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全的重要性范例6篇

云安全的重要性

云安全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云存储;安全云存储系统;数据安全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面对急剧膨胀的数据量,企业需要不断购置大量的存储设备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然而,这似乎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首先,存储设备的采购预算越来越高,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开支。其次,大量的异构物理存储资源大大增加了存储管理的复杂性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在这种需求下,具有超大容量、高通用性和高扩展性的云存储技术脱颖而出。但是由于云存储自身的数据安全问题,很多用户仍然不愿意将重要数据放在“云”中。如果要使云存储得到真正的普及,云存储安全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 云存储系统的安全需求

云存储(Cloud Storage)中的安全需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安全是云存储系统中最重要的安全需求之一。云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可分为存储安全性和传输安全性两部分,每部分又包含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3个方面。由于云存储中所有硬件均非用户所能控制,云存储具有不可控制性。因此,如何在存储介质不可控的情况下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是云存储系统的安全需求之一。

1.2 密钥管理分发机制

一直以来,数据加密存储都是保证数据机密性的主流方法。数据加密需要密钥,云存储系统需要提供安全高效的密钥管理分发机制保证数据在存储与共享过程中的机密性。

1.3 其他功能需求

由于相同密文在不同密钥或加密机制下生成的密文并不相同,数据加密存储将会影响到云存储系统中的一些其他功能,例如数据搜索、重复数据删除等,云存储系统对这些因数据加密而被影响的功能有新的需求。

2 安全云存ο低车墓丶技术

为了保证安全云存储系统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不同系统的设计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系统的特征,为系统添加一些特定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便称为安全云存储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不同的系统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也不尽相同。现有的云存储系统中所使用到的关键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2.1 安全、高效的密钥生成管理分发机制

在安全云存储系统中,数据加密存储是解决机密性问题的主流方法。数据加密时必须用到密钥,在不同系统中,根据密钥的生成粒度不同,需要管理的密钥数量级也不一样。若加密粒度太大,虽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管理,却不利于密钥的更新和分发;若加密粒度太小,虽然用户可以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权限控制,但密钥管理的开销也会变得非常大。现有的安全云存储系统大都采用了粒度偏小或适中的加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系统将会产生大量密钥。如何安全、高效地生成密钥并对其进行管理与分发是安全云存储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1.1 密钥的生成机制

密钥生成关键在于如何减少需要维护的密钥数量和能够高效处理密钥的更新。目前的安全云存储系统所采用的密钥生成机制主要有:随机生成,数据收敛加密,通过特殊计算生成三种方式。

2.1.2 密钥的管理机制

目前的安全云存储系统大都采用分层密钥管理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将所有的密钥以金字塔形式排列,上层密钥用来加密/解密下层密钥。这样层层加密后,用户只需要管理位于金字塔尖的密钥,其他的密钥均可以放在不可信的环境中,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方便性。

通过分层密钥管理的方式,安全云存储系统中的众多密钥可以被高效地组织起来,在保证数据私密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能够大量减少用户在密钥管理方面的开销,提高系统的效率,也有利于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授权等功能的安全实现。

2.1.3 密钥的分发机制

安全云存储系统大都具有共享功能,从而有了密钥分发的需求。安全云存储系统中的密钥有以下三种分发方式:通过客户端进行分发,密文形式通过云存储进行分发,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分发。

2.2 基于属性的加密方式

基于属性的加密方式是以属性作为公钥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用户的私钥也和属性相关,只有当用户私钥具备解密数据的基本属性时用户才能够解密出数据明文。但是,目前基于属性的加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都很高,因此在安全云存储系统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如果基于属性的加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能够降低,未来的安全云存储系统中一定会广为使用这种新的加密机制。

2.3 基于密文的搜索方式

一些云存储系统中添加了数据搜索的机制,使得用户可以高效、准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资源。在安全云存储系统中,为了保证用户数据的机密性,所有数据都以密文的形式存放在云存储中,由于加密方式和密钥的不同,相同的数据明文加密后所生成的数据密文也不一样, 因此无法使用传统的搜索方式进行数据搜索。

2.4 基于密文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在一般的云存储系统中,为了节省存储空间,系统会采用一些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来删除系统中的大量重复数据。但是在安全云存储系统中,与数据搜索问题一样,相同内容的明文会被加密成不同的密文,因此也无法根据数据内容对其进行重复数据删除操作。比密文搜索更困难的是,即使将系统设计成服务器可以对重复数据进行识别,由于加密密钥的不同,服务器不能删除掉其中任意一个版本的数据密文,否则有可能出现合法用户无法解密数据的情况。

目前对数据密文删冗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使用特殊的加密方式,相同的内容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成相同的密文阶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如何在加密方式一般化的情况下对云存储中的数据进行删冗是安全云存储系统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3 总结与展望

云存储是当今存储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其安全问题成为云存储发展的障碍。因此安全云存储系统是云存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未来安全云存储系统的研究方向是在保证用户数据和访问权限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系统效率。目前安全云存储系统在密文的搜索、重复数据删除等功能的支持上仍有待加强。但是云存储安全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标准化、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等诸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冯登国,等.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22(1):71-83.

