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与能源范例6篇

绿色化学与能源

绿色化学与能源范文1

【关键词】环境污染;化学工业;环保;绿色产业;方法

现如今,人类面临着众多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大部分都与化学工业污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和防治化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依赖化工领域的创新与突破―绿色化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消除污染源,彻底解决化学工业污染。新世纪需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文明,而绿色化学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上目标。

1化学工业环保的重要性

1.1化学品污染环境

化学工业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制造了丰富的化学产品,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对疾病的控制、粮食的增产、食物的防腐与保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化学工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化学工业每年也产生了大量的危险废弃物,比如全世界每年会产生至少4亿吨的化学废物。而我国的化学工业产生的“三废”在全国各工业排放量中“遥遥领先”。因此,化学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我国环保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要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要对化学工业的“三废”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要着重对个别有毒污染物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在大量生产国际明令禁止和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产品,因此,对它们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是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

1.2绿色化学的环保作用

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塑料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在现今社会日益严重,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白色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现在,全世界每年都会生产一亿吨左右的塑料制品,而每年全世界塑料废弃物的排放量多达五千万吨,几乎一半的塑料制品没有被合理使用,我国的排放量也有一百五十万吨左右。塑料废弃物随意丢弃,不仅影响了城市市容,还污染了环境,造成“白色污染”。众所周知,塑料制品的降解能力很差,几乎“百年不腐,千年不败”。因此,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率,研发并使用轻薄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实现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对于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至关重要。可降解、无毒无害新型塑料制品的研发已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这将是解决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1.3我国化学能源短缺

我国的资源、能源人均占有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尽管能源短缺,我国每年都会有一半多的能源被浪费掉,同时不合理的使用还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实现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或者是实现现有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循环使用。

2化学工业环保的方法

2.1科学处理“三废”

在“三废”的处理过程中不应该生成新的污染物,这样才能减少或防止再次污染。比如对废气的处理,要掌握废气的回收和处理方法;对于废水的处理,要让水质符合排放的标准。

2.2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推广清洁能源,不但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减轻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在现在的能源结构中,推广清洁能源会面临巨大挑战。应对挑战,首先要加强能源的管理与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引导能源向清洁方向发展;其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保证清洁能源的顺利推广,比如政府出台治理“三废”的办法;再次,研究并开发清洁技术,比如推广无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最后,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2.3开发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大大制约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加强开发生物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对于化学工业及环保都至关重要。

3如何走绿色化学发展道路,创建绿色产业

3.1依托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开发绿色产品

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搞好绿色产业中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国家应加强对“绿色革命”的认识,使绿色产业成为化学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我国加大对绿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大规模效益;加强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化学产品的技术档次;完善和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化学工业会朝着绿色产业转变,这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使化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3.2根据环境和社会发展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化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国家战略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同时要坚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化学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倡导绿色化学。

3.3发挥绿色产业的辐射和延伸作用

绿色化学工业应将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同绿色产品的研发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构建有特色的绿色产业。化学工业的环保会使得其他行业纷纷效仿,共同打造环保、绿色产业链。

3.4加快生物高技术开发

化学与生物技术原本就不分家,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生化技术。当今社会,要想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就必须运用高科技、新技术。其中化学与生物技术结合,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化学工业的环保工作,使绿色化学能够持久健康发展。

3.5加大环保宣传,达成共识

要想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就必须加大宣传化学工业环保的力度,引导工人和群众进一步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比如种植农作物时,使用劣质、毒性大的农药会使农作物减产,而安全、无公害的农药则使农作物健康生长,甚至增产。另外,还要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化学绿色产业的综合效益。

4总结

总之,绿色化学是传统化学工业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结果。绿色化学要求做到化学生产活动考虑环境及生态的利益,它的研究势必会使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让我国的化学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必须依赖化工领域的创新与突破―绿色化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消除污染源,彻底解决化学工业污染。服务化工环保,共创绿色产业,是我国化学工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连爱兰.保护环境提倡绿色化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1).

