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改革范例6篇

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1

目前,我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专业有物理学、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课的学时从16到3时之间不等。实验项目的开设以传统的基础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实验项目的设置也没有根据专业能力需要的不同而不同这与我校根据不同模块培养不同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严重不符。综上所述,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状况存在着“学时少、无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无专业针对性”的问题,远达不到学校运用模块化教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模块化改革思路

1.模块的设计。

模块的设计方针必须紧扣各专业所要求培养的专业能力。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践类课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设置基础模块,通过若干个基础性实验的训练,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获得以上基本的实验技能。在这个模块里,教师需对整个实验过程讲解得比较透彻,以利于几乎没有物理实验经验的大一新生理解。这样可以使其快速入门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模块为根据不同专业设计的专业模块。物理学主要可分为力、热、光、电学四个大块,涵盖了各个理工科所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但是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偏重于电磁学),此模块的内涵是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物理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设置了电子(针对电子工程、计算机、物联网等专业)、化工(针对化工、食品等专业)和机械(针对机械、轮机等专业)三大专业模块。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都可在里面选择一个专业对口的模块。以电子模块为例,该模块里设置了惠斯登电桥测电阻、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示波器的使用、RLC电路特性研究、万用电表的组装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训练,使电子相关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基本的电学元件、电路的连接和电学仪器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第三个模块为设计性模块。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模块的训练,已经掌握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思路、仪器的操作方法、数据处理计算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在最后一个设计性模块中,我们设置了若干个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和目标,整个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独立进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性模块旨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密度的关系探究》中,教师仅给出“通过至少3种不同密度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探究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密度的关系”这个目标,学生需要自己选择所要测量的液体种类,密度的测量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方法以及正确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由于我校在开展设计性实验上起步较晚,因此设计性实验项目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阶段,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2.建立新的考核方式。

一直以来我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实验报告60%,平时实验规范过程10%,期末理论考试30%。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进行期末理论考试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整。新的考核方式是将期末理论考试取消,取而代之的一个自选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在教师所给出的若干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选择一个,在规定的4个课时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教师以整个实验的设计方案、操作过程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为依据给出评价。这个考核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占总比重的30%。相比于理论考试,新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设置大学物理实验这门实践课的初衷,即让学生掌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2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工作室

形象设计专业在实施一体化模块教学中,推行了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成立形象设计专业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模块教学和项目引入相结合的方式,在项目教学中,实现模块教学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依附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岗位能力的需求。教学针对性和实践性强、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在工作室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市场的需求和岗位的要求,利用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位学生认真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团队合作,对教学结果来说是创新的突破。这种新型的一体化模块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中,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责任心、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二、系统构建了“艺术、技艺、创意三融合”工学结合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以及一体化授课进度表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学院邀请韩国合作院校专家以及国内行业专家、教授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美容美发与造型(化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确立为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两个对接:教师、学生与企业、行业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了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一体化模块化课程。一体化模块教学的特点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遵循“岗位需求,实用为主”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功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分类,建立若干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先临摹后创作的创新能力。

(二)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中创新推行“活页累积教学法”

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艺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形象设计专业在探索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创新“活页累积教学法”。所谓“活页累积”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项目”进行教学,利用活页文件夹,让学生用活页笔记的形式把课堂中学习到的技能操作知识点、实施过程的关键步骤、自己完成的此项目的过程、作品效果等分步、分时段予以整理,每个技能训练项目结束后整理一次,积累成册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活页这种载体,完成知识的累积、技能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累积、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的累积。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努力、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三、形象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推行

本专业构建了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并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导师”制。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分开授课的方式。把学校的课程学习与就业岗位进行无缝对接,有效地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设计专业一体化模块教学培养了一批一体化的骨干教师,在模块教学中,引进企业优秀的导师进校园。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内容、分重点地进行双导师授课,有效弥补了校内教师岗位职业能力的缺陷。在一体化的模块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校外企业方的实训产地。校内一体化实训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双实训场所,解决了校外导师时间安排紧张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实训的地点和时间。一体化模块教学在形象设计专业的应用与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把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进行具体的模块分工,选择学生所喜爱的课程和岗位模块。企业有专门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帮教。校内教师做好跟踪记录,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学习技能、岗位匹配度等相关数据。本专业通过改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实施一体化模块教学,以岗位训练为核心,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本位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形象设计专业一体化模块教学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专业一体化核心课程设置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能力。一体化模块教学探索与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又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8):68.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模块化 模块整合 自主学习 考核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39-02

