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例6篇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文1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有六: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培植创业理念;二是开设创业课程,开启创业心智;三是拓宽创业背景,拓展创业积累;四是集聚创业培训,增强创业动力;五是加强创业实训,培养创业技能;六是调控创业心态,积聚创业能量。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方法有八:一是课堂培训法;二是活动培训法;三是拓展培训法;四是职业培训法;五是职场培训法;六是自我培训法;七是实习培训法;八是实践培训法。

关键词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基本途径;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92-05

作者简介:邹欣欣(1971—),女,湖南平江人,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科研与项目处处长,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电大2013—2014年度科研课题“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DK2013-C-22,主持人:黄湖滨)

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在长期传统教育下,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以及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也较为低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缺乏、效率不高是导致这一状态的重要因素。探讨和把握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有助于务实创新地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培训。笔者拟就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作粗浅探讨,以就正于大家。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

综观许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职业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大致有以下六种。

(一)开展创业教育,培植创业理念

实施和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植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理念,是开展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之一。

加强创业思想教育,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植创业理念 高校对职业院校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培植创业理念,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加强。为此,可以精心策划与组织入学教育,在入学教育中及早渗透创业教育;可以悉心组织和开展院系教育,在院系教育中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可以热心开展和实施班级教育,在班级教育中积极贯彻创业教育;可以真心开展和加强个别教育,在个别教育中密切注意创业教育。总之,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要高度重视、始终关注和切实加强创业思想教育,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培植创业理念、培育创业精神。

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植创业理念 职业院校引导和帮助学生培植创业理念,应当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为此,可以在五个环节上着力:一是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个性发展的校园文化机制,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报刊、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学生积极创业的典型事迹;三是积极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演讲、创业计划竞赛、模拟企业管理和创业等活动;四是创办学生创业社团,并通过创业社团推广促进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充实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五是建立职业院校创业中心和创业教育研究会等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使创业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开展创业主题活动,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植创业理念 职业院校引导和帮助学生培植创业理念,还应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主题活动。可以结合专业特点,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教育专家,面向学生举办创业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到相关创业型企业进行专题考察学习或调查研究;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和科技活动;引导和指导学生大胆创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等。

(二)开设创业课程,开启创业心智

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加强创业教育教学,开启和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心智,是开展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一种基本途径,也是我国职业院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教育教学机制的一种必然选择。

职业院校应当将学生创业培训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工程之中,构建与创业培训相适应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切实做好创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工作,探索和推行“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创业培训新模式。为此,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着力。

构建与创业培训价值取向相一致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更合理地分配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的比重,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在课程内容上,既突出专业教育,又兼顾文理渗透,加强文科学生的理科素质教育和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可要求文科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理科课程,理科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文科课程。同时,注重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可以对所有学生开设创业法律类课程以及“公司创建”、“企业家成长”之类的课程。

设置各年级的全程化创业培训课程 面向职业院校一年级学生,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面向二年级学生,可开设结合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大赛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创业体验,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面向三年级学生,可开设创业项目团队系列培训课程,如SYB培训和GYB培训等课程,详细介绍创业过程中各环节的方法和知识,更明确地引导、更有力地帮助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

(三)拓宽创业背景,拓展创业积累

锐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拓宽创业知识背景,拓展创业知识积累,是开展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机制的一种重要选择。

职业院校及其广大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培养创业能力、谋求创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锐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创业需要的六种意识,即风险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获得创业需要的三类知识,即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业人格教育。主要包括对职业院校学生创业信念、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及积极进取和敢为人先情怀的培育,这是创业成功的首要保证。因为“厚德”方能“载物”,只有将以“诚信”为核心的创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为,才能成功创业。二是与创办企业或公司有关的法律、财政和金融知识,如宪法的有关内容、合同法、专利技术、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税法等。三是与企业或公司运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创业策划、筹资融资、资金运作、资产管理、成本核算与控制、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品售后服务等。四是管理学知识,如企业或公司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领导、组织、控制以及质量检测与保障体系等。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系统性创业教育培训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创业选修课和创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系统性创业教育培训,可以通过意向引导、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等。

