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航空专业的理解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1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航空公司的运营管理问题,它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何通过《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教师不断总结和探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进而提高《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以模块化和专题化的形式紧密地追踪行业前沿动态,不断地吸收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过程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形成了该课程的十大核心模块。[1]模块一: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主要介绍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特点和航空公司战略制定。模块二: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介绍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特点、流程及方法。模块三: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介绍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模块四: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航班的系统运行要素、过程以及航班延误和解决办法。模块五: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以价格管理、航班座位控制管理、座位超售等为视角介绍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块六: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主要分析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特点以及控制成本的措施。模块七:航空公司主要财务决策,主要介绍航空公司资本运作中融资、财务战略制定、资本结构、飞机融资和资本运作等问题。模块八: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分析航空服务产品要素、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特性以及航空公司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块九:航空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介绍我国民航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模块十: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介绍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

二、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再现一些客观场景,把学生带入到案例场景当中,以研讨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2]在案例教学当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既可以找出成功的经验,又可以得出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或与别人的交流探讨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案例教学方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进行细致的材料准备,针对不同的问题选定特定的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展开反复地讨论或者辩论,形成思想观点、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进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授课当中,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加大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特色案例库的建设,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了以下典型案例。案例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取胜之道;[3]案例二: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南航借力天合联盟;案例三:新加坡航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解析;案例四:国航航班延误事件纪实:航班延误的原因与治理;案例五:资本运作大师:海航集团的资本超优势运作;案例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管理模式分析;案例七:春秋航空公司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解析。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

《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是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对该课程进行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设计和安排《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航空公司的主要运营业务和相关岗位工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对课程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双向选择面。《航空公司运营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选择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公司为主要的实习对象,以该单位的运营过程为主线,对实习单位的性质、任务,运营目标的建立及运营长期、短期计划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该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与战略;掌握该航空公司服务与产品开发的内容;熟悉该航空公司生产决策与计划的相关职能部门及岗位工作;了解该航空公司涉及到的主要财务决策;熟悉该航空公司的服务与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习,基本掌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报告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内容撰写综合实习报告。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 民航概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民航概论课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民用航空系学生的基础系定选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航系统、结构、运行、管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通过民航概论课程的学习,既要使机务专业学生了解专业侧重点,又要在此基础上了解专业之外的民航知识。如何在短学时内使学生了解民航系统,就成了本课程的基本问题。

1.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选取的教材是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刘得一编著的《民航概论(第三版)》。课程共九章,笔者根据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特色,主要介绍以下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总论,讲述世界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民航系统的发展;第二章民用航空器,本章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做详细介绍,讲述民用航空器的机体结构、飞行原理、动力装置、仪表系统及飞机上的其他系统,使学生掌握有关飞机的基础知识;第三章航空器活动的环境与空中导航,介绍航空器飞行的大气环境及基础的导航知识,使学生了解飞机飞行的大气环境,了解飞机飞行高度层的气象特点及常规的导航方式;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与保障,介绍民航中另一大角色――“空管”,其中涉及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责、管理内容及管理方法等,民航中的三大角色――“指挥飞机的”、“开飞机的”、“修飞机的”、“指挥飞机”即所谓的“空管”,“修飞机”即民航机务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对于此章做简要介绍即可;第五章机场,介绍机场的基本组成,重点介绍机场空侧的组成,例如跑道等级、标识,滑行道的分类,停机坪的分类即布局方式,候机楼的常见布局等,鉴于民航机务学生今后的工作所需,对此节做重点详细讲解,此外,对机场的运营管理模式及发展规划略作介绍即可。第八章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和维修介绍基础的适航理论及维修种类,开阔机务专业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认知视野;第九章通用航空,概述性地介绍通用航空,及我国对通航的现行运营方案,以及通航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趋势。教材删掉了对航空运输及其经营管理、民航法规与国际空运等章节,以保证学生对飞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

