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例6篇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89-01

一、研究方法

系统查阅了2000年――2010年11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科研论文,共14433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文章共59篇。本文通过这些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试图将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系统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0――2010年11年间,收录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科研论文,共14433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文章共59篇,占总数的0.4%。

(二)科研成果分布情况

1、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共25篇,占42.4%,在邸海彦,赵一寒的《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中:主要以陶然亭为例重点分析了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两方面的传承关系。王雷,王建国的《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中:作者讨论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宋珊,邹志荣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中:从探讨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布局形式、造园手法、意境表达、理论和手法入手,比较两者在现代设计实践中的利弊。

2、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论文共19篇,占32.2%。在曹建富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作者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观、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以及设计理念来研究了园林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各地文化特色,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肖毅的《试论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中:通过对江南园林自然式布局和造园方法的分析,对古典园林手法的充分利用和剖析,对江南园林有一定的探究的前提下,对现代园林以及景观设计有一个指导性的方向。

3、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比较

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论文共15篇,占25.4%。在汪亮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中:对传统封闭式园林艺术与开放式现代景观设计载体、生态观、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在卢思的《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之差异与联系》中:论文首先诠释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含义,继而探讨了两者间本质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结论与建议

从我国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总体情况来看,在近11年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景观设计有了自己的理论创新。从研究水平来看。不仅关注理论而且关注调研实践,并开始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来分析和评价。

但同时,我国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不足。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园林有不同的内容和试用范围。调研发现,在探讨现代景观设计的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吸收和借鉴的深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在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吸收层面,而没有深入研究这些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二,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比对和继承的研究有待深入。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对现代景观设计如何才能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点?中国古典园林是否还可以再现代景观设计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立足于本土创新是否是唯一值得信赖的途径?都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其三、对中国古典园林给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较少。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时间维度上的开放系统。我们要深入研究对古典园林的理解和创造力;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新园林。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2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应用;发展

一、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多年的古典文化历史,创造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性,不但将欣赏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也是传达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充分向世人展示,并将中华民族高度的艺术水平展现在世界面前。在现代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被人们所接受,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之上,通过人工的手段与建筑模仿自然,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而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中式的景观园林艺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充分的利用我国园林艺术优势,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使古典园林元素完美的融合于现代景观设计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也在加快,充分的吸收和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部分,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能够建设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二、概念

1、古典园林

园林建筑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谓古典园林也就是传统园林,它是指在园林中通过造景供人游览、观赏、休息的各类建筑物,它是对自然美的还原与雕刻,具有很高的美观要求。在建筑形式上主要以小型建筑为主,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主要是指亭、廊、榭、花架等景观建筑。在隶属关系上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几种类型;另外还有一些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村落园林以及茶楼酒肆周围附属的园林等;后来随着园林定义范围的扩大,也将庭景、风景名胜区包括在内。

2、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是相对于古典园林来说的,指的是适合现代化进程的当代园林,是现阶段园林的总称。“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园技巧,融入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其他艺术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的新格局。”

三、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大多借助于奇石、假山、流水、幽径营造出一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园林中的建筑物一般包括亭、台、楼、榭、阁等,用长廊贯通房屋,假山、流水、石头则配合建筑物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园林的设计含蓄抒情,不象西方园林那样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侧重移步换景的妙处。园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带着变化,变化中蕴含收敛,不管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具特色。

四、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古典园林的节能环保思想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越来越恶化,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地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途径之一,需极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自然”环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可以借鉴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绿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让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城市在森林中发展。事实证明,模仿自然的复层式的植物群落,不但对植物的生长有利,还节约了后期的养护成本。

2、古典园林因地制宜技巧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因为受到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缩小了现代园林建设的面积。所以,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在对现代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充分学习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比如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一般在空间变化上都比较多样且统一,如果把这种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点有机的融入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可以增加园林的立体感,还能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园林进行布局。此外,还能够把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草等元素的运用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立体、多样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还可以融入一些科技元素,如喷泉等到现代园林中。