[2]韩布兴.绿色溶剂体系化学热力学性质及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

[3]陶春元,曹小华,徐常龙,万谦.“加、减、扩、代”促进绿色化学教育[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

绿色化学与能源范文2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

绿色化学与能源范文3

关键词:绿色科技;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084-02

绿色是我们向往的一种和谐颜色,它象征着自然、亲切、生机和安全。看到绿色我们总能联想到无毒、无害和干净,无疑绿色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颜色。由此,绿色概念也几乎向所有行业蔓延。20世纪90年代绿色科技开始在科技领域盛行,如: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绿色制造、绿色工艺、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等。那么,绿色科技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科技能够视为绿色科技?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认为“绿色科技是能够促进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1]陈昌曙认为,绿色科技就是适应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科技,是对整个科学技术活动的一种导向,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是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科学技术[2]。鲍健强认为,绿色科技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效、洁净、安全、友好的技术与产品[3]。绿色科技不仅是指一类科技,而是指代表一系列有益于改善环境的科技。笔者认为,绿色科技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看,绿色科技是站在人与科技、自然的高度,旨在运用绿色科技改善当今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技。从微观层面看,绿色科技是指人们在运用科技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再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全方位地研究和开发各种无污染、高效、节约、无毒、干净、可回收、可降解等有益于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友好技术与产品。不管是从宏观层面理解还是从微观层面理解,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绿色科技提供支撑作用。

一、绿色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离不开绿色科技的技术支撑,一方面绿色科技能够对由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进行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绿色科技是政府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在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履行生态责任的最佳技术路径[4]。绿色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并产生深远影响。

绿色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路线指导。在当前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就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构建。需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法律等方面的理念和路线作为支撑。其中,绿色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一股技术力量和路线。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实我们不可否认科技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方式,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应理性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全球变暖、耕地破坏等等,其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上,要以绿色科技路线为指导,以绿色科技为导向,运用绿色科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有科技能够走上绿色的科技路线,我们就能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真正提供绿色制度、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产出清洁、干净、安全的产品,营造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为适应现代人的快速生活,有商家大量生产一次性产品,如:筷子、塑料袋等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快节奏,以此造成的大量生活垃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绿色科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紧密相关,只有制造出绿色产品、鼓励绿色消费,就能更好地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既满足了物质需要,也美化了自然环境。坚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生活点滴做起,富有绿色意识,不使用一次性产品,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尽量节约能源资源,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开发新能源、提供新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在寻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作用下,主要用于对资源的发掘、开采。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毫无节制的矿产开采,有些煤矿已无煤可采,便成废矿。有些地方过度开采煤和地下水,城市地表出现地陷。对木材的需要,出现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失衡和水土流失。全国每年流失土壤五十多亿吨,占世界陆地剥离泥沙量的8.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每一天都在消耗大量的化石原料,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据统计,全世界的石油最多还可以使用40年。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能源需求在不断增加。与此相反,资源在锐减,不可再生资源用完即没有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污染也不断加剧,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峻。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就要充分运用绿色科技开发新能源的作用,如:重点攻关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的技术。提高绿色能源技术、环境协调材料新技术、废物减量化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率。

二、绿色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况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科技的发展相对落后,起步较晚。1972年中国参加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标志着我国绿色科技事业正式发展起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提出“将绿色科技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规划,除进行至关重要的投资导向外,国家还应在体制、组织、政策以及科技法制保障等方面实行全面的调整和政策导向”[5]。从此以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环境科技发展规划、环保保护法等政策法规。各种环保和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促使中国绿色科技的研发和实际应用产生成效。如: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不断开发应用等。同时,绿色科技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绿色科技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绿色科技在此背景下得到更充分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绿色科技的发展能够取得较大成就,其一是绿色科技的生态性,有利于生态环保的发展。绿色科技较以往的传统科技而言,着重强调修复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保护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财富在不断增加,科技也得到迅猛发展,我们身边的环境却在不断恶化。在一些地方错误的政绩观指导下,传统的黑色科技运用到经济建设当中,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新时期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黑色科技在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面前已很难立足,绿色科技以其具有的环保性正在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而绿色科技是在提高自身科技含量的同时,以生态学原理为标准推进科技的发展,并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如:太阳能、风能的开发与使用、电动汽车、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生物医药等等。其二是绿色科技的整体性、共赢性,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哲学家埃吕尔认为,技术进步的最大问题是技术的相互关系和信息,发明并不是头等重要,头等重要的是结合多个技术的能力[6]。绿色科技正是能够结合多种科技,优势互补,全面发展的科技。它所结合的科技领域有生物学、电子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借助以上学科的技术原理,全面系统综合各自的优点,使绿色科技的发展更加缜密和有效。同时,绿色科技不仅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中起重要作用,它还能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呈现共赢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其无毒、无害、无污染、安全环保、干净、清洁等特性,决定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大量绿色科技的开发与使用,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绿色科技包括的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循环利用等模式与工艺,全方面地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科技、社会的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然而我国绿色科技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的发展依然是能源消耗强度大,难以做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绿色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绿色科技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环保产品绿色技术含量不高;缺少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民众的绿色科技意识还不强等。

