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重要性范例6篇

社区教育重要性

社区教育重要性范文1

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学习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要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切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样才会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还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向其他人学习,要善于发现不正确的学习内容。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社区教育工作者比较习惯于传统的成人教育,对调研工作还不太习惯,这就使社区教育工作要么继续保持传统模式,要么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往往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上面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按需施教,这样社区教育工作效率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然后根据居民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确定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教育培训中,了解居民对培训的看法,有哪些工作做的不好,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具体方案,并在以后的教育培训中避免发生;教育培训结束后,了解居民从教育培训中学习了什么,还有哪些需求是这次教育培训中没有的,需要在下次培训中学习。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社区教育工作者才能根据居民的具体需求制定明确的培训内容,才会激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调研的时候,不能流于形式,机械性地提问,这样容易引起居民的反感,失去居民的信任。要采取拉家常、请教、倾听等居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充分理解、尊重居民,这样居民才会说实话、说真话,达到调研的目的。

三、不断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反思

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普通学校中的老教师和行政部门的老同志,缺乏必要的激情和活力,对社区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一知半解,一般都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必要的反思。但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和连续的工作,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成功的经验,如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定、教育手段和策略的实施、各种教育理论知识的成功渗透等进行总结,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工作的热情。

对于失败的教训,要善于通过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剖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形成客观的文字材料,便于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以及同其他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和收集学员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经验材料。

四、总结

社区教育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社区 糖尿病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51

随着我院社区工作深入开展,为慢病建档时发现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态势,男性多于女性,我院社区的糖尿病患者215例,其中男125例、女90例,年龄在35~67岁;同时患高血压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3例,神经病变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本科以上142例,中等学历73例。患者均未受过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存在的误区

社区内部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总结如下:①控制主食的摄入就等于饮食控制,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②咸的食品或含甜味剂的糖尿病专用食品不用控制摄入量。③多吃了食物只要加大降糖药剂量就可以消化掉。④植物油比动物油要好,因此只要不吃动物油,就不需要控制植物油的摄入。⑤少吃一顿,就不用再吃药了。⑥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日吃粗粮不吃细粮。⑦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就不需再控制饮食。⑧山楂可以降糖,不用限制。⑨吃馒头比吃米饭升血糖较高。⑩不吃糖,但可以吃蜂蜜。

另外,药物治疗过程也普遍存在口服降糖药方法简单,容易被接受,但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由于对注射胰岛素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准备不足,认为注射胰岛素如同吸毒,会成瘾从而拒绝应用的误区。这些误区多产生于错误信息的获得,因此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是消除心理障碍的最有效措施。

社区教育重要性范文3

一、高校具有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天然优势

以人们社会生活最基本单位社区为依托的社区教育,是构筑以人的不断完善、发展为目的,将各种教育因素整合在一起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形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性与大众性特征决定了其与社区教育发展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高校具有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天然优势。(1)高校具有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人才优势。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社区教育服务价值的实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由于大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对社区教育服务属性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到位,甚至出现误解,从而大大降低了社区服务的有效性。社区专门教育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高校丰富的教师资源不仅能够有效满足社区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支持,成为社区教育发展必要的思想库。高校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广阔的学术视野必将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2)高校具有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空间与环境资源优势。

社区教育的特色形成,教育质量的提高都需要社区不断地延伸自身教育服务的实践空间,必须将各种社会教育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寻求多元化的教育实施平台,开发并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高校教育资源的公共性、多元性与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诉求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基础。大学开放的教育空间环境不仅能够为社区教育的实施提供优质的、广阔的实践平台,而且能够为其教育服务的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与文化性资源。高校通过建立专门的致力于服务社区教育的实践基地,不仅能够弥补社区教育能力的有限性,还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3)高校具有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基础。高校是培养各方面人才的摇篮,享有知识“象牙塔”的特殊社会地位,是社会先进文化生成与发展的重要基地。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价值引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公众同样期待高校能够成为社区教育的公共空间,引领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社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繁荣社会公民文化,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二者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必然会形成优势互补的社区公民教育新模式。

二、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

明确的功能和价值定位是高校社区教育服务实践的逻辑起点。只有理性的认识高校社区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高校社区教育服务实践才会有实效。笔者认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在于拓展高校的教育服务功能,丰富高校的文化内涵,寻求教育先进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平台。