[2]Rafaeli S,David Hutchison D.A survey of key management for secure group communication[J].ACM Computing Surveys,2003,35(3):309-329.

[3]黄永峰,等.云存储应用中的加密存储及其检索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33-35.

云安全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云安全安全防护

云计算是当前发展十分迅猛的新型产业,是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各界均十分关注的焦点。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到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从而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应用,这样不仅使用户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正如Internet的革新使大众可以访问信息,云计算也在对信息科技做着同样的变革。它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优化和组合的结果,也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将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革[1]。

虽然云计算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前景,但它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为实现用户信息资产安全与隐私保护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安全问题已成为云计算领域亟待突破的问题,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不容忽视。

一、理解云计算

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商业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数据等资源均可以根据客户端的动态需求按需提供。

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服务模式。普遍认为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三类:软件即服务,平台及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及服务。这三类服务模式被认为是云计算体系架构的三个层次,但他们在技术实现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SaaS可以在IaaS的基础上实现,也可以在PaaS的基础上实现,也可以独立实现;类似的,PaaS可以在IaaS的基础上实现,也可以独立实现。从SaaS到PaaS到IaaS的服务模式变迁中,客户或租户可以对更多的资源有着更多的安全控制。

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改变了计算分布或分配的模式。根据计算分配模式的不同,云部署模式分为四种:公共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这四种模式解决了诸如池化云资源这类广泛存在的问题。从公共云迁移到社区云以及从社区云迁移到私有云,客户或租户可以对更多地资源有着更多的安全控制。云模型如图1所示[2]:

三、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服务基于宽带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提供,面临各类传统安全威胁,且安全问题随系统规模化而被放大。另一方面,云计算与传统的计算模式相比具有开放性、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无边界、虚拟性、多租户、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等特点,同时,云中包含大量软件和服务,以各种标准为基础,数据量庞大,系统非常复杂,因而在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方面面临新的安全挑战。此外,云计算系统中存放着海量的重要用户数据,对攻击者来说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如果攻击者通过某种方式成功攻击云系统,将会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云计算的安全性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考验。与传统IT安全比较,云计算特有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云计算平台导致的安全问题。云计算平台聚集了大量用户和数据资源,更容易吸引黑客攻击,而故障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多,后果更加严重。此外,其开放性对接口的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云计算平台上集成了多个租户,多租户之间的信息资源如何安全隔离也成为云计算安全的突出问题。(2)虚拟化环境下的技术及管理问题。传统的基于物理安全边的防护机制难以有效保护基于共享虚拟化环境下的用户应用及信息安全。另外,云计算的系统如此之大,而且主要是通过虚拟机进算,一旦出现故障,如何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也是一个重大挑战。(3)云计算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将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及使权进行了分离,因此用户失去了对物理资源的直接控制,会面临与服务商协作的一些安全问题,如用户是否会面临服务退出障碍,不完整和不安全的数据删除会对用户造成损害,因此如何界定用户与服务提供商的不同责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四、云计算安全防护

4.1基础设施安全

云数据安全包含的内容远远不只是简单的数据加密。数据安全的需求随着三种服务模式,四种部署模式(公共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变化。满足云数据安全的要求,需要应用现有的安全技术,并遵循健全的安全实践,必须对各种防范措施进行全盘考虑,使其构成一道弹性的屏障。主要安全措施包括对不同用户数据进行虚拟化的逻辑隔离、使用身份认证及访问管理技术措施等,从而保障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授权、认证和不可抵赖性。

4.3虚拟化安全

虚拟化的安全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虚拟技术本身的安全,二是虚拟化引入的新的安全问题。虚拟技术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是虚拟机(VM)技术,需考虑VM内的进程保护,此外还有Hypervisor和其他管理模块这些新的攻击层面。可以采用的安全措施有:虚拟镜像文件的加密存储和完整性检查、VM的隔离和加固、VM访问控制、虚拟化脆弱性检查、VM进程监控、VM的安全迁移等。

4.4身份认证与访问管理(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是用来管理数字身份并控制数字身份如何访问资源的方法、技术和策略,用于确保资源被安全访问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对企业信息资产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授权和身份数据集中化的管理与审计。IAM是保证云计算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传统的IAM管理范畴,例如自动化管理用户账号、用户自助式服务、认证、访问控制、单点登录、职权分离、数据保护、特权用户管理、数据防丢失保护措施与合规报告等,都与云计算的各种应用模式息息相关。

IAM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部署并立即产生效果的整体解决方案,而是一个由各种技术组件、过程和标准实践组成的体系架构[3]。标准的企业级IAM体系架构包含技术、服务和过程等几个层面,其部署体系架构的核心是目录服务,目录服务是机构用户群的身份、证书和用户属性的信息库。

