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总结范例

美术德育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1

一、现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现状   1、现在美术高考被过度热捧所引起的问题。不少文化成绩不够,也没有特殊艺术特长的学生只是将美术高考当作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捷径,那些学生的家长抱着同样的心情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艺术专业这条道路,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高等艺术学院的大门上,这样的现状成为不能忽视的事实。作为学校,从中获利的心态更是有增无减,学费的增长,学生的扩招让高等美术的招生标准迅速降低。有违国家对于扩招的真正意义,也有违根本的教育规律。   如今我们所看见的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产业上的繁荣是虚的,兴盛是假的。在这种虚假美术教育发展势头的背面,无可避免地隐藏着各种危机。其一是美术人才的大量缺失,其二是美术教育极端功利带来的教育浮躁,以及因为高等美术招生规模盲目的扩大所引起的美术人才的大量过剩。但是真正的美术人才是缺失的,这和平庸的美术人才过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今的高等美术教育不断的丧失人文精神与最基础的艺术审美能力。   2、现如今高等基础美术学术陷入冷落。美术学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批评论的研究。在一般人的眼中,这些学问是非常没有“钱”途的。很久以来,基础美术学的教学和研究不例外是会处于依附或者陪衬的地位,更有甚是可有可无的处地。根据资料显示,如今在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选择,美术学在总课时比中不到8%,很多新设的专业根本不开选设美术学课程,尤其是那些一般综合高等美术院校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更是不可能出现。即便在开课的学校里,很多学生也对这类基础课程失去热情和兴趣,学生关注的仅仅是考试是否能够通过,老师也不做干预,能够考过就万事大吉。就连那些所谓研究纯粹艺术的人同样缺乏最基本的美术学素养,那些人只关心他们画怎样才能卖高价,把那些研究美术史论学者却看成了作品的寄生虫。这样给现如今的高等艺术教育带来了不正之风,和很坏的影响。   3、现如今国内的高等美术教育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传统中国文化被“洋”文化冲击进入,无可避免地形成了美术形态的多元化多模样。除去中外传统意义上的架上手绘、工艺与设计、雕塑之外,如今的基础美术还涵盖了装饰艺术、电脑艺术与影视制作等各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包含属于大众文化中的通俗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俗器物等。这些涵盖了中外各种艺术领域的基础美术应当如何在高等美术学府中进行教育,才是现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在如今更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建议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立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普通知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应当多样化,能够突破专业壁垒、可以有跨学科的特殊性;(2)不管运用学科中的课程还是接受主题综合性课程,要不采用规定性的方法还是形成性方法,都应该有探索与选择;(3)高等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美术这门专业的本科课程与研究生的课程之间的链接;(4)必须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实施采用相关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与教育学针对某一项美术教育问题的探讨、将课程相融合,将不同学科在课堂上实现交叉学科、开放性课程,例如艺术哲学还有基础核心课程,就是以跨学科的课程进行组织教学,就如同现代重彩的表现;(5)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调整与设置与应当具备变通性与灵活性,在这样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带动本学科专业发展和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同样带动学生单体多样化的抉择。现如今在以就业率决定招生数额的如今,有必要随时注意社会的动向来应对开设与其相关的新课程。   三、高等美术教育应当如何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如今的现状   如今高等教育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美术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高等美术教育模式从之前主要以传统上的技能训练,转变成为整体素质上的提高和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想,更加注重他们心身健康和正确的人格培养,让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与再发展的潜力和素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如今的状态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特点,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还存在着由传统迈向现代转换的课题,同样也存在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对立,这些都需要我们改进和思考。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高等美术教育的模式形成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高等美术教育具有长效性与稳定性。应当立足于长远,放眼未来坚实的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等美术人才。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2

一、创设情境,整合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要关注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去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综合考量他们的审美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后,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比如,在教学“友谊卡”一课内容时,笔者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友谊卡,简单说明了友谊卡的制作要求,通过动画视频和相关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启发他们动手制作友谊卡,把想对好朋友说的话、对于好朋友的祝福以及对于友谊的理解写下来,并且设计不同的图案,使友谊卡风格多样。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把想对老师或父母说的话统统写下来。在特定情境中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要比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好得多,小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水平随之提升,在之后的课堂活动当中,可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二、欣赏作品,实施教育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是整合德育的最佳机会,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鉴赏能力、思维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欣赏课的教学机会,一边渗透德育,一边启发学生创造,通过列举不同的案例,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欣赏课教学活动的过程越精彩,小学生越能学好基础的知识,能力水平也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越强,对于美育与德育有机整合的重要意义有着更为深入的研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贯彻落实育人计划,才能够培育出大批高素质人才,才有助于基础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比如,在教学“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节内容,欣赏美术作品《田横五百士》时,笔者就以多媒体动态化的教学方式,分享了徐悲鸿创作《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时的社会背景资料,用动画演绎出了田横告别五百壮士的戏剧性场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人们对“社会正义”的呼唤,从而对《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的创作意义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之后布置绘画任务,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谈一谈本节课的体会。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升华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使教学实践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只是时间问题。

三、绘画指导,深化认识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3

一、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是指职业院校运用一定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德育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和真实效应,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长效机制。因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首先体现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次是促进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师生整体精神面貌正能量的变化。另外,职业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包括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被媒体解读为“公平、立德、改革”。职业教育最重要任务之一的加强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是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我国学术界对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丰富多彩的新型德育教育方兴未艾,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困境

(一)价值观多元

随着网络的发达,西方多元的价值观同时传播,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思想饥不择食,西学泛滥,部分大学生思想浮躁,陷入狂热的虚幻的理想追求之中。出现“合理利己主义”思潮,崇尚"个体本位",由“集体主义”转向“自我中心”,价值观上崇尚自我,权威被打破,校园涌动着五花八门的新观点和新思潮,成立学会和社团,“竞选热”、“参政热”、“西方文化热”,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学生价值观发生着急剧裂变,折射出大学生价值观的不断突破,也折射出价值观的异常迷乱。

(二)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

职业院校培养大学生过程过分突出职业性、技能性,由于受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知识、重技能,以智育代替德育,并且出现轻德育的不良现象,例如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无的放矢,片面强调职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教育以及人文环境的培育。许多院校严格遵循既定的道德信条和行为规范,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忽视个体的实际需要,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忽视个体的内心体验。

(三)双主体互动不足

现代德育教育理论认为:德育教育是双主体互动的过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着双主体互动不足的问题。受“尊师重教”的传统影响,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发达国家德育教育师生双主体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照搬教材和空洞说教,缺乏形象性和真情实感,未能触及大学生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产生不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价值

(一)德育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袁贵仁部长也曾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要积极参与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理论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真正践行这些方针政策,必须注重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保障。国以人兴,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德育工作有必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与时俱进,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德育教育实效性有利于迎接全球化挑战

全球化的时代促使德育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千千万万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的优秀人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院校德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职业院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四、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一)打造多元德育评价机制模式

创新德育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根据德育教育的最新需求,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与时俱进,灵活设置相关课程,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评价机制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抛弃传统的用背知识点、答卷子的方法评价,采用多元化、实时性考察的方法。??我校德育课堂评价模式如下:第一是将学生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相应分数为90分、80分、70分、60分和60分以下。第二是从课堂表现(30分)、小组合作(30分)、课后作业(20分)、和自评他评(10分)四个方面给学生成绩。第三是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参与课堂的程度;小组合作包括组内讨论情况、组内活动参与度和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情况(此部分考核既包括教师观察到的各小组讨论情况也包括小组成员的评价);课后作业是学生完成课后布置的相关任务的情况;自评他评,自评是让学生本人针对一个学期所感所悟及课上表现给自己打分,他评是让了解他的人给他打分,因为课堂教学学生人数众多,对于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难免照顾不到,这样的学生需要了解他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评价。第四是每节课都会根据学生四个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加分和扣分,使课堂考核实时化,有奖有罚也能起到激励督促的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和日常表现,挖掘学习潜力,促进团队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德育价值观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专业理论课采取经典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观摩实例等方式启发大学生思考,推进大学生对德育教育价值观的认同,理论课对专业价值的认识和领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这种价值观。努力创造条件使得德育教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达到教科研一体化,通过专业职能、专业认同、专业自主、专业成长增强德育价值观教育,促使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感同身受德育教育价值观的真谛。使用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微课等教学工具,引起学生兴趣。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课时,先为大家播放最新发生的“大学生救人溺亡反被诬陷”的相关视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因势利导总结出当今社会,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也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就业”关于就业问题,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展开学生之间的大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彼此之间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教师适时总结。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事先为学生布置问题,学生课下通过教师远程的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出现问题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提高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校企合作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

