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论文范例

工业建筑论文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1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旧工业建筑居住型更新利用形式逐步走向多样化,出现了以租赁式为主的公寓住宅。此类居住空间利用工业建筑大空间的特点,以模数化的构成方式均匀地在多层空间中植入居住单元,空间简洁、结构设施经济,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为普通收入民众,具体的空间与功能设计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空间要求而变化。但总体具有平面布局简单、开间小、面积小等特点。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逐渐起步,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南京等都出现了工业建筑改造为公寓住宅的实践,例如作为沪东造船厂为青年技工提供的廉租公寓,浦东金桥的“金金公寓”将约2万m2闲置厂房改建成“灰领公寓”,以较小的成本解决了员工的居住难题。

2工业建筑居住型改造的内部空间匹配度

由于多层厂房的空间尺度、开间进深、柱网跨度以及层高等固有因素与公寓式改造目标比较接近,因此,在旧工业建筑居住型更新实践中,多层厂房的改建占了较大比例。对多层工业厂房的改造中一般不需要增设楼板,主要工作集中在对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平面分隔以及防火与交通的重新设计上,有效降低了土建成本,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2.1工业建筑柱网尺度与户型平面设计

工业厂房平面一般具有规整的柱网,在跨度和进深尺度上遵循一定的模数制度,比如进深跨度一般为6.0m,而开间跨度一般为6.0,6.6m和7.2m。同时,为了采光、通风的方便,进深一般为两跨或是三跨式柱网,而横向一般比较长,以适应厂房功能的特点,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GB50096—2003《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对住宅各空间的最小使用面积都有明确规定:起居室的面宽控制在3m左右,卧室的面宽控制在2.9m左右。租赁式公寓住宅主要使用对象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套型内使用面积较小,一般可以采用下限值作为设计参考依据。而工业建筑6m左右的开间正好对应于现在紧凑型住宅的设计标准,规则的柱网有利于模数化的居住单元的分布与组合。

2.2工业建筑层高与居住空间设计

多层厂房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空间高大的占多数,常采用的层高有3.9,4.2,4.5,4.8,5.1m等几种。而公寓居住单元的层高按GB52096—2003要求,居住空间层高不应低于2.8m,交通空间的净高不低于2.2m。这样既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安排消防和给排水系统,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多余的净空进行多样化布局。一般来说,当改造的建筑层高为3m左右时,可以利用走道空间增加贮藏空间;当层高达到3.6m时,可以通过抬高就寝空间增加学习、储藏的功能;当层高大于4.2m时,可以利用夹层空间做到客卧分离;当层高不小于5m时,可以考虑采用复式和普通平层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也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空间,增加住宅室内空间的丰富性。对层高的充分利用也是在更新中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3多层工业厂房公寓型空间更新的要点分析

多数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居住空间以租赁为主,居住者存在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建筑设计应该适应居住者的不断变化,在其改造设计时应采取尽可能多的灵活策略,从而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适应不同住户的需求。

3.1选取经济及破坏最小的平面布局方式

公寓式住宅一般户型以标准化设计为主,以经济有效利用空间为准则,房间规整,分类较少,在进行空间分隔时可以根据原有的柱网确定开间尺寸。增加的分隔墙应尽量依附梁柱,以保持居住单元内部空间相对完整。垂直交通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平面形式和消防要求分散或者集中布置,但要注意不超过GB50096—2003中居住单元至安全出口最大疏散距离。楼梯间最好能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如果建筑的进深不大,外廊式加设的楼梯布置可以减少楼板的开洞。如果要安装电梯应尽量利用原有的货运电梯的井道以减小对建筑的破坏。在建筑进深较大的情况下,户型的分割必然造成平面一部分中间的房间无法靠着建筑的外墙,改建时可通过增设天井以解决采光和通风。

3.2模块化与灵活可变的空间组合方式

作为城市中的过渡性住宅,租赁型公寓大多以小面积户型为主,而最受欢迎的就是一室户的套型。这种户型主要是针对单身青年或情侣,室内空间主要解决日常生活起居,单一空间内融合了多种功能,生活设施的布局的方式和酒店式公寓比较接近。因此,在公寓式住宅改造过程中,往往依托建筑原有的柱网形成小型居住单元模块,同时考虑模块合并和重组的可能性,以适应不同类型住户的需求。这种灵活可变的单元空间可以设置在每个楼层的端部单元或者集中在公寓的顶层。

3.3可靠易行的设备改造方式

工业建筑的层高往往在3.9~6m之间,为管线的改造架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为居住型建筑再利用管道布置提供了灵活的设计余地。但是在具体改造中仍要注意竖向设备管线穿越现有楼板时的一些问题。很多旧工业建筑的楼板是预制板,预制板上通常在设计时预留管线孔洞,现场打洞会有安全和尺寸的限制。住宅的排水系统中,因为污水排水管管径较大且数量多,打洞时有可能会影响结构安全。采用同层排水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则可以减少楼板开洞数量,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这种排水方式可以在原来楼地坪以上设置垫层,将污水排至垫层中的水平管道内,再通过共同的立管统一排放。另外,还可以进行局部降板处理,或者在各层顶部设置技术夹层,利用楼面的承重结构设置吊顶,在吊顶空间内部布置管线和通风系统,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3.4经济适用的围护结构改造方式

平面功能的变化必定带来外墙的改造工程。虽然居住单元的划分基本是遵循原有柱网结构的,但是在开窗的大小与形式上必定与原建筑有所不同,需要进行填充、修补或者重新开洞。此外,根据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居住建筑时,亦需要按规定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旧工业建筑的护结构一般分为承重的砖墙,不承重的砌块墙和板材墙。总之,我国多数地区的建筑外墙节能改造中都适宜采用增设外墙和屋面的保温层、更换节能门窗等做法,外部粉饰多以涂料为主,这样能在增加保温层的同时减小对基层墙体的影响。有些建筑采用建造双层墙体的做法,既保留了原来建筑的印记,又达到了保温节能的效果,且使建筑的立面丰富起来。公寓式内部改造过程中会增加多道分户墙,为了减轻楼板的荷载,减少对结构的影响,往往使用石膏板、纤维板、胶合板等轻质隔墙代替砌体结构。但常用隔墙材料由于质量密度太小导致其隔声性能较差(往往只有30dB左右),影响居住质量。因此,安装隔墙面板时可以先安装隔墙的一面,在轻钢龙骨缝隙内布置客房电路的管线并填充隔音棉,以增强轻质隔墙的隔音效果。或者分户墙采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密实砖砌墙体,而套型内的内隔墙则采用轻质材料,从而将建筑后期附加荷载减至最低。

