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内涵范例6篇

生态修复内涵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1

关键词 水源水库;生态修复模式;水源涵养;水体污染防治;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48-03

Modes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Reservoir in Chongqing City

SHU Qiao-sheng XIE Li-ya * HOU Xin WANG Chun-yan XIANG Jie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one of measures to protect water quality and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Based on analysis of pollutant resourc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Chongqing City,some partitions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reservoir were carried out by geography and positions,and some mod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re proposed.It showed that water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ribbons,including water purification and landscape conservation of outskirt city,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western Chongqing,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water conservation of Qinba Mountain area,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southwestern Chongqing.Moreover,different ori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ould be taken out for different area and positions,in which,water conservation with tree-shrub-grass,integrated controls of water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protection are three primary modes of Chongqing′s rural water sources.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sources reservoir;mod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water conservation;water pollution control;Chongqing City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重庆市供水规模5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有2 929处,分布于39个区县(渝中区除外),其中河道型水源地969处,水库型水源地961处(以小型水库为主),地下水水源地999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41.86%,主要水源为水库型水源地[1]。污染源主要包括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2]、居民生活污水污染[3]、生活垃圾污染[4]和禽畜养殖污染[5]。重庆市在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上不断加大投入,2010年以来共实施100余项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在水源涵养和水生态修复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该项研究在对农村饮用水源水库进行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主要污染源和功能分区的生态修复配置模式,可为水源地保护规划、措施布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在加强水源地保护、巩固现有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成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库型水源地生态分区

由于地域上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不同区域饮用水源地功能定位和生态修复要求不尽相同,从地域上可将重庆市农村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分为5个区;同时水库的不同部位其生态影响因子也不同,按水库的不同部位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分区,确保植被生态修复措施布设做到因地制宜。

1.1 生态地域分区

水源地生态地域分区是在分析区域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方法对水源地生态功能进行划分,提出水源地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的基本方向,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市地处信封盆地东南部,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包括渝西方山丘陵区、渝中平行岭谷丘陵低山区、盆周低中山区;在全国生态水文分区内,重庆市属东部湿润半湿润生态水文大区[6],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次生暖性针叶林、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现特征最为明显;自然生态上,重庆市可分为四川盆地农业自然生态区、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农林水复合自然生态区、秦巴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林自然生态区和渝东南、湘西及黔鄂山地常绿阔叶林自然生态区4个自然生态区[7];社会功能定位上,2013年重庆市委《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中,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5个功能区,并明确了各区域的发展功能定位和生态定位。

在以上地貌、水文、生态、植被和社会功能定位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区的生态功能定位、饮用水源质量,同时考虑植物的成活和生长特性,可将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分为城周水质净化景观维护区、渝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区、渝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其中城周水质净化景观维护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边缘,该区水源地生态修复的重点是保护水库水质,植物配置上注意景观效应,与城区周边的环境美化相结合;渝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为丘陵地带,以轻度水土流失为主,尤其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广泛分布,因此该区主要通过防治面源污染来保护水库水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区,主导任务是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肩负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责任;秦巴山区水源涵养区位于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区,该区植被良好、水质充裕,人为污染较轻,主要以水源涵养为主;渝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广泛分布岩溶,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并兼顾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

1.2 水库部位分区

水库从陆域至水域可分为岸坡区、消落区和水域区。其中岸坡区是水库外源污染的“源”,存在大量的山坡水土流失、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并有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该区通过山坡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防治山地水土流失;坡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等生态农业措施减少入库泥沙,水库保护区范围内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减少面源污染,并设生物护篱防止人类进库活动;通过管理措施规范化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消落区对水库生态系统起到廊道、过滤和阻滞的作用,是泥沙、土壤养分和污染物等进入水域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8-9];但消落区内环境因子、植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等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10],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与水域交叉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该区主要以栽植湿生植物为主,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水域区则为污染物的“汇”,又是内源污染的承载和转化区,同时也是水生态修复的目标物,主要通过栽植水生植物来达到吸附和移除污染物的作用。

