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例6篇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文1

[关键词] 脐部暴露;时机;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1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54-02

新生儿出生后,其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为开放性创口,从而成为细菌侵入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加上局部血流、营养丰富,一旦潮湿或尿液污染,细菌极易滋生繁殖,如护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1-2],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3-4],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脐部残端早期暴露是近几年被证实能加速脐部残端干燥、脱落、愈合的另一个安全有效的措施[5]。本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经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产后Apgar评分>8分,体重>2500 g,排除宫内感染、羊水早破及胸腹壁裂畸形者。将20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4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娩后脐带处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娩出后1~2 min内按常规剪断脐带:胎儿娩出后,立即于距脐带根部10.0 cm及0.5 cm处分别上止血钳及一次性脐带夹(杨州市邗江头桥卫生材料厂生产)阻断脐带供血,0.5%的碘伏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于脐带夹上方0.5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血,新生儿脐带断面经0.5%的碘伏消毒后[6],A组暴露不覆盖纱布,B、C、D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1.3 脐部护理及暴露方法

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出生及沐浴后每日予75%乙醇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2次,无菌纱布覆盖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包扎纱布被尿液浸湿或污染时予更换,48 h后去除一次性脐带夹及包扎纱布,脐部残端暴露,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2次,待残端结痂自然脱落[7-8]。

1.4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由家属在家进行脐部护理,出院前对产妇及家庭人员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健康教育,使其对脐部暴露、护理有正确的认识,教会其家庭人员掌握正确的脐部消毒和护理方法[9],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及潮湿,并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跟踪随访。

1.5 观察指标

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

1.6 脐炎诊断标准

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或拌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和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分泌物呈脓性,量多并带有臭味[1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

3 讨论

传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将新生儿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敷料干燥,生后次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2次并继续用纱布无菌包扎及胶布固定,甚至用绷带或一次性无菌脐带包包扎固定,48 h后暴露脐部,残端任其结痂自然脱落[11]。这种方法不仅影响新生儿腹式呼吸,造成新生儿不适[12],而且脐部包裹后局部潮湿不易干燥,也不方便局部观察,包裹的纱布及绷带被汗及尿液污染浸湿或脱落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换,从而容易导致脐部感染[13]。在进行脐部护理更换敷料时常发现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甚至出现残端渗血、红肿[14],频繁更换敷料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也浪费医疗资源[15]。

通常情况下,脐带残端暴露后逐渐干枯僵化,1周左右脱落,创口10~14 d完全愈合[16]。但脐带残端被纱布包裹后,脐部不易干燥,残端脱落、愈合时间延长[17],而脐带在脱落过程中会分泌胶质,引起脐部分泌物增多,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1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暴露脐部,过早暴露脐部是否容易导致脐部感染是多数学者担心的问题,但研究发现,与传统产后48 h暴露脐部相比,产后24 h暴露脐部能降低新生儿脐炎、脐出血的发生率,甚至比48 h后二次断脐脐炎及脐部出血发生率还要低[19]。脐部暴露后,残端处于干燥状态,干枯结痂快,不利于细菌生长,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概率,而且便于护理和观察,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可明显节约敷料,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对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亦有积极作用,24 h后暴露脐部也让产妇及其家属在护理新生儿时感到轻松,方便出院后家庭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董莉,卢敏,梁丽碧.新生儿脐部包扎法与24小时脐部暴露法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7-28.

[2] 邵美仙,樊丽英,梁建红,等.75%酒精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182-183.

[3] 代洪波,吴媛媛,乔福元,等.健婴宝-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包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7):2446-2447.

[4] 柴青松.不同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0,19(1):174-175.

[5] 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99-1301.

[6] 范慧慧.开放式脐部护理二次脐带修剪法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40-2841.

[7] 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新生儿脐部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7):143-144.

[8] 汤隽.新生儿85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735.

[9] 苏丽东,唐鸿玉.两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5A):51-52.

[10] 张丽英.3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1, 27(17):2690-2691.

[11] 周蓉,刘锐.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9(6):89.

[12] 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112-113.