民航概论是学习民航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民航系统充分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了教学的首要问题。本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型演示、实际参观、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等方式进行立体全方位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更与实践相结合,启发他们自主思考,用形象的实物、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互动式教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现在大学课堂有一普遍的现象,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现象严重。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灌注式教学。例如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我国航空公司的概况,教学中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航空公司的各种资料,包括航空公司的标志、机队组成、发展概况等,然后上台介绍给大家,这样通过自己收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航空公司的概况,增长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

2.2模型演示

在民航概论课程中,涉及飞机的机体结构时,课本的二维图片很难使学生对飞机的整体及各部分的翼面产生直观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参观真实飞机的实际教学难以展开,因此,笔者购买了A380的飞机模型。授课过程中直接根据A380的模型飞机,讲解飞机的机身、机翼、尾翼等结构,同时可直接观看机翼上的襟翼、副翼、扰流板、缝翼等的位置,结合结构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飞行员在操纵相应的操纵面之后飞机姿态的改变,使得飞机机体结构、飞行操纵等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2.3实际参观

民航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且多以叙述为主,其中有些理论知识,例如飞机发动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起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课程中对本节内容的讲解安排在发动机陈列实验室内进行。对照一台解剖的演示版的发动机,对学生讲解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并开启演示发动机来演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得学生对飞机的动力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2.4多媒体教学

课程中涉及的飞机结构及飞机操纵等,虽通过模型演示可直观形象地再现,但模型与真实飞机还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还要配以真实飞机的图片展示及相应视频的演示。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过程进行介绍,单纯地依靠文字和图片就会略显单薄。笔者收集了相关的介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行业。在多次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视频,以在相应的章节辅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相结合。

3.结语

民航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深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规划出适合本专业学生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3

学生应该具备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具备无私奉献、团结友爱、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具备扩展视野、去伪存真的严谨态度;具备努力拼搏、建功建业的踏实肯干精神和不断求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熟悉体育项目的主要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加强身体素质的科学方法,自觉形成一种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身强体魄的要求,力求符合《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在航空服务业务上,要熟练掌握国内外客票(包括电子客票)内容的填写;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妥善处理民航运输业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熟悉并实时关注国内外客票变更和退票等方面的流程和处理;掌握国际航空旅客运价规定并熟练计算运价;熟练航空货物运价的运费和运价计算;具备良好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提供完美的航空服务;提高航空服务技巧;考取民航售票员、安检员、货运员职业标准的初、中级资格证书以及技术等级证书,同时要求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标准。

以后从事空中乘务员;民航安检员;民航售票员;民航货运员等工作。

在学校求学期间,让学生熟悉民航旅客运输相关程序,民航货运方面相关知识;了解客票销售、行李运送的相关内容;掌握航空地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规定;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性强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民航运输服务以及航空管理等岗位;具备符合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具备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妥善处理民航运输业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有熟练操作民航客货运输的能力;具备民航服务人员基本的自学能力和扩展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行业素质,能了解航空服务职业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素养,集体荣誉感强,拥有团队协作精神;自觉树立好航空服务为旅客服务意识和航空安全意识。

为了满足上述的能力要求,可以建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为满足航空企事业单位岗位(群)所需的航空能力、素养和知识,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建立起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结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依次是: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如果要细分的话,包括8个小模块,分别是: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值机工学模块、公共素质模块、安全检查工学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空中乘务工学模块、货运工学模块和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还包括41个科目。

本专业实行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团队相结合的模式,并建成校内航空服务实训基地(仿真),分别为民航口语实训室,航空服务模拟机舱,民航票务实训室,民航安检实训室,民航商务实训室,化妆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航空值机实训室。并与机场等省内外民航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在教材及图书、数字化资料等学习资源方面,大量采用本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习实训指导书。同时有效利用学校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数字电子图书馆等。以及在校园网及“职教新干线”建立了专业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等开放式的教学支持系统。