水库从水源来源的纵向又可分为上游集中汇流区、中游稳定漫流区、近坝体取水区,不同区域的污染源也不尽相同。上游集中汇流区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为主,兼有部分面源污染,该区植物措施的布设注重“截、滤、渗”;中游稳定漫流区往往以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为主,兼有部分生活污水和垃圾,该区植物布设注重“拦、蓄、吸”;而近坝体取水区水体深度较大,是水源污染的“汇”,上游污染物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逐步变成内源污染,还有一些人类活动如钓鱼、洗衣等造成的污染,该区的植物布设主要注重“吸附”。

2 生态修复模式

201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100余个,在水资源涵养和生态修复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主要有工程措施(物理隔离网、底泥清淤、截排污沟、渗滤沟、格栅井沉淀池、生态调水、土地渗滤系统、生态袋护坡)、植物措施(库岸植被带、水源涵养林、生态护篱、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浮床、多塘湿地系统)、微生物措施(曝气曝氧生物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生态基)等18种[11],而通过建立适生、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水生态修复措施之一。各种植物措施相互组合成多种模式,主要包括以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为主、水污染防治为主、生态景观保护为主等类型;并通过调研与筛选,选取适合重庆市饮用水源水库的植物种类有100余种。

2.1 乔灌草水源涵养模式

对于污染较轻、以保护饮水水量为目的的水库,在库岸边坡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充分发挥植被“绿色水库”的特性,达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改善水文状况、促进区域水分良性循环的效果。乔木可选择水杉、杨柳、马尾松、圆柏等,灌木可选择云南黄素馨、黄荆、构骨等,草本可选择香根草、扁竹根、麦冬等。该种模式的代表工程有铜梁桥亭水库、壁山的同心水库、云阳县小溪沟和渝北战斗水库等。

2.2 水污染综合防治模式

对于污染较严重的饮用水源水库,采用多种综合措施防治水体污染,将以下模式进行综合或拆解使用。一是上游集中汇流区采用“头枕生态沟、腰缠植物带、脚蹬湿地靴”的“睡美人”模式。即上部采用生态沟和渗滤沟对污水进行拦截和处理,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中部布设陆生乔灌草植被带,吸收有害离子、保持水土、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改善库区的生态景观;接近水体的下部采用水、湿生植物建设层级式自然湿地,可对污染物起到物理阻滞作用,降低沉积物的再悬浮,吸收水体和沉积物的营养盐,从而达到对污染源的层层梯级拦截。生态沟采用近自然边坡土沟,沟壁和沟底放入毛石成蜂窝状,内植春羽、花叶姜、水蕹菜等湿生植物;乔灌草植被带的植物种类与“水源涵养模式”中植物种类相似;自然湿地可选择湿生植物和菖蒲、水葱等挺水植物。二是中游稳定漫排区采用“上部阻滞网、中部隔离带、下部吸附带”的“一网两带”模式。即上部以乔灌挂网对生活垃圾和水土流失进行阻拦,中部以带刺的植物组建隔离带,防止人畜进入近水体区域对水域环境形成干扰,下部以水生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其中藤本植物主要有多花蔷薇、刺梅等;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三是近坝体取水区采用浮床或沉床净化水质的“孔雀开屏”模式。该区一般位于坝体附近,为饮用水的取水处,由于水体较深,加上岸坡以石块为主,无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因此采用生态浮床或沉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富集污染元素,通过收获植物体搬离水体,对水体进行净化,形成沉浮床吸附模式。水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的代表工程有梁平县的红卫水库、丰都高灌水库、彭水县加山水库、大足区的新胜水库等。

2.3 生态景观保护模式

对于城周污染轻、以景观恢复为主的饮用水源水库,库区上游涵养水源段以恢复生态、涵养水源为目标,布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措施;中游以突出生态、亲水、景观的植物带为主;近水体以挺水、浮水植物覆盖浅水区,形成“连衣裙”模式。若正常水位以上30 m范围内有农田,要根据补偿政策实行退耕还林。从而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水环境安全可靠、水景观与水生态保护相结合,建立水岸相映、山水交融的美丽景观。该模式的代表工程有长寿区的梁家冲水库、秀山县的钟灵水库等。

3 结语

饮用水源水库植被配置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四大功效[12],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植物和模式,能改善水库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于不同区域、不同水库类型其基本条件存在差异,因此模式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功能定位、污染状况、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模式和植物种类,有效实现水生态环境效益。同时要加强植物(尤其是半枯植物)生长过程的监测与管理,防止植株残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4 参考文献

[1] 王晓青,侯新.重庆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水源地保护规划[J].水利水电技术,2011,42(7):78-81.