4.5应用安全

由于云环境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公众可用性等特性,给应用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云计算的应用主要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因此,在云计算中,对于应用安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Web应用的安全。要保证SaaS的应用安全,就要在应用的设计开发之初,制定并遵循适合SaaS模式的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规范和流程,从整体生命周期上去考虑应用安全。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访问控制、配置加固、部署应用层防火墙等。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云计算安全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但是,云计算安全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涉及标准化、监管模式、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遵循已有的最佳安全实践可以加强云计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网络安全实验室.云计算安全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云安全的重要性范文3

广电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肩负着保障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的重要职责,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作为广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监管工作在保障广电安全播出、确保节目可管可控可信中起到重要作用。过去十几年中,我台陆续建设了广播监测、有线电视监测、卫星监测、互联网视音频节目监管等一系列监测系统,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随着近年来三网融合和新媒体大数据监测业务的拓展,我台监测系统遇到了严峻的发展瓶颈:系统按业务独立监测的传统监测监管模式,孤岛效应明显,无法实现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更无法满足对全媒体大数据多元业务形态的融合监测监管需求;系统间孤立异构的传统资源存储模式,部署速度慢、弹性扩展难,无法满足几何级数增长的全媒体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需求;系统针对结构化数据的传统数据处理模式,无法满足对非结构化全媒体大数据的流处理或批处理需求,更无法实现对信息量大、价值密度低的大数据的多维高效挖掘利用。突增的海量媒体数据、飞涨的弹性存储需求、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等,这一切都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云计算具有大规模、虚拟化、动态伸缩、按需服务、成本低廉等特性,因而能够为大数据提供基础平台和技术支撑,其通过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程序、服务)构建为一个可动态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通过虚拟化技术动态地、按需地为系统提供服务,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合理、高效、便捷地使用计算能力、存储空间以及各种软件服务,应对海量、多元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的需求。然而,云计算平台自身的技术问题,使得云计算平台存在安全威胁。可伸缩性、按需服务这些新特性使得传统的安全技术无法完全保证云计算平台的安全。为此,建立一个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提升我台在三网融合和全媒体大数据环境下的监测监管能力,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切换,是目前我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总体架构

随着三网融合和全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CMMB、DTMB、互联网视听节目及IPTV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无法满足对新媒体的监测监管需求。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建设需在兼顾我台原有传统监测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将其与IPTV、卫星电视监测系统、视听内容分析系统、CMMB以及DTMB监测系统、互联网监测系统等新媒体监测监管系统进行交互式集中监测监管,通过优化原有业务流程,逐步形成集质量监测、内容监管、安全调度、信息于一体的,具有高效、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集中分析计算中心。全媒体监测监管云计算平台是整个监测业务运行的核心支撑,未来将成为我台安全播出监测的“神经中枢”,对我台本身业务拓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是一个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及云存储等技术手段搭建的基于x86的云计算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全面整合刀片及机架式服务器等资源,为监控平台和各个子系统提供云计算资源,并对所有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自动分配,确保整个计算资源的合理利用。平台服务层次模型(图1),分为云基础设施IaaS层、云平台PaaS层、云业务应用层、运维管理层四部分。其中,云基础设施IaaS层位于服务层次模型的底层,是云计算平台的基础,由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通过基础软硬件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虚拟计算中心来实现;云平台PaaS层通过业务与资源调度中心来实现,利用云平台高性能的海量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实现对监测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并为云业务应用层提供必需的业务开发和运行环境;云业务应用层,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监测监管业务资源,为内容监测处理部门、信号和设备运营部门、局相关领导以及其他机构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运维管理层主要负责业务应用监测、系统实时性能监测、安全管理、网络管理、节能管理等工作,对监测台所有监测系统、服务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对核心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进行实时监管及告警,确保网络安全互联、互通,确保共享数据和信息安全完整,有效实现平台的绿色、低碳运维。

3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安全架构

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系统安全设计是整个监测监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障我台监测业务系统的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安全,保障全省广播电视行政监测对象数据安全传输,保障监测监管业务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台参照《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在充分分析云平台面临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对云平台安全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力图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我台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3.1云平台安全风险分析

