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例6篇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文1

(一)概念认知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使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二)特征解析

1、美学特征

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虽然说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光游览是所有旅游行程都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2、地域特征

因为地域风貌的差异而造就了旅游资源的多种多样,而且难以模仿或复制。尤其是那些历史感强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地理环境的历史背景,否则将失去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

3、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一旦旅游资源被破坏将无法恢复。巨大的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概念的认知

本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单纯的旅游资源利用的技术。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二)应遵循的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之魂。特色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开发建设中必须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开发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此外,特色性并不是单一性,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还应围绕重点项目,不断增添新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

2、保护性原则

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不仅会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在被旅游业利用过程中也会遭到耗损,而且相当多的旅游资源又不具有再生性,一旦毁掉了就难以复原。所以,旅游资源保护在旅游开发中极其重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本身保护;二是旅游环境的保护。

3、经济性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因此,应当进行旅游开发投入―产出分析,确保开发活动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在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进入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建设周期、资金回收周期等各方面,都应有细致的数据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开发实力(财力、人力、物力等供给保障因素),分阶段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之后再不断增添新项目和配套设施及服务,最终形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坚决禁止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发。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作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在经济方面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在社会文化方面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了解,增加认同感,同时也为保留我国灿烂的悠久文化历史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会产生负面经济影响,例如引起当地物价上涨、影响居国民经济稳定,滥用文化等

因此,操作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时,我们应当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布局,结合当地特点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同发展。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1.为了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也是被实践所否认的,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很多景观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4.为开发而保护。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

五、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所以,在规划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就如生态资源,其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文2

Abstract: Dongyuan County has excellent location and riches unique tourist resources, which provides inherent advantage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neighboring counties and cities also have some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have high-profile because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and have close the Dongyuan County in space. It brings out enormous challenges for Dongyuan County. Proceeding from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distribution, the article demonstrate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imilar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Dongyuan County and its neighboring cities and counties,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tourism resources within Dongyuan County. It puts forward that Dongyuan 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needs to a large area cooperation, so that(1)to strengthen regional integration, to establish tourism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urrounding cities and counties,(2)to develop the regional tourism products and open up the tourism market through tourism circuit design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3)to improve the tourism traffic jointly.

关键词: 东源县;旅游网络结构;空间竞争;合作

Key words: Dongyuan County;the tourism network structure;spatial competition;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66-02

0引言

东源县是广东省的贫困县暨旅游扶贫试点县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比较优越的区位。然而,在东源县周边还有很多类似的县市,这些旅游资源在空间上近邻,对东源县旅游开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获得旅游开发的成功是东源县面临的重要难题,文章笔者从自身参与东源县旅游规划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东源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特点,试图为东源县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1东源县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资源作为前提条件的,东源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其中有些旅游资源在广东省甚至华南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东源县周边县市也广泛分布着各类旅游资源,其中有些资源开发较早,已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旅游地在空间上相间分布,形成了网络式结构(图1)。与东源县一样,这些旅游地主要面向的目标客源市场也是珠三角地区,这无疑对东源县旅游发展造成巨大的挑战。

东源县旅游资源特色主要是山水风光和客家风情,从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空间上近邻,受负向近邻效应的影响,东源县与周边县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同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竞争,各自分流游客,使各自的旅游吸引力相互抑制。而在东源县内部,由于旅游资源个体差异性较大,则可以通过合作,延长游客在东源县游玩的时间,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2同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竞争

2.1 名山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竞争名山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是影响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其在空间上的竞争主要表现为非替代性竞争,即知名度大、地位高的名山抑制知名度小、地位低的名山[1,2]。

