的课程。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在某一具体领域的应用细化,其毕业生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编程的基础上,对于数字媒体具备比较深入的理论知识、编程和设计能力,可从事数字图像、视频、音频相关技术的开发,以及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游戏程序制作等工作。

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其他计算机专业相比差别比较大,其着重于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艺术创作,核心课程仍然是艺术创作类课程,对计算机理论和编程的课程要求不高。因此,本质上数字媒体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类专业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的革新和扩展,是艺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新型专业。其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创作能力外,还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可从事网站美工、游戏场景及人物设计、数字动画剪辑制作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艺术类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各有侧重,但又有联系,两者很容易混淆。由于认识不足,部分本科院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规划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只是简单地在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中增加艺术类课程。同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增加艺术类课程使得部分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停止开设,但艺术类课程也难以开设完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般开设在计算机学院,而计算机学院缺少教授艺术类课程的教师,这也使得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该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过杂,缺少系统性,学生缺少完整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同时对艺术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同其他计算机专业或者艺术专业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生对该专业没有认同感。本科院校如何认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尊重专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有特色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属于数字媒体的两个方面,无论是从选拔过程、培养目标,还是就业方向来看,它们都有很大不同。一般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工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艺术学。

目前国内外不少院校开了数字媒体相关专业,都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育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它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其中伯恩茅斯大学(Bournemouth University)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设两门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一门是设立在计算机学院的以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础的数字媒体发展专业,另一门是设立在媒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以新媒体创意艺术为目的的互动媒体制作专业[2]。

浙江大学在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探索出一套有自身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主要依托其实力雄厚的CAD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与众多游戏公司、影视集团、创意企业的合作,面向企业培养定制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现以艺术创意为目标进行计算机应用方向的研究。游戏相关课程多、校企结合的实践机会多是浙大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一大优势和特色[3]。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依托,把面向新媒体平台进行艺术再设计作为培养目标。由于学生普遍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数字媒体只作为表达艺术创意的平台,数字媒体技术即各种数字媒体软件,仅仅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工具。其专业培养目标上倚重于艺术,因此课程设置上既有诸如美学等比较传统的艺术类课程,又有如音乐视觉化等很有新意的课程。其本科教学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在新媒体平台上,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为打破艺术感知界限而进行艺术创新活动。

以上学校在技术或艺术的专业方向上有明确的培养模式,但是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而言,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主干课程来看,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在计算机学院,设置该专业的目的是从技术、艺术、创意、制作以及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社会急需、市场覆盖面大的,涉及影视娱乐、动画制作、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开发等行业的,具有创新精神、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兼通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一类是艺术基础及制作类课程。从该专业开设学院可以看出,其重心应该是计算机技术,然而其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所占比重基本持平,没有明显重点,同时两类课程之间联系很少,没有形成融合的态势。

此外,艺术类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艺术基础,但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此基础,导致艺术类课程缺少创意教学,最后成为对某个软件的操作学习。由于艺术类课程学时有限,与专业艺术类相比,学生所学的软件操作也极为有限,缺少相对应的创意思维。除此之外,计算机学院内能教授艺术的教师人数很少,师资严重不足,和同行也缺少交流。

由于总学时的限制,艺术类课程挤占了技术类课程的学时,导致应该开设的技术类课程无法开设,学生所学技术类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同时又缺少学习技术类课程的兴趣。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完全没有融合的思维,对技术类和艺术类课程学习容易陷入混乱,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而言,艺术类课程比技术类课程难度低,因此部分学生会完全放弃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只学习艺术类课程,但又因教师教授有限,无法和艺术专业类学生相比。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仍从事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类岗位,没有显示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色。

3 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由上述现状可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开设的课程过于宽泛,导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与专业,包含了许多发展方向,而任何一个专业的教育成功,需要在诸多可选的专业方向中确定主要方向,课程应该围绕主要方向进行开设,并适当地兼顾其他方向。

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对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艺术修养类课程进行精简,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尽量改变过去内容宽泛、面面俱到的情况,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4]。考虑到实际情况,建议培养方式以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学为专业技术方面的主轴,以数字媒体相关软件(如游戏程序开发)为中心,以作品创作为辅助,在此基础上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强化复合型实践技能的培养。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2个递进的步骤:第1步,将学生首先培养为数字媒体方面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如从事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处理等的技术类编程人员;第2步,在此基础上,将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软件或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作为技术的需求驱动和应用点,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无缝对接,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优点是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重点,同其他计算机专业相比,有自己技术上的特色;同时,学生对所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也有清晰认识。

据此,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将也分为2个递进部分:作为技术基础的普通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和以艺术为应用方向的应用技术类课程。普通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基础等基础技术课程,建议在第1—4学期开设;而应用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网站前端技术、游戏引擎基础、游戏人工智能、计算机游戏程序基础、3D计算机图形学、数字视音频处理等以艺术为主要应用方向的技术类课程,建议在第4—7学期开设。此外,可以在第6—7学期开设艺术辅修课,如:艺术基础、动画概论及工艺流程课程。总体课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应用技术课程是基础技术类课程在艺术应用方面的扩展,基础技术类课程是应用技术类课程的根基。同时,3D图形学、游戏引擎基础等课程中的内容也可以用于媒体制作软件的插件开发,而对技术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创作软件来制作自己的个性化创意作品。

在教学方面,须根据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特别是应用技术类课程,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仿真案例、项目驱动、问题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内容教学的开展。在集中实践的教学环节中,建立“以作品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机制[5]。作品要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强化复合型实践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社会所期望、有利于地域经济发展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6]。

参考文献:

[1] 杨哲. 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分析与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12): 81-82.