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以优秀企业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大学生的榜样,要求大学生见贤思齐,以模范为范本,作为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求,利用企业大课堂来加强德育教育,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可以建立丰富多彩的校企合作的德育教育模式。一是在实习实训中注重以优秀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的职业道德。二是加强实习实训期间的德育教育。三是以育人为目的,与企业联合构建大德育教育,进行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四)构建德育教育新载体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与大学生互动,构建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站,及时更新德育教育内容。把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站作为媒介,利用电脑虚拟化技术,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开展道德教育实践,使大学生感同身受德育教育的魅力。二是结合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德育理论课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潜移默化教育相结合。三是通过校园网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针对当下热点问题,设计虚拟校园、企业、社区、街道、家庭,让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网络活动。

五、结语

在2014年6月关于发展职业教育中指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立足于德育教育的现实,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多措并举,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做积淀,并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工作技巧。我校德育教育成为学院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德育教育随学院发展,学院以德育教育知名。我校大胆探索德育教育实效性创新模式并深入地研究和改进目前的运营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产业人才,为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模式创新作出典范。

作者:马毅 姜佳杞 单位:大连电子学校

第二篇: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分析

一、了解美术课堂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张,充分说明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优良道德品德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要靠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养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形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美术教学是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美术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在课堂上进行常规的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课纪律松懈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课堂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美术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绘画项目内容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绘画技法的训练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能培养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依照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色彩创作或手工制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通过对美术用具的爱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3.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美术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例如,在合作过程中难免发生争执。应培养他们互相谦让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从事任何事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这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启发诱导,促进其转化。对偶发的不良事件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坚持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二、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方法

《中小学生守则》中有关“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德育内容。美术教学中渗透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也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教师漫步走到该生面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比中止教学、当众直接批评好,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实践合作法。

美术是以技能技法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本身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技能技法的训练中磨炼意志品质,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美术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美术实践过程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有些内容创作中离不开合作,如,手工创作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公德意识,可以增进学生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鼓励创新法。

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鼓励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如,在手工集体创作中,有学生失败后,立即重新继续参加创作的生动事例,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意志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另外,美术作品优劣没有统一答案,应多鼓励学生创作一些新奇作品,并加以引导,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4.情感感染法。

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具备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如,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守时守信的习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总结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是美术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德育教育的过程和效果。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美术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避免空洞说教,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充分体现把德育内容融入到美术课堂中,使学校美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赵超锋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中职德育教育思考探析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与否,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所以,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氛围,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德育教师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与新途径。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其次,教育者要塑造较好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具有“向师性”的学生,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还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个别学生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帮助。现代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优化德育教学内容

鉴于教师传授能力和学生接受能力的有限性,要改变德育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学校要有选择性地开设德育课程。从广度看,教学内容以浅显精炼为原则,适当采用校本教材进行补充。从深度看,教师以传授基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多一些模拟活动,多设置一些对话平台,使师生平等交流,要减少一些深奥难懂的概念和语句。另外,德育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举办的重大活动均要作为德育新内容。组织学生看电视,学习有关精神,参加相关活动。这种非教学计划内的德育课在广度上超越了学校的时空界限,更有普遍和持久作用;在深度上深入学生的思想灵魂,更具有厚实的“德性”教育示范作用,这些都将在学生生活中反复发生作用,且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人格。

3.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学习基础较差、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必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德育品质良好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可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选择德育工作经验丰富、自身心态较好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沟通,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求真、尚美、向善、宽容大度、有希望、有追求、有阳光灿烂心情的美好环境。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大多数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阴影。这种失败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赏识教育要尊重个性化发展,因人而教,通过发现差异性和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你行,我也行”让学生在老师赏识中学会自我进步,自我赏识,增强自信力。

4.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鲜活化,时常保持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从接受到喜爱。如我在上《心理健康教育》时,常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表演,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德育教师要理清应掌握的知识要点。首先,教师要深刻领会中职德育课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建立起教材的知识系统。讲解时,应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剖析身边的社会现象,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集思广益,提高评价、判断能力。如在讲授“心理健康与成功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分析“卢刚害人又害己”的案例后,提出问题:“卢刚的行为”是什么心理导致的?“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这种心理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将教材的知识扩展到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克服不良嫉妒心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参与正当竞争。

5.总结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随着时代变化和形势发展,这项工作将越来越复杂,但我们要坚信:只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只要每位职教人心中永远装着学生,始终对他们保持爱心、信心,辅之以科学方法,从活动中给他们找一个追求向上的支点,一定会将每位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

作者:仲信军 单位: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分析

一、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是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的。而且在美术课堂上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重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性,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和“乡土教材课”等内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

二、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因为小学美术课本里有不同的欣赏内容,大都具有明显的教育倾向,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通过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欣赏,使学生习得欣赏的方法,培养其优良的修养。

(一)专题欣赏

运用课堂进行专题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采用专题欣赏的方式。选择不同的专题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可以根据课本内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定。小学课本里有很多主题,如:绘画、刺绣、泥塑等。具体的来说,比如以《花鸟画》为主题,通过对比古代、近代、现代的名家花鸟画,首先使学生有一个定义,即中国画中花卉与鸟禽一起出现在画面中的画叫做花鸟画。而在西方的艺术品中,花卉画只是静物画中的一种。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万紫千红、百花吐艳、郁郁葱葱的大自然景象。然后诱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来阐述一下什么情况下能产生花鸟画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随堂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训练时随时随机进行的欣赏活动叫随堂欣赏。即教师将要讲授某一内容时,随机的向学生展示他准备的材料和作品。比如说,天空中的云,有白云、乌云、火烧云等,学生根据欣赏类型不同的云朵,了解自然天空现象,判别天气情况。还可以引申到目前的天气状况和环境污染,阐述目前的环境状况,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天空。

(三)多媒体欣赏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技术,向学生展示作品,使他们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以《北京》为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北京的名胜古迹、人文环境等,让学生能在远方全方位的了解北京,熟悉北京的地理,了解北京人的思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好的首都印象,激励学生为当地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在学生都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文化教育,增强个人的团结意识,发现梦想之地,引导学生努力、刻苦地学习。

三、在作业中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课作业主要的形式是绘画和手工作业,这占整个美术成绩的40%左右,通过做作业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也是教师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

(一)绘画作业

小学美术教材里的绘画内容所占比重较多,而且非常丰富多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适宜题材。比如说,教授学生画五星红旗。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图片、实物,然后向他们介绍党旗、队旗、红领巾的来历和经历,最后介绍这些旗帜为什么都是红色的,补充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通过用心的绘画,加深学生的记忆,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提升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手工作业

纸工、布艺、泥工等,都是小学美术课中手工作业的一部分,这样的作业不仅是教给学生制作作品的原理和方法,还会渗透给学生创造艺术、热爱劳动的品德培养,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制作春节的剪纸,学生通过对剪纸制作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发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对习俗的兴趣,巧妙的渗透文化传统知识,将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代代传递下去,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艺术,动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对于比较复杂困难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便于以后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在自然和生活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一系列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让他们去收集、去观察、去发现。比如说通过“折纸比赛”、“寻找最美蘑菇”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经常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可以直接在室外上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风光,引导学生们讨论、选景、作画,充分地调动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是一片空白的,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德育也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上的道德说教,它是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中同时进行的,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慢慢渗透的。因为德育在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是非做不可的。教师必须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全方位的培养新时代的顶梁柱。总之,美术课的德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之中,需要教师好好的备课,发展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完善其品德的修养。

