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实训总结范例

美术实训总结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1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伴随着中职院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中职学生生源来源越来越广,这就形成了专业技能课程增多、教学模式亟需变革等问题。通过对中职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乃至中职院校学生未来走向,可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要较好适应当前时展、学生需求和国家战略,创新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就需要从当前教学模式的现状、成效中找准问题、发现问题,由此拓展出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二、当前中职美术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提升升学率:当前模式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在办学宗旨上是以就业为教学导向的,提倡通过大力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教学导向,实现思想上的转变,面向市场办学。同时,也有不少学校喊出了“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办学口号。但通盘来看,职校的美术专业一般都是学校的拳头产品、王牌专业,教学目标一般都是定位于高考升学这个指挥棒。职校学生既可选择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实现进入普高或大学升学的目标,也可选择进入对口的高一级职业院校。提高教学模式转变的目的一般都是以提升高考升学率为导向,尤其是提高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将优秀的美术专业学生输送进高一级学校。

(二)学科体系为中心:当前模式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于教学目标,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目标既然是瞄准升学,那么教学内容为高考服务就成为自然了。整体来看,高考要考什么,教学内容上就针对什么着重讲解,以期实现美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集中强化美术的专业训练,课程设置上向高等院校的大一美术专业课程看齐,保证学生在考试和入学后的无缝链接。由此,课程设置上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中心。

(三)知识与技能传授:当前模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组织的运用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知识与相关技能。通过采用示范法、临摹法、讲授法等方式进行成块的训练。上课过程中通过与示范画相结合的方式,以每次3节课、集中时间上课的形式保证学生的技能学习。教学中,教师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主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观察能力。采取长期大量的练习基本绘画技能,正确的照着石膏、水果或风景等模型的样子作画,让学生能够不走形的画出来,用“像”还是“不像”作为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准。

三、当前中职美术教学模式的困境分析

(一)与实践的需求不符

一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缺乏职教特色,普遍上搬用普教模式。由于没有脱离一直以来的应试模式,只强调接受经验知识,不重视中职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提高。二是大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且较少进修机会。通过对泸州市江阳高级职业学校美术教师进行的简单问卷调查来看,80%的教师认为这个专业现在发展形势不错,完全无需改革。如果设置新的就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也要重新摸索,在他们看来,这很麻烦,竭力维持现状最合适不过。

(二)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虽然中职院校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多媒体在其教学中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能够保证教师能够将知识直观、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但是,这就造成了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现在十分依赖多媒体,就连教学简笔画也拿多媒体应付,完全无法体现手绘美术在艺术中的美感。由此,过于单一枯燥的模式教学,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

当前美术课堂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困境,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掌握好理论,就可以保证学生日后的发展,殊不知实践才能保证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敏感性,这才能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基础。不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照本宣科”、“一言堂”的现象在课堂上仍然存在。这使学生对于线条、图片、色彩等感知度下降,学习兴趣下降,难以清除地认识美术对学科的价值和未来升学就业的作用,得不到实践能力的扩展,也认识感受不到美术的魅力。

四、实践探索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教师素质:专兼职美术教师的双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专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学制度以及奖惩措施,为培养“双师型”美术教师队伍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加大力度开展在校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多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常态化的教改教研活动,促进各校教师间的横向交流。原因在于,因为教师的个性特质、学习背景以及培训经历都会形成教师间的教学模式差异和教学专长。二是保证师资队伍的来源多元化。通过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师资队伍多元化。学校通过从行业第一线聘任一批实践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一线人员补充到专业教师队伍中来,改善师资结构,提升专业技能,适应专业需要。同时,这些兼职教师可以形成鲶鱼效应,带动、刺激专业教师加强自身实践技能提升。

(二)教学模式创新:拓展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校内外实习场所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和其他新兴手段,推动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的区域合作。学校要扩展开去,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职校间的教学和实践培训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二是开辟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实习)基地在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硬件和场地的变化和提升,更是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购置新型专业设备,更要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场所,与相关专业公司共同创建实训基地,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空间,保证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景中学知识、长技能,为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或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践能力提升: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置

工艺美术专业是一门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教学内容包含设计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其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由于工艺美术专业学科分布广,课程体系大,实践性强,所以,优化其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尤为重要。

