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课程设计范例

模块化课程设计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1

对于高职英语课程而言,在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模块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与内容开展,但在模块形式方面可以体现多元性特征(将包括课堂讲授、练习、实习、研讨等多种方式融合在其中),以达到覆盖高职英语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模块化课程设计方式下所划分的各个子模块具有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教学单位以及评价单位。但与此同时,各个子模块又在横向空间上与其他子模块发生联系,并最终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更大目标的模块化课程。

二、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是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的集中表现。要使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对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掌握“有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同时具备“实用”的职业英语知识,就需要在对高职英语进行模块化设计的过程当中,将整个英语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职业模块。

(一)基础模块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根据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标准来看: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衡量标准,达到A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600个以上;而要达到B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000个以上。然而实践研究证实: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还远远达不到此标准。同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双证书”,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计方面,相关课程内容的安排需要严格遵循“够用”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与用的结合。这也正是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中,引入基础模块的重要意义所在。具体来说,基础模块所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阶段。因此,此模块中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选取学习难度较小、学习趣味性比较高的教材内容作为集中讲解的内容。基础模块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掌握,同时兼顾一部分日常性的词汇语法使用技巧。同时,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英语技能考试的方式巩固英语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二)技能模块

技能模块即专业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学生所属专业的不同,在教材内容,以及要求学生所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与要求。例如,机械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与机械技能相关的英语词汇与知识,物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则是与物流技能相关的英语词汇与知识。在技能模块的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相关专业,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尽量通过情境引入的相关模式,介绍与专业相关的术语、词汇,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在技能模块当中,所强调的是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属专业的充分融合,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调动并逐步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技能模块需要建立在各专业实践工作情境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真实性的专业情境当中,应用英语语言完成相应的任务,突出“有用”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在展开与技能模块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任务教学法的方式,以工作过程为第一视角,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获取以及实践应用是完全建立在真实性专业环境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实践应用的重点所在,从而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也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与价值。

(三)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英语是行业英语的一类,但其具有极为突出的专业性特征。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比较常见的职业英语模块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可以说,这一模块是为职场中人,或者是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所准备的。若能够掌握职业模块所涵盖的相关英语内容,就可以说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进入职场后应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常英语相关内容来比较的话,职业模块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交流能力,以及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举例来说,将旅游专业的学生放在真实性的旅游工作岗位当中,学生需要具备应用英语向游客讲解风景名胜,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回答游客相关问题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评估职业英语掌握能力的考试比较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普考试、托业考试、博思考试等。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而言,职业模块可以说是其核心的模块。所以说,英语教师在进行职业模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英语语言的实用性。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经验,建议在对职业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应聘与求职、职场沟通技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等。通过对上述各个方面的关注,将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就业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同时,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在职业模块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的是语言应用与语言学习的充分融合,老师通过对训练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可包括个人演讲与面试,双人谈判、多人参观与接待等),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落实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条件分析

结合各大高校在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落实方面的实践经验来看,为了确保高职英语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质量,需要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措施、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改进,在满足了一定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再来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教学设备