作者:王雪峰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多媒体推动作用分析

一、多媒体使得德育教育更加直观

首先,现代德育教育除了传统的黑板之外还有了更加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媒体设备成本的下降等。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德育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方式方法,不再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习可以突破地理、突破时间的限制。并且超过书本的知识含量,除了文字和声音之外加上了图片与视频,使得德育教育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二、多媒体为德育教育提供便利

此外,教学软件的发展也给现代德育教育带来了机遇和便利。例如,视频音频软件具有强大的展现功能,此外,一些制作CAI的教育平台,例如Powerpoint,3DMAX等软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几何画板、简易漫画制作等。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广泛应用为德育教育的教学和学生的德育自律扫清了许多仅仅依靠板书和文字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德育概念。

三、多媒体为德育教育提供新鲜的血液

长期以来,小学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大多数集中在课堂,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充耳不闻,当遇到考试的时候还经常出现挤占德育课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传统“填鸭式”教育的一种扩展。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但无法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德育观念,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与教学的初衷南辕北辙。众所周知,在一些小学生年龄范围内理解有一定困难的德育概念,由于这部分难度较大,因此更需要在德育教育时充分理解,为以后中学的更深层次的德育学习打好基础。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起到了调动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优化教育过程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便利。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增强,网络管理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配合上多媒体技术一定会给小学德育教育不断增添全新的血液和动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形式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精神是,因材施教,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感知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全新的软环境。这些基本精神要求在未来小学德育教育中,在教育方法上,要贯彻落实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式的教育媒介和方法。

作者:杨俊荣 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北渠河小学

第六篇:物理教学课题引入德育教育研究

一、介绍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古今中外的科学成就来引入课题

要把学生培养成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从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大多数物理学家所具有的。例如,在讲解《天然放射现象》时,可以巧妙介绍居里夫人青少年时期就同秘密的爱国运动保持联系,她热爱祖国高于一切,她把一生中获得的奖金几乎全部用于资助祖国波兰的革命,她曾把1克镭赠给波兰的华沙镭研究所。像这样的课题引入很多。又如,我国隋代的大建筑师李春营造的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奇功固护,甲于天下”“绝世无双”,比国外类似的石拱桥要早近千年,而国外的这类石拱桥大多都早已毁坏了。还有墨翟的“小孔成像”、诸葛亮的“孔明灯”、沈括的“磁偏角”等无一不显示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事例的引入,势必会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自然收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电影插曲和古体诗词中巧妙地引入课题

例如,介绍《机械运动》时,给学生朗诵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的两句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和陈与义的《襄邑道中》的两句诗:“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明明是竹排在行,却说:“满天云不动”。这是错觉吗?不是,其中包含着物理学原理。据此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入机械运动、参考系、相对运动等概念,再把原句补上,“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竹排在行;“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加以阐述,真是美不胜收,俨然古人为我们讲解物理知识了。类似这样的诗句都可借来为物理教学所用,同时还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赏析。又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地茫茫去不还”———可以引入“光的直线传播”;“一尺之椎,日取其半,永世不竭也”———可以用来导入“物质的组成”。学生对这样引入课题兴趣盎然,同时又使他们从一些韵律优美的诗句中领悟幽深的人生哲理。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富有协商研究性;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积极进取的心态,必然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课题

在讲解《压强》一节时,可以抑扬顿挫地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岳飞传》中岳鹏举的力拳神矛。道理就蕴藏在压强公式P=F/S之中:关羽的宝刀要磨,刀刃薄了,接触面积就小了,压强就大了,于是关羽过关斩将无往不胜;岳飞的枪尖要尖,越尖接触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于是岳飞攻城夺寨,无坚不摧。这样导课,自然生动,引人入胜。

四、从联系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来引入课题

这种导课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在既有物理知识的理论指导,又有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去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例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学习《光的衍射》一节时,可用这样的问题引课:“如果光的波长比一般声波的波长还长,那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学生可根据光的衍射条件及其规律,并结合声波衍射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若光的波长很长,则衍射现象将随处可见,那么住房将无阴、阳面之分;“大树底下好乘凉”“形影不离”之类的俗语将成为谬论;衣服的颜色也将失去意义……,通过这样的发散性设疑,由于夸大“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较抽象的“光的衍射”知识加深了理解。

五、利用悖论来引入新课

悖论,又称佯缪,在科学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中悖论的解决,往往会导致物理学革命性的飞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悖论,对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是有益的。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就例举了伽利略的“落体佯缪”的例子;并指出伽利略就是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出发,导出了互相矛盾的结果,尖锐地揭露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荒谬,为新力学的创立开辟了道路;另外,在讲述《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可以例举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月近人”的物理佯谬。这些,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刻暴露学生认识中的问题,十分有益。六、用实验来引入课题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爱护仪器,节约实验药品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德;另一方面,又应尽最大可能设计自由度大,自主力强,可操作的学生实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总结

以上仅是在课题引入中渗透、贯穿德育教育时常用的几种基本方式。前面讲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千姿百态,没有定法,其方式远不止上述这几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准确地使用物理语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阐述教材。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知常,又要知变,用自己辛勤的创造性劳动来设计出具有特色、富于实效的导课方式。以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作者:马铁瑛 单位: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七篇: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关于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做人、为人处世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技工学生的思维认知、判断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为培养重点,并重视学生内在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技工学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到真正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并能够学会全面看待事物的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内涵

多年来,德育教育的现状就是教师传递,学生接受,安全采取的是空洞的说教和那些脱离现实的空谈,这也是造成德育教育软肋最重要的原因。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贴近生活的案例来积极的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之下,根据德育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研究、探讨、开拓思维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并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某种事实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的类型

1.选择型案例

选择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环节。技工学校的专业教师在选择德育案例的时候,尽量紧密联系德育教学大纲并贴近技工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要随意的选择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更不要采取小道消息作为案例,一定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做好选择型案例分析。

2.讨论型案例

这是技工学校案例教学法最核心的环节。让技工学校学生可以积极置身与整个案例之中来思考分析案例,真正从当事人或者是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出发。不同的案例,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有的看的浅层次的讯息,有的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得出更专业的结论。教师就是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深度思维,即使学生的大胆思维偏离了原本正确的答案,教师也不应该急于作出判断,让技工学生去自我反省,让学生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勇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案例评价法

案例评价法就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对案例做出的总结讨论,综合做出案例分析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补充和提高性的讲授。这个工作是由技工学校的教师完成的,就是在过程中让技工学生分辨是非曲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技工学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四、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德育教育的案例教学要有教育性

德育教育的案例教学要针对技工学生的思想实质。很多技工学生都是初高中的毕业生,可能有某些特殊的原因,选择了技工学校来读书,他们大多都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极其自卑和敏感,对社会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好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更加缺乏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他们都是先被家长选择了专业才进行的技术学习,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向往的同时,也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所以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要有教育的针对性,让教育的真正内涵完全贯穿于案例教育的过程中。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也尽量选择技工学生那些比较成功的案例,最好可以是本校或者是本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不是感到那么遥不可及,可是让学生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来,帮助技工学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对未来的渴望。

2.案例可以吸引技校学生的注意力

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成长特点,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得案例能让学生融入到案例的场景之中,发现案例中真正的问题所在,积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让学生的观点有着正确的思维导向,体现整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案例有着良好的趣味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案例分析中导入趣味性的元素,让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并积极的指导实践。

4.注意案例教学的时间分布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4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材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中的作品欣赏、讲解,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挖掘好美术“欣赏课”教学,能在无形间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美术欣赏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音乐引进课堂。首先,教师播放学生学过的歌曲《我爱我的家乡》,让大家跟着音乐唱起歌:“我的家乡在……”教师此时提问:“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可爱吗?”上课一开始,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接着,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一二十年前的芦墟的情况资料,以小组形式展示出来:那时的天很蓝,水清澈见底,路都是些崎岖泥路,经济不发达,商店很少……教师顺势出示芦墟老景图片。“那现代的芦墟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芦墟新貌图片,将两者形成对比,让学生总结两者各自的优缺点,“芦墟老景环境优美,水很清,天很蓝,但经济不发达,而芦墟新貌经济发达,不愁吃穿玩,但是环境污染严重。由此提出环保问题,学生自然很是重视。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表现“未来可爱的家乡”的画面。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有了竞争,学生们兴趣十足,每小组表现的题材都是未来家乡的优美环境、发达的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学生的画面中可以读出学生对家乡的爱,对环保的重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美好情感。