云计算对用户使用与访问信息和计算资源的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和计算模式,其按需服务、虚拟化、动态伸缩、资源共享和开放等特性,为海量多媒体大数据的存储处理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系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根据美国Gartner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图2),安全性仍然是目前云计算服务用户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新兴的云计算技术而言,它所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云计算本身并没有脱离传统信息安全概念的范畴,其为数据用户及其具体应用提供服务时依然面临着传统IT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包括物理安全风险、基础网络安全风险、边界安全风险、终端安全风险、服务端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另一方面,云计算服务自身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云平台上的服务同底层硬件环境间是松耦合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安全边界,使得云计算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安全风险,如虚拟化安全、共享虚拟化资源池的数据保护和自销毁、多用户隔离、云终端接入安全等问题。结合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服务层次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云平台服务安全风险分析结果。从图3中可以看出,底层的物理资源、的网络环境、虚拟的服务平台、相关的业务应用以及上层的云端接入等层次都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云平台服务的安全性,亟待解决。IaaS层安全风险。作为平台服务层次模型中的最底层,IaaS层负责为模型的上层应用提供全面的资源服务,IaaS层的安全是云计算服务系统的安全基础。IaaS层的安全风险除了传统的物理安全风险、主机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外,最主要的是虚拟化带来的安全风险。虚拟化是IaaS层广泛采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云计算技术实现的基础。该技术能够为使用云计算服务的数据用户提供数据安全和隔离的保证,是云计算多用户环境下数据存储安全保护所必须具备的环节。然而虚拟化平台并不是完美的,仍然存在安全漏洞。在多用户的云基础设施中,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面通过运行多台虚拟机来同时为多个用户进行服务。理论上来说这些虚拟机之间应该完全隔离并独立,但由于共用相同的物理设备,这些虚拟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发现,针对虚拟机之间的物理依赖关系能够对其进行攻击。目前这些攻击主要包括基于共用物理机的旁通道攻击和基于共驻子网的拒绝服务攻击。另外,虚拟化镜像安全同样值得关注,因为每个虚拟机的镜像与特定数据用户应用相关联,在对镜像进行访向或共享时必须要有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否则将造成数据信息的泄露或者非法访问等问题。PaaS层安全风险。PaaS层作为平台服务层次模型的中间层,既需要屏蔽底层系统复杂性、为上层云业务应用提供简单、可靠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又需要具备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这种屏蔽使得云计算系统的内部组成架构和服务提供形式对数据用户完全透明,用户不再对运行环境和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因此,用户无法确定其下达的计算任务是否被正确执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云服务执行的可信性欠缺,存在中间件和API接口不安全等运行安全风险,无法在发生攻击时迅速判断出问题所在。另外,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交互共享时的机密性、数据抽象处理时的隐私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存在关键数据的篡改和隐私泄露问题,大大增加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难度。云业务应用层安全风险。云业务应用层位于IaaS层和PaaS层之上,是平台与外界交互的通道,主要负责为我台提供监测监管、全媒体、资源展现、流媒体服务等应用业务。该层面临的安全风险有云应用软件未进行代码检测和安全加固存在安全脆弱性和漏洞风险,多用户共享的云服务器访问控制粒度不够严格存在非授权访问或越权访问的风险,应用系统未进行安全审计无法定位、追溯攻击源的风险等。云端接入安全风险。云端接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终端安全风险,Web应用风险等。此外,还包括贯穿各层的通信安全风险、数据被篡改和隐私泄露的数据安全风险、用户身份窃取和假冒的身份识别风险、非授权或越权访问的访问控制风险等。

3.2云平台安全架构总体方案

云计算中的安全控制机制与传统IT环境中的安全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数据传输和存储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系统安全加固技术等仍在适用于云计算系统。然而,云计算独有的新特性使得这些适用是受限的,一方面云计算环境中巨大的数据量(通常都是TB甚至PB级)使得传统安全机制在可扩展性及性能方面难以有效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安全体系架构是建立在传统网络结构以及应用的基础上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云计算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威胁。显然,要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全面发展,解决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信息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因而,本文给出了一个云平台安全架构总体方案(图4),在充分考虑相关传统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云计算平台特有的安全问题,为我台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云平台安全架构总体方案由一系列云安全服务构成,是实现云平台服务安全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该方案中,我们主要关注物理资源安全、虚拟化资源安全、云平台的安全、云业务应用的安全、云端接入的安全、用户身份的识别和访问控制,以及用户数据的安全、隐私保护和灾备等问题。

3.2.1IaaS层的安全机制

在云基础设施IaaS层中,主要关注物理安全和虚拟化安全两个方面。其中,物理安全主要通过物理设施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网络协议栈安全、主机加固、恶意代码防范、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等传统安全技术来实现;虚拟化安全主要通过虚拟运行环境安全、服务器隔离、虚拟化存储隔离、网络隔离、虚拟机容错、虚拟机迁移等安全技术来实现。1.服务器隔离:主要针对重要应用,通过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分区组件对所有虚拟计算机之间CPU、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隔离,这样进程、动态连接库及应用程序不会影响同一台服务器上其他虚拟服务器应用。2.虚拟化存储隔离:基于NetApp-FC存储服务器,采用FC光纤交换网络进行虚拟统一存储,通过划分LUN并设置LUN访问权限从逻辑层保护虚拟化镜像文件等数据的访问安全。3.网络隔离:主要通过划分VLAN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4.虚拟机容错:借助云操作系统VMwarevSphere的FT策略、虚拟机克隆技术以及虚拟机snapshot,可以实现虚拟机发生硬件故障时即时在新辅助虚拟机进行故障切换的容错能力。5.虚拟机迁移:借助云操作系统VMwarevSphere的EVC策略,实现虚拟机之间的vMotion热迁移,保证应用的连续性。

