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例6篇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文1

一、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的意义

加强婚姻登记和出生实名登记等人口信息交换共享工作是科学规划、决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我旗人口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掌握的人口信息资源,建立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对进一步整合部门人口信息资源、提高人口信息资源利用率、推进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尤其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建立新婚登记、出生实名登记人口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机制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职责分工与交换内容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

职责:积极配合旗卫生、民政、公安部门做好孕妇住院分娩、适龄青年婚姻登记、新生儿申报户籍的宣传工作。牵头组织信息会商工作,完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按规定核查助产机构提供的出生医学登记信息;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出生登记管理的具体措施,做好出生人口信息的汇总、归类分析、信息会商等工作;对本辖区基层人口出生统计信息进行核查,对不属于本辖区的人口出生统计信息按照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要求及时向其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反馈;对拒不提供个人真实信息的分娩对象,及时组织对其身份进行核查。各镇(街道、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做好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属本辖区管理对象的进行核实统计,不属本辖区管理的要于15个工作日内将出生人口信息反馈其户籍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完善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对新婚夫妇按法定身份证明核对,录入其姓名及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同时与民政部门登记的信息进行核查;按月汇总辖区内与卫生、民政、公安部门不一致的出生人口和婚姻信息,及时报旗人口计生部门。

交换内容:对镇、村两级调查上报的与卫生、民政、公安不一致的出生人口信息(出生时间、父母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户籍和现居住地址)和婚姻信息(登记时间、男女双方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户籍和现居住地址),每季度以电子文档形式与卫生、民政、公安部门进行交换,同时根据相关部门的工作需求,提供相关信息。

(二)民政部门

职责:积极协助人口计生部门调查核实婚姻登记相关信息,进一步健全婚姻登记审查制度,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婚姻登记信息交换互动,完成婚姻登记的信息采集、信息确认、证件制作、数据存储与利用等工作,确保婚姻登记的合法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加强对《婚姻法》的宣传,倡导晚婚晚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办理收养登记时,严格查阅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

交换内容:为人口计生部门设立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登录和浏览权限,人口计生部门适时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将办理收养登记情况按季度向人口计生部门进行通报。

(三)卫生部门

职责:积极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对出生人口相关信息进行核查,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登记制度,加强出生医学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确保出生医学登记资料和《出生医学证明》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各医疗机构按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录,在出具《出生医学证明》时,认真核查并填写孕产妇相关信息(新生儿出生日期、出生性别、产妇及配偶姓名、身份证号码、孕产次、生育证号码、户籍及现居住所在地、联系电话等),发现孕产妇提供的身份证明和住址有疑问,无相关证件或拒不提供个人真实信息及旗外户籍的分娩对象,要在填写生育登记报告时在备注栏加以注明。

交换内容:为人口计生部门设立《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的登录和浏览权限,人口计生部门适时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将孕产妇提供的身份证明和住址有疑问、无相关证件或拒不提供个人真实信息及旗外户籍的分娩对象的相关情况,按季度同人口计生部门进行通报。

(四)公安部门

职责:公安部门积极向人口计生部门提供人口相关信息,负责做好出生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在办理户籍登记手续时,依照户籍管理有关规定,认真核查出生人口及父母的基本情况及《出生医学证明》、《计划生育服务证》等信息,对不能提供《出生医学证明》、《计划生育服务证》或证件相关情况不符的,在落户人员登记表中详细注明,暂缓办理落户手续,与计生、卫生部门进行核查无误后再予以办理。

交换内容:出生申报对象(本人姓名、出生日期、父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和人口变动信息,每季度与人口计生部门进行交换。对不能提供《出生医学证明》、《计划生育服务证》或证件相关情况不符的暂缓落户人员,按季度向人口计生、卫生部门通报。

三、管理与操作方式

(一)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旗人口计生、卫生、民政、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按季度定期通报职责内相关信息,并确定专人进行管理,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八日前将上季度情况,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通报,各相关单位同时留存纸质文档。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核查,将核查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旗人口计生部门汇总后属我旗管理对象的信息要反馈至各地进行核对,并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不属于我旗的要利用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向其户籍所在地反馈。镇、村两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及时对非住院分娩、旗外医疗机构出生的育龄夫妇信息进行采集,实行出生实名登记,逐级上报旗人口计生部门,旗人口计生部门将相关信息与公安、卫生部门进行通报。

(二)建立信息会商机制。旗人口计生、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每季度就婚姻登记、出生实名登记和变更民族、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进行一次会商,对相互交换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实现信息共享。

