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普查报告范例6篇

风险普查报告

风险普查报告范文1

为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总体成效,有效化解脱贫“后半程”各环节风险隐患,全面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目标,特建立XX县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一、把握目标要求

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坚持目标标准,紧盯“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聚焦产业扶贫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风险、扶贫小额信贷坏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扶贫资金流失风险、脱贫不稳返贫风险、贫与非贫“悬崖效应”引发社会风险、涉贫事件舆情风险、政策养懒汉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及时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领域各类风险,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益,做足脱贫成色,巩固脱贫成效,为脱贫攻坚决战完胜、全面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工作机制

(一)发现问题

1、基层普查。各乡(镇)结合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群众为主体,围绕扶贫资金、项目、返贫、腐败、信访、舆情等扶贫领域各类风险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普查,每月最后一周逐级上报普查结果。

2、部门筛查。以县行业扶贫部门为主体,围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巡视对照检查、省委专项巡视、国考省考、主题教育检视、省委督导、扶贫审计等反馈交办问题,集中梳理整改未“清零”的问题和整改质量不高等风险隐患问题,开展“自查式”筛查,每月最后一周上报筛查结果。

3、信访倒查。县乡纪委、扶贫、信访等其它行业部门要通过完善来信、来访、网络、12317电话举报等信访渠道,梳理核实风险隐患点,开展“点穴式”倒查,按月进行通报。

4、专项督查。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督导检查办公室要将扶贫领域各类风险隐患纳入日常督查和暗访的重点内容,开展“机动式”督查,动态报告督查结果。

5、全面巡察。县巡察办要将脱贫攻坚重点乡(镇)以及其他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部门纳入县脱贫攻坚专项巡察范围,将扶贫领域各类风险隐患作为重点巡察内容。开展“覆盖式”巡察,专项报告巡察结果。

6、县级排查。要围绕政府债务等风险点和影响脱贫质量成色的共性隐患点,县扶贫办、发改局、能源局、民政局、财政局、教科局、卫健体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金融服务中心统筹运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系统、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系统、低保五保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健康扶贫督战管理系统、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水利应用门户等县直行业部门各类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比对,开展“定期式”排查,每季末进行分析研判,并上报排查结果。

(二)风险处置

1、分类梳理处置。成立XX县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专项办公室,组成如下:

任: XX(县政府副县长)

XX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副主任: XX(县扶贫办主任)

XX(县财政局局长)

XX (县信访局局长)

XX(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XX(县纪委常委)

成   员: XX(县委办副主任)

XX(县政府办副主任)

XX

(县政府办主任科员)

XX(县委巡察办主任)

XX(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县发改局局长)

XX(县教科局局长)

XX(县民政局局长)

XX(县人社局副局长)

XX(县住建局局长)

XX(县水利局局长)

XX(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XX(县林业局局长)

XX(县卫健体局局长)

XX(县审计局局长)

XX(县医保局局长)

XX(县能源局局长)

XX(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

XX(县城镇联合社主任)

XX(县扶贫办党组成员)

XX(县扶贫办副主任)

XX(县扶贫办副主任)

XX(县财政局副局长)

各乡(镇)长

专项办公室根据情况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听取行业部门、乡(镇)核实、处置风险隐患等工作进展,对基层普查、部门筛查、信访倒查、专项督查、全面巡察、县级排查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梳理整合分类,移交相关乡(镇)、部门处置。办公室设在扶贫办,上报资料联系人:

XX,电话:XX;XX,电话:XX。

2、行业归口处置。县直行业扶贫部门要对照专项办公室反馈的脱贫攻坚领域风险隐患,制定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责任领导、时间表、路线图,细化责任,到岗到人,能立即处置的要立整立改,对不能及时解决和需要长期督办的风险隐患问题,要分阶段盯住解决,对涉及面广或不能处置的风险隐患问题要及时上报县专项办公室。

3、联动协同处置。县专项办公室每季度要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就涉及部门多、处置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影响面广等风险隐患线索,组织相关行业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制定对策共同解决,协调处置。

