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策略范例6篇

线上教学的策略

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1

[关键词] 校园网 策略路由 双线路 NAT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校园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正逐渐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平台。宁波地区中职学校早期均通过教育部门的城教网接入Internet,基于校园网的办公系统、FTP、邮件系统、内部网站、选课系统等,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用户提供服务,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通过城教网访问Internet速度越来越不满足要求,很多中职学校也相继通过中国电信或中国网通接入Internet,结果促使许多校园网都采用同时接入城教网与电信(或网通)的双出口网络方案。这样使得校园网的出口比较复杂,如果设计不当,容易造成设备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通信质量下降,甚至网络无法访问等问题。下面,以我校宁波电子职高一个电信出口和一个城教网出口的网络为例,说明多出口校园网中的策略路由配置。

一、校园网体系结构和需求分析

我校园网共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城教网出口,另外一个是电信出口,拓扑结构采用当前校园网典型架构,其出口拓扑如上图所示。

由于采用双线路出口,那么如何设置路由以充分利用二条线路的资源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处理两条线路的带宽分配,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将默认路由设置为两条线路对端的路由上,这样路由器能够动态分配网络流量。但实际运行后发现,校园网访问公网速度并没有明显提高,出现网络访问时快时慢的现象,有时甚至出现网络中断现象。通过路由器NAT转换分析发现,路由器并没按照带宽多少动态分量数据流量,而是随机根据用户访问进行NAT转换,这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实际意义并不大,城教网总的出口带宽是共享易受干扰,网络访问高峰时分配带宽更突显不足,部分走城教网线路出口的客户没有明显感受访问速度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利用城教网线路,发挥该线路分担流量和备份功能,提出如下需求:

1.全面提高网络的访问速度。自动判断用户访问的目标地址,从不同线路出口,达到高效访问城教网资源和高速访问互联网的目的。

2.实行负载均衡。机房均通过城教网出去,其它所有的公网流量都从电信出口出去。

3.城教网线路作为电信线路备份,一条电信出口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出口均通过城教网访问,保障网络不会中断。

二、基于策略的路由技术概述

策略路由(Policy-Basedrouting)是路由器的一项扩展功能。它不仅能以目的地址为依据来进行路由选择,还能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址、协议字段,甚至于TCP、UDP的源、目的端口等多种组合进行路由选择。简单地说,只要IP 标准或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Standard/ExtendedACL)能设置的,都可以作为策略路由的匹配规则进行转发。

基于策略的路由比传统路由强并使用更灵活,它使网络管理者能够根据报文大小、应用或IP源地址来选择转发路径,策略可以定义为通过多路由器的负载平衡或根据总流量在各线上进行转发的服务质量(QOS)。

在具体的应用中,基于策略的路由有目的策略和源地址策略。基于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一般用于网络的出口,针对访问不同的目的地设置不同的路由。如我校内网访问城教网资源使用城教网线路就是基于目的地址策略路由。基于源地址的策略路由,主要针对数据包的来源设置不同策略规则,这样可以根据用户IP地址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策略路由,源地址策略路由适合于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路由策略。

三、双线路策略路由在校园网中的实施及主要配置

校园网内使用的IP 地址范围为192.168.0.0/16,城教网出口网关地址为10.10.2.2/24,电信出口网关地址为201.64.12.2/28,主要配置如下:

1.接口配置

2.定义策略路由

(1) 定义ACL 规则

对于机房访问公网,定义源地址策略,对于访问城教网资源定义基于目的地址的策略。

(2) 定义策略路由

定义策略路由名字为out,指定ACL 111 到策略中,符合ACL 111中规则的信息指定下一跳地址为10.10.2.1 (城教网)。

3.把策略路由out 指定给内网口f0/2 使其能使用:

4.设置浮动路由

浮动路由不能被永久地保存在路由表中,它仅仅出现在一条首选路由选择失败的时候,通常用作路由备份它是在原有的静态路由条目后面加上管理距离值来实现的。

在这里,当下一跳201.64.12.2不可用,路由选择会自动走10.10.2.2这条路,当首选链路起来后备份链路又会闲置。通过浮动路由设置,保证线路正常时内网访问城教网资源和机房访问公网时走城教网线路,同时城教网线路作为电信线路备份。