1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课程涉及面广,除了基础的设计学和美学课程外,还涉及陶瓷、玻璃、漆器、染织、雕刻等不同的方向。课程设置上只注重知识面的广,而没有注重某一方向的精,这就导致了学生各个方向都懂一点,但是每个方向都不精通的尴尬状况。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好像什么都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够精通专业技能而无法胜任工作。面面俱到的课程设置,最终会导致学生课程负担较大,难以就某一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对于部分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不仅减轻了教学压力,又可以让对这些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1.2专业定位不明确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涉及知识面较广,注重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就目前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就业情况而言,企业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学生同样需要认真学习。因此,根据就业情况,学校应该在保障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结合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定位。另外,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分为雕刻、陶瓷、视觉传达等众多就业方向,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1.3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实训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由于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足,难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条件、教学投入的不足,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难以通过学校单方面建设。因此,学校可考虑申请教育部的资金支持或者与企业合作建设专门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的实训基地。

2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由于民族性、地域性等原因,面临着技艺失传的问题。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既能传承我国宝贵的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内涵,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得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古人在工艺与美学方面的经验总结,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直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挖掘其现阶段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3合理选择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内容

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选择,要从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内容丰富、种类多元等特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进行仔细甄选,结合学生就业方向,选择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的课程,进行重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于重要的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应该增加教学课时,重点教学。对于次要的课程,可以安排成选修课或者欣赏课。

4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特色开发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艺美术史和相关实践课程等,着重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工艺美术技艺的了解和运用,以及基础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的融合,从而在实际项目中能够综合运用工艺美术知识,独立完成相关创作艺术设计内容。在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等培养,应该注重项目学习和小组学习,在不同的设计创作实践中,逐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断加强专业技能,从而对将来就业的工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作出职业规划。项目实践和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探讨,在实践中对传统工艺美术所涉及的材料知识、技艺手法、创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从而加强理解,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现阶段,企业更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项目化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将来的工作中,符合企业的需求。对于工艺美术专业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地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这一特点,有效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就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言,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传统工艺技艺解决实际项目问题。通过项目的参与,学生能够有效地锻炼自身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项目化课程教学更具互动性,改变了以往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互相协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6结语

高职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和专业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定位不明确和学校缺乏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等各方面实践设施的建设,为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渊.应用型高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86-87.

[2]张兰.浅谈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8(6):243-244.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3

1.舞台空间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法是指高职制订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力的手段。项目教学法对于舞台美术设计与制作的实施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一,利用项目化教学法将推动舞台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管理与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教师不是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而是指导、引导、协导者:教师是项目内容的设计者,是项目计划的制订者,是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

第二,从实践上看,本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实践价值。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境或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操训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经验。项目化教学法从计划开始,学生制订项目计划,实施操作步骤,思考建构知识,实际训练技能,项目构思创作,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示答辩、师生研讨小结等自主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与方法。

2.舞台空间设计的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项目化教学法在其他的专业领域的研究与运用已经十分广泛。舞美设计目前的研究成果,其原则和方法仍然停留在感性的总结阶段,缺乏必要的实践论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当前舞台空间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专业领域有所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科制的专业训练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节,内容手段不够灵活多变,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实际。

第二,学时短,学生接触专业实践的时间太晚。按三年制教学,第三学年学生面临毕业就业,此时学生参与实践为时已晚。

第三,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太少。学生未能有效参与专业领域的创作实践,无法在具体的实践中直观感受本专业的社会价值与就业前景,对专业失去信心,对就业产生迷茫。

第四,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缺乏真实的项目来源。一方面,要加强项目管理,努力提高项目质量,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能力培养,积极开拓院团等实践基地的作用。因此,以往的舞台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舞台美术设计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就成为教学发展、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

二、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舞台空间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

1.明确目标

以专业课堂、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化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理念,传授创造方法,营造创新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增大实践课程教学力度,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在校内创造条件,给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建立与专业人数匹配的实训室和工作室,积极引进专业设计项目和专业竞赛项目,使课堂、实训教学真正实现项目化。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项目的完成组织教学。因此,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以两种形式的案例实施:一是以可以落地的教学项目实施,二是以虚拟情境完成任务。项目目标具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内容,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以表演系毕业大戏和虚拟教学项目为基础,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条件。