万绿湖―桂山、鼎湖山―七星岩、丹霞山、罗浮山、白云山同为广东省境内的名山旅游地、4A级旅游景区,目标客源市场都是珠三角,必然在空间上产生竞争。万绿湖―桂山旅游风景区作为东源县旅游业发展的一张王牌,主要是依托新丰江水库开发的景区,该景区资源独特、品牌的知名度高,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目前主要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和水上游览为特色;尽管受环保因素的制约,景区在开发方向上受到限制,但是作为华南地区的优质水源地,万绿湖―桂山旅游地拥有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稳定的旅游者群体。肇庆的鼎湖山―七星岩景区资源的独特性较高,开发较早,旅游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素以“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著称,鼎湖山上的负离子含量为目前国内所测定的最高的负离子含量区,作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拥有大众化的生态旅游市场,已成为珠三角市民出游、避暑、度假、休闲的主要目的地。位于韶关的丹霞山,更是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知名度高,因其独特的旅游功能,不仅吸引着学者、研究人员等稳定的客源群体,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岩层景观,对大众旅游市场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作为“羊城八景”之首的白云山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广州市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广州市民周末短途休闲的好去处,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白云山在游客心目中的吸引力越来越强。道教圣地、“岭南第一山”罗浮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在广东省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2.2 客家风情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民俗风情旅游地作为文化旅游地,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差异性等特征[3],是以文化事象作为吸引物和承载物,激发旅游者的亲身投入,成为特写民族环境中的一员,从而达到旅游主体和客体双向交流,满足旅游者休闲、探奇、求知的目的,其旅游魅力就在于文化内涵,但是,在同一地域同时出现以同一民族为主题开发的民俗风情旅游地时,必然出现空间竞争,而且由于民俗旅游地重游率不是很高,其空间竞争主要表现为替代性竞争。

东源县苏家围和梅州雁南飞同为客家风情旅游地,都位于粤北地区,其在空间上的竞争不可避免。位于梅州的雁南飞,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健体于一体的多功能、多属性的客家风情区。且由于投资大、规模广,雁南飞已经成了梅州旅游的品牌,在珠三角客源市场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这对东源县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是,东源县苏家围客家风情游览区开发主题突出,有自己的特色,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由于紧邻河源市,距离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较近,区位优势突出,因此,只要在规模上适度控制,也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2.3 温泉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温泉旅游地由于资源本身的性质影响,其开发受区位条件和水质条件的影响较大,空间竞争主要表现为替代性竞争。但是,由于受旅游功能的影响,温泉旅游地的重游率相对较高。

东源县温泉旅游资源丰富,仙塘、黄村、黄田、康禾等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温泉群,温泉水质好,矿物质富含量高,是开发温泉休闲康体旅游的重要保障,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位于广州北部的从化温泉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水质好、水温高、泉景佳著称,已成为广东游客心中的“岭南第一泉”。珠海的御温泉,也由于开发较早,已在珠三角市场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配套设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都比较成熟。

3异类旅游资源之间的合作

旅游资源的禀赋不同就会造成旅游开发方向上的差异。东源县赋存着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种旅游资源在同一地域出现,可以通过异类旅游资源之间的合作,形成互补[1],为东源县旅游发展赢取更多的客源市场。

3.1 东源县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在东源县内部,无论是旅游资源类型还是旅游地域分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行业标准,并结合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可以将东源县的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7个主类,23个亚类,共45种基本类型[4]。这些旅游资源里面,不仅有像万绿湖、桂山这样突出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而且还有苏家围客家文化、畲族少数民族风情区、颜检墓、赵佗古城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灯塔盆地三高农业示范基地,恐龙蛋、恐龙骨骼、菊石化石遗址群等特色旅游资源。

3.2 东源县旅游资源的合作分析东源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但是从总体上看,旅游资源的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万绿湖景区、东江画廊沿线区以及灯塔盆地-黄龙岩等三个区域。东源县菊石化石遗址、恐龙蛋和恐龙化石遗址为科考旅游发展提供了空间;县城北部广布的生态农园为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资源基础;万绿湖―桂山、苏家围和温泉又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对于旅游资源类型上的差异和分布地域的不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旅游资源分区,整合全县的旅游资源,使各类旅游资源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形成互补,使各个旅游地域连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能丰富旅游活动类型,而且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旅游发展赢得更多的旅游客源市场。

