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赏析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业赏析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业赏析论文

建筑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在1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对鞍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及本校校园特定文化内涵与建筑学专业课程的结合与应用上,利用本地特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不断向学生输灌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应与传统及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理念。学生毕业后在各设计院或其他单位工作后的反馈情况表明,学校毕业学生基础素质较好,创作手法多样,没有当今很多建筑设计师的浮躁之风,能扎下心来做设计,并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源泉。这与学校多年来进行的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将当地建筑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的教育密切相关。

1千山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临千山风景名胜区。千山是集自然、人文、古迹、佛道两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历史价值极为丰富,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她以其俊秀的身姿和脱俗的气质为鞍山这座历久弥新的老工业基地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洞天福地。千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与之完美统一的人文景观;她的宗教文化、建筑石刻、楹联诗词、神话传说等也绽放着夺目的人文盛景。针对当地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辽宁科技大学在“建筑美术写生”课程中一直保留着到千山写生这一特色课程。在两周的美术写生实习周中,学生与老师寄住寺庙中,吃斋饭,睡通铺,颇有苦行僧的感觉。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们是从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千山除了具有优美的四季自然景色外,其人文景观,如建筑寺庙、山门、佛教雕塑及纹饰,甚至是楹联、诗词及神话传说都深深吸引着学子们无限向往,并成为写生的元素。到千山进行美术写生实了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写生素材外,还潜移默化地吸引着他们对千山宗教文化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中国建筑史和乡土建筑赏析及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等课程,都有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千山的佛寺建筑的山门与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佛寺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一楼一阁一砖一瓦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内容,就像一种教学道具,启发学生思索。无论进入到哪一座寺院,最先遇到三门。因寺院大都在深山所以三门又俗称山门。三门常常建成殿堂式,因此,又叫三门殿[3]。对于这些在中国建筑史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实地参观后马上豁然开朗。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融会贯通作用。从2009年到2011年,建筑系老师将相关课程与学院申报获批的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千山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课题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千山实地考察和调研将千山文化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起来,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效果。产学研结合对于保护及探索千山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提高本地区文化积淀提供了机遇及成果,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在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讨论中,师生通过围绕千山佛寺建筑及其宗教内涵进行探讨与研究,最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校园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

大学历史和文化需要依靠校园作为载体,体现着特定背景下校园所特有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传统校园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全国各大学的更新改造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如何使更新改造既能传承和保留传统校园的历史文化印记,又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和塑造出充满活力与特色的校园环境;同时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和创新活力。这既是当前大学改造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将校园传统文化和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的难点。辽宁科技大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鞍山钢铁学院是中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校园传统文化。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更新改造势在必行,200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置换建设。新校区以高新区分校为主体合并周边三所中专重新规划扩建而成[4]。由于是在原基址上改造、扩建部分建筑和新建大部分建筑,必然涉及新旧建筑的协调关系问题。辽宁科技大学新校区对新旧建筑的协调处理得较为恰当,新老建筑结合完美,和谐共生,使新校园既具有完整统一的效果,又充满时代气息;既具有冶金文化特色,又不失清新优美的环境;是大学校园更新改造建设中新旧建筑协调的典范。如何将特有的校园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在不同课程中,建筑系尝试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得更加完美,以期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校园传统文化特色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建筑造型”课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在科大校园中寻找新旧建筑协调的具体运用手法及其达到的实际效果,并要求将其整理成论文提交。学生针对本校历史文脉及环境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调研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和撰写论文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使学生掌握建筑色彩运用的多样统一原则,要求学生以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协调为题目,对科大的各个主要教学楼及图书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是否协调的调研报告。教师对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讲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和别人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通过讲评学生们知道:现有的校园整体建筑色彩之所以以浅灰色调为主,间或有黑白灰黄等调和色组合,是为了体现出工科院校沉稳严谨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主色调也是从科大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出发来确定的。正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建筑色彩要严格受控于传统建筑色彩,才不会破坏历史整体的色彩协调。通过对身边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总结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程中。

