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赏析论文范例

工业赏析论文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1

(一)以市场为中心

CBE教学模式的立足点就是市场,一切以市场为中心,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行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程序,综合考虑企业、岗位和工作三个方面的需求,而不是凭想当然或者完全的理论意义上来界定。通常情况,他们首先会成立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8-12人组成,不仅包括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还包括更多的实践派人士,可以是屡经商战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是经验丰富的工人、出类拔萃的技术人员等。委员会成员的任务就是将胜任岗位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明确化,形成教学知识体系,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考核标准。然后教师及相关教学管理负责人围绕委员会成员的分析,共同确定具体的学习方式,即所谓的“学习包”。

(二)教学目标双重要求

CBE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做中学。这一个明显的特点体现在他们的课程提纲(CourseOutline)中,其中第二部分就是学习成果和能力(LearningOutcomesandCompetencies),学习成果是一级标题,范围比较广,能力是二级标题,隶属于一级标题。不管是一级标题还是二级标题,在描述的时候有统一的格式要求,都是动词+名词+领域(应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CBE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形式非常丰富。任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时长没有硬性规定,教师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下课。或者教师只要布置了任务,需要学生独自或者分组完成,学生可以选择在教室学习,也可以选择教室之外的其他地方学习。总之,不会太关注你的行为,但是注重结果。上课教具非常多,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四)强调做中学

CBE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学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具体实践内容围绕三个层次来开展。第一层次主要是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学习、借鉴、分析相关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基础动手操作,通过自我的具体实践,让学生扎实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第三层次是能力的提高,具体分配实习,注重创新,鼓励创新,真正实现校园向工作的转变。

(五)未雨绸缪常变化

CBE教学模式下,提倡让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轨。因此,在校期间就会让学生意识到“市场常变换”的道理,比如,不定期的调整上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会将一些变化在校园网上,学生需要及时浏览网页,或者通过群网(groupwise)给所有学生发电子邮件。如果因为天气原因需要学校停课,通知也会当天早上在学校网页。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知道市场的不定性,更让学生有所体会,将来才能适应商场的各种不确定性。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目标不明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行实践教学环节之前首先就要设计明确的目的,高校通常会形成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但纵观多数高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宏观目的较多,但是具体怎么做,如何操作,如何设置实践环节使其能够紧密衔接、自然过渡方面相对贫乏。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更强,然而许多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尽管有些院校设置了实践课程,但仍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学生专业水平、综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实践内容不社会化

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多数核心课程都包括大量的专业技能操作内容,如何将理论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是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会出现大概两类问题:一是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设计教学内容,企业内究竟需要具备何种能力的人才全然不知,一本教材便想闯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市场的变化莫测,学生掌握的技能也应该是符合时代行业要求的。但有些教师一旦设置了教学内容后,今后几年甚至很多年都会一成不变,试图一招鲜,吃遍天。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滞后于市场需求。

(三)实践管理不到位

实践教学配套的是一套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也包括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评价,称之为实践管理。就目前高校的情况而言,实践管理不到位,影响实践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有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单一,尚未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在实践课程结束后,教师如何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区分好与差,多数高校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依然是成绩。二是高校对教师是否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无从考证,尚未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多数高校采用学生打分的办法。

(四)实践教师少经验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是主导。显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对整个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但目前高校多数教师是科班出身,几乎没有在外工作的实践经验。这种情况下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会少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直接决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导致虽是实践课程,依然是偏理论,轻实践,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好似学富五车,殊不知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已。

三、借鉴CBE,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层次分明,彼此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优化课程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应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过程。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立足于市场,教师需腾出一只手、一只眼关注社会变化、企业需求。其次,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并非一个,而是一系列的,彼此之间应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最后,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应该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框架。对实践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可以以个体形式思考,也可以以合作小组形式讨论,设想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案,探究最佳的解决方法。

(二)坚持实践基地

目前,有些院校已经有“实习基地”,但尚未开发“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有两条思路:一是教师牵头,发动学生深入企业洽谈,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基地”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情况酌情打分,占本课程最终分数的一定比例。加拿大荷兰学院有长期的合作企业,每学期都会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甚至有些课程,理论课只有一节或者两节,其他的都是实践内容。二是学校自办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荷兰学院烹饪学院全球闻名,学院自办餐厅,对外营业。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学院可以赢利,学生不但可以学有所成,还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三)完善实践管理机制

实践管理机制是实践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应该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要求、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及相关规则,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依。重点强调两点:首先,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各任课教师制定完备的教学大纲与实践课程相关要求;其次,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对学生在实践各个环节的表现制定详细的定量化考核标准,评价过程中打破原来教师一人定的习惯,倾听来自多方的声音,包括同班同学、企业或者其他第三方。

(四)培养师资实践能力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2

1千山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临千山风景名胜区。千山是集自然、人文、古迹、佛道两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历史价值极为丰富,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她以其俊秀的身姿和脱俗的气质为鞍山这座历久弥新的老工业基地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洞天福地。千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与之完美统一的人文景观;她的宗教文化、建筑石刻、楹联诗词、神话传说等也绽放着夺目的人文盛景。针对当地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辽宁科技大学在“建筑美术写生”课程中一直保留着到千山写生这一特色课程。在两周的美术写生实习周中,学生与老师寄住寺庙中,吃斋饭,睡通铺,颇有苦行僧的感觉。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们是从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千山除了具有优美的四季自然景色外,其人文景观,如建筑寺庙、山门、佛教雕塑及纹饰,甚至是楹联、诗词及神话传说都深深吸引着学子们无限向往,并成为写生的元素。到千山进行美术写生实了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写生素材外,还潜移默化地吸引着他们对千山宗教文化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中国建筑史和乡土建筑赏析及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等课程,都有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千山的佛寺建筑的山门与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佛寺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一楼一阁一砖一瓦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内容,就像一种教学道具,启发学生思索。无论进入到哪一座寺院,最先遇到三门。因寺院大都在深山所以三门又俗称山门。三门常常建成殿堂式,因此,又叫三门殿[3]。对于这些在中国建筑史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实地参观后马上豁然开朗。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融会贯通作用。从2009年到2011年,建筑系老师将相关课程与学院申报获批的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千山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课题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千山实地考察和调研将千山文化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起来,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效果。产学研结合对于保护及探索千山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提高本地区文化积淀提供了机遇及成果,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在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讨论中,师生通过围绕千山佛寺建筑及其宗教内涵进行探讨与研究,最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校园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