1.拓展高校的教育服务功能长期以来,高校被认为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沿阵地,高校应有的开放性与社会一直要让位于高校的知识性与技能性教育。为此,北大校长陈佳洱院士在北大百年校庆举办的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为主题的高校校长论坛的演讲中指出:“引导社会向前发展是高校应予完成的使命。”高校应当成为国家的思想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服务[3]。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服务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首要价值取向就在于,要实现高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将高校的教育服务功能由学校延伸到社区,由正规的学历教育拓展到非正式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有效满足我国公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性教育需求。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应该成为地方社区发展的思想库、引领者,应该成为区域的学术中心、文化中心,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基地。

2.丰富高校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内容社区是一个天然合成的社会文化与习俗,社会知识与教育的集散地,社区因此也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竞相争取的社会教育资源与教育空间。高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依托社区教育的独特资源优势,丰富高校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内容。高校参与到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来,对于增强高校办学的开放性,提升高校的办学品质及社会影响力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校通过参与社区教育与培训,不但可以拓宽教师群体的教育与研究视野,还可以增强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需求之间的契合性。此外,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文化资源也为高校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基础。因此,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构建专门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不仅能够发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也是体现高校自身价值,培育自身教育特色,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3.寻求教育先进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平台社区是高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先进文化理念传播的重要平台,是高校获得社会资本的重要基地。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学校存在于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并能够被学校投资和利用以便实现学校目标的社会资源。如何将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其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先进理念有效地进行传播,从而为社会公众的生活与生产服务是当代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社区是公众生活与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社区往往集合了社会公众生产与生活所需的基本资源,社区对社会先进文化理念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高校与社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交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即是有效开发并利用社区的教育需求空间,为自身的科研成果与文化传播寻求更好的社会性平台。

4.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发展模式创新高校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已经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如何增强高校社区教育服务功能的实效性,提升高校以及社区教育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应然功能,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实践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1)创办富有地区生态特色的“社区学院”。高校创建专门的以服务社区公民为宗旨的“社区学院”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地方院校已经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将高校的教育功能由正规的学历教育拓展成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与培训。高校创建的“社区学院”主要应开展如下几方面的社区教育与培训工作:①开展面向社区工作者的专项教育与培训。通过对社区工作者实施职前与职后的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务实性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专职队伍。②开展系列面向社会的社区教育与培训活动。以“社区学院”为中心,利用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进而以高校“社区学院”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龙头,通过运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手段开展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社区教育活动。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与社区教育研讨会。根据城市社区的现实需求情况,开发多样性的,模块式社区教育课程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的形式对社区居民展开相关的教育与培训。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对社区教育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从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科研立项,对社区教育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提高人们对社区教育的原有认知水平。高校创建以服务社区公民为宗旨的专门的“社区学院”,对于转变以往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传统理念与传统模式,形成一种新型的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相符的社区教育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高校与社区合作建设开放的教育与艺术惠民基地。当前,我国公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正在由享受一般的大众性、休闲娱乐教育向享受优质的、个性化社区教育的转变。我国社区教育的供给能力与社区公民的多样性、选择性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突显。从社区教育内容层面来看,我国社区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策宣传和文体娱乐两个方面,承担这两项工作任务的是街道居委会,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正确认识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社会价值是十分必要的。高校通过建立专门的致力于服务社区的教育与艺术惠民基地,开展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实施艺术惠民计划。通过对不同层次和具有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在社区形成居民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积极友善、健康幸福的和谐氛围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惠民工程,也是彰显现代高校大众性与开放性精神的有效途径。