3钢铁冶金工业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钢铁工业名城,祖国钢都———鞍山市。基于工业城市的鲜明特色,学院在高年级开设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题目。目的是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工业设计院承接厂房项目设计打好基础。课程开设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业设计院的工作,及早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课程设计前期调研过程中,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鞍钢大型厂房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活动,使学生们对于书本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有了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于课程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为了使学生从校园景观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题目,在校区扩建时特意在科大新校园规划建设中开辟了“工业文明园”景区,鞍钢退役的冶金设备,如铁水罐,切割机,变压器,飞轮,齿轮,电机,火车头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工业设备变成了景观、雕塑静静地融入校园环境中,它们既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老一辈工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见证,使学生们既新奇又兴奋。鼓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引起学生们向更深层次思索,同时也能呼唤社会对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以及老工业设备的保护和改造意识。当前,全球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和建设趋同化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逐渐取得了人们的共识。犹如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及文化底蕴对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样,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其历史文化传统及文化内涵的传承更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辽宁科技大学工业文明园景观的创意和建设正是秉承了辽宁科技大学“立足冶金”的校园文化传统,突出体现了鲜明的冶金文化特色和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提醒人们对于历史及文化内涵的保留不应只停留在单纯对历史及文化的完整保留及追忆上,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赋予建筑和环境以新的内涵。新旧建筑协调相处,甚至达到同一建筑一样的共生共长。整新如旧,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记忆。

阅读全文

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途径,包括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性毕业设计。多年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以上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汽车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工作中具有扎实的设计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汽车设计能力;研究性教学;汽车设计;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设计能力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然不具备所需的汽车设计能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工程师。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全局性的视角,探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出高水平的设计人才。

一、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2]。1.基本设计能力不扎实。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基本设计能力,例如,进行汽车设计时,出现汽车机构分析错误、绘制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先修课程期间,没有意识到该课程与汽车设计能力的联系,没打好扎实基础,致使后续学习《汽车构造》等汽车专业课时,费时费力。2.汽车设计产品实用性差。部分学生勉强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但是,要么所设计的汽车产品制造工艺性差,要么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方便使用,汽车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其原因是学生主要学习课本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清楚所设计产品能否符合制造工艺性、人机工程学、工程伦理等多方面需求,脱离市场需求。3.汽车创新设计能力薄弱。很多学生进行汽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以模仿前人已有设计为主,很难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其原因是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创新设计实践,没有形成创新设计的习惯。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性地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3]。

二、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途径

阅读全文

武侠三部曲的文献研究

【摘要】电影艺术由画面、导演、演员、场景、美工、摄影、音乐等构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和画面。电影音乐受画面制约,根据人物情绪的需要和剧情的发展而出现停顿、起伏,将电影音乐影像化。《英雄》上映于2002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谭盾为其配乐。本文以知网搜索到的18篇与之相关的文章为例,分析《英雄》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

【关键词】谭盾;英雄;研究现状

一、叙事风格及影片情节

《英雄》采用整体叙事结构,用“戏中戏”的表现方式来呈现整个故事。“战国后期,战火纷扰、群雄并起。先后盛极一时的七雄中,唯有秦国雄霸一方。秦王为一统天下,发动了对赵国等诸侯六国的讨伐战争。秦王的野心激起了各诸侯国侠士的强烈不满,纷纷伺机刺杀秦王。赵国刺客长空、情侣刺客残剑、飞雪三人最为秦王忌惮。秦王下令凡能缉拿刺客长空者,可近秦王20步;击杀残剑、飞雪者,可近秦王10步,封官加帛。3年前,情侣刺客残剑、飞雪双双闯入秦宫,刺杀秦王,但在最后时刻,残剑放弃了亲手血刃秦王的机会;残剑此举,飞雪甚为不解。从此,两人生怨。3年后,秦国侠士无名,实为赵国人,为报“国仇家恨”,也加入到刺秦行列。他潜入秦国,花了10年的功夫,练就了一身最为上乘的功夫“十步一杀”,即在10步之内,可击杀任何目标。无名前来与长空、残剑和飞雪商议刺秦事宜。同门师兄长空为能让无名接近秦王,在漏顶棋馆,佯败在无名剑下。无名求助残剑、飞雪,遭到残剑的断然拒绝。残剑的态度更引来了飞雪的不满。残剑力劝无名放弃刺秦,这使无名大为不解。在无名赴秦的路上,残剑以两字相赠无名:天下。并解释说,这是他多年悟出来的道理,秦王不可杀。积怨已深的飞雪再也不能理解残剑的劝阻行为。残剑为证明对飞雪的感情以及对社稷苍生的期待,幽怨地死在飞雪的剑下。飞雪深为愧疚,最后双双戕身戈壁大漠。秦王召见无名。无名讲述刺杀三刺客的经过,取得了十步于秦王的最高规格。无名抓住机会,飞身刺向秦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无名最终放弃了。无名以社稷苍生为由,要求秦王一统七国,结束经年战争和历史恩怨。最终无名死于秦兵矢如飞蝗的箭雨之中。整个故事以无名上殿刺杀秦王的过程展开,通过无名与秦王的对话展开无名与长空、残剑、飞雪的故事,故事结束,无名刺秦。可以看出故事的主线是无名刺秦,故事的副线有2条,分别是无名击杀长空,及无名击杀残剑、飞雪。”[1]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在知网搜索关键词“谭盾英雄”,现已搜集到的相关文献有18篇,其中硕士论文4篇。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电影音乐《英雄》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内容的梳理,本综述将这些文章大致分为五类:研究音乐发展技术手段的文章有2篇,探讨电影音乐创作特色的文章有7篇,分析武侠电影本体的文章有2篇,探析配器技法的文章有5篇,新闻报道的文章有2篇。

