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设计论文范例

模块设计论文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1

对于高职英语课程而言,在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模块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与内容开展,但在模块形式方面可以体现多元性特征(将包括课堂讲授、练习、实习、研讨等多种方式融合在其中),以达到覆盖高职英语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模块化课程设计方式下所划分的各个子模块具有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教学单位以及评价单位。但与此同时,各个子模块又在横向空间上与其他子模块发生联系,并最终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更大目标的模块化课程。

二、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是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的集中表现。要使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对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掌握“有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同时具备“实用”的职业英语知识,就需要在对高职英语进行模块化设计的过程当中,将整个英语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职业模块。

(一)基础模块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根据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标准来看: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衡量标准,达到A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600个以上;而要达到B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000个以上。然而实践研究证实: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还远远达不到此标准。同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双证书”,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计方面,相关课程内容的安排需要严格遵循“够用”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与用的结合。这也正是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中,引入基础模块的重要意义所在。具体来说,基础模块所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阶段。因此,此模块中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选取学习难度较小、学习趣味性比较高的教材内容作为集中讲解的内容。基础模块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掌握,同时兼顾一部分日常性的词汇语法使用技巧。同时,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英语技能考试的方式巩固英语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二)技能模块

技能模块即专业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学生所属专业的不同,在教材内容,以及要求学生所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与要求。例如,机械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与机械技能相关的英语词汇与知识,物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则是与物流技能相关的英语词汇与知识。在技能模块的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相关专业,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尽量通过情境引入的相关模式,介绍与专业相关的术语、词汇,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在技能模块当中,所强调的是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属专业的充分融合,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调动并逐步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技能模块需要建立在各专业实践工作情境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真实性的专业情境当中,应用英语语言完成相应的任务,突出“有用”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在展开与技能模块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任务教学法的方式,以工作过程为第一视角,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获取以及实践应用是完全建立在真实性专业环境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实践应用的重点所在,从而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也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与价值。

(三)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英语是行业英语的一类,但其具有极为突出的专业性特征。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比较常见的职业英语模块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可以说,这一模块是为职场中人,或者是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所准备的。若能够掌握职业模块所涵盖的相关英语内容,就可以说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进入职场后应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常英语相关内容来比较的话,职业模块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交流能力,以及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举例来说,将旅游专业的学生放在真实性的旅游工作岗位当中,学生需要具备应用英语向游客讲解风景名胜,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回答游客相关问题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评估职业英语掌握能力的考试比较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普考试、托业考试、博思考试等。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而言,职业模块可以说是其核心的模块。所以说,英语教师在进行职业模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英语语言的实用性。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经验,建议在对职业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应聘与求职、职场沟通技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等。通过对上述各个方面的关注,将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就业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同时,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在职业模块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的是语言应用与语言学习的充分融合,老师通过对训练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可包括个人演讲与面试,双人谈判、多人参观与接待等),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落实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条件分析

结合各大高校在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落实方面的实践经验来看,为了确保高职英语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质量,需要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措施、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改进,在满足了一定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再来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教学设备

在落实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将技能训练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当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就要求高职院校以足够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结合学生选课需求来看,此环节中所涉及到的教学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实训场地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借助校园网的优势,加强网络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对既有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二)加强教学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度与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的核心在于:加大对于班级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工作。在这样一种转变作用之下,要求对学生的管理更加注重个性,而非共性。还可以通过直接面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分级教学的方式,把同一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集中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与此同时,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达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合理提升,就需要高职院校实现对相关硬件设施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实训场地)的统筹安排,延长开放时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教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不断根据实际的需求,师资水平。可以采取让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或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评估,让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教师进行定期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教师还需要苦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形成自身的教学特长。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良好地与英语模块化教学模式相适应,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的激发与提升,重视对教师教学效益的强化,以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2