近几年来,本着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学院开展了模块化教学改革,据此数学与物理系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了模块化改革工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学生只是具备和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类问题的能力成为数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要素之一,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计算机类课程并整合相关模块成为数学专业模块化改革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该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现状与背景分析

数学与物理系开展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同步于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项目,已4年有余。在最初的改革中,通过具体的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了该系数学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针对该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结合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性质,建立了《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模块I》《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模块II》和《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模块III》,并根据模块化改革的要求编写了相应模块教学大纲。在模块建立初,计算机类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程序设计》,一个是《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该模块属于专业拓展模块。模块实施后,发现学生对于拓展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通过多次追踪和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课程开始时,学生还能掌握课程内容一二,随着内容的深入,大部分学生觉得很难学习下去,这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是拓展模块,拓展模块是对学生能力的补充和扩展,被学生潜在地当作了选修课。于是针对该课程的关注程度和喜欢程度大大降低,学生们并没有考虑到《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因而学生对该模块课程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2 计算机类课程模块整合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数学专业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通过分析,作为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通过计算机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课程,而《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单独的一模块,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显然不能充分完成知、情、能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分布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和二年级下学期。由于两个模块课程独立教学且分不同学期,对于学生来说无法充分理解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

因此,作为数学专业模块化改革的模块负责人,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模块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化的具体实施

3.1 《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模块

3.1.1 模块化后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课程在模块化课程体系框架中具体为《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该模块在人才培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模块教学由课程教学变成实训,如计算机基础实验,模K内容实施在计算机机房开展。按照培养方案该模块在第二学期完成。同时结合专业特性,模块内容增加了数学软件Matlab基础及应用。该模块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及数学软件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操作系统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Matlab的使用等。并且通过相应上机实验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合作的能力和方式方法;培养完成项目的能力和方式及正确撰写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方法,课时为48学时。该模块的主要内容为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Excel、数学软件Matlab。该模块课程的学量是84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24学时,自主学习36学时。

3.1.2 模块化后的考试方案

由于该模块课程在机房内完成,因此课程考核以实践考核为主,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2 《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模块

3.2.1 模块化后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程序设计》模块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以C为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掌握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手段,为后续专业拓展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将《程序设计》模块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成为新的模块《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I》,模块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程序设计,在此基础上逐渐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内容融入到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筛选和适当的删减。整合后的模块课程总学时为140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24学时,自主学习60学时。

3.2.2 模块化后的考试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模块化后课程考核依然采用该校特有的N+2考核方案,同时增加了自主学习任务,具体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4 结语

该文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计算机类课程入手,在学院模块化改革中,通过模块实践和应用,将模块进行了整合。在后续的教学研究中结合专业能力要素需求,将会适当地引入新兴模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夯实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以便学生进一步取得更高、更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潮流.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 柳青,沈明.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技工学校 机械制图 模块化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属于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用于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创造力、机械图绘制、识别机械工程图样能力等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必须进行改革。

一、技工学校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端

1.过分重视教师教

根据大纲教学要求,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上是由教师借助教学模型、教具在黑板上绘制图形,然后向学生进行讲解的模式展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这种过分重视教师教的技工学校机械制图传统教学模式,既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教学效率,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必将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果。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已根深蒂固在教师们的思想当中,很难彻底改变,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自身有限的专业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将课程教学局限于课本之内,而难以向实践教学拓展。

二、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1.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在技工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要想发展模块化教学,就必须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对实训教学环节进行强化,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实践技能培养是模块化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适当缩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机械绘图训练,以此增强自身对机械工程各种图样的绘制与识别能力。

另外,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如计算机软件制图、徒手绘图、尺规绘图、零件绘图等。其中,计算机软件制图作为当前及未来工程领域最主要的绘图方式之一,应引起教师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计算机软件绘图应作为技工学校机械制图实训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的制图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软件制图水平,无疑对其今后的就业有着极大的帮助,对现有教学模式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在发展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刻不容缓。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大胆探索与尝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教学方法,并学会将教学中以教为重心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学为重心转变,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为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环节,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将学生的学与做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小结

当今社会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技工学校作为机械类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其开设的机械制图课程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应用,使得机械制图课程在培养学生多项基础专业技能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技工学校应积极致力于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工作,以加快该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玮.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2]张明远.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4(5).

[3]周四凤.关于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2(6).