(一)研究音乐发展技术手段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改革下动画教育的革新

 

航空工程的先驱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这句话说得极是!其实,科学家通过研究亦能带给人类未来的世界,历史上的每次科技进步都带给人新的生活。但这只是说了人类文明中的物质文明,在说到人类文明的另一半——精神文明时,还可以再加一句:“艺术家创造精神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工程师给人类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工程教育正是培养这种工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快,工程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直接决定工程技术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决定了国家的工业竞争力。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争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除了工业以外,西方的文化产业,比如动漫及其周边产品,也给其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点,而日本的动漫产业的产值更是赶超汽车工业。如今在中国,政府也正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以寻求新的经济与文化增长点。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动漫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今天的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其内涵越来越宽泛,边界越来越模糊,技术成为手段,越来越具有工程化的特点,动漫艺术家或工作者也像工程师那样,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商业开发意识。硅谷推崇备至的便是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其精髓就是很强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商业意识。从这点来讲,动画人才培养也就与工程师的培养十分相似了。   工程教育改革着重解决“面向工程实际”的问题,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点相对应,动画人才培养也需要注意面向实际动画生产制作与创作问题、人才类型与结构体系问题、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问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天津大学动画专业教学改革即以此为要旨,充分吸收和借鉴工程教育改革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本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宗旨,强调突出生产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笔者从培养方案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效果跟踪、学生就业、企业反馈、制度建设、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探索,全面阐释天津大学动画专业如何解决动漫人才特色培养问题。   一、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以工程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的问题为参考,在借鉴欧美与日本等成功的动漫教育模式以及传统艺术院校因材施教的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校、企调研,结合几年的实践探索,天津大学动画专业着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通识教育加工作室方向培养”,同时辅以大量的艺术、人文、管理、设计,甚至部分工科课程等方向的选修课程,再加上第二课堂的研究、创作方式。所谓“通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将动画所需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技术类课程、公共课、选修课基本修完,使学生对动画艺术、创作、制作、理论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打好后续学习、提高的基础。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创新能力。工作室培养阶段重点放在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与提高创新上,请企业的一线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方法由“听中学”改为“做中学”,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发展其个性,具体措施是整合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工作室培养阶段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生产实训与研发,学生原创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本着双向选择和服从调剂的原则,学生通过选报方向和考试、调剂进入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分为二维工作室、三维工作室、定格工作室,以及大四的综合工作室。各工作室针对各自的培养方向进行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结合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本、以生产标准为基准,共同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共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特色培养。工作室培养模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能力,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参照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工程师培养思路,结合动画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对教学大纲作了充分调整,进一步围绕动画制作所需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各部分和各阶段课程相互搭界、相互衔接。因此,学生的学习有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贯穿始终。具体的造型基础课程、动画基础与专业课程、动画理论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知识点被整合、相互衔接,使学生的实战技能、理论基础、创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与提升。工作室课程内容全部实训化,重视每名学生的个人实战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点评、师生互动、评价与改进环节被加强。在作业成果提交方面要求:创作与设计理念贯穿化、基础作业作品化、设计作业专业化与标准化、创作作业专业化与规范化,所有作业均为实物化与电子化双版本。   二、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完全注重对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三大基础课程注重动漫基础与构成的知识,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动漫造型素质与表现能力培养,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造型基础课训练内容与方法。优点是使学生从以前的造型观念与技能向动漫造型观念与技能转变,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训练,教学直接与后续的角色设计、设计稿、运动规律、中间画、原画、场景设计、美术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挂钩。