社区教育重要性范文4

1.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需要社区教育的支持

近些年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其目的是让整个社会能够协调运转,适应新经济发展、体制转型的需要。而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还是政府的主导地位较为突出,这样并不利于整个社会自身的良好运转,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工作应该由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重点发挥作用,对经济、社会、文化等社会事务进行统筹和管理,保证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的社区教育工作就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管理工作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社会服务的理念,尤其是在我国现代文明程度较高,公众的法治理念和维权意识较强的当今社会,服务意识的体现对社会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社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服务工作,通过在社区开展文化、科普等知识的教育活动,让人民群众丰富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达到丰富公众生活的目的。而且社区教育并不像传统教育那样枯燥,而是一种自由的、轻松的教育活动,同时也需要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也可以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社会管理工作中需要化解许多的社会矛盾纠纷,而这些矛盾纠纷往往都是在公众对法律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社区教育可以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纠纷,既使出现了矛盾纠纷,协调和解决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社区教育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而社会管理工作也需要公众参与和管理,社区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社会组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区教育可以凝聚更多的群众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久而久之这些群体就可以转变成为一个个社会组织,来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的事务中来。因此社区教育是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阵地,对社会管理创新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和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体现。社区作为人们在地域生活方面的社会基本单位,也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管理组织,其基层社会功能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社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让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社区为单位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特征、不同人群的接受方式、不同环境下的教育途径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消除因地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让人们对知识的接受更加容易,对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和参与率会更高。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念,在全国范围内有多所城市对学习型社会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步骤,而社区教育就成为学习型社会推行的最为有效的载体。通过社区教育可以使民众的学习时间得到保证,人们能在工作之余,通过社区教育的方式接受自己乐于接受的文化知识。社区教育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能够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许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实惠。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群体对社区教育更加关注,也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佳方式。

3.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

我国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教育文化水平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国家已经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和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仍然是滞后的,公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因此国家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来丰富和提高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公民学习就不能仅仅依靠学校通过学历教育来完成学习,也不能依靠培训机构通过掌握一定技能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终身教育是对我国学历教育是一种补充,让学习成为能够伴随人一生的活动,能够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部分,终身教育体系能够满足大多数公民对多种文化知识的需求,让大家通过学习充实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对精神生活的需要,由此提高全民的素质。社区教育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可以帮助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支持和帮助[1],社区教育能够使教育活动在群众居住的社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让我国在任何地方都能建立学习的场所、拥有学习知识的环境,这无论是对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还是对个人的需求来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发展社区教育也就是要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让教育不再是针对少数人的事情,而是能够面向全社会,达到人人都可以拥有学习权利,人人都可以参与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我国当前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

社区教育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我国社区教育工作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2],也彰显出许多不足。

1.我国社区教育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开始注重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兴起也是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们需要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时候开始,因此我国社区教育的兴起是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党和国家也提出了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社区教育不断铺开,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尝试举办社区教育,各地政府也越来越感觉到,发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也正式提出了“社区教育”的概念。到了21世纪,国家不断从政策层面对社区教育予以支持和关注,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渠道,并采取了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措施。现阶段社区教育已经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许多省市都建立起多个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举办模式,有的以街办和居委会为主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还有的依托于辖区内的学校开展社区教育,经济条件较为发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开办专门的社区学院,为群众提供更高层次的社区教育服务。在各种教育模式的依托下,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各自特色的社区教育内容,如有的社区都能够根据本社区居民的需要,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有的社区还能够邀请到在某些学术领域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经济、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讲座,还有许多社区经常开展医疗健康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根据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提供舞蹈培训等活动,让社区居民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幸福感所在。

2.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区教育者整体素质不高。曾经有研究人员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进行过调查,90%以上的人认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职业态度绝大多数积极和乐观,具有很强的吃苦奉献精神,但是对业务知识方面有待于加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明显薄弱,其他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一般,尤其是本社区具体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3]。多数社区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他们缺乏对社区教育重要程度的正确认识,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这是社区教育者素质整体不高的根本所在。此外这类人员学历普遍偏低,虽然许多人员也通过自修等方式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是还是很难适应当前社区教育的需要,有时候很难解答社区居民提出的一些问题,在组织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理念,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居民参与率不高。尽管国家对社区教育发展十分重视,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时间并不长,许多条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社区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还未真正形成,甚至有的社区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并没有将社区教育的开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加之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课程资源也不是所有社区都能够适用的,可借鉴的成分并不多。因此,种种原因导致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参与率不高。三是教育经费的来源有限。教育工作是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撑,各地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社区教育机构,但是国家针对社区教育工作主张由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发挥作用,通常是由政府拨款、社会筹资、单位赞助、个人出资等方式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许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正常的教育投入都彰显不足,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则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全国范围来看,社区教育仍然还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拨款如得不到保障,社会、单位和个人筹资的渠道就显得更没有着落。

