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展望范例6篇

数字乡村展望

数字乡村展望范文1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幼教

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教改革伊始,就展开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激烈讨伐,但时至今日,“小学化”倾向仍在广大农村幼儿园肆虐。据笔者在西北某省十几个县农村幼儿园的实地调研,农村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如同小学生一样,背着沉重的书包,从早到晚在教室内学习识字、写字和算术,回家后还有数不清的作业。为什么“幼儿教育小学化”被教育界围剿得体无完肤,却未能阻挡住沉重的学习负担向农村幼儿园漫延?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西北农村为例,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做出分析。

一、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无形的压力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指社会分为不同层次,各个层次间具有不平等的关系,这种不平等体现在政治权力、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方面的差距。社会分层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人群之间的关系和人群占有资源的关系。因此,它对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有着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其中包括教育活动。社会分层刺激着人们通过接受教育取得职业资质,以便个人在介入社会分层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社会流动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是指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地位变化和角色转换,即从一个阶级、阶层或职业转换到另一个阶级、阶层或职业的现象。社会流动以社会分层为前提。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社会流动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向上流动更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目标。人们期望能够以其学历、智慧、才能和社会贡献取得更高的收入、权力和声望,即由较低的社会阶层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因此,一个社会的流动率越高,就越能调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低层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希望,通过后致性规则即个人后天的努力奋斗,实现向上流动的愿望。

个体能否实现向上流动取决于诸多因素,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和主要途径。有关研究表明,个人的教育程度与其职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人们在追求向上流动时往往需要借助于某种职业,而决定职业地位的首要因素就是教育学历。人们获得的教育文凭越高,积累的教育资本或人力资本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实现向上流动。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缺少社会流动,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文化和象征身份,现代社会的流动程度较高,教育的经济功能和选择功能也就凸显出来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人是经济的动物,他总是竭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教育在当今社会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孩子在幼儿园伊始就被要求开始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为了农村家长督促孩子苦学的至理名言,也推动着幼儿园的孩子们提前加入到学习的竞争中来,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为了未来满意的职业,为了获得社会分层中的有利位置。这是个人和群体做出教育选择的必然逻辑,也为农村幼儿努力学习小学教育的内容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借口。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幼儿教育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实行户籍制度以来,人为地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城乡分割和城乡不平等。”城乡人口在劳动条件、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同时城乡分离也限定了农民的社会流动,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最终,“农民”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特殊身份的代名词,使先赋性因素成为决定农村人口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而考试制度使农业人口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成为可能。

对于依赖贫脊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说,通过考试沿教育阶梯拾级而上,无疑是他们摆脱农民身份,把握自己命运的惟一一条有规则可循的途径。激烈的学业竞争不仅成为必然,而且竞争结果也是显在的。学业竞争的获胜者进入高等学府,获得较高的学历,并由此拥有城镇户口、优越的工作环境、较好的经济利益、较高的社会地位;学业竞争的失败者,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条件,只能加入到城市打工族中,成为城市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两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显而易见。这必然带来激烈的学习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地祸及农村幼儿园的孩子。

(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与教育质量的差异

根据我国教育经费统计报告,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比例在逐步提高,但经费的投入极不平衡。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主要是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1995年全国这项经费占幼教总支出的比例为58%-60%,但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幼儿人数只占入园总数的34%。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幼儿园。而幼儿人数最多,最缺乏经费的乡村,政府经费投入最少。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县财政和幼儿园收取的学杂费。而像西部的诸多贫困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经济落后,地方财政薄弱,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更是没有稳定来源,经济滞后也使社会多渠道筹措经费困难重重,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一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机构短缺,大批幼儿被拒之于幼儿园大门之外,无缘接受教育。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个贫困县共有幼儿园44所,平均各县只有1-2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仅能容纳一两百名幼儿。甘肃省陇西县有18个乡,仅有9个乡建立了中心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幼儿入园接受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又使得办园条件简陋,无力为幼儿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与教育设施,无法吸引幼儿,也无法得到农村家长的认同,教育质量相对低下。加之教育观念的滞后,识字读本成为了农村幼儿教师最为依赖的教育资源。农村幼儿也就不能不学习那些远离他们生活,但“将来有用”的知识。