大学历史和文化需要依靠校园作为载体,体现着特定背景下校园所特有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传统校园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全国各大学的更新改造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如何使更新改造既能传承和保留传统校园的历史文化印记,又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和塑造出充满活力与特色的校园环境;同时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和创新活力。这既是当前大学改造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将校园传统文化和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的难点。辽宁科技大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鞍山钢铁学院是中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校园传统文化。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更新改造势在必行,200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置换建设。新校区以高新区分校为主体合并周边三所中专重新规划扩建而成[4]。由于是在原基址上改造、扩建部分建筑和新建大部分建筑,必然涉及新旧建筑的协调关系问题。辽宁科技大学新校区对新旧建筑的协调处理得较为恰当,新老建筑结合完美,和谐共生,使新校园既具有完整统一的效果,又充满时代气息;既具有冶金文化特色,又不失清新优美的环境;是大学校园更新改造建设中新旧建筑协调的典范。如何将特有的校园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在不同课程中,建筑系尝试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得更加完美,以期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校园传统文化特色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建筑造型”课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在科大校园中寻找新旧建筑协调的具体运用手法及其达到的实际效果,并要求将其整理成论文提交。学生针对本校历史文脉及环境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调研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和撰写论文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使学生掌握建筑色彩运用的多样统一原则,要求学生以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协调为题目,对科大的各个主要教学楼及图书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是否协调的调研报告。教师对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讲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和别人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通过讲评学生们知道:现有的校园整体建筑色彩之所以以浅灰色调为主,间或有黑白灰黄等调和色组合,是为了体现出工科院校沉稳严谨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主色调也是从科大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出发来确定的。正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建筑色彩要严格受控于传统建筑色彩,才不会破坏历史整体的色彩协调。通过对身边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总结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程中。

3钢铁冶金工业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钢铁工业名城,祖国钢都———鞍山市。基于工业城市的鲜明特色,学院在高年级开设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题目。目的是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工业设计院承接厂房项目设计打好基础。课程开设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业设计院的工作,及早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课程设计前期调研过程中,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鞍钢大型厂房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活动,使学生们对于书本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有了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于课程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为了使学生从校园景观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题目,在校区扩建时特意在科大新校园规划建设中开辟了“工业文明园”景区,鞍钢退役的冶金设备,如铁水罐,切割机,变压器,飞轮,齿轮,电机,火车头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工业设备变成了景观、雕塑静静地融入校园环境中,它们既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老一辈工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见证,使学生们既新奇又兴奋。鼓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引起学生们向更深层次思索,同时也能呼唤社会对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以及老工业设备的保护和改造意识。当前,全球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和建设趋同化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逐渐取得了人们的共识。犹如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及文化底蕴对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样,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其历史文化传统及文化内涵的传承更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辽宁科技大学工业文明园景观的创意和建设正是秉承了辽宁科技大学“立足冶金”的校园文化传统,突出体现了鲜明的冶金文化特色和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提醒人们对于历史及文化内涵的保留不应只停留在单纯对历史及文化的完整保留及追忆上,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赋予建筑和环境以新的内涵。新旧建筑协调相处,甚至达到同一建筑一样的共生共长。整新如旧,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记忆。

4结语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谭盾;英雄;研究现状

一、叙事风格及影片情节

《英雄》采用整体叙事结构,用“戏中戏”的表现方式来呈现整个故事。“战国后期,战火纷扰、群雄并起。先后盛极一时的七雄中,唯有秦国雄霸一方。秦王为一统天下,发动了对赵国等诸侯六国的讨伐战争。秦王的野心激起了各诸侯国侠士的强烈不满,纷纷伺机刺杀秦王。赵国刺客长空、情侣刺客残剑、飞雪三人最为秦王忌惮。秦王下令凡能缉拿刺客长空者,可近秦王20步;击杀残剑、飞雪者,可近秦王10步,封官加帛。3年前,情侣刺客残剑、飞雪双双闯入秦宫,刺杀秦王,但在最后时刻,残剑放弃了亲手血刃秦王的机会;残剑此举,飞雪甚为不解。从此,两人生怨。3年后,秦国侠士无名,实为赵国人,为报“国仇家恨”,也加入到刺秦行列。他潜入秦国,花了10年的功夫,练就了一身最为上乘的功夫“十步一杀”,即在10步之内,可击杀任何目标。无名前来与长空、残剑和飞雪商议刺秦事宜。同门师兄长空为能让无名接近秦王,在漏顶棋馆,佯败在无名剑下。无名求助残剑、飞雪,遭到残剑的断然拒绝。残剑的态度更引来了飞雪的不满。残剑力劝无名放弃刺秦,这使无名大为不解。在无名赴秦的路上,残剑以两字相赠无名:天下。并解释说,这是他多年悟出来的道理,秦王不可杀。积怨已深的飞雪再也不能理解残剑的劝阻行为。残剑为证明对飞雪的感情以及对社稷苍生的期待,幽怨地死在飞雪的剑下。飞雪深为愧疚,最后双双戕身戈壁大漠。秦王召见无名。无名讲述刺杀三刺客的经过,取得了十步于秦王的最高规格。无名抓住机会,飞身刺向秦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无名最终放弃了。无名以社稷苍生为由,要求秦王一统七国,结束经年战争和历史恩怨。最终无名死于秦兵矢如飞蝗的箭雨之中。整个故事以无名上殿刺杀秦王的过程展开,通过无名与秦王的对话展开无名与长空、残剑、飞雪的故事,故事结束,无名刺秦。可以看出故事的主线是无名刺秦,故事的副线有2条,分别是无名击杀长空,及无名击杀残剑、飞雪。”[1]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在知网搜索关键词“谭盾英雄”,现已搜集到的相关文献有18篇,其中硕士论文4篇。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电影音乐《英雄》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内容的梳理,本综述将这些文章大致分为五类:研究音乐发展技术手段的文章有2篇,探讨电影音乐创作特色的文章有7篇,分析武侠电影本体的文章有2篇,探析配器技法的文章有5篇,新闻报道的文章有2篇。

(一)研究音乐发展技术手段

四川师范大学夏娇的硕士毕业论文《谭盾电影音乐“影•音”结构关系研究》[1]第三章“电影《英雄》叙事及原创音乐分析”从情节、音乐发展技术手段、配乐曲目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影《英雄》核心主题材料由一个开放性乐段构成,由该乐段材料衍生出另外两个主要主题和三个次要主题。文章从电影《英雄》原声带16首曲目的结构作了深入的分析。樊未锋《浅谈谭盾作品<ForTheWorld>所蕴涵的“道”》[2]一文从电影主题曲《ForTheWorld》引出,论述伴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主题旋律随之各种变化,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道”的思考。