第二,以项目化教学为途径,构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与今后的从业更快接轨。以专业课堂、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化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理念,传授创造方法,营造创新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学生创造激情,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三,项目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社会资源与综合素养。完善实训室和教师工作室,积极引进专业设计项目和专业竞赛项目,使课堂、实训教学真正实现项目化。

2.制订计划

第一,课堂教学以项目模拟实施教学,采用简单的剧目或独幕剧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舞台模拟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舞台空间的最初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专业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性、探讨式教学,以实施高起点、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基础实践教学内容。

第二,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剧目创作并最终付诸实施。校内外的实训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和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施计划与过程(项目案例)

组织实施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主要结合课程教学、综合展演季、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环节,根据实施方案传授相关知识点,完成项目。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11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为例,课堂模拟项目实训:选择1~4个剧目,全班分4~6组,每组各完成一个剧目的舞美设计,基本过程为:剧本分析—草图—模型—制作图—布景制作—实施。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剧目创作以及教学剧目舞美设计,其中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综合展演季的剧目创作3~4台,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创作剧目1~2个。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影视表演班教学剧目话剧《驴得水》的项目为例,具体实施实践过程如下:

第一,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布置项目任务。各小组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并负责本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时间进度安排、监督实施等各方面工作。

第二,解读剧本,听导演讲述。完成模拟项目实训教学的剧本、草图、模型、经费预算、平面图与制作图等,收集佐证材料,总结项目阶段性完成的状况。

第三,体现阶段。设计小组召开会议按进度商量下一步计划:第一,如何准确体现图纸;第二,预算上的可能性,与实际预算是否吻合;第三,物质和制作技术的保证;第四,部署具体操作措施和规范要求。这一阶段以学生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分析决策,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学生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共同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

第四,制作。制作通常是由舞台装置部门完成的,但根据高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高技能为目标,因此,此时布景制作的任务交由学生完成。在制作前,指导教师可以讲述制作原则与要求,如何准确体现设计形象,既要轻便又要便于切换和流动,同时还要包括运输等因素。制作过程可以体现出团队的协作精神、责任和素质。

第五,绘景。绘景可以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工艺技术。绘景是体现舞台设计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艺术效果。

第六,装台。此阶段需要各部门配合完成,此时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工完成。

第七,彩排演出。这是设计体现的最后阶段,设计团队需要协助导演在最后阶段创作完整、统一的戏剧并安排演出。

4.检查评估

项目完成后,师生共同对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点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中得到引申和提高。

5.考核评估

从素质、专业能力两方面对项目组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在考核方式上,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

6.归档记录

三、结语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1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现状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提供合格的基础美术教育师资。然而,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状况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随着社会的全面改革,特别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美术教育的形式与方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虽然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相应改革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要的人才要求。通过研究发现,当下高职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1重理论轻技能

当前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体系架构,大多沿袭或参照本科专业的体系架构:过于偏重人才对学术的研究培养。然而高职人才培养应该更多地考虑培养毕业生对岗位技能的熟悉度和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

1.2重整体轻个性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深陷就业率的泥潭,这一条体制内对院校的评价标准,导致了高职院校面对人才的培养时,更多地考虑“量产化”:针对单一的中小学教师岗位“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偏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方针。因此,当前高职美术教育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富含创造力的时代教育工作者。

2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的前提思考

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中发现,我国在校美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难以弄清的疑问,诸如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假如不当美术老师我还能干什么等;同样的,毕业生也存在着这类问题的后续问题:比如,为什么明明我的就业和专业对口了,却感觉学过的知识对工作上的很多问题帮助不大甚至是感到没学过这类知识?因此,笔者提出: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的前提思考,应当从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生涯素养两方面出发。让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清楚如何才能更好地就业和就业之后如何才能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3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一专多能的制定纲领

一专多能,就是指人才在多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具体的方面能做到出类拔萃。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岗位都出现了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新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1]。当今社会,一方面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人才需求逐渐趋于饱和,导致本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压力不断提高,专一能力的人才往往难以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同时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又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用人成本不断高涨的时代问题,它们对于一专多长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4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的设定方针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应当在大学阶段,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任务,才能从容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挑战。

4.1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

知识,于社会来说就是生产力,于个人来讲,就是成功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

4.2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

社会工作岗位总是相对有限的,对以就业或创业为目标的大学生来说,自然是僧多而粥少。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岗位,它必定是通过毕业生自己的努力争来的。那么,对于一个在企业面前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于岗位的竞争力是十分欠缺的。因此,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是毕业生面对就业时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4.3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