根据东源县旅游资源的区域关联性和邻近性原则,可以将东源县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组合区:①万绿湖―桂山风景区,主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②东江画廊风景区,打造为沿江观光度假休闲走廊;③灯塔盆地―黄龙岩旅游区,以发展生态农业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特色(图2)。

4结论与讨论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东源县旅游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和周围县市同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竞争。尽管东源县拥有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整合不同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的目的;但是,一个县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通过东源县内部各景区之间的协调也只能使全县接待游客的人数总量在县域内部的分配上发生变化,对全县总体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影响不大。要想从总体上增加全县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收入,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加强区域联合,与周边县市建立旅游协作关系东源县与周边县市拥有共同的目标客源市场,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他们共同的目标。由于每个目的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所吸引的游客群体的构成也就不同,这样一来,各个目的地就会通过加强旅游地自身建设、扩大宣传促销等方式尽量使潜在游客在出游前能够将目标锁定在自己的目的地。如果每个目的地都采取同样的方式抢夺客源市场,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结果尽管每个旅游地环境和设施等各项建设越做越好,而接待游客人数的比例增长却不多。因此,从政府层面上出发,建立起区域旅游协作关系,能够有效地避免竞争和重复建设,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4.2 通过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区域性旅游产品,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前文分析了作为一个县内部不同旅游资源之间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这种合作关系完全可以在更广域的空间尺度内进行。东源县与周边县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比一县之内更加明显,每个县都有自己最独特的旅游品牌。通过旅游线路设计与整合,将各县的独特的旅游资源联系起来,形成区域性旅游产品,一方面不仅可以扩大各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利于联合开拓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将几个目的地连为一体,形成此消彼消、此涨彼涨的局面,有利于实现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4.3 共同完善旅游交通旅游时间比已经成为现代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已经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对象。因此,在与周边县市进行旅游合作的过程中,也要强调旅游交通的完善,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旅游专用通道,构建广东两小时旅游圈,扩大周末短途自驾游游客市场。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3,114-115.

[2]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6-267.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文3

1.自然资源。内蒙古地区处于我国的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多种多样的森林、奇异的珍禽异兽以及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成为吸引游客参观游玩的重要景点,内蒙古天然资源能够给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景点观赏资源,而且与众不同的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文化等都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收入。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人类早期的生活足迹,鲜卑、突厥、契丹、蒙古族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悠久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了一份神秘的人文色彩,元朝的建筑以及民族化建筑都给内蒙古旅游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综上所述,内蒙古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有重要的作用,成为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2.区位优势。内蒙古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方,连接蒙古和俄罗斯,是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东部的发达地区和西北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绵长的铁路线能够连接华北、东北、西北、环渤海等地区,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的建设,内蒙古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在地理位置和区位发展上借助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力发展交通业,包头、呼和浩特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的区位优势能够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便利的交通能够解决旅游的路线问题,提升旅游的全国影响力,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同时在招商引资和开发资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1.发展特色旅游。发展特色旅游主要是从内蒙古的特色自然出发,通过精彩的宣传和制作,将特色旅游的信息完整的散发出去,吸引游客来游玩观赏。内蒙古自然旅游资源中有很多的多样性景观,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自然资源,将这些资源实现整合开发,通过民族生活、民族特色、民族传说等方式进行民族文化方面的宣传,利用这些不可替代的神秘自然景观不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资源水平和等级。通过打造民族文化景观和生态旅游景观,开发高水平、高服务的的旅游设备,让内蒙古的特色旅游能够成为精品旅游景区,以与众不同的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内蒙古地区的特色旅游。