[13] 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14] 朱鸿雁.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医学信息,2010,23(10):3699-3700.

[15] 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16] 陈慕刁,关惠慈,吴小麦.两种新生儿剪脐方法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48-49.

[17] 王小飞.新生儿200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4-6795

[18] 李全梅.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6.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 不干预; 护理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HU Gui-zhen,HU Xian-yu,LI Yan-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104-106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Method:815 newborns of full-term birth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0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15 cases).After birt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The shedding time of umbilical cord stump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bleeding and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3 to 6 days after birth,the proportion of newborns with umbilical cord stump of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字2=11.28,P

【Key words】 Newborn; Belly butto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Shi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2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5

脐带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十分关键。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剪断脐带。脐带剪断后,其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甚至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在产科工作中,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儿脐带处理的目的是以止血为主,预防感染,尽快使脐残端干燥及脱落[1-2]。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结扎其脐带后,脐带结扎残端一般在结扎后7~10 d逐渐干燥并脱落,但值得注意的是,脐带血管仍需3~4周才可以完全愈合[3-4]。另外,由于新生儿脐部结扎的伤口是闭合的,这给厌氧菌感染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因此厌氧菌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5-6]。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观察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7-12月本院产科的815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以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15例,均为足月分娩婴儿,母婴无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400例,对照组为415例。观察组:男186例,女214例;体重3612~3886 g,平均(2827.4±24.5)g;胎龄37~41周,平均(38.9±2.7)周;顺产214例,剖宫产186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0.6)分。对照组:男192例,女223例;体重3594~3904 g,平均(2847.9±21.7)g;胎龄37~42周,平均(38.8±2.9)周;顺产221例,剖宫产194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4±0.8)分。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根部及周围采用0.1%安尔碘常规消毒,距脐轮0.5 cm处应用灭菌气门芯进行结扎脐带,距脐轮1.5 cm处迅速地剪断脐带,残端血液马上用纱布挤出来,擦拭干净,并用2%的碘酊消毒脐带剪断的残端,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住院期间每日沐浴后需及时消毒脐窝及脐周围(75%酒精消毒),暴露脐带残端,等待脐带残端自然干燥,脱落。(2)观察组采用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结扎脐带的方法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1.0 cm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用碘配擦拭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不用纱布与外界隔离,充分暴露脐部残端,保持脐部干燥、透气;不用脐带布包扎,保留脐部残端气门芯,不清理脐带残端结痴,使气门芯与残端结痴一起自然脱落。告知婴儿家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新生儿前、后正确清洗双手,彻底消毒新生儿脐窝根部而不单纯消毒脐带表面,观察脐部的异常情况并避免尿湿脐部。两组新生儿在断脐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住院期间脐部未完全干燥或脐带未脱落者,出院后指导家长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做好电话随访并在儿童保健体检中做好跟踪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不良反应(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脐炎的诊断标准: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新生儿的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发生急性炎症等临床症状体征。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为轻度脐炎;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为重度脐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 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字2=11.28,P