(二)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着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与发展

农村幼儿教师时常陷入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没有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在贫困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她们时刻想摆脱农村生活去城市寻找机会。但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朴素的职业责任感又促使她们希望帮助农村孩子走出贫瘠,走向城市,这又使她们愿意积极工作,希望孩子们能多学“知识”——学识字、写字和做数学题等,为以后实现向上流动储备“资源”。

另一方面,教师教育使农村幼儿教师初步了解了幼儿的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但这与家长强烈要求学习“有用知识”的需求产生矛盾,因此迫于生存的压力,农村幼儿教师也不得不以教授识字、算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农村幼儿教师的这种两难处境不仅会影响她们的职业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着农村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进而影响着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方向

父母对孩子的学历和职业地位抱有上升期待,这是存在于许多阶级社会的共通现象。在靠天吃饭的西部农村,种地只能勉强维持家庭日常生计,这显然不能使一个家庭走出贫穷。因此农村家长让子女跳出“农门”的愿望十分强烈。孩子的上升流动成为父母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指标,幼儿园应该教孩子们将来有利于考大学的“有用知识”也就成为农村家长的共同心愿。

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中,78.9%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所谓“文化知识”是指识字(62.7%),数数(52.8%),讲故事(49.2%)、唱歌(36.6%)。幼儿教育成了为孩子将来升学做准备,这种倾斜的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西北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园方向。调查发现,56%的农村幼儿园以识字、写字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方式,这种思想的顽固存在。必然会成为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阻力。

三、根除“小学化”倾向,减轻农村幼儿学习压力的应对策略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存在于广泛的社会不平等中,因此,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离不开社会改革,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推动这方面的探讨。

(一)打破以户籍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对农业人口的职业流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现阶段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国家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导向的有效性,改造城乡二元结构,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具有开放的流动渠道和公正的竞争规则的社会,使跨阶层的长距离的向上流动成为可能。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相信,学习竞争并不是获得社会位置的唯一途径,即使不上大学也可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才能从根本上把学生,包括幼儿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也只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体系与社会公平体系,才能使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二)强化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大督导与评估的力度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必须切实履行其管理职能。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如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地政策倾斜,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应承担起对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督导与评估,建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约束机制,端正办园方向。通过定期对农村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的教育行为,并给予正确的示范,规范办园行为。同时,还可通过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途径,如黑板报、广播、电视讲座等,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使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优化教育的内部因素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切实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能够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规律,选择切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时,还应改变教师的消极思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幼儿的学习内容。

数字乡村展望范文2

从“工业经济扶贫”向“数字经济扶贫”思路转变

只有从意识上“脱贫”,才可能从行动上“创富”。这其中需要政府、企业、个人思考如何从工业时代“授之以鱼”靠政府救济,向数字经济“授之以渔”靠本事创造财富,最终营造“共创渔场”建生态系统扩大财富实现利益均沾,而电商正是通往“创富”彼岸的康庄大道,实现“平等分享”“普惠富裕”,共享改革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红利。

传统的工业经济,强调大规模、标准化、集中化管理,经济中心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主要的原材料消费地;工业经济在产业分工上,呈现金字塔或链式的、垄断垂直的分工体系,即发达地区控制产业链的设计、组装、精密制造、品牌、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落后、贫苦地区提供原材料、低端劳动力等附加值环节。在产业转移中,贫困地区虽然也从“扩散效应”中受益,但这种受益是相对的,并且是梯度式、跟随性质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一轮轮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地区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工业化的自上而下、垄断垂直分工体系,固化了落后地区的角色定位,加剧其边缘化趋势。

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其底层架构就是分布式、网状的结构,在产业分工上日趋表现为分布式、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价值网络。贫困地区的人口、企业有机会接入到这一协同价值网络,就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节点”,摆脱封闭状态,并与发达地区的“节点”保持相对平等的关系。而且落后地区还具有很多文化、生态优势,有可能获取更大的价值。例如,四川青川、江苏沙集、浙江遂昌、山东曹县、江苏沭阳等通过电子商务接入到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节点”。