2.发展多样化旅游。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造成旅游的长时间淡季,因此发展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能够在时间上保证旅游项目的时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借助于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促进内蒙古旅游的多样性,丰富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比如发展夏季草原、冬季冰雪、常年温泉的旅游度假项目,通过森林、湖泊、湿地、地质奇观等旅游资源进行发展创新,丰富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建设,保证旅游时间的有效连接性,解决淡旺季间隔的问题。多样化的旅游能够有效地利用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资源,壮大局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在不断地开发过程中,给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文4

【关键词】生态旅游 资源保护 布置状况 调整措施

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之余,旅游产业日渐兴盛,旅游资源数量和规划形式五花八门,生态旅游便是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旅游模式。其主张将视野集中投放在生态自然景观改善层面之上,力图令游客精神需要得以全方位满足,避免对既有生态环境体系造成任何冲击弊端。不过因为我国经济和科研实力限制,在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设置上还存在诸多不足。该类机制是否能够得到落实健全,将直接决定今后旅游产业和我国综合国力竞争拓展前景,针对其加以精细化探讨验证,绝对是势在必行。

一、在我国开展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必要性论述

生态旅游模式,主张针对各类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妥善性开发、沿用和保护,令游客在欣赏特色景致基础上,身心情感得到深刻的渲染。利用优质化且独特的自然景致吸纳广大游客之后,经济、社会、环境交互式关联性将顺势强化,进一步释放出生态资源既有的魅力。截至至今,生态旅游项目已经得到社会各类领域的认同,整体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然衍生转化出形式丰富多样的旅游业务组织方式。

当然,为了愈加深刻强劲地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健康良性控制进程,在生态资源开发应用力度必须予以适当加强。不过盲目地进行既有生态资源大规模开发活动,必然会给原有生态环境体系和经济结构造成不小的冲撞危机。须知,我国在生态资源保护法律机制搭建上存在诸多缺陷,某种层面上令生态资源开发约束效应全面弱化,一旦相关监督人员思想和行为产生任何懈怠反应,便会对生态资源造成深度破坏,令生态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步伐至此遗留显著的滞后迹象。生态资源一旦遭受侵蚀,生态环境整体价值自然大打折扣,所以说,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便是这部分旅游事业可靠发展的保障条件。目前急需着手处理的,便是在生态旅游发展前提条件下,构建起健全完善样式的生态旅游资源监督保护机制,这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等,都将发挥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二、现阶段我国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规划布置的实际状况研究

生态资源保护始终是生态旅游事业系统化发展的前提保障,对应保护机制可以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诸多便利支持服务性条件,随着时代进步,我国目前已经针对相关生态旅游资源实施特殊性的保护规范措施,希望借此令以往激烈的生态资源开发沿用行为得以适度克制。不过该类体制结构上还是存在诸多缺陷,实施过程中未能见得可观的整改实效,加上现场监管控制力度有待加强,使得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就此面临发人深省的改革困境。

(一)既有法律规范内容有待健全完善

尽管说如今我国已然制定实施诸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监督防护体制,法律监督力度得以适度强化,不过生态旅游中始终未见显著整改实效。当中许多法律体制的建设动机,都是进行各类游客基础权益保障,至于在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和保护上并未提供详细的规范要求。所以说,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一直都不能提供完善性的法律规范,如若长期放置不管,最终生态旅游资源也将难以得到妥善的保护。

(二)既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处理上不够科学合理

旅游机构在针对相关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和应用管理过程中,时刻将精力集中投射在个人利益获取层面之上,为了保证赢取经济价值的最大结果,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事务上不够上心。实际上,为了快速拓宽生态旅游实际发展空间范畴,推动多元化旅游经济革新拓展步伐,有关开发商对生态资源才进行全方位或是过度开发。另外,因为对应法律机制约束效应的缺乏,使得相关主体在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改造环节中,不能重视保护机制交叉布置的现实意义,随后造成严重的生态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这已经和预设的生体可持续化旅游事业发展观念,产生强烈的冲突迹象。