在接下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技术类课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地对动画相关知识、技能、行业标准、流程与要领进行系统讲授,此部分教学除了理论与技能的传授,更加偏重创意和设计的训练,特别是每门课程结束时的设计考核,更是将每门课程的知识点作系统的串联与展开。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门课程的大作业(考核与考察)要按照企业做项目时的各个分项目的策划书和册页的标准,这种与企业生产标准对接的做法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做好“预演”。专业理论课程围绕市场、策划、管理、营销、推广、剧本、创作、导演、概论、赏析、动画史、艺术概论等展开,结合学生的专业和选修课学习,进行细致、专业的研究总结。在动画片临摹课程中,学生分组做相同的片段临摹。通过临摹,学生一边学习优秀动画片的创作与制作经验,一边将个人的专业学习进行系统的串联与总结,一边对优秀动画片的生产流程和制作标准有了基本掌握与了解。技术类课程以功能使用入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结课时以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此部分的专业课、理论课程大多是由有多年动画片生产经验的专家带领专职教师共同授课,在教学的同时保证了教师梯队的培养。#p#分页标题#e#   三、工作室实训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   工作室阶段授课强调校企合作实训授课、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工作室阶段突破传统的工作室培养的局限性,强调校企联合培养和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措施是整合集中实践环节,保证企业介入(时间的开放性)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空间的开放性)。因此,工作室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生产实战能力训练。首先,是各个工作室方向的专业课程的专业化提高。接着就是第一阶段校企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企业派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将企业的项目、流程、标准、管理带入课堂实训教学。教学内容从市场策划、立项,一直到生产任务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商业动画片制作的全流程、规定动作、生产标准化、规定时长、作品质量五个环节的训练。这一阶段的优秀学生如被企业相中,则可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于大三第二学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第二阶段的校企合作是将学生按照个人的擅长分组分工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制作,注重学生的个人职业生产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企业项目进行再创作,也可以不跟随企业项目,自己搞创作,但必须达到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兼顾学术,并执行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规定。这样做,一是将校企合作课堂化,在课堂教学中就已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训锻炼,使其掌握了今后的工作环节与要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二是为企业物色合适人才提供了条件,提前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三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创作明确了方向。同时,在这两个阶段中,专职教师跟随教学,一同得到生产化训练,这解决了教师的社会化、企业化培训,使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兼具生产实践能力,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动画片创作课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原创动画片创作,或分组、或独立完成。这一阶段教学采取工作室立项制,让学生进行策划、申报、审批、立项、制作等环节的训练,既保证了学生原创能力的提高,又模拟了实际生产环节。学生的好作品可以通过申请进行深入创作,还可以吸收其他工作室和低年级的学生参加,使大家都得到锻炼提高,并保证了作品质量。定格工作室没有合适的企业合作方式,几乎全部课程都安排大家合作创作原创作品,参照的制作标准是国内的定格动画片制作标准。通过工作室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大四时基本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习。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意愿进行创作,在学校做动画可以带领低年级学生参与,使其提前得到锻炼。如果工作室学习中学生与企业互有意向,学生可申请在企业做毕业创作与论文,学校派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四、外出实践与第二课堂   在外出集中实践环节,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进行认知实践——到国内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参观、调研、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激励他们的专业学习信心。学期的外出写生与艺术考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搜集素材能力、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传统文化与艺术元素的感受与领悟能力。毕业实习解决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技能拓展能力训练,扩大了其就业选择面。除此之外,第二课堂的创作、研究课程,大量的参观、交流、讲座活动,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给予学生充分的个人发展养分与空间,为学生的个人艺术特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课余时间的第二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创作的热情,让学生自由结组,打破工作室与年级的界限,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此阶段如有合适机会,也能与企业结合,进行实际项目的生产、制作。   五、监督与管理   上述各个阶段的授课机制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随时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对企业与学生的反馈进行管理,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权益与效果、教学模块的时效性,使教师得到真正的锻炼,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又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平等互利,真正做到了开放式办学。   结语   这样的动画教育改革,使动画人才的特色培养与工程教育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相适应。经过几年的完善提高,这种培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兄弟院校以及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逐年升高,学生参赛获奖作品逐年增多,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亦逐年攀升。这种特色方式培养出的既具有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研究、创意能力与开阔眼界的“真正的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保证了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也会逐步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阅读全文