着眼于产业兴旺,探索可持续的脱贫模式

产业兴旺是实现永久脱贫的最关键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贫困地区换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发挥平台优势助力农产品上行。整合、利用优质平台资源,开设平台脱贫活动专区,推动优质平台商家对接贫困县域优势产业,让更多的原产地“好货好品”具备“供”的能力,集中资源帮扶当地农产品上行。作为电商促进农村偏远地区产品外销的典型代表,淘宝村从2009年的3个,扩展到2019年的4310个,其中800多个分布在省级贫困县,63个位于部级贫困县,部级贫困县的淘宝村年电商交易额接近20亿元。有效解决“空巢家庭”“空心村庄”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发挥技术优势实现以销定产。深入产业基地,通过技术赋能帮助贫困县域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帮助更多贫困县域实现由“品”到“业”的全面升级。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购买习惯进行分析,为当地农户制定种植标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打造特色产业带的同时,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产增收,让科技赋能农业和农民。

此外,乡村物流和普惠金融,也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通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通道。为全国贫困县的农民和个体户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无接触贷款,满足农户季节性资金需求,为其发展注入了新血液。

着眼于人才振兴,探索具有内生动力的脱贫模式

人才是贫困地区未来的希望,也是促进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从乡村教育、电商直播、女性培训、人才输出等方面助力贫困地区人才振兴。

乡村教育面向未來。通过赋能乡村教师、优化育人环境、培育乡村学生,助力每个乡村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通过扶持乡村教育,带动更多的社会人士,投身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教育,为贫困地区未来发展点亮灯光,带来希望。

培育电商直播人才。通过培训普通农民主播,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帮助乡村乃至贫困地区更高效地销售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不仅培育了大批农民“网红”,也吸引了领导干部为家乡产品代言,给农货带来了很好的品牌背书,共同孵化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农产品销售额大幅提高。

建立脱贫特派员制度。选派互联网人才扎根基层,真情付出,针对地方发展实际需求,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发挥经济体技术和平台优势,让更多的脱贫项目落地,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全方位激活县域经济,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实现数字经济创富的建议

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数字鸿沟。持续加大对公路、电力、网络接入、上网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让贫困区域人群“用得上、用得起”互联网,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共享改革开放、技术进步红利。

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从“扶贫”到“创富”。通过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寻求致富机会,进一步挖掘农村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加强贫困村的电子商务培训和帮扶。支持各地发展农产品原产地网上直销模式,打造更多农产品品牌,探索农产品预售模式,多途径激活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从“扶贫”到“创富”的根本性转变。

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等多种方式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造血功能。建议逐步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发挥互联网银行的技术和平台优势,探索提供无抵押信用担保的扶贫小额贷款等多种金融服务,解决贫困人群首贷难问题,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发挥金融杠杆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不断改善市场监管环境,进一步削减行业准入的事前审批事项。目前,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传统企业设定的准入、退出条件与规定,与互联网环境下草根创业者进出市场的速度、频度、经营跨度不相适应。在扶贫工作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适度降低贫困人群经营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压缩证照审批时间。

数字乡村展望范文3

最近两个月,我一直在各地考察,主要的考察对象是云、贵、川的农村以及与农村临近的乡镇。我的最大感觉是:山区的乡村的确美丽,满目青山绿水,风景如画,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却越来越不爱自己的家乡――农村空壳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与美丽乡村距离最近的县域乡镇在城镇化大潮中却发展很慢,缺乏人气与吸引力。我发觉,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化在很多地方是被割裂的,而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成为我一路的思考重心。

毫无疑问,与劣质空气弥漫、人们疲于奔命的大城市生活相比,中国的农村,尤其是云、贵、川的无数山村,仍然是美丽的,但那里的农业继续积累财富的空间急剧压缩。村镇发展与财富中还有很大距离,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壳化,无数的农民背井离乡,在他们的心里,家乡还美丽吗?中国上上下下都在谈新型城镇化,但在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无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很多与山村最近的县域乡镇却依然贫穷落后,几十年间变化都不大,它们在农民心中的地位也日趋下降。我们要建设新农村和新型城镇,要平衡城乡人口,但农村和农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不断下降,市场化大潮让众多农民背井离乡。没有了年轻人的农村,再美丽也不是梦;没有人气的乡镇越来越多,这似乎并非城镇化道路的初衷。