三、新时代下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监督保护机制的建设手段解析

(一)修缮相关立法监督体制

判定一类生态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具备实效性,主要看其为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做了多少支持辅助贡献。在此期间,需要构建起生态旅游资源专属样式的立法掌控体制,至此令生态旅游业务得以合法性规范控制。面对如今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实际保护状况,有关领导应该尽快地将相关保护机制贯穿到国家、地方立法体系之中,力图针对以往生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行为加以强而有劲的约束掌控,维持后期多元化生态旅游实践项目管理的合理性,进一步为该类事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明确健全的法律指导建议,针对既有生态环境提供完善的保护功效。这类结论如今已经得到明确认证和推广,不管是对于多元化生态旅游保护机制,或是法律支持维护,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构建起健全完善样式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在进行立法缺陷修缮基础上,仍须构建起专业完善的生态旅游资源监督保护机制,并且交由旅游单位予以统一化管制。经过一系列立法约束之后,使得既有管理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规范。

首先,便是进行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持久性开发沿用,在严格化的资源保护机制指导作用下精心布置拓展各类生态化旅游项目。事实证明,唯独在生态环境资源良好状态控制作用下,各类生态旅游项目才能顺利交接。

其次,针对旅游管理机构内部所有职责内容进行合理认证,提升不同结构单元管制水准,使得生态资源保护的实际效果得以有机提升,特别是在生态旅游项目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提供妥善的保障,为生态旅游长效发展提供不竭推动力。

四、基于生态资源保护机制下的我国旅游事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建议补充

(一)布置拓展保留地方生态人文特色的民族旅游发展项目

第一,开放保留休闲功用且品质高端的民族乡村生态化旅游模式。此类旅游运营服务模式和既有民族乡村生态化旅游相互对比,时刻呈现出以下规范特征:时刻凸显民族生态文化的核心主导地位,随后衍生的旅游产品独具特色且可以提供游客多样的休闲服务,令该类群体多元化旅游观赏诉求得以有机迎合。这部分强调的生态化旅游产品的高端品质,就是说将民族生态文化基础性内涵在各类旅游资源中得以充分呈现,同时维持对应服务内容的规范性,满足主人社会的实际发展利益,并且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以及市场等多方利益。如才伦多森林农庄,其位于青海省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址公园内部,经过内部经营主体市场细致划分之后,主动进行各类旅游服务单元精确化定位设计,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代体育和户外运动功能得以全方位融合,同步提炼公布出一类静养研习的理论内容,加快了后续系列森林生态多元化旅游产品的打造进程,过渡成为全面关照游客身心发展的现代民族乡村旅游模式。

第二,设置功能多元且专业的民族博物馆旅游控制模式。不同类型具有权威性的博物馆存在的核心功用,便是进行稀有的民族文化展示,经过和多元化生态旅游业务交接融合之后,便过渡成为广受旅游市场青睐的民族博物馆旅游,对于诸多民族区域来讲,属于一类饱含生命活力的民族生态创新化旅游业态。民族博物馆的主要吸引点,就是收藏容纳了不同类型民族物器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态多元化旅游项目中予以贯穿,可以强化更多游客主动游览的欲望。

(二)构建起科学健全样式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为了顺利贯彻有限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效性,有关项目规划主体需要将生态化旅游活动特征、资源特殊性和区域实际气候状况等多方因素考虑进去,同时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扶持、投入等支持力度,鼓励全社会都参与该类资源保护工作之中,相信在生态社区主体规范体制牵引作用下,将尽快搭建起愈加科学有效的民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控制体系,如不同层级政府立法保护机制、政府组织、学者参与的规范保护机制等。事实上,该类体系规划实施期间需要时刻秉承分类和立体保护原则,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生态资源进行全方位尊重,自觉地令该类体系转化成为现代我国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以及关键性指导行为。如在进行山地原有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保护过程中,要清楚地明白山地旅游风景区的最大吸引力,始终在于富有特色的原始自然风貌和山地文化。至于其间细致的保护管理工作内容将顺势细化为:

第一,保证人工防护建筑设置的少与精效果。在山地风景区,不宜多建人工建筑、人工景点,更不能新建寺庙,索道缆车也应尽量少搞。应做到数量少、质量精,讲究特色。不得不建的建筑或项目,也必须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制度。对已列人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山地,还要遵守国际公约和标准。旅游线路和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要尽力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物种生存和繁衍,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二,维持人工保护设施和既有生态资源体系的协调性。人工保护设施在选址、体量、色调、形式等方面必须讲究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山地建筑风格宜山野化、园林化,不宜人工化;空间布局宜分散,不宜过分集中;建筑色彩宜淡雅,不宜浓烈;建筑材料宜采用木石竹草,慎用水泥,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生态建筑。

(三)兼顾各方利益,同时重点保护东道主社区和游客利益

生态旅游业在国际范围内大力革新发展背景下,形成一类利益共同体,当中直接利益方将同步细化出不同地方政府、旅游投资商、东道主社区、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和游客等,同时还包括诸多间接利益方,想要切实地赢取我国现代多元化生态旅游事业可持续改革发展绩效,就必须事先针对上述共同体各自利益加以有效维护。处理好不同参与主体在生态旅游事业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将是判定一类区域生态旅游事业科学发展结果的重要指标。具体来讲,科学式的生态旅游事业,应该针对东道主社区提供合理数量的经济效益和改革发展动力,令他们自身能够不断强化对身边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第一,旅游应该赋予各类游客一段饱含价值的经历,在此类理念控制范畴之下,不同层级政府和旅游业职能机构,需要竭尽全力地推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构建速率;同时秉承整体利益维护观念,利用相关资源保护举措系统化制定实施途径,处理好东道主社区利益维护事务,特别是在进行生态旅游事业中当地居民利益过程中,要清晰地认知并控制该类社会群体参与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期间福利保障条件的合理性。

第二,全方位保护各类游客基础性利益,避免和其余利益方的冲突迹象,至此令特定区域生态旅游事业朝着愈加科学可持续化的目标方向过渡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经过内部资源多元化开发改造和沿用之后,衍生出别具一格的旅游规划控制模式,阶段化赢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为了顺势加快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革新发展速率,就必须搭建起完善样式的生态资源防护机制,同时主动完善相关立法制度,使得以往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缺陷得以调试改善。相信长此以往,必将为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独有功用发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童伟.论地方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的贡献与完善[J].滁州学院学报,2010,(01).

[2]于春雨.黑龙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

[3]韦杰.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大众科技,2011,(01).

[4]胡洪亮.淮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推广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17).

[5]吕德.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利用研究[J].商,2013,(16).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文5

关键词:旅游资源 可持续利用 模式

进入本世纪50年代之后,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壮大标志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升。在20世纪90年代,以自然景观、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国内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正因如此,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现如今如何让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取长补短,使我国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会给旅游资源带来压力和威胁。这种现象发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好处

1.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意义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促进了社会文明、科学文化的发展。首先,富有社会文明和科学文化烙印的旅游资源映射了某一时期美的东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历史和民族的传播和继承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世界各个角落的艺术、文化、科学和社会风俗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互相交流,进行传播;最后,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性就得以保护,避免了后代人看不到当代人看到的美丽景观,开阔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视野。

2.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公平性、共同性和持续性原则,其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来进行定义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机会,同时也重新给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开采和保护提出了价值观念。旅游业的发展要以旅游资源为前提,如果旅游资源不能持续的利用,那么旅游业也终将得不到发展。反过来看问题,如果某个区域的旅游开发注重可持续发展,那么其旅游资源也是以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为前提的。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妨碍子孙后代人进行利用的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避免了纯粹为了满足旅游活动的资源无序开发和人为破坏。