在落实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将技能训练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当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就要求高职院校以足够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结合学生选课需求来看,此环节中所涉及到的教学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实训场地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借助校园网的优势,加强网络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对既有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二)加强教学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度与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的核心在于:加大对于班级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工作。在这样一种转变作用之下,要求对学生的管理更加注重个性,而非共性。还可以通过直接面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分级教学的方式,把同一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集中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与此同时,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达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合理提升,就需要高职院校实现对相关硬件设施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实训场地)的统筹安排,延长开放时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教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不断根据实际的需求,师资水平。可以采取让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或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评估,让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教师进行定期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教师还需要苦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形成自身的教学特长。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良好地与英语模块化教学模式相适应,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的激发与提升,重视对教师教学效益的强化,以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方式,不再局限于在纸面上的艺术创作,转而在线上创作,开拓了艺术创作的界限,改变了以往传统艺术创作的局限性,通过计算机技术,让艺术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但是,在电脑艺术设计中,电脑是媒介,是工具,而不是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载体,真正的载体是充满创作灵感的思维,所以,如果想在电脑艺术设计领域有所建树,除了需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艺术的感觉和基本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新时期的产物,伴随着科技发展而新发展出来的学科,在注重电脑技术的同时,也要求对艺术上进行匹配的培养。随着电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电脑艺术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未来的场景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就业前景非常可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毕业后的就业,都在近年来位居众多专业的前列,其一是因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所以学习的难度加大,毕业的难度更大,所以毕业生的比例在众多专业中居于地位,直接导致市场上的供不应求,所以价值上升;其二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各项工种都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艺术设计也不例外,通过计算机这个媒介,可以将艺术设计的局限性大大降低,设计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所以与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相比,在人才市场是性价比更高,自然更受雇主们的青睐。目前,随着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专业建设比较全面,但是课程设置上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改革,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学校中可以得到体现,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通过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改革,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基本情况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科包括彩色制图、平面制图、照相技术、平面设计、艺术感知体系、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等。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同时拥有较高艺术领悟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艺术设计部门、城市环境规划部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学校等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站设计、艺术力渲染、色彩感知能力拓展等工作。能从事网页规划与制作、网页美工设计、网站管理;能从事各类室内环境设计方案与施工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装饰材料与施工、建筑速写、3D-MAX、AutoCAD、PHOTOSHOP、网页三剑客、网站规划、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装饰法规与定额、环境设施设计等。就业方向:面向电视台、报社、出版社、企事业宣传部门、广告公司、商业影楼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编辑工作。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设置比较传统。电脑艺术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提高、实践结合等,很多课程的教学模式老套,没有考虑为了职业所处行业、市场等发展的变化,没有相应对课程进行调整。而电脑艺术设计这门课程,恰恰是个性比较鲜明的一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更加注重行业的发展需求,可以说是变化程度很快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灵活的教学调整机制,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该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第二,设计专业学生生源素质不高。其实,职高学校的生源危机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末普通高中扩招后,高职学校的生源就成了问题。从那时起,招收外地学生就是职高学校生存的重要途径,而政府对职高招收外地生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新政策实施后,很多随迁子女因无法通过资格审核而与职高无缘,使得职高生源危机再次凸显。“生源危机”成为影响职高发展的“瓶颈”,背后其实是“吸引力危机”。第三,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较差。设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有比较好的学习背景,但是由于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导致虽然有很好的理论观念,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施展的窘境。专业标准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也是教师的本职能力表达,理由应当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但是,仅仅具备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培养是一方面,另一个主要的方面是道德的培养,很难想象一个能力很强的毕业生,如果目中无人、不与人为善、处处与人作对,那么即使能力再强,也不会有雇主希望招聘到这样的人,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要服务于整个集体,工作是团队作战,而不是英雄主义。所以中职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通过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的给学生做好榜样,真正培养出能力突出、道德优秀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才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建立教师团队的有效管理制度,通过多维度的学习和提高,让教师从内心中形成不断提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才能切实加深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念,为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模块化课程体系简介

2.1简介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相比于世界对于模块化教育模式的探究历史,我国的起步较晚,首先在理论方面进行探究,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但是发展较快,很快从理论就向实践模块化教学迈进。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也叫任务模块,发展的时间较长,主要特点是针对工作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化培训,使得被培训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特定工作的技能需求。但是,这种模块式教育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即适用范围仅是特定行业的重复性较强或流程相对简单的工作有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受训者面对上岗的压力,学习到的往往是机械化的动作记忆,而没有融入创新性的思考,所以总体来说,不利于模块化教育的核心能力培养。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与任务模块相对应,CBE又被成为能力模块,顾名思义,主要是强调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熟练地机械掌握特定的技能。相对而言,能力模块教学的难度更大,需要老师拥有强大的专业技能以及观察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调整讲课或培训的内容和节奏,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建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建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将教育内容结构化为文理学科知识模块、学科知识与能力模块、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管理与指导教学活动的知识与能力模块、研究与反思教学活动的知识与能力模块、运用信息时代学习方法与技术的知识与能力模块等六大课程模块。这些素养与教育内容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则衍生出不同的课程系统。主要包括:基础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管理素养、研究素养、信息素养。

3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的实际意义与影响

3.1实际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原则,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利的支持,即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改善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从素质教育、效能教育的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加强学习的效率,并为未来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2设计原则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该专业特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新时期的产物,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不断发展壮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使用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因此,针对不同场景的电脑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同时也能增加人们对网络的关注;第二,该专业的就业前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鲜明的就业导向,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同样也要为了就业导向来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对于模块化的设计,就要考虑如何将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的途径,比如可以将课程设计为基础知识模块、理论技能模块、实践案例模块等,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指标。同时,新课改的一个主要方向是素质教育,因此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模块之中。

4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是一项重要的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途径,是为了更高效的将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传导给学生,并且以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比如在课程的设置上,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计算机技术是载体,艺术设计是主干,所以课程设置上需要向艺术设计倾斜,比如可以下设较多相关课程,例如艺术初体验、设计历史教学等,加深学生对主要教学内容的了解的扎实程度;对于计算机技术,当时也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但是课程设置上,可以主要加强学生对于较基础的软件、硬件、编程等领域的基本功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辅助在计算机上操作艺术设计的能力。