(二)探讨电影音乐创作特色

朱丹丹《谭盾武侠电影音乐的创作特色及意义》[3]一文从武侠电影音乐的创作特色来介绍,作品中对东西方元素的运用,如运用民族乐器、民族调式、民族文化、西洋乐器、西洋调式,将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在音乐国度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天下大同”。西北师范大学浦江辉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国西部电影音乐对地域文化的彰显与当代回应》[4]第一章“音乐对西部电影地域景观的构建”第四节“武侠题材意象”中提到《英雄》在中国西部的大漠上拍摄,但并未涉及到音乐的研究。夏伟涛《谭盾电影音乐创作的“中国风”审美意蕴研究》[5]一文从民族传统配器和东西方音乐元素的运用方面论述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审美意蕴。周静《谭盾电影音乐中的民族意蕴——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6]一文从电影《英雄》的配乐中对创新使用民族音乐语言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湖南工业大学王怡的硕士论文《谭盾“武侠三部曲”电影音乐研究》[7]第三、第四、第五章对谭盾“武侠三部曲”电影音乐的中西音乐元素交融的艺术特色,电影音乐营造意境氛围、淡化暴力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民族特点、强化视觉效果的艺术功能,及电影音乐的当代价值七个方面进行论述。程辉《谈当代影视音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从谭盾电影音乐谈起》[8]一文从当代影视音乐的特点、谭盾电影音乐的特点、当代影视音乐的发展趋势三个部分论述。李钰鹏《谭盾电影音乐的艺术》[9]一文通过谭盾一贯的音乐创作来全面剖析其电影音乐的风格与特点,探究其音乐创作中所包含的民族情节的根源,揭示其作为国际性音乐大师在电影音乐创作领域中所具有的包容性、创造性以及在电影原声音乐发展上的新思路,强调出谭盾电影音乐的创作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所具有的启示性的意义。

(三)分析武侠电影本体

任珺(王莹)《从“归隐”到任用自在的“顿悟”》[10]第二章第二节“《英雄》原声音乐”主要从张艺谋导演对武侠电影文化内涵的解构来论述。文中提到:《英雄》是一部武侠电影,而导演“张艺谋将‘狭义精神’放在次要位置,将对人物的思考及对社会的影射置于首位。这种本末倒置的‘进步’,将‘武侠片’的内核弱化,让它向‘史诗大片’‘文艺大片’‘伦理大片’倾斜。”[10]张子骏《浅谈中国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符号》[11]第三章第六节“《英雄》——秦腔、大漠之风”提到《英雄》中音乐具备浓厚的雄性特征和尚武节奏,得益于使用日本的鼓童。作曲家创造性的将男声、鼓声与琴声糅合在一起,表现出军队的力量、戈壁滩的苍凉,其气势磅礴、雄浑深厚的张力令人震撼。第五章第二节提及谭盾“武侠三部曲”电影音乐的成功对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三点启发,一是要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将民族音乐注入电影音乐,三是要具有开放包容的国际眼光。

(四)探析配器技法

曾维《从容游走于“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谭盾电影音乐现代性论析》[12]一文主要从谭盾电影音乐的现代性,电影音乐的民族化特征,电影音乐的国际化特性三个方面来分析。配器上,用二胡的丝弦代替小提琴的琴弦,再用古琴的装弦调弦法装调,还原出中国古琴——“秦弦”。王欣《传播中的电影音乐——音乐解读〈英雄〉》[13]一文将《英雄》由序曲开始的16个音乐片段作了分析。而且提及音乐的配器,如浩荡的秦军于尧鼓齐鸣中策马奔驰,借鉴秦腔的高音特征使音乐听来有远古大漠的苍凉感觉。赫达《浅谈谭盾电影音乐的审美艺术——以〈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为例》[14]一文描述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如配器中民族乐器击铙、鼓与西洋乐器小提琴的结合,完美呈现出飘渺幽怨的音色特征。詹薇《论谭盾的音乐创作在电影中的应用及其特殊价值》[15]一文在第二部分第二点论述《英雄》的创作元素,其中提及音乐中使用两把小提琴,一把是帕尔曼的小提琴,一把是特制的,用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上的丝弦代替的小提琴琴弦。日本鼓童运用中国手法击鼓,并运用“轮指”法进行演奏,使鼓声呈现出全新的听觉形式。熊志音《〈卧虎藏龙〉诸片中的民族器乐赏析》[16]一文从中国传统器乐与西洋乐器结合产生的音响效果来论述这部电影音乐的成功,这种技法极大地为民族器乐拓展了展现空间。

(五)新闻报道

“校园歌声”发表的《谭盾:电影缘&音乐情》[17]一文谈到谭盾创作电影音乐的灵感来源于他母亲的饮食习惯,作为生活在纽约的湖南人,即便吃巧克力都要蘸着辣椒酱。在音乐创作上也模仿了这种将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的做法。《英雄》的音乐粗犷、沧桑、浪漫,满怀北方大地的情怀,其中帕尔曼的阴阳小提琴、日本的鼓童、蒙古的呼麦、交响乐团的铜管、湖北的编钟、京剧韵板、老生花脸的吼叫都为音乐增添了精彩的一笔。陈湘阳《谭盾来深摆音乐盛宴》[18]一文提及:音乐会上首次同场演奏《永恒的水协奏曲》、《卧虎藏龙协奏曲》、《英雄》。演出圆满成功,并获得观众的高度评价。谭盾受采访时曾说:“如果说《卧虎藏龙》是我的女儿,它带有南方音乐的柔情似水,细腻、委婉,线条简单;那《英雄》则是我的儿子,表现的是北方音乐的大气磅礴,音乐粗犷、沧桑、多层次”。虽然这些研究《英雄》的论文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其研究的角度并不广泛,研究的内容并不均衡。文献中几乎没有从综合艺术角度和音乐结构角度来分析《英雄》的文章。电影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从开始到结束,音乐充实着剧情不断发展,甚至在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能起到增强的作用。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笔者将从作品的音乐曲式结构方面继续分析电影音乐《英雄》,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理论家的关注和研究。