2.2 两组新生儿出血、潮红及感染比较 两组新生儿脐部潮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胎儿未出生前,脐带是将母体营养从胎盘输送给胎儿的管状结构,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十分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的功能作用完成,需剪断脐带。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伤口,脐带残端失去血液供应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慢慢脱落。这个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7]。轻度脐带炎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水肿,分泌少许脓性分泌物,一旦处理不当则会持续感染,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8-9]。因此,一直以来,新生儿脐部护理都是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者及新生儿家长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以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脐部护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报道不一致。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感染几率高,其原因是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后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10]。另一方面由于脐部受脐包的压迫,影响了新生儿的腹式呼吸,易引起新生儿腹部的不适,特别是对早产儿的呼吸有一定不良的影响。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一旦得不到及时更换,使脐部处于潮湿环境,易发生感染而引发脐炎[11-12]。同时新生儿沐浴或大小便时也可能弄湿或污染脐部包扎的纱布,脐炎的感染风险提高。不干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1次/d,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更利于护理人员及婴儿家长的观察与护理;暴露脐部可节省医疗材料,简化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护理人员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监测新生儿的情况,有利于护理安全,充分体现了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这对减少产科的医疗纠纷十分有效作用。笔者认为新生儿脐部不干预的护理方法比传统的脐部用碘酊消毒、包扎法更胜一筹。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也是属于其中的一个生理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燥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 d才完全愈合[13-14]。本组研究中,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7~14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不干预护理方法中,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后即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这样能有效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因此,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上,不干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很快有细菌存在,传统护理方法是采用乙醇消毒加脐带包扎,但由于纱布、绷带包扎容易致伤口不透气,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特别是纱布、绷带包扎包被尿液、粪便、脐部渗液、渗血或分泌物所污染后,家属往往不能及时更换,致使脐部残端伤口温度、湿度增高,局部不透气,成了细菌的培养基,细菌侵入,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提高。目前WHO对脐带护理方式的指导意见比较倾向“自然干燥法”,无菌断脐、无需包扎及消毒,提倡等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断脐后不做处理,予以暴露脐带残端,并不会提高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脐带自然脱落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而不干预护理方法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的过程,遵循了这个人类诞生的自然法则。不干预脐部护理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炎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安全、高效、低耗、省时、节约人力和护理成本,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杰.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4):2236.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55.

[3]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4-355.

[4]文合群,冼肖媚,朱丽兴.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899-902.

[5]李小花,朱亚萍,朱为.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63.

[6]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

[7]钟丽晖,徐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2):303-304.

[8]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9]郭云芬,贺怀珠.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分析15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3):45.

[10]赖翠婷,麦桂霞,赖素丽.新生儿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58-359.

[11]徐东红.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24-225.

[12]张燕冰,易亿.新生儿脐部护理改良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8(8):66-67.

[13]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14]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15]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文3

中医认为,小儿的脐疮是由脐湿发展而来的,脐部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久而不干称为脐湿。脐湿会造成皮肤破损,而病毒容易从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引起脐疮症状。而脐疮的病发多是由于对新生婴儿断脐护理不当,轻者便造成脐疮,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对于新生儿断脐及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婴儿洗浴时,脐部被水湿所浸,或者被尿液浸渍,而未能及时进行处理时,均可导致婴儿感染水湿邪毒,使之入侵脐部,使脐部气血凝滞,酿毒成火,致使其溃烂。在脐带未脱落以前,家人在护理婴儿时需时时保持婴儿脐部清洁与干燥。脐带应让其自然脱落,给婴儿洗完澡后要及时将脐部擦拭干净,断脐后要用消毒纱布包好,要防止感染邪毒,特别不能让尿布覆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造成脐部感染。

患病婴儿除了脐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以外,还常伴有发热、面赤,啼哭烦躁,唇红舌燥,口干欲饮,指纹红紫等症状。如何治疗呢,脐疮因感染热毒所致,那么清热解毒理应是治疗小儿脐疮的主思路。什么东西既能清热又能解毒呢,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马齿苋,它是一种肉质的草本植物,因为它的叶片尖端稍稍有一点向里凹陷,象马的大牙,所以叫做马齿苋,马齿苋是田间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耐旱,生命力很强,即使拔起久晒,也不会枯死,因此民间还称马齿苋为长寿菜、长命菜。

用马齿苋治疗小儿脐疮的方法也特别简单,只需将适量的马齿苋烧过后,研成细末,敷在婴儿的脐部即可,一天敷一次,直至脐部红肿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帖敷膏药的时候,必须先将婴儿的脐部清洗干净,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伤到婴儿。

在中医看来,马齿苋之所以能治疗脐疮,因其性味酸、寒,归大肠、肝、脾三经。根据中医“疗热以寒药”的说法,如同冰块有止血功能一样,马齿苋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的功能。

