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论文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论文

1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1.1意境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文人墨客及士大夫阶层对于世事的感悟与态度,避世及享乐的意识促使这2个阶层热衷于构筑“不出世既赏世”的园林形式。阶层的态度导致其意识领域的开放,使其十分重视意境及韵味,对诗画意境的追求也体现在造园态度上,追求“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般的境界。中国文人画作的特点在于写意,与西方写实相比,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超脱原貌的精神,这种“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的情怀在园林中的体现,成为了中国园林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各种身心的感受营造整体环境,来更进一步感受这种自然之美,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和听雨轩(取意雨打芭蕉),留园中的雪香云蔚亭(来源于味觉的感受)等。

1.2形式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魅力在于其独立性及不可复制性,留存至今的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造园的目的、造园人的心性及造园立意的不同,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如网师园精巧幽深、典雅隐逸的宋代园林;拙政园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留园布置精巧、奇石众多的清代风格。

1.3空间的利用

园林中的不同空间布局与利用呈现出园林之间迥然不同的风格。如同借由空间的丰富组成形式,在园林整体环境构成中产生引导的作用,廊的运用常具有明显的引导意味,将人们引致某个特定景物的所在地。又如利用地形的起伏,在整体垂直立面空间中增强韵律感,亭、廊和榭在立面空间中此起彼伏,再利用建筑本身的轮廓线造成水平面上视觉的叠加,极富变化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景物虚与实使得空间渗透效果十分显著。利用障景、漏景,隔景等手段进行分隔空间的处理,在分隔的同时又使其相互连接和渗透。在密集的景物中产生丰富的变化,曲折幽深却又不显闭塞。

2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随着园林的逐渐发展兴起,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住房,在这样的形式下产生了类型丰富的建筑,如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等。人们赋予了每一种建筑形式不同的内容加以区分各自的功能。例如,堂,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楼,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本身也可作一景;榭,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供人休息、避雨。屋顶的形式多变、类型丰富是古典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各种屋顶运用不同,表现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庑殿顶因其造型大气和装饰精巧多见于皇家及寺观园林;歇山顶因其屋脊灵巧富于变化在园林建筑中最为常见;硬山顶样式简单,是人字形屋顶的一种;悬山顶形式较为多变,也是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卷棚顶线条较为平缓,缓和建筑的耸立感;攒尖顶因其灵活轻巧多用于体量较小的建筑,平面形式多样。在这些屋顶形式的基础上,造园者又在屋顶上加盖一层,形成重檐,较于单檐屋顶更显庄重大气,二者的组合搭配提升了建筑的可观性。

3现代园林中对古典元素的运用

现今的园林建设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不论在哪种形式的园林形式中,古典园林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住宅区、公园及街道绿化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如仿古建的亭台、牌坊等,但在这些古典元素的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没有美感和协调感。

3.1“疏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国人的吸引力在于古人的风骨情操和对意境的追求,园林不仅仅是庭院和建筑,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和对情感的抒发。现代园林中的古典园林要素仅留于表面形式,疏于空间格局规划布置,遗漏园林建筑的的构造技艺。造园者的意图已经不再以景喻情、思境相偕,更多的是迎合实际住宿和游玩的美观需求。这种本因精神与自然欲求而产生的古典园林,现在已经仅仅成为人们对古人安逸生活的猜测和向往,在现代园林中的出现也只是一种祭奠和怀念。

3.2“变形”的建筑

古典园林中大量采用木构建筑,因其简便实用、采伐便利而受到重用。木构架结构采用立柱和梁架组成建筑的基本架构,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而墙壁不承担房屋重量,只是起到分隔空间和维护的作用。而仿古建筑在于现代园林中的处境是尴尬的,只是形似,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使其立柱和梁架的功能性被大大减弱,部分建筑甚至于忽略梁架,遮盖以避之。

作者:马雪娥 刘瑞瑜 单位:丽水学院园林园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