三、加强当前社区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加强对当前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

社区教育虽然是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教育活动,但仍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公益性是社区教育的根本属性。社区教育的政治性特征也非常明显,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虽然有许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当前的社区教育和以往的社区教育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和意义,政府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当前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获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是保证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首先要加大对社区教育的关注度,加强社区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提高地方举办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尽量减少举办社区教育的审批环节,创造条件建设社区教育基地,支持和保护社区教育的发展。要保证各级财政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正常开展社区教育所必须的资金,为社区能够经常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采取以政府拨款为主导,多方面筹集资金的方式,确保社区教育顺利开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资源,帮助地方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探索。

2.努力提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水平能力

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对社区教育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开展具体的社区教育工作不利,而且对整个社区教育理念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也能够体现社区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开展好全民教育工作的基础。我国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尤其是人员老化的情况较为严重,要采取措施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让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适应当今社区教育发展的要求,满足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管理服务的需要,尤其是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有所提高和进步。要对现有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让社区教育的理念深深植入他们的头脑。组织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到发达地区学习和挂职锻炼,这样在提高自身眼界和扩展视野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对方好的经验和理念,能够更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此外,还要通过引进专业的社区管理人才从事社区工作,吸引对社区工作有兴趣、有责任心的人员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多方面培养从事社区教育的人员,力图达到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3.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社区教育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改革;社区教育

收稿日期:2006―11―20

作者简介:陈永华(1952-),男,汉族,浙江衢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研究。

社区教育在我国刚刚兴起,即已展示了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社区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改革,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因此,我们应该将吸收、借鉴外国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总结、分析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对如何改革和发展我国未来的社区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使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一、更新社区教育的理念

更新社区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和社区教育意识,这是实施社区教育的基本前提。社区教育在我国兴起不久,我们对其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模糊和片面性,比如过多强调学校教育的需要,认为社区教育就是校外教育或是社会支持教育等,而忽视社区教育是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地区和学校的共同事业,是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区经济文化的共同需要。在实践层面,当前我国农村中的“乡镇”和城市中的“街道”大体上扮演着社区教育者的角色。

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参与教育过程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方便,教育参与社区生活并为社区发展提供服务,这应成为社区成员的共同认识;要改变重技术培养、轻公民素质提高,重经济、轻教育的旧观念,确立社区教育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的新观念。教育具有综合性,可以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要转变过去片面重视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树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并重的教育观。同时,也要将社区教育放在一定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既把社区教育看作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又把社区教育当作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总之,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作用,增强参与意识,特别是社区行政人员的参与意识和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意识。只有对社区教育达到一定的理解,才有可能进一步使社区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改变办学认识的局限性和办学行为的自发性,走出一条科学、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新路。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政策保障

1.把社区教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依托,进行社区教育的总体决策,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别较大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发展不平衡。从满足社区成员教育角度来看,中国的社区教育必须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乃至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包括社区公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文化休闲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体系。然而,在区域类型众多、人口素质不齐的情况下,社区教育的实行就不能是一个统一模式。科学的做法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政府与民间的力量,运用组织与教育的方法,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进而将地方建设与国家建设联结在一起。社区教育的实施目标既要指向社区的文化发展与社会安定,还要考虑与社区内的主要产业结构相吻合。可以着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也可以兼顾普教、职教;可以重在科教兴农,为社区经济建设服务,也可以进行闲暇教育等等。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搞形式走过场。

2.实现社区教育的法制化

近些年来,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发展社区教育已从一般呼吁转向以政府法律、法令、法规、条例等形式规定为社区和学校必须履行的义务。我国社区教育刚刚起步,虽有一定进展,但距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社区教育缺乏法律保障,在一些地方不被重视或难以督查。社区教育搞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态度和认识,社会各界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因此,必须围绕社区建设总体目标,切实转变观念,强化社区教育的法律意识。要系统总结各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对现有的章程、条例或规定进行修正、调整和充实,通过立法的程序形成社区教育工作条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协调统筹机制,健全开展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把社区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多管齐下,实现对社区教育的人大代表法律督察、政协委员民主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督导,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3.保障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是社区教育得以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必须通过法规真正体现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原则,加大社区教育的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应保障必要的社区教育经费,并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努力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经济发达地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各类企业应将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培训,对学习者个人回报率较高的培训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费。此外,要采用公有民营、民办、私人办学以及社会捐资助学的形式广泛吸纳资金,以使社区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三、探索社区教育实施途径

