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管理范例6篇

科学研究管理

科学研究管理范文1

关键词: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实证研究;视觉;参照系;分析工具

1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2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并阐释实践,引导实践的。

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人手,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分析工具(analyticaltools)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但是,迄今为止,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是“参照系”,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科学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一则一”的科学命题;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一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同样,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比如,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因此,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会使推理更加严密精确,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可以减少争论,而实证研究中运用具有一般性系统性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可。在管理中数学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泰勒管理学派的管理科学学派就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解出最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本来难以辨别优劣的备选方案变得明晰“直观”了,诸方案因被量化而变得可比了。管理科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认识的起点,定量是认识的深化。数学无疑会为管理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数学模型有助于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的决策。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的简化与抽象,任何一种抽象都不得不舍弃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必须提出某些前提性假设,他们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模型的运用就是对某些假设的检验。检验的正面结果表明这些假设有道理;检验的负面结果却表明必须加以修改。有这种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我们就可以取得理性认识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要成长为一门科学离不开数学这一有益的工具,在对待管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时,我们必须明白,数学仅仅是管理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单凭数学是不够的,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管理行为的学科,它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人,它需要那些关于人的学科的支持。

科学研究管理范文2

第二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遵循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检查、结题、成果应用、奖惩等环节。

第四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选项目三类。

重点项目主要是对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影响本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以及由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一般项目主要是对广东省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服务、宣传教育等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由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自选项目是除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以外的其他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

第五条省知识产权局负责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具体工作由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归口管理处室承担。

第六条省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库由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实务的专家组成,专家参与具体项目的立项和结题评审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采用申请审定或招投标的方式,具体项目采用的方式由省知识产权局确定。

第八条具有研究能力的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可按规定申报或投标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但公民以个人名义的申报或投标不予受理。省知识产权局必要时可以邀请省外及国(境)外的相关机构参与研究。

第九条项目立项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必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时效性、可行性、效益性、课题负责人学术水平、协调能力、经费预算的合理性、项目承担单位能力、申请报告撰写质量等。

第十条项目申报立项程序如下:

(一)省知识产权局根据本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和本省重大决策,确定年度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选题方向和重点,项目申报指南或招标通知。

(二)项目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或招标通知,按要求填写《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申请书经本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出具意见后,作为申报或投标文件报送省知识产权局。

(三)省知识产权局组织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第九条对申报或投标的项目进行评审。

(四)省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审定立项或中标项目,并下发立项或中标通知。

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研究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接到立项通知后,按通知要求与省知识产权局签订《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合同》。逾期不签订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省知识产权局有权另选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履行合同,确保研究任务的正常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研究的时间跨度原则上为一年,研究起止时间以合同约定为准。

项目逾期未完成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延期书面申请和项目进展情况书面报告,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合同、项目内容、项目负责人、成果形式、项目计划进度等进行变更或调整的,需报经省知识产权局批准。

第十五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或发生可能影响项目按期完成的重要事项,或发生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省知识产权局报告。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期(以项目时间跨度中期为准),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执行情况表》。

第十七条省知识产权局适时检查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章经费管理与使用

第十八条省知识产权局对所立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对于有特殊意义的重点项目,省知识产权局可以给予重点经费支持。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应当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项目承担单位应认真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开支,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需要。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费、资料费、翻译费、会议费、印刷费、管理费和直接为项目研究服务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鼓励各地级以上市知识产权局设立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经费,支持本地区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或对省级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提供配套经费支持。

第五章项目结题与应用

第二十二条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采取总结、评审两种方式,具体项目的结题方式由省知识产权局根据项目内容确定。结题所需经费从项目经费中开支或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解决。

第二十三条总结结题,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报送相关项目材料,经省知识产权局审核确认后结题。

评审结题,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会议评审或通信评审,由省知识产权局根据评审意见审定结题。省知识产权局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从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中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题评审。具体项目承担人员不能担任该项目的评审专家。

第二十四条申请结题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合同约定的研究任务;

(二)项目承担单位或人员对结题申请书内容无异议;

(三)项目内容无知识产权等权属纠纷;

(四)项目经费使用符合规定;

(五)申请材料完整。

第二十五条项目结题程序如下:

(一)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研究时限内,向省知识产权局提出结题申请,提交《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审批书》、最终研究报告全文及摘要各一式八份及电子件。