3、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但要依靠先进的物质技术,人们更多的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审美,而古典园林艺术创作中意境创作手法,是现代景观设计师需要继承并要发扬的。在古典园林中,通过对景的合理布局,从而创造数一种意境,进而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意境的作用。意境创作要求设计师具备对于园林设计的热情,是设计师情感空间的实体化营造,园林景观以园林题名等方式,来营造意境,使园林艺术除了具有视觉审美以外,更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空间。

五、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数千年的中国造园史,创造出许多光彩熠熠的古典园林,在怎样相土尝水,选址立意; 怎样因地制宜,和谐共生等方面都有许多创作手法能够学习与借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不该局限在只是借鉴古典园林的优秀文化上,更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人民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应该简单照搬或者模仿古典园林的精华,也不可以只是拼凑、混搭古典园林在每个时期的手法与特色,必须在新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新的灵感,从古典园林的理念中发现适合目前时展的要素,在借鉴古典园林中对建筑、景致来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古法,从传统的经典中吸收精华,来对现代园林进行更好的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既反映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又符合时代的要求;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社会共识;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形象。

结束语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属于世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特点的形成由于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相一致,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模仿。中国古典园林,无论从造园手法还是文化特征上看,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启示。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还要与现代景观的各种因素相结合,在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景观艺术。

参考文献:

[1]于立宝.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224-224.

[2]付雯瑞,王磊.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2):104-104.

[3]孙岱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1,(9):102.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3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 形式风格 造园手法

世界文明历史悠久,园林艺术深受其滋养。中西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明的两朵奇葩,因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的差异、造园者的审美观及造园手法的不同,两者创作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创作形式,其造园艺术各有千秋。

一、文化、哲学根源的差异

在整个西方艺术哲学史中,不论是哲学源头的古罗马还是古希腊时期,或者是中世纪结束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体系侧重理性的思考。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便尽心竭力地寻找生活中美的标准,他们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以科学、严谨的世界观审视世界,用分析与逻辑的方式和手段论证一切。所以,西方规整式园林艺术是以建筑为主体来安排周边的事物,强调建筑的条理感,讲究精湛的几何设计图案的布置,体现出布局均匀、井然有序的风格。因而西方古典园林体现出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余的风格,在布局上讲究对称、规则、严谨,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的特征。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自然观。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三家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与西方清晰明确的争辩相比,中国的哲学家参禅悟道,对自然的意识皆主张遵循大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自然保持协调。这种尊崇反映着自然无常变化和世界万物相辅相成的观念,与中国哲学的重情义、任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安静淡雅、浪漫洒脱的趣味取向和质朴实在而不浮华的风度和情操,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家以自然美作为创作题材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了讲究含蓄、深沉、虚幻、虚实互生的中国古典园林鲜明特色。所以,孕育在东方文化肥沃土壤中的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绘画、诗词等其他艺术的影响,体现出天趣盎然、气韵生动的风格,其中奥秘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形式风格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建园以几何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修饰,追求对称划一。园林从整体布局到造园构成要素都以比例、规则、和谐等形式美来体现。贯穿全园的对称的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的建筑物,建筑物、轴线、园林相互统率与控制。园中的中央大道、喷泉水池、绿篱、草坪等多采取规整对称的布局,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是极为明确的,给人视觉上一种端重、安定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的是有法而无定式,它注重自然美,崇尚意境,其精妙之处在于其师法自然而又不是简单的模仿。园中不论是花木造型还是水池设计遵循自然的法则,皆用不规则的形态。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有此风格,在于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家,不少兼官僚、文人、画家于一身的人自建园林或参与园林设计工作,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绘画所描绘的意境渗透于园林的布置造景中。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循着绘画、诗词的脉络发展起来的。正是这种以古代山水画为蓝本,赋以诗词的情调,追求自然山水清幽淡雅的意境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绘画、雕刻乃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三、造园手法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不仅由于哲学根源的不同而风格不同,而且在不同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下,造园手法上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西方古典造园艺术的显著特点就是在总体布局上体现出王权统治,以建筑为中心,过于追求人工化的规整格局。在园林中统率一切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的是宫廷或府邸,以府邸为主轴线两侧布置主要景观,依次有次轴线、直干道和斜干道。因此,西方园林的布局安排上皆为整齐、前后轴线贯通、左右对称,这种布局显然是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必定结果,显露“人是万物之灵长”的思想和人的意志。此外,西方古典园林的尺度、形象、体量缺乏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着重强调建筑实体所造成的气氛,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死板的、静态的、一点透视的空间感受。园林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造园往往只注重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注重不够,采取显露的手法,对园林不加任何掩饰,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一种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强调意境美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讲究含蓄、曲折和变化,反对僵直单调、有法而无式。首先是布局灵活多变,园林布局上一般划分若干景区,各景区的面积大小和配合方式力求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幽曲和开朗相结合,所不同的是皇家园林的池水面积更大一些。其次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建筑在园中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再次是讲究细节处理,主要表现在空间的处理上,园林突破空间的局限,用小桥、长廊等对空间进行分割渗透、对比衬托,使园林环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最后是园中有园,这个主要体现在皇家园林上,比如在圆明园中会看到江南各式各样园林的缩小版,此外,西方巴洛克时期的一些建筑形态也能在园中看到。