4.1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首先,需要确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各个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工学模块、三维设计工学模块、网页设计工学模块。

4.2设计依据。

第一,根据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室内外展览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网络媒体艺术设计等,通过市场调研,就业岗位可规纳为平面、三维、网页三个方向。第二,基于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分析。总体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全方位的电脑制图能力。技能工学模块与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适时调整模块内的课程设置。

5结束语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时期开展的课程,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未来必定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在教育阶段,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模块化设计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有利于教师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教师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医药发展繁荣[3]。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也能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国家输送优秀人才[4]。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5]。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学科,受授课教师较多、授课内容分散的影响,教师通常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讲授知识,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人生规划等的思政教育不足。中药药剂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规划,使课程思政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处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状况,不能达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评估,实践过程如下。

1研究方法

1.1教材选择

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药药剂学》(第4版)为课程教材。

1.2对象

选择2017级中药学专业4个班的2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的115名学生作为教学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另外两个班的11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仅参与课程思政调查。

1.3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案例教学法以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显著特性和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可作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6]。按照“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的要求,将思政案例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传承、发展、创新、时事热点4个模块,教师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分析章节内容关联的思政点,选择典型案例并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见图1)。

1.3.1传承模块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基础,中药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传统中药剂型(如丸、散、膏、丹)的制备过程都融入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案例素材和思政元素。案例:雷允上六神丸的制备。案例分析:泛丸是中药的传统工艺,但要泛制成如六神丸这样小如芥子的微丸,一般的中药行业很难做到,六神丸从选材到泛丸到最后成型均需人工完成,国家将六神丸的处方、工艺均作为保密的要点。具体设计见表1。

1.3.2发展模块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中药现代剂型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新,推动着中药制剂发展。案例: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的制备。案例分析:连花清瘟处方全方由金银花、连翘等13味药配制而成,该方借鉴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银翘散”的经验,同时采纳明代名医吴又可《瘟疫论》中的“逐邪”之法,体现了三朝古方共同防治疫病的实践经验,因其具有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已经在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市的诊疗方案中被推荐用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7]。具体设计见表1。

1.3.3创新模块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教学中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创新不离宗。案例:中药复方在水煎煮过程中不同有效成分在弱键诱导下能自组装形成各类超分子结构。案例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雷海民、副教授王鹏龙课题组从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的自沉淀现象得到启发,发现黄连解毒汤中黄酮苷类有效成分可与小檗碱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形和线形超分子,自组装后与小檗碱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生物膜清除能力明显改变,表明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会显著影响单体活性[8]。该研究从新视角揭示了超分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诠释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使中药复方汤剂焕发了新活力,还为中药新药尤其是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具体设计见表1。

1.3.4时事热点模块

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在教学中将时事热点问题融入课堂[9],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专业知识的密切联系。案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使用颇具争议,不良反应率居高不下,部分省份将其列入重点监控目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喜炎平、血必净、痰热清等中药注射剂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了8种中成药注射液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使用,又说明中药注射剂的科学性。具体设计见表1。

1.4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为保证课程思政顺利实施,制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思政内容,案例讨论时间的安排,如何使思政内容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按照课程思政的整体框架和实施方案修改并完善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素材收集、课件制作、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最终形成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及体现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见图2。

1.5学生在线评价

利用雨课堂在线投票功能,由教学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感受和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3),并选择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首要因素,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优秀文化传承、教学形式与方法、教师师德师风。

1.6学校督导组评价

学校督导组是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组听课后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研究结果

2.1课程思政教学感受

由表2可知,与对照班比较,教学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感受较好。

2.2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由表3可知,超过94.8%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给予优秀评价。学生认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使其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利于专业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

2.3影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课程思政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这说明课程思政要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必须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22.0%的学生认为教师师德师风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说明教师师德师风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达到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合的目的(见图3)。

2.4督导反馈

督导组听课后认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案例将中药药剂学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因此,学校督导组的听课评价为优秀。

3讨论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教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多元化密集型行业,每年均以近40%增长率发展,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从而使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所以我们高职院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交、策划以及后期制作能力,将以前的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化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今我们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很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在用模块来教学和育人,在专业配套设置实施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专业模块化教学等方面我们要不断创新改革,极力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广告人才。

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通过辅助教学设备把理论转化为更加实用和理解的操作训练课,把专业知识要点结合现代经济发展和设计成果有效结合,按照程序模块化的原则来构建教学计划,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按一定的先后逻辑思维形设计多个小模块。并“通过增删节次建模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再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配备专业课堂模块,组织形式和实践环节来开展的教学活动。