[2] 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84-10786.

[3] 王夙,邹斌,潘春芳,等.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技术与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8):41-43.

[4] 陈少华,刘俊新.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及在MBR系统中的变化[J].环境化学,2005,24(2):153-157.

[5] 曾晶,舒金梅,车雨草,等.重庆市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调查及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5):126-129.

[6] 杨爱民,唐克旺,王浩,等.中国生态水文分区[J].水利学报,2008,39(3):332-338.

[7] 罗怀良,朱波,刘德绍,等.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划分[J].生态学报,2006,26(9):3144-3151.

[8] 谢红勇,扈志洪.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原则及模式研究[J].开发研究,2004(3):36-39.

[9] REBECCA A K,RUMISHAMMIN M,WILLIAM C S.Preference for riparian buffer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1):88-96.

[10] 白宝伟,王海洋,李先源,等.三峡库区淹没区与自然消落区现存植被的比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5):684-688.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2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修复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强度日益加大,有毒、有害废气物质不断的输入环境,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个重大问题,对于大气污染和地表水污染之力的研究已十分广泛,许多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对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之力来说,由于其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以及难治理和修复周期长等区别与大气和地表水体污染的特点,其修复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的领域,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虽然人们已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实用技术,但这些修复方法往往会破坏场地结构、造成二次污染,对于污染面积巨大且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甚至难以应用。为此,近年来,人们在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甚至生物修复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原理、产业化途径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应用的探索,试图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治理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础

生物修复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之力的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

目前被广泛认同的生物修复定义,是指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这是狭义的定义。

除了微生物修复外,植物修复、动物修复乃至酶学修复等方式的出现,赋予了生物修复更广泛的内涵,即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特性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速率。

目前使用最广、最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仍是微生物修复。

二、物理与化学修复—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

从修复原理来看,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氧化—还原、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等物理怪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近年来根式作为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无论是环境要素或生态因子,还是工程措施,对于修复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要素。若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环境条件和生态因子在有利于生物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或转化,将极大地提高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的效率,这一点对于生态修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与化学修复措施与生物修复的结合,是生态修复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其利用的是否直接关系到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和成败。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把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措施更好地与生物修复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三、植物修复—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植物修复这一概念大约是1980年代前期提出来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积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来去除污染环境中多余的重金属。

目前,植物修复这一技术已经涵盖了污染环境治理的各个方面,如城市树木、草坪乃至花卉植物对大气或室内空气的净化;池塘中水生植物通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利用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污染土壤及水体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及有机污染物的讲解等。

在污染环境治理中,从形式上来看,似乎主要是植物在起作用,但实际上植物修复过程中,往往是植物、根系分泌物、根际圈微生物、根际圈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部分人为调控)等在共同起作用。因而,总的来说,植物修复几乎包括了生态修复的所有机制,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

利用植物对重金属如Ni、Zn、Cd、Hg、Cu、Se,放射性核素如Cs、Sr、Ur,多环芳径,石油,化学农药,有机氯溶剂如TCE,废弃炸药如TNT等的修复研究均有报道。

四、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生态修复评判基础

污染环境修复标准是指呗技术和法规所确定、确立的环境清洁水平,通过生态修复或利用各种清洁技术手段,使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

[1] [2]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不构成威胁的、技术和法规可接受的水平。

近年来,污染环境的修复一直是热点领域。然而,污染环境修复标准的制定远远落后于修复方法的研究,这就很难说清楚环境修复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认为是清洁的。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3

那么,如何避免“跑题”“换题”的“惨剧”发生,如何把这部分考生训练到位。笔者研究发现,产生这类作文的原因颇多,比如考生状态慵懒和心存侥幸都与态度不端正,写作兴趣不足等有关,但最核心、最可突破的还是核心词的论述能力,读他们的文章你看不到一个核心词,即便有,也是标签式的表达。换而言之,他们的核心词表现能力缺失,如何提升核心词的表现力,让说理内涵清晰、精准、丰实,笔者结合“简单”材料作一些探索。