结语

中西古典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环境中最美的部分,作为世界文明和品质的象征,是具有生命的文化遗产。如果西方古典园林是设计华丽的图案,那么中国古典园林是清爽的山林微风。正确审视文化内涵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的中西古典园林之间的差别,有利于合理吸收借鉴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独创性、科学性的合理内核,从而进一步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营造出具有古典意境美、现代品位并存及全球性、地域性并存的中国景观园林。

参考文献:

[1]周武忠.城市园林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3]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4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现代园林设计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品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汇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一、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园林中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建筑和园林设计,天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合一代表人与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的。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象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著名的皇家园林——北京的北海,早上金代,这里建立金中都时,就已经在玉华岛上建造离宫了。现在的北海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形态。北海多建园中园,如画舫斋、静心斋等。这些小园子是江南庭院式园林的翻版,皇家园囿其实是取自江南私家园林和自然山水风景,除了北海,还有颐和园的昆明湖,取自杭州的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取自浙江嘉兴的南湖烟雨楼,还有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取自无锡寄畅园,所以曾有一说为“江南园林甲天下”。在经过皇家御用工匠之手后,园林都处理的很具有艺术特色。以画舫斋为例,其中古柯庭一处,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相结合的手法,使室内和室外空间虚实相同,左右均衡,曲直互通,其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法和艺术情趣确有独到之处。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借鉴

2.1造景元素——水景的应用

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现代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方面,现代景观设计大师们,已给我们做出了诸多精彩的示范。如著名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跌水为折线型错落排列,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不失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至于尺度巨大的水墙、水台阶,造型各异的音乐喷泉等,在我们的视野中更是随处可见。

2.2造景元素——山石的应用

山石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山石在园林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造景和实用两部分,可以与园林其他要素构成变化景致,弱化人工痕迹,增添自然情趣。

2.2.1深化园林意境

园林置石或使人感受到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或营造一种和谐氛围,满足人们渴望宁静,回归自然的愿望。

2.2.2点缀园林景色

山石与建筑相结合,可弱化建筑物僵硬的线条,使其复杂多变,常见的处理手法:踏跺、蹲配、抱角、镶隅、及粉壁置石。山石还常与植物组合配置,植物以柔和的线条弥补了山石冷若冰霜的气质。

2.2.3组织园林空间

利用山石组织空间具有自然和灵活的特点,还可与障景、对景、背景、框景、夹景结合使用。例如某些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地运用建筑、部分地利用较为陡峭的山坡或峭壁共同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即使无天然地形可资利用,也可借人工堆叠的山石作为界面而与建筑相配合共同形成庭院空间。

2.2.4作为水池的驳岸。

追求自然曲折作为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贯穿于造园手法的一切方面。例如园林中的水池,一般都取不规则的形状,不仅如此,连池岸处理也务求曲折而忌平直。为此,多以山石做成驳岸,或使山与池相结合而形成“山池”。以山石做成驳岸既可加固岸基,但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而呈各种犬牙交错的形式。这样,在水、陆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过渡,而不致产生突然、生硬的感觉。驳岸处理一般遵循:转折要自然;石块的大小和形状应搭配巧妙;要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并具有不规则的节奏感等原则。