2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重要性

《广告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充满市场活力和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学科,它历史悠久,但又是学无止境的社会所需的广告艺术,广告设计与制作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而不是被动式的要求学,为老师学,为应付而学,这样的效果往往会使学生和老师教和学中失去了意义。特别是在广告设计方面,我们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模块化设计技能比赛,合理安排学生参与相应若干个子模块,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学习训练,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相比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而言,模块化教学法更适合老师和学生教和学中的能动性,更复合学校教学发展和社会所需人才。此外,模块化教学法即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国家对各高校提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科学合理地在教学模块,创新科研上进行再次深化。

3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模块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每个模块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结合,建立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作为子模块分枝(根据模块技能体系和具体目标与内容而划分的小课题)组成,使模块课程的教学形成一个“火车连接式”的教学模式。具体构建标准分为以下两点。

3.1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标准

(1)课程建设要为企业岗位需求服务,围绕对从业者的知识和技能、领域、构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企业的发展是推动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力,学校开设专业需与企业现实需求紧密结合。(2)课程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准则,教学目标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让学生对广告设计行业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能力。(3)课程模块教学过程应建立在学生评价体系上,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讲授内容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广告设计中,模块化教学方法和创意理念是加快学生学习成果和重要标准。学生在课堂操作中,辅导是学生操作实践取得的最佳成效,需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变化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相结合,对后进生要多关注和引导,使整体教学模块顺利完成,全面实施构建专业特色课程发展。

3.2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培养目标

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培养由以下五个方面模块组成:1)素质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专业基础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从事设计行业岗位工作基本专业素质,如扎实的美术功底,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视觉表达能力等;3)专业核心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完成设计方案所必备的策划创意、手绘与软件实操表现的职业核心技能;4)创新创意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创品质意识;5)职业方向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在某一具体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划分

根据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块结构,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主要模块。

4.1广告设计基础理论模块

1)先通过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动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网络媒体和生活中所见所闻来引导学生注意,如:网络、电视广告、画册、包装、标志、招牌等,同时带着思考去观赏这些作品进行优缺点讨论并提出创新创意分享,教师应通过分享启发,展现当前广告业的前景和向往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作意识。2)广告设计基础理论模块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一学期安排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能够完成素描作品的同时运用色彩搭配绘制作品,并通过平面构成设计思想来勾画平面作品,第二学期安排色彩构成(完成色彩原料搭配设计合成效果案例实践)、立体构成(通过物体想象后完成立体描绘效果案例实践)、广告摄影(通过对外界有针对性的某一目标进行摄影来制作影视和平面创意广告效果案例实践)、Photoshop图像艺术设计(通过软件操作描绘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最佳效果案例实践)、coreldrawl图形设计(通过软件操作设计扫描、创意制作、图像输出与出版印刷处理等案例实践)、图形创意设计(用不一样的个性思想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作品创新创意设计)。

4.2平面广告与数码媒体设计项目模块

平面广告与数码媒体设计项目模块安排在第三、四个学期完成,具体技能实践为:广告设计简史与展示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插画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广告综合项目设计。平面广告项目设计主要根据广告版块设计和印刷制作设置。根据第三学期所学模块内容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国内外广告与发展历程和现代行业所需,国内外作品展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作品设计,版式和广告展板设计等过程,第四个学期安排视频编辑技术,应用三维造型设计、网络广告设计、摄像技术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媒体综合项目设计、顶岗实践。数码媒体广告设计项目主要根据现代广告业发展形式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设置的。根据第四学期学生所学模块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视频动画制作效果和处理办法,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动作编辑、录制、剪辑、合成等,也要会使用3DS⁃MAX制作广告实物建模设计方法。用好网页设计与制作进行版块布局和动画添加。要把数码媒体综合项目课程贯穿于整个课程模块的教学中来推动行业发展。

4.3广告创新与创意制作模块

该模块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完成,具体技能实践为:包装设计与制作,VI综合项目设计制作、综合实训、广告创意与策划等,包括广告手绘表现和广告电脑表现两个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广告设计创意构思的基本方法,熟悉广告的特点,并通过手绘掌握广告的表现技法和电脑表现技法,掌握广告文案的写作能力;能否运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独立完成广告设计与制作效果。能根据产品的类别和客户要求准确构思广告,并完成其视觉表现。

4.4岗前职业能力培养模块

按照岗前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能力目标定位:在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剖析,把目光、专业和市场前景合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设计方向和职业能力发展。模块二,综合能力标准:要对区域和环境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发展动态,通过岗位需求可归纳为平面、影视、网页三个方向,根据自身学习强项去实现某一领域的创新与创业梦想。