3.2.2PaaS层的安全机制

我台全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包括7组HP刀片服务器组、4组CISCO刀片服务器组、VMware虚拟化软件以及NetApp存储虚拟化设备,通过云计算操作系统将114个刀片服务器组建成4个HA集群,面向全台业务系统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服务。在云平台PaaS层中,主要关注媒体数据存储安全、API接口的安全、平台运行安全、云可信基础设施、云信誉管理等安全问题。1.媒体数据存储安全。基于NetApp-NAS存储服务器,采用双控制器冗余方式,当端口故障时只降低带宽不影响链路通断,当主控制器故障后自动切换至备份控制器,保障云业务应用系统媒体数据存储安全。2.API接口的安全。全媒体平台对外提供第三方访问节接口API,供第三方系统获取视音频文件访问和流媒体访问。为了确保API接口的安全,根据我台监管业务应用的需求,平台仅提供登录类、认证类、业务类和审计类共四类接口,各类接口采用XML格式进行信息传递。平台通过在接口层建立统一的前端接口协议标准库,全面适配所有信号类型的监测数据接收、管理配制数据下发、视音频节目数据请求等。3.平台运行安全。主要通过补丁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监控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平台运行安全。4.可信云基础设施和云信誉管理。当前,我台构建的全媒体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在部署模式上属于私有云。私有云的安全边界相对封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好地满足了我台日常的监测监管需求。然而,当面对一些全国性的突发安全事件时,封闭云平台的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不能快速地满足应急决策需求,未来“私有云平台+服务”的混合云模式将是大趋势。在这种模式中,一些业务性、隐私性较强的应用通过构建私有云实现,另一部分普通服务需求可租赁第三方公有云获取计算服务。然而,这种模式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云服务器将由许多不在同一信任域的云用户共享,云计算使用主体之间的信任不对等性是云计算环境安全面临的重要问题。云可信基础设施和云信誉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新思路,不同之处在于:云可信基础设施是依靠一个可信平台模块TPM作为可信根,基于该可信根实现云计算的可信性;云信誉管理是将社交网络中的信任关系引入到云安全管理中,依靠可信任的第三方帮助云实体管理信任关系。可信云基础设施和云信誉管理是下一步我台重点考虑的混合云平台软安全措施。

3.2.3云业务应用层的安全机制

在云业务应用层,我们主要通过应用软件安全、云应用容灾、用户隔离、云内容安全监控、用户行为监控、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访问控制等技术保障云业务应用的安全。1.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有效的认证与授权机制是避免服务劫持、防止服务滥用等安全威胁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云计算开放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安全防护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建设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通过统一的Portal集中认证,在异构的IT系统中实现集中和便捷的身份认证、单点登录、身份管理、授权管理和集中行为审计,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管理的需求。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根据用户的身份或属性对用户的权限,包括能否执行某些操作或能否访问某些资源进行控制的过程。云平台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阻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允许合法用户按照其权限访问对应的资源和服务。当访问控制粒度不够严格时会存在非授权访问或越权访问的风险。目前,访问控制主要形式有: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BAC可以避免DAC模式安全度较低、而MAC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但RBAC模型在角色分配时只验证了用户的身份真实性而没有考虑用户的行为可信性。信任管理的研究者提出将信任机制引入访问控制模型中以解决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无法对用户行为进行评估的缺陷,可以提供更加安全、灵活以及细粒度的动态访问授权机制,从而提高授权机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也是未来我们设计访问控制机制的一个新思路。

3.2.4云端接入的安全机制

云端接入的安全主要通过应用级防火墙、防病毒软件、Web应用安全和Web浏览器安全来保障。为了保障云端接入的安全,在互联网接入域与监测业务域的边界上部署两个深信服万兆安全网关,基于心跳线连接形成主备机制,用于提供实时监测、包过滤与状态检测、应用访问控制策略、IPS入侵防护、服务器防护、网页篡改防护、病毒防护、Web安全防护、用户管理和网关管理等安全服务。当主安全网关故障时,通过心跳检测机制可以迅速切换到备份安全网关,保证安全服务的无缝对接。

3.2.5云运维审计、数据安全

1.云运维审计。为了保障云平台安全事件的可定位、可追溯,在平台上部署了两套运维审计服务器,通过运维审计系统(堡垒主机)以HTTPS或SSH方式,对进行设备远程管理和运维的人员进行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2.数据安全:数据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加密、灾备、存储隔离和隐私保护等技术实现。

4结束语

云安全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云计算 网络安全问题 概念特点 解决措施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客观来看,云计算并非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整合。之所以将其称为云计算是因为本身具有很多现实云的特征:规模很大,无法确定其具置,边界模糊,可动态伸缩等。虽然现在对于云计算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处理库,但是由于其规模极大,性能极强,能够通过一个数据中心向多个设备或者用户提供多重数据服务,帮助使用者用以最少的空间获得最大的信息来源。因此,云计算的核心所在便是资源与网络,由网络组建的巨大服务器集群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平台的服务质量。