4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改造中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住宅的工业式生产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住宅工业化关系到全社会住宅产业乃至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改变的问题。工业化的建造体系目前在我国推进的速度并不快,但是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并有望出台一整套住宅工业化标准体系。一批大企业例如万科、远大等都在研发住宅工业化,万科集团在2007年就开始构建住宅产业链、搭建住宅产业化平台、试点与推广产业化住宅项目。

4.1预制构件生产逐步成熟

由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公寓式住宅具有户型设计模数化的特点,易于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生产和装配。通过计算拆分,可以定制内部空间分隔体系,比如可以采用预制轻质内隔墙等工业化技术和钢模的施工工艺。在当前国家重视住宅工业化的形势下,在工业建筑改造中推行工业化的生产和装配方式,借助住宅工业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实现通用化住宅部品的供应,主要构件如轻钢龙骨、横梁、内墙板、楼板、屋面板及门框、窗框等构配件均可以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既减少了材料的损耗,又降低了施工能耗,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有效改善传统的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的住宅建设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4.2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建造趋势

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建造是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建筑整体性、减少二次装修带来结构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内装工业化也是现在阶段住宅工业化中很受关注的一方面。整体厨房、整体卫浴、设备、管线一体化设计、标准化设计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以整体卫浴设计安装为例,整个卫生间是一个独立结构,其模压底盘是整体的,防火防漏,且可以现场装配,这种方式在日本得到大量应用。使用后的良好反馈说明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卫生间渗漏、噪音等老问题,且易于清洁。在工业建筑改造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同层排水的需要,整体卫浴安装时可以采用架空地板的做法,水、暖、电、气等多种管道均敷设在架空地板内的空间,排气通风管布置在局部吊顶内。这样做兼具施工简便、检修方便、隔声效果好等多种优势。在当前国家重视住宅工业化的形势下,旧工业建筑居住型改造中采用工业化生产,可以借助工业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尽快形成配套体系,提高住宅产业化发展。

5结语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2

1、工程概况。某变电站站址场地为规则长方形,长、宽分别为120m和70m,主要建(构)筑物包括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主变及其它相应配套设施。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描述,该场地上部主要土层为冲洪积粘土层,下部为残坡积土层,基岩基岩面埋藏变化大(最浅处基岩埋深4.1m,深处钻至13m仍未见底),溶洞、沟槽和土洞软土等有发育。根据现场物探和勘探揭露,该场地地质情况如下:场地地下水分布情况: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上部粘性土层中,水位埋深在3.6m~4.4m之间,静止水位埋深约在2.9m~3.2m之间。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下部基岩的溶洞及裂隙中,具有承压性,因岩石裂隙发育,故该层含水量较丰富。以上两种类型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1)粘性土。共分为五层,由上至下分别为:①填土层:浅红、灰黄色,厚度在0.5m~2.2m,以粘性土为主,含有少量碎石及有机质,土质松散,压缩性高,强度低。②硬塑粘土层:浅红色,场地分布范围广,厚度为1m~2.3m。含有铁锰氧化物及少量砾石,呈硬塑状,中高压缩性。③可塑粘土层:浅红色,与硬塑粘土层交错出现,厚度为1.2m~2.4m。裂隙面有锰质薄膜,局部含砾石,程可塑状态,高压缩性。④软塑粘土层:浅黄色,厚度为1m~2.8m,该层土遇水易分散成颗粒,饱和状,土质松散,呈软塑状态,高压缩性。⑤流塑粘土层:浅黄色,主要分布在岩石裂隙及溶洞发育处,厚度为2.2m~3.5m,呈流塑状态,高压缩性。(2)灰岩。为上泥盆系的融县灰岩,岩石面起伏变化较大,有溶沟、溶洞、裂隙的存在。石灰岩为浅灰、灰白色,细晶体结构。

3、基础选型。通常而言,岩溶地区的桩基,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灌注桩。但由于该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导致挖孔桩施工困难,而冲孔桩又因为溶洞的影响难以施工。且在该场地内具有一定可塑的粘土层,地质条件较好,并且考虑到下覆溶洞的影响,所以在基础方案选择时采用了阀板基础,地基则采用Φ400的CFG桩复合地基,CFG桩桩身强度等级为C20。CFG桩的特点是有桩身和桩间土、褥垫层共同构成复合地基,并承担上部的荷载,而不需要桩端深入到岩层。考虑到该工程场地岩溶地质的特点,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保证建筑上部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二、岩溶地区建筑基础的设计要点

1、桩基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工程中桩基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分别是按照桩身材料强度和岩土层对桩的承载力来求解,并取其中的较小者。其中,岩土层对桩的承载力的计算方程式为:R=0.5ψfcA-------------------------(1)在式(1)中R为单桩容许承载力,单位为kN;ψ为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fc为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桩身的截面积,单位为m2。结合式(1)及桩身材料强度,并考虑到该工程场地的岩面变化较大,取CFG桩桩底到岩面的桩长不超过20m,当桩长度在10m~20m之间时,单桩承载力取值450kN,桩间距为1.0m×1.0m;当桩长度小于10m时,单桩承载力取300kN,桩间距为0.8m×0.8m。

2、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工程地质报告取值250kPa,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征值计算可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本工程,上部结构要求复合地基强度达到600kPa,根据桩长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通过计算复合地基均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