(三)强化信息督查机制。旗人口计生、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新婚登记、出生登记、《出生医学证明》、人口户籍信息的管理,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对虚报、瞒报、拒报、篡改相关信息,提供虚假身份证件,授意弄虚作假等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文2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馆藏资源;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在现代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很难做到依赖自身收藏或拥有的信息资源满足各式各样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丰富、开放的阅读需求,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要将图书馆的服务性进行一个全面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和构建组织管理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籍数量为5.7亿册,人均拥有量仅为0.43册,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联合会提出的“人均1.5册”的标准。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主要是作实体性馆藏,针对于纸质式书籍等实体而言,其馆藏的方式、对象都受到局限,阻碍了为用户提供完好、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也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交流的高需求。要想突破发展的局限,应用虚拟存储的新理念,与计算机、互联网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在该交流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愿景。该理念在信息服务上能够对信息资源在单元上实现虚拟存储,巧妙运用软件、硬件等网络技术,并对用户实施统一、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而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给用户,解决传递虚拟文献问题。

2.信息技术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天职就是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在传统运营方式下,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也只是对资源的馆藏提升了重视度,主要是对实体文献进行馆间传输,缩小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但是构建网络式资源共享形式,借用局域网、广域网,在连通方面也制约了资源实现共享的步伐。伴随网络环境的改善,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趋势,将其带领进数字信息时代,进一步较强对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工作。例如:构建国家型图书文献馆,同时加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项目,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得到改善与创新的产物。

二、构建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因素

1.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中能够保障其机构得以稳定、有序的运行,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要想构建具有有效性的管理机制,就应该现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管理执行的支撑与保障。综合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而言,需要有技术、设施作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支持,例如:电脑设施、相关运行款项等。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维持图书馆在管理部门间展开紧密性合作的有效条件,有必要要将其列入管理机制构建行列中。另外,该元素为构建管理机制工作提供护航的保障。

2.组织管理政策

基于对管理制度的分析,将其作为图书馆实现馆藏工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保障。然而其政策的基本元素,则在引领图书馆实现发展中具有重要导向的作用。该政策在构建方面,直接决定了其资源实现馆藏工作所涉猎的学科、种类、投放比例、构建规模等,展现了资源共享在平台构建方面的技术应用程度。因此,政策的差异性会使其馆藏具有不同管理导向,决定了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此,应将管理政策作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重要导向标志。

3.组织管理环境

D书馆在传统管理方式的运营下,主要将行政作为管理的主体方式,进而运用管理制度去制约管理的各项行为,运用管理政策去指导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新趋势的影响下,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也重视起管理环境的演变,并开始洞察用户的需求点、信息市场的变化情况。图书馆的现行馆藏工作逐渐向构建具有共享型资源平台演进,提升馆间对实体文献、虚拟文献的传输性能,进而反馈出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对管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敏锐洞察能力。

三、构建资源共享组织管理的机制实现方法

1.提升对馆藏、利用的协调重视度

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图书馆资源的馆藏、利用在协调方面的重视度,就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用户需求。对于图书馆内部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且具有较大的网络需求量,就应对虚拟资源存储的利用进行有效、慎重权衡。面对用户群体的需求,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基准广泛搜集该类信息,进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对资源共享实施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顺应现今馆藏资源实现共享的趋势,构建相应的共享平台。例如:在政府的扶持下,对大型性资源数据库的合法使用权进行购买。此外,还包括网络实施的维护费用、服务费用等。因此,在构建组织管理的机制同时,务必要权衡好馆藏、利用的协调度。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文3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配置 信息资源共享 共享机制 市场交换方式

〔分类号〕G250

Mechanism for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arket Exchange Model in the Allo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Li Baoqiang Sun Jianjun Cheng Y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of foreign schol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grid-based mechanism for sharing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mechanism which concerns the users? needs coordinat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so as to form an effective stimulat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consumers and the providers, and to eventually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uses ASP model to construct a market exchange model which is similar to a supermarket of information. In this model, the users have more opprtunities to sele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also can save a great amount of costs in building databases by themselves.

〔Keywords〕allo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for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rket exchange model

1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具体内容及其变化

数字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的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为依据, 以其配置的效率和效果为指针,调整当前数字信息资源分布和分配预期的过程[1]。与传统文献资源配置一样,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具体内容也包括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对已有数字信息资源和今后不断开发出来的数字信息资源的配置。但数字信息资源毕竟不同于传统文献资源,数字信息资源的新特点及其对信息资源生产、流通和利用的影响必然会引起数字信息资源具体配置内容的变化。

1.1数字信息资源新特点对信息资源生产、流通与利用的影响

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具有载体形态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存取方式虚拟化等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对信息资源的生产、流通与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载体形态数字化使数字信息资源具有了极高的存储密度且便于集成,也极易复制,这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产品的生产制作效率,将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服务。其次,网络化传输和虚拟化存取不仅使数字信息资源与信息设备、信息系统等支持性要素相互分离,而单独以知识或软要素形态出现,而且使信息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更加明显[2]。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和市场化交换。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商品化、共享化的趋向已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网络共享和市场交换不久将成为各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及其用户获取、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