二、现阶段云计算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客户端信息的安全

就现阶段云计算的运作现状来看,云计算是建立在现有网络基础上的大型信息处理库,而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被认为云计算的一个节点。换句话说,一旦一台计算机被接入网络,那么其中的信息就极有可能成为“云”资源的一部分。这就涉及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做好信息安全防护,造成一些私密信息泄露,对于一些特殊机构如政府、医院、军队等来说将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同时,如果大量的病患信息、军事机密、政府信息等泄出,也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2.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

当前,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障碍便是安全性与隐私性的保护问题。立足于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问题来看,数据的拥有者一旦选择让别人储存数据,那么其中的不可控因素便会大为增强。比如一家投资银行的员工在利用谷歌在做员工社会保障号码清单时,实际上进行了隐私保护和安全保护职能的转移,银行不再保有对数据保密以保证数据不受黑客侵袭的职责,相反这些责任落在了谷歌身上。在不通知数据所有者的基础上,政府调查人员有权让谷歌提供这一部分社会保障号码。就最近频发的各类信息泄露事件以及企业数据丢失数据事件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TJXX零售商信用卡信息泄露等情况来看,云计算服务器端的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三、解决当前云计算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建设以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就是虚拟性极强,这也成为云计算服务商向用户提供“有偿服务”的重要媒介和关键性技术。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基础网络架构、储存资源及其相关配套应用资源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的。因此,在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时也需要紧紧围绕虚拟化这一关键性技术,以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应用资源合理分配方案,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存储计算方法。同时,在虚拟化技术发展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实例间的逻辑隔离,利用基础的网络架构实现用户信息间的分流隔断,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各大云计算服务商在优化升级时要牢记安全在服务中的重要性,破除由网络交互性等特点带来的系列弊端。

2.建设高性能更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

云计算中的流量模型在\行环境时在不同时段或者不同运行模块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云计算安全防护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更可靠的高性能网络节点,提升网络架构整体稳定性。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私有云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大流量在高速链路汇聚的情况,安全设备如果不进行性能上的提升,数据极有可能出现泄漏。因此,要提升安全设备对高密度接口(一般在10G以上)的处理能力,安全设备要与各种安全业务引擎紧密配合,实现云计算中对云规模的合理配置。但是,考虑到云计算业务的连续发展性,设备不仅要具有较高性能,还需要更可靠。虽然近年来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双机设备、配套同步等的引入与优化,但是云计算实现大规模流量汇聚完全安全防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以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

与传统安全建设模型相比,云计算实现有效安全防护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云”的无边界性,但是就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来看,建成一个无边界的安全防护网络是极不现实的。因此,要尽快建立一个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在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下,各个企业用户在进行云计算服务申请时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划分隔离,打破传统物理概念上的“安全边界”。云计算的安全服务中心负责对整个安全服务进行部署,它也取代了传统防护体制下对云计算各子系统的安全防护。同时,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也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提供单独的用户安服务配置,进一步节省了安全防护成本,提升了安全服务能力。

4.充分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

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云端的超强极端能力帮助云安全模式下安全检测与防护工作的运行。新的云安全模型在传统云安全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客户端的云威胁检测与防护功能,其具体运作情况为客户端通过对不能识别的可疑流量进行传感测验并第一时间将其传送至安全检测中心,云计算对数据进行解析并迅速定位,进行安全协议的内容及特征将可疑流量推送至安全网关处进一步处理。总的来看,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客户端的关联耦合可以提升整个云端及客户端对未知威胁的监测能力。

四、结语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作为新生的事物,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进一步完善云计算的安全建设,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与私密是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新的时期,需要利用虚拟性技术、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更可靠的高性能安全防护体系等提升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云安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 大数据 安全隐私 保护研究

云计算属于新服务方式,广大企业以及用户已经开始重视云计算技术。现阶段,云计算是信息产业进步发展的新网络模式和方向,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引发新的信息革命。云计算是可以随时应变、方便用户共享资源的访问网络方式,建立云计算访问模型的时候需要比较少的服务供应商和管理。发展过程中数据安全是影响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因素。

1 安全隐私保护基本需求

云计算平台中存储数据信息的时候可以合理使用不同种类数据,例如,图片、视频、邮件等。从用户方面来看,不同种类数据具备不同安全保护情况,其中不同信息数量能够合理、安全运行机密性数据,数据敏感程度和重要程序决定数据安全性。利用强大加密算法来处理所有数据,会大量消耗处理时间和系统资源,以至于降低云计算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使用简单加密算法处理数据,会出现泄漏数据信息的风险,所以,需要对不同数据资源提供不同安全隐私保护。