[4]贺秀英.对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5

Abstract: The propose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s to train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other demands. The foreign language level is one of the standards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and make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make the modular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urg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pilo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the hierarchical modular teaching mode to explore a new way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关键词: 模块化;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Key words: modularity;applied undergraduat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86-02

0 引言

模块化教学是根据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内容及时间安排上自成一体,教学评估采用学分制计量、能力测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化、全方位测评手段。其核心思想是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调整为以知识输出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此外,模块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可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发展,不断和设计并更新模块内容,从而为学生具备未来生活、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教授于1976年提出“模块”概念。模块化教育理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流派是CBE――能力本位教育,以及MES――模块式技能培训。其中,CBE英文全称是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通常称之为“能力模块”。MES,英文全称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围绕技能培训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实在我国,早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是多模块分层次教学的雏形。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并且重点提出:“新教学模式应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①教材单一,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和普通高校是同一版本教材,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数生源素质相对低,英语基础差,采用普通高校统一的教材势必使多数学生降低对英语的兴趣,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影响了教学质量。

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完全脱节。虽然部分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由于缺乏配套教师、教材,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常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兴趣较差,教学效果差。

③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仍然采用传统学术型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授学生,而忽视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的培养。

④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一方面,因为扩大招生规模,大部分的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本来就不高,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一方面,长久以来,学生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应试教育,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在英语的实际应用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⑤全部学生一个标准实行大班制教学,严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2 模块化教学的优越性

①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可选择和发展空间。采用模块化教学,不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模块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或科研需要集中精力研究并承担相应模块的教学,这样术有专攻,教师教学组织变得轻松了,科研方面也容易出成绩。

③采用模块化教学,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块中,每个模块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各个课程模块之间又紧密相连,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整个模块体系又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导思想。比起传统的长达两年才能完成一个目标相比,学生每个学期完成不同的目标要更加轻松而有效。

④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评价方面的弊端。传统而单调的统一期中、期末考试和评价标准,静态单向的评价结果,让学生经常感觉枯燥而疲惫,甚至因此失去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而模块化教学多维度、立体化的课堂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总之,模块化教学能满足不同程度、不同需要、不同兴趣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增加了教与学的空间和自由度,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3 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在课程设置方面,提供给学生多个模块进行选择 首先,入学时新生参加英语摸底测试,并把摸底测试中听说读写译各个模块的成绩公布给考生,让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成绩做到心中有底,便于后面他们对模块的选择。

设定《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为必选课程,每周2课时,共开设4个学期,占4个学分。而这门课程的学生则根据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每学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除了每周2个课时的必修课,学校还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大学外语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第一、二学期以通识类模块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主要以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模块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第三、四学期以专业英语、考级考证为主。每个模块每周2个课时,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选择至少2个模块才能拿到相应的4个学分。

选修课程模块如下:第一学期开设:泛读、听力、词汇、语法、写作、口语、大学英语四级培训。第二学期开设:泛读、听力、口语、英汉翻译、写作、英美文化概况、大学英语四级培训。第三学期开设:各类专业英语、英语影视欣赏、英汉翻译、写作、大学英语四级培训。第四学期开设:英语报刊选读、各类专业英语、写作、大学英语四级培训、雅思、托福等。

考虑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社会效应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每个学期都提供给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培训课程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考试时间。达到425分以上者可以报考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根据报考人数来决定是否需要开设六级培训课程。

对于专业类英语课程,考虑到师资、教材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只有先开设大类模块,如建筑工程英语、财经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会展英语等供学生选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学习,学校承认相应的学分。

除了大学英语类课程而外,还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第二外语类课程选择,包括泰语、日语、韩语、越南等。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而且也具有专业能力,即使领域能力欠佳的学生也能得到英语应用技巧方面的训练。

3.2 在教学方法方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相应地做出调整。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3S中心教学模式”。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3 重新构建立体化的大学英语质量标准体系 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对英语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就是要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模式,而要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将考核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把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业完成情况、网络自主学习情况、基本技能测评,划分成不同的考核比例,采取结束学科后理论知识考核与技能的总考核。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考级考证,对于在大一或大二期间就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同学,承认成绩并且可以免修后面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该评估模式着重体现了考核过程,突出对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考评,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立体化评估标准。

3.4 建设大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组织教学 一方面,开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网络自主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充分体现个性化,即既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3.5 外教组织小班口语教学 由于外籍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国内教师存在差异,教学模式也必然各有特点,在理论灌输与实践应用之间,外教比较侧重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外教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在校学期的四个学期内,学校可以按照每周一节的频率为学生开设口语课,使学生从接触英语专业开始就直接与外教交流,接触到地道的英语。此外,建议外教定期开办中英文化讲座,为学生介绍更多西方的风土人情,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分级次模块化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深度结合,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均同步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提高了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及其对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岗位对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修订[J].中国外语,2008(1).