最近两三年,我国的农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一直低于10%,更值得深思的是:越是美丽乡村最多的山区县市,农业产值占比越低,有的甚至低于5%。剪刀差曾经是桎梏,现在却成为鞭子;如果说以前的农民是被困在土地上,现在又是什么让他们驱远离家乡。

客观地说,现在的农民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但相对的贫困还是客观存在的。与城市相比,很多农村以及绝大多数农业劳动已经不再具有积累财富的能力,美丽乡村与财富社会越来越远,即使再美丽,也仅仅是山水风景罢了。多年来,通过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方式,大中型城市吸引了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做法,相对只增加了一部分农民收入,但却成为延续甚至扩大剪刀差的理由。如果他们在农村看不到希望,只会使更多的农民选择背井离乡。更重要的是,农村以及农村乡镇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等,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依靠农业劳动不仅不能积累财富,也很难使他们的后代改变命运,更不要说像城里人那样享受医疗保健、乐在乡村了。只有青山绿水的山村,难谈美丽。没有财富机会,没有成才机会,美丽与希望背离,再美的家乡也不美丽!

很多人都在谈“中国梦”,谈“美丽”乡村,谈新型城镇化,但孤立地谈“美丽乡村”或新型城镇化,结果只能是把这两者的关系撕裂,很可能把路走歪。而我以为,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是一个整体,应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关键点就在“耕、读”二字。农村还是要以农业为主,要让农村富,关键是要让土地和农业真正能够积累财富;要让农村美丽,关键是要让农民和农业的生命力在农村得以延续。想让一代代农民自愿地留在农村,不能靠拴,而要靠“耕”和“读”,前者能致富,后者能成才。让农民和其子弟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让他们拥有积累财富和改变命运的能力,这样他们才会愿意留在农村;让乡镇成为村落的中心,成为农民子弟接受优质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这样的乡镇才有人气,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古代的耕读社会之所以能够延续,关键在于农业具有积累财富的能力,农民子弟能够有闲,能够在家获得相对优质的教育。有“耕”有“读”,才有美丽乡村;有了众多的美丽乡村,才会有一个个美丽乡镇。

而要让农民在农村可以改变命运,更关键的是“读”。古代的耕读社会是以宗族为中心的,生产在农村,教育也在农村,自然发育繁衍,无数的名人在农村产生。今天的 “读”可能要大变化,要创造条件让农民子弟走出乡村――农村乡镇可以成为初等教育中心,这很可能是乡镇存在的最大意义。农民子弟离土不离乡,让新型“耕、读”文化将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实现“富在农村,学在农村,美在农村,乐在农村”。要看务农的农民能不能供得起子女读书,这些孩子能不能靠“耕、读”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指标是农村乡镇学校能不能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的人才。

希望与机会是相辅相成的,它在农村,农村才美丽,它在乡镇,乡镇才能聚集人气,才能逐渐地演化为一个个千姿百态的新型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和提升农村乡镇人气是防止城市化道路偏离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过去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发展乡镇企业,比如向沿海地区和城市输送农民工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认为,现在还要在“耕、读”二字上想办法,做文章。

主席最近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的话,主要针对的是生态文明。但要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要有更多的美丽乡村,要把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在美丽乡村这个点上结合起来。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要有耕读社会,还要形成财富社会。要逆转多年来亿万农民背井离乡的大潮,就要坚决地逆转农村与城市的“剪刀差”。从这个意义上说,逐步提高甚至快一点提高农产品价格可能是当务之急。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落下农村和农民。城市尤其是超级大城市是新一代青年人的梦想与希望所在,“美丽”乡村也应该成为新一代青年人的梦想与希望所在。

数字乡村展望范文4

这座古名叫新溪的新田村,根据《新溪李氏三修族谱》记载,建村时间为公元315年(即西晋建兴三年)。在1700年的岁月流转中,一座座古建筑“密码”揭开了这座老村的历史更迭和奇妙之处。