二、巧抓“绘画”基础,适时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绘画课潜在的德育因素,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例如:在教《我崇拜的人》一课时,可针对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讲了自己最崇拜的人的一个小故事,讲完后,出示这位人物的肖像画面,并提问:为什么老师会崇拜他?你们从画面上了解到他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你们崇拜这样的人吗?今后你们打算做怎样的人?接下来,由小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从人物的五官及神情的刻画中,了解到处理人物肖像的方法。最后,学生将自己崇拜的人物的各种优秀特征及崇拜他的理由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此人物的相貌五官特征,从而得出处理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表现人物的绘画能力,同时融思想教育于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为此,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人物肖像画的绘画技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巧传“手工”方法,灵活渗透德育

手工制作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把一件废弃的物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会有多高兴呢!相信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例如:在执教《机器人》一课,通过播放“机器人”的视频后,介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的设计不仅从外观上还是功能上都有着质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索科技的奥秘。同时引导学生们通过废塑料瓶、一次性碗筷、纸杯等生活中垃圾材料再应用再造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造型,有助于打破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制作过程,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就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踏实勤劳、勇于创新的生活态度。

四、巧施“探索”活动,积极渗透德育

巧妙开展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在综合探索的教学中,要利用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认识身边的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欣赏、感受、表现形形色色的树,使学生了解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以及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绿色”植物,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5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几幅画作,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影像领域拓展。借助一定的媒介刺激的学生感官,是现代教学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上《妈妈和孩子》这一课时,节选了动画片《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的情节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原理的同时知道中国传统美德“孝”,歌颂母爱的伟大,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当然所谓媒介并非只有课件、投影仪等现代技术设备,教师要注意课堂媒介的多样性。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课占很大比例,这类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如,在上《方形物品》一课时,可以在学生画画前总结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告诉学生做人也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利用媒介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应该在实际课堂中把握机会,灵活运用,使这些媒介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以善为美,加强引导,净化学生品德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提高审美教育有利于加速学生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改变的转化,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模仿是动物的本能之一,低年级的孩子尤其如此。因此,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对教师言行的模仿。这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授课内容本身。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不能因为美术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就忽略这一点,要起到表率作用。在上课时语言要尽量做到简洁、准确,动作要保持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建构良好品德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不能靠说教和口号。要更加重视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紧密联系生活,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具有育人功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如何教育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用它们的画笔去展现他们的感受和心情,上一堂美育和德育结合的课,是每一个老师该思考的问题。在那天的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地震现场发回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灾难的真实面貌,然后要求他们每个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那一次的作业孩子们画得格外用心,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四、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美术学科的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训练技巧,更能开阔视野、塑造灵魂、陶冶情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工具。教师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因此,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欣赏开阔眼界,渗透民族文化底蕴

小学美术教材第3册的19课和13课内容都涉及民族文化艺术,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领域,都渗透了民族文化。如,年画作品《年年有余》让学生了解了传统的民俗艺术;《捏泥巴》中大量的中国古代陶器的欣赏,让学生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小扇子》中或写意或工笔的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了实用的扇子也是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绘画中的节日》《过春节》《节日的装饰》等内容结合春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辈在岁月的长河中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出来的精粹,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与民族智慧的结晶使我国日益强盛。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因此,学生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艺术土壤中,吸收充足的养分,才能有更好的成长。

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验世界文化艺术的真、善、美

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世界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亨利•摩尔母与子主题的作品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抽象变形手法,表达了一种温和的亲情。他的作品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表达出各种象征意象的同时,亦充分表现了各种材料的固有特性。那些被安置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作品,就像是自己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物,洋溢着与整个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气息。学生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能够感受艺术家对生命的关注。学生沉浸在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夜间咖啡馆》等不朽名作的流光溢彩之中,在凡•高的色彩空间中惬意漫步,能够感受画家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感悟画家所描绘的喧嚣生活,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体会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学生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体会。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是难以创作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阐述,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教师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龄儿童作品碰撞出对美的追求,发现乐趣

小学美术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都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儿童作品供学生参考,这些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的表现技巧和思想深度尽管不及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但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天真烂漫,富有童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学生对这类内容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如,《亲亲密密一家子》一课中有动物的一家和妈妈抱孩子生火、爸爸挑水的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精细的描写》一课中的玩具车、机器人、布娃娃、藤椅等作品表现的事物就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画水果》一课中的桃子、西瓜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我们的社区》一课中的作品是学生生活小区的真实体现;等等。这些贴近生活的作品生动、细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倍感亲切,能够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兴趣。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之美,抒情达意

在上《生活中的标志》一课时,笔者在学生掌握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校园环境与校园环境中一些不好现象的照片,引导学生为学校设置标志,提醒全体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四季的色彩》是一节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以认识国内外多样的色彩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魅力和欣赏艺术家非凡表现力的“欣赏•评述”课。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有了初步了解,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对美的表达能力。

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技法训练中培养严谨的学风

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一幅完整的线条造型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学生可以通过临摹,理解线条的组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平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如,《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表现透视变化,要考虑画面上每一处事物的透视。如果学生不加思考随心所欲地画,势必会导致作品失败。《植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学习细致地观察物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线条造型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细部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在练习中,学生需要细致观察、耐心描绘。

六、“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综合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形成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有效调控和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如,在分组训练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在学习《提线纸偶》《中国龙》等课程内容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相互协助才能完成作品。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学会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评价总结中认知自我,树立自信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7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拆迁户孩子开始走进人们的教育视野。新时期班主任如何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拆迁户孩子的品德教育愈发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施效益,班主任必须从初一开始就注重养成教育,严格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综合家庭教育力量;开展集体活动,凝聚班级力量。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挑战务工子女城市拆迁户

一、引言

我校有三分之一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余学生为城市化扩大拆迁户的孩子,在组织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德育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的方法可能适用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如何抓好德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众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持续探索与创新。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培育班级学生品德、实施德育教学工作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究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转变当前德育教学困境,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务工子女学生习惯不太好,教师实施品德教育遇阻碍

在对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观察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了纪律松散、我行我素、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每到下课,很多男孩子喜欢在走廊里东窜西跳,大呼小叫,精力尤其充沛。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实施德育教学遇到诸多障碍,很多学生并不是很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二)外来务工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不重视学生品德教育

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通过走访与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工作,他们忙于工作,顾不上或者说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来关心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很多务工父母由于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子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监督,在他们看来,只要考试成绩好,文化课学得不错就可以了,其他的并不重要,这种教育观念导致很多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自由松散、纪律意识和约束意识较差。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农村和乡镇,后转学来的学生由于使用教材不同、知识体系不一样,在学习活动中频频受挫,容易一蹶不振,丧失学习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很多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初中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只能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学到多少算多少。

(三)整个班集体缺少了凝聚力,学生互相之间交流有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学生长期跟随父母在外求学,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居住环境也随之变化,这种情况也导致外来务工子女不懂得如何与人交际,融不入班集体。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甚至比较穷苦,生长于这种家庭环境之下的学生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会流露出一些自卑感,他们不愿意或者说不好意思参与集体活动。这些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心理较脆弱,情绪也不稳定,自信心不足,行为习惯不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没有少年身上该有的朝气与活力。对于城市扩大拆迁户孩子来说,这些孩子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随着“富二代”身份的转变,学生思想上也表现出现一些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群体之间涌动着一股攀比之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继承与发扬。读书风气被淡化,学习无用论思想慢慢抬头。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进一步造就了班级群体的两极分化,两个群体学生之间彼此不能良好交流,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意识较差。