2 云计算用户数据隐私保护

2.1 分析云计算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传统信息安全方式就是确定系统之间的物理边界,但是云计算会共享在多租户情况下没有明确物理边界,例如,多台虚拟服务器公用一台服务器,虚拟服务器来源于不同逻辑服务器,传统硬件基础安全以及物理隔离方式已经不能负荷虚拟设备中虚拟环境遭受攻击的问题,不需要路由就能够在不同虚拟机上进行信息通讯,所以,传统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已经没有很大作用。对于不同云计算用户来说具备不同的云计算安全性和需求。不少用户在本地存放和应用敏感数据,利用私有云或者内部云在云上存储数据信息,也有的用户在云中存放所有数据信息,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主要就是依据云服务提供的安全措施,从而合理科学执行云计算安全措施和安全策略。

2.2 云计算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模型

有机结合虚拟化、多租户、动态性的基本特点建立云计算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模型,如图1所示。云计算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手段、安全属性(不可抵赖行、完整性、机密性)、安全访问、安全要点、安全密码、安全保障等设施。密码能够为安全隐私保护系统提供基础密码服务,例如,加密技术、密码设备、PKI证书签名、密钥管理等。

云计算大数据隐私安全实际上就是整个生命周期中隐私和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性能够生成安全,在安全环境基础上存储重要隐私和数据避免数据被窃取和泄漏。传输过程中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性就是传输安全,基本上都是使用加密方式进行传输。在安全地方存储数据和隐私是存储安全,例如,在加密保护、易失性存储区、防止数据篡改区域存储数据。安全转移或者销毁,合理应用相关技术室来保证数据安全,避免泄漏数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数据和隐私不可抵赖性、完整性、机密性上体现安全性,利用安全措施或者手段来确保生命周期中所有数据安全性。

安全访问数据和隐私主要就是控制主体访问客体数据。维护云计算数据安全隐私主要形式就是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根本就是确定访问权限,保证在具备安全系统环境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共享资源,依据访问控制来保护用户隐私和云计算数据安全,基于此检测是否具备合法的数据和隐私访问,也就是控制读、写、增加、查询、修改、删除等相关操作。云计算基础上建立安全密码监管、密码体系、密码运行等相关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密码技术的发展。有机结合云计算业务和云计算基础上的密钥保存、安全加密、密钥分发、密钥协商等技术,系统应用的时候还应该包括密钥分割技术、密钥恢复技术、端加密技术、智能卡、USB-KEY、防篡改模块等。现阶段已经具备相对比较成熟的上述技术,应用在云计算中,还应该有机结合多用户、动态性的特点来研究以及部署业务。实际安全保护中很少应用数据库访问、多方计算、数据挖掘、保密分析技术等,云计算的发展建立了新应用密码环境,如同态计算、密文检索等。可以利用备份、快照、等方式来存储云计算数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限制云计算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关键就是数据安全以及隐私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了云计算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基础模型,以此提出生命周期保护云计算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肖人毅.云计算中数据隐私保护研究进展[J].通信学报,2014,35(12):168-177.

[2]黄汝维,桂小林,余思等.云环境中支持隐私保护的可计算加密方法[J].计算机学报,2011,34(12):2391-2402.

[3]李瑞轩,董新华,辜希武等.移动云服务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综述[J].通信学报,2013,34(12):158-166.

[4]何明,陈国华,梁文辉等.物联网环境下云数据存储安全及隐私保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39(5):62-65,90.

[5]陈克非,翁健.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561-570.

云安全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计算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展的先驱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互联网也在成为了连接国际的一道桥梁,大量的资源与数据通过网络实现了共享。云计算的出现更是加快了数据处理与共享的进程。然而,新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所以,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顾名思义是一种基于网络基础的新型的计算方式。与传统的计算方式不同,云计算是分布式的网络计算,它通过互联网先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拆分子程序,再对这些较小的子程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相应的用户。比起传统的计算方式,云计算对用户终端设备的要求较低,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进行信息的处理,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讲,云计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云计算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能较为安全的进行数据的存储,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第二,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使得数据的处理更加方便快捷。第三,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的交互。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存储较为安全,能够避免一些意外或者故意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窃取、损坏,能够较好地保存数据的完整性。但是,云计算毕竟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式的网络会降低云计算的安全性,所以,还是要注意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并利用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提高安全性。

2.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2.1存在技术隐患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针对于普通的用户,端口或网络有时会不稳定,会发生服务器故障,服务器连接中断等现象,由这些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过程中断,或是数据存储过程中断,或是其他服务中断,都会导致数据出现问题,可能发生数据无法进行处理,甚至是无法获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计算失败。目前针对这种状况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措施,一旦发生这种状况,用户只能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状态。除此之外,虚假地址、虚假标签等问题也影响着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些计算机无法正确识别就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因此,加强技术的研发十分必要,只有加强相应技术的研发,才能更好的维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2.2病毒攻击