[2] 鲍枫, 王以宁. 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 38(12): 44-49.

[3] 耿卫东, 陈根才. 挑战复合型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回顾[J]. 计算机教育, 2008(13): 38-39.

[4] 邱德红, 肖来元, 方少红. 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11): 67-68.

[5] 黄成云.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6-47.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方案,研究和探索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出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廊坊市拥有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1.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廊坊,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使多媒体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前景辉煌。为全面了解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我们参照《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等相关文件及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多媒体专业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适用岗位、人才缺口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并附有两个开放题,给答题者反馈问题的空间。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廊坊市开办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高校的授课教师、学生及部分企业。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1%的教师及75.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专业应用教育亦已显得滞后,62%的教师认为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尚有不足,6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45%的企业认为职业院校专业学习与岗位衔接亦有一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35%的教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31.2%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42%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投入缺乏。

2.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研究

为加快科技进步和多媒体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以达到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基于廊坊市产业特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职业岗位群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面广告设计、印前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室内装饰(展示)设计、网页与影视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几个方面,故针对以上职业岗位设置如下专业:(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2)网页与影视设计专业。(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专业。(4)动画设计专业。(5)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三年高职课程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合格的多媒体人才。

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3.1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可能。例如,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创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自成系列,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2组织专业教师撰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及实习实训教材。这样便于将教师平时对课程的积累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目前已经有基础课类的《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和专业类的《图形处理实训教程》已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尚有《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实训教程正在编写中。

3.3改革评价体系。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考试工作中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应用过程评价,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建立“课堂作业——章节作业——综合作业”的三段式过程评价体系。

3.4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活动。以学生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构思、技术应用及实现过程,再辅以教师讲评,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5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多媒体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题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4.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的基本要求

4.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对于多媒体专业的基础课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设备均可承担教学,但是近年来许多多媒体专业应用软件的功能不断提高,因此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法投入。

4.2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多媒体应用的日新月异,对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4.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帮助企业做到人才本地化,促进毕业生顺利就近就业,专业的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所以校企结合是多媒体专业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因此,紧紧围绕促进应用和提高效率两个中心目的,将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应用相结合,拟提出“以应用促教学”对策,这是将高职多媒体专业建设应用于区域经济的一次教育尝试性应用研究,也是全新视角下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的一个范例。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创新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总之,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形成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多媒体专业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向军.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文5

(一)审美能力与情趣不高

先抛开计算机的因素不谈,现在多媒体专业在高等教育中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专业,由于学生能够从小到大接受艺术熏陶人数的数量很少,所以很多学生的艺术基础较差,没有专业的艺术审美能力。缺乏艺术审美能力的多媒体设计是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因为多媒体不仅仅是技术,还需要艺术来作为支撑和辅佐。

(二)缺乏想象力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很多软件、技术都较为模式化,并且在学生审美能力不高的情况背景下,容易导致学生想象力的受限。想象力就是决定多媒体设计应用水平的关键因素,且想象力属于审美教育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其教育培养必须要得到加强。但是确实存在学生想象力不足,且训练不足导致最终的操作水平不足的情况。

(三)相关教育缺乏重视,投入不足

多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培养缺乏领导重视,而且对于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的投入也不足。甚至很多领导都没有意识到多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培养以及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重要性。往往多媒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是理论多于实践,缺乏真正的锻炼,不能够有效的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存在因为教学设备硬件不足缩减训练课程的情况,而审美教学培训不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学材料的缺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依赖计算机而计算机技能教育匮乏

现代多媒体技术多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很多的操作应用都必须要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之上。所以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是单一方面,很多时候学生要能够展现出自己所要表达的设计思想还必须以熟练地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支撑,计算机操作技能虽然能够让学生自己依托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但是鉴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要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还必须要通过教师来对计算机技术教学进行加强。

(五)计算机技能与审美教育融合不足

多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审美能力更好地进行结合,但是实际上现阶段的多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和审美的培养还没有融合。就算是开设了审美教学,开设了计算机操作的教学,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是独立的。审美教育没有深入到计算机教学中,这样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多媒体设计操作能力。

二、如何加强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

要加强多媒体专业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我个人认为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入手,再慢慢扩大范围。