3、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1)对于桩长在10m~14m,桩间距为1.0m×1.0m的单桩,褥垫层沉降为3.27mm,复合地基桩范围内沉降为2.37mm,复合地基总沉降为5.64mm。(2)对于桩长在10m以内,桩间距为0.8m×0.8m的单桩,褥垫层沉降为3.27mm,复合地基桩范围内沉降为1.52mm,基础总沉降量为4.79mm。

三、静载试验检测结果

在CFG桩施工结束后,进行了静载试验检测。在场地内共设置了16个检测点,按天然地基进行荷载试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Pa,采用面积为0.64m2的承压板,最大加载量为768kN。根据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3个检测点合格,3个检测点不合格。通过检测报告和现场压板的情况分析得知,在工程中桩身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施工记录和现场反映情况,分析造成沉降过大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由于该工程中CFG桩桩长较短,且场地内石灰岩岩面凹凸不平,而CFG桩端部为尖锥形,桩底与岩面的接触面较小,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接触面容易出现压碎或滑移问题,从而导致基础沉降量过大。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原因,对于桩长短于6m的桩,在荷载较大的桩位下,工程中适当补设了一定数量的钢管桩,以提高基础的安全度。

四、总结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3

1.1基地现状条件

四川郎酒集团古蔺厂区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东南,川黔交界的二郎镇,与贵州茅台酒厂隔河相望。此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是得天独厚的酿酒之地。厂区沿赤水河,背靠青山,位于落差近150m的山麓上。厂区建筑穿插错落,层层叠叠,是典型的山地工业厂区。扩建区域位于原厂区西侧山腰处,毗邻原厂区生产车间,用地面积约4.6万m2,拟建生产车间规模约1.5万m2,窖池约200个,年产能6×103~7×103t。

1.2现有建筑状况

厂区现有的生产车间多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大部分车间有40多年历史,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门式钢屋架,钢筋混凝土屋面;少量辅助车间为砖混木桁架结构、青瓦屋面,年代超过半个世纪。因车间建造年代较早,对生产造成一定局限,如车间天窗狭小,室内通风排气较差,酒糟需长时间晾晒;室内光线昏暗,不利于生产作业等。这些问题的日益凸显,使车间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迅猛增长的需求。

2工艺特点与创作指导思想

车间生产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车间建筑风格也无法传达郎酒历史源流;同时,基地起伏的地貌也对新厂区规划建设提出了挑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建车间设计时,将指导思想确定为:“创作吻合生产工艺、传承历史文脉、适应当地环境的现代化工业建筑。”

2.1工艺生产特点

酱香白酒的香醇口感源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而生产车间也有特殊的工艺设计方法。酱香型郎酒的生产需历经粉粹投料、出甑摊晾、堆集发酵、入窖发酵、母糟翻拌、分层蒸酒等多道工序,如此七八轮后得到酱香原酒。这种特殊的酿酒工艺对车间设计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因此,生产车间必须满足功能组织得当、管线布设合理、空间尺度适宜、通风排气顺畅等要求。

2.2传承历史文化

生产车间除技术层面要求外,对一个近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历史积淀的延续与企业文化的展示,这是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核心价值所在。对于厂区所处的环境而言,除了独特的酱酒文化,常年融汇其中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多种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独特的郎酒文化。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生产车间的互融,成为设计时着重推敲的问题。

3总平面设计

扩建厂区地势险峻,可建用地甚为宝贵,合理的建筑布局、精简的交通连接,能争取更多空间,获得更大产量,为企业获取更高效益。结合场地自身特点与周边环境特征,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权衡。

3.1适应基地高差,平衡场地土方

场地南高北低,落差为35~42m,平均坡度为10°~12°,东西高差在9~24m,平均坡度为4.5°~6.1°。中部有南北走向沟谷,南侧为填埋场,风向多为东西走向,据场地状况综合考量,在坡度较缓的东部并列布置东西走向的车间,顺等高线前后跌落。车间纵向单元依据高差灵活增减,以取得较强适应性;其他区域依据地形分散布置,纵向长度灵活控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单跨车间适应地形较强,但间距的退让会大大减少土地利用率;而双平跨车间对基地填挖较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且挡墙支护等防护措施,会投入巨额资金,造成浪费。因此,依据场地高差与坡度,并考虑间距及交通等因素,设置高低跨车间适应地形,取得车间数量与地形高差之间的平衡。

3.2加强道路联系,保证车流畅通

场地南侧是厂区的交通干道,由西至东沿山势向下,西北侧有厂区原始道路与场地邻接。因此,需依靠这两条道路解决地块内部交通。由车间排列方式与地形因素,东部设计成环型车道,串接每层每跨车间,保证高低跨车间能双面进车,也为消防提供了双面扑救场地。为保持车流畅通与运输便捷,车道回环处多有接口,在不同标高与东侧干道直接联系,确保车流大时道路畅通。环型车道还能有效地缓解坡度对厂区生产运输造成的压力,除了在车间入口处留出平坦路段便于车辆进出外,其他路段坡度均控制在7%以内,以化解场地内部落差。

3.3剖面适应环境,功能因地制宜

以总平面布局为基础,为与基地环境相适应,依据场地坡度、车间跨度、车道宽度及放坡尺寸等参数,计算出高低跨车间室内地坪差为4.0m,最大限度平衡场地挖填量,依此高差在山墙面设置配套房间,供值班管理之用,一举两得。另一方面,高低跨有助于将蒸酿中产生的大量饱含乙醇的高温蒸汽及时排出,减少金属物件的腐蚀:低跨车间产生的蒸汽经天窗或侧窗就近排放室外,高跨车间的蒸汽则经高跨天窗迅速排放,自身形成上升气流,具有良好的疏导作用。由此能使车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必机械排汽,减少了运行费用,经济节能。

4建筑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针对生产车间的功能排布、外部造型、工艺技术、材质色彩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细致考虑。