(一)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日趋深入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重视,高等职业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在发展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涌现了一批成功典范。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特色为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企业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学生一、三、六学期在企业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企业给学生讲授实践课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模式中的“学”,包涵了学校的理论技术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课程学习;“工”指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中,完全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付给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还有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院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二)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法是从感受、认知、分析、把握、训练、实践等几个环节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模块化教学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着眼于知识的应用。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有讲有学,循序渐进,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及时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边学边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普遍提高,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化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高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全面推动会计人才培养。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加强实践经验,并兼顾职业道德与专业实用技能的教育,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结果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一)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定位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如财务管理、企业纳税会计、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遵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针对财务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基于工作过程对该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即根据职业工作内容,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个层面”。“一个主题”是以学生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主题。在设计财务会计核心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专才仅仅学会某一课程技能,但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通才是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强调掌握根本性、启发性的知识与方法和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受用的思考方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环境和职业的不断变化。“一条主线”是由以“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在设计财务会计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吃苦耐劳以及团队精神;以“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才能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四个层面”是按照财务会计认知、基本技能操作、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的,突出实践教学在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财务会计认知。

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市场、行业需求调研,由校企合作单位与来自企业的会计专家共同讨论,以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开展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财务会计》课程“,将理论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岗位目标要求,确立了往来账结算岗位、财务核算岗位、投融资管理岗位、纳税筹划岗位等教学模块。

2.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在融教、学、练为一体的虚拟会计仿真实训中心,利用配置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财务软件、数据库等,建立一套仿真会计工作流程,按照岗位目标要求,完成财务会计课程中往来账结算岗位、财务核算岗位、投融资管理岗位、纳税筹划岗位等教学模块的实训,培养学生仿真软件的使用与会计虚拟实训的能力。

3.专项技能训练。

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相关模块后,组织一次集中性的校内模拟实习,即校内综合实训,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①模拟岗位实习。在这种模式之下,选择的会计主体最好是真实的企业、事业单位,设计的内容既可单一也可综合。具体包括:制度设计;会计核算方法、流程的设计,凭证、账簿资料的设计;会计核算岗位及分工的设计;融资、投资方案的设计;税收筹划设计等。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有利于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工作的理解。不同成员处于不同的岗位,承担一项或若干项不同的工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直至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职业训练的磨合期,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②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凭证处理、账簿管理、个人往来款管理、部门项目核算管理等。从填制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一整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操作,实现企业日常财务工作和会计报表及会计电算化管理。通过对多个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进行设计、评审、讨论、实施,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深化、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4.顶岗实习。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交替”。校内财务会计实训中心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吃苦、敬业、诚实守信、合作忍耐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需求。而素质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借助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实训平台,通过真实设备、真实业务、真实客户业务流程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综合会计职业能力。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在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财务会计教师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

(二)改进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

在进行财务会计各模块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案例讨论法、情境设计法、角色扮演法、沙盘模拟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技能竞赛等流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训练。

1.案例教学法。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应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设计案例—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评价归纳的思路,使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财务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自身的职业能力。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体到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个虚拟的会计主体,通过模拟该会计主体的日常业务,设置相关会计岗位,将学生分工,通过对各种会计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所学知识,从而获取直接知识和职业关键能力,为提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打下基础。

3.沙盘教学法。

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缺乏通过实践来应用理论知识,所学的各科知识都被割裂开来,很难理解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关联性。学生仅通过教师的描述很难想象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学生的思维仅局限于自己想象的空间,与现实情景差别较大,不利于从本质上理解财务会计课程。沙盘教学法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可弥补课堂教学中,无法大量深入进行案例讨论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仿真企业经济环境,能够意识到实际财务会计工作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在学习中便可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训练自己欠缺的能力。

(三)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考核评价体系

为检验财务会计模块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知识考核方式,以财务会计教学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体系由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三部分组成。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考核,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全面融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内涵,如学生学完经济法基础课程后,结合财务会计课程可参加助理会计师的考试。课程的考核应是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考核应在理论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加大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的比重,淡化期末考试,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其中平时出勤、工作态度占20%,实际操作能力占30%,职业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占20%,理论考试占30%。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传统的“重理论变为重实践”、“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做好准备。财务会计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和能力训练项目的操作流程,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四性”:理论性、实务性、时效性、综合性,因需施教,适度、够用、简略、易懂,讲究实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根据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以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财务会计急需反映企业现设岗位和实操能力为主要的模块化学习内容。从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与未来财务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出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应用和实践技能加强的特色,从财务会计的行业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的角度进行模块化设计。

