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培养策略

现阶段,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即个体在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中,对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是在个体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核心”则是关键而不可或缺的。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道德品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等,是一种普遍的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使人们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去适应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去适应不同的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和终身性。一,基础性。无论什么课程,学生只有能看懂文字,理解题目的意思,才有可能去完成它。语文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以及长期的积累,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二,动态性。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积累起来的。论语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一定教育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一个又一个教育阶段的飞跃,只有不断阶梯式地学习,才能不断丰富、拓宽知识,才会让一个人的学识、阅历、能力、价值观等不断丰满。三,终身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遣词造句,到文辞飞扬,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再接受着语文的教育。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在不断积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持续长久的能力和习惯,而将其不断运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最根本的素养。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而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则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为了强化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在教学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一些有创新性的见地用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简单重复地死记硬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将语文教学融于生活,融于自然、融于社会、使学生在自我生活中选择性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视阅读

语文课程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重视阅读,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内阅读,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潜心阅读。其二,重视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佳作,更需要重视国学经典阅读学习,如《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扩大课堂化教学的外延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其组织策划、互助合作、分析交流、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创建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

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如虚实情境、观念情境、社会情境以及生活情境等,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讨论、思考以及阅读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赠汪伦》,诗词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汪伦对李白的真挚友谊,这种浅显的问题,学生们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上来,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无情”。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吃不送,偏偏这个时候送”,这种真实的情景和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对两人的友情展开丰富的想象。此外,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从课内外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知识的积累、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从启迪反思、开阔视野等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外延,更要从教学方式上矫正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通过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2):155.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自主阅读;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09-02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要实现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其基本的途径。现代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阅读的能力是个体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有效参与现代社会复杂运作的重要素养。许多国家的教育都致力于培养国民能把阅读作为自己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德国提出应当培养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英国提出应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需要,应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自觉的阅读者;美国则提出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一个国家国民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取决于国民是否具备自主阅读能力。

一、自主阅读的特征

自主确定阅读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个性、年龄、智力、动机等因素,自我驱动阅读动机,选择符合自身情感发展目标和认知发展目标需要的阅读,自主确定阅读目标。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以培养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自主阅读是学生在个性的主导下自主选择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读书内容,阅读使自己心智得到启迪、心灵得到愉悦的好书。

自主选择阅读方法。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更新,使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学生自己的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使阅读成为学生个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学生一种自觉自愿的、一种生活的基本需要。

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转化。作为认知过程的阅读是一个对文本信息进行阐释、对文本意义自我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能够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并对文本理解的正确性和深度以及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有着自我意识,当阅读理解失败时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自觉调整实施符合自我发展的阅读策略。

二、自主阅读的意义

自主阅读养素质。“人文素质是指建立在对人文知识的拥有和运用的水平;在人文知识内化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和追求人生美好境界的积极情感;以及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和行为方式”[1]。人生乃是一个不断“文化成人”的动态过程,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人们正是通过阅读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超越给定的人的自然素质,养成人的健康和谐的心理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个体具备人文素质所拥有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书籍是人类经典文化的主要载体,人类的智慧、精神财富,精神文明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认知活动,读书是共享人类文明成果的最佳方式,人们通过阅读来认同人类的精神文明,人的精神成长、品格塑造、全面发展离不开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人们积累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自主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知识总量迅速增加,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接受终身教育尽管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但最根本的途径是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核心乃是自主阅读。在信息社会,阅读是一个连续性的学习过程,阅读能力被视为一种信息素养,阅读的能力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评价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阅读的能力也是人们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信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复杂运作的基础,阅读能力愈强的人,独立思考能力愈强,愈有能力搜集、理解、判断信息,充分参与到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当中,以达成个人目标。因此,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很强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必须具备的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甚至比一个人的学历更能预测其在职场的发展。

三、基于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自主阅读对个人的精神成长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几乎是其他学习方式不可取代的。但“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更是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2]

面对大学生如此严峻的阅读危机,大学语文应该研究有效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个体的阅读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过程,而是个体能动地参与、积极地生成文本意义的过程,真正的阅读活动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学生心灵、智力、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投入,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动,教师需重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阅读主体的精神和人格,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人的自主、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是人作为认识世界和进行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与社会性的观念表现。所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决定着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对文本意义的自主的能动驾驭力量,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自我精神建构的自觉性就越大。