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而改革的核心一直都是围绕着“素质”一词来展开,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我国大学生在经历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之后,在社会素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仍然存在着许多概而不全的缺陷。特别是对于未曾经历过的职场生涯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把成长过程中养成的素质转化成为有利于往后职业生涯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得今后面对社会生活时更加从容,却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

5课程体系架构

关于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架构方式,都借鉴于传统高职专业课程的普遍架构方式,即:课程总体结构=基本素质能力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基础实训、专业实训与顶岗实训课程。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在此对职业能力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个模块展开描述。

5.1职业能力课程

目前国内经济的区域性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架构职业能力课程必须针对毕业生的人才市场流向进行分析研究。各地方的人才需求不同,对职业能力的侧重点就应当从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行选择。同时,因为当前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特点,所以还需要从一专多能这点来思考课程架构,力求毕业生在专“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还具备能胜任两到三个其他的工作岗位的能力。总结以上分析,职业能力课程可从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课程架构:第一,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本类型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类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第二,职业专门能力课程:本类型课程直接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是形成本专业特有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第三,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本类型课程是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和行业应用领域需求设置的模块化课程,是职业专门能力课程的拓展和深化。

5.2实践教学课程

在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分三种类型,即基础实训、专业实训与顶岗实训,三者实现层次化的实践教学过程:一体化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这类课程都在实训室或者机房中完成教学工作,主要实践任务是验证性实践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实际项目课程:这类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力求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顶岗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短期的体验式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最后的教学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工作。

6教学进程整体设计

在教学进程设计时,应注重考虑课程与课程之间关联性。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和其他艺术类课程一样,课程与课程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承前启后的递进式特征。传统的整体设计方法一般采用5+1的模式,即前面五学期在校学习理论和技能,最后一学期则安排单位企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在这里,笔者有鉴于职业技能学习的实操性为重的特点,提出一个新的模式:2+0.5+2+0.5模式,即入学两学期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第三学期用半学期参加岗位见习+接下来两学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最后的半学期顶岗实习。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两个“0.5”的安排:第一个0.5学期的见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能对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第二个0.5,即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可更有利于毕业生从校园走向企业的过渡。职业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往往受到社会人才需求的映射,因此只有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5

(一)有利于美术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化。

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时间,满足了美术设计教学连贯性特点,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有效安排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美术设计技能的形成。像在讲解有关于商业广告的设计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模式的程序,做这样的教学安排。商业广告设计内容讲解时间为一个月,第一周讲解理论知识,第二周引导学生考察,对周边商场以及店铺的广告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第三周组织学生收集设计资料,设计草图,最后一周定稿,完成作品。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更加充分,时间更加集中,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视界拓展。

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散自己的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形式。像在讲解有关于PS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一边给学生讲解方法,一边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与制图练习。再通过模拟化案例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美术设计技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课本之外的内容,课堂内容的充实有利于广大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眼界的拓展,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进步。

(三)有利于美术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理论知识的支持。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让教师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了一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具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在应用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让实践学习反作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的切入点。

二、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方法

(一)加强美术设计专业分析与调研力度。

做好美术设计专业的分析与调研工作,是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工作中的前提。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的时候,高职院校都要对美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校这三年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选择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美术设计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给学生做专业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引导学生分析完美术设计类专业知识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美术设计类专业进行调研。让学生一起去参观一下美术设计专业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对工作环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在分析与调研活动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份自己关于专业的考察报告或者总结,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更能促进学生思考,准备好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活动,是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模拟出真实的实践氛围,调动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热情的一种教学措施。教师将美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这一实际案例作为每一节课的线索,在案例的分析中体现出美术设计的技巧与方法。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美术设计案例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在课堂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更多的观点迸发在课堂中。在分析案例时,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作品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审美特点,更要考虑客户的需求,用自己的美术设计作品去彰显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客户的追求。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效建立。

开展有效的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得到实训基地的支持。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打造,从而让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与稳定性。学校要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学习氛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项目进行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技巧才能被内化,成为自己美术设计能力的组成部分。