一扇石窗一处景

从乌迳镇中心徒步慢行,近观新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明清建筑,建筑外墙是青砖到顶,墙上屋顶还有精雕细琢的花纹图案。行走在路道上,一处处民居墙上的石窗子引人注目,它们多以长方形为主,窗心却形态各异,由几何纹样的横、直、斜、曲线条构成,有直条纹、横条纹、格纹、电线纹、圆圈纹、水波纹、回纹等几何纹样,还有最简单的石条直棂,勾勒出花朵、钱币等形状,古朴而精巧。

“我们新田村现存古村部分,占地面积大约5万平方米,近代以前建筑总面积就有大约1.8万平方米,其中保存下来的石窗子就有60多种,你看,这个是花叶古币窗,还有四角如意古币窗、圆形古币窗、十字花心古币窗、藤边十字花窗、万字窗……”今年54岁的新田村支部书记李建国细细“盘点”道。

南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沈荣金曾把60多种石窗都拍摄下来,细细品鉴研究。在他眼里,这里的石窗子花样多,雕刻细腻,不但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有的一面墙上,同时镶嵌着4种窗花,有万字窗、寿字窗、古钱币石窗,还有一字窗,它为什么会开4个窗子?从采光的角度,不必要。因为这面墙在路道上,有4种寓意在里面。万字窗,希望子孙后代都有福气;寿字窗,一家都长寿;古钱币窗,希望我们都富有;一字窗,希望我们走南闯北,都一帆风顺。”沈荣金说,石窗样式的丰富繁多,与新田的富庶与文明息息相关。

新田古村地处粤赣交界,毗邻江西信丰,与梅关古道同属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接点,在历史上有着“中原南迁第一村”之称。据史料记载,官拜太常卿(正三品、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长官)的李耿在公元315年徙居新田,至今李姓是村里唯一姓氏。不仅这里的开基祖有名分,后代也很有出息,开基祖开基到第十代就出了李金马,唐代户部侍郎,在全国都有声望,新田村不仅经济富有,也扬眉吐气,文化底蕴更深厚,他们的文化、思想,也体现在建筑和石窗上。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在诗人眼里,窗是有情感的一个物体。然而在新田村,融入古人文化理念的一些石窗在“破四旧”中被毁坏,随着现代水泥建筑的兴起,一些村民改用铁木框、玻璃窗代替了石窗。

一扇扇饱经风雨的古朴精致的石窗,令人赞叹之余,已满身沧桑。沈荣金对新田村日趋毁坏的石窗深感痛心和遗憾,他认为,如果不采取保护和收藏措施,过不了几年,或许这样的石窗遗物就难见踪影了。

崇祀乡贤“爱敬堂”

祠堂是古村的文化根脉。

在新田村,爱敬堂有着令人称道的故事与风貌。绕过新修的青砖墙,可见这座祠堂有着太师椅式的后墙,别具一格。沈荣金说,这在岭南罕见,在全国也少有。仔细近观,左侧门上的阳刻石匾依稀可辨“登云”二字,右侧门上的阳刻石匾有“步月”二字。“这说明啊,我们的前人很聪明,早就有了航天计划。”他笑道。

爱敬堂前有一块空地,空地前方是个保存完好的祠堂照壁,照壁古朴庄严,龙头、官腰带、书画、虎腿等尽刻之上。照壁上方刻着“世德流芳”四个行楷大字。一副刻在爱敬堂前石柱子上的对联,仿佛在诉说着昔日新田人的辉煌和骄傲:“粤东不乏良材,观太常孙子,轶后超前,卓荦无殊骥北;岭南亦多望族,仰户部门楣,连科及第,声名尤重陇西。”

沈荣金介绍,爱敬堂为李耿第二十二世裔孙李永洁所建。李永洁乃李永澄之弟,爱敬堂约建于明正统年间。李永洁正值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阶段,有一颗为后人做出表率的好心肠。

李永洁享年70岁(1398年至1468年),与其兄李永澄一样,一生乐善好施,除建造祠堂外,还与其兄合资建造了一座新溪(田)古桥――接龙桥,同时捐资修缮临水寺,深受其后世子孙及族人的崇拜和敬仰。