三、促进绿色科技发展的具体举措

解决我国绿色科技发展提升的问题,需要观念转变、政府扶持、企业积极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努力、广大社会民众的配合。通过发展绿色科技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发使用新的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一,坚持绿色原则,建立绿色科技监控机制。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绿色科技支撑,更需要绿色科技水平的提高。国际社会对绿色的标准越来越高,国内也是一样。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促进绿色科技的标准化规范,有些科技的发明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如:杀虫剂的发明和使用能够快速解决农作物的虫害问题,但长期使用会引发生物链断裂的问题。从长久来看会破坏我们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原则,建立绿色科技监控机制。对绿色科技成果做好长期的跟踪调查,及时评估,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做到绿色科技能够一直服务于环境问题的解决,不对环境产生新的破坏。这样就能与国际接轨,规范绿色科技的研制开发。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绿色科技意识。随着绿色科技的向前发展,技术的不断完善。绿色科技不仅只会出现在企业、科研部门,它也会出现在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的家庭当中。要怎样才能更好地普及和运用绿色科技?这就需要广泛普及科普知识,提高广大民众的绿色科技意识。比如:生活垃圾中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哪些有害,哪些无害。要培养垃圾分类化处理的意识,使先进的技术能够正常有序开展工作。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第一,在高校、中小学构建正规系统绿色科技知识与生态责任教育,学校是绿色科技意识传播和宣传的前沿阵地。具有宣传范围广、专业知识到位和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第二,在科研机构和企业注重宣传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科研机构和企业是绿色科技的研发和使用主体,在研发和使用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绿色科技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在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绿色科技意识宣传活动,如搭建科技知识宣传栏、举办绿色科技知识讲座、观看绿色科技纪录片等。加强社区绿色科技意识氛围,创建社区绿色科技文化。

第三,加强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自身科技发展的不足之处,主动向发达国家学习。可以公费派国内优秀科技人才到国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学习、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注重引进国外优秀的科技人才、科学家,与国内科技人才协同合作,加强培养,努力形成一支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技领军团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产品,组织专家团队对其研究,再结合本国国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其转化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绿色科技。同时,要大力推进国家间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交流,倡导同一个地球理念,实现绿色科技的共享。

第四,推动绿色科技走向产业化经营。绿色科技如果能在社会产生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绿色科技向前发展。传统的一些科技很大程度上只能单方向产生经济效益,没有顾及环境的保护。如果能将绿色科技向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前景非常看好的是高效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如:江西近来在科技领域大力实施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有成效,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批创新型企业正逐步成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龙头,如光伏产业赛维LDK、晶科能源、风能核能及节能产业力德、华电等。逐步形成了景德镇陶瓷、新余新能源、南昌航空及半导体照明、宜春锂电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江西省的环境状况改善起到了强有力的绿色科技支撑,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绿色科技是一种环保、清洁的科学技术,能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要充分认识绿色科技的功用,了解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探索发展绿色科技的具体举措,更好运用绿色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科技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闵恩泽,吴巍.绿色化学化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陈昌曙.关于发展“绿色科技”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3]鲍健强.绿色科技的发展特点和理性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李鸣.绿色科技: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J].前沿,2010(19).

绿色化学与能源范文4

关键词: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章编码

绿色理念是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在调整人类行为的同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理念。从宏观上讲,绿色理念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整个自然的平衡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理念之下,交通工程建筑的环保性与生态性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积极实践绿色理念这一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人类在公路建筑与自然环境这两者之间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在学科建设上,直接促进了建筑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实际应用上,为生态保护的全面发展与交通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

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理解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是工程建筑行业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紧跟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直接表现。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念、地域等差异,当前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缺少较为统一、详细的认识,但就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而言,有三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方便的交通工程建筑,让人们能够在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出行。其次,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在节约资源这一环节去实现交通工程建筑的绿色理念。最后,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二、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与交通工程的专业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生态学、社会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使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在对WBS方法的运用之上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的评价分解,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讲,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建筑材料”,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材料选择和循环利用”,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气候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自然能源利用,能源节约措施;土地利用,土地负荷;有害物质含量,材料对生态的影响;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再生性”。

三、加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组件的建立

在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进而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高效。其主要途径有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工具的升级,总体思路为将数据库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核心,让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整个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可使用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组件。具体来讲,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存储数据的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对象,为数据库的读写与输入提供机制的r数据适配器以及对详细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的t数据集。