1.2数字信息资源具体配置内容的变化

信息资源的生产、流通与利用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配置。数字信息资源的新特点及其对信息资源的生产、流通与利用的影响使其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相对于传统文献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增量配置方面,传统文献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国家信息资源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以及信息资源购置经费在不同信息服务机构间的切分和调整;而对数字信息资源来说,其增量配置可以有更多的手段,即不仅可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对其生产进行指导和调控,而且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新增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和交换。在市场机制下,生产什么样的信息资源,生产多少,都由用户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因而,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数字信息资源更能体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配置原则。而为了保障整个国家数字信息资源储备的完备性,为了确保某些与国家安全或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重要关系的战略性信息资源的生产,在新增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政府的适当调控来发挥作用。

存量配置方面, 传统文献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对文献资源“拥有权”的简单再分配来实现。而对数字信息资源而言,通过网络存取和检索传递而共享或交换数字信息资源是实现其存量配置的主要方式。传统环境下,我国文献资源配置虽然也强调共享,但由于受印刷型文献传递不便的影响,再加上我国信息服务行业一直缺少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文献资源的共享范围和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常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极其有限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文献资源存量配置总体上仍以存量资源的简单再分配为主。数字信息资源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新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下,数字信息资源的存量配置正由存量资源的简单再分配向通过网络存取和检索传递而共享或交换(买卖)数字信息资源的方向转变。

信息资源配置内容的变化使信息资源配置的关注点从对印刷型文献资源具体分配方案的安排,转移到对数字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机制和市场交换方式的探求上。由于不同信息用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即使同一用户的信息需求也经常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相对稳定的“收藏和拥有” 型信息资源体系结构已无法充分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2],信息资源的保障也不再是拥有它们的同义词,对现代信息服务机构来说,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正被具体化为信息资源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3]。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积极探求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市场交换方式,根据用户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通过网络存取和检索传递的方式来动态搜寻与联结整个社会的数字信息资源,成为网络环境下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

2面向网格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与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需要一套合理的共享机制作为制度保障。如前所述,资源共享机制是当前数字信息资源配置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网格的出现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无疑也会给各种物理位置分散、环境异构的数字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下我们来探讨面向网格或网格环境下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2.1OurGrid网格的借鉴意义

现存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用户必须首先通过身份或IP验证才能访问共享资源。这种共享方式使普通用户的资源共享往往只能局限于一定范围,难以获得充分的可利用资源。另外,由于管理的需要,共享系统还要订立一套资源共享协议和规则,这些协议和规则通常很难为了接纳新成员的目的而做出调整与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成员的加入,系统扩展性不够。显然,在一个分布广泛、跨越多重管理域、各种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网格环境里,当前的共享机制已难以满足用户充分共享社会数字信息资源的要求。

2003年, 巴西学者Andrade等人在构建OurGrid计算网格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的计算资源共享机制。在此机制下,OurGrid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动态地分配系统内各成员(peer)提供的工作站、超级计算机等计算资源;系统成员则根据各自为其他成员提供资源的状况“公平地”共享其他成员提供的计算资源。所谓“公平” 共享是指:为系统提供了较多资源的成员,在申请使用其他成员的资源时,能够获得较高的资源访问优先级[4]。

OurGrid网格中的资源共享机制是为解决计算网格中分布、异构、跨界的计算资源共享而设计的,但其基本思路却对我们网格环境下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是因为:其一,在技术层面上,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只需要建立网络联结并能检索传递信息资源即可,而计算资源共享的实现却不仅需要建立网络联结并传递一些必要的数据,而且需要在共享的计算资源上运行一些应用程序。相对计算资源共享过程和实现技术的复杂性而言,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应该更简单、更容易实现,因此,支持计算资源共享的机制经过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后应该能够支持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二,在网格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和计算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相同的,这就是共享资源的供求问题,这一问题涉及两个方面:①如何激励资源拥有者主动向共享系统提供资源?②当多个成员同时向某一资源提供者请求共享同一资源时,如何解决共享冲突?Andrade等学者提出的资源共享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也为我们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2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及其共享机制

参照OurGrid网格,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按地区或数字信息资源互补关系构建若干个信息网格。这将是一种完全分布式的、可扩展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每个具备一定网络条件的信息服务机构都可以随时自愿参加其中一个或几个共享系统,系统中的每个成员彼此地位平等,相互间不需要有责权方面的协商或协定,每个成员仅为能共享其他成员的资源而自发、自愿地向其他成员提供自己的资源。另外,系统成员仅在参与信息资源共享时才发生联系;各参与者只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便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图1表示一次简单的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系统成员间的相互作用。

图1消费者和提供者相互作用关系

注:本图来源于参考文献[4],略有修改

作为本地信息用户的服务,图1中每个系统成员即可以作为信息资源消费者,又可以作为信息资源提供者,实际上是消费者和提供者的结合体。例如,当成员A应成员B的请求而向B或B的信息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时,A就作为B的提供者,而B则作为A的消费者。网格系统使每个系统成员都能与其他成员进行通讯联系,也使每个成员的信息用户在技术上都有访问本地和异地资源的能力。具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可描述如下:

在共享系统中,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向提供者申请共享资源,提供者也为能共享到其他成员的资源而愿意提供资源;消费者在共享信息资源的同时负债于提供者。消费者每共享一次信息资源对提供者的负债值都会增加,而提供者对消费者的负债值则会减少。因此一个系统成员在收到资源共享申请时就会愿意向那些自己负有债务的资源申请者提供资源,否则,其将在共享其他成员的资源时,随着欠债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自己的资源访问优先级,甚至无法共享到一些系统内的稀缺资源。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负债”和“债务”并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货币负债和债务,在这里,我们只是用它们来表示系统成员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状况。

参与资源共享的成员需要在本地为每个与自己发生资源共享关系的其他成员建立一份资源共享“负债表(balance)”,并在每次资源共享活动完成后,更新与之发生了资源共享关系的成员的“负债表”,也就是要修改负债表上的累积负债值。累积负债值表示了资源共享双方之间的资源借贷结余额。例如,成员A会在本地建立并维护一份与其发生资源共享关系的成员B的“负债表”,A提供给B的所有资源在该表中都会记作B对A的负债,而B提供给A的所有资源在该表中都会记作B对A的借贷(可记做负负债)。因为系统成员间不存在统一的协定,所以,每次信息资源共享发生后,有关参与者所记录的负债值大小是完全独立的,即对同一资源,供求双方可以赋予其不同的负债值。这并不会影响整个共享系统的顺利运行,因为这个负债值仅为每个参与者确定其他成员再次共享自己资源时的优先顺序而服务。

当多个消费者同时向同一提供者请求资源而发生资源共享冲突时,提供者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根据本地维护的众多消费者的“负债表”自动形成一个资源访问优先序,以此来决定这些消费者的资源访问顺序。通常每个数据库都会有一定的并发访问人数限制,一个资源提供者在给予某些消费者访问优先权的同时,也就边缘化甚至在一定时间内排斥了那些因种种原因而只共享他人的资源却不能为系统提供资源的系统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资源访问优先权的安排意在解决共享冲突。网格环境下,当某个可共享资源的访问人数小于该资源的并发用户数量限制时,任何系统用户都有机会对其进行访问。这样,一个普通的系统用户就有可能共享到系统内的所有资源。对一个为系统提供很少或者根本没提供过资源的系统成员来说,其信息用户也有机会共享到系统内的信息资源,但前提是具有较高访问优先权的其他消费者数量较少(不多于该资源的并发用户数量限制)。此类用户对这些较为“闲置”的信息资源的利用将会提高整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但却不会损害那些为系统提供了较多可共享资源的成员的利益。

2.3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过程

共享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过程可简述如下:

用户通过终端微机向其服务――消费者发送信息资源请求。此请求越具体、越能清楚地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越好。用户所请求资源的“粒度”可大可小,可以是某篇具体的文献,也可以是某个数据库,还可以是有关某一方面的文献资料。

消费者向共享网络(系统)“广播”用户的资源请求信息。由于每个系统成员都是消费者和提供者的结合体,因此经消费者“广播”的资源请求信息同样也会传送给和该消费者“同体”的提供者。

接收到资源请求信息后,拥有用户所请求资源的提供者根据该资源的当前状态和消费者的负债情况,向消费者回复相应信息,此信息是提供者欲提供的资源所在数据集的信息,如资源所在的数据库或网站等,以供用户检索、利用。

消费者向用户发送可利用资源信息,其中包含所有提供者及其可利用资源所在数据集的信息。

用户收到可利用资源信息后,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和对各提供者及其可利用资源的了解,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及其数据集,并告知消费者。

消费者向上述用户选取的每一个提供者发送用户IP信息及其欲访问的资源数据集信息。

消费者通知用户访问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资源。

用户通过共享网络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访问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资源。用户对共享资源的整个访问过程都处在提供者和消费者的监控之下。

用户访问结束后,提供者和消费者各自独立地更新存储在本地的对方负债表,即提供者在本地的消费者负债表中为消费者增加一份负债,而消费者在本地的提供者负债表中为提供者减少一份的负债。这两份负债值的大小分别由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本地政策决定,无须一致。

从以上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可以看出,共享系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实体,它们只依赖于本地所维护的其他成员的负债表和自己的共享策略(如哪些信息资源可以共享,某一数据库设置多大的并发用户数量限制等)来参与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共享系统的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其扩展性和可操作性。

3数字信息资源的市场交换方式

信息资源的市场交换方式是当前数字信息资源配置领域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商品的市场交换都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求更有利于数字信息资源市场流通的交换方式。

目前,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市场上主要有信息资源消费方和提供方两类主体,消费方主要是各类传统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某些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部门,提供方则有电子出版社、数据库提供商、信息内容服务商等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市场上,消费方通常以单独购买或联合采购的形式直接向提供方订购某些信息资源。这种市场交换的特点是:买方“买到”的不再是信息资源本身或其所有权,而是其使用权;已订购的信息资源仍由卖方继续维护和管理,买方的信息用户可直接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这些资源。