自主阅读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就是阅读教学中的组织者、促进者,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阅读情绪的和谐、民主、宽容、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如果教师用自己的分析、或其他权威的解读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缺乏主体的阅读体验,就难以把外部的指导转化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学生总是用已有的经验去参与阅读,只有通过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自己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才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达到阅读的目的。

2.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要只将时间和目光投放在一些“经典名著”上,强迫学生读一部经典作品,学生或许对某一经典作品有所了解,但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阻碍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将阅读的题材和体裁扩大,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无论名人传记、科幻小说、世界之谜、还是民俗风情、体育传奇故事、生存及冒险故事等等,只要是受学生欢迎的、能适当地将学生吸引到阅读上的、并能给他们带来阅读的真实体验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快乐阅读是培养自主阅读的前提,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个性化选择阅读题材和内容为基础的。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成了我们创造、表达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我们的生活及价值观越来越多地受到视觉媒介和视觉文化的强有力的影响。人们甚至形象地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读图时代”。“阅读本身正在发生巨变。从广义方面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阅读’时代,信息爆炸与媒体多样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读书或文字阅读,而是把阅读扩展到了更多的方面、更大的空间。”[3]所以,视觉媒体的阅读,正成为拓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空间的重要途径。

3.培养学生成为策略型阅读者

“认知视角下的阅读策略,指的是阅读者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4]能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调控自己的阅读行为的方式,自我评价阅读效果,是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表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的足以适应未来需要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阅读策略教学的意识而且实施阅读策略教学。

首先,建立学生的阅读期待视界。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决定着阅读活动展开的有效性。所谓“阅读期待”,源于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的“阅读期待视界”,是指任何读者在解读文本之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修养,例如其生活经验、艺术情趣、审美水平、文学修养、价值观念等。这些因素的整合,就构成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视界[5]。阅读期待是自主阅读的内驱力,表现为读者的一种内在阅读需求,驱动读者寻找和选择作品,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文本提供的信息创造新的语义信息。在阅读教学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视界,就能判断学生的阅读兴趣或取向,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文本选择的难易程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达到基于学生原有阅读期待的超越。

第二,强化学生的阅读反思。阅读反思是学生对自主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深究阅读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对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阅读行为。在一次次的阅读反思之后,学生的记忆、陈述等元认知能力将不断增强,没有反思,阅读策略的学习就会停留在简单的尝试、演练阶段,难以向运用迁移。不断改进与完善阅读策略,在改进与完善中形成新的阅读策略,是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EB/OL].http://.

[2]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J].新华文摘,2012,(7):147-148.

[3]殷国明.阅读的危机与新生[J].社会观察,2005,(2):44.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改革及多元开放时代的来临。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而阅读和写作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要领域,这两者一直是学校语文课程的核心,尤其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为最。许多研究也指出,语文的学习活动除了可以增进语文能力,还可以提升个人自尊,改变自我的负面评价。因此教育部也规定:语文领域的教学时数应占所有领域学习时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一、语文学习中阅读价值的内涵

就阅读与学习来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尤其受到重视。阅读是教育与学习的核心。学校几乎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经由阅读而学习。不仅是语文或社会需要大量阅读,连数理科也不例外,学生必须先看懂数学应用题的题意,才能开始解题。由此得知,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身为语文教师的研究者想要一窥究竟的。

就阅读的态度与动机来看。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认知及策略的教导之外,是否能提升学习动机也很重要。通过老师排列阅读教学目标的优先级后,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阅读的态度反而跟着下降。因此,提升阅读态度是阅读教学的第二重要项目。美国国家阅读研究中心在阅读上所做的研究发现,优良的读者具有高动机、策略、丰富知识和高互动性等特征。因此,完整的阅读活动,应涵盖“阅读动机”的提升,因为“动机”是引发个体活动,并持续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前进的内在历程,没有充分的动机因素,困难的认知学习活动是不会产生。

二、基于合作学习的阅读价值提升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对于读写素养要求也逐渐增高。另外,由于知识改变迅速,就必须要养成自学能力面对不断增加的新知。因此,未来青少年是否具备阅读能力更为重要。根据研究资料显示,合作学习教学法相较于传统讲述式教学而言,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动机与语文阅读学习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相当正向的帮助与提升。在语文课程实施期间,教师充分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基本看来,可采用如下策略:

1.正向鼓励学生表达及增加学生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正向的鼓励,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的学习,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同时,在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相比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带动全班学生互相督促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也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及时发现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疏导,通过正增强效应给学生带来信心,这也是同学所欠缺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平时多注意观察,给予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关爱,多跟学生交流,在坦诚的交谈中增加学生的反馈,在反馈中同学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也会更热爱学习。

2.擅用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思考。教学策略的应用关系着学习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堂要求灵活应用策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扮演学生学习的智慧伙伴,提出批判思考问题,进而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让学生作思考逻辑的批判,对问题能更深入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辨能力,从而更能增加阅读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素质发展 策略研究

语文具有工具性,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还是一门具有思维性、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核心素质的好坏。现如今,通过课外阅读发展语文素质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地协同语文教学发展语文核心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刻不容缓。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是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拓宽思路,树立正确而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实际条件,广开教学思路,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资源得到科学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利用。例如在阅读《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文章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的小鱼。”这句话,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将收集到的有关浅水洼及小鱼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小鱼的活泼可爱。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文本,教师要做到有机开发。以农村小学为例,其独有的环境就可以成为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例如在阅读《落花生》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去看、去问有关花生的事情。整个活动完成下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花生的外表,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花生的品质。其次是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资源具有形象性、实践性等特性,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第一,利用风土民情,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关风土民情的课外书籍的内容。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学生识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汉字,就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错别字,进而推动社会上用字的规范性,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识字数量,提高观察能力。而且当学生识的字多了,其阅读地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进而使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定期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对于活泼好动、爱玩的小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切实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及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作用,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落实阅读的书籍。教师可以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订购课外书籍,并将其放置于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学生触手可得的地方。其次,落实阅读时间。将课外阅读列入语文教学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落实活动,实现活动的多样性。像是开展阅读比赛和评比,其详细内容包括作品解读、文章欣赏、演讲、讲故事大赛、课外知识竞赛,等等。例如,教师在班级中定期开展阅读古诗主题班会,这样的活动会使得班级中掀起一股阅读古诗的热潮,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这一学期过完之后,会不经意间积累许多有关古诗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素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发展状况,而且能提高学生阅读参与度,激发兴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为了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终身学习。为此,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及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读书方法有很多,阅读方法会对阅读的速度及阅读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待不同的书籍,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浏览法。顾名思义,浏览法就是指用极快的速度将书浏览一遍。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要读的书有很多,但是在精力和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阅读大量书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浏览法阅读。那么哪些书籍可以用浏览法阅读呢?第一,资料性的作品,只要求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即可。第二,那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书籍,只要求知道故事的大概和其蕴含的道理即可。其次,摘抄法。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对于那些与语文知识相关性高的书籍,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其他的还有精读法、跳读法等。但是有的教师并不这样划分阅读方式,而是将阅读方式划分成了文学作品阅读法、麻醉性阅读法、信息式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总之,无论哪种划分方法,只要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极具创造性,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现自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一、因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与参与度

阅读素养不仅包括从各种文本中建构意义的能力,还包括阅读的投入感、参与度,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学生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而形成,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对阅读保持良好的态度和兴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学生喜欢阅读、愿意阅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生才能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投入感、阅读态度的培养。

学生阅读从课文标题开始,教师的教学也应从题目切入。通过适当交代课文背景、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标题质疑。质疑是探求的起点,有了疑问以后,学生有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有了强烈的阅读需求与积极阅读的心理倾向。一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首先介绍了故事发展的背景以及将(廉颇)和相(蔺相如)的初步情况,然后让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疑问,经过师生共同梳理归纳,最后把“将与相为什么不和?将与相为什么要和?将与相是怎么和的?”确定为课堂探究的核心问题。问题一经学生自主产生,他们就迫切想解决这些问题。在探求“和”与“不和”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感受了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学生对未知探求的欲望成为其阅读的内驱力,他们积极介入文本,变被动阅读为自主阅读,阅读的兴趣得到不断诱发。

二、读题预测,学习运用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密切相关,是阅读素养的重要方面。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它是指在阅读时,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贮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随后加以证实或否定,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的过程。