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本文论述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能力普遍偏低、学校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定期举办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课前演讲、进行网络辅助教学等措施,推进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使大学语文真正成为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大学语文是理工科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遍倾向于实用性学科的学习,对该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该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其不重视,这影响了理工科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能力普遍偏低

1.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经过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疲倦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很多对语文缺乏兴趣,大学语文被他们视为可有可无的辅助学科,只是因为学校的要求才不得已去学习以取得学分,学习功利性很强。另外,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相当多的学生习惯于在手机和电脑上快餐式阅读,这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悉心品味,加上网络作品良莠不齐,这种无目的、随意性的浅阅读必然冲击着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

2.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偏低。理工科院校相当部分学生普遍缺乏主动阅读的热情,缺少知识积累和阅读量的支撑,导致无法对文学作品有充沛的感性体会。还有部分学生因原先的学习、生活环境所限,语感较差,诵读文章时情感不能代入,审美体验不深刻。课堂上,不仅学生感觉缺乏学好语文的信心,而且教师授课也相当吃力,师生沟通存在较大的隔阂。3.教师授课方式故步自封。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是要帮助学生补充完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兼具让学生了解文史知识、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多重教学任务。然而,任课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顾此失彼,仅仅能针对指定篇目简单讲解,教师既无法对作品作深入剖析,也不能拓宽教学领域。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无形中导致学科壁垒的形成,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

阅读全文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范文3篇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1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毕业设计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为例,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战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理论学习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检验,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毕业考核重“论文”轻“作品”,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仍然是以论文为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的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较低,与广告行业实践严重脱节;三是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偏重理论教学的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甚至是共用一套模板,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设计作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但是,随着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采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学理性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实训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对接行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广告实操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

阅读全文

基于中英茶文化对比的英语教学

摘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讲求和谐、追求自然。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在特定地理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特点。通过中英茶文化的对比研究,探索中英文化之间的根本异同,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的发展路径与思想内涵,指出英语教学应当贴近生活,以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茶语学习、茶学作品赏析等营造出原汁原味的英语语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英国;英语教学;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土壤之中孕育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都各不相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都要通过语言这扇明窗予以展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任何一门语言的教授与学习都是对相关文化的发扬与传播,对一门语言的应用与把握也是对相关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它所代表的语言文化就是对整个西方文化的缩影,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广大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英美文化的讲解和传递,帮助学生培养精准的语感,最终养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为语言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交际能力,然而,这一说法仅仅用于语内交际,一旦将范围扩大到语际交际就会失灵,换句话说,语言能力可以代表一个人在本土文化内的交际能力,但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在跨文化语境内的交际能力。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通常片面重视对语言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社会环境和文化差异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并不明白各种表达形式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合乎语境或是默认语言规范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茶文化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化形态,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中都享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所带来的语言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形式特点与文化内涵,更加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