一、从核心词出发,发散思考,清晰其内涵

一般来说,最初考生对核心词的理解很浅显、很感性,有的甚至非常模糊、粗陋,其实这都非常正常。教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同时要做好因势利导,从核心词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活动。比如以接龙游戏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简单”组词或造句,并尝试说“简单”的基本内涵。这个环节应鼓励学生多说,说得越多,写作的思路就越开阔。

此时,学生很可能陷入单角度复沓的局面,教师就应及时疏导,以追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再次思考。比如,简单仅仅指生活、人生吗?还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学生或许会陷入冷场的境地,此时教师要善于等待,不要急于抛出自己的结论,要充分给予学生搜索信息的时间、空间。同时,对该问题又要有自己的个性思考,待到成熟时刻,相机抛出,与学生共享。比如笔者想起叶浅予先生对丰子恺简笔画的评价: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

这样一来就清晰告知学生这里的简笔内涵是简练而精当、简约而不单一,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发散角度应多元化,尤其是引领了素材积累走文学性、艺术性的价值取向。

这一环节我们通过发散思维,全面地搜索、调取有关简单的信息,并尝试着提炼其内涵,然后我们会发现简单在学习、生活、社会、人生、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与其他词语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界限就清晰多了。

二、比较概念,辨识词义,精准其内涵

事实上,我们在对核心词发散思考的时候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把几个近似的核心词混为一谈,这就是写作中的大忌――中途易辙。这时就可以截取学生作文中混淆概念内涵的片段,请学生阅读后,提取出语段的核心词,然后比较、辨识该词与材料指定的核心词的区别。

比如在阅卷中我发现学生将简单与细节、简单与平凡混为一谈。在抛出问题语段后,请学生甄别两组概念的不同。此时学生可能无从下手,因为此前他们不懂如何辨析词义,教师应当授之以法,比如拆词法,细节就是细小环节或情节,简单就是简朴、单一;平凡就是平常、一般、普通。还可以从逆向解读,与“细”相对的是“粗”,与“简单”相对的是复杂、繁复,与“平凡”相对的是“伟大”,这样一来,核心词的内涵认识不仅正确而且准确。

为了巩固和夯实学生近义词辨识的能力,我们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近义词辨析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口头展示也可书面表达,比如请大家运用才拆词解释法和反向解释法,辨析“平庸”“个性”“创新”词语的内涵。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看似没有差别的两个近义词,但仔细辨识你会发现其实二者的内涵与外延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写作时不加以比较辨析,就很容易违规,一旦被阅卷老师判定为概念不清或者偷换概念,作文得分就很低了。而近义词辨析就是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材料中出现的核心词,力求不换不改,另一方面我们写作时没有词典,可以运用拆词解释方法或者反向解释方法,帮助我们弄清核心词的内涵。

三、植入情境,渲染核心词,充实其内涵

当我们能比较清晰、准确地把握核心词的内涵,可以说道理的内涵似乎就一目了然,这就切合题意了。不过,说理不能止于辨析概念,因为这样说出来的道理就显得非常空洞、乏味,无法激活阅读的趣味,这样的文章也打不出理想的分数。如果我们将核心词的内涵置于具体、详实、生动的文学意境之中,那么其说理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不仅可以充实说理的内涵,而且能够增加道理的文学趣味和文化品位。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就学生作文中典型的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就此写出自己修改后的下水作文,这样不仅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核心词渲染的真正效应,而且在点评中也进一步明确修改的方向,学习到一些修改的技巧,特别是学生会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对语文老师的敬佩与崇拜,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请学生诊断下面语段在核心词内涵表现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升格前:一棵简单的树蕴含着高贵的人性。树所体现的安详正是人性中的荣辱不惊、从容安适的写照。像沈从文在泥泞中享受满池荷花的芳香,为中国服装史开辟新页……(《简单的树》)

诊断:作者围绕简单,由树想到人,再由人想到沈从文,但是树的简单不够形象具体,沈从文的简单表现以及内涵根本没有能见度。修改建议:应将树的简单具体分解,发现沈从文身上简单的精神特质,但凡能涉及此内容的环节应不吝笔墨,浓墨重染。