(三)追责问责

1、在“发现环节”追责问责。对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扶贫领域风险隐患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以及发现后不报告、不移交等问题实施重点问责;对因失职失责导致扶贫领域发生风险隐患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既追究乡(镇)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又追究职能部门的监督和专项责任。

2、在“处置环节”追责问责。对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懒散拖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风险隐患问题久拖不改、处置不力的,对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的,该约谈的约谈、该曝光的曝光;对群众多次举报或多名群众集中反映仍然久拖不处置,导致严重后果、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问题从严从重处理,并实行提级追责问责,追究村级和基层单位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责任。

(四)集中通报

县专项办公室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形式,集中通报扶贫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不及时、久拖不处置或处置不力等情况,对虚报瞒报、弄虚作假导致发生重大风险事故或造成社会影响的,核查核实后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三、明确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党政、行业扶贫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扶贫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扛起第一责任,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做到重要事件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处置情况亲自督查,即报即处,确保风险隐患防范化解落实落细落地。

(二)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依据各自职责,积极履职尽责,把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谋划、部署、推动。县行业扶贫部门就抓好本系统内风险隐患筛查和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乡村主要领导和基层人员就做好辖区内的隐患排查和上报工作负具体责任。

风险普查报告范文2

根据《中共普洱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普发〔2019〕19号)和《中共普洱市应急管理局党组关于印发<普洱市应急管理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普应急党组〔2019〕14号)的安排部署,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坚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分管领域明确了调研方向、调研方案,确定调研主题。思茅区应急管理局实地调研了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大平掌铜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意见建议,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意在发现和解决我区推进非煤矿山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安全生产领域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文14处提到“风险”,13处提到“隐患”,明确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一个《意见》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做了顶层设计,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则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的“鼻钳”和“缰绳”。国家、省、市于2017年下发了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并在思茅区2户企业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迅速研究部署。思茅区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联系试点企业,推动、指导、督促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督促试点企业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等相关内容,持续推进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思茅区应急管理局在市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业务培训和工作推进会议的基础上,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督促指导,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试点建设工作要求,宣传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按照省应急管理厅的统一安排,配合好专业技术机构的现场培训指导工作,根据反馈意见督促企业按照《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试行)》,建立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全员培训,使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思茅区应急管理局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要抓手,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和排查治理重大隐患这两个关键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核问题,积极推动试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指导试点企业按计划、分阶段,有序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部分企业还根据建设情况购买了专业机构或专家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

(四)试点建设初见成果。通过组织专家授课、分片辅导和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思茅区两家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了策划准备、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控等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后续的检查考核、改进提升等阶段正在有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初显。其中,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在原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基础上,紧紧围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狠抓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生产系统各单元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并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并严格落实,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五落实”要求进行治理和闭环管理,形成了《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融合建设报告(成果资料)》,基本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融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之间建设标准不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相关标准制定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非煤矿山企业特别是小型矿山企业,基础薄弱、技术人员匮乏、员工尤其是外包队伍员工整体素质较差,不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三是部分企业重大风险化解和管控不到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够深入,安全标准化创建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

四、工作建议

下一步,将以这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好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提出的“四个到位”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把调研成果巩固好、发挥好、运用好,努力转化为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试点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各乡(镇)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政治责任,作为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的核心任务。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把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各乡镇级及以上党政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二)加强体系建设,规范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各乡(镇)要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运用好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抓紧制定完善本地区标准规范,切实搞清楚如何评定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如何化解管控重大风险、治理重大隐患等重点问题。标准规范要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既要定性也要定量,不能仅凭经验、仅凭会商确定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经验成果,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铺开。

(三)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大力普及安全风险知识。双重预防机制能否落实到位,首要的是企业必须全面理解、掌握安全风险知识,在这方面我们欠账很多,要强力“补课”。企业要进一步依托专家和专业技术机构,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各乡(镇)也要多开展集中宣贯培训,举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强化执法检查,督促企业将安全风险知识作为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作为班前会重要内容,强力提升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管控的能力。

风险普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控制

Abstrac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control the level of risk and performance. In 2004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commercial banks, especially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corporate governance.