三、结语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4

【关键词】汽车设计能力;研究性教学;汽车设计;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设计能力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然不具备所需的汽车设计能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工程师。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全局性的视角,探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出高水平的设计人才。

一、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2]。1.基本设计能力不扎实。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基本设计能力,例如,进行汽车设计时,出现汽车机构分析错误、绘制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先修课程期间,没有意识到该课程与汽车设计能力的联系,没打好扎实基础,致使后续学习《汽车构造》等汽车专业课时,费时费力。2.汽车设计产品实用性差。部分学生勉强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但是,要么所设计的汽车产品制造工艺性差,要么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方便使用,汽车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其原因是学生主要学习课本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清楚所设计产品能否符合制造工艺性、人机工程学、工程伦理等多方面需求,脱离市场需求。3.汽车创新设计能力薄弱。很多学生进行汽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以模仿前人已有设计为主,很难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其原因是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创新设计实践,没有形成创新设计的习惯。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性地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3]。

二、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途径

汽车设计能力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学阶段时间上不断线努力,通过各课程协同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协同努力实现。通过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汽车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毕业设计等各阶段贯穿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和自信心,显著提升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

(一)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给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由专业教师们给学生讲解大学的知识体系以及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热爱,清楚汽车设计的重要性,树立目标,明确大学阶段重点学习哪些课程,在各个阶段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可持续性的学习计划。

(二)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通过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学生将汽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汽车实际应用有机融合。例如,汽车实习教学包括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制造工艺性实习等。在进行汽车拆装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基本构造、拆装顺序,教师结合一些重要构造让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例如,观察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的特殊性,分析其设计目的。进行汽车驾驶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的使用方法,教师布置一些研究性的题目,例如,如何设计转向系统实现汽车转向性能好;为什么要避免猛踩制动踏板;急速转向时,车身姿态有什么变化。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实验、实习教学,学生更明确汽车设计与汽车使用、汽车制造、汽车性能之间的联系。

(三)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电子》等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由于汽车组成复杂,课程内容多,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汽车设计》针对重要的汽车子系统按照设计目标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顺序,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总体设计,如何进行关键部件的选型与主要参数设计,如何进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给学生赏析知名工程师的设计实例,邀请企业知名设计专家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

(四)进行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通过研究性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系统地训练学生进行一定的汽车结构设计,具有独立设计能力,并能进行学术交流、完成学术报告。每届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时俱进,例如,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是研究重点,选题适当选取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指导教师不局限于学校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增强学生的汽车工程意识。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使学生结合未来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在毕业设计全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查阅资料、确定研究重点、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设计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规范制图、完成格式规范、简明扼要的学位论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考核、成绩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学生能凝练创新点,体现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结语

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共同作用。学校建立良好的研究性教学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汽车企业为学生提升设计能力提供学术交流、实践的场地、机会,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会促进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多年的研究性教学改革证明,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毕业设计,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汽车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庭琼,范健文,杨磊,刘梦.《汽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才智,2018,20:153

[2]文少波,臧利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8,7:49~51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5

 