升格后:一棵树也许是简单的,只有叶子的陪伴,没有繁华的装饰,只有单纯的绿色,没有盘曲纵横的姿态,只有单一的挺立向上的伟岸。去除繁华方显真。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一棵简单的树。淡雅朴实、不惧风浪、敢爱敢恨。他让我们了解了朴质、真淳、善良的湘西人民的心灵美,他正如一棵树,在朴素纯真中彰显着人性的荣辱不惊、从容安适。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4

涵养的释义,多指修身养性方面,包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涵养,于领导干部是一种内在修养素质,呈现于其言行举止、待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彬彬有礼、知书达理是涵养,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是涵养,虚怀若谷、谦和忍让是涵养,胸怀宽广、豁达大度是涵养,和蔼和气是涵养,让人感到宽松、宽容是涵养。领导干部有涵养,有利于自身品性、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工作和事业的推进,也会惠及他人和社会。

从角色、作用看,领导干部代表着某一级组织,肩负的责任大,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影响广泛,其涵养功夫如何,关系到决策的正确制定、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工作的顺利程度、各种问题与矛盾的妥善解决,乃至关乎事业的成败。在一个单位,领导干部有很好的涵养,会让人感受到非权力影响的魅力,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能有效地组织和带领群众干工作、搞建设、抓落实,产生群策群力、团结奋斗的局面效应。反之,就会弱化领导力,难以服众,不仅个人形象受损,还会影响工作和事业的进展,甚至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涵养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体现在态度方面,对群众、对部属缺少感情,不能平等待人,对他人缺乏起码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正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其中的“蛮、横、硬”,就是态度与感情的缺乏问题。再比如,体现在情绪方面,急躁、浮躁、暴躁,不注意掌握火候、时机,不分地点场合,乱发脾气。在一些单位的民主生活会上,有的提出“我觉得你身上不仅有官气,还有匪气,工作中存在耍派头现象”也有的提出“某某同志有时过于霸气,爱发无名火,有的基层同志回去考虑几天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这即是对某些领导干部情绪不能自控的一种批评。也有的比较强势,听取意见不耐心、不耐烦,容不进一点儿批评和杂音。还比如,体现在领导和工作方法方面,简单粗暴,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此种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诚心、细心和耐心,要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要么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影响着干群关系。至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逾越政策、法规底线,已不属于有没有涵养的范畴,而是违法违纪的问题,要受到追究和惩处。

分析一些领导干部涵养缺失,主要原因有六种:一是与官气有关。官升脾气长,缺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平民情怀,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颐指气使。二是与工作有关。工作标准高或者是压力大,急于把建设搞上去,急于出成果、出政绩,拔苗助长,鞭打快牛,吆五喝六,苛求责怪他人。三是与性格有关。火爆子性格,性情急躁,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秉性难移。四是与胸怀有关。视野不开阔,眼光不长远,心里装不下事,斤斤计较,对人对事缺少宽容、包容的大度胸怀。五是与修炼有关。自控能力弱,遇事不够冷静、理智,修养功夫不到家,任不良情绪四处蔓延。六是与文化有关。有文化不一定有修养,但缺少文化熏陶,也会造成涵养底气不足。一些领导干部与群众对话“雷语”不断,正是不懂政策、不明事理、不能正确判断的结果。

涵养,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风度。大涵养成就大事业。要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处理好各类复杂棘手问题,需要很强的领导和工作能力。而提升涵养水平,则是领导干部修炼人品官德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领导就是服务,服务须修炼涵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修炼涵养功夫的要求与典范。《小窗幽记》中言,“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三国周瑜虽志大才高但气量狭小,结果被孔明“三气”而亡,落得个“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春秋战国时,蔺相如当了赵国的宰相,赵国的大将廉颇不服,每每想法羞辱他,蔺相如总是忍受和回避,结果感动了廉颇,亲自负荆到蔺相如家中请罪,从此将相和好,共扶赵国,以御强秦。电影《林则徐》里林宅匾额上有“制怒”两字,意为约束自己,不让自己的性格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我们敬爱的总理,1943年3月在重庆红岩整风学习时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诸如“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这即是修炼涵养的集中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保持了一种沉稳坚定、敢于担当的涵养境界。《朱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中载,朱基1988年4月25日在上海市七届人大一次会上讲话中,在“自我评价”的第三条说,“我性情很急躁,缺乏领导者的涵养,干工作急于求成,对下面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这包含着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对自身严格要求、戒骄戒躁的谦逊风格。涵养中有宽广胸怀,有谦恭忍让,有责任担当,便会达到“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效果。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5