4.1灵活高效的功能排布

车间内主要由窖池、泥池、甑罐、晾堂及附属区域组成。其中,窖池区是生产车间的主体,也是影响产量的直接因素,窖池的大小与布置必须与车间内其他功能及柱网相协调,车间纵向采用6m柱网,结合发酵酿造工艺,考虑窖泥池及甑罐等空间,将窖池宽设定为2.8m。车间横向跨度采用15m,考虑车道与晾堂宽度,窖池长度控制为5.3m。如此设置能保证同面积空间中的产能最大化。泥池尺度以容量而定。按照郎酒酱香白酒的酿造工艺需求,各时期的投粮、入窖、封窖、翻拌、堆晾、蒸馏、出酒等工艺对车间内流线有较高要求,且车辆需要进入车间进行装卸,因此,车间内空间布置必须要精简便捷,并满足行车要求。设置窖池纵向一字排布,留出侧向晾堂供车辆通行,晾堂靠近侧窗也便于酒糟晾晒、母糟翻拌、堆集发酵等工序,这样线性的设置可使纵向行车在晾堂与窖池之间就近作业。甑罐集中放置于车间中部,邻接出入口,便于蒸制、灌注及原酒的运送,同时车间中部天窗最为高大,通风效果最佳,能使甑罐区的蒸汽快速排出,避免在内部空间聚集,减少墙面侵蚀,净化工作环境。泥池区使用频率低,一般作封窖之用,故置于车间端头,位于车间山墙处。

4.2传承历史的外部造型

从19世纪20年代至今,老厂区内的建筑,一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及近期所建建筑,其建筑造型简单,内部为混凝土桁架结构,反映了工业建筑结构的时代特征;另一部分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屋,均为砖混结构,虽年代较久,但青砖砌筑、清水墙面、檐口叠涩及窗台线脚等特征,展现了近代建筑素雅平淡的风格,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这些建筑造型记载了企业发展的历史,具有代表意义。在酿酒车间设计时,车间外部造型承袭了早期建筑风格,运用设计语汇描摹历史印记;建筑内部结构采用门式排架结构,以取得宽阔空间。为满足生产需要,车间一般有固定的结构模式,受生产工艺及结构设备等条件限制,其内部空间的灵活性不及其他建筑,而对于外部空间而言,不受结构影响而有更大的创作余地。因此,对于生产车间的设计主要立足于建筑屋顶造型和建筑表皮设计。表皮作为附着在结构外表的围护结构,是建筑性格的直观表现。车间外表面采用纵横方式划分:护壁立柱为纵,水平勒线为横。护壁立柱处垂直墙面做双墙垛,顶部砌筑叠涩造型,与早期车间取得一致,墙垛间设置排水管道,造型时兼顾使用。水平窗与高窗嵌入水平勒线之间,并结合窗台、窗套突出立面形体。屋顶采用传统双坡屋顶,为化解车间超长体量、打破平直的屋顶轮廓,采用中高侧低、分层跌落的形式,以求变化。山墙及屋顶错跌处砌筑封火山墙,取得与周边建筑协调。

4.3自导通风与给排水设计

车间采用自导式排气措施。酿酒中蒸酿过程产生的大量蒸汽需快速地排出车间,若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气体量大难以满足需求,且常年运行,易耗损不节能。车间内的蒸汽主要由甑罐蒸酿及晾堂酒渣产生。蒸酿中产生的气体浓度大、温度高、较为集中;晾堂酒渣产生的气体浓度、温度不及甑罐区,但堆放量大、区域广,产生的蒸汽量也不容忽视。因此车间采用自然排气方式,通过平开窗、高侧窗及屋顶天窗形成空气环流,自导排气。新车间增大高侧窗及天窗数量与尺度,使排气更便捷顺畅;改变高侧窗开启方式为中悬式,使排气通畅。车间并用重力式与压力式排水系统。车间长度在72~120m,屋顶面积较大为2200~3600m2。车间屋顶外墙天沟处,采用重力流雨水系统,雨水散排至室外散水沟。车间屋顶内侧天沟处,采用压力流雨水系统,雨水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外墙落水管结合建筑立面设计,隐藏于护壁柱墙跺内,装点了立面。内天沟落水横管平行中轴布置,在两侧山墙处经落水管排出。

4.4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

材料的选择除有钢材与灰砖外,还采用青石、木材等相互搭配。车间外墙采用“十字式”与“顺丁式”相结合的灰色粉煤灰砖砌筑,分别运用在墙面与墙裙两处,砖墙用色以沉稳的青灰为底,线脚处采用白色抹灰勾边,以增强线条装饰感。屋面采用深灰色压型钢板,取得与原有建筑色彩的协调。屋顶檐口雨水槽喷涂浅灰色防锈漆,形成通长的水平线条。封火山墙墙头、侧墙、线脚等处采用白色抹灰勾勒,强化建筑体感。门窗采用木质窗框,在木材本色上稍加防腐清漆,使其呈现出较为自然的色彩。窗户采用传统花格图案,以求与当地原有建筑融合。墙基勒脚采用当地青石砌筑,形成沉稳质感。建筑色彩使用青灰为基色,更接近当地原有砖混建筑色彩。粉煤灰砖在烧制过程中的深浅差异,能在建筑立面形成不大的反差,使墙面更富有肌理变化。白色抹灰的线脚勾线、压顶与封边,使建筑体量更为挺拔,层次更为丰富。木材除了可增添色彩外,也在人体尺度下营造出亲和感。

5结语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4

在中国LOFT空间正在迅速发展中,我们北京的798艺术中心是比较典型的,这里聚集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艺术家把艺术品直接放置在LOFT里面。LOFT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很随意,休闲,最大限度地激发想象的空间,所以最好的空间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创意能够迅速激发出来,最快的诞生。廉的租金,把一些厂房租下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在“798”艺术家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的工厂,整个区域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和生活,慢慢今天的798艺术区就形成了。出版社、艺术画廊、雕塑家、当代艺术家纷纷进入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出现出版、设计、演出、艺术家工作室、展示等文化行业,同时时装、精品家居、餐饮、酒吧等服务性行业也聚集于此。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与文化正凝聚于北京大山子地区“798”空间。工厂,画廊,工业生产,艺术创作,秩序规范,率性随意———这就是今天的798。

二、昆明“创库”