3.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意义

旅游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审美性、享受性、异地性、文化性、业余性和短期性等特点。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精神享受的一种活动,有目的的去旅行,或者是暂时停留在不同的地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现象的总和,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行为。旅游业针对人们进行旅游的目的,利用旅游资源的特点综合进行开采,为人类创造美的环境,充分体现出旅游资源的价值。之所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是人们想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休息、游玩的地方,充分保护和利用前人遗留下来的资源。所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1.客观问题

从某些方面来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身上就是一种破坏。在旅游景点中设置的道路、饭店、宾馆等本身就不在原有的环境内。其中不恰当的经济行为,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一个原因。在这些经济活动中,对旅游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资源利用破坏了旅游景点的原生态,继而旅游资源直接遭到破坏。第二,在计划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认清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导致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接轨。第三,废水、废弃、废渣及其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旅游区的安静。

2.人造问题

与客观因素相对应,还有不少主观的认为或非人为破坏。

主观的人为破坏。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如今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些人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素养不高的,他们所到之处,都要标记上特殊的符号,以此证明曾经来过;更有严重的人,他们竟然用硬物破坏及盗取古迹。对于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制止。还有一点比较常见的是,人们在旅游时,随地乱丢垃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视觉感官,还破坏了它的自然美,降低了游客的旅游兴致。

主观非故意破坏。有时在旅游区无意的一些动作、行为都可能会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例如游客在旅游区欣赏时,呼出的气体中包含很多的水蒸气,就可能损害古迹,尤其是在古墓、地下室、洞窟等地方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旅游者的肆意抚摸、踩踏等行为都有可能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例如北京长城的城砖在遭到无数人的踩踏、抚摸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

无论是人们无意识的还是故意的行为,旅游活动都不可避免的对文物进行着破坏。旅游区设置的车、船等工具在使用时排出大量有毒气体,污染了空气。设置的饭店、宾馆等排出的三废及油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水质。这些被污染的东西对文物古迹也是有腐蚀功能的。

短视行为导致旅游资源被破坏的后果。有些旅游部门为了获得眼前利益,不顾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文物古迹的原生态,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超负荷的接待游客使旅游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万能的,本身也有一个承载能力,当这种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时,如果还继续对它进行利用,那么就会使它的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个途径

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模式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指导,在好的模式指导下,效果会更加明显。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是将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具体、规范化,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用于实践,科学指导。这种模式规定旅游资源配置和使用要实现公平性和合理性,在以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前提下,把相对的旅游观、相对的人类中心作为认识基础,实现旅游资源在不同产业间和代际间综合利益共享。在模式的指导下,人们更容易的找到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方法,避免了因过分开采、开发不当等导致的损坏,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

1.根据环境容量进行适度限定

旅游区的环境虽然能够对污染净化、对旅游人群的承接,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能够承受的能力时,势必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甚至是危害到旅游者的人身安全。所以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意识到旅游环境对旅游资源有怎样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风景区制定不同的方案,指出可容纳游客的极限指标,通过控制出售的门票,来控制旅游者的人数,实现旅游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对环境容量进行限定,可以通过划定特殊的旅游景点并控制人数或者是提高旅游景点门票的价格来控制人数,扩大或者是缩小风景区的规模,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

2.注重防重于治

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就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休养生息的地方,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要建立防守比治理更重要的思想,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到问题出来了,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找方法进行补救、治理。防止先污染后处理这种现象的发生。为此,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在规划阶段就要有防大于治、防重于治的意识,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3.注重环境规划