关键词:除害兴利;池涵闸站;沟管洞缝;降蓄有序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1 治理模式研究目的

八五四农场11队的10#、2#等地块是典型的低湿地和坡湿地,尤其是10#地是坡间谷地,微地形复杂,该区1100余亩耕地,其闭合洼地200余亩,占耕地35%。土壤多为沼泽草甸土、草炭土、潜育白浆土,土质粘重,年年耕种,年年欠收,真是一块十年九不收之地,近两年已全部撂荒。目前农场类似这样的耕地约有2万余亩。这些地块长期受地表水和上层滞水的影响,使得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制约着农场农业的发展。因此,管局水利局和农场科委,根据我场这种渍涝严重问题,建立了研究试验课题,试图通过对本典型区间治理,建成我场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先导小区,探索出全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且实用性强的治理措施与新路。

2 治理标准

治理最终达到雨后地表残积水一日排除,上层滞水三日降到地下40-60cm,7-10天机械可作业,提高降水径流利用率30%以上,校核标准: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3 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规划、设计的精确,首先进行对10#、2#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测量精度要求,采用国家黄海高程,1/1000比例,网点距25m×25m,等高距10厘米,标注出治理区范围内沟道的断面,沟底高程及地面高程,涵洞高程。通过测量、踏查,掌握了该区涝渍的特点,形成了治理总体构思:在规划时,以76米高程分界,分为坡地治理区和谷地治理区。坡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坡湿地治理,采取“沟管洞缝”为主体的等高截流,局部变坡湿地暗管治理(上层滞水易露头处),等高耕作。达到“挡、排、降”,建成“散表墒、蓄底墒,泄滞水”,又深又大又安全的土壤水库,发展雨养旱作农业。即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理坡地洪涝渍和水土流失。

谷地,也是典型低洼地。进行洪涝渍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生态优化水利环境建设。组装“池涵闸站、沟管洞缝”,重点治理闭合洼地,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形成“挡引、排灌、降蓄、水旱、种养”一体化工程。为满足“降蓄有序”要求,小区内加密加深沟道,沟深大于1.4m~2m。闭合洼地和低洼水线重点造槽埋管(7.5米以下高程区),暗管间距15~40米。再以全面打洞深松配套治理渍涝。利用原排水沟大断面,修筑30m×400m占地蓄水池,约蓄水30000立方米以上,作为集雨工程与深沟配合,由泵闸调控,可尽量利用本区降水资源,发展50~100亩水田、部分旱灌和养殖,做到“水旱皆有,种养可行”。在与坡地分界设涵闸,做到“挡引自如”;小区出口设涵闸站,尽可能存蓄降水,“内水内销”或 “涝水自流,渍水强排”

4 部分水文分析

本场不同频率降雨产流量及各种排模,详见表1。区内蓄水池经初步计算,调节库容3万余立方米,(仅谷地部分)。从表1可得,三年一遇降雨径流量3.9万立方米,其中2万立方米,暂存深沟中,余下1.9万立方米,由φ350轴流泵(Q=0.2~0.27立方米/秒)在日内抽水池中储存,做到“内水内销”,而大于三年一遇内降水,尤其大于十年一遇,就可能必须通过“池涵闸站沟”调控做到高低分开,自流与强排结合,蓄泄结合,达到排洪除涝降渍。本场年径流深150毫米,径流量34.5万立方米,而池沟蓄水调控库容5万立方米,按复蓄系数1.5计,即可利用水资源为7.5万立方米,发展100余亩水田,30多亩养殖和部分旱田喷灌,使当地水资源利用率达30%以上。