传闻南朝宋时,医学家陶弘景跟从孝武帝征战沙场,在一次战争中,眼看就要夺下城池,但由于酷暑难挡,士兵中很多人因受热开始出现腹泻的症状,随军的医生也没办法治好,而且军中的马匹也开始出现此症状,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减弱。孝武帝心急如焚,便与陶弘景骑马出营到处寻药,都不见收获。然而有一天,陶弘景坐在树下沉思,突然看到他的马在低头吃一种草。他随手便摘了一点放在口中咀嚼,草味甘酸,一种医生的敏锐感让他意识到这种草可以治疗士兵们(上接第38页)所得的疾病,于是叫手下的士兵带了些回去,给生病的士兵服用。说也奇怪,凡是吃过这种草的士兵,腹泻的毛病立刻就好了,最后将士们一鼓作气还攻下了城池,胜利而归。

士兵因受热而腹泻,如同婴儿因感染热毒而患脐疮,其治疗思路同样得从清热解毒入手,陶弘景用马齿苋治好了士兵的热病,可见马齿苋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如今用马齿苋治疗小儿的脐疮,也是十分恰当。况且《本草纲目》曾记载它有散血消肿的功能,《滇南本草》中对它也有“疗疮红肿疼痛”的说法。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游泳;抚触;黄疸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056-0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致,除外各种致病因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1]。新生儿游泳是新生儿出生24 h后即可进行的一项健康保健活动。新生儿抚触是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按摩的一项保健活动,“抚触”能刺激皮肤触觉及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加快体格发育[2],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已经受到医护界及众多家长广泛重视。两者可相继进行,我院自2006年1月开展新生儿游泳,通过100例新生儿游泳及抚触,观察新生儿黄疸、排便及睡眠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科足月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征得家长的同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新生儿均为足月单胎(孕37+~41+周

),出生Apgar评分均为8~10分。出生体重3.0~4.0 kg,平均体重(3.46±0.29) kg。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及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的新生儿出生时间>10 h,喂奶1 h后进行,室温26~28℃,水温38~40℃,室内播放柔和的音乐;新生儿颈部套上游泳圈,脐部贴上防水护脐贴,放入游泳池内,游泳10~20 min,游毕取下游泳圈,立即擦干全身,取下护脐贴,用75%酒精常规消毒脐部后,用一次性护脐包包扎,然后将新生儿放在抚触台上,开始抚触,抚触护士双手抹上婴儿润肤油,手掌对新生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肤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15~20 min,力度逐渐增加使新生儿慢慢适应;不要强迫其保持固定姿势;如果哭了,先设法使其安静,然后才可继续开始轻轻抚触。游泳及抚触均由培训合格的护士一对一操作;对照组的新生儿予常规护理进行沐浴,脐部护理。

1.3观察记录

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天上午查房用黄疸检测仪,检测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黄疸指数,同时向家属了解新生儿的睡眠情况并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两组新生儿初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24 h睡眠时间,观察记录的结果比较见表1。

由上表可见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经皮测胆红素的黄疸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家长反映,观察组的新生儿睡眠好,哭闹少,入睡快,入睡后不易被惊醒。

3讨论

新生儿游泳是延续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有利于新生儿婴儿心理的发展[3],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可使胃肠道激素、胰岛素释放增多,激素分泌增加了迷走神经兴奋,使食欲增加,并加强了对食物的吸收,有利于睡眠的改善,同时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有研究证实,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 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4,5]。

本文通过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证实,游泳及抚触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增强新生儿体质,促进新生儿饮食、睡眠,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最直观最显著的效果是胎便初排时间早、胎便转黄时间早、新生儿黄疸指数下降,新生儿睡眠质量高。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是一门新兴的新生儿保健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理念的更新,新生儿健康保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至开展此项技术以来,深受广大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268.

[2]鲍秀兰.新生儿0~3岁潜能开发指南[M].第2版.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67.

[3]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22.

[4]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08-410.