在航空教学途径和方法上,把“做”作为中心,把“教、学、做“三者合而为一。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并通过项目为平台,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好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车间、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大范围开展项目教学、在生产第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在校内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情景教学、大力开展基于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的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项目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增加师生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全面落实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在教学管理方面,建成学院、职能处室、系部、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建立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学评价方案,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过程控制方法及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管中心,该组织单位的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织的其他成员包括督导处、教务处、各系(部)主要负责人、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质管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监督教学质量管理,解决并处理好在教学质管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学校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规范,制定教学质量评判准则,并要对学校各院系的教学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处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督促工作,并对其开展督导和指导性工作,为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团,它主要是由专制教学督导员、兼职教学督导员和特邀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督导员构成,以便加强学校的教学督导作用。

在“一区两园”的紧密合作企业,设立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学院毕业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测站,聘请企业负责教育与培训的副总经理为站长,采取激励措施,监测和反馈教学质量情况。在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兄弟院校、企业、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学院、企业、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格局。各系(部)成立由系(部)主任任组长、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参加的教学质量管理组,开展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听取和反馈教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各班级的“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小组”,检查并记录每节课的课堂秩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情况,收集并反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计划编制方面,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达到“双证书”要求:在可以取得专业毕业证的基础上,还要同时获得以下类别证书中的任意一种或以上,方可毕业。这些证书分别是:航空值机上岗证、民航安检员证书、民航售票员证、航空货运员资格证等。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 Web Services;标准化;知识管理;航空企业

[中图分类号] F4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121-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虚拟企业协作的网格知识服务系统研究”(批准号:70671007)

[作者简介] 郭铜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决策支持、质量管理;

王 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刘 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北京 100083)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以新知识、新技术为基础的市场竞争[1]。有远见企业都试图通过制定或参与制定竞争规则掌握主动权,竞争规则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标准。标准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却能加速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能极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转化效率,实现商品生产的合理化、高效率化和低成本,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2]

近30年来,中国航空企业在采用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航空工程具有涉及专业多、工期长、参与人员众多的特点,大量的隐性知识分散在众多技术人员和组织中;大量的显性知识,包括纸质或电子化的各种经验、知识、规范、企业标准分散在各个部门、专家以及各个时期建立的信息系统中。如何使隐性知识部分显性化、隐性知识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如何收集、整理这些经验、知识,并转换成为规范和标准是航空企业面临的问题。

知识管理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航空企业专有技术向专利、标准转换提供了基础。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和Web Services等相关技术,建立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二、知识管理与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管理是指对组织中人和信息的管理,将信息和人的创新能力互相结合,从而增强组织的创新和适应能力[3]。良好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在标准化、知识产权、组织经验、组织成长、科学决策、组织创新、企业文化等很多对企业核心价值有帮助的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航空行业对外有理解复杂的工程需求并做出准确和迅速反应的需求,对内有对知识资产价值利用的需求;在企业中,需要将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企业的专有技术,力争形成专利,将企业的专有技术首先作为企业的规范、技术标准,然后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转化。

1.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与标准制定。根据航空企业的实践经验,航空工程的技术创新、管理经验、工作规范以及积累下的各种知识转化为成果和专利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管理步骤,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为实现标准化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积累与行业标准有关的大量基础数据、理论依据以及实物标样;

(2)积极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学术研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动向;

(3)提高关键技术标准水平,并使在之成为ISO/IEC等国际标准或事实标准。

企业要开拓性技术创新,重点发明开拓性创新专利,寻找企业的开拓性知识,不断积累能成为基本标准的知识。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重点在于采用技术的手段,建立一套体系,将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规章制度、经验、方法、知识上升为专利,形成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决定标准化的维度包括:

(1)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实现方案;

(2)研究、设计、开发、工程、测量、检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员。

2.专有技术、专利与标准的转化模型。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日常技术文件的积累,通过相应的关键词搜索,根据专业的不同将相关文档聚类整理,当文档积累到一定数量时,由专人来审核是否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考虑变量T(SP,Q,T,ST,A,D),其中SP(specialty)专业、 Q(quantity)数量、T(type)文件类型、ST(Standard)相应或相关标准的情况、A(application)应用情况、D(demand)查询次数。根据企业和行业的特点,结合不同标准系列的要求,设定阈值c,当达到该阈值时,启动规范及标准制订程序。