(一)教师的重新定位

“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越往深处越艰难,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法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活动的互动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服务于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身边事例,以浅显化、通俗化方式讲授;将财务会计实际工作过程展示给学生。在逐步熟悉、掌握相关操作程序和工作任务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避免只学不练,只听不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学习动机,主动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单项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运用、消化、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师应提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艺术性、机智性、创新性,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理念。

(二)柔性教育的新理念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职业变换频繁,对财务会计教学中提出了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柔性教育的直接功效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一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柔性技能,以提高其未来适应性;二是增加学校自身的柔性,以抵御知识更新和职业岗位变化对学校的冲击。注重能力和技能教学;强调以应用型为基础的经验性教育;采用个体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自我发展负责;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以个人、社会及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新的学生评价标准;实行终身学习。

(三)双师队伍的建设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3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适应较复杂的工程技术环境,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及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原培养方案中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由于课程体系按“学科导向”设置,各门课程都比较强调自身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情况.部分课程之间相互孤立脱节,课程之间的分工与接口不甚明确.部分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分离,部分课程内容多有重复,有的课程则以微细差异而独立设课,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大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内容经典却又抽象、单调,难以及时吸收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突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实验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即以传授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培养能力为根本.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科书,脱不开原有课程设置的束缚,教学过程仍沿用较传统的灌输式“教”与“学”模式.各门课程均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具体的过程和考核要求.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际、缺乏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引入、教与学纸上谈兵等教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常常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参与动手的时间少,感性认识较差,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这样造成一些企业报怨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而学生则抱怨在学校没有机会动手、没有机会到企业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降低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学习提高的后劲,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合肥学院利用本专业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优势,学习借鉴德国成功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从原有的“学科导向”转变为“专业导向”,构件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改“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德国高等教学中“模块”(Module)是围绕特定能力培养而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一个模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内在逻辑性.每个模块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学量、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时间等.为了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有讲座课、研讨课、练习课、实验训练课、项目教学课、学生自学、等等.为了实现专业能力应多使用讲座课,而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则多采用研讨课、练习课、项目教学课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教学课就是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间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1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确立

通过走访、问卷、调研等形式在机械行业领域中广泛深入地调研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岗位群以及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合肥学院机制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强调以胜任所需求的职业岗位为目的.通过调研明确了企业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而确定机制专业学生的六大专业能力,进而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本专业的能力及其要素如图1所示.

2.2模块及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支撑知识点,由相关联的知识点的有机组合即形成了“模块”,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根据机制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通过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整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使每个模块对应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整合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通过将课堂教学、企业学习、研讨、项目、实验、练习、第二课堂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入模块化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应用“合并-删减-增加”等手段,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下面是部分模块教学内容整合情况.

(1)将原分别课设的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绘图,UG三维软件基础三门课程内容整合,删除了原有教学内容中部分抽象的、很少用的画法几何理论分析成机械产品表达模块,打破原有各门课程的界限,从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培养识图绘图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手工方法及二维、三维CAD/CAM等软件进行机械产品表达和构形设计表达方面的能力.

(2)将原有“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两门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更趋合理紧凑.该模块与前期所进行的“工程训练”模块实践教学紧密配合,力求使学生在获得初步的金属工艺学基本图2机制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示意图技能的前提下,较好掌握有关材料、热加工等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

(3)把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内容与数控技术中数控编程并入机械制造技术I模块,而把数控机床的电控内容并入机械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模块内容.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机械制造I、机械制造II模块以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编制工艺规程所需要的知识,包括数控加工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

(4)把机床设计、数控技术部分内容,机电传动控制部分内容整合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及其控制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具有设计、维护、改造机械制造装备能力而设置的,主要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及其主进给运动设计,它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等内容.通过上述模块知识的重组,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本模块所达到专业和能力,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融合.

3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按照模块化的教育理论,为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来实现模块所要求的能力.