当年唐户部侍郎晋阶金紫光禄大夫李金马,牌位就是供奉在爱敬堂的。他生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为人淳朴,重情义、讲信用,乡亲们对他非常敬重。李金马金榜题名后,以民为本,直言进谏,对于贪官污吏征收超额赋税,李金马揭露了他们的劣迹,避免了增加民众的负担。李金马死后,皇上令学宫立祠致祭。历经近千年后,因年代久远,全国许多祠宇倾祀,他的牌位也失去了。直到雍正六年,李金马的牌位被送到爱敬堂供后人崇祀。

因为爱敬堂的独特,后来也就成了崇祀乡贤的场所。

“西窗夜读”犹在耳

“西窗月影入虚,夜半青灯光有余。着意题名休怠情,潜心勤读圣贤书。”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这首激励后人勤奋读书的诗句在新田人中传了一代又一代。

走进村西的文明书院,新田人当年办学的场所犹在眼前。这座古老的书院,也曾被喻为“新田十景”之一,称为“西窗夜读”。斑驳的墙壁,精雕细琢的雕檐画栋,饱含着新田村民对读书人的尊敬和对他们能够光宗耀祖的期盼。

“新田有兴学重教的村风,以前文明书院,周围十里八乡的孩子到这里上学。新田村在唐代就开始办学,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代建筑,是否在原址重建过已无从考证。书院读书人数最多时有160多人,这是不简单的。”沈荣金介绍。

小小的窗格曾传出新田村几十代人朗朗的读书声,也正是因为这古老的书院,让新田这一古村落人才辈出,中举登第者层出不穷,光耀一方。

“我7岁的时候在这里读书,那时没有数学,也没有语文课,读《三字经》,共读了两年。”79岁的李光钿过去是村里的乡村医生,如今就住在村里,书院附近。

故土难舍的李光钿,如今把医术传教给侄女,侄女李莲英也做起了新田村的乡村医生。“我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开始在这里做乡村医生,当初人口很多,很多人在这里干农活,现在村里的人少了很多。”和伯父驻守在老村的她,也期待村子可以规划、修缮,发展旅游。

数字乡村展望范文5

今天的崔各庄全乡都列入了首都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范围内, 是北京规划城区内最近的可成片利用的绿色产业区。充满生机的绿色生态休闲区、别墅林立的中央居住区、遍布高新企业的高新科技区以及因博物馆群、一号地、草场地而闻名京城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从过去、现在直至未来,首都农民正以自己的勇气、魄力与勤劳打造着一个宜居的国门艺术之乡。

过去

“我接到任命的那天是2004年5月8日,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已经在崔各庄乡当了五年书记的张树宝对于上任之初的情景记得很清楚,“来的时候就知道这里是朝阳的农村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但想象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虽然已经是2004年,但当时崔各庄的发展却很滞后,全乡31平方公里几乎找不到一条平整的柏油路,路灯更是少得可怜,晚上站在五环路上望下去,这里基本上是黑乎乎一片。”

除了亟待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更令张树宝和班子成员感到棘手的是这里的赤字经济和村民们落后消极的就业观念。“ 当时乡里几乎没有像样的能拿出手的企业,总共5个乡级企业没有一家是挣钱的, 核算后五家企业的总净资产只有1900万。”张树宝告诉记者,“ 乡里15个村中只有3个村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其余的村集体基本账上都是负的。”由于被纳入到第二道绿化隔离带, 乡里的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绿化,种植庄稼对于很多村民来说已经不再可能,出租房子“ 吃瓦片” 便成了乡里90%以上村民赖以生活的唯一手段。即便如此,有的村民每月养老金只有40元钱。因为“ 瓦片经济”的影响,崔各庄乡成为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区,仅2004年当年进行暂住登记的外来人口就近10万人,这个数字是崔各庄乡常住人口的近五倍。脏乱落后的居住环境、破旧不堪的基础设施、贫困消极的生活境况…… 当年的崔各庄就像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默默地矗立在北京的东大门旁,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今 天

今天,当人们沿着机场辅路一路东行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曾经连路灯都没有的小乡镇已经有了太多的变化,新添了太多的建筑,尤其是高高大大伫立在道路旁红底白字的“ 崔各庄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形象立柱和错落有致的博物馆、画廊、艺术工作室以及环抱于绿色田园风光中的时尚别墅区和高档住宅区, 向人们证明着这个曾经因悲壮而得名的千年古乡如今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赢取着世人的关注。