昆明创库又称上河车间,原来为昆明机模厂生产车间,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101号,空置后建立了20多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展览、休闲、餐饮空间,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昆明艺术家标志性的建筑。昆明创库是由空置厂房改建的艺术主题社区,在社区内广告人、艺术家、商人、策展人、学生、工人、艺术爱好者……各取所需。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大众艺术品,还有更附传统性的艺术品、民间技艺和实验性当代艺术、戏剧、电影、舞蹈、音乐、演讲等演示和交流。展示当代实验艺术在这个由艺术家开辟的上河车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活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融汇、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冲突与交融、时尚休闲的消费空间与简洁实用的创作空间交织汇聚,相互影响,形成了这一地区既有活力又富特色的社区。创库内的各种画廊、设计室、酒吧、文化传播公司等机构或企业,都因其各自不同的展运作模式和定位而互为补充。艺术家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公众艺术中心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城市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还促使市民和企业开始关注艺术,激发当代艺术的活力,以提高其形象和完整性力度。

三、重庆“坦克库”

艺术中心为创意专业人士、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栖息地,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拓宽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沟通渠道,扩大了社会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丰富了相关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的中国当代艺术资源,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和良好建议,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过去的对空置工业建筑的改造往往是大修大补,甚至直接被“夷为平地”或局限于纯粹的外观建筑的改造。拆除和重建都浪费很多资源,而且破坏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空置空间可以通过室内设计艺术的方法“变废为宝”,原来的自由空间只需要些微的调整来适应新的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保持原来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比国内外空置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实践差异找到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距离和不足以及值得我们借鉴和注意事项。分析空置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阶层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试图找到一些适合中国国情,探索可持续发展空置工业建筑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空置工业建筑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尽管国外许多空置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我国空置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参考,但毕竟国内外人文环境、时代背景和所有的细节都不同。研究的方向不仅要考虑建筑具有历史意义还要注意到它正在形成于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城市文化发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产业。

四、结语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5

1.loft空间和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关联

Loft文化发源于纽约的旧工业建筑区———苏荷(soho)区,从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loft空间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种妥协和无奈。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锋艺术家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空间。而由于旧工业建筑廉价的租金,艺术家纷至沓来,将其改造为集居住、创作甚至是销售一体的空间形式。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相当有限,这种无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件和工业建筑空间特征,使得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留。

2.loft空间特征

2.1高大开敞

空间,是建筑之灵魂。而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形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间高大开敞的特征。这一空间特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loft多为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而对旧工业建筑这一空间特征的保护转化成了loft空间的主要特征。

2.2自然而真实、保留工业美学

工业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非常真实的反映着工艺生产的流程,是一种完全真实和理性的空间。内部空间不加藻饰,简洁真实,空间内梁、柱等结构构件清晰可见,非常理性地表达出建筑的营建逻辑。Loft空间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这种美学。

2.3模糊性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大多是在单一空间内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艺术品展示等诸多功能的空间。因此卧室、厨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块就不可能像传统民用建筑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隔断,传统的套型模式被打乱,loft空间展现出模糊性。

2.4灵活性、可变性

loft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租赁,因此使用者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大都是临时的,这些非固定的空间隔断随着租客的变更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loft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因。

2.5浪漫化、个性化

传统的居住空间或是办公空间中,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划分并作为商品销售给其使用者,建筑空间是一种既定的形态。而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的空间划分和装修来尽情地发挥,创造浪漫的、个性十足的空间。

二、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1.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1.1通高空间的融入

工业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备更加高大的空间,而最早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艺术家们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资金,往往会对旧工业建筑空间进行较为简单和局部的处理,虽然在空间内做了简单的隔断和划分,但是室内空间中往往都会保留一部分原有工业建筑空间的样貌。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空间,而这些空间的融入也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和普通旧建筑改造空间的标志性差别,Loft中的通高空间可以充当展示空间、商业空间等,适用于大型厂房改造项目;而在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画廊等小型厂房改造中,高大开敞的通高空间则通常作为起居室和创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间。

1.2loft空间分隔

依据loft空间内不同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需求,可将分隔的类型划分为:弹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闭分隔。loft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为阁楼和屋中屋这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loft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内部分隔的重要因素,因为在时间上,阁楼和屋中屋的建造时间都晚于建筑主体,是附属于旧工业建筑的建筑构件。其次,作为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旧建筑改造的手段,阁楼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划分,会预留出通高空间,这种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间的显著特征。

(1)阁楼

阁楼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阁楼在结构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这也是它和屋中屋这种分隔形式的主要区别。阁楼在营造之时通常在内侧设柱子加以支撑,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通常搭接在旧工业建筑的吊车轨道或是牛腿柱之上,节省了建造的材料,实现了较为经济的改造。例如上海八号桥中的5号楼(如图3)的原厂房空间开敞高大,故在改造后成为展示和信息的空间。但完整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原样保留势必会造成空间浪费,而且也难以满足改造后建筑的功能需求。因此,5号楼还沿着原工业建筑的建筑外墙增设了四周的阁楼空间,作为设计单位的办公区域,整个空间就形成了大空间套小空间的空间组合。满足了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

(2)屋中屋

屋中屋与阁楼利用旧工业建筑本体的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其与原有旧工业建筑联系不强,改建后的屋中屋拥有一套独立结构体系,因此屋中屋具备了以下优势。首先,屋中屋的营造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动,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当需要对内部分隔进行重建时,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会对旧工业建筑带来二次破坏;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当于建筑拥有了双层皮,而屋中屋内部通常是较多人员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间,需要空调和暖气等温度调节措施,屋中屋和旧工业建筑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过渡空间,这层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降低了能耗。

1.3loft空间衔接

和loft分隔相对立的是,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产生的若干功能板块,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空间之间的衔接。

(1)竖向衔接

竖向衔接多见于loft空间的水平分割,在高大开敞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内通过水平分割的手法创造出夹层空间,就必然需要竖向交通来联系。竖向衔接通常表现为楼梯,坡道等。这些新增的楼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钢材和玻璃等轻盈的材质,使楼梯看起来轻巧简洁,大气时尚。这些通透的楼梯还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弹性分隔手段,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装点了loft室内空间。