结论:通过以上配置达到了预期目的,使校园网用户访问城教网和电信网站均达到了较高的速度。同时,城教网线路作为电信线路备份,当电信线路出故障后不影响整个网络的访问。

由于网络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组网,需要仔细地分析用户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各种数据的流向,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用策略路由可以按照既定的策略灵活地控制网络数据包的流向,满足校园网络用户对多条网络出口组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董民,周卫东,沈庆国.路由器原理、操作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2

化、总结与升华。因此,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本人试从认知层面与操作层面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长效培养做一些简单构想。

一、认知层面

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需要把策略放在教学过程的视野下进行整体认识,更需要把策略放在单个教学行为的微观环境下进行深度把握。实施策略的培养就要把这些认识进行合理地重组与构建,而重组的过程自然要打破原有的一些认知框架,求联求通。

1.链状结构

西师版教材编排的解决问题策略有:列表、画图、倒

推、假设与转化等。由于这些策略是以点状分散的形式编排在教材各册中的,如果不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教学中往往会只顾及某一个策略的学习,而忽略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策略教学“各自为战”的无序局面,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可能只见量的增加,而无质的增长。因此,策略的教学需要立足整体,求联求通,把一个个策略联通成为一根链条。如,对策略的整体把握,我认为可以将分析与综合作为最基本的方法贯穿于每个策略学习的始终,作为串联整个策略学习的基本链条,而且分析与综合在具体运用中又是密切联系的;有了对策略整体的链状认识,策

略教学就可能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2.多线条推进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以具体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开展活动,通过感悟、体验、概括等形成策略。但很多教学由于只注重围绕例题“单线条”推进,往往认为解决一两个问题后,学生就能形成策略,导致策略发育上的“营养不良”。因此,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延伸,注重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次体验,具体策略的教学可通过横向求量,纵向求质,由原来的“单线条”推进变为“多线条”块状推进,从不同的维度来丰富学生对策略的感悟和认识。

3.开放性思考

学生在策略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借助例题认识某一新的策略后,通过类似的问题,模仿运用策略进行思考。但相同的问题素材和相似的问题类型,极易给学生造成教什么就

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的不良倾向,从而使策略的学习囿于固定的模式而无法迁移运用。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不同的例题学习不同的策略,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策略之间的相互佐证与联系,

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有效地选择、调整和运用策略。

二、操作层面

策略的培养落实在操作层面,需要我们把认识转化为一些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并把措施与方法细化为一些简单的教学行为,

按照策略的生长规律分阶段地融入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自然状态下实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思想转化为具体解题过程的桥梁。这座“桥梁”的建设需要我们经常来为这座桥梁构筑“基础”,添加“砖块”,而这些基础就是“意会”。策略学习中的这种“意会”,开始越早,积聚的量就越多,从而也就越容易引起质变,成为可以“言传”的策略。因此,在这一阶段应着力积累一些对策略的浅层次意会,为策略的形成做好铺垫。如,从一年级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表格,横着看表示什么,竖着看又表示什么,结合每次表格问题的解答有意识地渗透分类、对应的思想;从画小棒图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画图策略,在学习线段图时注重加强训练,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注重变换训练;在一年级学习分与合时就开始渗透有序思考、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思想;在解决问题时注意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等思想的渗透。

对于教学的生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尝试运用画图等新的策略来帮助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策略之间就实现了自然的互补,策略运用的水平也就不断提升了。

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考; 猜词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13-001

一、理论

Stern(1986)把学习策略分为五类,它们分别是认知策略、交流经验策略、人际策略、情感策略和补偿策略。其中补偿策略指的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的让他们发展语言灵活性的策略。当学生遇到他们无法完全理解的内容时,教师应该教育他们不用理解每一个单词,而应该去猜测它们的意思。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

作者向学生一共介绍并训练了七种猜词线索,针对每种猜词线索出了10题。

大约40%的学生能使用定义、解释线索;对比、反义线索;只有32%的学生能成功地使用常识线索。结论是学生使用反义线索,因果线索,定义线索猜词效果最佳,使用常识线索猜词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使用重述、举例和构词线索猜词上的表现一般。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呢?以下是几个例子。

1.定义解释线索

Abon monoxide(CO) is a noxious gas which can cause death.