(二)省知识产权局确定项目结题方式,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进行结题。

(三)总结或评审结题未能通过的,允许项目研究人员在三个月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结题。

(四)结题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最终研究成果(须附不少于5000字的成果摘要)一式八份及其内容光盘3张。

第二十六条研究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由项目合同约定。

第二十七条项目在申报成果、参加评奖活动或公开发表时均应在显著位置标示“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二十八条项目成果中涉及重大保密事项、数据的,要注明密级。

第二十九条项目成果提出的决策方案、政策建议以及重大项目的论证结果,凡对广东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由本省知识产权局会同项目完成单位共同推广应用,或建议其他单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项目绩效与责任

第三十条省知识产权局对项目实施绩效突出、取得重大进展或突出成果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对于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项目中止或未按合同执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并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省知识产权局对项目实行信用记录管理制度,记录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按期结题情况及研究成果质量。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同等条件下将在项目申报、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十二条对因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自身原因导致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省知识产权局可以向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发送中止合同通知书,并可追回项目经费。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知识产权局可以撤销项目:

(一)研究成果含有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剽窃他人成果;

(三)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四)在合同规定的研究时限结束后两个月内仍未提出结题申请并没有说明正当理由的;

(五)第一次结题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结题仍未能通过;

(六)与审定立项的内容严重不符;

(七)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

科学研究管理范文3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 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科学研究管理范文4

[关键词]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IDC的全球数据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E-Science时代海量科研数据的产生与应用,迫切需要相关学术机构结合其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组织、存档和研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这些科研数据的合理利用。学术图书馆作为研究型文献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一直通过管理文献资源的方式辅助科研活动,在助力科研创新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生命周期是从数据生成、加工、到利用的循环过程,表现了基于科研全过程的数据管理[1]。面对E-Science背景下科研范式的发展,以及用户对科研数据组织、存储和利用的新需求,学术图书馆积极探索科研数据管理内容,建设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管理体系,发挥在数据增值服务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科研数据服务能力。

1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与模型分析

1.1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概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被应用于生物领域,此后经过不断演化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数据信息的生命周期,探讨了数据生命周期的内涵,指出它代表一种数据在特定环境下,经过加工、存储和管理,实现资源发掘和利用的过程。具体而言,数据生命周期就是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和长期保存,并在科研项目、决策制定中实现再利用的活动[2]。通过总结各流派的相关理论,可知科研活动是数据生命周期的来源,而一个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涉及到生成、加工、知识抽取等多个层次。从内容层面分析,数据生命周期包括数据初加工、再加工和获取附加值等环节,涉及到基于数据加工的一系列知识抽取活动。1.2数据生命周期的作用由于科研周期与数据生命周期存在关联,因此通过宏观分析数据生命周期,就可以大致了解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的数据需求。E-Science时代科学研究与基础信息设施的发展,逐渐向数据密集型方向转变,科研创新更加依赖对科研数据的再利用。如何帮助科研人员提高科研数据利用率,促进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学术机构关注的问题[3]。然而对于科研数据的研究与管理,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作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数据生命周期为科研数据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可以发现科研数据演变阶段研究者的需求,描述复杂的数据管理和流通过程,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此外,数据生命周期来源于科研周期,在研究数据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模型,也可以准确映射科研活动全过程。1.3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数据生命周期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价值评估工具,也为科研数据服务实践提供了途径。为方便分析和利用,澳大利亚、英国等研究机构结合实践经验,构建了多个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如DDI3.0模型、I2S2模型、DataONE模型等。常用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大致分为矩阵状、链状、环状3种,在应用场景和构成要素方面存在差异[4]。其中DDI3.0为链状模型,不同环节呈一定的次序排列。I2S2矩阵模型属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子集,也是对链状模型的深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为满足科研开发需求,阐释数据存储和管理实践中彼此间的关系,提出了首尾相接的环状DataONE模型,体现了数据生命周期的循环过程(如图1)。