(2)横向衔接

Loft空间的横向衔接多见于垂直分隔,其主要表现为空中连廊。特别是在功能上存在联系的两个空间分别处于非首层的位置上时,就需要二者之间施以空中连廊。上海八号桥在设计时就成功的运用了连廊这一建筑元素,将8栋旧工业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八号桥这一名称的由来。空中连廊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连,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内外都有穿插,人们通过这些连廊就可以顺畅地漫步于旧工业建筑区之间。连廊起到了室内外空间的串联,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2.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旧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新旧冲突的手法来引入新元素,这种新旧冲突的设计手法来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贴理念,20世纪中叶的拼贴艺术深远地影响着loft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影响下,loft空间及其外立面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和编辑的状态,各个时期的材质都会拼贴在外立面上,显示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改造进程。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没有可以的和旧材料相仿,反而刻意的制造冲突。通过这种新旧材料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新材料体现出建筑空间的新颖和时尚,而旧工业建筑表皮则体现着怀旧气息,从而形成了商业建筑空间的亮点。例如上海莫干山M50艺术区外立面改造设计中,主体元素为厂房原有的红色清水砖墙,但这样的立面形式比较单调,不太适合与新融入的功能空间———商业画廊,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了钢结构和大面积的有色玻璃,新旧材料的冲突使立面既不缺乏历史气息又充满时代感。轻盈精致的新材料一改旧工业建筑烟囱浓烟滚滚、地面污水横流的旧样貌。赋予其与时展相适应的怀旧与新颖相结合的外立面。

三、结语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6

轻型钢结构主要应用在不需要承受大载荷的建筑中,目前轻型钢结构已经在工业建筑设计得到了应用,这是由其本身诸多的优势性决定的,例如抗风性、抗震性、保温性、耐久性、健康性、隔音性以及环保性等等。轻型钢结构在应用中特点较为突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轻型钢结构具有自重轻的特点。自重轻是支撑轻型钢结构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轻型钢结构之所以自重轻是因为该结构在制作中采用的是轻型焊接的H型钢,其具有较高的截面利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钢材。其次,轻型钢结构工业化程度高。轻型钢结构整体构造比较简单,并且在制作中所使用的材料也较为单一,因此与其他结构相比更容易实现自动化与标准化生产。不论是从生产角度来说还是从安装使用的角度来说,利用轻型钢结构所建造的建筑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符合工业建筑要求。最后,轻型钢结构在建筑现场施工速度快,所使用的工期较短,所以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该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并且轻型钢结构本身质地较强,对技术要求标准也不是很高,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应用较为便捷经济。

2工业建筑轻型钢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

2.1适用性

轻钢结构工业建筑的适用性是指在室内物理环境上满足职业规范和生产人员的劳动安全的要求,在空间上要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往往被人们忽略,它的质量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相反空间设计得到了设计人员的重视。空间设计一般体现在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等几个方面。

2.1.1声环境

工业建筑中取消钢结构建筑室内噪声的来源主要为三类:振动噪声、雨水撞击声及空气噪声。由于噪音的来源不同,采取的阻断方式也就不同。对于振动噪声,一般采取的办法是采取阻断振源。主要是两种方法:(1)设备自身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震动。(2)在主体钢结构与振源间设隔振沟,可以大幅度提高隔震效果。对于雨水撞击声,一般采用采用具一定的有隔断声音性能的材料来达到减少雨水噪音的目的。为了减少空气带来的噪声,轻钢结构建筑一般采用的是50mm厚的岩棉夹芯板。采用岩棉夹芯板可隔声降噪,使厂房外的噪音达到30分贝以内。

2.1.2热环境

热环境是指由太阳辐射、气温、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相对湿度与气流速度等物理因素组成的作用于人、影响人的冷热感和健康的环境。轻钢结构工业建筑主要是通过采用通风和保温隔热来调节室内的热量。在靠屋脊的位置安装通风器可以起到通风效果,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可以满足要保温隔热的要求。

2.1.3光环境

轻钢结构工业建筑对于室内的采光要求较高,一方面可以节约室内照明,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采光材料的选择应与采光要求和其他围护构件的耐久年限相适应,常用的采光材料为玻璃纤维聚酯(FRP)采光板和聚碳酸酯(PC)采光板。

2.2安全性

轻钢结构工业建筑安全一般指的是防腐、防火、抗风、抗震、防爆及防雷等,文章主要结合结构专业的经验,对轻钢结构工业建筑防火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安全设计是轻型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工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等级是根据产品的性质特点、原料在整体中所占面积比例和生产工艺及其原料来确定的。而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还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规模来确定。通常,戊类厂(库)、多(单)层厂房在设计中采用轻钢结构时是可以不做防火保护的,这可节约工程造价。对于那些需要做防火处理的结构构件,可以在其表面刷薄涂型防火涂料,以达到防火隔热目的。另外,在建筑中所采用的防火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满足《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24:90》中的相关要求。其施工技术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并且所有钢构构件的耐火极限都需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在设计中,可以根据轻钢结构工业建筑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防火等级,采用相关的防火措施。规模较大的轻型钢结构厂房一般为综合性厂房,需按照相关规范分成多个防火分区,采取有效的防火隔断措施。

2.3经济性

采用合理的建筑方案的是控制轻钢结构工业建筑造价的最有效手段。这需要设计师不断的优化方案,使其满足轻型钢结构的生产特点和企业的要求。优化方案设计就包括项目的选址、规划总图位置、划分防火分区、选择建筑材料、确定建筑耐火等级和耐久年限、控制单体规模和设计建筑造型等方面。除了需要满足结构上多方案的比较、得出最优的柱距和断面之外,还需要结合建筑美观、保温隔热等要求选择强度较高的夹心板。为了降低用钢量,结构设计人员需配合建筑、电、水、工艺、暖通等专业的要求适当增加吊挂荷载(尽可能均布)。在结构设计中减少异型构件引起的造价增加,尽可能的采用定型的产品。尽可能的使用建筑模数,以压型钢板等构件的模数尺寸基准设计的结构,材料损耗最少。总之,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需要满足建筑功能的和业主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采用最经济、可行的方案来构造材料。