在崔各庄乡今年1至3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可以看到,这个五年前还是赤字累累的乡村正发生着变化,1至3月份全乡共完成总收入30多亿元。全乡的人均劳动所得完成4305.9元。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崔各庄新修和翻新的道路面积就达到了十余万平方米,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连接着的是一处处充满创意和时尚的地方。

“从2004年开始用了近三年的时间进行了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后,最终决定了崔各庄发展的四大产业板块。”张树宝指着一份崔各庄乡的区域行政图告诉记者,“这四大板块分别是绿色生态休闲产业区、中央居住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区。”

虽然从提出四大板块发展至今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但目前位于京承高速路两侧与顺白路两侧的绿色生态休闲产业带中,北京最大的千亩樱桃园、葡萄示范体验园、龙吉特生态园等已经成为了很多京城百姓周末假日采风郊游的好去处;地处温榆河附近的中央居住区内,观唐、长岛澜桥、香江花园等一批涉外高档居住区则已吸引了大批高端客户的入住;随着电子城的西区北扩,崔各庄高新技术产业区板块也正在进行详细控制性规划; 而以博物馆群、一号地、草场地为核心闻名京城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板块内目前更是聚集了500多家文化创意机构、工作室和近2000名艺术家, 成为北京继798之后另一个规模化的文化艺术群落。

在发展四大产业板块的同时,崔各庄在何各庄村还进行了“ 民房打包转租”的试点,这种通过村委会集中农民手中欲出租的房屋,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改造、提升,再出租给高端客户群体作为高档会所、居住休闲、特色餐厅、艺术机构的转租创新模式,不仅让首批参与试点的8户村民每户平均获得了一年七八万元的稳定收入,同时也开始了一个“ 点瓦生金”的童话。

未来

在崔各庄乡的东南角, 一块占地78.8公顷的建筑项目正在开工建设,这个命名为“ 南皋组团”的区域建筑面积将达120万平方米,计划分3至4期实施,预计2015年完成。作为北京城乡一体化试点大望京村拆迁工程的定向安置区域,这里不仅将提供舒适的定向安置房,同时还规划设计了完善的商业、教育、医院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套。按照规划,今年9月下旬大望京村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将全部完成, 作为崔各庄乡15个行政村之一的大望京村将不复存在, 所有村民转居转工,在大望京村105.6公顷的土地上, 将出现64公顷的绿地及道路,剩余的41.6公顷土地将建设居住及配套设施和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市政设施等。曾经遍布着低矮平房的大望京村将被整洁清新的绿色园林节点所代替, 成为国门路上的新景观。

而大望京村的整体拆迁, 仅仅是崔各庄许多个未来发展规划中的一项:即将于今年7月份试营业的赛特奥特莱斯就位于何各庄村的东侧, 这片ShoppingMall总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由一栋栋有着尖尖屋顶和淡黄色外墙、酷似乡间别墅的连体建筑组成,将聚集各类世界顶级品牌。而位于来广营东路的西式餐饮娱乐街,规划全长800米,规划用地26.65公顷,未来将建成西式餐饮、进口商品售卖、对外商务服务为主体的特色产业街。

数字乡村展望范文6

关键词 新媒体;新疆;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91-01

新疆地处我国偏远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人口较少,乡镇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截止到目前为止,新疆大部分地区乡镇村民仍然用“村村通”“户户通”收看电视节目,没有实现与县(市)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联网。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数字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应该加强新疆地区乡镇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丰富农牧民群众的节目源,满足农牧民群众对现代文化的需求。

1 新疆有线电视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源已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要

乡镇农牧民群众目前收看电视节目用的都是“村村通”或“户户通”,虽然“户户通”增加了一些电视频道,但相比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相对较少,其节目源已不能完全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求。

1.2 收看节目信号不稳定

“村村通”或“户户通”都是用户直接接收卫星信号来收看电视节目,其缺点是信号不稳定,遇到刮风下雨卫星接收天线经常偏移或接收信号产生损失,影响正常收看电视节目。

1.3 无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媒体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村村通”或“户户通”只能提供单向性节目,不能提供双项互动性节目,也无法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怎样让农牧民也能收看到城市人收看到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新疆乡镇群众对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的需求