分析:根据定语从句“which can cause death”可以很容易的猜出该目标词的意思是“致命的”。该题的正答率是95%。

2.对比、反义线索

Mr Simon was on time usually, but he was tardy this afternoon.

分析:对比、反义线索能排除别的可能性,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识别。在上题中的连词“but”表明“tardy”是“on time”的反义词。这题的正确率是100%。

3.因果线索

His haphazard knowledge of modern economics wa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he failed in his business.

分析:这题中他生意失败的原因是他对现代经济知识的匮乏所引起的。学生根据逻辑推理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

4.常识线索

The hairs on the string stand up. The string was charged.

分析:学生不知道当绳上的毛状纤维立起来时,这意味着这根绳带电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根绳断掉了。只有7%的学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5.重述、同义线索

When Andrea Peterson landed her first teaching job, she faced the daunting task of creating a music program with almost no money for equipment or supplies in a climate where standards-based learning was the focus and music just provided a break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A.discouraging B.interesting

C.creative D.unbearable

分析:这题用到了重述、同义线索。很多学生会选D。他们认为没有钱来创建一个音乐项目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但从整个语境看起来,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得到第一份工作的人来说,选项A更合理,所以在使用重述线索时要注意排除一些干扰项。

6.因果线索

Havering is one of London’s largest towns. It is a place of contrast, from the shopping and nightlife of Romford to the cultural quarter of Hornchurch.

“Contrasts” means_________.

A.differences B.similarities

C.interests D.achievement

分析:学生受词组“a place of interest”的影响,30%的学生选了C。学生由于缺乏归纳例子特征的能力,在该类型的题目上也会失分。

7.构词线索

It is filled with symbiotic existences, too; unimaginable quantities of creatures , little and large alike, mix within its depths in a kind of oceanic harmony, giving the waters a feeling of heartbeat, a kind of sub-ocean vitality.

A.living together B.growing fast

C.moving harmoniously D.breathing peacefully

分析:目标词“symbiotic”中的前缀“sym”的意思是“together”,而“biotic”的意思是“living things”。如果学生有着扎实的词缀知识,他们对于该类猜词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建议

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4

[关键词]整合 优质资源 倒推策略 选择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51

“倒推”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是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想的一种策略。在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中,学生要进行分析、选择、判断、对比、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最终通过“倒过来推想”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是在数量的多少上发生变化,或是在方向、路线、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或是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研究这些事情中的数学问题,通常有两条线索:一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二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到起始状态。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快捷的。“倒推”策略,通俗地讲就是“倒过来推想”,即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想它在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

江苏省“优质资源光盘进课堂”活动的开展,给农村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在优质资源光盘的使用过程中,课堂中的学生活了,真正动起来了,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使用优质资源设计“倒推”策略一课的教学。

一、选择生活资源,渗透“倒过来推想”的思想

如何将江苏省推出的小学数学优质资源光盘引入课堂,让学生接受?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让学生先了解主讲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剪切工具,剪下光盘中主讲教师的一段开场白“同学们,解决问题就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导入,这样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接触到课堂上的第二位老师。这节课我秉承生活化数学的设计理念,创设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生活情境:“4只小猫钓着了一条鱼,要想知道是哪只猫钓着了鱼,怎么办?”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在生活中寻找倒过来推想的思想源,再揭示“倒过来推想”思考问题的策略,把数学由生活化引向数学化,发展学生的类比能力,使他们抽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二、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倒推”策略

本节课通过例1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倒推”策略,让学生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是一种策略,再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倒推”策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倒推”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将配套光盘的内容与以前上课的课件进行有机整合,即将从flash课件中截取动画文件与光盘中主讲教师关于例1的一段讲解视频文件以及演示例2的PPT课件整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flash课件中截取的动画文件演示了例1甲乙两杯果汁的变化情况,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体会并想到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构建了“倒推”策略,又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将光盘中例2的教学内容做成PPT演示文稿,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与整理题中的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倒推”策略。特别是演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有序倒推的重要性。