这种市场交换方式,即满足了数字信息资源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某些要求,又使得其能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在供需双方间顺利流通。对买方来说,还可以大量节省为存储和管理信息资源而耗费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但此交换方式也存在着某种局限:由于缺少能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的大型“市场”(交换平台),而大部分资源需求方通常又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去主动寻找更多的信息资源,因而,需求方能直接面对的可选择信息资源常常是有限的,它们往往是由于某个资源提供方的直接推销或受其他资源使用者的影响而订购某一信息资源。这种需求方能够直接面对的信息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市场交换效率。可以预料,随着信息市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信息资源的市场交换方式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当前,在IT产业经销服务领域,比较引人注目的是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和发展。ASP是继ISP和ICP热潮之后,国内外IT产业再度兴起的一种崭新的Internet市场服务模式,被一些学者誉为“一种主导未来的Internet服务模式”[5]、“Internet时代IT产业发展的终极模式”[6]。关于ASP模式有多种描述,但其基本运行机制却是一致的。在ASP模式中,主体是ASP,由ASP向各类软、硬件供应商以及通讯线路运营商租用各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通讯线路,以此构建应用系统运行平台,并以在线方式租给不同的客户使用。客户只需要配备微机和浏览器,通过Internet连结到ASP服务网站,即可调用ASP数据中心的各种应用系统模块,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自己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7-8]。

ASP模式面向商业用户,以Internet为服务渠道,在市场上变“软硬件销售”为“应用租赁”,将用户从建立和管理应用系统及其运行平台的拖累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产业中“应用变服务,服务走网络”的先进经销服务理念,其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再度兴起实属必然。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会引起IT产业未来发展模式、经销服务模式的变革,而且会对数字信息资源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在ASP的影响下,未来的数字信息资源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一种“信息超市”式的市场交换与服务方式。

在未来的“信息超市”里,经营者是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商(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Provider,IRSP)。IRSP自己可以不拥有任何资源,但它要向服务器供应商、网络通讯设备供应商、操作系统开发商、网络安全系统开发商以及通讯线路运营商、数据库生产商等租用各种计算机与网络通讯设备、软件系统、通讯线路和数据库(可在IRSP本地镜像),并利用这些软、硬件资源来构建自己的“信息超市”。这个超市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集成化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资源(库),以供信息资源需求者选择和租用。当然,IRSP除了租用数据库生产商的数字信息资源外,还可以面向社会,从某些信息服务机构或个人创作者手中收购有关某些主题的数字信息资源,依靠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自建一些特色数据库。

这样,数据库生产商等信息资源拥有者不再直接向信息资源需求者出售信息资源,而是将信息资源出租给IRSP,通过定期收取租金来获取受益。而社会上某些信息服务机构或个人创作者创作的一些数字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IRSP的收购、建库而在“超市”上实现市场化的流通和交换。

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等资源需求方可以通过访问IRSP的“信息超市”,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订购不同的信息资源,以供其信息用户使用。另外,各传统信息服务机构还可以利用IRSP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直接交由IRSP托管;这将会大大节省一些传统信息服务机构为满足自建数据库的需要,而在计算机软硬购置、系统维护与管理等方面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每个“信息超市” 都可能存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因而,这种“信息超市”就为资源需求方寻找、订购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通过“信息超市”,人们会更容易发现并订购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将直接促进信息资源的市场流通和交换。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那些“适销对路”的信息资源可能会更多地进入“超市”,而那些很少或根本没有订购者的信息资源将会逐渐退出市场。最终,像普通商品市场上所发生的那样,市场选择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及其生产要素的配置。

4结语

资源共享机制和市场交换方式是当前数字信息资源配置领域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着眼于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并借鉴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有关思想,对数字信息资源配置中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市场交换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下一步能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霍国庆.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0 (5):32-37.

[2] 周毅.试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配置的特点与基本策略.图书情报工作,2003(3):81-85.

[3] 马费成,裴雷.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情报学报,2005(3):277-284.

[4] Andrade N, Walfredo C, Francisco B, et al. OurGrid: an approach to easily assemble grids with equitable resource sharing// Feitelson D, Rudolph L, Schwiegelshohm W, et al. Job 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parallel processing. Berlin: Springer, 2003:61-86.

[5] 陆伟.ASP――主导未来的Internet服务模式.情报科学,2001(1):99-101.

[6] 走向ASP――Internet重塑IT产业发展模式(下).[2006-08-10].省略/listnews.Asp.

[7] 即时CRM将进入中国市场.[2006-08-10].省略/CEOinterview/ShowArticle.asp.

[8]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ASP模式的优势.[2006-08-12].gzii.省略/dweb/test/listinfo.asp.