航空工程的先驱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这句话说得极是!其实,科学家通过研究亦能带给人类未来的世界,历史上的每次科技进步都带给人新的生活。但这只是说了人类文明中的物质文明,在说到人类文明的另一半——精神文明时,还可以再加一句:“艺术家创造精神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工程师给人类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工程教育正是培养这种工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快,工程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直接决定工程技术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国家的工业竞争力。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争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除了工业以外,西方的文化产业,比如动漫及其周边产品,也给其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点,而日本的动漫产业的产值更是赶超汽车工业。如今在中国,政府也正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与文化增长点。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动漫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今天的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其内涵越来越宽泛,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成为手段,越来越具有工程化的特点,动漫艺术家或工作者也像工程师那样,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商业开发意识。硅谷推崇备至的便是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其精髓就是很强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商业意识。从这点来讲,动画人才培养也就与工程师的培养十分相似了。   工程教育改革着重解决“面向工程实际”的问题,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点相对应,动画人才培养也需要注意面向实际动画生产制作与创作问题、人才类型与结构体系问题、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问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天津大学动画专业教学改革即以此为要旨,充分吸收和借鉴工程教育改革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本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宗旨,强调突出生产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笔者从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效果跟踪、学生就业、企业反馈、制度建设、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探索,全面阐释天津大学动画专业如何解决动漫人才特色培养问题。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以工程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为参考,在借鉴欧美与日本等成功的动漫教育模式以及传统艺术院校因材施教的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校、企调研,结合几年的实践探索,天津大学动画专业着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通识教育加工作室方向培养”,同时辅以大量的艺术、人文、管理、设计,甚至部分工科课程等方向的选修课程,再加上第二课堂的研究、创作方式。所谓“通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将动画所需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技术类课程、公共课、选修课基本修完,使学生对动画艺术、创作、制作、理论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打好后续学习、提高的基础。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创新能力。工作室培养阶段重点放在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与提高创新上,请企业的一线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方法由“听中学”改为“做中学”,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发展其个性,具体措施是整合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工作室培养阶段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生产实训与研发,学生原创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本着双向选择和服从调剂的原则,学生通过选报方向和考试、调剂进入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分为二维工作室、三维工作室、定格工作室,以及大四的综合工作室。各工作室针对各自的培养方向进行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结合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本、以生产标准为基准,共同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共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特色培养。工作室培养模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能力,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参照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工程师培养思路,结合动画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对教学大纲作了充分调整,进一步围绕动画制作所需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各部分和各阶段课程相互搭界、相互衔接。因此,学生的学习有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贯穿始终。具体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知识点被整合、相互衔接,使学生的实战技能、理论基础、创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与提升。工作室课程内容全部实训化,重视每名学生的个人实战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点评、师生互动、评价与改进环节被加强。在作业成果提交方面要求:创作与设计理念贯穿化、基础作业作品化、设计作业专业化与标准化、创作作业专业化与规范化,所有作业均为实物化与电子化双版本。   二、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完全注重对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三大基础课程注重动漫基础与构成的知识,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动漫造型素质与表现能力培养,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造型基础课训练内容与方法。优点是使学生从以前的造型观念与技能向动漫造型观念与技能转变,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训练,教学直接与后续的角色设计、设计稿、运动规律、中间画、原画、场景设计、美术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挂钩。在接下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技术类课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地对动画相关知识、技能、行业标准、流程与要领进行系统讲授,此部分教学除了理论与技能的传授,更加偏重创意和设计的训练,特别是每门课程结束时的设计考核,更是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点作系统的串联与展开。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门课程的大作业(考核与考察)要按照企业做项目时的各个分项目的策划书和册页的标准,这种与企业生产标准对接的做法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做好“预演”。专业理论课程围绕市场、策划、管理、营销、推广、剧本、创作、导演、概论、赏析、动画史、艺术概论等展开,结合学生的专业和选修课学习,进行细致、专业的研究总结。在动画片临摹课程中,学生分组做相同的片段临摹。通过临摹,学生一边学习优秀动画片的创作与制作经验,一边将个人的专业学习进行系统的串联与总结,一边对优秀动画片的生产流程和制作标准有了基本掌握与了解。技术类课程以功能使用入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结课时以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此部分的专业课、理论课程大多是由有多年动画片生产经验的专家带领专职教师共同授课,在教学的同时保证了教师梯队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三、工作室实训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工作室阶段授课强调校企合作实训授课、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措施是整合集中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因此,工作室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生产实战能力训练。首先,是各个工作室方向的专业课程的专业化提高。接着就是第一阶段校企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企业派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将企业的项目、流程、标准、管理带入课堂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从市场策划、立项,一直到生产任务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商业动画片制作的全流程、规定动作、生产标准化、规定时长、作品质量五个环节的训练。这一阶段的优秀学生如被企业相中,则可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于大三第二学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第二阶段的校企合作是将学生按照个人的擅长分组分工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制作,注重学生的个人职业生产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企业项目进行再创作,也可以不跟随企业项目,自己搞创作,但必须达到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兼顾学术,并执行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规定。这样做,一是将校企合作课堂化,在课堂教学中就已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训锻炼,使其掌握了今后的工作环节与要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二是为企业物色合适人才提供了条件,提前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三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创作明确了方向。同时,在这两个阶段中,专职教师跟随教学,一同得到生产化训练,这解决了教师的社会化、企业化培训,使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兼具生产实践能力,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动画片创作课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原创动画片创作,或分组、或独立完成。这一阶段教学采取工作室立项制,让学生进行策划、申报、审批、立项、制作等环节的训练,既保证了学生原创能力的提高,又模拟了实际生产环节。学生的好作品可以通过申请进行深入创作,还可以吸收其他工作室和低年级的学生参加,使大家都得到锻炼提高,并保证了作品质量。定格工作室没有合适的企业合作方式,几乎全部课程都安排大家合作创作原创作品,参照的制作标准是国内的定格动画片制作标准。通过工作室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大四时基本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习。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意愿进行创作,在学校做动画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使其提前得到锻炼。如果工作室学习中学生与企业互有意向,学生可申请在企业做毕业创作与论文,学校派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四、外出实践与第二课堂   在外出集中实践环节,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进行认知实践——到国内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参观、调研、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激励他们的专业学习信心。学期的外出写生与艺术考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搜集素材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传统文化与艺术元素的感受与领悟能力。毕业实习解决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技能拓展能力训练,扩大了其就业选择面。除此之外,第二课堂的创作、研究课程,大量的参观、交流、讲座活动,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发展养分与空间,为学生的个人艺术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课余时间的第二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作的热情,让学生自由结组,打破工作室与年级的界限,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此阶段如有合适机会,也能与企业结合,进行实际项目的生产、制作。   五、监督与管理   上述各个阶段的授课机制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随时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对企业与学生的反馈进行管理,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权益与效果、教学模块的时效性,使教师得到真正的锻炼,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又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平等互利,真正做到了开放式办学。   结语   这样的动画教育改革,使动画人才的特色培养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相适应。经过几年的完善提高,这种培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兄弟院校以及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逐年升高,学生参赛获奖作品逐年增多,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亦逐年攀升。这种特色方式培养出的既具有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研究、创意能力与开阔眼界的“真正的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保证了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也会逐步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大学语文是理工科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遍倾向于实用性学科的学习,对该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该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其不重视,这影响了理工科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能力普遍偏低

1.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经过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疲倦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很多对语文缺乏兴趣,大学语文被他们视为可有可无的辅助学科,只是因为学校的要求才不得已去学习以取得学分,学习功利性很强。另外,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相当多的学生习惯于在手机和电脑上快餐式阅读,这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悉心品味,加上网络作品良莠不齐,这种无目的、随意性的浅阅读必然冲击着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

2.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偏低。理工科院校相当部分学生普遍缺乏主动阅读的热情,缺少知识积累和阅读量的支撑,导致无法对文学作品有充沛的感性体会。还有部分学生因原先的学习、生活环境所限,语感较差,诵读文章时情感不能代入,审美体验不深刻。课堂上,不仅学生感觉缺乏学好语文的信心,而且教师授课也相当吃力,师生沟通存在较大的隔阂。3.教师授课方式故步自封。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是要帮助学生补充完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兼具让学生了解文史知识、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多重教学任务。然而,任课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顾此失彼,仅仅能针对指定篇目简单讲解,教师既无法对作品作深入剖析,也不能拓宽教学领域。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无形中导致学科壁垒的形成,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理工科院校本身对语文教育重视不够

理工科院校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学时安排少,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日趋边缘化。目前,虽然理工科院校都保留着大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课时,但是实际上大学语文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包括语文老师和学生都是将语文课作为放松的课,定时参加考试,而不花费其他心思,拿到学分就可以了。实际上,语文学科作为最有效的交流工具,它的学习和延伸是必须建立在自主和探究的模式下的,只有把握住这个要义才能使得语文教学真正对工科各个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基础作用。

二、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一)以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地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嵌入一些当前的文化热点、流行时尚元素,以有效增强语文学科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理工科学生长于抽象思维的优势,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切入、作品讨论的方法,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习《离骚》,通过对学生阐述屈原的美政理想及在君、臣、小人三者之中的两难境地,体会屈原“殉志”的高尚情操,使其受到爱国情感的精神洗礼。为理解屈原形象,教师设计了逐层递进的三个环节。一是思考“屈原心目中自己是个什么形象?请用具体诗句加以阐释。”二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沉江之举”,在论辩中让学生去充分感受屈原的自我意识,对真理的执着,对正义、理想的坚守。既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悲剧色彩,又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净化。三是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比喻的诗句,教师再顺理成章点出,这是一首悲壮的“殉道者之歌”。