(1)项目驱动方法的教学实践.机械制造技术模块中的工艺规程编制这一章大部分内容涉及的是如何编制的规则,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无助于提高工程能力.因此,我们以项目设计方法来完成教学,就是把学生置身于工作现场中,以一个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为项目,通过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该项目,通过教学实践,该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能真正理解编制规则,以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

(2)现场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本专业很多模块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大都是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缺乏现场实践经验.比如滚齿机教学中,学生连滚齿机都未见过,教学效果较差.在夹具教学中,对限制自由度、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无法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可通过现场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滚齿机教学中,首先带学生到现场了解滚齿机的组成及所需的运动,然后到教室分析其传动链组成及其调整原理,课后完成某个齿轮挂轮的计算,最后学生分组到现场对滚齿机挂轮进行调整来完成本模块的实践教学.在夹具的设计教学中,对夹具的组成、定位原理进行讲解,然后把学生分组对某个夹具进行测绘、组装,并画成相应的装配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学生不仅了解夹具的组成,而且对定位原理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现场教学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3)毕业设计结合实习基地产品进行真刀真枪完成.过去毕业设计大多偏重于理论,满足于公式推导,计算机模拟,学生不知道自己设计产品,能否满足于生产工程需要,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而且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现在,学生在教师、现场工程师共同指导下,围绕工厂的产品进行研发设计,以及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学生不仅从理论上考虑设计问题,还要考虑成本、效率、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为自己成为优秀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以能力为导向,通过优化和整合了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化.真正实现了做到了“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这一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的同时,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角色转型,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工程能力,通过探索了项目驱动方法,现场教学,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找东西要学的转变.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和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4

熔模铸造是一种优异的工艺技术,采用熔模铸造生产阀块的毛坯,可以有效保证毛坯的制造精度,并减少阀块的机械加工量。在Pro/E的模具设计模块中,根据阀块毛坯的结构特点采用装配法和分型面法相结合,进行阀块的熔模模具结构设计。

1.1蜡模相关数据的确定

该阀块毛坯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值为3.2,考虑到中温蜡的铸件表面粗糙度可达到2.0左右,充分满足非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故选用中温蜡作为蜡模原料。铸件的收缩率由合金收缩率、模料收缩率和型壳膨胀率综合决定,最终确定铸件的综合收缩率为1%。

1.2蜡模的模具CAD

在Pro/E的模具模块中进行模具设计,最关键的工作是设计合理的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和结构的合理性,不仅对毛坯的制造效率和精度有影响,而且也关系到模具操作的方便性和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经济性。本文中阀块模具的分型面方案和结构设计过程是:首先复制阀块毛坯的上顶孔面并延伸到模具顶面形成第一个分型面,构造出模具的型芯;再利用双侧拉伸创建第二个分型面将模具整体一分为二,构造出模具的上下模型腔。分型面设计完成后,在Pro/E中进行开模检测,没有干涉。另外,为方便脱模和便于型腔的加工,下模设计了顶杆,并将型腔中加工难度大的部分设计了活块和型芯。从制造的工艺性和生产率的角度考虑,将下模型芯与顶料机构的顶杆设计为一体,使铸件能够完好的取出。

2上、下模型腔的CAM刀路设计及仿真

2.1文件格式转换

将Pro/E造型完成的上、下模实体另存为IGES格式。由于IGES文件是Pro/E和MasterCAM的通用文件,所以在MasterCAM中可以IGES格式的模具零件实体进行仿真加工。在加工中一些小的圆角加工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将切削用量适当调整,并且对刀具参数、加工方式进行改进。加工困难的部位需要多次精铣,以保证加工精度。

2.2CAM编程及仿真

在MasterCAM里建立加工任务,选择以外形环状铣削加工方式,先选择Φ10的平铣刀粗铣内型腔,再换Φ5的球头铣刀精铣内型腔,调整切削参数开始加工仿真并生成数控代码。

3结论

1)本文的阀块零件在液压系统中需求量大,材料昂贵,毛坯制造精度要求高,采用熔模铸造其毛坯可有效保证其批量和精度的要求。采用Pro/E软件的三维造型功能快速准确地建立了阀块的毛坯数模,并在其模具模块中结合熔模铸造工艺设计了阀块毛坯的熔模铸造模具,经开模检测,模具结构合理。

2)在MaseterCAM软件中对模具的上、下模型腔进行数控加工刀路设计,经加工仿真显示刀路轨迹合理,导入到CIMCO软件,为传给数控机床进行实际加工做准备。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5