1茶文化概述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拥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最初,人们对于茶叶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其解毒、败火、提神、醒脑等药用价值之上,而后人们逐渐发现了茶叶显著的保健功效,遂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大众保健饮品,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后,饮茶成为了礼仪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仪式,饮茶之风在整个社会散播开来。隋唐时期,茶文化渐成体系,全民饮茶的风尚正式形成,茶馆、茶社等纷纷建立,烹茶技艺不断优化,世界上第一部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将茶文化推上了系统发展的道路。元、明、清时期,城市范围显著扩大,茶馆渐渐成为了人们文化活动的场所,在茶馆中,人们把茶与各类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至今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民间有俗语曰“民不可一日无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客来敬茶”等,都反映出了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了茶文化的大众性与普遍性。中国茶叶品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花草茶等七类,品饮方式一般为清饮。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茶文化对于茶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基于各类茶具的优缺点,紫砂茶具凭借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点成为了诸多爱茶之人的首选。中国人饮茶好独饮,或者邀上三两好友静静品饮。对中国茶文化而言,饮茶的目的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所以人们通常会在素雅、宁静、自然的环境中饮茶,以期透过饮茶读懂人生的真谛。英国茶文化的形成时间较短,直到十六七世纪左右,茶叶才进入英国。美国茶学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指出:“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惟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才开始饮之。”尽管只有不足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但这仍然掩盖不了英国茶文化作为世界茶文化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事实。饮茶之风在英国社会流传开来是受“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影响。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时带来了一些上等茶叶作为嫁妆,她深谙茶叶提神健体的功效,不仅自己每日饮茶,也经常邀请其他王室贵族共同品茶,于是,王室贵族争相效仿,有的甚至在家中开设茶室、举办茶会,就这样,饮茶的风气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形式在社会中形成。后来,公爵夫人安娜为了打发午后至晚餐之间漫长而无聊的时间,便在下午三点至四点左右邀请亲友到家中品尝醇厚的红茶和精致的点心,既能避免挨饿,又能促进社交,逐步得到了家庭主妇的青睐,随后则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做法。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以维多利亚时期的下午茶文化最为典型:主人要选择家庭中光线和布置最好的房间作为饮茶场所,所用的茶叶和茶具都要尽可能的高档,配搭的点心、蛋糕则要尽可能的精美,饮茶者则通常要着正装出席。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茶叶商品涌入英国,成为了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在当地饮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将牛奶、糖、蜂蜜、肉桂等辅料与茶融合,形成了香浓醇厚、营养丰富的健康饮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内容,也奠定了英国茶文化的最终确立。如今,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与消费国之一,人们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饮茶,具体可以细分为早茶、上午茶、午茶、下午茶、晚餐茶、晚安茶等。由此可见,尽管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在当地环境的影响下,两者均具备了典型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拥有浓郁的本土化色彩。

2中英茶文化内涵对比

中国茶文化源于古老的农耕文明,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英国茶文化则源于先进的工业文明,其中既承载着欧洲宫廷贵族的高贵优雅,也彰显着工业社会所强调的务实性与目的性。两者在文化内涵方面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变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统一。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人是平等而趋同的,茶生长于山野之中,得天地之精华,承丰壤之玉露,正是道家所说的极尽自然之物,蕴含着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透过饮茶这一活动,人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从茶道之中感悟天道、地道、人道。儒家思想提倡“中庸”和“仁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佛家文化则有禅茶的传统,主张通过饮茶反躬自省。在饮茶的过程中,人们将三家精神合而为一,体会“和、静、怡、真”的深刻哲思。“和”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茶道的灵魂,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和谐;“静”是修习茶道的不二法门,强调人在饮茶的过程中应当平心静气、心和神宁;“怡”是茶道修行所带来的心灵感受,通过饮茶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获得情感上的开怀与舒畅;“真”则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通过饮茶返璞归真,看透人生真谛,深谙自然真理。与之相对,英国茶文化源于西方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无论何时何地,人们总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他人面前,喝茶也不例外。英国下午茶对于环境与形式的要求可谓极致,环境必须要优雅高贵,衣着一定要典雅得体,茶点一定要高档精致,待客一定要体贴周到。对于英国人而言,饮茶不仅仅是个人的休闲娱乐,更是一种大型的社交盛宴,通过饮茶活动,人们可以展现自我风采、拓展社交脉络。可以看出,英国茶文化中的饮茶目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很大差异,它不再追求修身养性、净化心灵,而是注重饱腹、娱乐与社交,其务实性不言自明。

阅读全文

高二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阶段,英语在高考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及英语写作水平。本文将着重研究高二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应用和实践。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家的发展对英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学生的英语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能力,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语篇分析法是最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1高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英语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二的英语阅读教学,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功底不足,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词汇以及语法方面等基础知识存在着不足,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出现阅读速度慢、不理解文章内容或理解错文章内容的现象;最后,学生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高二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往往都是逐字逐词的翻译和阅读,这并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2语篇分析的概念、内容和应用意义

2.1语篇分析的概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