四、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框架

以数据库组件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确立,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对用户界面进行美观、友好、和谐的设计,让各种类型的大量数据能够在多种结构之上进行连接,从而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模型进行完整而合理的建立。详细来讲,整个模型以外部数据为开端,将该数据输入界面后在后台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然后在数据系统的作用之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以及比较等多种内容,然后再通过数据输出界面将评价指标值进行输出,最后在综合评价模块这一环节输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这一详细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整个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系统特点,该体系是在数据库这一核心平台之结合借口技术等多种功能而进行评价工作的评价体系。如此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在智能化与系统化的结构与特点之下,不仅可以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进行较为全面与较为准确的评价,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长久发展、为世界的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五、总结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不仅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而且能够对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此外,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诸如这些特点都是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是在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智能化与系统化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数据库技术则是该系统当中的重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应用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质量高低,因而要在智能化理念的支撑之下对数据库技术进行充分的、恰当的使用,为整个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优化提供必要的依据与支撑。本文当中所提及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确立与构思仍是较为初级的设想,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娜.给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石家庄交通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06)

绿色化学与能源范文5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是一种将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益综合考虑在内的现代制造模式。长期以来,环境、资源、人口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严峻程度日益剧增,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应将绿色制造理念渗透到机械制造中,积极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无害化。

1.绿色制造的内涵及绿色制造理念的主要内容

1.1绿色制造的内涵

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简称GM)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绿色制造涉及制造、环境保护、资源优化利用三个领域,与传统制造有本质的区别,它对产品生命周期实施综合预防污染战略,通过减少污染源和保证环境安全的回收利用,使废弃物最小化或消失在生产过程中,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绿色制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绝对的绿色是不存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制造的目标、内容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与提高,并不断完善。绿色制造必须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的动态相适应,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持续过程。

1.2绿色制造理念的主要内容

绿色制造理念的核心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的材料以及清洁能源,通过运用绿色制造的理念来设计产品,以此来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模式,总的来说,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再制造绿色制造理念的组成内容。因此,再制造的过程中,要求考虑到产品制造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做到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2.影响制造系统的因素

影响制造系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决定了实施绿色制造涉及的问题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绿色制造技术从内容上应包括“五绿”,即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和绿色处理等五个方面。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以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的设计过程,它要求在产品及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把产品的基本属性和环境属性紧密结合,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除满足产品的物理目标外,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在绿色制造实施问题中,绿色设计是关键。

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一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的材料。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加工技术,它与清洁生产密切相关。它要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减少或消除危险废物及有毒化学品的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健康威胁和相关环境的污染,并能生产出安全的、 与环境兼容的产品。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作为产品的包装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各种包装材料占据了废弃物的很大一部分份额,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置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塑料和复合化工产品,很多是难以回收和再利用的,只能焚烧或掩埋处理,有的降解周期可达上百年,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产品应简化包装,或尽量选择无毒、无公害、可回收或易于降解的材料如纸等,既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后的处置费用。

绿色处理:绿色处理(即回收)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回收策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寿命终了的产品最终通过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之中。它们包括重新使用或利用、继续使用或利用。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般在设计中主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拆卸是实现有效回收策略的重要手段,只有拆卸才能实现完全的材料回收和可能的零部件再利用,只有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考虑报废后的拆卸问题,才能实现产品最终的高效回收。

3.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类型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就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再与材料科学、表面技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具有先进性的制造工艺技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分为:资源节约型工艺、能源节省型工艺和环境保护型工艺三个类型。

3.1资源节约型的工艺技术

资源节约型的工艺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原材料消耗的工艺技术。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着手,实现节约资源。在设计方面,通过减少零件数量、减轻零件重量、优化产品设计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在工艺方面,通过优化毛坯制造技术、少无切屑加工技术、干式加工技术、新型特种加工技术等减小材料消耗。

3.2能源节省型工艺技术

加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而大部分则转化为其它能量形式而消耗掉。绿色制造理念,为针对这些能量的损失,提供了一下几项绿色的技术措施:(1)公益节能技术。工艺节能技术是指改变原来的耗能大的机械工艺中加工的技术,采用科学、先进的工艺节能技术以及绿色新工装。(2)适当的利用新能源。适当的利用新能源是指可再生的资源和污染资源。(3)管理节能技术,管理节能技术是指对能源管理进一步加强,避免设备空车运转和能源浪费显现。(4)低能耗的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将绿色设备和制造装备都尽可能的想着低能耗的方向运用。

3.3环保型工艺技术

生产过程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当给系统输入加工过程所要求的各要素时,系统输出最终目标产品外,还会输出对环境、操作者等有影响或危害的物质,如废液、 废气、皮渣、噪声等。环保型工艺技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工艺没计阶段全面考虑,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同时增加末端治理技术。

4.结束语

绿色工艺以成为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被众多生产制造管理者所重视。绿色工艺尚属新兴概念,还存在着很多混淆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和多学科各门类密切配合,完成绿色制造多目标性与跨学科性的深入研究,实现理论和技术上的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论绿色制造与新型机械制造工艺[J].才智,2011(12).