现代社区教育应是大众化、普及化教育。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探索出多形式、多层次、覆盖社区内各行业的社区教育途径。根据对我国社区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社区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动和促进社区学院发展

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之一的社区学院以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办学的实用性等特点以及多学科、多层次、多规格办学体系,对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氛围有着明显的特点和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社区学院可以包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等多种教育功能。和其他社区教育形式相比,社区学院教育覆盖面广、层次高,更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提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建立社区学院,符合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我国近几年开始了社区学院(大学)的尝试,如北京朝阳区社区学院、上海长宁区社区学院等,这种新型的社区教育形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我国社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若干如创建不规范、经费不足、培养目标模糊,以及招生工作、课程设置和文凭发放的管理问题等。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1)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在总结经验,继续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和本地具体情况,尽快制定有关社区学院的法规或条例,将社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纳入政府行为,促进其建设和发展,并使之从一开始就在健康和规范的轨道上运行;(2)以办在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为办学宗旨。社区学院是所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所在社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又是推动社区工作的有力助手,能为社区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3)面对传统高校、高等技术学院、民办大学的竞争,社区学院只有完善自身的职能,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实行多门进多门出,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4)明晰社区学院的投资和产权问题,采取低廉的收费,使因经济困难不能跨入普通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有机会进入社区学院学习;(5)成立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规范社区学院的管理;(6)规划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学院办学效益。

我们要探索社区学院的发展途径、规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测,要根据办学条件,适度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我们更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以社区学院为区域性社区教育中心,探索社区教育网络化途径,开展社区全员、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促进社区教育的全面开展。

2.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双向沟通

社区内的教育系统是社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社区内其他子系统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与整个社区大系统的关系更是如此。目前学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校内问题往往存在着社会根源,而社区内的社会问题与教育不良紧密联系着。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与社区必须联合行动、加强沟通。

社区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主要通过以下形式体现:(1)将会出现更多形式的社区教育载体。除了建立社区学院以外,各种各样旨在对社区居民进行全方位教育的机构将会陆续诞生,如,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科技学校、健康学校、再就业学校、双休日学校等;(2)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学校青少年教育所利用,作为校外教育基地;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特别在双休日向社区开放,为街道双休日学校所使用;(3)社区教育工作队伍的组建将会成为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的方向。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必将通过学校与社区双方的沟通来保证完成,因为社区教师需要由学术人员和特殊专业人员组成,学术人员可以由学校来提供,特殊专业人员则需要社区来组织。例如: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可以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由各区教育局向社区派出学校干部或教师,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定期轮换;另一方面,社区落实有关部门负责抓这项工作。

3.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形成以区(县)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播放教学光盘、收视卫星电视教育节目、计算机网络教学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使有条件的街道(乡镇)都能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构筑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四、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效益

社区教育的本质和特征决定了社区教育具有灵活性。也就是说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对象、管理体制等很灵活,在不同时期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灵活性正是社区教育适应社会、得以存在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灵活性并不能代表随意性和临时性,只有保证社区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才能保证社区教育的质量,才能保证社区教育的持久发展。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也成为一大困扰问题。首先,质量不佳将会使人们对其丧失兴趣,已经有许多社区的居民,宁愿到离家较远的教育机构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也不愿在本社区的社区学院或学校接受价格优惠而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社区教育服务。其次,质量不佳将会使社区教育面临经费支持不足的危险,一部分社区人士和团体由于丧失了对社区教育的信任而拒绝资助社区教育活动。对于绝大部分经费来自社区的社区教育活动来说,这无疑意味着该项活动的生命终结。出于对生源与经费等方面的考虑,社区教育的组织者们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益。