(四)集聚创业培训,增强创业动力

选择和利用特定的创业培训基地,对职业院校学生集中性组织、集聚性实施创业培训,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动力,是当前职业院校、有关培训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一种常见途径。

近年来,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创业培训基地,面向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分别组织开展的SYB培训和GYB培训,就是对“集聚创业培训,增强创业动力”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基本途径的积极运用。所谓SYB培训,是以讲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网上沙盘等形式完整呈现创业过程,通过集聚培训,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短时间内强化市场开拓意识和基本的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创业培训途径。所谓GYB培训,则是侧重帮助职业院校学生确定是否具备创办企业的素质和能力,使之产生创办企业的想法,选择最适合个人情况的企业,进而训练创业素质,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动力的一种创业培训途径。

岳阳电大作为岳阳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为岳阳市高校学生和毕业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举办的创业集聚培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一批学生在参加SYB培训和GYB培训后开始自主创业,其中有部分学生自主创业获得了较大成功。

(五)加强创业实训,培养创业技能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创业培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项目实训等进行实践锻炼,才能使学生的创业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实训,培养和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技能,是高校与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一种基本途径。为此,职业院校与有关培训机构应当从两方面做出努力。

一方面,创业培训机构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和毕业生参与职业化、创业性的项目实训。这种项目实训可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或即将毕业前对运作一个企业或一个公司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自主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以创业带动就业;也可使职业院校学生明白创业的艰辛,促使他们更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岳阳市创立的汴河街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组织大学生主要从事商贸经营和公司化模拟实训,实训期一年。所有具有创业愿望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受户口限制)都可报名参加。创业的学员可享受多重优惠政策:凡入驻创业基地的实训学员均由创业基地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免费进行创业指导,并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和工作室(模拟公司),办理独立工商执照,减免相关税费。同时,实训学员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享受3年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可免收2年保存人事关系档案的费用和各项服务费用。这一项目实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从2010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先后有五百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地创业,参加项目实训,其中相当部分是职业院校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年的项目实训结束后,成功迈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当建设好利用好学生自主创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做到教与学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稳步提高创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一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尽可能增加学生在校内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的空间;二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如可通过校企共建的形式,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基地园区,开辟校园创业实训基地,组织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鲜活的创业实践等;三要增加学生实验和实践的时间,真正使创业培训做到教与学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有效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六)调控创业心态,积聚创业能量

创业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创业是富有挑战性的事业。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熟练的创业技能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说,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成功创业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调控创业心态,积聚创业能量,也是职业院校与有关培训机构开展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一种基本途径。

为此,高校与有关培训机构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举办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心理讲座,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对创业项目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立足自身条件,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而不能仅凭感性认识,就盲目投身创业大军,更不可眼高手低,期望一蹴而就,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不要一旦创业失败就心灰意冷,而要有战胜困难的积极心理准备。二是随时关注参与创业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动态,切实掌握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状态的有关信息。三是设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心理咨询室,及时加强对尝试创业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维护和保障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方法

总结许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有关培训机构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方法大致有如下八种。

(一)课堂培训法

课堂培训法是指职业院校及其教师整合和利用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或开设专门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渗透教学等,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方法。

运用课堂培训法要注意四点:一要精心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设好专门课程,进行比较系统的创业知识传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初步的创业培训,以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植创业理念、培养创业素质;二要精心策划协调,邀请或安排创业成功人士以及创业学、创新学、创造学、成功学等领域的专家,举办专题报告或专题学术讲座,进行“现身说法”和“饱和灌输”,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专题性创业培训,以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效仿创业典型、学习创业理论、增强创业意识;三要引导和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创业培训,开设好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际沟通等相关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相关性创业培训,以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掌握创业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四要倡导和推动广大教师增强参与、支持创业培训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其他公共课、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中,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渗透性创业培训,以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植创业理念、开发创业思维。