2.4美观与立面

轻钢结构工业建筑的特点是形体简洁、规格统一、体量较大、构建的类型较少,因此轻钢结构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尽可能的采用较少的构架。它对避雷针、点支玻璃雨棚、企业名称等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外墙板,如弧形彩钢板、大型氟碳涂层水平安装夹芯平板、高(低)波压型彩钢板、小型彩钢竖直安装平板等材质的变化、光影效果和线条对比也会形成韵律感。

3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3.1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屋面设计方法

在轻型钢结构屋面设计中,首先是建筑材料与坡度选择,现今我国工业建筑轻型钢结构中的屋面材料主要有太空钢板以及压型钢板等,目前我国工业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金属压型复合保温板、夹心板以及金属压型板,这三种材料各有其不同之处,它们之间的用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一般工业建筑而言,建筑屋面坡度越大,那么对屋面排水则越有利,然而若坡度过大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坡度过大会提升排水速度,易产生溅水现象。相应的若坡度过小,排水速度也会相应变小,水流速度过于缓慢易造成积水状况,因此在轻型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合理控制屋面坡度。另外,轻型钢结构屋面材料也是影响工业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屋面材料选择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工业建筑对材料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础选择价格适中且质量较好的屋面材料,为后期工业建筑奠定基础。本还应该对金属压型钢板屋面构造设计进行合理把控,金属压型钢板屋面构造设计中主要包含板型选择、屋面开洞方式、采光带设置以及压型金属板选择等等,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轻型钢结构的工业建筑,为使建筑具备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会在屋面上部位置合理设置通风孔与采光带。

3.2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墙体设计方法

工业建筑中的墙体位置一般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外墙和内墙,根据其不同的受力特点可以将工业建筑墙体分为自承重式轻型墙体以及非承重式轻型墙体,通常情况下我国工业建筑墙体设计中所运用的墙体材料大多数以轻质材料为主,例如彩涂金属压型板夹心板、彩涂金属压型板以及PC板等等,在应用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要求、设计标准及不同板型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合理选择墙体材料。金属压型板墙面系统构造设计的重点在于压型板具体的长度选择以及钢板墙面系统细部构造设计,在墙体金属板选择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板块单位面积的覆盖率以及板块承载力水平,在使用中应尽可能的减少或者不出现压型板长向搭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施工材料。另外在夹心板墙板构造设计中需要对夹心板的节点做法以及及结构布置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科学选择板块的放置方式,在设计中要懂得把握重点,需要对墙体的转角处、窗洞口以及踢脚处进行重点设计,以此来提高轻型钢结构墙体设计整体水平。

3.3工业建筑设计中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设计方法

轻型钢结构加层设计与建筑中的普通加层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不仅具有普通加层的功能,同时还兼具了轻型钢结构本身的特点,在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轻型钢结构加层的个性特点。轻型钢结构加强的主要方式是在原有建筑主体结构上进行直接性加高,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得到加固以及优化主体结构的目的。当然要实现此目的需要一个经济完整并且合理的设计方案,所以做好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设计十分重要。由于轻型钢结构的刚度比较小、重量轻,因此在加层构造设计中应科学设置足够的横向与纵向支撑,以此来保证轻型钢结构原有的刚度与稳定性。与此同时,在加层构造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轻型钢结构加层构造的地震效应,使板块刚度均匀分布在结构之中。

4轻型钢结构维护结构的细部构造措施

现以某沿路厂房车间为例,介绍轻型钢结构维护结构的细部构造措施。此车间东临次干道,在建筑方案创作中,立面设计成为建筑外观的主要因素。在主体构思中主要借助于护体系的设计而体现。车间立面主要是通过四角柱的T字造型、压型钢板表面的凹凸变化、梯形窗、以及色彩的变化(选择了象牙白、瓷兰色、将军红等较为醒H的颜色应用于墙而)等形成建筑外观的韵律,彰显出工业建筑的卓越品质,并产生较好的效果。

4.1墙体护构造

墙体护表面凹凸变化明显,这在护构造上就提出了与常见厂房不同的构造措施。瓷兰色压型钢板墙体突出象牙白墙体200mm,该处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在墙内檩条边缘增加附加构件与压型钢板形成特别的连接构造形式,同时做好凹凸部位压型钢板折件的收边处理。

4.2墙面转角处构造

立面墙面转角处采用专门的包角折件进行包边处理,力求达到比例协调、防止渗漏、经济性等设计要求。设计师根据立面高度、压型钢板板型为包角折件设计了合适的收边形式及尺寸,避免收边过大或过小。而且还预留出多的延展宽度,确保折件收边在遭遇环境的冷、热变化时不遭受破坏。

4.2.1窗上、下口

本工程窗口凹凸部分的设计采用两个截面相同的檩条并列焊接在一起,再配合彩钢板板折件包边,从而达到较好的凹凸效果。其他部位的窗上口与墙体的连接处设计了独特的彩钢板折件,并用防水自攻螺丝钉与墙板固定,在窗框处采用密封胶密封,防水效果良好。窗下口与墙体的连接和窗户上口的连接相似,在有些部位也需根据立面效果设计彩钢板折件。

4.2.2窗侧口

窗口与侧墙体的连接和窗户上下口的连接相似,此处不重复表达。

4.2.3檐口构造

檐口的主要作用是汇聚并排出屋面雨水,檐口的构造措施应满足相关要求。本工程采用了女儿墙内置钢天沟的做法,此处处理的重点是钢天沟与屋面板及女儿墙内墙板的连接构造。钢天沟与内墙板之间采用铆钉连接,连接处需加设通常的密封条,为了防止雨水溢出,预制天沟侧板与内墙板搭接要较长一些;在屋面板与钢天沟的连接处应设置与屋面板型号相适应的堵头封填,需将屋面板伸入天沟内不得小于100mm,并在屋面板上面安装滴水挡板。