1.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首先,应通过制度保证社区教育(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师资队伍的稳定。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专职人员主要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中统筹安排解决,街道要有专人分管社区教育工作。兼职人员要根据社区教育的实际需要确定。要充分发挥社区内教师、专家、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校大中专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使之成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努力解决社区教育师资的待遇问题,在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应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视同仁。其次,要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由于社区教育是新事物,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入学好有关方针政策和社区教育理论,又要创造性地投入社区教育实践。有关管理部门要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课程,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建立若干个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心,把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组织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抓好社区教育的课程建设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其独特属性,因此要求在课程组织上得以体现。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教育课程应体现以下特点:选择性,即要求在课程形式的选择上侧重兴趣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等方面,以适应社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和对象的复杂性。适应性,表现为课程设置能主动满足社区发展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能力要求;灵活性,即课程内容能随着社区发展及社区建设重点的转移、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实用性,即所设置课程要融入并且服务于社区的实际需要。课程建设还应结合不同的地域特色,社区教育组织应该在了解自己本社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真正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务实性的社区教育。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社区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发展性和前瞻性,不要仅仅满足于目前问题的功利化解决。

3.建立社区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必将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十分必要,它是不断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在这方面,可以参照其他教育形式评估的方式,结合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社区教育教学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来检查社区教育是否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是否产生了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社区教育管理者也可从评估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改进工作,做出进一步发展的规划。其次,可以在相应的主管部门设立各种专门资格证书的授予机构,社区教育机构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对学习者进行广泛的教育。而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各社区教育机构内学员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情况,来评价其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这些资格证书也为社区学习者提供了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依据。

4.运用先进施教手段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社区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社区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从教育对象社会生活的特点出发,根据学员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以适应各类需要。 我国远程教育正在不断发展,虽然由于社区教育有地域性的优势,教学方式可以以面授为主,但使用一些诸如多媒体技术和远距离教学手段仍很必要,特别是对大多数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来说尤为必要。采用先进的传媒技术手段进行远距离双向、实时教学,这代表一种方向,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社区教育也可以借鉴。同时,互联网还可以使社区与社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各社区教育组织之间互相沟通、传播经验、共享资源,充分体现出现代化社区教育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较大,步伐较快,如果管理和效益跟上,全面实施真正的远距离教学,那么我国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社区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正如陈至立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所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三大支柱,特别是社区教育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的重视、民众的参与,我国未来社区教育的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并会在未来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6号文件.

〔2〕厉以贤. 社区教育的推行〔J〕. 教育研究, 1999,(11)38-42.

〔3〕吴启迪. 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事业.

社区教育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 社区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李训贵(1958- ),女,湖南澧县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物理;韩娟(1970- ),女,陕西西安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社区教育。(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67-02

自20世纪60年代末“学习型社会”概念提出以来,学习型社会不仅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主流教育思想,构建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体系的学习型社会更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和目标。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也受到各国政府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社区教育也是如此。当前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强调对社区内“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共享。为了明确我国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对近几年公开发表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一、社区教育资源及其类型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推行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社区教育资源亦是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

基于学习型社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教育周期的全程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社区教育开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当然应该在数量上是丰富的,在属性上是多元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这样才能满足社区全体成员在不同生命发展阶段的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需求。因此,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基础工程,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关键。

教育资源 也称教育条件,包括了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非物质因素或者精神资源,如教育的经验、传统、态度、精神风貌等。对教育资源的类别划分也存在多种标准。以资源的存在形态为标准,分为物质资源(或称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资源(或称无形资源);以资源的利用状态为标准,分为已利用的显性资源和尚未被利用的潜性或隐性资源;以资源的隶属主体为标准,分为教育机构的资源、非教育机构的资源和学习者个人的资源等。作为教育资源的下位概念,人们对社区教育资源的类型划分也存在多种标准。

现在,人们大多倾向于从资源的存在形态和利用状态这两个角度作为切入点考察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我们以为,从资源的隶属主体为切入点思考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更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教育资源隶属主体间缺乏协调力

当前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强调社区内“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共享。因此,我们必须先明确,“现”存在于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是归谁所“有”。社区教育资源的隶属主体主要是组织机构和社区成员个体。社区内的各类组织机构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为社区教育提供场地、设施和师资。同时,社区内的名人、能人也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上述教育资源,或隶属单位,或隶属社区成员个体。这些资源主体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程度有着显著差异,《东城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课题组对北京东城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内各单位动员不够,参与度不高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号召和协调下,虽然一些单位对社区教育活动有所参与,并向社区开放了单位的部分资源,但是这仅限于个别单位,如学校、部队、医院、文化事业单位(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还有很多单位与所属社区联系较少。”