Key words: New Capital Accord; commercial ba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risk control

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上市和转型,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鉴于我国也将在近期内对大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如何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以及国际化大银行的相关经验,明确我国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树立良好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公司治理与银行业

1999年经合组织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和2004年经合组织的《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中,明确提出了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公司治理框架应保护股东权利;应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应确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鼓励公司与他们开展积极的合作;应确保及时、准确地披露所有与公司有关的实质性事项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者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状况;董事会应确保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对管理层的有效控制;董事会应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资产结构的特殊性、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严格的行业管制和监管等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既有公司治理的一般性,也有银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在建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时,既要考虑经合组织关于公司治理的要求,又要考虑银行业方面的特殊要求;在吸收上述内容和1999年的《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中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控体系、特殊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等八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新资本协议对公司治理的规定,特别是针对采用高级法的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有关公司治理的要求

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正式推出了新资本协议,这一协议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内容后来在2006年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中得以充分展开,尤其体现在于其规定的稳健公司治理8条原则之中。在这一协议当中,明确提到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有两处:一是第一部分中也即第一支柱中的第三章(信用风险-IRB法)中的公司治理和监督;二是第三部分中也即第二支柱中的第二章(监督检查的四项主要原则)中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当然,还应指出的是,新资本协议中的其他很多地方都和公司治理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第三支柱中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

新资本协议从公司治理、信用风险控制、内审和外审三方面阐述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和监督。首先,明确了董事会的责任。董事会和董事会指定的委员会应做到:(1)批准所有评级和估值过程的重要方面;对银行的风险评级体系有一般性理解,并且详细地了解与评级相关的给管理层的报告;(2)制定包括资本计划在内的战略计划,并把资本计划视为能否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素;(3)确定银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并确保管理层建立风险评估框架、风险资本系统和内部合规监测办法:采取并支持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定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管理层将这些方法和规定在整个组织体系中有效地传达。

其次,明确了高管层的职责为:(1)建立一套评估各类风险的框架,开发一个将风险与资本水平挂钩的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监测内部政策合规性的方法;(2)向董事会或指定的委员会,提供关于重大变化或现行政策例外情况的通告;(3)深入了解评级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批准现有的程序和实际做法之间的重大差异;保证评级体系连续、正常运作;定期开会讨论评级过程的表现、需要改进的领域及对不足之处的改进情况;听取内部风险控制部门的内部评级报告;(4)掌握银行所承担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了解资本充足程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相应的风险轮廓和商业计划,确保风险管理程序的规范性和复杂性。

再次,明确提出银行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风险控制部门,并规定其职责为:(1)负责内部评级体系的设计或选择、实施和业绩表现.包括:测试和监控内部评级;生成和分析银行评级体系的总报告,包括按照违约时的评级和违约前一年的评级进行分类的历史违约数据、评级迁移分析以及对关键评级标准趋势变化的监控。在各部门和各地区验证评级定义的实施程序。检查且记录评级过程的变化,包括变化的原因;检查评级标准以及评估评级对风险的预测情况。为了便于监管当局检查,必须记录和保留评级过程、标准或单个评级参数的变化。(2)必须积极参与评级模型的开发、选择、实施和验证,对评级过程中使用的模型承担监控和监督责任,并且对将来的检查和评级模型的改变承担最终责任。(3)必须和管理层人员定期开会讨论评级过程的表现、需要改进的领域及对不足之处的改进情况。

最后,明确了内审或同样独立的部门的职责:(1)必须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银行评级体系及其运作状况,包括信用风险控制职能的运作和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及违约风险暴露的估计。检查的领域包括遵守达到全部最低要求的状况。(2)内审必须记录检查结果。(3)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也要求对银行的评级过程及对损失的估计进行外审。