5建立教学模块课堂小组辅导

(1)划分小组。小组人数4-8人为宜,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操作水平鼓励推选正负组长进行帮辅。鼓励学生不耻下问,帮辅学生需有耐心,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强化。(2)确定内容,布置任务。教师把课上案例操作讲解完后,把相似项目要求发送到学生端,由学生逐个完成,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实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操作技能。(4)评价结果。学生完成项目操作后,教师分别对作品进行分解、总结、评比,鼓励各小组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项目操作发表见解和想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和创意进行升华。

6结束语

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善于总结模块化教学的经验与特点,精练专业教材内容知识点,使模块教学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灵活把控教材模块化培养目标和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相融合。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来推动学校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曾宪章.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100-101.

[3]肖炎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元学分制”模块化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7):20-21.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5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具体到专项技能,尽管综合素质备受重视,但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在单项模块化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是融合了多学科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复杂的学习体系会造成重复性的低效率,要保证学生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就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开始。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它融合了电脑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两个方面,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较高。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电脑技能已经成为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但是,电脑技能在融合了艺术设计相关内容后必然会有较为复杂的知识脉络,要厘清交叉的新兴学科就必须将其模块化。模块化可以使学科知识体系化,教师能够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讲授,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脱节,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在能力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困境,需要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明晰化,用模块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模块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科知识体系分成相关的模块,在模块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电脑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理论的学科,在教学上对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核心,以教材为主,而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求转变这种教育理念,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模块化将学习内容类比成工厂的程序性生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分都成为单独的成分,但是在组合后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它将目标细化,将流程线条化,能够给人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快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

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模式

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建立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还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结合,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可以将具有相似性的课程合并,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课程可以模块化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基础模块、艺术鉴赏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

电脑技能种类较多,有的技能是社会普遍要求的,有的只是专业需要,因此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将具有公共性的课程分离出来。公共基础模块中的相关学科知识是对电脑技能的基础性介绍,把握这些知识是为未来更深入地学习电脑技能奠定基础。公共基础模块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常识,树立正确的学科导向。

2.专业技能基础模块

专业技能基础模块是为了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在这一模块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脑技能操作,特别是相关的软件模块与平面设计模块,学生能够有侧重点地深度研究学科发展的状况,能够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学习的专业技能。以Photoshop为例,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研究软件在专业发展上的利用途径。

3.艺术鉴赏模块

艺术鉴赏模块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电脑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艺术鉴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具有美学培养价值的课程安排在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安排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将鉴赏与教学融合,使学生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开阔视野,激发学生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科知识的特征系统优化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为学生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安排。当然,在模块化建构之后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保障实施的效果。

1.适应社会需求,完善课程体系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自身的专业培养目标,在社会中也存在相应的职位与之对应,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社会职位的需求变化,及时完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内容。特别是要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培养相关专业能力。

2.优化师资力量,科学选择教材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构在宏观上保证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但是课程的实施还需要专业教师利用科学的教材来完成,这就对教材和教师提出了标准和要求。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电脑技能知识,同时具有艺术鉴赏与评价能力,并能够在模块化课程教学中改善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选用编排科学的教材,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加强教学实践,融合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脑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创建的相关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艺术鉴赏模块,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作者:尚冬华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段晓允.电脑艺术设计在三大构成中的应用.才智,2014(17).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汽车设计;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言

汽车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基础、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结构和性能的能力,能够合理选择方案和参数,并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为以后从事汽车技术行业打下基础。汽车设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概念众多、公式量大,且相关技术革新快,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设计课程作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确定了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实行多名教师负责制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改革考核方式等。