(二)活动培训法

活动培训法是指职业院校及其管理者、教育者和教师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组织、鼓励、支持学生开展或参与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间接性创业培训的方法。

运用活动培训法要注意四点:一要精心选择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或定期组织“创业沙龙”,或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论坛”,或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考察学习,或组织学生参加“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二要精心安排活动内容与活动环节,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活动载体或活动形式,都要紧扣“创业培训”、“创新培训”这样的主题,精心安排活动内容与活动环节;三要认真做好活动开展与创业培训结合的文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实施创业培训,寓创业培训于活动开展过程中;四要充分调动职业院校学生参与活动、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活动培训的成效,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素质逐步提高。

(三)拓展培训法

拓展培训法是指职业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着眼于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创业的需要,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开展或参加诸如“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培训”、“人生成功管理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实用写作培训”、“意志力培训”、“领导力培训”之类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拓展性创业培训的方法。

运用拓展培训法要注意三点:一要切合特定地方、特定职业院校、特定专业、特定群体的学生的客观实际,精心策划拓展培训的具体项目,或单个拓展培训项目,或多个拓展培训项目;二要根据特定地方、特定高校、特定专业、特定群体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需求,扎实开展特定的拓展培训,或“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培训”,或“人生成功管理培训”,或“企业管理培训”,或“实用写作培训”,或“意志力培训”,或“领导力培训”;三要满足特定地方、特定职业院校、特定专业、特定群体的学生的创业需要,圆满完成特定的拓展培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培训”、“人生成功管理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实用写作培训”、“意志力培训”、“领导力培训”等的有效开展,着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四)职业培训法

职业培训法是指特定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包括依托某所高校建立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机构,依托于其他部门设置或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机构),面向一校或多校职业院校学生,策划、举办、实施职业化的集成性的创业培训,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获得相关证书的培训方法。

运用职业培训法要注意三点:一是培训主体要认真履行职能职责,无论是依托某所高校建立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机构,还是依托于其他部门设置或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机构,都要认真履行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实施职业化创业培训的职能职责;二是培训师资要无愧委托、倾心投入、切实负责,对特定的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务实、创新、有效的职业化创业培训;三是受训学员要积极参训、密切配合、刻苦用功,确保个人在职业化创业培训中取得实效,获得长进。

(五)职场培训法

职场培训法是指特定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组织、指导和帮助特定的职业院校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进入特定的企业、事业、中介组织等职业场所,进行职业实践锻炼,以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培训方法。

职场培训法是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方法中直接接触创业实践的培训方法,对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产生直接的积极的作用。

(六)自我培训法

自我培训法是指有志于自主创业的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有目标、有安排、有步骤、有力度的具体规划,加强对创业理论、创业政策、创业方法、创业经验、创业案例等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培训,以强化创业意识、扩展创业知识、开发创业思维、培养创业素质、明确创业方向、做好创业准备的培训方法。

自我培训法是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方法中最能适合个人兴趣爱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发展的培训方法,对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往往能够产生内驱力和长效作用。

(七)实习培训法

实习培训法是指特定的高校和培训机构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创业实习活动,或者通过运行网络仿真的创业软件,营造真实的商业竞争环境,让职业院校学生了解、感受和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从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培训方法。

运用实习培训法,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在学做结合、产学结合、虚实结合的环境中参加创业培训、接受创业指导,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激发创业兴趣、培养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

(八)实践培训法

实践培训法是指特定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对职业院校学生寓创业培训于创业实践中,让职业院校学生在初步的创业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本领、品尝创业果实、走上创业道路的培训方法。

运用实践培训法,常常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四试”(试办公司、试申请专利、试办著作权登记、试办商标申请)活动,以组织学生举办创意项目活动、创建电子商务网站、谋划书刊出版、进行校园等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永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路径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郭志文,李斌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建佳.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

[4]王祚桥,周培松,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5]曹殊.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学生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6]周六春.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8).