实现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力求将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有机的结合,使自主的专利成为标准化了的专利。

我国的航空企业有很多项目的工程经验和专有技术,是其他国家相似企业所没有的,因此具有制定含有专有技术的国际标准的可能,针对我国的航空企业的特点,可以将标准化的运行流程总结如下:

(1)通过对产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创新的方向,逐渐使本企业的独有技术发展成为基本专利。

(2)采用模型或算法对企业的创新形式、技术成熟度进行判断。

(3)对企业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将企业独有技术转化为技术专利、技术专利转化为标准、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作为一项日常流程。

三、基于Web services的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1.航空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航空工程周期长、涉及专业和技术人员多,每个技术人员创造、收集、处理、存储知识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各种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格式、异构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标准制定时,由于问题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考虑因素和关系比较多,因此决策时需要以共享方式或协同方式调用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需要调用不同的应用系统,而这些信息和知识往往具有异构、分布、动态等特性,这使得构造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时,在技术和费用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

基于Web Services的信息技术为跨平台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使其可以进行消息传递、服务寻找、协同工作。

在Web Services协议中,涉及了数据、消息、服务和注册库的描述定义,这些要用到具体的标准技术,包括XML、SOAP、WSDL、UDDI等。其中,XML用来描述不同层次的数据,使得不同平台、不同环境中的数据和消息得以互通;SOAP协议用来交换XML消息;WSDL用来统一描述服务;UDDI提供了统一的框架和编程接口,与WSDL、SOAP相互结合来管理Web Services,提供服务和服务发现能力[4]。

基于Web Services的航空企业知识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外部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甲方、集团总部的信息、内部的ERP、个人信息系统,等等)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通过互连、组合和协作,产生具有附加值的新服务、数据、信息和知识。

2.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组成。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其所需的数据、信息、知识来源于企业各应用系统及企业外部系统,基于Web services的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采用松耦合方式将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系统、模型系统、知识库系统、分析系统集成,使信息管理、查询处理、联机分析处理和联机分析挖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使基于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各种算法及其他支持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算法或模型协同工作,并行和分布地完成决策问题的求解。基于Web services的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具有整体性、并行性、分布性、共享性、互操作性、协同性,可以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挖掘的可移植性、可伸缩性、高性能,以及对多维数据的分析。

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服务集成环境通过消息处理机制、分布环境下互操作技术、软件组装技术、异构系统集成框架和应用中间件规范,解决系统平台的无关性、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提供开放统一的集成环境,方便各类软件资源的共享。

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参考现有应用服务器、Web Ser-vices容器、Web服务器等服务器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知识管理的资源容器,以提供知识管理的服务抽象、服务部署、服务管理和服务的注册、发现。实现统一的应用服务框架,以便各种信息、知识资源的共享。

整个体系结构从下到上分为五个层次层:信息、知识资源层、资源连接层、服务管理层、服务抽象层和服务应用层。如下图所示。

3.分析系统AS的建立。为了提高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性能,基于Web Services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在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分析系统(Analytic Sys-tem)。通过分析系统(AS)为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提高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AS(Analytic System)分析系统内置基于Web Services的交流机制。知识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采用松耦合方式,通过分析系统AS(Analytic System)来完成各组成系统的综合协调任务,包括资源共享的协同性和问题解决的协同性。资源共享的协同性以资源互连为基础,既包括资源使用时不同用户因时间、空间、权限等差异引起的协商,也包括资源的组合。问题解决的协同性是指各组成系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协作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为达到分析系统与数据库(知识库)系统、数据挖掘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及其他应用系统在系统级的集成,各系统均采用Web Services封装。基于Web Services封装的算法或模型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环境中,其开发语言和运行环境可以多种多样[5]。

建立分析系统UDDI注册中心(AS UDDI),将各种知识库、数据库或模型注册登记于其上,查询结果或模型的运算结果作为服务。用户通过AS UDDI,使用WSDL,使查询需要的Web服务并调用它的任何公共函数的过程自动化,并能使应用程序集成新的服务。采用WSDL可以动态添加新的子系统。