〔作者简介〕 李宝强,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5篇。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文4

关键词 信息化 高职 物流实训基地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Logistics Training Base Resource Sharing Strateg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SHI Lin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Abstract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to help change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training resources operations, logistics, logistics break through time and space limit the use of resources, logistics and training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further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tream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ilding a sound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haring mechanism, a perfect resource sharing standards, training resources to promote social shar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vocational; logistics training base; resource sharing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诸多领域的变革,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带动高职教育方式的转变。高职院校要抓住发展机遇,清醒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转变教育教学思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的真正目的是发展信息创新能力,核心任务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使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范围在社会传播。①我们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基于信息化平台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策略研究,提升高职实训教学资源利用率。

1 构建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教学资源更是基本保证。②构建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改变高职物流实训资源运行现状

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头绪冗杂,类别众多,相关资源建设包括物流课程资源、素材资源、案例资源、相关课程资源等,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各高职院校资源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构建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加强物流实训资源管理,构建起各资源之间沟通的“信息通道”,突破物流现有实训资源利用现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加强物流实训资源管理。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意义在于推动、完善实训资源建设、管理和共享机制建设:提高各种实训实践场所及设备、实训实践环节、实训实政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跨院、跨系、跨专业共享使用实训资源,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③

1.2 有助于突破物流资源运用时空限制

目前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职院校物流基地同类资源建设诸多,缺乏特色。各高职院校在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建设上独自为政,各校建设资金有限,导致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建设质量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加强了资源共享合作,然而物流基地资源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资源共享,严重受时间限制;除了受时间限制外,地域因素也是影响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构建起一条时空隧道,有效突破资源共享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将时间与空间带来的局限性降至最低。

1.3 有助于提升物流实训教学效率

传统的物流基地实训教学资源运用成本高,实训教学开展受教学资金限制。构建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构建起来完善的虚拟实训平台,实现物流实训相关软件、器材、设备等共享,节约实训成本,将物流实训资源运用最优化,在节约教学成本的同时提升物流实训教学效率。

1.4 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信息化平台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现代化,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开放、立体的教学资源平台,优化教学环境,全面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改变传统教学与资源管理方式,推进校园智能化管理。

2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策略

2.1 构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在推进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方面,不少共享体之间建设了共享平台,但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实现最大化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是推动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1)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是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长期的实践中大多高职院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各有特色。信息化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在校企合作方面推动资源共享,构建信息化校企合作平台,将传统的单向校企合作向多元校企合作层面推进,全方位优化高职物流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校企合作优势,将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

(2)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实训教学是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面考查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信息化形势下,如何对实训教学进行有效管理是高职物流实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乎职业教育事业的成败。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工作职能,就要不断提高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管理水平。④

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共享平台是关键,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将发挥智能优势,对物流实训教学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管理,提升实训基地资源利用效率。

(3)教科研管理平台。教科研是提升高职物流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各校在物流实训基地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教学理论向教学成果转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机制有助于架起高职院校校际立体的教科研平台,共享实训基地科研中形成的学术资源、文献资源、论文资源等。

此外,还可以构建实训基地人员、设备管理平台等,建立起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提升高职物流实训教学效率。

2.2 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

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需要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确保资源共享的有效推进。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校情,国家、地区信息化发展政策,重点突出以下几类共享机制建设:

(1)资金保障机制。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通过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及时更新共享平台软件与设备,确保共享平台发挥作用;同时完善共享平台建设标准,定期对共享平台操作与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共享平台起到实质作用。

(2)持续发展机制。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是一个长效机制,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对信息化形势下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进行长期规划,客观分析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现状,根据现状采取科学的措施,不断完善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同时要深入分析信息化形势下资源共享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结合物流行业发展形势,积极筹划,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进行统筹规划。

(3)科研联动机制。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是高职教育教研的有机组成,高职院校要将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作为教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教科研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科研,建立专门的课题,抓住切入点,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教科研联动推动信息化整合,对区域教育发展产生辐射作用。

(4)统筹管理机制。在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实际中,我们发现各资源共享体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冲突,不能有效协调。因此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需要建立统筹管理机制,组建管理机构,协调各资源共享体、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统一工作思路,确保资源共享。

2.3 建立资源共享标准

目前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存在着以下现象:操作不规范,资源分割成条条块块,甚至存在不兼容现象,缺乏资源共享标准,建立统一标准成为迫切的任务。

(1)教育技术标准。高职院校要遵循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以此为大的框架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育技术标准,规范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等操作行为,有序推进高职物流实训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2)基于网络的技术标准。2002年6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确立了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此发展研究子项目与成果,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网络教育技术标准,进一步推进教育技术信息化。

(3)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尽快制定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关的标准和规范,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由发展规划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管理要以此为依据,将信息化管理推向网络化、规范化等,建立起统一的标准。

2.4 援引社会服务促共享

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一场教育变革,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平台建设与维护。高职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配备上存在不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网路安全风险,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与更新,系统升级滞后等。