二、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计划组织。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为8周,包括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穿插进行,即在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再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最后进行考试测验和课程设计答辩。在环节组织上,基本教学进程包括:教师课堂讲解、教师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师生答疑交流、课程考试和课程设计答辩。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并介绍设计标准和参考资料,在布置设计任务时,确定设计题目、时间安排、任务内容。2.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按照汽车结构分类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划分为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机械式变速器设计、驱动桥设计、万向传动装置设计、悬架系统设计、制动系统设计、转向系统设计等模块。实行多名教师负责制教学,每个模块的老师由在本模块有相关研究和专长的教师担任,教师负责讲解其所熟悉的方向,讲解现代汽车设计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收获更多。在教学实践上,主讲教师认真备课,悉心指导,学生可以学习到更牢固的知识,掌握更前沿的汽车科技。同时,在一些重要模块上,聘请专家或企业技术骨干举行讲座,让学生可以听取专家的设计经验,了解企业实际研发过程、技术和方法,同时了解行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每个模块化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实际设计过程。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进行设计,使其在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在课程形式上,课程设计分组仿照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一个项目小组内,对于一个给定的项目,要求分工明确,保证每个同学在每个模块的设计工作中都从事过不同的工作。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是以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为目标,主要有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设计题目。在汽车类型上,选取了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中级轿车、长途客车、城市公交车等汽车类型。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的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条件。以机械式变速器设计为例,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应仅限于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设计时间的布置,而不是细致地讲解如何进行设计。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讨论找出解决办法,以加深理解。对于小组讨论后仍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必要时给出一定的启示与指导。4.考核方式。汽车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由模块化教学课程成绩和课程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模块化教学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组成,每个模块的主讲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给出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考试或测试,以此加权求出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成绩。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课程设计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给出每个成员的表现成绩;(2)每个模块的主讲教师先根据每个小组的总体情况给出本组的基本分数,再根据指导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3)在课程设计最后完成所有材料的整理后进行设计答辩,通过考察学生的设计思路、计算分析过程、图纸绘制能力等,给出答辩成绩。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在完成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后,对本次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48人,问卷调查有以下四个题目,对问卷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1.对本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评价和建议。此项调查旨在对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内容做出评价与反馈。整体而言,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改革持支持态度。学生认为,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组织方式新颖,具有创新性,课程设计小组的形式比单纯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方式效果好,能够对本专业从事工作方向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细致的讲解和学生认真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对汽车设计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东西,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更能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回顾、巩固前期的知识和技能。2.喜欢本课程的原因分析。此项调查旨在通过学生的反馈分析出本次改革得到学生认可的方面,也是在以后深化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继续保持的地方。经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出学生喜欢本课程的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有15%的学生认同模块化教学,认为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有31%的学生支持采用分模块的课程设计,认为这样能够提高专业能力;有23%的学生喜欢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与合作;有19%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改革所呈现出来的形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有12%的学生喜欢课程设计的答辩总结阶段,可以通过老师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学生喜欢本课程原因的百分比来看,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两方面共占46%,说明近一半的学生对汽车设计的此项改革表示认同,喜欢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3.不喜欢本课程的原因分析。此项调查旨在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本次教学改革的不足,找出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原因,并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进行改善。经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出学生不喜欢本课程的五个方面,如图2所示。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有23%的学生反映教学安排不合理,主要原因分为教学安排和课时跨度两个方面,本次汽车设计时期学生正面临找工作和考研的压力,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有13%的学生认为教学与设计联系少,课程理论知识与课程设计任务不匹配,学生无法有效开展课程设计;有16%的学生感觉工作量大,学生平均每一周完成一个模块的知识学习,每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设计,任务量比较大;有29%的学生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此现象与教学安排不合理有关,也与教师监督力度不足有关;有19%的学生感觉授课时间短、无前沿知识,虽然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职称和经验,但仍在授课时间和知识更新等方面存在差异。4.对本课程的改进建议。此项调查旨在以学生的角度对本次教学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作为以后深化教学改革的参考。学生给出的课程改进建议如图3所示。从改进建议中可以看出,有23%的学生建议在开始课程之前,尤其是开始课程设计之前进行合理动员,以此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2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增大对学生的约束程度,提高教学力度;有12%的学生建议增加实践环节和企业设计师讲解环节;有24%的学生建议增加答疑次数,增加师生交流时间,以免学生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有15%的学生建议组别之间应积极交流,在进行答辩时教师应组织每个组分享各组的课题设计情况,使学生不仅掌握自己课题的设计情况,还可以了解其他课题的设计情况。

四、教学改革效果总体分析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学生的教学改革反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模块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车辆工程等工科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会接触大量的图纸和图表,这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讲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设计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设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的能力。2.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的改变。改变了以往单纯以考试卷面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情况,降低了卷面成绩在总体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学生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设计成绩、表现成绩三部分组成,使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3.课程设计的实施凸显了车辆工程专业在制造业中的鲜明特色。通过对汽车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及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理顺了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系,让学生在合理的学习环境下稳步成长,实现学生与工程师之间的自然转换。

五、结论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次教学效果显著的尝试,从实施过程和效果反馈来看,本次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以后应进一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加强课程设计组织管理,使课程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以学生培养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明贵,张瑞军,张福成.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教学研究,2011,34(4):20-22.