5 配套工程量

5.1 完成工程:土方:新开挖排水沟道5条,累计长度3320米,土方量36000立方米,投资72000元。利用田间旧沟修建蓄水池一座,宽30米,长800米,土方量7000立方米,合计金额14000元,总计投资为86000元。

5.2 人工开挖、铺设稻壳填料式暗管,已完成1600米,合计10400元。

5.3 修复鼠道犁一台,修复费2500元。

5.4 机械拉暗管200米,机械作业费300元,管材500元,合计金额800元。

5.5 机械拉鼠洞300亩,机械作业费1000元。

5.6 设简易抽水站一座,置于田、池、沟交接处,选φ350轴流泵一台,配套12马力柴油机,预算造价3000元。计划2000年春施工建设。

以上治理工程直接费合计10.37万元,所需工程间接费1.9万元。

6 效益分析

本区治理投资总费用12.27万元,治理面积为1000亩,即亩追加投资122.7元,工程治理后,通过一年的运行,该区现已彻底得到了解决,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解放出撂荒地200余亩,每年可收地租1.6万元。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大豆亩产平均350斤,亩产提高100斤,水稻亩产平均1100斤,亩产提高400斤(含农业耕作措施的改进)。又由于该区土地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等降低年经营成本10元,即年亩增产值80元,年增利润6.4万元,扣去每年本工程的维修和工程更新(如打洞,超深松)费15元/亩,按静态分析,还本年限为二年(尚未计算发展水田和养殖效益)。

区间治理利用原排水沟修建的12亩蓄水池,不但解决了内水内销,而且满足了水利灌溉的需要,并投放了200余斤鱼苗作为养殖副业,通过治理工程的运行,去秋和今春的涝情,体现了明显的效果,临近原条件好的地块雨后都产生了明水,可治理区内无一处可见明水,达到了雨后7天机械可下地作业的状态。

7 目前存在问题

7.1 工程尚未全部配套,如涵洞、站渠(水田灌水用)暗管出口保护。

7.2 田块工程标准低,主要暗管少,尚无全面打洞深松和必要的平地造坡修槽,布设不够规范。

7.3 部分深沟还偏线,部分条田沟及截流沟尚未实施。

结语

本区治理模式是以生态经济学为原理,以除害兴利为原则,以渍涝治理为核心,以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地表水资源为目标,以工程措施为主,建成“池涵闸站、沟管洞缝”的组装模式,以达到挡引自如、排灌结合、降蓄有序、水旱高产,种养可行,“洪涝渍旱”四害并除的效果。通过今秋雨季工程运行情况的观测,基本已达到预期效果,本模式将使我场的水利基本建设,在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利用方面,闯出新路,本治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逐步深化推广,为创建农场二高一优的农业基础产业做出新的贡献,是我场“二次创业” “二次水利” 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世经等.提高枳嫩种播种的当年出苗率[J].中国南方果树,1980年(02).

生态修复内涵范文6

关键词:地震 公路毁坏 抢修 

近年来由于地壳的不稳定运动,造成我国多处地区遭受地震灾害。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给包括四川、甘肃等省份在内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汶川地震造成全国公路基础设施损失已经达到130亿元。其中四川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损失达到115亿元,甘肃11.4亿元,陕西超过1亿元,重庆超过6000万元。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青海玉树地震对四川部分地区带来影响,四川甘孜州石渠、白玉等地震感较为明显。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 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据初步统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人民币,造成林业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原本脆弱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快速修复公路,保障救灾物资运输是为灾区群众打通了一条通向新生的“生命线”, 也是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黄金线”。因此探讨震后毁坏公路的重建问题,有着广泛深远的意义。 

一、震后产生的公路毁坏类型 

1.地震造成山体发生裂缝和崩塌,山石滚落堵塞公路。 

2.地震直接造成公路崩裂,公路毁坏严重,造成路基缺口、滑塌、沉陷。 

3.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遇到暴雨形成泥石流、堰塞湖等引发公路水毁,造成路基缺口、滑塌、沉陷、冲刷、淘空、冲毁等;沥青路面松散、坑槽、脱皮、龟裂、网裂、翻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淘空、断板、破碎、面板悬空;桥梁基础冲空、锥坡毁坏、侧墙胀裂倾覆、拱上填料及台背填土积水、栏杆损坏、桥面损毁、甚至桥梁损毁等;涵洞堵塞、沉陷、翼墙毁损、冲毁等; 