[2]黄湖生.机械制造工艺在绿色制造意义上的对策[J].广东科技,2011(10).

[3]朱道锋.浅谈绿色制造环境下的机械制造工艺[J].河南科技,2010(14).

[4]赵宏平.基于绿色制造的新型机械制造工艺[J].机电信息,2011(12).

[5]齐明思,齐明贞,宫文龙.浅谈绿色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06(03).

绿色化学与能源范文6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分类号】:TU201

0引言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建筑这一理念在建筑设计中逐步发展推广。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借助于生态学理念、生态住宅以及现代建筑科技等内容,将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合理安排,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构成可循环的有机整体,。绿色生态建筑由于充分利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因此具有低能耗、无污染、高校、生态平衡以及居住舒适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调节与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实现了住户、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作为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建筑学、生态学以及智能技术,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规划,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这对于推动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高标准与特色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本质要求就是将建筑物视为微型生态系统,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元素对建筑设计作品进行生态化的塑造。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要求来开展设计:

(1)节约资源、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资源消耗少、无污染且可循环。因此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上应该遵循节约的原则,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可再生、绿色、无害资源,通过协调设计构造出资源节约、能源利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2)注重建筑的生态和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用户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尊重建筑区域的生态规律,结合建筑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客观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通风、采光、保温的自然特性。

(3)切合区域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直接照搬西方设计作品,而不是借鉴西方作品中成功的设计方法与成熟的设计理念,没有深层次的考虑绿色生态建筑的地域性特点,生态环保与绿色节能效果较差。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或者是区域条件,这也是绿色生态建筑需要重点完善的方面

(4)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够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在为建筑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基础上,引入实施绿色、低碳、环保设计理念。不能刻意的强行植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造成建筑物层次与品质的下降。

(5)更加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绿色生态建筑突出了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分析建筑文化、经济发展条件、地理位置、气候资料等多项因素,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

2绿色生态建筑的具体设计内容分析

2.1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首先应该进行整体的规划,按照生态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建筑的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采取智能化、生态化、花园式的建筑环境设计模式。在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上,要对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形成多品种、层次感、立体感的绿化环境,对绿色生态建筑区域的小气候进行改善,使绿色生态建筑用户生活环境更加贴近于自然。

2.2绿色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

(1)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与能耗水平,对于绿色生态建筑护结构结构上应该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改善门窗的气密性,以提高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对于现阶段应用较广的玻璃幕墙,应该注意采用双层幕墙结构体系,提高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以及遮阳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建筑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

(2)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应该结合建筑的外部环境结构,选择能源的利用效率高、水资源的节约效果好、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以及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暖通空调系统。并借助于蓄能技术、热泵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动态变流量控制技术、系统水流量与负荷同步智能控制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3)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透光效果,通过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减少对于人工照明的依赖。其次,在照明设备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同时尽可能的采用太阳能,通过配备光电板采用光电技术获取能源。

(4)水资源节约与节能利用设计。首先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设计,主要是增加设置雨水收集使用以及中水处理使用技术,将雨水收集以后用于卫生保洁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以及车辆冲洗用水等,减少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对于节能利用设计,重点是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技术的设计使用,减小能源消耗的前提下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发生。

2.3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主要是绿色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室内噪声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具体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绿色生态建筑通风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尽可能的采取自然通风的方式,尽量减少各种机械通风设计内容,通过对建筑群落设计、户型设计以及朝向设计等内容,改善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状况。

(2)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噪声控制。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噪声设计,重点是对空调机房与其他房间采用隔音墙分开,对于水泵机组等采取减震设施,对于门窗采用隔声玻璃,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3)绿色生态建筑绿化景观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自然以及使用的原则,通过在小区内部合理的配置植物,通过采用乔木、灌木等复层绿化,提高绿色生态建筑的生态与景观效果。

结语

在当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师应该深入分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手法,总结绿色生态建筑成功设计经验,积极采用先进超前的设计理念,在确保生态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建筑的绿色、低碳与环保,推动建筑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捷.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北京规划建设,2010,(02).

[2] 王涛.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3] 王玉玲.谈节能环保型建筑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