2.采用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时要多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这些方式既便于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还能有效扩充大学语文知识信息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课件,它还包含着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一是学校可以组建有关语文教学的相关普及网站,而网站中可以收录除了本校外其他各知名大学的语文教学课程,或者是著名教授的人文素养讲座。二是给学生观看和语文课程相关的电影、纪录片。三是采用上机考试或者电子阅卷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例如,用视频的模式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可以使得视频中的黑板更为清晰,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也更为直观。这样多次的观阅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更有自信,而直接拍摄老师的板书,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有侧重点。四是根据教师的专业和特长,组织团队建立数字化资源库,运用三维动画、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名师授课录像、电子教案、数字资料等优质教学资源分类入库。或者采用分块式合作教学,让学生不仅仅是只和一位老师学习,增加知识的新颖性与广博性,既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拓展视野,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促进教学效果提升。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的优势还充分体现在其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方面。比如学校可以为文学类书籍建立数字图书馆,或者与相关的APP平台合作,学生可通过扫码的方式借阅电子版的读物,避免了图书馆的书目数量无法满足阅读需求的问题。论文资料的提供,也可以参考中国知网和万方的模式提供学校优秀教师和毕业生论文的借鉴和阅读,这样既做到了课堂内外的有效延伸,又加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而校内电子期刊可以依托于学校的文科相关的社团,通过美文赏析、诗歌鉴赏、有奖征文等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大学语文课堂应一改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使老师和学生成为“主导—主动”的学习整体,师生在探究中去真正深入学习语文。例如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时,师生可以借助多种文学艺术的形式,包括话剧、电影等去分析某位作者背后的故事。语文教学中审美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都是哈姆莱特,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相关的重点难点,再加以引导其自主地探究思考,老师无须提供一个固有的思维模版。这种师生高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老师和学生共同放在一个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里。在这种空间里,学生和老师各司其职,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但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包括整合知识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这对于工科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利无弊的。

(二)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活动

理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即大学语文教学完全没有实践性可言。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强大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

1.定期举办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阅读经典的目的是我们从古代的经典中汲取养分,在认识古代文化的同时,加以自己的主观认知,强化人文和精神力量。例如,如果对中国古代的文物制度非常感兴趣,可以阅读《礼经》;如果想以史为鉴来探究中国古代制度的变革和熟悉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阅读《春秋》等。在选取诵读篇目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工科学校所具有的特殊的学科特点。尽量选择一些简洁显明的善本,同时要注意难度的依次递增,同时老师的指导和详细的注解也是不容忽略的。

2.大学语文课堂前的演讲。语文演讲可以锻炼工科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模式以其生动性、趣味性对工科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刚开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两种情况:要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文字资料,要么是被演讲稿束缚,在真正的演讲过程中无法流利地表达。但是这种模式可以通过老师的语文教学加以提升和改善。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作有准备的演讲。这种演讲可以是全命题形式的,也可以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同时还可以辅以PPT的制作。等到演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将点评的权利交给其余的同学,这样互动性就加强了。

3.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戏剧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戏剧的功能应主要侧重于综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校园剧表演活动,可以是课本剧也可以是反映校园生活的校园剧。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剧本的文本形式,设计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或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将各专业的优势与话剧结合在一起,按照剧本的设计,对相应人物进行自己的演绎,或增加现代元素,改变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等。在课外,应让戏剧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的语言,更深刻认识人物的形象,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文化素质课程,它在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同时,增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应明确育人目标,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科学调整具体方案,使工科学生可以借助语文素养的提升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使大学语文真正成为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兴兰.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定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孟兆怀.文化素养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王彩琴.师资是里工科院校开好大学语文的关键[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7)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7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应时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毕业设计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为例,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战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理论学习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检验,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毕业考核重“论文”轻“作品”,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仍然是以论文为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的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较低,与广告行业实践严重脱节;三是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偏重理论教学的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甚至是共用一套模板,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设计作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但是,随着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采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学理性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实训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对接行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广告实操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

作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突破口,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是适应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事业发展的需要,克服单一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的弊端,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灵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推动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制的实操训练和团队合作,对大学期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结和提升。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广告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采取分阶段、渐进式的改革思路。第一阶段:以毕业论文为主、毕业设计为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考核,鼓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创作广告作品完成毕业设计。第二阶段: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要求学生按照真实企业或品牌提供的命题策略单,以个人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真题真做。除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之外,其他广告学专业学生一律要求做毕业设计。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例,有资格参加毕业考核的学生共有69名,其中,有85.5%的学生(59名)选择做毕业设计,有14.5%的学生(10名)选择做毕业论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实战型项目制毕业设计方案。要求所有广告学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这一毕业考核方式。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联系广告客户并获得相关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同时邀请广告客户代表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答辩会的评审工作,学生面向广告客户进行现场提案。

三、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

2019年4月,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工作目标是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拓展专业素养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积极对接广告业界,促进产学研结合,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以及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广告系的专任教师组成,学生团队则是以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主,同时吸收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三个专业学生的加入,学生成员约60余人。自工作坊成立以来,工作坊教师指导2016级、201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作完成了《连花伴青春——连花清瘟公益营销策划案》《爱可疯狂,安全至上——杜蕾斯校园营销策划案》《可比克品牌营销策划案》《卡尔顿新品推广策划案》《在逃公主——名创优品新品营销策划案》《大冒险家——达利乐虎校园营销策划案》《小膜仙探险记——膜法世家校园营销策划案》《愈见“快克”,守护天使——快克校园营销策划案》《京东便利店营销策划案》等2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另外,依托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这一平台,工作坊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公益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海峡两岸公益广告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123个奖项。

(二)制定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2019年,为了规范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方案(试行)》。该方案明确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采取“创作作品+创作报告”的方式,由个人或组建团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作品形式为广告营销策划案。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指导与考核。同时,基于广告行业的需求和广告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从选题来源、作品标准、作品类型、创作者人数、创作报告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符合专业性、新颖性、实战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则上应尽量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选题来源包括学生自己联系的项目命题、教师推荐的项目命题以及选题当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等全国性学科竞赛所提供的项目命题。在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毕业设计作品等材料时需要附上详细的毕业设计项目命题策略单。2.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1)毕业作品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毕业作品,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2)创作报告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创作报告,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创作报告主要是从创作的背景和意义、作品阐释、创作的过程、创作心得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3)毕业答辩考核:毕业答辩以现场提案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由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3.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是保障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中,针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和毕业答辩等三项考核内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策划案作品的评审主要是从作品的结构、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一份完整的策划案作品,大体上包括内容提要、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创意设计执行提案、媒介投放提案、广告费用预算等六个部分,各部分所占的分值如下表所示。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参照以下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成绩(占4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以上三个评分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规定折算成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的总成绩。