三、部分国外银行贯彻新资本协议公司治理的做法

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构建,各国金融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及巴塞尔资本协议和新资本协议的推出,各国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也为了将巴塞尔资本协议和新资本协议落到实处,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纷纷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正。

(一)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当局于2006年9月的一份文件(《监管更新:新资本协议在澳大利亚的贯彻状况》)中对实行新资本协议高级法的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明确规定了其职责:(1)董事会应批准:所有风险偏好和主要风险类型损失及其定义和测度方法、内部经济资本模型、融资成本和收益回收率方法等;(2)高级管理层:能够用配给资本的盈亏平衡点成本来表示相对收益中所蕴含的实际定价状况:能够用潜在风险(这一风险由经济资本模型的配给资本所反映)相对收益来评估业务条线和产品绩效;自身的绩效评估和激励补偿与承担的风险息息相关。

(二)香港金管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香港新资本协议实施大纲中对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做了一些规定。主要明确了相关组织结构、风险评估、高管层职责等。具体规定如下:(1)授权机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风险评级体系操作的有效监督,保证该体系的稳健运行。第CG-1章“香港注册机构的公司治理”和第IC-1章“全面风险管理控制”对上述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有详细的规定。上述大部分要求和做法应全面落实。(2)所有风险评级和估值过程的重要方面,都必须得到授权机构董事会(或指定的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批准。上述各方必须对授权机构风险评级体系具有一般性了解,并详细地了解与评级有关的管理报告。提供给董事会(或指定的委员会)的信息必须足够详细,能让董事或委员会成员决定继续采取授权机构评级方法是否适当,并验证评级体系的控制是否有效正确。(3)高级管理层必须履行:深入了解评级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批准现有的程序和实际做法之间出现的重大差异;保证评级体系连续、正常运作;信用控制部门的人员必须定期开会讨论评级过程的表现、需要改进的领域以及改进不足之处的效果。向董事会(或指定的委员会)提供关于重大变化或现行政策例外情况的通告,此重大变化或现行政策例外情况将对授权机构评级体系的运作产生实质性影响。有关内部评级信息必须向董事会(或指定的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定期汇报。报告的范围和频率随着信息的重要性、类别及接受人员的级别而变化。(4)报告应包括如下信息:评级划分的风险总体情况;不同级别间的风险评级迁移:每个级别相关参数的估计;实际的违约率(在合适的情况下,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与预期值的比较;计量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的变化;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结果;内部评级检查、审核以及其他控制部门报告。

(三)加拿大银行业

加拿大银行业根据新资本协议和其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治理的现状,通过规范银行董事会的规模、结构、素质、专业委员会的责任和义务的分配等方面,来强化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权益。具体做法主要有:(1)“五大”银行的董事会成员从14~19人不等,除蒙特利尔银行外,各银行的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的职位不再由1人承担.总经理不进入专业委员会,董事会的基本功能是决策和监管;(2)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与银行财务信息加工和披露有关的一切事务,包括对内部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果评价、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行审核:(3)操守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银行信贷与投资方面的风险问题和银行雇员的操守遵守情况;(4)公司治理和公共政策委员会负责董事会的日常工作安排;(5)人力资源委员会主要负责雇员的招聘工作和总经理继承人的备选工作,对总经理及其银行的高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审核银行的薪金激励政策等。

(四)美国银行业

依据2002年的《萨-奥法案》和新资本协议,美国银行业现阶段公司治理实践为:董事会要负责保证企业整体治理的有效性:审计委员会要负责确保企业内、外部审计过程严格有效;CEO、 CFO及其他高管人员要负责维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遵守道德操守,并对违法违规的高管进行严厉惩罚;重点在于构建良好的所有者、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责权利分配机制。美联储鼓励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追求自身特点与国家法令的完美结合,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治理模式,并不强求形式上的完全统一。