国内高校大量使用微软公司的Word字处理软件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有较严格的格式要求,人工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学位论文格式自动检测系统。安徽工业大学的陈国胜、何宗明老师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的Word文档录入及格式检测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Word文档和XML文档的相互转换,设计了一个Word文档录入和格式检测模型系统,但是该系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需要改进文档格式检测机制,进一步实现Excel接口和XSTL转化接口;东北电力大学的阚运奇老师在2012年提出一种基于VBA的方法,该方法需使用VBA技术操作宏,普通用户难以使用;隋欣、张军辉在2013年提出了一种基于.NET的文档信息提取解析方式,该方法仅仅读取到了文档内部的文本、标题、目录和表格信息,但对文档的样式信息提取并没有涉及。虽然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操作文档的想法,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方便有效的系统供人们对大量相同格式要求的论文进行检测。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OpenXML格式规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自动化方法检测docx格式论文文档,可以提高用户编辑学位论文的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1系统功能设计

本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单元定位模块、格式提取模块、对比模块三个模块。单元定位模块包括封面定位子模块、独创性声明定位子模块、标题定位子模块等11个子模块,功能为分别定位论文的各个特定部位,获取对应的XML信息。格式提取模块包括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和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两个子模块。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的功能是提取待测论文每个部分共有的段落属性,如每个段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的功能是提取除段落属性之外的其他格式,如参考文献样式提取、图和表所在章节的标题名称提取。对比模块包括规则配置文件、规则对比子模块、报告生成子模块三个部分。规则配置文件的功能是存储模板论文规定的规则,是检测待测论文正确与否的标准。规则对比子模块的功能是将待测论文的格式特征与规则配置文件配置的规则进行对比,判断格式的正误。报告生成子模块的功能是获取规则对比子模块中检测到的错误信息并写入检测报告中。

2单元定位模块

由于本系统处理的是论文各个部分的格式,如何准确地定位各部分以及如何精准地切割就显得至关重要。以下列出论文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定位算法。

2.1正文定位算法

首先寻找到全文的第一个带编号的标题,标题后的第一个段落就是正文开始处;接着过滤中间封装标题的<p>元素和封装图的<p>元素;最后定位正文结束部分,寻找正文结束后出现的第一个没有编号的标题,以此为正文部分的结束定位标志。

2.2页眉定位算法

<hdr>元素存储了标题的文本信息以及样式,OpenXML中根据文档设置的各个节的页眉属性<sect-Pr>如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生成相应的页眉。方法如下:首先遍历<p>元素,判断其中是否包含<sectPr>子元素;若包含<sectPr>子元素,找出<sectPr>元素的所有页眉引用<headerReference>子元素,接着找出<sectPr>元素的所有页脚引用<footerReference>子元素,利用页眉引用、页脚引用的标识符定位到相应的页眉<hdr>元素、页脚<ftr>元素;若不包含<sectPr>子元素,遍历下一个<p>元素重复第一步,直到文档最后停止遍历;在<body>元素中寻找保存最后一节属性的<sectPr>子元素,重复第二步。

2.3表格定位算法

表格信息存储在<body>元素的子元素<tbl>内,依次遍历每个<tbl>元素,可找到表格位置。定位表名的方法如下:首先获取<tbl>的位置信息,即计算这个<tbl>元素是<body>的第几个子元素,然后再检测前一个位置的<p>是否为空段落,空段落体现为一个空行,非空段落作为表名处理。如在该前一个位置没有找到表名,则再向前回溯一个位置继续进行判断。如超过3步回溯仍未找到表名,认为表名缺失或表名的格式有误。

3格式提取模块

格式提取模块的功能为获取论文各特定部分的格式。格式提取模块包括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和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