[2]邹旭东,王丰元.汽车设计课程及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9-30.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7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闯关式教学模块化教学

一、引言

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水平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机械类课程。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相对独立,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高职院校,我们一直不断地探索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目前现状与实践基础如下: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训教学,理论课程学时进一步压缩成为必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课时压缩和教学内容扩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内容上以“必须、够用”为度。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材陈旧,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推导,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故考虑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实物演示为辅,以游戏闯关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3~7天内集中完成这样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不仅时间紧,工作量大,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故将设计计算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

三、教学内容规划

本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做到高效输入。其中重点围绕课程设计内容——一级减速器的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并作适当的其他知识点的补充。具体包括齿轮传动、轴和轴承、带传动、轮系、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常用机构及其设计,传动零件及其设计,支承件及其设计,连接件及其设计,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等奠定必要的基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能自行设计一级减速器,通过计算分配各传动部件的速度以及转矩等参数,同时设计齿轮、轴以及带传动的形状和尺寸。1.拟将本课程按照组成进行分模块闯关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2.教材规划。摒弃以往“教材搬家”的形式化做法,树立教学PPT的两大功能定位:一是作为各类教学资源的集成媒介,二是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引领性线索。通过拟物、3D形式进行过程动态演示,画面简洁清晰,教学过程中配合解释说明。所选择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四、闯关式教学方法特色及应用

1.在每个关卡教学结束后,进行测验考核。经过以往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统一考核时,因为涉及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所以学生从头复习任务量大,重点把握不明,加上课程设计占用大量时间,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导致成绩不很理想。故采用闯关式教学模块考核这种方式,如果前一关不能通过则会影响后一关的成绩,最后将每个关卡成绩与最后考试成绩综合,作为最终成绩,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这种考核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僵化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向知识的灵活应用上,使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2.将课程设计融入每个模块,以课程设计为导向进行实践学习。将单级减速器这一课程设计内容,按照减速装置的传动机构进行分解。把每一部分融入理论教学过程中。即在闯关式教学的过程中,以最终关总结计算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计算。如带传动、齿轮传动、两根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键连接的选择等,都可在相应关卡教学之后,随之进行设计计算,并进行考核计入最后课程设计的总评成绩。草图的绘制、零件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整理可在设计周内完成。

五、闯关式教学研究目标

1.建立全新课程内容体系。利用闯关式教学,将课堂内容和课程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照机械设计的顺序编排模块,从整体上全面优化了教学内容,突出了高职高专的特征。另外,将内容模块化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学习。2.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闯关式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实物测绘,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开拓思维,增强并调动学习积极性。设计计算过程中按照原始数据不同将学生分组完成不同任务,利用组内和组间讨论和相互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在每个模块之后进行知识的考查,此时重点突出,内容较少。这样既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模块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案,又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六、相关问题与讨论

1.该课程综合性较强,涵盖科目较多,对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选择一本恰当的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需明确教学目标,教书与育人、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效统一起来。2.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互动性。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随时调整每个关卡所用课时,适当增添答疑环节。3.按闯关式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学习。故需采用恰当的考核办法,如课堂测验,设计过程检查或者随机回答问题等,避免学生产生应付心理。

七、展望总结

本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时间安排等环节均做出思考,尝试构建模块化闯关式教学模式,起到了推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发展的作用。1.全面改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所属专业的联系更加紧密。2.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模块划分,从而进行查缺补漏。3.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产生对机械设计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设计水平,丰富设计经验。4.随着现在计算机手机应用的普及,积极实践与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相结合,构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平台,创造指尖上的学习,使学生与老师随时随地能互相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效率高,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庞兴华.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吴宗泽,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万志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

[4]胡凤英.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8

【关键词】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教育;课程建设

我国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自2011年率先在湖北、浙江两省试点推行,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国家对教师职业实施的资格认定及准入制度,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师范专业虽然不能片面追求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但有效提升其通过率,理应成为师范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面试。相对于笔试而言,教师资格面试更能反映出考生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和能力。

1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概述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察的是考生的教师基本素养、教师职业发展潜质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面试内容涵盖教师职业认知、仪表仪态、心理素质、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八个方面,赋分权重分别5%、10%、10%、15%、15%、10%、25%、10%,由此可见,教学实施是面试考察的重点。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与情境模拟相结合,基本流程包括六个环节:(1)随机抽题,考生根据提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并打印试题清单;(2)备课,考生依据考试清单上的要求,在20分钟之内完成片段教学设计;(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进入面试考室后,首先回答两个规定问题,问题由考官当场抽取,回答时间限时5分钟;(4)片段教学试讲,考生按照备课时完成的片段教学设计,开展片段教学,限时10分钟;(5)答辩,试讲结束后,考官围绕考生的试讲情况,提出一到两个问题,要求考生在5分钟之内作答完毕,也有考生被要求技能展示,如弹琴、绘画、模拟体育动作等;(6)考生离场,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2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环节失分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面试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该专业当前的师范类课程建设,与学生的教师资格面试诉求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教育实践类课程设计粗糙、面试相关选修课程欠缺四个方面。