四、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

我国银行业基本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构建其公司治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尤其是“五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能按照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制度的要求来经营。其中,中国银行以董事会的指引和监控为主导,并与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相分离。董事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在战略规划、稽核、风险管理、人事和薪酬、关联交易控制方面协助董事会履行决策和监控职能,保证董事会议事、决策的专业化、高效化。中国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际上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董事长与行长分别由两人担任,以免权力过度集中。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股份制改造的一部分,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并相应建立了一个新的现代公司管理架构,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其目标是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

另外,我国现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王传军, 2006)为:(1)流通股比重偏低;(2)国有股比重偏大(深发展和民生银行除外);(3)银行的董事会规模均在14~17人之间,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重不高。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董事会成员持股比重偏低,无法充分发挥股权长期激励的效果;董事双重兼职的情形颇为普遍;董事在银行领取报酬的人数增多;(4)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基本符合规定,除华夏银行未设置审计委员会外,其他4家银行均已设置5个专门委员会;(5)独立董事,除深发展外,其他4家银行均达到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比例规定;(6)监事会规模较大;除深发展外,监事成员双重兼职的情形普遍;监事成员持股比重较低;相对而言,监事在银行领取报酬的比重较董事更高;(7)高级管理层:遵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上市银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无高级管理层双重兼职情形,说明高级管理层与股东单位在人事上完全独立;高级管理层零持股现象普遍,股权的长期激励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高级管理层成员普遍在银行领取薪酬;薪酬的激励功效初显;(8)关于监督机制的调查,5家上市银行按照监管机构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做出说明,并且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状况评价报告,惟一的例外,是浦发银行并没有披露审计师出具的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9)关于激励与约束机制上市银行均已建立了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制度,并且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薪酬:(10)就整体而言,上市银行能够按照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就监管层面而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和国外监管机构对银行公司治理方面要求的基础上,2006年颁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从组织结构、股权、中长期战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信息披露制度、信息科技、评估与监测、检查与报告等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供了总计28条款的详细指引。

由上可见,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关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规定,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其公司治理仍存在着诸多需要提升和改善的地方,诸如:董事会对公司风险的认识存在误区,并且没有进行适当的监督或对高管层和雇员的行为提出质疑;利益冲突、缺乏独立的董事会成员以及高管人员,导致高成本和低收益的决策;内部控制非常薄弱,甚至根本不存在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内部和外部审计“在重要关头倒头昏睡”,未能发现欺诈行为。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助长了这些行为:交易和组织结构的设计降低透明度、阻碍市场参与者和监管人员获得真实的信息;公司的文化加剧了不道德行为.并且阻止人们提出质疑。尤其是我们在公司治理方面仍然对实施新资本协议没有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使得国有大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组织基础。

五、新资本协议实施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和启示

针对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银监会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指导思想:既要吸收借鉴上述国际活跃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又要结合国情,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不仅“好看”,而且“好用”。要根据本行的比较优势,确定好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保持可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要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之间的职能界限,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有效的制衡关系;树立股东价值和稳健经营理念,按照国际公众持股银行和境内外监管规则要求,推动董事会构成的专业化,强化独立董事的作用。要建立健康的决策机制,依靠董事会集体决策,依靠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基础。推动传统的公司治理向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和基础的公司治理转变。

具体说来,首先应明确董事会职责:(1)建立董事培训学习机制,使其具备并不断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素质和能力,符合银行经营发展需求;(2)建立风险评级机制,成立风险评级专家小组或委员会,定期了解银行的风险评级体系.听取银行内部评级报告,包括所有风险偏好和主要风险类型损失定义、测度方法、内部经济资本模型、融资成本和收益率回收办法等方法的使用,形成评估报告,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3)根据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匹配相应的资本,特别是要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作出合理预测,安排必要的风险资本;(4)监督高级管理层内部评级架构设置及议事规则的健全性、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评级结果的有效性;(5)建立考核机制,对董事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其次,应明确高管层职责:(1)建立评级制度,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人员;(2)建立风险评估框架,开发风险资本系统,确定风险计量方法,设计风险计量模型;(3)批准风险评级实施过程及风险评级结果,定期审议内部风险报告;(4)建立纠正机制,分析风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不断完善评级方法和评级模型的设置,规范评级体系的运行;(5)向董事会或指定的委员会提供带来重大影响的重大变化或现行政策例外情况的报告;(6)确保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在人事和财务等方面的相对独立性.对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实行强制性轮休制度;(7)对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潜在风险,要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对于不同的层级,要明确相应的报告时间、报告地点、报告频率和报告内容、报告路线等。