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援引社会服务,将部分高端的维护工作教给社会服务机构,集中教师的精力,减少信息技术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集中在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上,从而使教师集中(下转第50页)(上接第40页)精力搞教学,推动基于信息化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教科研,以教科研促科研成果转化。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努力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机制,打破单一资源运用机制;构建立体的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通过制度确保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的有效共享;要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标准,确保资源共享的规范化标准化;要尝试改变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运行模式等,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与高职物流实训基地资源利用率。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立项课题(编号:JSXD 2013018);连云港市职教学会立项课题(编号:zjxh-2013-005)

注释

① 刘有军.重庆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构架的创建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② 贾芳云,雷艳惠,王大为.高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86-89.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文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阻碍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因素正在逐渐消失,但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文、社会因素却依然存在,如理念、体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比如说理念,我们还很少从这样一个层面来理解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即,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是一种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的这种权利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而信息资源共享则是图书馆实现这一制度目标而选择的一种机制。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基础或理论基础。比如说体制,我们一直在批评的条块分割,缺乏宏观调控,缺乏统一标准等等都成为束缚技术因素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比如说管理,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很难保证参加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每个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投入相应的利益,于是那些投入多,获益少的成员自然就失去了积极性。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问题,使信息资源共享有据可依,有人力、资金和组织的保障,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有相应的利益平衡与制约机制,从而为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基础。这是我们要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建设的第一个原因。

信息资源共享正成为当代信息领域的世界性潮流。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复杂的矛盾。如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信息开放、扩大流通的基础上,要求信息无偿或低成本使用,限制信息专有,反对信息垄断,代表现实公众利益。而知识产权则是基于个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产生的权利,为权利人所独占或垄断,具有专有性、排他性,以保障社会知识创新,它所代表的是社会发展利益。显然,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制定在二者的利益上做出比较合理的平衡。又比如说信息自由、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信息保密,也是存在矛盾的,如何在这两者中寻求协调与平衡,也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应该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因为体系或系统讲究的就是协调,就是各种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的因素能够在系统中和谐地相处。这是我们要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建设的第二个原因。

2 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的作用

首先,它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导。在思想上的指导,可以转变观念、端正认识、统一思想,使人们从主观上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在行为上的指导,可直接指导人们从事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并为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方法和策略。

其次,它可以调节信息资源共享中各种复杂的关系。从宏观上看,我国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来重视和调整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以一定的倾斜度来保证和支持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使之与当前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与国外的发展同步。从微观上看,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每个参与其中的图书情报机构的具体合作行为上的,而每个图书情报机构都会面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加上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的输入输出上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由此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所以有必要从政策上加以调节,以合理配置有关资源。

再次,它为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与管理提供规范。制定有关信息资源共享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能从组织、资金、人力、设备等方面来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同时防止资源共享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如信息安全、信息污染、越境数据流控制等问题,以建立公正、平等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环境。尤其重要的是,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因而在建设新型的共享网络的过程中,必须解决技术上的规范与标准问题,如统一的数字文献格式、文献报导格式、文献数据库格式、数字图书馆模式等等,都急需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来规范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整体建设,这是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

3 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的内容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因此,信息资源共享政策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政策体系。

3.1 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

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就是信息能够便捷地、免费或通过合理付费方式被一般公众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资源共享这一问题涉及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是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的基础。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主要包括:①信息公开政策,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政策、企业信息公开政策和信用信息公开政策;②信息保护政策,主要是指信息内容安全政策、信息保密政策、保护个人隐私政策、知识产权法规政策、跨国数据流控制与管理政策等;③信息资源保障政策,包括国家、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指导政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信息人才保障政策、信息机构管理政策等;④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包括信息工作、信息技术及信息标准统一指导政策、国际、国内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等。

3.2 信息资源布局政策

信息资源布局,就是在调查与掌握我国信息资源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分散、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逐步使全国各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整体,使全国的信息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达到一个满意的保障程度。信息资源布局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系统工程的起点。

信息资源布局政策,就是要确定我国信息资源合理布局的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提出信息资源布局的原则,确定信息资源布局的模式,编制信息资源布局的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规定全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完备程度和各层次信息资源保障子系统的具体目标,提出各系统各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分工协调的任务与要求。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6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131-03

Stud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 University LibraryXiao Peng

(Library,The Party School of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pecially as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ecomes an important problem.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becomes a necessary trend.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used System theory and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as the basis,and proposed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share inform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sharing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

1.1 观念落后,共享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着明显的思想意识障碍[6],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缺乏全局的整体性观念,共享意识薄弱,仅考虑自身的实力和约束。思想保守,深受传统的以馆藏文献的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等级的标准,并未把参与和支持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区域内各高校及相关信息资源中心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各个成员在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将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与其他分享。

1.2 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是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种条块分割的状态制约了馆际合作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各自的经费、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各个高校涉及专业差别、管理模式差异等导致高校间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等也存在差异,这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管理体制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管理体制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个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我国目前图书馆情报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况,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使资源共享的整体功能难以正常发挥[6]。