社区教育资源隶属主体间缺乏协调力的原因何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社区人”,原有的社会资源投入方式并没有同步地完成转型。同时,政府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系统也存在投入部门间相互封闭而非整合、开放、共享的问题。如民政部门从社区建设需求切入社区教育;宣传部门从构建学习型城市来切入;劳动部门从职业技能培训切入;司法部门从法制教育切入……但各类教育资源在社区层面相互封闭,缺乏协调。因此,必须整合各类组织机构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二)不同资源隶属主体参与社区教育的驱动力不足

社区内的各类机构的性质并不完全一样:有政治目标组织,如各级各类政府机关,以及像妇联这样的社团;有整合组织,如政党、法庭等;有模式维持组织,如学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博物馆等;以及经济生产组织。在我国,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以及模式维持组织中由政府举办的机构,它们的资源不仅具有特定部门的专属特征,更具有浓厚的社会公共性,驱动它们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要凭借政府的行政命令。对于经济生产组织,如社区内的企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等,其运作方式是市场化的,驱动它们向社区开放或投入教育资源,不仅要强调其在社区中应承担的非营利性的社会责任,还要遵循市场规律,以确保企业参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长久性。社区成员个体,是社区教育兼职队伍的重要力量,主要由先进人物、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干部和学生家长等构成,他们对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有着很高的参与热情,乐意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与人分享,但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驱动社区成员个体参与,更多要依靠自我社会交往、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心理需要。

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策略

(一)政府要强化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统筹领导

当前,随着我国政府对社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都对社区教育从本部门职能出发予以领导、管理和监督。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是政府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整合”,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在社区层面形成“合力”。

首先,在社区教育发展现阶段,一方面,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对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内的资源隶属主体整体上自主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观念有待加强。而政府在社会资源统筹配置方面的优势权力和能力,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资源的整合程度。所以,需要政府出面,统筹领导和协调,组织、调动、协调社区内方方面面的分散力量,形成稳定的整体。

其次,建立具有全面统筹权力和能力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实践证明,“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很有效。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在“区”的层面,“建立了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管理机构——‘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主任,牵头单位是区教委,参与单位为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具体运行机制为区教委协调区直工委、区文明办、区街工办等有关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有关资源整合工作。”这是当前有效实施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组织保障。

最后,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资源整合的稳定性。在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完善的法规政策则是克服这些随机性、任意性,保障社区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政府要凭借法规政策手段,将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途径、政府各部门应承担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各团体参与社区教育鼓励政策等予以规范,确保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长效和稳定。

(二)教育资源整合要以资源隶属主体为第一切入口,分类分层逐步推进

首先,社区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如各级各类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文化单位等)以及区内社团组织(如行业协会、学术性机构、专业性机构等)应该是参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第一序列主体,因为其掌握的相关教育资源本身就具有社会公共性,再者其自身也拥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此外也承担着很多社区教育的任务和工作。而且机构和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大力度参与会在社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这本身就会吸引其他资源主体如企业、社区成员个体更多地、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这是分类推进。

其次,所谓的分层推进是从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来讲的,就是人力、财力、物力这些显性的、可量化的教育资源放在整合的第一层面。如此操作,有利于社区教育资源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内学习者的主动性的调动要建立在学习资源、学习机会以及学习途径的现实可获得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首先为社区成员参加、体验、认同、参与社区教育乃至形成较高水平的社区认同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然,要实现隶属于不同资源主体的资源能够长期且稳定地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还要根据不同资源主体的目标追求和运行方式探索互利双赢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

(三)教育资源整合要以较强整合能力的专业人员队伍为保障

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最终实施者主要是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工作者,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态度及其自身的工作水平与能力直接关系到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水平和效果。

要形成有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和驻区学校及社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及时掌握社区成员的文化教育需求变化。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也是必需的。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

[2]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3]邱柏生.论社区资源类型及其整合方式[J].探索与争鸣,2006(6).

[4]《东城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课题组.东城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4).

[5]李传红.海淀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0(1).

[6]李征.上海市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