在Web Services的AS集成模型(如图3所示)中,所有的知识系统或模型的对外接口采用统一的对象模型Web Ser-vices封装,并且通过UDDI注册机制在AS UDDI注册中心注册(①)。决策者通过AS UDDI注册中心寻找知识或求解方法(②),或者由AS根据问题通过AS UDDI注册中心寻找求解方法推荐给决策者,然后通过SOAP消息机制调用相应的知识或模型进行问题求解(③)。

基于Web Services的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使许多服务和软件的功能组件能被引用,注册中心UDDI是实现服务和调用的中枢。从可靠性和安全性角度考虑,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建立了多注册中心,即:集团信息系统公共注册中心IS UDDI、标准化管理系统半私有注册中心KM UDDI、分析系统AS私有注册中心AS UDDI。

标准化系统或分析系统(AS)中的一些Web服务仅限于航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或AS内部,将其登记在KM UDDI或AS UDDI私有注册中心,控制使用范围。私有注册中心使得其拥有者能够控制注册中心的可见性、内容以及使用。[6]

参考文献:

[1]杨建东.标准化与核心竞争力之我见[J].中国标准化(专刊),2004,(5).

[2]标准化的宏观指导和方法创新[EB/OL].sac.省略/articles/3243.htm

[3]王震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5,(7).

[4] [美]卡明斯,著.杨旭,等译.企业集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 航空;航空服务礼仪教学;航空服务礼仪专业

一、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设计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64学时,分别于第一及第三学期开设,共4学分,实践课时比例50%,是专业核心课程,《航空服务礼仪》是在介绍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针对航空服务行业的特点,深入阐述了航空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为从事航空服务行业各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航空服务(空中乘务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能课。《航空服务礼仪》的教学任务:通过不同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航空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航空专业 双语教学

一、航空服务专业双语教学是提高航空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航空运输以其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适的特点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方式。有研究表明,中国是未来最为有影响力的航空市场。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增多,国际交流日渐频繁,我国对航空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国家民用航空局前局长李家祥曾经明确指出,当下国内航空运输慢于国际航空运输,国际航空的旅客运输量的增长幅度急剧上升。提高机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现在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外貌条件,也非常重视综合素质。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简章对应聘人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明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是航空管制语言之一,在航空服务业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弥补航空公司人才缺口,高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应该实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满足航空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二、双语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航空服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新兴专业,专业历史较短,还有有待完善的地方,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理论体系。在当前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训中,经常出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不协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达标的现象,不能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匹配;二是航空服务专业加重的是与英语相关的课程比例,而非英语课程的比例。传统教学中,英语课程设置向英语语言方面倾斜,缺乏航空专业需要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遇到业务问题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解决问题。

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偏见,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不好,高职学生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落榜生,他们对双语教学无法适应。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弱于普通高校学生,该专业学生的高考总分可能不高,但总是因为英语水平较高才被高职院校录取。航空服务专业在录取学生前都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测试,包括英语口试和笔试。然而一些英语基础不错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英语水平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没有充分重视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要注重实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虽然不少高职院校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实践的院校较少。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院校进行了双语课程试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课改时,主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对口职业,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国际信息,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双语教学可以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手段。教师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条件,在课堂上模拟机场工作情景。学校的标语也可以采用双语,带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对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必须克服不会学以致用的问题,将“哑巴英语”转换成熟练的口语,克服语言障碍;否则将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学习压力。学生要想在课堂上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必须在课余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下足够的功夫,打牢英语基础。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以及课后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高学历对手,必须展现出专业性和高素质。开展双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方式。

四、结束语

目前,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力度不大,试点院校也比较少。但航空服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现在该专业的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和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是符合现实需要的,也是提升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需要清晰认识到航空公司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满足公司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译.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122.

[2]徐菡.高职院校航空服务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以“机场地勤服务”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1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