2.3造景元素——植物的应用

植物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园林风格,代表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悬崖峭壁倒挂藤本;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还有移竹当窗、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寄托了丰富的情感遐想,这些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另外,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声响、风韵之美成为观赏特性极为丰富的内容,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2.4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扬除上述设计理念和手法外,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则是上述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中国现代居住建筑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传统的中国园林是文人造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古典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所有手法,包括空间、视线、植物、小品、水体等等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所表达的意境是造园的立意、主题、品种和情趣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中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提高整个居住场所的文化品位。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

三、结束语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和运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发展。我们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现代景观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因景生境,无所不在的人居美好环境将是景观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参考文献

[1]许启伟.论诗情画意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J].新闻爱好者,2010,(3).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5

关键词:苏州园林;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冶”;园林景观

从古至今始终有着最高评价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为中国古典园林本身特有的风格与韵味而独树一帜。《园冶》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造园家计成所创作的园林营造的大量实践的总结、归纳的基础。《园冶》是一部对江南私家园林的整体规划、内部设计、施工以及园林各类部局、细节处理论述的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园林专著,它将经验提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见解独到、内容丰富。

1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出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宗旨,同时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总体原则,这一理念贯穿了全书的整体内容。

所谓巧于因借中的“因”,指的是我们从无形物体的表象层面出发,就是说要根据地形势的高低变化随着地势的高低变化,设计出与其地形、地势相对应的园林景观。例如在高山上就适宜搭建凉亭,在濒临水岸处可以依照水的流势来建筑水榭,我们也可以将蜿蜒而偏僻的小路来做游览园林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精而合宜’者。

所谓巧于因借中的“借”,如果我们从无形物体表象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我们打算规划的园林构思和立意虽然用地范围已经很明确了,但是营造园林不能被这块用地的景区所限制,应该从整个地域的文脉以及文化背景来考虑园林的设计思路。如果古典园林的景区脱离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与环境背景的根据与影响,也就成了没有根部的木头。整个地域环境的远近相互因借,有机整合是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巧而得体”,进而为广大游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秀丽景色。远借、邻借、俯借、框景、应时而借等是在园林景观上用于借景的处理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园林的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体宜因借”、“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园林中的构造景观应该设计的巧妙得体,更应该贴近自然源于自然,这才能使游览者的审美体验达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境界。

2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古代造园理念受到了儒家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的深远影响。风景式山水园林包含中国古典园林,不论是早期对真山真水的单纯复制,还是后期对自然山水的提炼、重构,表达的全都是对自然风景的追求和向往。计成把前人的这种思想和追求加以精练、准确地概括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古化造园的追求目标和造园的风格特点。

“人作”的意思就是人工的,“天开”就是天然的,两者本身是一对矛盾体,同时处在对立面状态,但是,计成用“自然”将“人作”与“天开”二者统一起来,“人作”的原因是崇尚自然,目的是为了追求自然,而“人作”的最好的效果就是像“天开”一般,这才是“人作”的最高水平。如果要想“宛自天开”,“人作”找先就要必须符合自然法则、按照自然规律去规划,不论是园林总体的布局规划还是局部中的掇山理水,都当是“师法自然”。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能做到“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1]

如今在对景观项目的设计手法上很少有设计师采用完全古典式的设计手法了,“宛自天开”已经很难再像原来一样全园范围内可以看到了,即使如此,但是在园林中一些局部细节上的处理,依然会追求“天开”的效果,就比如说在处理园林中人工河滩的时候,会将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块石散布在河滩周围,有的稀碎、有的疏密,设计师尽可能地做出自然河滩的效果,这仍然是遵循“宛自天开”的造园手法。

在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要素为自然景观的古典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审美的境界;受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理论的影响,在古典园林艺术中成为一条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是源于自然,崇尚自然,并且以前者为重心。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和对自身认识的凝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园林就是充分地表达这些哲学观念的载体,也就成为了一种在儒、道思想影响下的艺术形式。

3 开林酌因、[2]当要节用[2]