(三)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除了《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创作》等实践课程之外,增设《广告全案项目实训》课程,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广告营销业态和广告传播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增设《数字营销》《计算广告学》《人工智能与媒介文化》等课程。

四、结语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考核采取论文和作品并行的方式,但以创作作品完成毕业设计考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选择。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创作毕业设计作品将会成为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主流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广告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和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的开展宜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与客户直接沟通、联系,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实现客户的市场目标,进行实战练习。按照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产教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突出实战性,积极对接市场,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真题真做”。同时,把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实践实训贯穿于平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平时的实践实训,积累作品创作的经验,不断提升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考核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陈辉兴 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2

1研究综述

如果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在学校教育和实际的就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必然能够造福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也能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大学教育的初衷。目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实际需要,这恰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初衷。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方法,以河南省内四所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研究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2研究结果分析

2.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论文选题

据调查,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大多是老师出题,学生选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是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或是根据广告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出的题目,这些选题通常理论性较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时,他们不仅难以把握论文选题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也很难通过毕业设计学到知识。

通过对我校广告专业毕业选题分析,笔者发现:首先,不少选题为概括性题目,如“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其次,题目理论性强,如“有限传播理论在当前网络广告环境中的应用”;再者,选题多年重复,不仅缺乏创新,也缺乏应用价值,如“植入式广告”论题;最后,许多老师在提供选题时,范围过大,这使学生往往摸不着方向。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86.7%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题目理论性过强,并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不利于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形式

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大多是一篇论文,外加一篇专业外文翻译。仔细考量,作为实践性最强以及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广告学专业,仅仅通过一篇论文来衡量学生四年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广告学专业的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划等实践课程,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包括对这些实践知识的运用。因此,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也助长了后期学生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不正之风。

2.3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据调查,70%以上的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在第7学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时间都集中于第8学期,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而第7、8学期除了考研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学生找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时间重叠,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设计,以致答辩前夕匆忙编造一篇,其质量可想而知。

以我校为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沿用工科院校多年的传统方式,毕业设计工作从第7学期开始,第8学期集中进行。在分配方式上,将学生分配给指导老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不太好。我们希望,未来的毕业设计改革能在时间上进行规划,避开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或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将平时的实习实践选题纳入毕业设计创作中,从而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

2.4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

根据对我校部分已毕业的2012、2013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常以找工作为由请假离开学校,根本没有时间来应付毕业设计。而从论文指导老师方面来看,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学生。尽管老师采取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联系,但有80%的学生不积极主动回复教师,也不按时汇报其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因此,毕业论文开展的效果不能保证,结果也就不尽如人意。并且还有许多学生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老师修改论文,但实际上却不执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2.5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答辩形式

据调查,传统上,学生在进行广告学毕业设计答辩时往往是学生讲、老师听,然后提问题、评分。整个答辩环节都是围绕前期“虚拟的”理论性题目开展的。换句话说,整个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创作再到答辩,都没有体现出学生进行广告研究、广告实践方面的能力,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对于老师来讲,他们感觉答辩只是走过场而已,因为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一开始选题就没有太大的创新,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但是事到临头,却又没有时间修改。因此,毕业设计答辩的成效都是源于前期所有的工作组织和安排。

2.6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

据调查,现在大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二是论文题目、内容、研究框架、答辩环节的成绩给定。但是,却缺乏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材料,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四年学习的表现,也无法通过毕业设计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就需要采取措施,不管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形式,还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内容,都必须保证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力提高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提升。

2.7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监督机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所有院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多种毕业设计管理形式,如毕业设计抽查、答辩后抽查等。但是,每种方式都没有详细、明确的标准,更是缺乏在实践价值评定方面的标准。这就造成毕业设计管理仅限于检查毕业设计的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这也最终造成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积极性不高,也存在放任自流和疏于指导的现象。这就造成当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不能实现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3总结

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检阅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是学生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的练兵,当然也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性学科,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如果单纯囿于理论框架去做,必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我们希望,如能对实践性较强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规划,必能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实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作者:卢金婷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3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2014年又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广告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避免教学与业界脱轨,是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文本将加拿大ISW中广泛采用的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至“工作室制”模式中,力求建构对广告学专业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BOPPPS”和“工作室制”结合的必要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魏玛国立包豪斯学院成立,开设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更侧重“做中学”,主张在短时间内让参与者获得实操经验,并学会协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挑战性目标而获取知识,这一模式是欧洲率先进行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成果。“BOPPPS”教学模式由加拿大教师培训(ISW)广泛采用,整个模式包含引言、教学目标、摸底、参与式互动教学、检验评估和总结六大要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倡导建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联系,该模式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提高其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很多研究者对这两个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诸多看法,虽然提出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一致认为这两个模型有利于人才培养。广告学是一门交叉性、应用型的学科,将“BOPPPS模式”和“工作室制”进行结合符合其培养需求,具有必要性。

(一)强化实践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认为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度不高”的比重位居第一,教师希望增加的课程中“实践操作类”的比重位居第一。基于BOPPPS模式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将带入更多的实践性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满足教学的实践性需求。

(二)建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又称作结构主义,注重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并在BOPPPS教学模式基础下完成多个阶段的学习,全程基本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提早切身体验业界规则和要求。

(三)以“赛”做项目,增长实战经验。该模式将竞赛作为项目教学内容,“以赛促教”十分适合工作室制,加之引入BOPPPS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例如,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参赛题目,之后师生共同完成比赛内容,细化比赛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既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能积累一些荣誉,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在“互评”中不断修订,提升教学体验。在该模型中制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核评估体系,每个项目结束后,都会让学生与教师互评,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新模式也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五)打破教学壁垒,教学接轨就业。通过将BOPPPS与工作室制结合,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针对不同实践部分邀请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来授课,比如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师,同时打破了业界与校园的界限,尤其针对具有市场导向的项目教学,可以邀请业界精英甚至广告主来进行指导,该模式为教师设计了时间可控的教学环节,将教学与就业接轨。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

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验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分析了大量中外文献,问卷调研,组织学界头脑风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业界访谈,在深入了解教学需求后,将“BOPPPS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与“工作室制”进行有机结合,建构了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阶段。同时,笔者将此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验证其可行性,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下次此模式的运用提供修订依据。