[5]邹连芳,王莹,李金兰.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68.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游泳;护理

新生儿游泳是指新生儿出生24 h后, 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操作与看护下, 运用专业的游泳器材, 婴儿在水中进行的一项特定阶段的早期健康保健活动。新生儿进行游泳活动, 可以促进建立婴儿正常睡眠的节奏并减少其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婴儿常游泳可以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可使心肌、新陈代谢旺盛, 提高大脑智力发育, 并提高免疫能力及强壮骨骼发育等[1]。本文对新生儿游泳的护理方法及体会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新生儿100例, 顺产的婴儿50例, 足月剖宫的婴儿40例, 早产、体质弱的婴儿10例, 出生时间1~6 d;所有婴儿按照出生顺序均进行过1~6次游泳活动。100例新生儿的评分都在9分以上, 且无并发症发生, 均由母乳喂养。

1. 2 方法

1. 2. 1 操作方法 把水袋放进专用泳池中, 注入温水并加入水疗溶质液;然后仔细检查泳圈是否破损或漏气;将准备好的防水贴在婴儿下水前贴到婴儿的脐带上, 防止水渗入肚脐内;带泳圈前应测量好婴儿的头围, 并选取合适的泳圈, 将婴儿的头部从前向后的顺序带进泳圈内, 并将婴儿的下颌放在两层泳圈的下槽上, 系好双重保险贴, 最后将婴儿轻柔缓慢的放入泳池中。

1. 2. 2 游泳时间 新生儿出生1 d(24 h), 在哺乳1 h后便可进行游泳活动, 2次/d, 10~15 min/次。

1. 2. 3 温度控制 对于新生儿游泳的室内温度控制在28℃左右, 游泳的水温控制在38℃左右。

1. 2. 4 预防措施 为预防细菌感染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 采取专用泳池, 专用水疗溶质液, 并且遵循一婴一水一膜的原则。

2 结果

100例新生儿都没有肚脐感染、交叉感染或溺水等意外情况发生, 家属满意率100%。

3 护理

3. 1 操作前准备 新生儿进行游泳活动前与家属沟通并做好宣传, 让家属放心并积极配合。进行游泳前1 h婴儿应停止进食, 出生10 d内的婴儿肚脐部位应该贴好防水贴, 做好防水措施;仔细检查泳圈是否损坏或漏气, 保险扣是否牢固;给婴儿套好泳圈时注意检查婴儿的下颌是否在预定的垫拖上;仔细核对新生儿的床号、性别、姓名, 然后将新生儿轻柔、缓慢的放入水池中。

3. 2 消毒隔离制度 泳室内要求每天进行消毒2次, 1 h/次;新生儿游泳要遵循一人一换水、换膜, 有传染病的使用特设的隔离泳池。护理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按规范洗手进行护理。

3. 3 安全措施 游泳前护理人员仔细检查泳圈的安全性, 婴儿的下颌是否在预定的垫托上, 泳圈的双重保险贴是否扣好, 游泳全程中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全程护理、监护, 保证护理人员与婴儿的距离在一臂之内, 防止意外发生。难产、有并发症、体质弱、早产等评分低于8分的新生儿不宜游泳。

3. 4 操作流程 护理人员将婴儿放入水中时一定要轻柔、缓慢、技术熟练, 泳室内可放一些悠扬缓和的音乐, 并且在水中抚触婴儿。对婴儿的肩肘腕踝各个关节进行抚触, 帮助其在水中运动, 前后摆臂、屈伸关节、上下摆动活动髋关节[2]。

3. 5 操作结束 游泳结束后, 护理人员要迅速为婴儿取下泳圈, 擦干婴儿身上的水珠, 注意包裹保暖。取掉婴儿肚脐上的防水贴用乙醇进行脐部及周围消毒, 然后用一次性护脐带包扎。泳后婴儿皮肤会干燥, 应给婴儿涂抹新生儿专用的润肤露, 然后穿好衣服。在此过程中要求一对一的进行, 并每天记录婴儿的体重及排便时间。

4 讨论

本文选取100例新生儿进行游泳活动, 无交叉感染、脐部感染或溺水等意外的发生, 因游泳前与家属良好的沟通, 并进行卫生、健康的宣传, 家属也积极参与到婴儿的游泳过程中, 并且全程由专业护理人员监护、科学、严格的护理, 家属的满意率100%, 不仅利于婴儿的健康生长, 也促进了婴儿与家长间的亲情感。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关于婴儿的新生保健活动, 也是新生儿离开母亲子宫内羊水后的第一项接触水的自主活动的延续[3], 这是一项有科学性、技巧性、保护性、严格性的婴儿保健活动。婴儿通过被动的抚触刺激其视觉、嗅觉、触觉的神经系统, 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并促进婴儿的智能发育。

参考文献

[1] 赵少飞, 谢丽群, 胡海宾, 等. “新生儿游泳” 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探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3, 6(4): 218-220.