“开林”指的是开林辟土,是针对建造园林立基时而言的。对于园林建设,开山破土、堆山挖池的事情都在所难免,“开林酌因”的意思是说设计园基和构思方案的时候要认真考虑现场的场地条件,不能一味地盲目地更改基地的现状。“开林酌因”应该是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待设计,是在造园方案阶段考虑到后期的施工时期及工程造价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用”通俗易懂就是“节约使用”的意思,一方面节约是造园开支的另一方面是材料的节约。

造园开支的节约一是避免大范围对基址现状的变动,避免大的土方工程,二是避免材料上盲目追求高档,应该遵循就地取材。对边角废料的再利用是对于材料的节约使用。如碎片、小瓦、方砖多为此类都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花街铺地所采用的材料,看上去像没有用的材料却可以点石成金做出好的景观效果,内容丰富多彩的纹样。计成在《园冶》中有言:“废瓦片也有行时,当胡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3]

4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内容丰富、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在古代造园经验总结的《园冶》一书中的许多理论见解和造景的手法在今时今日的设计师们仍然在适用。经过仔细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园冶》等造园著作,提炼并继承和沿用其中的精髓,是更好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坚实的基石。

《园冶》虽然为三个世纪前的古老园林书籍,但是其中所揭示出的园林以及相关风景设计的总体原则、选址立意、构景手法以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和景区开发中出现的偏差,提供了回避和解决的方法,尤其在理念思辨的层面,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震亨(明).长物志校注[M].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园冶注释[M].计成(明),注.陈植,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7,195.

[3] 周为.古典园林的选址和立意[J] .中国园林,2005(04).

[4]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一[J].中国园林,2005(07).

[5]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二[J].中国园林,2005(08).

[6]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三[J].中国园林,2005(09).

[7] 张薇.《园冶》文化论之四[J].中国园林,2005(10).

[8] 王辉.《园冶》中折射出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7):12.

[9]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朱赛鸿,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范文6

关键词:自然观;意境

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地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途径之一,应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合一的造园宗旨,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借鉴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绿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让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城市在森林中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复层式的植物群落,不仅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节约了后期的养护成本。例如杭州新塘河提升改造工程中河岸低洼地的处理,沿河岸局部处理成卵石滩,以打破河岸单板的直线;或是种植沼生植物,构成局部的自然湿地景观,使改造后的新塘河成为生态走廊时,一改以往硬质的河岸设计,以自然的植物河岸为主,减缓地表径流,并截流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以保持地下水源不缺失,同时形成淹没区,错开洪峰的时间,达到防洪防汛的要求。

2 挖掘文脉,寓情于景

写文章讲究“意在笔先”,园林设计也不例外,需要一个好的立意和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同样追求意境标段,根据场地内在的精神特征,巧妙地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或以平面构图突出主题,或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或用小品雕塑宣扬主题,都是对场地文脉的表达。例如景宁县茶山畲族公园,在营造少儿娱乐活动场所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资源、公园的主体功能和景观风貌,贴切地展示“非物质文化(包括惠明茶文化)”。利用茶园、茶室、文化景墙表达惠明茶文化;通过特色游戏和健身设施的营造,展现景宁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结合建筑装饰、文化景墙和地面铺装展现景宁畲族彩带文化。

3 巧于因借,拓展外延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的最重要者和造景中追求空间的无限外延的重要手段,《园冶》:“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诸多手法,将有一定界限并相对于外界环境隔绝封闭的园林空间形成与外界虚实相连的整体,造园中采取“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手法,将外界美景纳入园中,形成局部大环境的完美统一,既扩大了园林空间,又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现代城市内造园,多囿于高楼林立的极有限的狭小空间,如何使有限扩展至无限,使享受园林之人目之所及尽是富有层次感的美景而没有不和谐因素之干扰,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可谓极高明之手法,使园林与周围之佳景相互因借,形成完美和谐的整体大空间。

4 错落起伏,蜿蜒曲折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所谓“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是中国园林典型的象征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中,如何以自然为师,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广袤的地域景观特征,也是设计手法高超与否的衡量尺度。正如中国古典造园家所言,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营造出空灵的空间效果。

4.1 利用微地形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

4.2 形成蜿蜒曲折的步道,延长游览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