再次,应构建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并明确其职责:(1)确保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被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所监控、捕获和风险定义的一致性;(2)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缓释和风险控制等体系;(3)设计和验证相关风险评估模型,包括相关系数、风险暴露、时间步长等要素,充分评估模型风险;(4)测试和监管风险评级测试和监控内部评级;生成和分析银行评级体系的总报告,包括按照违约时的评级和违约前一年的评级进行分类的历史违约数据、评级迁移分析以及对关键评级标准趋势变化的监控。在各部门和各地区验证评级定义的实施程序。检查且记录评级过程的变化,包括变化的原因:检查评级标准以及评估评级对风险的预测情况。为了便于监管当局检查.必须记录和保留评级过程、标准或单个评级参数的变化;(5)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提交相应的风险评级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模型验证等各类报告。对于异常突发风险事件,定期或非定期及时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报告。

风险普查报告范文4

市局货劳科:

根据市局工作要求,我局对我县的增值税发票综合治理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增值税发票综合治理

1.体制机制层面。

我局目前发票管理情况是政策法规股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征收管理股管理通用机打发票、定额发票、企业衔头发票等普通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与通用机打发票具有“同质性”,应予以整合,各级税务机关从上到下没有专门的发票管理部门,不利于发票的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开展。

2. 法律法规层面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是1993年12月12日国务院的,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经济建设,这个《发票管理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和税收管理的需要,如强化发票领购、加大处罚力度、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完善。

3.国家政策层面

自产免税农产品等免税产品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是否可以被下游企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可以抵扣的范围,使用的农产品种类等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公告等税收政策进项仔细的告知,存在政策方面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容易引发税收风险。

4.管理制度层面

主观原因上对普通发票的检查力度及重视程度不够,重专用发票的检查,轻普通发票的检查。发票审核不严敷衍了事,使纳税人有可乘之机,违法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税收执法人员风险增强。

对普通发票缺乏有效的稽核手段,管理监控手段落后,近几年来,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采取了许多新的措施,研究制定了不少制度和办法,实施了金税工程和推行发票升级版工作。但对普通发票的管理措施还相对滞后,没有建立一套适用性的管理办法。仍使用原始的手工审核,手工操作就留下了人为的操作空间。面对大量的普通发票违法违章行为,只能处于鞭长莫及的被动局面。目前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普通发票违法案件,归根求源是普通发票偷、逃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不够严密,管理也欠规范,处罚相对力度较轻,不能真正触到纳税人的痛处。或碍于情面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或以罚代刑。加之很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薄弱所致,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在一部分纳税人头脑中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存在着“查出来损失不大,查不出我赚着”的思想,使得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利用普通发票做文章,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从而给纳税人造成了利用普通发票偷逃税款的机会。

5.部门协作方面

目前面向社会的全国的增值税发票真伪查询网站以逐步统一,纳税人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发票真伪等。但通用机打发票、定额发票每个省级税务机关的查询网站、查询方式、查询范围等全部不一致,为纳税人带来不便,同时也没有遵从纳税服务全部一个标准的承诺。同时税务机关内部,核心征管系统没有发票真伪查询的模块,各省级、甚至同一省内同一地州市的发票信息也无法进行查询,没有信息交换。面对纳税人拿到税务机关要求查询的发票,如果不是本县区范围内的,税务机关就无法直接进行查询,查询的渠道和纳税人一样,外网查询。不能快速的服务纳税人,满足纳税人需求。