[2] 钱虹.新生儿游泳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0):244.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范文6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4-02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生后早期往往喂养困难,需要静脉营养,同时对于并发症的治疗也需要静脉给药,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以往常用的外周静脉穿刺很难长时间保留,需要反复穿刺,而脐静脉插管术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由于此项技术属介人性操作,导管与外界相通,各种治疗操作较多,且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此,需要加强护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脐静脉置管术,取得很好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27例,男18例,女9例,孕周25W~34W,出生体重720g~1430g,顺产20例,剖宫产7例;其中新生儿窒息有8例。27例患儿均为我院产科分娩后10~27min转入本科。于出生后12h内呼吸、循环状态稳定后进行脐静脉置管术。

1.2 置管方法。置管前先在体表测量脐根至肩峰长度,此距离的2/3或者3/4再加上脐带长度约为导管插入深度。按外科手术要求洗手、戴口罩、穿手术衣等。脐静脉导管尾端连接三通开关和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将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确保管内无气泡后关闭三通开关。将扎脐绳松扎于脐根部,以便出血时拉紧止血,于离脐根部约1.5cm处切断脐残端,去净脐静脉管腔内凝血块,用血管钳提起脐带与下腹部呈30℃~45℃角,稍偏左将导管插入脐静脉至预定深度,回血通畅,床边x线摄片确定导管在下腔静脉内,将导管与脐带残端用0号缝线作荷包法缝合,固定导管,以生理盐水肝素液封管,用厘米标记来鉴定导管位置并记录。

2 结果

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部置管成功,2例摄片提示导管插入过深,经退出少许导管后回血通畅,用注射泵泵入药液。其中1例放弃治疗,26例按原计划拔管,留管3―14d后拔管,平均留管时间7d。全部患儿均未见有明显的局部感染灶或败血症,无明显的液体外渗,无空气栓塞、血栓形成或明显出血倾向和急性肺水肿。

3 护理体会

3.1 脐静脉置管前准备。

3.1.1 环境准备。室内空气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准备清洁舒适、温度适中、照明良好的辐射式抢救台。

3.1.2 物品准备。脐静脉插管选用一次性硅胶管、三通开关、5ml注射器、脐静脉插管包、输液泵、肝素生理盐水、常规消毒用物等。提供床边X线摄片机,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和仪器。

3.1.3 患儿准备。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式抢救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或者持续气道正压模式辅助呼吸、心电监,取仰卧位,助手固定肢体,会贴尿袋。常规消毒脐及周围皮肤,尤其是脐凹皱褶处皮肤,铺巾[1]。

3.2 脐静脉置管中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意识,注意插管中有无穿破脐血管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空气栓塞以及呼吸暂停、心搏骤停等并发症。注意辅助呼吸器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突然变化而发生意外。

3.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 感染。由于脐静脉插管是介入性操作,导管与外界相通,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各种治疗操作较多,极易发生感染。因此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洗手,护理时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尿布盖在脐部以下,防外露导管被大小便污染,每日消毒脐部,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确保脐带在清洁、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干燥结痂,同时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严防脐部感染。②脐静脉连接的输液管每24h更换1次,输液环路连接处用5%碘伏严格消毒,尽量不使用三通开关输液,防细菌从三通活塞处侵入致上行感染。③暖箱、输液泵等仪器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每天更换暖箱水槽中蒸馏水,每周更换1次暖箱并用紫外线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④导管留置过程严密观察患儿反应、体温、血常规、CRP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排除其他系统感染后,及时拔管。拔管前常规导管培养,如阳性,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3.3.2 导管脱出。极低出生体重儿往往病情重,监护治疗设备多,治疗护理操作多,在频繁的翻身、按摩、吸痰等一系列操作中,加上患儿有时自身的哭闹活动,很容易将脐静脉导管牵脱出。护理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插管后用缝线扎脐带留尾线固定脐静脉导管,并用蝶形胶布固定。②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轻柔,更换三通、肝素帽,输液管道时注意拧紧各接头。做完每项操作前后均认真检查脐静脉导管外露长度和厘米标记,检查胶布有无松动脱出。及时发现脱管征象,加强固定措施,严防导管脱出。③可制作早产儿的“鸟巢”,促进下肢屈曲,并使其手能触及毛巾床单,使患儿有边界感与安全感,使其感觉更舒适、安静,减少哭闹[2],防止患儿自身拉扯致导管脱出。④定时巡视导管在位情况,准确记录并交接班,保证脐静脉导管的有效使用。