3.1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

待测学位论文的每个特定部分都具有段落属性,段落属性提取是所有特定部分的共性工作,由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完成。在OpenXML中,所有文本内容都保存在段落元素<p>中,在表1中给出了段落中常见的元素及其说明。(1)字体依次遍历每一个<p>元素,由rFonts元素按照样式的层次结构依次提取字体样式,获取到中英文的字体;检测段落是否为全英文、全中文,或者既有中文又有英文,若是全英文,舍弃提取到的中文字体样式,不能用于对比模块;若是全中文,舍弃提取到的英文字体样式,不能用于对比模块;若既有中文又有英文,提取到的中文英文字体样式全部保存。(2)字号首先按照样式的层次结构获取<sz>的属性Val的值,计算得到以磅为单位的字号大小;然后参考字号对照表得到字号和磅数的对应关系,得到实际字号;将字号保存用于对比模块。(3)段前距离段前距离信息从<spacing>元素的before和before-Lines属性中提取。首先依据样式的层次结构找到<spacing>元素;若该元素包含beforeLines属性,获取该属性对应的属性值,计算得到以行距倍数表示的该段落的段前距离;利用<sectPr>元素的子元素<docGrid>的linePitch属性可以获得一行的磅数,统一换算成以“磅”为单位的段前距离;若不包含beforeLines属性,则获取before属性的属性值,计算得到以“磅”为单位的段前距离。

3.2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

特殊格式提取子模块用于处理除段落属性之外的其他格式提取问题,包括参考文献样式提取、图和表所在章节的标题名称提取等,这些格式要求在OpenXML中并没有明确的元素对应,需采用特殊方式提取。(1)参考文献格式提取首先利用正则表达式匹配参考文献的标志代码,根据标志代码确定参考文献的类型;若无法匹配,说明此条参考文献缺少标志代码,保存错误信息后,继续下一条参考文献格式的提取;若匹配成功,接着以中括号为分割点把该条参考文献分割成几部分,检测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格式是否满足要求;接下来获取参考文献的编号样式,判断参考文献的编号是否连续,若不连续,保存错误信息,若连续,进入下一步;最后统计参考文献条目的数目,保存起来用于对比模块。检测参考文献连续性的方法如下:首先记录并维护参考文献的正确编号值,即编号应为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每次检测到新的参考文献条目后此值加1;接着判断此参考文献是手动编号还是自动编号,若是手动编号,利用正则表达式获取编号,然后判断是否和正确编号值相同,若是自动编号只需检测自动编号开始的参考文献编号是否和正确编号值相同。(2)图和表所在章节的标题名称提取首先用链表保存章节标题所在的段落的位置信息,即索引值;然后获取图、表的索引,用图、表的索引值和链表中的各个值依次比较,直到链表中的值大于此值为止,则链表中的前一个数值就是该图、表所在章节标题的位置;最后根据此索引即可得到标题名称。

4对比模块

对比模块的功能是将格式提取模块提取出的待测论文中的格式特征与论文模板中的规则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不一致格式问题输出到检测报告中。该模块分为规则配置文件、规则对比子模块、报告生成子模块三个部分。

4.1规则配置文件

规则配置文件包含了模板论文规定的规则,是检测待测论文正确与否的标准。在调用规则配置文件时,首先由单元定位模块确定当前检测的位置在论文中所属的部分,然后检测该部分是否已存在XML格式的配置文件,若存在,则进入规则对比子模块;若不存在,则说明当前部分没有设置格式要求,结束当前部分的检测。

4.2规则对比子模块

首先获取单元定位模块的结果,判断当前要检测的段落是待测论文的哪一部分,在规则配置文件中找到模板论文相应的规则,将格式提取模块提取到的该部分的格式信息与相应的规则配置文件中的规则进行对比,若该格式特征与规则配置文件中的规则一致,则说明该格式正确;反之将错误信息交由报告生成子模块处理。

4.3报告生成子模块

首先获取生成报告的保存路径,若用户未自定义,默认路径设置为该待测论文的上传路径;接着获取在规则配置文件中保存的所有待检测的特定部分的节点信息,依次遍历每个节点;获取节点中保存的该节点对应的名称,从而找到对应的错误信息的保存位置;将寻找到的错误信息编号后保存到检测报告中,最终生成一份检测报告。

5实验及分析

在编程结束后,共进行了开发人员测试和用户测试两方面测试,下面是两种测试环境下的具体分析。

5.1开发者测试

为了实现快速检测大批量、相同格式要求论文的目的,检测单篇论文的程序被进行了批处理,在批处理程序中选择需要检测的部分,包括封面、独创性声明、标题、摘要、目录、正文、页眉页脚、表格、图形、参考文献、授权书等十一个部分。在.NET及Java环境下,对包含46篇论文的论文集检测结果如下:46篇论文全部检测成功,共用时33秒,平均0.717秒一篇。