[7]龚秀敏.谈谈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8]黄燕.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J].科技创业,2010(10):57.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11年秋沙市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和谐、优质、发展”六字方针,以办学思想“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为统领,坚定生命即教育原点观,坚持“践行办学思想,打造书香学校”的发展主题,立足办学途径,弘扬“红星精神”(艰苦奋斗、合作探究、追求一流),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写字特色,全面、和谐、持续地提升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工作目标

长远目标:打造现代的“书香门第”,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新人。

近期目标:争当课改排头兵,争做市区质量强校,争为社会公认特色学校,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三、主要工作

(一)践行办学思想,营造“书香”学校

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魂”。学校坚守“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用这个思想统领支配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坚持立足办学途径,拓展办学途径,寻求和实施办学策略,不断营造“书香”学校。

1、解读办学思想,把握学校文化的本质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是教师职业生命中永恒的三个问题。学校引导教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不断追问,强化学校及教师对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的继续追问,促使教师认同办学思想,共同打造“读书成风、求知若渴、外探内省、博学精思,启智扬善、追求创新”的书香文化,体验“知的渴求、爱的渴望、善的情怀、智的热爱,以及自我的超越和创造的激情”的生命价值。

2、立足办学途径,打造“书香”文化

办学途径是学校生命发展的通道。沿着办学途径,才能找到学校管理的要素----人和事,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实施有效管理。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触摸真实生活,共建生命课堂,倡导校本教研,拓展墨趣空间”,不断开拓办学途径,实现人、财、物、事即办学思想、办学行为与办学绩效的整合,突现“书香”文化的特征。

3、完善学校规章,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学校走向人本化管理不可逾越的鸿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硬件。学校围绕着“用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制度创新”的目标,对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条例等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重建;通过职代会的审议和执行力的加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建与落实的过程是办学思想物化的过程。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实施办学思想和建设学校文化的主体。学校以“校本”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为目的,坚持“学习、工作、反思一体,强化反思;教师、专家互动,突出主体;课题为载体的演绎型科研、‘小现象真问题’为特征的归纳型教研互促,注重实效”的策略,整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即将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触摸真实生活,体验生态德育

生命与生活一体两面,生命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生命的展开与历程。教育因生命而特有,它应该根植于生活。学校致力于构建“触摸真实生活”的全新德育模式,通过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开放的校园生活、真实的社会生活等,让教育回归生活,指向生命,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熟悉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

班级建设要以班级的民主管理为抓手,以班风建设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德育处在过程管理中,结合“五名”工程的实施,制定班级专项计划,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在终结管理中,通过自评与他评为每个班级画像,形成特点。

2、构建开放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要以校门行为、楼道行为、操场行为的创优活动为抓手,以校风建设为目标,以快乐课间活动为重点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升旗仪式、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团的载体作用,促进校园生活建设。

3、构建真实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要以社校互动为抓手,以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为重点和目标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班级博客的作用,进行便捷的家教沟通。德育处要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引导与激励。

4、强化德育管理

强化德育管理要以德育管理条例的重建为契机,研究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和重点,建设学校德育的管理模式与特点。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文3

一、课题提出的指导思想:

1.整合学习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建构能充分体现学生活动主体作用的德育主题活动体系。丰富的德育教育学习内容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进行的德育主题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服务,为学生研制各种学习载体,建构能充分体现学生活动主体作用的德育主题活动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的职责。

2.整合各项资源,开发、建设学校课程体系,拓展学校德育教育新途径。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陈旧做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综合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手段”的现代德育方式,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构建学校(伟人、国情)教育的课程体系(见副表一),拓展学校德育教育新途径。

3.构建互动机制,增强育人效应,拓展德育教育的新天地。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机制,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通过学科德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网络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五式并举”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了“一条主线、三方联动、五式并举”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形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机制,拓展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应该把德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尤其要“树根立魂”。

2.二期课改为构建德育教育活动体系指明了方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伟人、国情教育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搭设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期课改还要求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改进德育方式,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又为德育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拓展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奠定了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纲要为拓展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为构建德育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实例说明:

1.整合学习资源,开发学习载体,丰富德育教育学习内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未成年人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贴近青少年学生生活现实、贴近青少年学生群体。运用特有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使学校德育活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首先发挥学校各部门职能,开发学习资源,丰富德育学习内容。

2.整合各项资源,注重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实践。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必须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找到具有时代精神的有效载体。我们以科研为先导,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在德育制度建设、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特色。目的是力图通过一定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继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校本课程中,加以明确的人生引导,通过伟人教育,发展学生的品德个性,唤起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对伟人崇敬之心。

四、课题研究获得的启示:

今天当教育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每一个教育者都不能再延用以往的教条方法,不切实际对学生进行说教,应该思考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德育活动。我校通过开展伟人国情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践活动中有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变化。在这一课题的探究过程中,我有三个方面启迪:

1.德育课程建设,学生改变以往在教育中的从属地位,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德育课程建设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陈旧做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综合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手段”的现代德育方式,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课程活动,在德育课程建设中将信息技术和面对面教育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改变以往在教育中的从属地位,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也成为课程的构建者,同时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空间、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引领每位学生走进信息化美好人生。

2.德育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真正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德育课程开发引领着广大教师从关注个体已有经验的课堂行为关注新理念的课堂设计关注学生收获的行为调整。在编写德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产生实效”的两次飞跃,真正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课程开发凸现“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整合性”特点,使学生达成了“了解、感受、体验、增强、发展”的学习目标,引领着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走进他特有的美好人生。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文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层内容途径

当代大学生,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觉悟与才能的差异,以及在教育的大众化,人口基数的大规模化,从而导致个人层次出现差异,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现象,个人思想道德发展亦稂莠不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认同以及践行程度的存在差异。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个体中,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类分层培育的要求,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分为:普及层、基础层、实践层、拓展层和提高层。同层次的大学生,分层分类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充分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缺乏持续性动力问题的拓展层大学生的角度,就如何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途径展开相关研究。

一、拓展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小康,振兴中华,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崛起,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但因个人层次的差异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变化性,使得高等院校不能一刀切、一锅烩,用同一套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套用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类别、不同环境要求下的所有大学生个体。

拓展层大学生,已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由于精神懈怠,享乐主义滋生,使得意识形态发生混乱。所以更需要认清自己,找准方向,努力奋斗,引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敢为人先的理念,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相结合,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理想追求,又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并持续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贯彻落实,引领多元文化的社会思潮,提升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对于拓展层的大学生,第一,是进行思想的引领,让大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奋斗的永动机和全面发展的主心骨,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时代引领者;第二,适当专业导航,让学生厚积薄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循序渐进,发展自身,将个人发展与民族价值观相统一。

二、拓展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如何培育拓展层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引领者。应当根据当前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要求,来合理设定培育目标、设计培育内容,结合现实与理想,切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向结合,有艺术性的适时、适度的开展培育工作。根据该层大学生自身特点,在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从以下三方面途径加以培育:一,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二,创新创业,职业规划与定位,专业发展;三,伴随教育,导师制。

(一)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生活,培育社会责任感

拓展层大学生通过参加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校园活动与校外服务,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引领校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社区,农村,通过行走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新变化和基层民众的新期待,认清国家当前局势,感受时代脉搏,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深入敬老院及留守儿童学校等单位,利用爱心接龙活动,关心老人,帮助孩子;开展“中国梦”主题,围绕“三下乡”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引导大学生践行落实文化下乡、卫生下乡和科技下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落实于基层,植根于基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二)明确自我定位,制定职业规划,培育创新创业先进理念型人才