课文标题包孕着一些重要信息,对全文起着“纲领”的作用。因而,阅读开始,在刚接触到文章题目时,读者可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想象力,通过题目显示文体特征的词语以及关键性词语,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文旨情感等作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证实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读者带着一种期待进入阅读过程,在阅读中实现、修正或改变着自己的预测。标题预测策略是在没有阅读文本之前对课文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从字词句到段到篇逐步理解后再形成意义。这种策略的应用既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又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读者在预测与文本实际的比较中,进入到文本意义与意蕴的深处,更能领悟文本的精髓,更易把握阅读的详略、分配阅读的时间。阅读预测策略的运用也有益于激发读者的强烈探求欲望,促进主体的阅读参与。

教师应根据标题的性质、阅读的任务、文本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安排适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利用标题进行预测的阅读策略。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逐渐使学生形成运用标题进行预测的习惯,能在平时的阅读中自觉使用。一位老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先让学生自由地谈自己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然后让学生反复读标题,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并自己想想问题可能的答案。学生提的问题主要有:“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林>中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而不是拳打洪教头呢?”“林>中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最后是林;中赢了呢?还是洪教头赢了呢?”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作了预测后,孙老师就带领学生一同进入文本,在阅读中重构自己的预测。

三、初解题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素养的核心,是读者利用自身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去解释和整合文本的信息和观点,建构意义、扩充经验的过程。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制约着理解的深度和层次,而如何唤起自身已有的类似知识经验,把它和要阅读的文本的新知识新经验联系起来,对于阅读理解尤为重要。课文的标题往往具有点明主题、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因而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读者已有知识经验和文本之间架起—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完全、充分地理解文本。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题意,发挥标题对理解文本主题、内容等的定向、引导、提示功能。以标题为固定点、连接点,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建立联系,将新经验纳入学生原有经验中。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丰碑》一文时,首先带领学生一起解题,让学生明白“碑”既有纪念的意义,又有记载的功能;“丰”既有高大的意义,也有多的意义。“丰碑”中的“丰”是高大的意思,这一意思的词语还有“丰功伟绩”等。支老师对“丰碑”字面意思的解释,为学生体会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起到了引导、暗示的作用。课题“丰碑”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功能,学生利用原来对英雄人物的认识,对军需处长的革命信念,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据题反思,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反思是阅读素养的最高层次,它是在对文本信息检索和文本内容理解阐释的基础上,参照读者自己的经验或知识,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反思。阅读反思不仅有利于内化文本观点,维护、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有利于读者对文本特征与作者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关系的思考,进而促进读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经验知识有限,对文本的结构、风格、类型等文体知识掌握不足。因而对小学生阅读反思的训I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寻找好着力点。凡是优秀的文章,正文总是围绕标题而作。标题既浓缩概括了课文内容,又统摄着材料的取舍和篇章布局。让学生围绕标题与文本内容的关系进行反思,既是训练小学生阅读反思的重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反思发展的良好起点。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阅读教学的任务不是“读什么”,而是“如何读”,即有意识地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明白阅读的意义、应采用什么阅读方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监控的能力

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大班上课的条件下,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成绩好的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速读、略读和归纳的能力;成绩差的同学,要让他们争取弄懂课文、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训练他们概括文章大意和各段中心思想的能力。每个学生课前都要清楚自己在这堂课的任务对自己英语学习进步所起的作用;课后要学会反思:我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不足?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这个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何根据?效果如何?对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英语阅读中被动、依靠、目的不确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多采用翻译法、背课文、背单词等传统教条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成功学习者的经验,提高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

二、提倡阅读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交际策略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也在实践中被检验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可增加其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可了解彼此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把全班分成相应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学习任务,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还可在post-reading部分设置一个交际任务,先小组交流,再选代表发言。在大班上课的情况下,小组讨论是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交际策略,老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不断检验自己的策略是否有效。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学习策略不尽相同,但有些方法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在文化背景、心理因素、教育环境较为相近的情况下,学习策略具有很大的可转移性。所以教师应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重视词汇习得

词汇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快速的阅读和准确的理解都必须建立在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之上。同时,阅读也是积累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词汇量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成正比,又是互为促进的过程。长期以来,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词汇获得方式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进而掌握新词汇的认知策略。但是,这种获得方式的指导主要集中在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强调词汇学习的情境性和间接性,而不是长期的记忆存储和将来的提取。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时候也要强调重要词汇的理解运用,一些核心词汇和基本词汇要直接明确地告诉学生,使阅读教学中的词汇习得更加有效。还要使学生建立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的意识,课外广泛阅读,利用各种资源建立自己的词汇库,进而培养资源策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扩大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