病毒和黑客一直是威胁互联网安全的大问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也面临着这样的威胁。虽然相较于传统方法,云计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但这只是相对的,依照目前的技术,云计算无法实现完全的保密。因此,出现了一些云计算环境遭受黑客或病毒恶意攻击的现象。这是用户终端设备,也就是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性低导致的。现如今,病毒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固有的防护系统不能很好地应对软件或邮件带来的病毒,计算机被入侵,信息和数据被盗取,使得用户信息泄露甚至遭受损失。因此,用户终端应针对病毒,及时更新和下载相应的防护系统,来保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2.3云计算内部的安全隐患

对于云计算环境的安全现状来讲,不单单有外患,还有内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互联网也逐渐跨越了国界、时区,这种开放的机制导致了安全性的降低,更加广阔的范围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网络漏洞做一些违法犯罪、侵犯他人权益的事情。虽然云计算可以较好地对数据进行保存,并具备一定的隐秘性,能够保障一些商业信息、资料、文件,但是信息的传输是有相应的过程的,如果在进行传输中被人截取,就会发生信息的泄露,这就是云计算存在的内部安全隐患。用户信息的保密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用户外的其他用户,但是内部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使用和得到资料,这时,保密性就完全消失了。如果企业或者机构的内部人员进行一些操作,云计算环境中储存的信息、数据就会泄露出去,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或者是信誉方面的损失。法律法规问题也严重的威胁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并未出善的针对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网络安全这一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条,导致出现问题没有相应的法条可以参照,不能很好地执法。立法问题是目前威胁云计算环境中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定有效地、严格地措施和方法,才能更好的维护云计算环境下互联网的安全。

3.加强安全性的措施

3.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加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主要的便是要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由于云计算环境下用户面临的问题是多元素的、多领域的、多方面的问题,如果用户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再坚固的防火墙、技术再高超的服务商也无法防护用户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为此,用户应学习并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充分地认识网络,了解安全漏洞,增强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用户的主观能动性,用户才能自觉地更新系统,下载安全软件,增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能,才能从终端进行防护,抵御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才能维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身份认证是保护用户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加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也能维护平台云计算环境的安全。因此,相关平台应严格监管身份认证的过程,加强验证技术,保证用户的信息以及数据的安全,避免人为操作或者管理原因带来的安全隐患。用户也应该加强防范意识,不将密码泄露给他人,保护好自己的信息。用户在操作云平台和进行云计算时,也要保持安全意识,并了解相应的安全知识,按照步骤进行缜密的操作,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提升平台数据的安全性能。比如,在进行操作和计算时,尽量不要使用公共网络或是公共计算机,而是使用安全系数更高的家庭网络、工作网络进行操作。还要使用较为复杂的、安全系数高的密码,避免同一密码长期使用的状态,定期更换相应的密码,这样就能提升操作中的安全系数。

3.2加强技术研发

现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不到位,防护技术不够强,因此,加强技术研发迫在眉睫。由于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用户信息或数据丢失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应该加强研发保持服务器通讯的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并研发数据追回技术,即便服务中断,相关数据也能继续保持完整性,实现计算的断点续传。加强网络系统的甄别技术,及时发现并阻止虚假网址等,保护用户网络安全。同时,针对黑客迭生,新型病毒出现等现象,防护技术也应该进行革新,针对新的技术,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及时进行防护系统的更新。计算机自身的防火墙也应该被充分运用,这些安全工具都是防御黑客、病毒袭击的有效措施。用户应该及时更新系统防火墙,不要因为无法浏览部分网址而关闭防火墙。还应该定期地对防火墙和其他安全组件进行组合,实现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同时,数字签名技术等新型的认证手段也可以用来提升安全系数,更好地解决网络安全漏洞,保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3.3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术措施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第一,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提升数据安全性能的方法。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无论是云端与终端之间、云端管理、云端储存,只要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进行加密,都可以大大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还可以用两种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多重保护,客户端与存储服务器之间进行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同时,用DES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强数据进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样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数据库时,就可以进行多重验证,大大的增强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二,使用过滤器技术。可以通过使用websense和vericept这些过滤器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相应的数据,还可以拦截一些较为敏感的数据。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性。第三,使用数据认证技术。在建立和维护云计算环境时,构建信任关系并确立安全服务等级。并定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设置权限,建立有制度的、低风险的云计算环境。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只有技术层面完善了,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3.4建立以及完善相应的法规

目前出现的各类侵犯隐私以及盗用、窃取个人信息的状况,究其根本,是我国没有针对网络数据的法规政策,无法从法律的层面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心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为了更好地维护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国家也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处理互联网问题的法律和政策,针对现时段出现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以及解决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让互联网的世界也能有法可依,使网络环境更加和谐,更加安全。

4.总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更是方便了人们的互联网生活。然而,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为此,文章分析了云计算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安全漏洞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方便用户更好、更安全地用云计算进行网络数据处理和资源的分享。

参考文献:

[1]何永峰.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01:63-66.

[2]王海英,王琳琳.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黑龙江科学,2015,06:94+97.

[3]任帅,李笑满.论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信息通信,2015,08:129-130.

[4]刘伉伉.云计算环境下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张超.云计算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4.

[6]叶娇.云计算环境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