三、班主任如何转变当前初中德育工作窘境

(一)注重养成教育,严格纪律要求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养成教育对提升整个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还是城市拆迁户学生,班主任都必须一视同仁,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入学之初就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在开学之初,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时间,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校园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生活做出具体规定,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是监督学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支持,班主任应该根据学习、卫生、纪律、生活具体要求,实行积分累积制度,每周班会课上,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和班干部要向班主任反馈本周班级日常管理情况,对于表现不好,卫生、学习和纪律等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要予以提醒批评,并进行减分;对于表现较好,各方面工作有进步的学生,教师适时给予口头鼓励和表扬,并进行积分奖励。学期末,针对班级学生积分排行情况,班主任对排名靠前的十位同学进行奖励,如书籍、食物、文具等,并颁发“班级先进标兵”称号,使得学生切实感受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配合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家庭教育中从小的散养和以往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不足造就了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和城市拆迁户学生自由松散的行为习惯,为进一步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可向学校建议,在初一入学之初的军训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行规教育。在严厉的军人面前,学生自然会服服帖帖、规规矩矩。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强烈、正处在成长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单纯的说教和讲道理是无法使他们信服的,学生几乎已经不害怕老师了,严厉的教官可以使学生们明白“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的道理,促使养成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关注家庭教育,综合教育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当谈到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很多人只会想到学校,只会想到这是班主任和学校老师理所应当去做的事情,事实上,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德育工作实施效益的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力量,转变学生家长错误教育理念,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初中生德育工作新的飞跃。班主任要积极利用家长会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情况和家长对于孩子德育教育工作的态度与看法。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未来的品德培养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班主任要认真聆听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家长提出的培养方案与建议,可以借鉴和实施的,班主任自然要予以采纳;对于家长德育工作理念中存在的误区,班主任更要及时纠正,以防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造成不利影响。处了家长会之外,班主任还应当进行家访,到学生生活的地方看一看,了解学生成长环境,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班主任时间和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居住地点较为分散,有时很难一一进行家访。针对个别难以开展家访工作的学生,班主任也要通过电话沟通、信件、短信等方式有效沟通。

(三)开展集体活动,凝聚班级力量

良好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班主任需要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凝聚班级力量,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倾向扼杀在摇篮之中。班级执勤是凝聚班级力量、培养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打扫这一契机,使得学生明白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为老师和同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班级执勤工作中,学生需要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才可以将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和城市拆迁户学生通过班级执勤这一活动,个个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相互之间也能逐渐熟悉起来,随着沟通互动的逐渐增多,隔阂自然就会不知不觉消除。为了进一步鼓舞班级学生斗志、体现出团结的力量,班主任应积极动员班级学生参加校级运动会,使学生体会到顽强拼搏、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文艺委员可带领班级女同学成立拉拉队,为参赛同学鼓劲加油。无论学生在运动会当中取得何等名次,班主任都要适时对学生展开教育:失败了,大家要想一想这一次为什么会失败,究竟是哪些地方做得不足,下次如何齐心协力取得更好的名次;成功了,这是全体同学的功劳,只有团结勇敢,我们才能去得好的成绩。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无限地挥洒自己的汗水与泪水,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增强,同时集体意识被唤醒,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结语

素质教育观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工作越来越注重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人才的追求,普通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班主任实施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和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德育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特点和德育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开展德育工作。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在不断的德育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一步一个脚印,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转型与发展。

作者:钟飞英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第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海平,王瑞峰.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之成因及解决措施[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5).

[2]许忠华,许忠辉.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11,(06).

[3]袁艳容.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4]张军元.浅议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文汇,2009,(08).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思考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还承担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英语课时多、任务重,如何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思考

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是一所外国语实验学校,其教学方式方法有许多与一般学校的不同之处,如果将自己的教学混同于一般学校的教学,将毫无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具体实验班级的特色,有负所冠之名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一些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创建外国语学校特色教学。现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更新自身理念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英语教育的国家,英语课程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并且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从幼儿园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从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纯熟,但却对相关英文文化知之甚少,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课程教学机制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联系。如果教师具备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那学生就能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接收到比较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感染,受到德育教育,形成比较完美的人格品质。譬如,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去思考怎样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情感等有效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如在教学中我们总会涉猎与朋友“Friend”相关的单词或者与“Friend”内容有联系的文章。那么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介绍自己的朋友,去交流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相关情况。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地与同学沟通交流,这将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他们会逐渐明白,人际交往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还需要有比较适当的策略。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能完美地得到德育教育,这需要教师以正确的理念去对待。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端正自身行为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所提倡的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德育教育。假如我们没有比较科学的策略和手段,那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则可能误入歧途。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主次颠倒,过于注重德育宣传,就会把英语课变成思想品德课,那样就失去了英语课的教学本质,英语也就不再是英语了。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教育行为。为了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从深入钻研教材入手,应始终坚持教材永远是渗透德育的载体,坚信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育德的根本。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抓住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哪怕只是一个单词或者一个比较简单的行为,只要能进行德育渗透,我们都不应当放过。如教学Clean这个表示“清洁”意义的单词,我们就引导学生重视Clean,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以保持自身所处环境的Clean。在此基础上,可上升到爱护环境的层面,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德育教育。总之,强化英语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教师在保持自身行为正确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人施教。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自觉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在进行任务式的教学,总以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教师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英语教师虽不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并无术业专攻之说。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的自觉,而且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为自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所崇尚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具有极强的启迪意义。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切忌浮躁,自觉地肩负起渗透德育的责任,灵活地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当规范地使用德育用语,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文明与道德用语的要求,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该规范自身的道德用语,以身作则。例如可以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来规范和指导学生行为,如“MayI…?(我可以…?)”“Willyou…?(你将…?)”;用禁止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如“Don’tdothat(不要那样做)”“Youshould…(你应该…)”等来表达对他们的期待。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用委婉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应当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作为教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当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去寻觅更为理想的德育渗透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绽放光芒。

作者:毛敏燕 单位: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美术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问题也成就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从作品欣赏、实践活动及绘画技能训练三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美术教学;德育教育;绘画技能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有必要。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和亲自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对初中美术课本中的艺术作品失去兴趣,进而无法在美术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情感,美术课程的德育作用并未有效发挥。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进行了探索。

一、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渗透德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求他们要有高尚的品德。美术教学通过介绍我国灿烂的文化,从而熏陶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初中美术课欣赏部分涉及很多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等。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及作者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韵,明清的繁荣等,使其受到这些灿烂文化的熏陶,让其心中升起对中华文明的无比崇拜和自豪之情,自然而然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作品中,还有很多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如在欣赏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著名画家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这幅作品时,学生的情绪异常的激动,因为这是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讲述他们从小学课本里知道的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及对这幅油画的感受。笔者因势利导提出问题:画家是如何将五壮士安排在画面中的?采用三角形构图的原因是什么?若换成其他构图形式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于是,观察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很快发现其构图形式类似于犬牙交错险峻的群山,根据学生的观察,笔者结合历史资料及构图知识为学生讲解三角形构图的意义,坚如磐石的稳固三角形构图方式是为了揭示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信念。

二、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艺术源于生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蒙娜丽莎》这幅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去生活中拍摄一些能打动人心的笑容,并制作成幻灯片或者相册等,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互相分享。如幼儿看到妈妈时开心的笑,老人互相扶持时幸福的笑,拾荒者发现空矿泉水瓶时满足的笑,好友相见时默契的笑等等。这些笑容真实而感人,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懂得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贵,进而在思想、行为上逐步提升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在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就可以以“笑容”为切入点,引入“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达•芬奇能够创作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引发学生的讨论。然后,由教师对《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段、作品思想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向学生介绍达•芬奇的成才经历,进而引发学生对刻苦勤奋的思索,达到德育教育目的。最后,为学生布置创作任务,观察身边的人,将心中最美好的人物形象画下来。

三、在绘画技能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国的绘画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其德育功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等早期人物作品中,都传递出了画家希望借助人物形象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思想。因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绘画技能时,可以穿插画作中的故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在绘画技能训练时,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古代及现代著名画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严谨科学、精益求精的绘画精神,同时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在感悟中提升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体悟美术真正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利于美术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在绘画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德育,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亢海涛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成寅.先秦汉魏南北朝卷: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5

第四篇: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特殊方法

摘要:

农村属于经济、文化、教育水平比较低的特殊地区,农村初中生由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生活环境较差、以及学校教育观念落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生的心理不能得到成长,使得一些学生在本该开心成长的花季年华,成为了心理不健康品德有问题的不良少年。因此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起来,老师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品德。本文就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方法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

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特殊方法

引言:

品德是衡量人性的一把公平的尺子,优良的品德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只有每个人都具备高尚的品德,这个世界才会真的变得美好。我国的教育箴言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校把教会学生做人为首要目标。农村教育是我国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农村在整个中国属于经济、文化、教育、思想比较落后,信息比较闭塞的地区,农村初中生们的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教育环境也比较差,所以农村教育发展速度相对较低。农村初中生处于还不够成熟的年纪,面对外部的花花世界和网络的诱惑使得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走偏,因此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应该重视起来,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那又何谈育才呢。

1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现状

1.1学生自身:

农村的生活环境比不上城市,没有城市的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由于信息比较闭塞经济比较落后,学生们的生活以前比较单调,但随着近几年网络的普及和父母的疏于管教,很多初中生在面对网络的诱惑时不能控制自己,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再加上学生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之间形成了许多不良的风气,学生之间互相攀比,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行为。

1.2父母家庭:

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大多数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他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撒手不管的状态。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去学校,就不需要为孩子操心太多,只要每次把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交给学校他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在平时他们只顾着挣钱打工、种地,与孩子的交流是少之又少,只要孩子不犯错他们从来不会教育孩子,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方面从不注意,直到孩子出现严重的思想问题才发现,然后就是一顿暴打,这样既不能使孩子改错,还使孩子身心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1.3学校教育:

农村初中的文化教育水平有时并不比城市的差,有很多优秀的社会人才正是从农村出来的,这就验证了农村文化教育水平的高度,但是农村的德育管理工作却落后城市一大截。农村的初中大部分的公作重心都放在学生们的学习上,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忽略,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们的思想问题,最终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再加上农村初中老师教育水平比较低,对于学生缺乏耐心,很容易激起学生老师之间的矛盾,例如在近几年中就发生了数起由于农村师生关系恶劣引发的命案,最终造成众多家庭的破裂,这是人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2促进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2.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制: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实施,首先必须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思想高度统一、认识不断提高,保证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学校里应该建立详细的管理脉络,明确责任,并从各级选出优秀人才成立学校德育管理处,密切关注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学校的老师也应该学习德育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当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以保证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例如宁波霞浦中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就非常成功,学校的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学习热情高涨,各方面表现的都很优秀,一些班集获得了宁波市“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因此我们应该向具有丰富德育管理工作经验的优秀学校学习,为学生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2.2建立良好校园环境: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平时生活的单调,在网络出现之后更容易沉迷网络,形成一种内向、亚健康的心理。作为学校的老师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进行思想疏导和品德教育。同时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净化学校环境,整顿校风、校纪,比如开设“文明班级”“先进个人”“优秀宿舍”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采用强制措施压迫学生的好奇心和个性发展,同时学校可以在重大的节日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达到更高的效果,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

2.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与家长在学生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护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必须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性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几年农村打工潮的热流,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这些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多与父母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教育指导取得的效果才更好。并提醒家长在休息的时候多和孩子打电话交流,在过节的时候多与孩子团圆,使孩子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从而减少心理的阴霾。

3结语

社会还在不断地发展,农村也发上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的心理和思想方面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动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问题,在初期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难题,为学生们能够茁壮成长、快乐学习保驾护航。

作者:饶伟兵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新新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克维.农村初中德育管理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5期.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8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潜能的一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样也是开发和挖掘小学生潜能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充分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和美术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因此,加强创新色彩的融入,能够让学生获得创新思维的启迪。

2.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离不开对实际物体的把握。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观察,对美术作品和艺术产生一定的了解和个人体会,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和创新美术评价机制等方式来开展,以下对这几种方式具体论述。

1.创新美术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注重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中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亲密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创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三年级下册《漂亮的房间》教学中,可让学生说自己房子的特点,自己房间的特点,思考家具、物品为什么那样摆放,如何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对漂亮、美丽房间的感受能力,放飞学生的想象,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2.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国外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置于一个瓶子当中,并为它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这时,这只跳蚤马上跳起来了,但是一跳却被透明的玻璃板挡住而撞回。在这只跳蚤经历了很多次努力之后,当人把玻璃盖拿开之后,发现它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不能长时间在一种条件中,要善于感受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个“玻璃板”束缚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指导小学生对小学美术苏教少年儿童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小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等与春天有关的歌曲。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春天来了,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变化呢?”、“小朋友们,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带动课堂教学的氛围。接下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小学生播放一些其他小朋友眼中春天的画作,并为小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绘画的技巧,随后指引小学生进行独立创作,展现小学生的独特性格特点和创新能力。

3.创新美术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是检验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5-10分钟,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评价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或者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积极情感因素,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另外,在小学美术期末成绩评定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融入综合成绩中,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和美术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展现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作者:纪友丽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洪泽湖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与示范性浅析

1.简笔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简笔画主要就是指运用简洁的笔法,能够简单的概括出状物造型,简明扼要的一种绘画方法。从特点的角度上来看,简笔画吸收了多种绘画方式的特点,具有简洁性、概括性以及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这是由于简笔画的生动活波与小学生的性格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语言表达方法,在教学方面也更加直观。因此,在小学阶段应用好简笔画的作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2.如何发挥出简笔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与示范性

2.1优化教学的具体方面

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师灵活的运用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来使用教材以及其中的知识,对教材中无意义的多余的内容自行删减,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制定学习范围,立足于简笔画的教学实际,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优化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去记忆理解,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描绘出具体的作品,这种教学模式所用时间较长,甚至比较枯燥。针对这样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优化,小学生大多数都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所以在教学上要避免枯燥,这样将会使学生丧失兴趣。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应当潜下心来认真备课,针对学生的特点,用比较新颖的方式来授课。譬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来组织一些竞争活动,做到批评和夸奖的结合。与此同时,相关的教师还应做到教学工具的优化,利用新颖的美术工具,清晰直观的吸引学生。

2.2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课堂情境的建设。课堂情境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和课堂环境氛围。这种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简笔画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在美术教学上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将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卧室,布置些学生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作品。巧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老师可以创作优美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情感中感知、认知、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场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语言方面的表达。语言是人类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一段优美的语言,可以把人们带入到一段迷人的世界,同时一段语言的表达,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实现“精,情”的统一。讲究话语的明确性和简单性,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简笔画之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就是因为它很好地适应了小学生的特点。多余的废话就像是青蛙的叫声,乏味不堪,人们不会加以理会和注意。而简单明了的话语就好像是雄鹰的啼叫,寥寥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尽量用最少的话语来表明最多的问题。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来使学生们加深对简笔画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学习简笔画。另外,教师语言的情也要表现在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方面,老师的肯定也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对于小学生们来说鼓励往往更加重要,小学是学生们开始学习生涯的起点,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其未来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用一些无声的语言,以体态表意。一方面注意自己的姿态要平易近人,衣着得体,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利用体态语言与学生拉近距离,有时一个眼神便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些对于发挥出简笔画的有效性和示范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

作者:罗美玲 单位:东营市胜利第十六中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思考探析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

(一)比较注重模仿

一些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单纯教学生画“简笔画”,认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学会描画一种物体,绘画的基础就有了。殊不知,这种不用观察、思考,只需模仿的方法,只会让小学生离艺术越来越远。当代美术教育讲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心钻研,主张表达,讲究标新立异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美术教师要认清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懂得绘画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术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认为可以速成

所有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积累,大师名作的灵感也许只是一瞬间,但是那一瞬间的福灵心至是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日积月累的磨练,由量变积累成的质变。教师应该懂得这个道理,而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在短期内体现出教学效果,往往会在从一开始就传授学生大量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脱离了艺术的本身而去追求繁琐的画工。的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完成一幅画,但那时候就仅仅是一幅画,而不是一件作品了。绘画本身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它是人们心中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小学生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所运用的各种笔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不要本末倒置才好了。