6.操作执行层面

是实行税控开票制度有欠缺。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应着力在餐饮、服务、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大力推广税控收款机,以发票控管税源。

同时,在发票检查环节,着重强化“两项措施”。一是稽查部门办案时,注重对发票的检查,以发现案件线索。要加大发票协查力度,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制、售假发票犯罪应严打重罚,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征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发票违规违法的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选择重点行业发票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线索或疑点,及时排查、比对和整治。

(二)完善增值税发票风险工作机制

1.县级税务机关中,由于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货物劳务税部门(政策法规部门)是风险应对团队成员,负责增值税发票风险分析和识别工作。县级风险任务可以由物劳务税部门(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并推送给税务分局,税务分局分局长进行任务分配,由应对人员进行应对反馈。省局或总局推送的风险任务,由市局推送后我局征管或法规部门进行接收,再进行推送。有分局应对反馈。

2.影响增值税发票风险工作质效的因素。

县一级税务局部门是增值税发票风险应对的第一线,同时也是上级税务机关各部门风险承接应对的第一线。每年承接应对的各类税收风险较多,基层应接不暇,导致风险应对工作质效不高,建议增值税发票高风险任务有地州市一级的税务机关直接统一进行应对反馈,不再向县级税务机关推送。

3.风险任务应对质量和效率不高的原因

日常监管与政策宣传不到位,税收管理员应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向企业宣传相关税收政策,重点督促企业健全和规范账务,正确计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开具发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情况,对发现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基础征管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得日后风险发生后风险任务应对的质量和效率提高。

风险普查报告范文5

刚才,同志通报了我区开展应急管理的工作情况,应该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肯定。等一会,市应急办的领导还要给我们作重要培训。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思路上有新创造、工作上有新举措、局面上有新突破,不断提高全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对“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也了明确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已颁布施行,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新阶段。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在去年的“7.16”特大暴雨灾害、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事发地调研并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长碰头会上,反复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并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一)加强应急管理是应对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的迫切需要。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为“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阶段。我国正处于这个阶段,进入“高风险社会”。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并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道路交通事故、火灾、水灾时有发生,城市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受大环境影响,食品卫生和流行性传染疾病威胁增加,公共安全事件呈现易发、多发趋势;各类社会矛盾开始显现,数量较多。尤其是“4.30事件”、去年“7.16”特大暴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暴露出我区在处突方面存在差距和薄弱环节。应对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二)加强应急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是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神圣责任,是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各单位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强公共安全意识,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三)加强应急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需要速度,但更需要安全和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生命和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事件。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切实把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营造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

下阶段的应急管理工作要结合贯彻落实市应急管理工作会会议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改进薄弱环节,努力做到“七个加快”:

一是加快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务必在11月底全部完成应急管理办公室组建工作,配足配齐工作人员,指导本部门、行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对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给予大力支持,整合现有资源,妥善解决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各单位要选派素质高、反应快、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快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今年底前,所有镇街、部门、社区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预案的编制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便实用。对较大规模集会、庆典、会展等活动,主办单位要提前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报区政府应急办备案。同时,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抓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快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根本方针。要尽快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切实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采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勘察、走访、鼓励群众报告和听取专家意见等多种方式,动员各方面参与风险隐患普查工作,确保应查尽查,不留死角。特别是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高危行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进度,尽早完成普查登记工作。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要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制定应对措施。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落实责任,限期整治,尽快消除。

四是加快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在普查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向对口部门争取,尽早着手制定我区成为渝西片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计划。统筹规划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以及有关技术的信息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有机结合,提高统一调配能力,逐步建立配备合理、储备适量、管理有序、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整合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骨干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对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布局调整和装备补充更新,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救援。要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

五是加快完善应急管理投入政策。财政部门每年要按照财政支出额的适当比例安排政府预备费,用作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确保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资金按时足额发放。高危行业要通过提取安全费用、风险抵押金等方式,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尽快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解决专业应急队伍和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不断探索利用保险等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