(一)模型的初步建构。经过以上调研工作,笔者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建构,如下图所示:该教学模式共包含六个环节:1.教学主题导入及学习目标确立(课前及课中进行):这两个环节交叉同时进行,教师选择线上学习平台教学主题,确立学习目标,吸引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关注点落在教学主题上。2.前测(课中进行):这一环节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设置一些选择、填空、简答题等进行摸底,这之后有所侧重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3.参与式学习(课中进行):这一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学习重点难点,并对实践类课程内容(例如参与竞赛、使用设备、操作软件等)进行讲解与指导,全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4.后测(课中及课下结合进行):这一环节即双向评估,根据评估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效果评估,学生对教师教学授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学生评估标准(100分):①创意能力(20分)②专业知识掌握能力(10分)③专业技术能力(10分)④策划和组织能力(10分)⑤执行能力(10分)⑥沟通和协调能力(10分)⑦责任感(10分)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教师评估标准(100分):①授课态度。(10分)②备课情况。(10分)③授课内容合理性。(10分)④授课内容前沿性。(10分)⑤授课进度安排。(10分)⑥课堂互动性。(10分)⑦课堂趣味性。(10分)⑧讲授方法。(10分)⑨课下交流。(10分)⑩为人师表。(10分)5.总结(课中进行):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可以至线上平台,以便课下巩固及之后的考核。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的验证。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操作性,笔者选择了《影视广告制作》这门课程进行实践验证。该课程共51课时,以大广赛题目作为项目主题,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与该课程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供学生预习;然后,教师对课前所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导入教学主题,介绍大广赛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按要求在课下完成小组的划分,本项目组成了十个小组,每组五人。第二阶段:在前测环节,教师将影视广告制作的概念、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及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制作成试卷在学习通上,在课上及时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学生成绩发现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流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将在参与式学习中进行补充教学;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发现大广赛中的三个题目较受欢迎,于是决定以这三个题目为主题,教师先对往届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对该竞赛标准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然后邀请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相关教师讲解和指导市场调研,邀请业内影视广告制作专家做创意讲座,之后笔者对脚本、拍摄、剪辑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最终定稿后对作品进行了点评。第三阶段:后测,根据建立的双向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标准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估,总体情况良好;最后,教师对该课程的整个教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梳理,同时到线上平台,以便课下的巩固,同时也为下次的教学提供经验。通过该课程的实践验证,教师和学生对该模式反响良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模型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实践教学验证,基于BOPPPS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在广告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课时安排的随机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固定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这次实践验证中的“视频修改”环节,只利用课上3课时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同学在课下进行未完成的工作。因此,课时安排上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其次,小组能力划分的均衡性。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时,采取的是自愿组队,但后来发现这样并不能让组内每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有些小组中有多位同学擅于摄像,而有些小组内普遍摄像技巧不足,这就出现了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不利于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之后的划分可以采取老师指定和自愿组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小组能力最优化。再次,指导教师人数不足。在此次的教学实践中,除了邀请部分其他学科教师讲授少量课时外,只有一位教师负责全程指导,由于学生所选主题不一,很难保证及时一对一沟通,应增加全程指导的教师人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后,多平台教师授课有待进一步融合。在此次实践过程中,虽邀请其他专业和业内专家进行授课,但由于讲授一次后就不再指导,学生的接受度有限,课程内容和所做项目的结合度也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与教师或业内人士加强沟通,力求备课充分。

四、结语

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学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本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符合时下的教学需求,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晓琳.“BOPPPS”教学模式在管理会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2):142-144.

[2]朱世敏.基于移动学习的BOPPPS对分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1):67-71.

[3]冯咏薇.智能互联技术+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告文案”实训课为例[J].传媒,2019(08):79-82.

[4]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8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家的发展对英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学生的英语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能力,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语篇分析法是最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1高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英语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二的英语阅读教学,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功底不足,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词汇以及语法方面等基础知识存在着不足,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出现阅读速度慢、不理解文章内容或理解错文章内容的现象;最后,学生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高二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往往都是逐字逐词的翻译和阅读,这并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2语篇分析的概念、内容和应用意义

2.1语篇分析的概念

语篇主要是指在结构、逻辑和内容比较独立且完整的片段,包括长语篇和短语篇,长的语篇是指内容多的片段,有些甚至在万字以上,短语篇有的仅有两句内容,比如平时的书信、便条等。语篇分析法就是基于语篇的角度,将阅读材料看作一个完整的篇章结构来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其倡导的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而不像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词汇和语句的理解上。语篇分析法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仅仅是对词汇和语句进行逐字逐词的阅读和翻译,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语篇分析的内容

语篇分析法主要是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来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含义,最终引导学生掌握和总结文章的结构技巧。语篇分析主要可以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微观结构的主要分析内容是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辨认符号等;而宏观则主要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层次。其中,语篇分析中最常用的是微观分析法。

2.3语篇分析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以及国家的不断发展,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和培养,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语篇分析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将其应用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语篇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理解,该方法主要以文章的整体结构为出发点,以文章内容为中心从而展开阅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语句之间的联系和结构,从而快速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语篇分析法具有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语篇分析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3.1注重背景知识的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高中英语教学中也逐渐引入了一些新的词汇以及国外的风俗和文化知识,与传统教材有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将这种差异告知学生,并向学生渗透一些西方国家的相关背景和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贮备相关知识,为阅读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含义为学生搜集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背景。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作者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境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理解。

3.2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体裁进行分析

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法,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自行分析和掌握文章的体裁,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英语文章也包含丰富的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在教学不同的体裁文章时,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体裁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体裁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语篇分析法,例如在学习“AdventureHolidays”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体裁,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这种体裁的结构特点,从而让学生根据其特征进行相关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3.3讲解语篇的衔接以及重点语言知识

语篇中的语句之间存在一定的连贯性,是依靠一定的衔接方式来实现的,比如代替、省略等语言衔接手段,只有让学生掌握这些语句的衔接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篇含义。教师在讲解语篇衔接方法的时候要在语篇语境中进行讲授,同时还要给学生分析相关的语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衔接方式,例如在学习“TheSeaWorld”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例句为学生讲述相关的衔接方式和语言知识。

3.4加强对语篇的赏析和评价

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应用语篇分析法,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开展语篇分析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语篇分析法,例如在学习“CarCulture”时,教师就可以搜集与之有关的语篇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赏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语篇分析法的使用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结构和中心内容,从而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章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嘉雯.语篇分析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47-48.

[2]王月华.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102-103.

[3]张献臣,孙德江.加强英语阅读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1):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