三、总结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要着眼适应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扎实美术技能基本功、和美术理论知识过硬。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调入职前教师培养过程的新型应用型人才。1999年后随着高等师范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我国采取合并升格或扩建师范学院的办法,使教师教育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转变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培养适应社会持续性发展,具备现代社会竞争力等基本素质的教育性人才高等美术教育在这一时期成为扩招后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些变化都为我国高师美教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照。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一方面从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计划上看仍然是大美术概念的,教学的模式依旧延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体现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然而“师范教学型”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复合培养“学术研究型”和“社会应用型”的美术人才。地方新建本科师范类高校的地区,以贵州地区为例从贵州高师美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特别是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模块设置,缺少严谨而科学的市场调研、规划与论证。

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课程体系构建不适应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模块设置等方面,直接从全国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生搬硬套,基本安专业型院校开设课程。缺少地区专业特色。2.课程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在贵州地方高师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仍然延用传统艺术类院校美术教学模式,强调技能技法的培养,忽略理论知识和核心价值的培养,师范生人才输出实用性课程的比例不足。课程内容与地区基础中小学教育无法衔接,人才培养输出目标无法精准支持地方基础美术教育发展。3.输出人才衔接断层不注重实习实践教学技能精准支持地方基础教学的发展的“教育型人才”培养。学术难度广度又无法支撑培养“教育学术型人才”,实习实践,缺少创新创业培训,无法支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难局面。4.缺少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对贵州高校校情把握不准,没有深入挖掘和利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的发展利用空间,办出地方特色。

二、贵州地区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设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实践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地区除了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毕业生实习实践外,学校可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形成高等美术教育与基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衔接的具有优势互补、发展的动力机制。开展各阶段符合课程要求的美术教学主题教学实践,一方面增强学生阶段性实践教学的多样性,一方面了解地区基础美术教学的特点,能够促进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可根据地区情况制定美术学“校外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对于部分美术学非(师范)生专业的学生实践基地多安排到具有可操作的企业单位中去,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学活用”培养真正可用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实训基地等进行改革探索。挖掘贵州地区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发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文化教育理念,挖掘开发地区民族文化元素,融合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来,丰富国家对于美术教育的审美核心价值的内涵。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运用,培养具有针对地方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建立美术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7

技工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和工艺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实操应用能力。而作为培养上述能力的最基本课程——素描教学,其对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技工教育描素教学上存在一些困难和弊端,成为了提升技校学生美术技能应用能力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逐步构建与普通美术专业有所区别,又能充分体现技能人才培养鲜明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这是技工教育素描教学中应当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素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素描造型是提升学生美术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和主要手段,对学生美术实操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起着最全面的基础作用。如何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技工教育素描教学方式,以更好适应技工教育美术应用专业的技能需要,成为了技工院校美术教学的重点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体会,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就完善技工教育素描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技工教育素描教学现状

素描是一种用黑、白、灰的层次变化或有节奏的线条来描绘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的绘画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而全面地观察对象、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提升美术设计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一,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本人连续几届对初入学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其中92%的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相当于零起步,其余8%的学生中,都是考不上高等院校或家庭经济困难的美术生,存在底子差、基础弱的突出问题。[1]第二,忽视素描理论培养。不少人片面地认为素描画得好不好,仅取决于“手艺”或“技巧”,出现了重技法轻理论的倾向。一些教师对素描理论知识的讲授,授课范围仅限于对构图、结构和明暗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素讲解。多数学生对书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造成学生素描理论素养薄弱,存在单一学技巧错误思想。有些学生常常一屁股坐下去埋头画半天,缺乏素描思论的指导和自身思考,学习效率低下。[2]第三,忽视造型艺术思维培养。一些师生在素描教学中,素描训练方法僵化,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没有培养学生用自己感官去体察造物的素描态度,以模仿拷贝为手段,一味追求逼真的刻板“死描”。这种重写实轻表现的训练方法,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即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素描技巧,也不能自觉地和专业设计相结合,以致在后期的专业设计中无法用所学的素描技法把创意转换为明确的视觉语言。[3]

三、对技工教育素描教学的思考

第一,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适用性教学。针对技校生美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从最基础的知识点教起,依据课堂练习反映的问题为讲解点,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素描表现规律,增强学生学好素描的信心。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加强多视角的静物塑造练习,培养学生对事物空间感和造型的把握,学会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掌握构图比例,运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物体的结构、透视空间关系,逐步提升学生的素描塑型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素描技能示范,将描素学习每一项技法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解决其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解决学习难点。