六是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搞好衔接、标准规范、整合资源”的原则,在已建立的“平安城市监控平台、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三台合一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综合应急平台,实现与市及对口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着力解决信息报告和预警不畅问题,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

七是加快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新闻媒体要采取开辟专栏等形式,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和应急防护知识。特别是各中小学校、社区以及农村基层要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制度。应急管理要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应急知识进校园活动,把公共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三、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各级政府是属地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应急管理部门是工作机构。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担负起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应急管理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善于处理难题、应对复杂局面,勇于负责,敢于决策。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工作不到位、失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风险普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政府 公共工程 审计风险 研究

一.前言

政府公共工程审计是审计机构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制度、法规为依据,运用科学先进的现代审计方法对政府公共工程投资领域的资金运行过程、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以及各领导(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所进行的审查监督,从而维护财经法纪,改善投资经营管理,促进宏观调控,提高投资效益。本文就政府公共工程审计风险进行研究。

二. 政府公共工程审计风险的特征

政府公共工程审计风险与一般风险相比,除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或然性、必然性、可变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时效性

就某项具体业务面言,审计风险只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区段之内,一旦超出了该时间区段,风险也就自动解除。审计风险存在的时间区段被称之为审计风险期间。如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签订的业务约定书规定了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往往与一定的期限相联系。会计报表总是反映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政府公共工程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是在不断地变化。经过一定时期后,投资者(或贷款者)再根据以往审计报告作出经济决策,如导致损失,从而要追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一般要追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必须有一个要件:不恰当审计报告是投资者(或贷款者)遭受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可能导致审计人员的审计职业风险,而非审计风险。

(2)可控性

虽然审计风险客观而普遍地存在,但不是说审计风险无法控制。无论哪种主体的审计风险,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都可能得到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业务的承接、人员的招聘、审计过程的有效组织、审计质量的监督等诸多方面来降低审计风险。

(3)非零性

审计风险客观存在,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会计报表的整体审计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也就是说审计风险不可能全部消除。之所以如此,一是审计人员不可能有无限高的执业水平;二是审计风险降低与审计资源投人是相关的,存在一个风险控制的经济范围,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说审计风险的非零性,并不排除某些具体的会计报表项目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有把握地将其降为零风险。

(4)复杂性

审计风险可能产生于审计主体,也可能产生于被审领导,或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审计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被审领导的作假动机、作假手段都在不断地变化,审计风险的因素极其复杂。

三. 政府公共工程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当前的审计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是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面对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可依,也形成了审计风险。第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预(结)算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一整套的工程预(结)算技术,必须了解每种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核算方法,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较为困难,要完成以上各种各样的审计任务,必然要冒较大的审计风险。第三,施工单位往往利用小型土建、水电安装、维修及装饰工程没有准确的施工图纸的特点,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

四. 如何应对政府公共工程审计风险

(1)建立合理的审计管理体制

为保证审计机关必要的独立性,以有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是合可以考虑在不修改《审计法》的前提下,审计管理体制仿照税务管理体制,省以下垂直领导、将来条件成熟时也可划归人大领导。在财务方面,参照国际公认审计规则有关最高审计机关有权直接向制定国家预算的政府机关申请经费的规定,由人大保证其经费,使审计机关从物质基础到法律形式上均保持必要的独立性。这是突破地方保护主义、客观公正地披露和报告审计结果、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同时,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工程预、决算资料和财务会计资料,检查有关财产物资,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核对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2)整顿社会经济环境

当前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委托关系的滥用、会计信息资料失真及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也极大地干扰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社会经济环境,建立审计制度,整顿政府公共工程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严肃整顿会计信息虚假,减少不确定因素,使审计机关能掌握相对真实可靠的信息,减少被误导的可能性,降低审计风险。

(3)认真总结投资审计经验,加大投资审计监督力度

全面分析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对重大工程的跟踪审计,增强投资审计工作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王习领. 试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01)

[2] 张艳秋.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02)

[3] 高振强.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