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地乡镇农牧民的需要,乡镇农牧民对新媒体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其主要体现在:

1)随着乡镇农牧民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数字技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村通”或“户户通”形式收看电视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需求,有条件的县市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将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延伸到基层农牧民家中,以此满足农牧民对电视节目内容的需求。

2)如何实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的受益问题。新疆地域辽阔,乡镇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因此把有线电视延伸到乡镇农牧区需要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如何实现其经济利益,也是发展乡镇有线电视媒体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3)农牧民对有线电视媒体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乡镇农牧民经济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科技种植的重要性,因此,希望新媒体在具备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开展专项节目以此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帮扶。

4)有线电视的维护等问题。由于乡镇人口分散,将有线电视媒体延伸到基层农村,虽然能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经济需求,但是由于距离较远且分散,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传统的农牧民习惯于免费的收看“村村通”“户户通”节目,因此开展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延伸,需要农牧民缴纳一定的费用,而该费用有时会受到部分农牧民的反对,因此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收视费用的征收困难也是影响乡镇媒体发展的瓶颈之一。

3 新疆乡镇新媒体发展的潜力

1)新农村的建设,特别是乡镇安居富民房的规划建设,使村民集中居住在了一起,大大节约了有线电视传输距离和传输成本,使得城市中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乡镇成为可能。

2)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日益丰富。乡镇接入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不仅使乡镇各族农牧民群众可以收看到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收看到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节目点播。获取到更全面的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科普知识等海量的信息,接受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同时还可以为哈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智慧乡镇信息等服务,使哈密乡镇各族农牧民群众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这也是推动哈密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

3)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图像质量清晰、可以自由选择。除了提供直播数字广播电视以外天山云信息平台还提供大量的视频点播和互动回放节目(包括汉、维、哈3种语言),视频点播内容时长达20万小时,每周都会有节目更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信号优势:节目信号质量高,画面清晰,音质更优美,传输安全,收视稳定。广电宽带:广电宽带采用EPON+EOC的方式进行组网,扩容方便、延展性好、节省光纤资源,另外,广电宽带是绿色宽带,屏蔽了大多数的不法网站及一些负面网站。服务领域拓宽: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指南、股票、便民服务信息、农副产品购销推介信息、本地文化信息等多种服务。

4)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不仅丰富了电视内容,而且还为广电网络公司经济创收提供新的途径。拓展了乡镇电视媒体传播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电视传播渠道提供了新的平台,以电视微博、微信为例,很多县级电视台开设了网络平台,以此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到电视制作与交流中,以此为电视节目拓展市场影响力;创新了乡镇电视媒体的运营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有线数字网络电视中不仅实现了盈利模式的多样化,而且还打造多渠道的综合平台,提升了有线数字网络电视的市场竞争力。

4 新媒体时代乡镇有线电视媒体发展的对策

4.1 创新经营模式

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乡镇电视媒体运营的要求,因此有线数字网络电视必须要从创新经营模式入手:一是构建多元经营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就是从转变经营理念入手,挖掘自身的产业潜力和市场需求潜力,在满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要积极打造互联网模式下的专业服务,具体就是专业频道服务。广电网络公司要紧紧结合当地的特点开展特色节目制作。例如,针对当地农作物种植特点,开展专门的农作物讲座节目,以此提高受众,做到服务于当地经济。

4.2 提高乡镇有线数字网络电视的管理和维护人才

乡镇有线数字网络电视的覆盖,需要一批有线数字网络电视专业人才队伍。因此,需要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树立竞争意识,选拨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广电网络公司也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3 地方政府和运营商协作促进乡镇电视媒体的转型

乡镇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民生工程,一方面建设乡镇有线数字网络电视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以有力的行政推动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乡镇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要抓住商机,看准市场采取和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的办法,对基本节目免收视费,对收费节目对农村给予优惠,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例如,哈密市政府为使乡镇农牧民能收看到有线数字电视与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政府投资完成哈密市乡镇现代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传输设备和线路的安装,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将为哈密现代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免费提供10年直播基本标清节目113套。

总之,基于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对有线数字网络电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线数字网络电视必须从一元经营模式转向为多元经营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其产业价值,以此实现乡镇有线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节目,实现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