5结束语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7

在设计过程中尽管没有可以执行的国家标准,但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的节能设计,从工艺设计开始注重建筑物的节能。例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在建筑平面布局、交通用地、安全疏散、使用功能的组合、室内环境的确定等方面进行方案的优化,尽量减少占地,缩短管线减少交通面积,使平面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减少建筑物护结构的面积,从而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施工能耗,减少采暖及空调设备的用量,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如我区大部分地区为严寒地区,工业建筑均需冬季采暖,尤其在东部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在-20℃~-30℃的天数较长,采暖能耗占比例较大。过去好多地区的墙体厚度较大,结构构件的尺寸较大,建筑物重量大,结构笨重,在节约能源方面非常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进行节能设计的潜力很大。

在本人设计的供水工程中,有好多厂房为泵房、水处理间、加药间、水沉淀间等。在能保证电气设备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主副厂房合并建设,以减少土建工程量。有些厂房室内湿度大,采用自然和机械进排风,来保证室内正常环境。并参照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对屋面墙体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门窗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工程实例

以单层排架结构取水泵站为例,屋面采用挤塑聚苯乙烯夹芯板,外墙为300厚陶粒砌块,外贴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门用彩板门,窗户为断桥铝合金窗,建筑面积461.16m2,采暖面积427.68m2。

2.1墙体外保温优点

为了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墙体外保温,可消除“热桥”的不良影响,有效地保护主体墙,使墙体潮湿、结露的情况得到改善。

2.2门、窗户

本工程门窗设计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优点是:保温隔热性能好,比普通门窗热量散失减少,大量节省采暖和制冷费用,节能效果显著;防结露、结霜,提高了门窗的水密性和气密性;防风沙、抗风压,抗振动效果好,是一种绿色建材。

2.3节能计算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8

钢结构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更加环保。就这点来说,钢结构更加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满足建筑对节能环保材料的需求。钢结构本身就是由钢材构成的,建筑对高强度和高效能材料的需求也因此得到满足,具有很大的循环利用价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不出现其他问题,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对图纸和计算不断优化,在保证图纸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设计过程应该经济合理,可以满足建筑抗震和防火要求;和施工工艺以及相关产业紧密配合,促使钢结构施工过程不断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要求。

1.1工业建筑中常规钢结构的作用

在工业建筑中,钢结构的常规应用由来已久,我国多数工业厂房均采用的是常规钢结构人字梁以及工字梁,这些常规钢结构已成为工业早期时代的主要象征。而这些特征构成了我国的吊车梁式系统以及常规钢屋架系统。由于民用建筑、商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各有不同,在进行工业建筑时要求建筑结构能够为工业生产以及施工提供最好的跨度及空间。而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工业生产在跨度以及空间上的相关需求,从而鉴于此基础上的钢屋架系统应运而生,屋架系统主要由屋架、系杆以及支撑组成。同时吊车梁系统作为工业厂房的重要部分,多数厂房中均设有吊车,主要由车档、吊车梁、轨道、制动结构及连接件等构成。在传统钢筋砼结构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工业建筑在相应功能及跨度上需求时多采用钢结构。如(1)材料堆场、大型仓库以及飞机装配车间等多采用钢结构体系,这些钢结构体系多为网架、拱架、门式刚架以及悬索等;(2)建筑物受到动力荷载影响时,多采用钢结构体系;(3)碳素厂高楼部碳素振动成型机对相应结构的耐疲劳程度和强度要求均较高时,多采用钢结构体系;(4)在高烈度区,钢筋砼结构早已超出了现行工业行业的规范以及规定,应采用钢结构以满足其新的需要;(5)原有厂房需改建或扩建时,多采用钢结构。综上即可知,钢结构在现今工业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应用广泛。

1.2工业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方向

在工业建筑中,相关人员应该根据规定的生产流程来为工艺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钢结构的形式、材料与空间等多个方面都有特殊的标准。由于建筑体量比较大,要求相关人员应该注重把握好尺度,熟练掌握新材料技术。因此,工业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业建筑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建材会被新建材取代,落后的施工工艺会被淘汰。如今在工业钢结构方面,包括钢缆、构件和型材等方面的建材类型越来越丰富。另外,高性能施工涂料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工业钢结构中存在的防火、防腐、防污染以及隔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涌出了很多新的设备、工艺与材料,有利于迎合工业建筑设计的更高要求,落后的原有工业建筑体系应该与时俱进,实现进一步的完善。

2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工业钢结构在建筑方面的相关认识还不够全面。传统混凝土结构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建筑观念,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彻底转变。工业钢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善,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涉及到多种配套体系,比如屋面、墙体、防腐、隔热和保温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材料。而国内的工业钢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技术水平与设计理念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的培养、新产品的研发、设备的制作与安装水平、钢材质量等多个方面都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升。从事工业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以及监理等领域的相关工作人员依旧没有掌握好新知识,没有彻底转变新理念,没有充分挖掘新材料,对新的施工方法也缺乏足够的掌握力度。

3优化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钢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工业建筑中钢结构的稳定性。

3.1需要我们确保脚螺栓的稳定与坚固,保证在脚螺栓使用过程中控制得当,且可以保证钢结构的应用合理有效。对脚螺栓的安装与埋设,需要重视其精度问题,以保证其他环节的有序稳定运行。

3.2要在地脚螺栓的安装中,注意钢柱的准备,有效地协调平面控制网全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而更好地保证螺栓的安装精度,使钢结构稳定性增加。

3.3要注意顺利弹出柱脚底板十字线、地脚螺栓的中心线,并将柱脚剪力孔做好积极的清理工作,在钢柱就位后,要将标高调整好,并坚固螺母。

3.4对钢结构的施工需要注意梁柱安装,并控制梁柱之间的柱间支撑精度,使空间单元的稳定性提高,以保证其他安装工作有效进行。

3.5要注意合理有效地应用垫板,确保垫板定位线精准,以对后续钢结构施工整体运作起到优化的作用。此外,在安装结构构件中,要健全构件储备,并能够充分地利用构件设备,更好地满足实际钢结构工作需要。堆放要合理规范,管理科学。每个存放场地均要有专人管理,根据供货需要携带清单取货,适时清点。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