2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研数据包含了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能够存储的数字资源,以及能够转换为数字形式的数据,如遥感勘测数据、仿真数据等。学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不仅能够避免科研数据丢失,实现科研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共享,也是满足科研人员动态信息需求和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措施。2.1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学术图书馆独立构建数据仓储进行科研数据管理的案例并不多见,一方面与图书馆在资金、技术方面存在不足有关[5]。另外,面对E-Science时代学术资源开放、共享的趋势,图书馆领域更加推崇协同合作,营造科研数据管理的硬件环境,采取资源互补、技术共享的方式共同建设机构仓储。学术图书馆也可以与科研项目机构合作,借助外部设备和项目的支持,构建满足不同学科需求的数据仓储,使科研数据管理跨越单个机构的限制,帮助科研人员获取更多有用资源。例如,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与其他院校、机构知识库合作,共同搭建科研数据管理的硬件环境,可以为大量科研项目提供数据存储服务。2.2科研数据集成服务科研数据产生于数据生命周期的任意阶段,与科研活动、科学文献等都存在关联,只有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内在规律,才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学术图书馆是科学文献存储中心,在数据集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很多学术图书馆已经可以利用智能化工具,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关联组织和个性化推荐服务。科研数据作为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信息,必然要求图书馆通过科研数据关联集成,将某一类型或某一领域的数据集和科学文献结合起来,帮助科研人员发现不同数据的潜在联系,进一步利用好各类资源。此外,图书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处理科学文献,如学术专著、会议纪要、发明专利等,以数据生命周期模型为纽带,将原始数据与再生数据关联起来,实现多学科资源的汇聚,也方便科研人员迅速获取有价值信息。2.3科研数据存储服务在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动下,很多国家对于信息机构的科研数据都要求开放共享[6]。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图书馆作为长期提供科研数据服务的场所,自然要求顺应开放获取的发展趋势。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多学术图书馆正在尝试开展科研数据开放存储服务,而科研人员也乐于借助图书馆存储科研信息或成果。在科研数据存档方面,学术图书馆构建专门的机构知识库,通过IR拓展的方式为科研数据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以建设科研数据档案库,引进专门的软硬件设施开展科研数据服务。由于E-Science背景下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学术图书馆必须尽快拓展科研数据存储空间,并且通过寻求政府部门、基金会的支持,以解决新增业务带来的成本增加等问题。

3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构建

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利益主体,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笔者在分析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成果与掌握科研人员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技术平台、服务内容作为重点,构建了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科研数据管理体系(见图2)。3.1调研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纵观国内外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的设计,均是建立在充分调研图书馆用户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的。学术图书馆掌握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是设计科研数据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完善科研数据管理流程、保障科研数据管理效果的基础。一方面,学术图书馆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科研人员如何开展数据存储、备份,是否存在成熟的元数据等。问卷调查适用于规模较大的需求分析,在调研准备阶段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对问卷的设计注重问题的选择和答题时间控制,避免相同性质的问题重复出现,并做好问卷整理、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学术图书馆也可以采用直接访谈的方式,了解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管理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动向。3.2建设完善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包括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软硬件系统、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等,为学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活动提供了保障[7]。技术平台的构建可以采取学术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共建的方式,如档案馆、科研单位等,发挥各自优势,协作搜集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工具、设备,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如资源链接、元数据标准等,解决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保障技术平台的完整性、可靠性。例如,伊利诺伊大学与校外云服务公司共同构建科研数据存储库,可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保存服务。学术图书馆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与发展需求,明确数据管理政策机制,自行购买或引进专业化工具设备,解决数据信息安全控制问题,通过网页链接、社交平台等整合资源,建设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技术平台。3.3人员配置与服务内容学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设立专门的科研数据管理团队,保障科研数据服务顺利开展。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对外招聘的方式,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科研数据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提高图书馆员的科研数据管理技能,弥补在科研数据管理方面的缺陷。同时要求图书馆员结合数据生命周期制定科研数据管理计划,提供与科研数据管理密切相关的设施、工具和服务内容,具体包括数据引用、数据出版、数据加工等。开展科研数据服务的方式包括参考咨询、在线交流、教育培训等,并要求服务人员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加密工作,避免出现知识版权纠纷,提升数据使用安全性。