[3]张虹.层次化立体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外语2009(3).

[4]李庆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分模块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6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0

目前,高等院校大多拥有理工,文史管理,艺体等多个学科门类,无论哪门学科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科研与实际的应用工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其它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文针对近年来由于学生基础不同造成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难以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的问题,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的特点,在分层的基础上,引入模块化的思想,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主地选择修课时间和学习模块,同时也利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形成了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逐渐突显出来:

1、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步下移到中小学,由于各地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层度不同,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非入学考试的内容,学校及学生的重视层度不同。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由于基础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很大不同。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的内容对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力不大,在课堂上讲授,会让他们感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缺乏新意,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影响到后续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反映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老师讲课太快,上机实验内容无法及时消化。

2、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讲授+上机操作的形式,但通常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集中授课,课堂讲授采用的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教学模式,学生上机操作时进行模仿练习的内容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容少。

3、教学内容按照统一的教材来安排,且部分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交叉,知识点涵盖过于宽泛,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的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也必须掌握计算机编程吗?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会数据统计和报表的制作,事实上,各种不同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是有差别的。

上述问题,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跟不上",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的甚至丧失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根据形势发展科学设定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资源,为各类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知识能力与水平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促进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是按学生的整体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通过对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对经全面测试达标的学生准予免修,根据测试和学生自愿相结合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对普通班,相对计算机基础较差,教学内容需要更细致、具体,并适当增加一些上机实验课时数,这样有利于基础稍差的学生理解、消化。二是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分层,按理工类、文史管理类、艺体类专业不同的需求,分别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模块,以模块作为教学单位,根据教学要求把模块组合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课程体系,统筹制定教学方案,在规定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基于对每项计算机应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还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它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也利于学校灵活而合理地安排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1.按知识单元划分课程模块

划分课程模块是实行模块化教学的前提,高校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要求尽管差异较大,但仔细分析各个学科学生今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方向,在基础教学这个层面上,还是可以将它们分为三大类:理工类、文史管理类、艺体类,每个大类的院系之间的要求比较相近。理工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能力;文史管理类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专业软件,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及电子商务应用的能力;艺体类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平面设计和计算机音频编辑的能力。

划分课程模块需要对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充分考虑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根据学习先后次序组合成教学模块。同时对教学模块设定属性,包括适用专业、教学目标、知识基础、教材、学时、教学方法、教室条件、实验内容、实验学时及考核标准等。本文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及应用、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12个基本模块。每个教师讲授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主地选择修课时间和学习模块,可以在同一段时期内同时学习多个没有通过考试的模块,也可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完成课程所有内容的学习,并且通过模块考试,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合格成绩。这种模块化教学体现了因人施教,也让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根据理工类、文史管理类和艺体类的专业特点不同,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学时分配见表1。模块1至模块9属于公共基础知识部分,每个专业的学生均须掌握。其余三个模块由不同的专业分别选修。其中,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强,因此,比较适合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文史管理类的学生侧重于数据的分析与管理,因此,学习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艺体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三维建模与动画基础这样的应用型软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综合组班排课

综合组班排课是根据各模块的先后顺序、教学时间长短、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生选择模块情况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安排,将模块进行必要的连结、分类、组合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通过对教师、学生、投影教室、实验室等进行合理调配,排出每个教学班和每位教师的课表,安排出统一的授课计划。

3、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

这是模块化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并将每一模块中一系列的单项技能溶于子目标中,子目标的实现可采用下达任务书的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结果都非常清楚。设计每个模块的子目标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程度的参差不齐,子目标知识点的设计要求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通过上机实践和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技能综合运用,并加以发挥,直至应用到其它执行同样任务的软件上。整个教学过程重能力,学习任务作业化。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条件。

4、分模块考核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中,考核是改革的重心所在。考核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对学生的考核分模块进行,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立即进行检查、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转入下一模块的学习。分模块考核不仅可以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使考核过程化,避免了学生集中考试时对教学资源的大量需求。

四、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模块化教学提供支持

1、课堂教学深入多媒体机房

计算机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各项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在机房安装投影,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移至机房来上。使学生能看到教师通过投影演示相关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每人一台机器,又保证了理论讲解后马上练习,充分实现了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便于教师真实有效地掌握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教学上的调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网络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在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精品网络课程。精品网络课程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精品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自主性、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等特点。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包含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他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得到很好的运用,关键在做好每一个环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模块化教学是必然的趋势,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及时更新案例,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