萧伯纳曾说过:“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问题,增大大学生就业机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推进全面改革,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于是各高校在响应党的号召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一些为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的场所,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感兴趣的领域,明确切入社会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拓展层大学生更应明确“做好需要做的”,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完善职业规划,明确自我人身目标;一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认真专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就业思路,适应社会环境,创造社会环境,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培养领军人才,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行导师制,完善高等院校的伴随教育,强化大学生人格修养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统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生活方面,因为环境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只知享乐,追求奢靡生活的,导师应极力纠正和劝诫;学习方面,就如同曾国藩所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只有时刻监督,使失败应清醒冷静,成功应谦虚诚恳。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制度――导师制,此套先进理念,即使实施难度大,但必须植根与普通高等院校,为了更好的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为了民族崛起,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了各人的“中国梦”,为了国家的富强梦。参考文献:

[1]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文5

1.1课堂实训投资与理财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的综合理财能力要求高,该专业在课程安排上较为紧凑:一类理财工具大多只有一门课程专门介绍而不像传统的证券、保险等专业。因此,笔者认为该专业在授课时要力求学一门理财工具课程就掌握一类理财工具的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应边学习边实践、利用实践更好的指导理论学习。课内实训的主要目的是熟悉投资内容、熟练投资技能。对于课程间内容重叠性较大的课程,在设计教学计划、撰写课程标准时应合理安排实践的重点。例如,《金融学》对主要金融机构和经济学进行了介绍,则在《西方经济学》中则淡化理论讲解、强化宏观和微观政策变化对投资理财影响的实践。对于重点的理财工具对应课程,应以经典投资理论运用为指导设计实践环节。例如,《证券投资学》可按照价值投资、技术投资等经典理论为核心开展实践。对于管理类课程应当结合理财规划实践展开,例如《市场营销》实践环节应当依据开拓潜在金融客户的各项环节展开。课堂实训的开展必须要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该专业大多数课程的相关市场数据较容易获得,因此实训应积极采用模拟教学法。例如,投资类课程可采用实盘模拟、课程比赛等方式进行实训。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财务状况能力的课程除模拟教学法外,还应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建立客户联系能力的课程应充分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1.2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就业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从事销售岗位,而该专业学生对于营销能力的培养和重视不足造成学生就业后在开拓新客户时往往出现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营销心态定位不准确等原因而导致优秀的理财计划不被客户接受甚至是未被客户深入了解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综合实践课程中除了训练学生撰写可行的理财规划方案外还应当引入特定投资人或被保险人,学生在指定时间段内通过认识客户、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分析客户理财需求、提出可行性理财方案、与客户沟通修改方案、客户最终决策等一系列环节真实模拟工作场景锻炼投资组合能力和营销能力。综合实训在实践环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倾向分方向进行着重指导、兼顾投资组合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训练。将对金融类投资工具更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邀请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非金融机构等专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证券理财实践,同时在校内指定几位投资人,校内指导教师在预定的投资回报率下引导学生撰写可行的综合理财方案,每个学生寻找“客户”并推销自己的理财方案。将对保险更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邀请保险公司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利用分红险、健康险、意外险进行理财规划,同时在校内指定几位被保险人,校内教师引导该批学生撰写符合被保险人实际情况的可行性理财规划,每个学生寻找“客户”并推销自己的保险理财规划。根据笔者的经验,校内指定的投资人、被保险人以非本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主,师生比一般保持1个教师对应5-8位学生,每位“客户”从候选理财规划方案中选择30%进行“购买”。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被指定者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方案可行性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

1.3课外实训成立学生社团利用校内外资源举办投资理财相关主题活动是该专业课外实训的途径之一。结合笔者的经验以社团为核心的课外实训应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引入机构赞助比赛和活动、由学生社团负责举办和运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社团在校内定期组织活动向全校同学宣传理财知识和技巧。例如,社团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理财专题知识讲座。社团和证券营业部定期在校园开展证券开户活动,该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新客户拓展能力又可以为学生进入证券公司营业部内勤岗位实习创造条件。社团和保险公司营业部定期在校园开展人身意外险销售活动,特别是开展保费为5元—10元的短期人身意外险销售活动,不但能提高全校学生的保险意识还能为学生进入保险公司营业部内勤岗位实习创造条件。第三,社团在校园网上设立投资理财版块,面向全校进行投资理财交流。鼓励学生在该版块发帖公布自己的投资观点和理财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版块内同学提出的理财问题。第四,在学生社团的内部运行中,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的中理财方法,同时社团活动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财策划和建议。社团内部常规活动中,社团可以按四周为一个周期,每位学生推荐一个综合理财方案由社团负责人登记,每个周期结束社团负责人公布一次每个综合理财方案的盈亏情况,收益排名靠前的方案撰写人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