4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保障机制

学术图书馆是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的聚集地,具备提供、存储信息资源和促进资源共享的职能。在充分利用科研数据收集、管理的相关成果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依据数据生命周期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为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提供支撑。4.1规范数据管理政策学术图书馆作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机构,需要注重协调多方利益,明确不同主体的权责,并制定科学的数据管理规范,保障科研数据管理效率。在科研数据服务实践中,图书馆应结合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探索合适的数据管理政策,如开放获取政策、科研数据使用流程等,为科研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规范研究人员的数据利用行为。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为促进科研数据共享,了关于科研数据开放获取的政策,开展了数据管理咨询、数据管理培训等服务。学术图书馆要想实现科研数据共享,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科研数据的特点,采取学术交流、主题讲座等方式,分析科研数据的开放获取条件,探索如何解决科研数据的存储、再利用问题,以及如何提升科研人员的共享意识等。4.2引入数据处理系统学术图书馆引入数据处理系统对原始科研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数据价值扩展,是保障科研数据服务效果的必要方式。数据密集型科研活动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数据采集、组织、管理、分析等环节,而科研数据管理涵盖元数据构建、数据映射、语义描述等活动。因此,对科研数据的加工处理,首先需要借助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研究外部数据集,为数据挖掘和语义描述奠定基础,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加工与深加工。其中数据初加工的目的,就在于实现采集数据向长期存储与利用的过渡,再加工的目的在于研究外部数据集与已有数据的关系,通过添加语义注释、数据融合等方式,实现数据补充和优化,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数据挖掘是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未来学术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方面将引进更多智能化工具,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更好地提升服务效率。4.3开展科研数据素养教育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是推广科研数据服务的基础,学术图书馆应从科研生命周期出发,联合不同信息机构和组织,以图书馆为主导形成跨机构协同机制,共同开展科研数据素养教育工作。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通过多方合作,协同创建与实施数据管理计划,并能够提供数据生命周期任意阶段的数据管理服务。同时学术图书馆应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信息化中心等,共同建设科研数据素养教育平台,设计完善的功能模块,推出优质科研数据教育资源,保障图书馆用户获取数据的高效、准确性。在科研数据素养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参与平台整体规划,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科研数据素养教育融合,全面提升图书馆用户的数据意识。

5结语

当前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科学研究活动呈现数据密集化的趋势。随着国外图书馆相继制定科研数据管理规范和共享政策,更是掀起世界范围内科研数据研究的浪潮。学术图书馆作为科研项目的支持机构,应积极承担科研数据管理任务,构建支持数据驱动的技术平台,是应对全新科研环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桂锋,卢章平,阮炼.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内容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8):137-144.

[2]徐坤,曹锦丹.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5):92-98.

[3]陈丽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实践与启示[J].现代情报,2016(4):110-114.

[4]王秀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及启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95-98.

[5]武琳,林明春.牛津大学科学数据管理经验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4):48-53.

[6]黄如花,赖彤.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3):21-25.

科学研究管理范文5

关键词:医学科研;论文署名;规范管理

近年来,由于学术竞争的激烈和职称评审体制等原因,出现了作者署名随意、署名滥用、挂名等种种不规范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法律纠纷以及科研管理问题[1]。本文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日常科研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医学论文署名不规范的表现做一总结,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论文署名不规范的表现

1.1论文仅单作者署名,但事实上该类论文并非是综述,系统评价,而为临床研究的总结,是临床科室成员多人参与,为团队的共同成果,而该作者仅仅是将该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数据分析,仅为论文的撰写者。1.2论文中通讯作者学历和职称明显低于第一作者和其他合著者,且以往没有任何科研成果;通讯作者与所的学术专业完全不一致;通讯作者在作者排序中不在最后位,等等。可见作者不重视甚至不了解通讯作者署名的原则和要求。通讯作者署名是对论文负主要责任的作者,一般排名在所有作者的最后[2]。通讯作者要熟悉课题设计,掌握数据材料,参与论文撰写,能够全面处理稿件中的一切,对论文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等均负有全责[3]。1.3论文中的合作署名不规范。随着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科研合作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共同署名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在合作署名的论文中有些是上下级,有些是同学,有些是夫妻,有些是朋友等,而这类论文“真正的作者”无法辨识。1.4研究生论文署名不当情况。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我院的科研条件、课题组甚至科研经费完成实验,撰写研究论文,毕业后到另一家单位工作,将该毕业论文投稿时却只标注其工作单位,不仅没有导师的署名,也没有我们医院的署名,甚至有好多从未参与过该课题研究的无关人员的署名。1.5进修生论文署名的不规范,包括来我院进修和外出进修人员发表的论文。如来我院进修人员,利用我院的仪器设备、临床病例资料甚至经费开展科研活动,撰写好的论文投稿时仅将我院标注为第二单位,甚至只署名其原来工作单位。而我院外出进修人员,也有出现类似情况。1.6作者在开具单位投稿介绍信后,文章被录用时或要求其出具版权转让书时,至科研管理部门申请要求更改作者署名,新增作者,删减已经署名的作者,调换作者顺序等。1.7临床工作者把科室他人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稿,而大部分作者与原来中文文章署名作者不一致,甚至完全不一样。