2.1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

教师资格面试对于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的考察,不会单纯考察考生对相关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而是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比如在两个规定问题的回答上,不是让学生讲解某些理论,而是直接告诉考官该怎么做;再如试讲环节,考生不需要讲解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但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相关理论,上好一段实实在在的课。然而,由于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的设计过于理论化,使得教育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淡化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有较好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重理论、轻应用的课程设计,既对学生的教师资格面试不利,也不利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2.2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

教师资格面试的试讲环节,重点考察的是考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学科类课程,即音乐、体育、美术、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考生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原理性知识,来打造抽取到的学科知识片段,并开展片段教学试讲。然而,由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归属于不同的教研室,由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师之间由于众多原因,又缺乏应有的沟通与交流,结果就是教师授课时各自为政。这样的局面致使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严重分离,缺乏整合,无法满足教师资格面试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2.3教育实践类课程设计粗糙

教师资格面试中,片段教学试讲环节是核心环节,考生的试讲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面试成绩。虽然考生试讲水平的提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教育实践类课程如教育见习、教学试讲、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实施效果,无疑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然而,在所有课程的设计中,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设计,却是最粗糙的。正是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以至于当前的教育见习就仅仅是观看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顶岗实习虽然安排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但基本上是放羊式管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指导,达不到理想效果;教学试讲和技能训练主要靠学生平时长期反复练习,但由于学生的惰性及教师的指导有限等因素,多数学生的练习效果欠佳。这样的现状,对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资格面试成绩的提高,都是极其不利的。不少音乐考生在答辩环节,被考官要求弹首曲子,结果弹得一塌糊涂。

2.4面试相关选修课程缺失

教师资格面试中关于教师基本素养的考察,不但细致入微,而且涉及面广,如考生入场、现场展示、离场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教师礼仪,再如考生对当前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都是面试的考察内容。另外,教师资格面试过程中,还涉及不少面试技巧,对考生的面试表现及面试成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教师礼仪、社会热点、面试技巧等针对教师资格面试的选修课程的缺失,考生在这些方面的面试表现欠佳。

3基于面试需求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为了满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诉求,即课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教师资格面试的需要,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并基于教师教育类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教育实践类课程设计粗糙、面试相关选修课程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构建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四大策略。

3.1增强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的应用性设计

教师资格面试对教育基本理论的考察,主要是考察考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不会单纯考某一个教育理论。然而,传统的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设计,过于重视理论化,应用性不足。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好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是,不管是在面试时,还是在将来的教育教学时,都会缺乏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的设计,应遵循适度“弱化理论性、强化应用性”的原则,多引入经典的案例及问题。

3.2构建模块化师范课程体系

当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模块化课程来构建师范课程体系,虽然不同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但是每一个模块化的教育活动,都能够把多个领域的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程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资格面试非常重视考生对不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尤其是试讲环节,涵盖了教材解读、学生认知、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礼仪、板书艺术、心理素质等多个模块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模块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融合,才能够讲出一段优质课。师范课程主要是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科教学类课程、实践技能类课程三大类,传统的课程设置中,三大类课程各自采用独立的编排体系,难以适应教师资格面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构建模块化师范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打破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科教学类课程、实践技能类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开展项目化的课程设计。

3.3优化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指导

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资格面试的三大测试目标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一能力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大量的教育实践训练。然而,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对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精细的设计与指导,致使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资格面试通过率的提升,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都至关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要花大力气,优化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指导,强化对学生的指导、监督与考核,切实增强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实施效果。

3.4精心设计面试相关的选修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忽略了教师礼仪、社会热点、面试技巧等模块,导致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时,关于这些模块的考试成绩欠佳。然而,把这些模块开设成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不妥的,因为教师资格面试对这些模块的考核,既不深入,内容也不多,考生只需适当了解即可。所以,将这些模块开设成选修课程最为合适,为需要了解这些内容的考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为了有效提高这些模块的学习效率,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这需要课程团队深入学习、把握教师资格面试对这些模块的考核要求,开发出一门涵盖三个模块的精简实用的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曾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教育专业的校本课程建设[J],高等教育,2018.7.

[2]于莹,纪国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4.

[3]邓岳敏.小学教师资格面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考试,2018.2.

[4]陈卓.新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