(一)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育需加强

首先,计算机技能的训练必须要加强。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才是多媒体专业学习的基础,尤其是现代化的多媒体发展直接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能深入到系统层。必须要加强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加强训练,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在多媒体专业计算机技能培养教学过程中尤其加入PhotoShop、CorelDraw、AutoDeskAnimatorPro、3DSMAX、Flash、VisualC++、以及Authorware、Director、ToolBook等软件的教学,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方向对于不同软件的学习有所侧重,但是教学过程中都必须要加入相关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接触到常用多媒体软件时候都能够具备相当的应用能力。其次,相关必须要在审美教学过程中加入计算机设计的内容。审美的教学培养并不是说一定要通过单独的时间,课程来加强;而是可以在计算机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就进行加强。比如可以在多媒体设计过程进行文字描述的评比,对比不同描述方式的效果差异;可以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图片的欣赏,也能够通过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图片材料来让学生感受美学差异的同时锻炼软件的操作;甚至能够通过3DSMAX、Flash的设计编辑,并且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对比,发现彼此的不足,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多媒体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扩展

教学始终应该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各种计算机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趣味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多媒体专业对于系统层知识教学的要求不高,但是为了便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有所了解。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扩充各种多媒体系统的知识、原理,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并且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给学生指导,也需要一定的考察来检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与审美水平。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就必须要按照审美教育的基本规律,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必须要以美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按“四步骤”进行教学。所谓“四步骤”就是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步是赏析模仿案例,首先确保案例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品味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加强知识点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第二步是修改、美化。在具备基本技能和审美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对案例作品进行实现、改进,并进行修改美化,达到实践操作和创意创作相结合的目的。第三步是评价、对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和分析各种平面图形、二维动画、视频作品所呈现的美,更多地激发审美感受,为后续创作提供指导。第四步是再创作。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讨论的基础上再创作,审美意识已初具框架,而且实际操作技能也日渐熟练。

(四)提升教师的审美艺术素养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多媒体专业教师都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艺术类院校的很少,这就限制了老师的艺术素养。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仅靠教授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对美学、美育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到技术和艺术双管齐下。例如,在专业课PhotoShop或3D等级教学中,可以将点线面的应用、光线明暗、动态效果、色彩搭配、肌理材质、平衡等美学知识融入到软件运用和技巧的讲解中,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怎样软件的运用技巧,更学会了如何从美学的角度去设计作品,并在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审美能力与技能训练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多媒体能力

通过技能的训练与审美教育就能够真正提高多媒体专业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为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地多媒体作品,能够更好地、更熟练的操作各种多媒体软件,操作各种多媒体系统打好基础。同时利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的直观感受也能够加强审美训练的效果。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教学从审美到操作技能都符合一个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正是由于计算机技能训练与审美的融合培养,就能够一边受审美训练,一边又通过训练来加强审美训练的效果。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模仿,感受,修改,训练,才能够不断地深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多媒体技术。

(三)专业特性决定了必须要将审美教育和技能训练相结合

多媒体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科学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等关联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学科。而多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又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等。因此多媒体专业的从业人员与其它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同点在于: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在创作作品时要遵循审美原则,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要满足人们对文化认同的需要。多媒体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对美学的感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创作内容的审美需要、市场需要来设计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所以对学生实践训练不能局限于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技能训练中,让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需要。

四、结束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范文6

1.1教学技术不适应教学改革进度

目前,大部分教师将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作为工作重点,但是忽视了对教学的正确改革,降低了教学成果。在大部分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过于侧重对专业教学理论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通过手动操作来控制计算机软件以及程序的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是发挥辅助的作用,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呆板,教师在教学中只提供技术支持,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技术不适应教学改革进度,这是首要的解决问题之一,因此,作为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遵循国家教学大纲,认真落实教学改革,全面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1.2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高职教师还是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认识与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偶尔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教学检查。虽然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相当显著,但是教师没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背离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社会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掌握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1.3无法保证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质量

在媒体教学中,老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制教学计划,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编制需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教师在制作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容易中断。在教学内容中,老师只是罗列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很少添加音乐、动画、视频等有趣的教学内容,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老师甚至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下载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偏差,从而降低了多媒体的教学质量。

2解决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2.1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

作为高职教师大多都具备全面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高职学校应该充分应用雄厚的教学资源,加强对计算机老师的系统培训以及专业指导,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因此,计算机教学老师应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计算机教师积极参与到多媒体软件的设计与制作中,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用性。

2.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采取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多媒体教学的任务只是辅助讲解传统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简单性。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与协调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使教学活动能有效进行。在高职计算机的教学课堂上通过猜想、联想、观察、讨论等学习形式,进行多种多媒体导入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3增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的联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支持紧密相关,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应该全面讲解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形图像和文字,有效刺激学生感觉器官,带来学生全新的视觉效果,不断开拓其视野和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复杂的教学内容,让知识体系更加简单有效明了,并跟随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教学质量。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