5.2用户测试

本系统于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在2016年6月本科生毕业期间共收到来自全校的500余篇论文的上传,其中不同的论文317篇,剩余的200余次上传为同一用户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本系统进行检测与修正,最终修正为格式无误的论文。在2016年9月研究生毕业期间,共收到来自23名用户的50余篇不同的研究生论文。

6结语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B/S架构;PHP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飞速融入到各行各业。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也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一味地强调传统,多年坚守着同一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主流模式。毕业论文系统正是迎合当代教学管理的需要。

1用户需求分析

毕业论文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那么使用该系统的用户主要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管理员又可以分为院系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学生要在该系统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答辩等工作。教师要在该系统内完成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等。院系管理员使用该系统完成对学生的监管等工作。系统管理员则是要使用该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完善,对系统进行维护等工作。

2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中用户的类型有学生、教师、院系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每类用户进入该系统后,有相对应的界面和功能。本系统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学生模块,教师模块,院系管理员模块和系统管理员模块。毕业论文系统模块如图1所示。

2.1学生功能模块

学生通过学号和密码成功登陆后进入毕业论文系统的学生界面,学生在论文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2.2教师功能模块

教师使用教师工号和密码成功登陆后进入系统的教师界面,教师在论文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2.2.1个人基本信息维护

教师的ID号、工号、姓名、学院和职称信息由系统管理员统一录入毕业论文系统,除了这信息之外,还需要教师填写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以保证系统内的信息与自己实际信息一致。教师可以使用该功能修改登录密码。

2.2.2查看学生信息

指导教师可在毕业论文系统内使用该功能查看所带学生的基本信息。

2.2.3课题管理

教师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可对已的题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2.2.4上传下载文档

教师可在学生选题成功后,上传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指导说明书、答辩申请表等文件。教师可下载学生上传的开题报告、论文或院系公告等文件。

2.2.5论文进程审阅

指导教师使用该系统查看并审阅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进程。指导教师通过审阅毕业论文进程,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进展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

2.2.6答辩成绩管理

参与答辩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阅、打分,并上传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

2.2.7查看公告

教师可以使用毕业论文系统查看毕业论文相关的通知和公告信息。教师登陆界面如图3所示。

2.3院系管理员功能

院系管理员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陆后进入系统的院系管理员界面,院系管理员在论文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如下。

2.3.1查看学生信息

院系管理员可以使用该系统查看本学院学生的基本信息。

2.3.2查看教师信息

院系管理员可以使用该系统查看本学院教师的基本信息。

2.3.3审核开题报告

院系管理员可以使用该系统审核本学院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

2.3.4答辩管理

院系管理员使用该系统对参与答辩的学生进行分组,并答辩分组信息。院系管理员可以对分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2.3.5数据查询统计

院系管理员使用毕业论文系统查看学生的答辩成绩等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导出等操作。2.3.6院系公告院系管理员可以使用毕业论文系统毕业论文相关的通知和公告。

2.4系统管理员功能

系统管理员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陆后进入系统的系统管理员界面,系统管理员在论文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如下。

2.4.1学生管理

系统管理员使用毕业论文系统录入学生的学生ID、学号、姓名、学院和专业信息,用于学生登录系统使用。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4.2教师管理

系统管理员使用毕业论文系统录入教师的教师ID、工号、姓名、学院和职称信息,用于教师登录系统使用。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4.3院系管理

系统管理员根据学校内院系的变动情况,在毕业论文系统内对院系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4.4院系管理员管理

系统管理员根据变动情况,在毕业论文系统内对院系管理员的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2.4.5公告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毕业论文系统对各类通知公告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操作。

2.4.6系统维护

系统管理员要对毕业论文系统进行维护,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

3结束语

毕业论文系统基于B/S架构,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了学生通过网络在线选题、上传/下载文档。实现了教师通过网络出题,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实现了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期间的全程监管。为学生和教师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樊伟宏,杨文婷,王昊,等.基于MVC模式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7,16(4):129-131.

[2]张瑾.基于ASP.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2):43-44.

[3]曾婷.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3,12(3):80-81.