三、拓展教学资源,深化与运用“倒推”策略

教学练习十六第1和第2题时,主要通过光盘中主讲教师使用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而“练一练”中的习题相对较难,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明白要使用“倒推”策略,却往往不能有序倒推而错解了题。这里,教学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摘录条件,对题目进行整理,理解“送出一半还多一张”的意思;另一方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再次剪切光盘中主讲教师结合线段图的讲解视频,在学生交流时适时进行播放,从而解决并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这一设计,使学生在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倒过来推想”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5

一、利用线段图思考,让学生感知策略

画线段图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充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我让学生先观察图例,从中了解信息:“一箱啤酒是28元,一瓶白酒的价钱是啤酒的3倍”,并提出问题:“买一箱啤酒和一瓶白酒要多少元?”由于学生从来没接触过线段图,我进行了一番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出啤酒的价钱……”我一边板画一边提问:“表示白酒的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根据问题结合黑板上的线段图思考:我们该怎样表示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线段图每部分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思考解法,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应该说,借助线段图大部分学生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较好地理解掌握解法。利用线段图,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重视尝试探究,让学生体验策略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的尝试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自我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0°的角,大部分学生用了量角器画,只有个别学生用了三角尺画。于是,我顺势让用三角尺画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对这种画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还让学生想一想:用一块三角尺还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学生很快地说出还可以画45°、30°的角。我因势利导:“70°的角能用三角尺画吗?”这时的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都能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学习讨论气氛异常热烈。这种积极思维状态真是好极了,我心中一阵窃喜。几分钟时间过去了,有的小组开始欢呼起来:“我知道了!应该这样画!”并向组员交流画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相信学生,进行尝试策略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才会生动起来,数学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善于点拨启发,让学生感悟策略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点一点”、“拨一拨”,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这一课的“巩固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从图中观察两把扇子图分别是什么角?学生自然回答是:平角和周角。接着,我又提问:“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开始学生想不出,我就适时作启发性点拨:“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怎么知道的?”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想到了6时的分针和时针成平角。“还有吗?”学生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我拿一本书打开示意,学生马上心领神会:“打开书成平角”。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打开铅笔盒成平角。”“翻开日历成周角。”“12时分针和时针成周角。”……举手同学越来越多。小小的点拨,对学生认识平角、周角印象更加深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善于点拨启发,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助于学生在点拨启迪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学生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应用举例推导,让学生明白策略

教学中,通过举例子,能把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浅显化。有助于学生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从而产生兴奋感,促使学生明理内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就用到了举例子的策略。学生根据信息:“一斤苹果5元”,“一斤葡萄4元”,“买5斤苹果和5斤葡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得出这道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解法,并根据相同的结果,得到一个等式:(65+45)×5=65×5+45×5。为让学生加深两种解法的认识,我又举了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从中充分理解了两种算式意思和结果的一致性,从而很自然地得出乘法分配律:(a+b)×c=a×c+b×c。

应用举例策略进行教学乘法分配律,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而且学生对自己感悟和发现的知识就会记忆深刻。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多举例子,促使自己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推导出数学规律。

五、运用假设验证,让学生活用策略

在教学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常用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这让大部分学生无从着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新的学生能理解的策略——假设法。例如,学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后,书上有一习题: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初看到这题,个个目瞪口呆。我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你们对这道题有什么疑虑?”学生提出:“只知道三角形的底,不知道三角形的高,怎么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于是,我引导学生假设:“能不能假设一下高?”接着,我再次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随便假设一个数为高,看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学生一致得出答案:底是几。我又请学生根据底和高,分别算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出它们的面积相等。就这样,学生都能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新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育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创新。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学科,思维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来讲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呈现出种种弊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基于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基于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以及基于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四种有效的创新模式,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1.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的运用。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就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努力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策略。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问题作为出发点。教师积极创设问题环境,与学生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考查,逐渐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譬如在讲授“点的轨迹”有关知识时,老师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楔子而导入新课。当同学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想:“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运用情意导入法,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

其次,面对适度的困难训练中,教师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等方法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让其得到一定的锻炼,以提高学生思索的兴趣。在讲授“点的轨迹”相关知识时,老师在讲解完毕后可以让学生来总结,譬如,“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如果学生总结得很正确,老师可予以表扬;如果学生总结得有偏差,老师可以予以纠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