2署名不规范带来的后果

2.1滋生学术腐败现象

学术论文的作者作为原始著作权人,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如果不具备署名资格的人作为著作权人,破坏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放纵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坏风气,给科研学术的评价也造成了不公平和混乱现象。

2.2不利于学术交流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对论文负全部责任的人,论文刊出后,如他人需反馈意见或探讨问题总是与通讯作者联系,若通讯作者对论文内容毫无所知,论文的发表只流于形式,不利于学术交流与评价,影响科研合作的可持续性。

2.3侵犯他人的署名权

根据《著作权法》和《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4],明确规定了作者资格的条件,作者署名应在投稿时确定。随意增加或减少作者署名,以及变换署名顺序,都是对其他作者署名权的侵犯。同时会降低部分作者在论文中的地位,贬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程度,甚至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

2.4影响职称评定的真实性

撰写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者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医院职称评定是为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将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硬性指标,但是如果有人通过学术论文“挂名”、“搭车”等不当途径通过职称晋升,将会影响职称评审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引发学术上急功近利的发生。

2.5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科研论文撰写完成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在申报成果时,因为完成人员的限制,部分论文往往因为当时的挂名,在报奖时要求其退出成果完成人员的行列,但往往遭到拒绝,难以协调,从而影响科研成果报奖及进一步的推广。

3规范作者署名的建议

3.1大力宣传论文署名的意义

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院内讲座,宣传我国著作权法和国内外杂志相关规定[5],让医护人员明白作者署名的条件和资格,增强作者依法保护自己署名权的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著作的作者获得的利益与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同时的,并是所有署名作者共有的,保证论文署名的科学合理。

3.2加强学术论文的署名管理

署名权属于作者,其他人员无权剥夺,但是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帮助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院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署名问题,制定科研论文作者署名规范,明确论文作者的署名条件,按贡献大小排序的具体原则,出现署名问题的处罚方法等。科研管理部门在开具论文介绍信时,要求每个作者签名,以示作者的知情权以及对论文署名负责,尤其是通讯作者,投稿以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署名。对于提出更改署名要求的,科研管理部门认真核实,履行监管责任,如果因为作者首次投稿时疏忽错写作者姓名、漏写作者姓名等确属合理要求,必须提供变更理由充分的书面申请,由所有作者亲笔签名同意,科研管理部门才给予盖章审核。3.2.1对于研究生投稿,科研管理部门要求第一作者的研究生提供其导师、论文所有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发表的证明,同时核对其署名单位。3.2.2对于作者因研究生毕业、工作调动或者在研究单位进修学习等要求,更改署名单位的,原则上按照知识产权归属确定署名单位,但可在论文作者单位备注项中注明作者现在的单位。3.2.3对于研究涉及多中心、多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我们要求作者署名由所有合作单位的研究参与者自主协商决定,建议署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署名及排名顺序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投稿,并在论文中注明合作研究的单位,避免以后署名争议。

3.3制定科研道德规范

根据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系列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科研活动诚信指南等规范[6-7],我院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道德规范,要求科研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科学成果,自觉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的研究活动。科研工作者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在自己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甚至请或向论文机构购买论文。也不能为了朋友、领导的利益,主动让出科研成果,互挂获利。同时制定明确处罚条例,一旦发现存在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将严肃调查,查实后网络公示,并要求作者做出改正,且记入职工不良行为记录,抄告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处,并与其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甚至要求编辑部对该论文停发,且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投寄的论文。科研管理部门还建立检举、揭发科研不端行为等平台,逐步杜绝不正之风。

3.4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科学研究管理范文6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

    (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

    (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

    (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

    (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醒华 .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39-42 .

    [2]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4] 颜醒华 .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造.2007(01):21-24 .

    [5]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