第二,坚持理实并重,在素描训练中精心嵌入理论教学。虽然素描学习强调实践性,但它必须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好、用好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出来的素描理论,可以避免学生步入误区,陷入盲目摸索,提高学习效率。但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教材还是辅导书,总是找到范图就画起来。因此,在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精心将素描理论知识整理出来,嵌入在课堂实训讲解中,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操,提高素描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加强速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速写是素描的基础,是锻炼并迅速提高素描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速写练习,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造型能力,而且还会提升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本人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画速写的同学,相对于坚持课内外都画速写的学生明显在对事物的构图、造型把握的准确度上会弱。尤其是技校生在观察、动手、审美和创造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其自身的素描水平还普遍较低。因此,在技工教育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技校生的速写训练,帮助学生分析研究优秀的速写作品,通过“线描法”和“线面结合法”,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勾画出人物、静物的特点和造型,这是培养学生的造型构图、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培养创作意识,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要根据技工院校的专业特点,结合室内设计、装饰构造等专业技能要求,从素描基础技能架构、视觉语言与形式基础、素描限色创意表现等方面入手,将素描教学与创作培养结合起来,提高的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联想和设计思维意识培养,使素描基础技能实训与感悟视觉造型锻炼结合起来,挖掘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鼓励他们用素描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艺术的起点,离开了素描就谈不上艺术。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它肩负着奠基石的作用,需要技工教育美术教学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技能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创新型的高技能美术人才。

作者:张媛 单位: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祝海.试析Flash动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214.

美术实训总结范文8

在国家大力扶持创意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影视艺术迅猛发展。影视短片、影视广告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很多影视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对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视听语言课程是解决影视作品中的视听元素组合问题,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视听理论知识进行声画组接叙述作品的课程。影视艺术正是凭借这些生动、复杂的符号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视听语言知识在影视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视听语言课程能够为学习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其他课程,如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短片创作等打好基础。视听语言课程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实践

1.教学分析法研究:经典案例拉片解读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观摩与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直观,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使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利用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影片进行讲解与分析,从而更加便于学生在图像与文字的刺激下对视听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以一部经典影片为依托,从影片整体的故事段落到具体镜头、轴线的运用方法都可以通过声像逐一分析、解读,还可以对整部影片经典的桥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影片的色彩、光线、画面构图、人物性格等。把理论知识与影片分析结合起来训练,可使学生同步掌握理论知识与影片的视听内容。

2.教学实践训练法研究:拍摄练习与非线性编辑实训

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学习置于实际运用中。视听语言的运用需要学生把文字剧本转化为镜头语言,把零碎的镜头画面通过打乱、重组形成新的影视语言进行表述,从而使画面叙述更加流畅、自然。因此,在这部分非线性编辑的实训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觉,把画面构图、视角感觉、色彩对比等知识结合剪辑软件进行讲授。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素材教授剪辑的技巧和方法,然后提供一系列片段素材让学生进行非线性编辑训练,包括剪辑预告片、新闻采访、叙事抒情等内容,全方位地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的题材,把握不同类型影片的风格,突出要点,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随后,要求学生进行原创拍摄练习(如情景模拟、两人对话、多人对话、越轴等),拍摄之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构思。教师对学生的前期文字分镜头剧本、演员设定、场景选择以及机位图等进行审核,然后学生进行小组拍摄,对每场拍摄的画面进行记录,拍摄完成后按照文字分镜剧本进行剪辑、录音及后期调色等内容的制作。这样学生在前期素材剪辑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3.教学虚拟项目化研究:项目团队化合作拍摄实践

在前期理论学习、拍摄练习与剪辑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较完整地学习了视听语言的知识,但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还需要模拟演练。教师将虚拟项目分配给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制作。团队设有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像、服装道具师、录音师、后期剪辑等职务,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分配职责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项目完成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项目的制作流程、分工,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起到指导、调节、监督的作用,以保障教学进度与项目完成的质量,解决学生在项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虚拟项目教学可行性强,教学效果好,并且可以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4.教学归纳法研究:结合项目进行结案汇报

完成项目创作后,每个项目团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结案汇报。学生团队需要就项目完成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点、拍摄技巧等内容进行PPT汇报。每个项目组展示作品,组长阐述影片创作理念、流程、人员分配,组员阐述各自所承担的任务,总结项目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这种汇报方式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虚拟项目化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