对旅游区的环境规划实际上是对景点的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保护、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环境规划必须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以保证旅游区环境景点美学质量和有效使用旅游资源为基础,遵循经济发展和旅游区环境美学的法则,统筹规划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规模、结构和组织,实现经济发展、旅游业扩大和旅游资源得到保障三大目的。如果旅游区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良好,能够满足旅游者旅行的目的,那么这个旅游区就会被赞美、受欢迎。所以,我们要做好应用美学的观点规划环境。在风景区要禁止兴建各种建筑,防止环境受到污染。推行封山育林,可以保证风景区的生态平衡,努力把风景区建成适合人类放松娱乐的地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加强旅游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传播旅游环保知识,可以让旅客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虽然发展旅游业,能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益处,但也有不利的地方。主要是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带来的,例如有些人对那些惟妙惟肖的雕像爱不释手,总喜欢用手抚摸、细细观摩,这样有可能就会碰坏它们;还有的会在显眼的地方刻上特殊的标记,证明自己曾经来过此地。对于这种行为要严令禁止。在游客进入旅游区内,就要对其进行教育,宣传环保的知识。对那些不听劝告,导致严重后果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5.明确资源产权

现如今,虽然我们所有的资源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社团和个人都把这种所有权纳入自己手中,这样正规的资源所有制体系被取代,造成真正的法律效力无法实现。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许多公共资源,如空气质量、河流等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规定。对国家和实际利用资源的各经济主体而言,在这样的非正规体系下,还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和资源保护规范的占有、使用制度。因为在旅游资源的产权界定方面也存在产权虚置问题,所以旅游资源利用中短期的行为较为严重。所以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应该明确资源的产权,建立新体制,并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

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首先是要做到规划先行。上述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个途径,应当在规划阶段就明确提出并作出有关限定,杜绝无章可循、无序开发。

其次,采取渐进开发与绿色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在规划的基础上,实行渐进开发,避免大刀阔斧式的狂建滥造,注重环保、绿色开发,避免人为破坏。

总而言之,为了让更多的游客看到我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为了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必须要保护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是不能污染自然环境、不能破坏历史文化。所以,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好保护工作,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同时吸引更多的来自国外的游客,增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二十一世纪议(一)[J].旅游学刊, 2011

[2]李固.浅议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层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1)

[3]陈实.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2010(2)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范文6

论文摘要: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存在以牺牲旅游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众多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对策。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并能为旅游业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资源处于基础地位,既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实践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费的客体对象。不论是文化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

一、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旅游开发对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的影响

非生物类旅游资源包括水体、大气与气候、土壤与岩石等,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构成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最基本要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车辆、物资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区出现了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土地板结、岩石(山体)坍塌等现象,这些对旅游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尤其表现在水体资源与环境方面。

2.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地球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但可以单独成为人类的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对象,而且还与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组合,构成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系。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地生态系统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同一体。与其他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一样,一方面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演变同样也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根据美国生态学家哈定和小米勒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可得出三个结论:

1.旅游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及其各个构成因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孤立的。

2.旅游活动不能对旅游地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3.旅游活动影响旅游资源与环境后会产生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基本结论给我们提出了对旅游活动进行管理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在旅游地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旅游区划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割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单元(即斑块),这些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随着生态过程的作用而不断改变。

三、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通过立法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管理,是当前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立法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资源与环境演变的自然科学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达到制定这些制度的根本目的。

1.旅游规划制度

旅游规划是指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手段,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与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定区域旅游资源的经济开发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2.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评价

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为美国所创设。《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环境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影响的联邦建议、立法方案和重大联邦行动都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包括该建议或行动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议中的行动选择方案。实施这一制度是对传统决策机制的变革,是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已成为国际环境管理一种惯例。

3.旅游容量控制制度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是实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条件。旅游容量控制制度,是指从这一制度出发,根据旅游承载能力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对进入旅游区(点)人数进行控制的一项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在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旅游目标方面十分重要。

4.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

旅游资源与环境共同构成了旅游地的生态系统,保护资源与保护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普通地区相比,旅游区的环境要求更高。因此,要建立环境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旅游区旅游资源与环境消长情况的监测,并按照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做好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保证旅游地的优良环境,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贵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