(三)力求达到规范

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一种涂色书,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参照物,不仅仅是图案、大小,甚至该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的规范。一幅印刷的色彩清晰的图画,旁边把颜色去掉只留白,然后让学生照着填色。笔者认为这种图书绝对不能采用,因为它对小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不能把颜色涂出框外,为什么要有框?为什么要有颜色限制?谁规定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谁规定每一片树叶经络分明才算是好的作品?那不能称为作品,仅仅是复制而已。学生的画里运用的颜色,往往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绿色的天空、彩色的树干后面隐藏的是他们想对这个世界表达的思想,而这些就在日复一日的填色中被消磨殆尽。当学生不能用语言文字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就是绘画;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学生通过色彩的渲染来宣泄快乐,通过形的描绘来构建自我认知的空间,通过与身边伙伴的互动,来学习与他人相处,然后开始步入社会生活。

二、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一)美术教学应该走向“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使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生活的技能,在观察、实践、思考中抽象出事物的特性,并用画笔艺术地表现出来。笔者已清醒地认识到“艺术生活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力求达到生活化。例如,笔者在教学生画砖墙的时候,不是在课堂上立即教学,而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观察砖墙是什么颜色、砖块垒砌有什么特点等。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的学生说砖墙是青色的,有的说砖墙是红色的,有的说是彩色的;有的学生说砖是一块叠一块垒砌的,有的说是一层砖和一层砖是错缝垒砌的。此时,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砖墙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出砖墙的特点。在学生对该事物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后,笔者才开始一步一步教学生砖墙的画法。

(二)美术教学应该关注“人文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和净化,它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采用明快的颜色,说明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暗淡的色调,则说明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此时,笔者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心思,如果发现该学生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美术教学应该启迪“灵性”

灵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绘画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启迪学生的“灵性”,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从而使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四)美术教学应该呈现“开放性”

教师思维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开放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要想美术教学活泼生动,必须使其呈现出“开放”的状态,不断吸收外界新的信息,定期重组所有的环节、因素和关系,构建和“生长”新的知识体系,保证教师的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常新,促使教学功能不断优化,确保美术教学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笔者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为学生营造动态的、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逐渐变成自己的“血肉”。

(五)美术教学应该突出“自然性”

在现代美术教学课程中,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美术课程内容纷繁复杂的状况。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不断整理、概括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美术知识,运用最“自然”的教学方式渗透到学生内心,进而使其外化为学生对艺术审美。这种教学的“自然性”,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三、总结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摒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方炜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小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德育参透研究

1课堂渗透

1.1欣赏课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观察欣赏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开拓眼界,丰富想象力,陶冶情操。现如今教育部门的美术课本中基本上都是饱含德育内容的教材,另外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有针对性选择一些符合小学生阶段的美术素材,展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欣赏。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去欣赏,而不能让美术成了“漂亮的插页”。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除了能够从色彩、构图等技法上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也要能够深刻认识美术作品的内涵、寓意,包括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背景,来解析作品所要表达内容,另外关于作者的一些有趣故事也可穿插讲解,提高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1.2绘画课

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中国画是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体现了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齐白石、黄宾虹、吴冠中等知名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可利用绘画中的命题创作,如《我的家乡》《未来的世界》等课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和启发,发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用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1.3手工课

手工制作有包装、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贺卡制作等等形式,是一种通过构思、想象,并利用一些简单工具,制作而成的手工作品。手工制作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认真、耐心、细致和手眼并用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感悟劳动和协作精神,分享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人交流、互助合作、珍惜艺术作品的意识。课堂是个集体,课堂学习是集体活动,集体是力量是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美术课堂中,孩子们画画或做手工时,经常忘了带这样工具或那样材料的,这时我就建议孩子们合作完成作业,你借我的水彩笔,我借你的剪刀,互相帮助,大家都能做出好的作品来,或者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合作得比较和谐、愉快。有时有腼腆的孩子不敢向别人借东西,当老师去问情况时,马上就有周围的孩子主动大方地拿出自己的东西说:“我借给你!”其实,孩子是很单纯的,只要正确地引导,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在动手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美育的培养,还能进行感情的交流,体验团结互助的乐趣,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活动渗透

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实践活动能使美术教学更具育人功能。可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抓住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契机,适时推进情感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既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沟通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具体方法如下:

2.1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

很多重大节日都是喜庆的日子,教师如能抓住此机会,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既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沟通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如:母亲节时,我们可以播放教育学生感受母爱的动画短片,观看完后一起交流一下感受,体会母爱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回报?又如:通过“端午节”画龙舟、“中秋节”制作彩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美术学科也可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类重大节日庆祝和宣传活动,如国庆节、劳动节、建党节、元旦新年等,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主题海报展示,展现少先队员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精神面貌,也可参观同类艺术馆、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

2.2开辟课余活动进行教育

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以外,可引导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成立美术类的兴趣小组,定期参观学习优秀作品,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例如:美术老师在学期一开始,就可以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并开始活动。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画训练。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让学生同其他书画爱好者切磋技法、取长补短。在每次活动后,组织同学们一起交流,在本次活动中,除了基础知识外,自己还学会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

3教学环境渗透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师非常重视美术教学环境的布置,让学生能够进入美术学习的氛围。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如校园内的黑板报、橱窗、宣传板面、电子播放器等宣传阵地可供利用,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爱国教育、传统文化、科学卫生等为主任的画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当前环境污染状况的资料,并将资料图片在校园展出,然后呼吁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设计或创作环境保护题材的画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学校可以请市县级的书法、绘画、剪纸、雕塑等民间高手到校园开展作品展览,并交流成长、成材的经验;为了让学生了解社区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可以把他们带到大街小巷进行调查、了解,用写生、默写或融入其他绘画手法表达自己获得的认识。

4美术教学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4.1选择德育时机,淡化德育痕迹

德育应该在小学生道德观开始逐渐形成时切入,并且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师进行德育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注意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我们研究教育,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做到寓理于事,以理服人。淡化德育痕迹,就是要根据学生接受的能力,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如一次美术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小学生在开小差、做小动作,暗示几次都不改正,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正方形,右手画圆形,并且要求他要左右手同时进行作画,那位小学生尝试了多次后一脸无奈地表示画不出来。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让学生懂得了道理,没有批评、训斥。

4.2注重德育内涵,避免走形式

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如果偏离美术教学的规律,没有美术教学作为载体,就难以进行。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来,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能把人生道理、价值规范等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也不可只做一些板报、视频、条幅等宣传材料,让学生们被动接受。德育渗透的重点是要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的形成。

4.3注意褒贬结合,正确引导

美术教学的渗透德育,应注意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不可一味否定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过度打击;对学生良好的成绩和表现,亦不可过分夸大宣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因此我们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4.4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

美术教师在评改学生提交的作业时,针对不同绘画等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既要能够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又不能过度批评打击后进生。在指导学生们完善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领悟哪些是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进。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定更高、更合理的要求,发挥他们的特长,引导他们戒骄戒躁,进一步提升绘画水平,以实现自我完善。

4.5注重师德,做好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美术教师,除了做好美术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已的言辞、举止来传递正能量,真心关爱每个学生成长,杜绝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

5总结

我们教师也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也要与学生共同进步。因为有了这些孩子,我们的教学方法及想法才能不断的进步。在教学中,在与孩子们的合作中,我们也会有所收获的。德艺双馨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是我们从教的宗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其中,促进学生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赵继强 刘建全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董楼小学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洪桥学校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人文气息

(一)通过绘画写生去认识与表现生活

美术是人生活情感抒发的一种体现。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程度相对要高,他们的情感体验都来自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勾画出心中那份情感,增进对自然的热爱。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线条、色彩、空间、明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品味生活,增强人文情怀。

(二)通过作品欣赏去感悟与品味生活

美术作品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从美术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人生,看到情感。小学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比如在欣赏油画《父亲》时,学生在看到作品的那一刻,就会无意识的和自己的父亲作对比。感受到父亲的爱,想到父亲的幸苦,内心深处那份人文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三)通过工艺制作去体验与创造生活

每一件工艺作品都需要作者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融入进去,实现人文、情感、观念的交汇。小学美术工艺制作课,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比如在工艺制作时,会让学生去感受身边那些生活气息浓厚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然后鼓励学生试着去制作自己内心感受到的东西,这也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了人文熏陶。