二、公路毁坏后有关公路桥涵的处理问题 

1.地震造成山体发生裂缝和崩塌,山石滚落堵塞公路的,在救援工作展开以后,应及时找出原公路,抽调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及时清运堵塞在公路上的山石,对于局部震裂或者塌陷的,进行局部填土等处理方法,在原路上打通一条便道,以便争取时间,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待伤员救援完毕,再按照常规方法对公路进行维修处理。 

2.地震直接造成公路崩裂的。路基本身发生破坏,破裂面在路基内部,多数路基土中含水量较大,路肩裂缝和滑塌,一般规模较小。路基缺口,多为崩解破坏。对于这种类型的公路毁坏首先要紧急部署,全面排查。灾情发生后,紧急召开了抗震救灾道路交通保畅工作部署会议,迅速启动了抢险救灾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应急保障组、灾害调查统计组、综合协调组、道路(水路)运输保障组,根据各条线路的受灾情况,组成保畅抢险突击队,分别负责不同地段的抢险任务。二是加强监控,确保安全。工作人员和全部道工要上路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危边坡、路基沉陷、下边坡坍塌采取设立警示标志、限速、限载、禁止通行等措施,对个别危险路段、桥涵落实专人24小时监测,对危桥全部安排专人24小时看守,禁止通行的同时采取修建临时便道或绕行等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三要全力抢修,保障畅通。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保障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实施,抢险突击队要不分昼夜,克服困难,迅速利用机械设备对塌方严重的部分路段塌方进行了清除。四要坚守岗位,及时协调。交通系统各单位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保持信息畅通,加强信息传递,进行全面抢险协调指挥,并不断对各线路通行情况进行督查。 

3.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公路水毁的,应根据不同毁坏类型进行维修。对一般性损坏桥梁可进行桥梁常规性修复维护;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险桥梁,采取限载和应急加固措施;对中断交通一时难以修复的桥梁,要迅速抢修便道或设置绕行标志。桥梁修复或重建时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村道公路水毁涵洞的修复。若涵洞孔径偏小,视该处汛期水流量情况,加孔或扩大跨径;若涵洞位置不当,局部破坏的按原结构修复,并将引水沟槽改善顺适,全部破坏的改建在适当位置;发生主河道不利演变时,可按原设计修复并随路线增设防护工程;涵洞翼墙倒塌,洞身垮塌以及铺底冲毁的修复应依据水毁的成因有针对性的确定水毁修复方案。 

三、 震前震后都不应忽视的相关问题 

地震毕竟是突发事件,但震前灾后要在日常养护工作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抢”、“防治结合”的思想,把隐患消除在日常养护中,因此,公路养护部门要把防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1.做好监测工作,时刻关注地质信息。对所辖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桥涵等设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同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气象动态,做好局部地震、山洪、泥石流的监控和防范工作。 

2.制定救灾预案,常备救灾物资。备好足够的水毁抢修物质和材料,资金有限时可采取与沿线料厂或物质供应商签定汛期即时供货保证协议的方式储备物质。近年来,由于道路抢修的需要人们开发了不少水泥基道桥快速修补材料。快速抢修抢建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具有极好的施工性能和极高的小时强度。它同时具备:大流动度、无收缩、早强高强、高黏结性、耐久性、抗油渗等多种产品特性。目前比较先进的抢修抢建材料大多以喷射混凝土、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材料为主。这些新型抢修强建的材料运用于公路施工,这些材料大多适用于市政养护工程、道路抢修、各种混凝土结构加固、防护。 

3.全面抓好预防,落实好日常性养护。根据不同公路、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制定预防性养护措施。每年震期前应对所辖公路进行拉网式隐患调查,查出的隐患应在震期之前处治完毕,尽可能把公路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灾情发生后要按照“立足灾情、严阵以待、突出重点、严密组织、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反应灵敏、全力以赴、快速高效、保障畅通”的原则启动灾后应急抢修预案和雨季水毁抢修责任制并抓好落实。在预案中要对敏感路段及重点桥梁逐一落实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