2.校外实践

2.1积极参加比赛对于强调策划和建议能力的投资与理财专业而言,实盘模拟比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比赛可分为三类:课程比赛、校企合作比赛、校外比赛。课程比赛是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针对某项任务或目标进行比赛,这不但能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校企合作比赛是指以学生社团和企业为中心面向全校同学举办企业命名的专项比赛,根据笔者的调查,校企合作比赛对于深入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增加学生实习岗位等都有积极的效果。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比赛能锻炼学生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扩大院校知名度。

2.2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结合投资与理财专业来看,校企合作应从3个方面展开:引入企业专家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和教学、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学生在企业创造实习机会。结合笔者的经验,校企合作中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一般难以达到院校的预期,因此笔者认为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校企合作操作性较强、效果较好的途径。专职教师通过暑假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轮岗锻炼,不但能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还能提高专家指导制订教学计划的效率。引入企业专家教学除了传统的进校授课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座谈、企业专家进校举办系列讲座、企业专家指导实训、企业专家指导社团活动等方式灵活进行。在开拓校企合作方面,笔者认为校方应积极开拓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例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这些新兴机构普遍存在成立时间短、数量众多、人才紧缺的情况,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院校学生进入该类企业实习及就业的概率较传统金融机构要高。

3.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拓展家校合作途径范文6

【关键词】德育;生本;和谐;中职

一、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学校实施“爱满校园”温暖工程,关爱每一位学生,构建了和谐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招生教师总是给学生第一份温暖。时常深夜到车站接待学生,热情为学生介绍学校、帮助办理入学手续,办理饭卡、银行卡,铺设床位、联系家庭、联系班级等。

班主任总是给学生持久的关怀。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老师简直就是学生的父母。面对有着这样那样问题和缺点的中职学生,班主任付出太多的心血。从学习到生活,从平常到假期,从白天到夜晚,多数班主任几乎做到了全程教育管理和关心学生。学生伤心了,要去安慰。学生生病了,要送医院,垫药费,去守护。学生取得成功,少不了班主任老师最热烈的祝贺。对中职学生而言,可以说,没有爱,就绝对没有教育成功的可能。

教职员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无小事,把学生的事当成大事来抓。后勤部门总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生产实习处积极为各个专业学生联系实习企业,并派出老师到学生集中实习的企业跟踪指导管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业办总是为学生联系最好的企业,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就业条件,长期进行就业跟踪服务。

二、培养学生干部,增强学生自育自管能力

学校的培养、培训始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力量,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强化、自我修炼才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不竭源泉。我校成立了学生会、生活区学生自治委员会、少数民族学生联谊会等学生组织,德育处和校团委采取开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定期对这些学生团体组织进行指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同时,放手让学生做事干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每学期学校对名级各类学生干部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由学校颁发奖状并向家长寄发喜报。

三、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和谐育德实效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我们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基础上,把对家长通报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系统化序列化,切实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工作。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

为了发挥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的联系。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领导到校开展法制专题教育,安排监狱服刑犯人讲述犯罪经历和改造体会,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法制意识。

(三)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修订了德育培养目标,使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达成一致;引进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充实学校德育课程,使育人环境与用人环境形成合力;不断巩固校企结合平台,积极实施互动培养,使学校德育与企业培养过程衔接。学校聘请企业领导担任校外辅导员,请合作企业的特派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行为规范化训练。

参 考 文 献

[1]林幸福.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机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