二、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一)善于运用其他文化学科的知识

实践证明,通过把小学美术和语文、自然、数学等其他文化学科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例如,鉴赏美术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把感受用文学叙述方式进行表达,像《向日葵》这个作品,学生就会用一些语文词句如“梵高是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在作画”“梵高的画里有着生命在调动”等等,此外对于中国山水画欣赏,也可以引导学用诗词表达出来。这样就把美术和语文结合的淋漓尽致,在完成美素教学目标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氛围。通过校园的各种生态体验,通过校风校貌对学生的无形影响,都能启迪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我认为美术和校园文化的结合无处不在,比如校园的结构,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化活动,都包含着人文底蕴,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书法、画像、工艺作品等宣传、展示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让学生的归属感、集体感得到培养。

(三)利用民间文化设计美术教学活动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学生对自己的地方民间文化还是比较熟悉的,接触得也比较多,美术教育要把这个优势和特色发挥出来,要积极开发利用好地方人文资源,设计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美术,感受民间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之心

追求真善美,是育人的本质所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之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首要前提。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美”的表现形式产生知觉,把美术客观抽象的东西转化成主观具体的能被学生感知的事物。例如,每个人对“色彩的美”的感知力又很大差异,画家往往都是经过训练后产生对色彩丰富的变化形式上的感知。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融合的道理,可以通过使用颜料让学生动手去感知色彩的变化形式,就像我们服装一样,不同色彩的搭配,能带来不一样的美感,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能唤起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人文素养自然会得到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感性的认知,让他们内心情感受到美的启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感也随之提升。例如在对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虾》等作品鉴赏时,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触发内心深处的感悟,从而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

(三)保证学生的审美健康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真善美的区分能力有待加强。不同的审美教育会引起学生人文素养的改变,对于小学生,我们必须严格把握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把健康的东西展示给学生,通过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能够起到积极培养其人文素养的作用。

(四)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

小学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无形的感知、情感等变成有形的事物,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例如,新教材《我设计的服装》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心里想要的衣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通过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增添更具生命力的内容,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

作者:赵同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自由式教学理念创新

一、植入自由式理念,努力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爱心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秉承着最真诚的育人之心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走进学生、感受学生、触动学生、启发学生,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儿童就像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他就在上面画什么,在孩子纯洁的内心中,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第一印象的判断往往取决去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热情,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往往受此影响。教学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对美术教师的喜爱而更喜欢美术课,更愿意配合老师积极参加活动。实践表明美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情感的沟通对于教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穿着打扮是教师外在吸引力的最直接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仪表和着装要尽量朴素大方、整洁素雅,不能太随意,更不能浓装艳抹,让人看了不舒服。如果教师的着装得体,就会增强关注度,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容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美术课也是一种美学课,一名美术教师的教学姿势、教学动作,也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及上课态度,相较于严厉训斥和激进的语言,温和自然的教学姿态,表情平和亲切,手势自然不夸张,眼神坚定专注,在实际教学中更能令学生接受知识。从课堂效果来讲,教师亲切的微笑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舒适融洽,可以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画画水平。合适的教学态度是师生关系的融合剂。通过尊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他们创新和创造的机会,对不同的学习方法要支持和肯定。学生年纪虽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批评与鼓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各异。教师要充分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不仅在学习上了解学生,也要在生活中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贴近学生,找到每个人不同的闪光点,进行因材施教,全面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不能以个人对好坏的主观评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创新内容在内心有不认可的评价,更不能影响到作业的评判。因此,要做好教学工作,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扩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全方位了解艺术美术的渊源底蕴,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二、打造自由式课程,创建灵活机动的学习氛围

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日渐凸显其重要性,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机制,恰到好处的像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烘托出一个自主灵活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在彼此交流中,发散思维,多角度创意,多方面解决问题,努力成为讲授者、创造者、表演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学生经常对易完成的绘画作品产生兴奋点,而对于不易完成的作品兴致不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使用先简单后复杂的方式,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绘画水平有所提高后,在逐步的增加难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上新的台阶。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领跑者。学生需要兴趣引领和培育,首先课堂要对学生有吸引力,从而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教师的认可跟加深了自身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更能加深对课堂的兴趣,,最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美术教师要以积极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协助学生获得自信。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于学生绘画作品的肯定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美术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绘画作品怎样,都要对其优点予以肯定,不断的鼓励他们,使其树立自信,并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培育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品,而不是从成年人的视角看待学生的作品,这样才能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仅要重视教师对作品的评定,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这种评价并非是为了区分谁优谁劣,而是为了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其次是运用好表扬的手段。小学的美术教师,要注重鼓励和夸奖的作用,对于学生要给予正面的肯定,也许老师一句肯定的话,就会让学生增强自信,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坚持赏识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认同教育。

三、开启自由式思维,努力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展现自我的空间

新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程历经改革,在美术教材的选择,知识的延伸,图形表达形式与时代进行了同步,对教学老师也提出了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思维,因此,自由式课堂教学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只有采取自由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才能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出他们的多样性,才能实现各取所需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表现自己,发扬身上的优点,最终得到赞赏与认可。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摆放的物品,然后提出自己的第一感受,最后,教师则要明确地指出这种直观的感受被称为相关现象关系。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物品存在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并在美术的表现方式中,引导学生提出切实可用的表现主题。

作者:李卓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教学探讨

一、课前备课预习,注重课程逻辑结构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前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备课,这是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来说,就要课前预习。备课,首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得知教学重点,其次要特别注意重难点的分析,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的方法,明确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老师要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改善课程结构方面,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老师则需要从教学的内容中,找到突破口,从而发现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潜力。另外,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是需要关注的地方,教学课程的设计除了注重质量之外,还需要带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老师提的问题需要注意其质量,还需要构成结构,质量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结构式的提问,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也能主要深层次地研究绘画,同时提问不能光从教学任务出发,视学生情况而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以游戏为例

将游戏带入创作,创作来自于生活,更容易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美术活动有别于其他课程知识的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相当于学生们玩游戏,传统的绘画工具是不够的,除此之外,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与材料也显得尤为重要,以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体验游戏的快乐。如蔬菜水果、玻璃球、车轮、积木、棉签等等一切都可以作为绘画对象的工具,以丰富绘画题材。我们还可以提供日常用品让幼儿进行立体作画,如在鞋子上作画,在衣服上印画,在瓶子、椅子、瓦块上作画,使幼儿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创作,享受创作的乐趣。以《过春节》授课为例,我们让孩子完全独立的自己动手设计创作来表现过春节这一主题,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都不陌生,所以布置教室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想到剪窗花、做灯笼等,而且过年的氛围带动学生们动手的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不仅对美术创作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又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一举多得,效果定佳。

三、将创作置于情境之中,调动积极性

美术课的创作来自于生活,环境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传统的美术教学都只局限于课堂,远离实际生活,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营造适合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创作的环境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与主题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由此潜能被激发,课堂氛围也被带动起来,变得活起来。在《逛商场》一课中,教师模拟了商场的情景,虽然营业员,商场里的设施布局,商品都不是真实的,学生玩的不亦乐乎,但教学效果并不那么明显,他们完成的作品都是根据道具而模拟出来的,虚拟的东西毕竟区别于现实生活,未免有些失真,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印象也没有真实的商场留下的来得深刻,这是这次情境设置的不足之处。笔者对此教学方案作了如下的改进,首先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真正的商场之中,带领学生们与营业员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虚拟的就算再接近真实生活,还是有别于生活,影响学生创作的真实性;其次,调整教学时间,将美术活动安排在适宜天气的合适时间,在最大程度上为优化学生的创作成果做努力;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次创造情境,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设置了小记者采访的情节,更能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采访营业员的同时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又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素材之一。这次改善出来的教学活动,比之前的更接近现实生活,学生的创作也完成地更加容易、更加出色、更加直观真实,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性也由此被调动。

四、进行开放式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式开放教学是针对传统式封闭教学所提出。要实现开放式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走出校门,探索大自然,让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增长知识。然而,一些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不让学生参加这类的活动,这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其次,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方向,了解学生的言行,优化教学模式。最后,教师要能够保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开放性,改变传统教学对教材的过度依赖,转而选择一些活泼有趣、挑战性大的教学材料。同时,教师还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打破原先课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旧模式,创建新模式,鼓励学生制作PPT,进行上台演讲,让课堂不再是只有教师一个人讲的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开放式课堂。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