3.3.3 静脉血栓。由于在脐静脉插管时损伤脐静脉血管内膜,使血小板粘附,或置管时间过长,患儿哭闹时腹压增高造成血液反流至硅胶管内引起血流滞缓,易导致血栓形成、导管堵塞。频繁从脐静脉插管中取血做各种化验检查或供给药物等,也较易造成血栓、气栓形成或导管堵塞等情况,可引起肾栓塞、肠坏死等腹腔脏器损害,而且不易被发现[3]。除了提高脐静脉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外。护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24h持续静脉输液,每12h肝素生理盐水(1u/mL)通管1次,最低输液速度为2mL/h,输液速度过低时易出现堵管[4],若液体量不足以24h维持导管时,则用的肝素生理盐水液2mL每6h正压封管1次。②输注脂肪乳剂时,每6h用生理盐水2ml冲管1次,同时转动导管外露部分,防脂肪乳剂沉积在导管。③输注不同药物时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因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生成而堵塞导管[5]。④建议尽量减少在脐静脉插管中取血及输血,若必须从脐静脉导管中取血时,要及时用肝素生理盐水2ml冲洗导管,更换有血液残留的肝索帽,以避免出现栓塞堵管或增加感染机会[6]。

3.3.4 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净或输液装置不严密,致使空气输入静脉,因此必须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护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插管前导管内充满液体,导管的尾端连接好三通开关和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②推注药物和采集血标本耐,不得有气泡进入脐血管插管系统;输液时要注意微泵注射器内液体绝不能输空。③在更换三通、输液管等操作前,认真检查,排出气体,并拧紧各接头,防各接口松动空气进入。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一旦出现症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置患儿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以便气体能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3.5 急性肺水肿。静脉导管经脐静脉入下腔静脉,静脉管腔大[7,8],若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回心容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肺水肿。预防和护理方法:①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②加强责任心,严防因护理不慎开大输液调节器而造成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导致患儿发生急性肺水肿。

3.3.6 拔管护理。患儿病情好转,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尽快拔除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一般保留导管7~14天[9],如一旦出现血栓、气栓、感染等现象应立即拔管。拔管前用生理盐水浸湿缝线,用5%碘伏严格消毒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将导管徐徐拔出,再离出口3cm处停留3min,以减少出血[10]。将无菌纱布覆盖脐部用无菌纱布覆盖脐部,常规加压包扎脐部24h,必要时做“荷包缝合”,并做导管管端血培养。

4 小结

脐静脉插管术操作及护理简便,输液效果良好,副作用少,能够保证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静脉营养治疗和抢救,从而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抢救和治疗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可在高危新生儿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爱明,高薇薇.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97-298

[2]吴红燕,康文清,赵磊.鸟巢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3):14-15

[3]李燕梅,李汉勤,李瑞琼.高危新生儿保留脐静脉插管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杂志,2000,7(1):13-14.

[4]吴燕云,麦友刚,赖文玉.脐静脉置管在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1):42-43

[5]藏建华,叶文琴,裒彬娥.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77-378

[6]李淑兰,王惠良,肖海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10):42-43

[7]段欣,程璞利.王戚.硬膜外导管行脐静脉插管注射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2):117

[8]马淑五.脐静脉插管输液抢救新生儿窒息[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4):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