1.3 馆际差距大,缺少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种类、自动化系统及相关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差异较大,有些图书馆并没有采取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图书馆之间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此外,各个图书馆使用的系统、采纳的数据标准和操作规范不一致,对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不利。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1.4 缺乏法律保障和激励机制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工作,但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创新、防止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等。有些问题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而我国目前在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7]。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由于各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政策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图书馆,共享系统的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机制仍处于难以统一协调的状态,制约了共享的实现[6]。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依据

2.1 系统论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不是由各个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各个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其每个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系统论的整体性理念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基础。高校图书馆受体制因素的限制,处于封闭保守的状态,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布局,考虑整体的效益,将各个高校图书馆看成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构建各个系统之间利益协调机制,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2.2 图书馆学五定律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1931年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8]。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该定律明确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它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实现第二定律的实现需要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强调通过科学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3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图书馆学五定律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出发点和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是以“书是为了用的”为出发点,实现“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并且最大限度地“节省读者的时间”的目标。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过程中,也是需要各相关主体不断协调和互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3 拥有与存取理论

拥有与获取(Ownership versus Access)理论,是一种有关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如何处理“拥有”馆藏信息资源和“获取”馆外信息资源之间关系的理论。存取与拥有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极大的改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信息资源使用者的观念,促进了图书馆等信息机构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虚拟化、用户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使图书馆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推动了图书馆与其他信息生产机构、数据库公司、物流机构等的多方广泛合作与协作,有利于充实自身的馆藏信息资源,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提供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对于信息资源“不求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使得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或因特网服务等的信息保障或信息服务方式的实现有了现实依据。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两种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方式和必然结果。信息资源共享的本质是互惠。从信息资源的角度上讲,一方面,互惠的前提是拥有,没有拥有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毫无意义和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互惠的方式是获取,没有获取的信息资源共享也是毫无意义和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拥有与获取两者是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然结果。

3 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措施

3.1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资源共享意识

目前高校图书馆仍旧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以馆藏文献评价图书馆水平的思想,在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和信息爆炸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整合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以系统的效用最大化作为评价的标准,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各个图书馆和用户的共赢。各个图书馆之间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使各个图书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各成员馆的资源建设。同时,以图书馆学第一定律为原则“书是为了用的”,而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是实现图书馆的资源价值[9]。

3.2 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机构

为了保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展开,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共享,应以整个系统为原则,强调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合,改善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行政束缚。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各主体之间实力不均的复杂系统整合问题,统一的协调机制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差异、各个高校的专业领域、各种文献购置的资金投入等方面因素,需要统筹规划各个主体的资源投入与资源共享问题,在对各主体进行分工时应充分考虑各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情况,尽量避免信息重复购买,充分利用现有经费,扩充资源种类和数量,扩大服务范围和权限[10]。

3.3 统一标准,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知”,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共知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在统一的协调机构组织下,在区域内构建各个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使用统一的标准和数据格式,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图书馆在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登记、分类、标引、检索等诸多环节中,要遵循统一的、合理的规范和标准,便于用户查找文献。第二,在建立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时也要重视标准化问题。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要实现资源共享,对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对于那些已经建立了书目数据库但不标准的图书馆来说,可以先将其标准化后,再使其联机上网使用,使之得到共享。

3.4 平等合作,构建利益平衡机制

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差异和利益不平衡导致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展开,公平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保障信息资源共享的活动的持续运作。为了保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利益平衡,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国外同时采用法律法规和利益补偿机制两种方式来保障各个信息主体之间的公平性和信息资源保障的效率[11]。通过对各个高校的资源投入情况、资源结构和贡献等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必要补偿奖励措施,调动其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投入与贡献的利益平衡机制,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共享程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和互惠的原则,在制度难以保证各主体绝对公平的情况下,对弱势单位进行相应补偿,营造良好的信息共享氛围。

3.5 加强立法,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12]。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并以系统论、图书馆学五定律和拥有与存取理论为依据,认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应以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各图书馆应本着信息资源“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意识,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对各个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购置等进行统一规划,搭建平台确立统一的标准使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规范化,并且要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各个主体利益平衡,最后要以法律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雪冰.高校图书馆和企业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实践与思考――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3):61-62.

[2]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32-38.

[3]Allen Kent.Resource Sharing in Libraries:Why,How,When,Next Action Steps.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74.

[4]Allen Kent,Thomas J.Galvin.Library Resource Sharing:Proceedings of the 1976 Conference on Resource Sharing in Libraries,Pittburgh,Pennsylvania.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77.

[5]吴月芳.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3):45-46.

[6]马月进,蔺兰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J].甘肃高师学报,2003,(5).

[7]张双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09,(2):111.

[8]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王先林,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9]洪峰.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11-13.

[10]师刚,肖琬蓉,张龙,等.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