[4]刘雅娴,刘小龙,徐辉.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9):165-166.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1独立学院构建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1加强档案管理

与传统公立大学相比,独立学院建院时间较短,各类科研档案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随着独立学院专设期限的临近,科研工作逐步受到重视,科研档案也大幅度增加,传统的人工归档、纸质档案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管理、结题,科研成果的归档管理等都会产生大量数据的录入、分析、查询、存档等工作。如果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科研管理工作者挖掘有效信息。

1.2节约成本

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学生学费,学院的各项工作运转都要有成本意识,各部门人员要尽量精简。传统的手工的科研管理模式下,科研数据的统计、管理至少需要一名专门人员,随着学院发展,将来还有可能需要更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员工工资、奖金、保险、公积金等加在一起,每年学院要增加更多开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只需一名兼职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即可。

1.3管理规范化

独立学院的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包括业务流程规范、制度规范、考核监督规范等方面。独立学院要逐步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加快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2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通过对问题及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建立分析模型(AnalysisModel);第二是在完全弄清用户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确切要求的基础上,把用户的需求表达出来[1]。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大致如下:①科研管理系统用户分为哪几类?分别赋予什么样的权限;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学术讲座管理、科研积分核算与查询、科研成果管理、学报投稿和编辑管理等几个部分;③项目申报工作的起止时间和系统开、关时间通过什么控制;④系统需要存储哪些数据,需要设计的数据表应包含哪些内容。根据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情况,用户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审核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校外用户。系统管理员角色可拥有所有权限,多由网络中心工作人员或系统开发者担任,负责系统的维护、更新、问题处理、权限赋予等工作。审核员由资深专家学者和科研处管理者组成,主要权限为审核项目申请书、中期成果表、结题书、论文稿件、学术讲座申请表等表单。教师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申报教师项目、论文投稿、学术讲座申请、查询审核结果、导出个人数据等权限。学生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申报学生科研项目、论文投稿、学术讲座申请、查询审核结果、导出个人数据等权限。校外用户可有登陆、录入信息、修改密码、论文投稿、查询审核进度、打印论文录用通知等权限。

3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总目标为通过科研部门的需求分析,设计系统业务框架和选定系统技术框架,进而分别设计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使系统符合实际需要、高效、稳定。

3.1系统总体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包括前台系统功能和后台系统功能[3],前台系统功能包括项目管理模块、讲座申请模块、论文投稿模块、成果录入模块,后台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积分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

3.2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请、项目审核、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申请、结题审核、项目数据存档等功能。

3.3讲座申请模块

讲座申请模块包括讲座申请、审核、打款、讲座材料存档等功能。

3.4论文投稿模块

论文投稿模块包括稿件发送、审核、打印录用通知等功能。

3.5成果录入模块

成果录入模块包括科研论文、论著、课题、专利等成果信息录入、图片传送等功能。

3.6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登录、修改密码、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4]。

3.7统计查询模块

统计查询模块包括各类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专利等数据的分类统计、查询、导出功能。

3.8积分管理模块

积分管理模块根据用户录入的科研成果,结合科研积分机制进行计算积分,自动输出积分。

3.9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包括各类数据库表单、数据统计、数据挖掘、数据存档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朱一梁.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35.

【2】杭婷婷.独立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53.

【3】焦红艳.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

模块设计论文范文8

1.本科启发式教学手段与方式尚待完善。面对“注入式”教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也针对自己的学科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如理科教学在讲授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大量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文科教学中也采用了随机提问、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撰写论文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推动了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仍然缺乏专门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

2.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校对“启发式”教学理论与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教学思想,如熊梅1998年出版《启发式教学研究》,周兴国的《“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辛儒的《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等。这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形成更多成熟实用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块教学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总结而提出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达到在高等院校本科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的。模块教学理论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素质教育是现今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应落实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就是在各门本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学生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因此,本科素质教育也应该由多个教学模块构成。

二、模块教学理论构建的创新性

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素质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采用系统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其创新性表现如下。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寓于本科课程教学之中。模块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十分丰富,有专业理论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科学研究素质、口头表述素质、礼仪素质和文体素质等诸多方面,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面对学生最多的时间是教学。本科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完成62学分的学习,以1学分18课时计,本科学生在四年中面对教师的学习就有1116节课(或课时)。如此可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本科课程的教学之中,结合各个学科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的特点,划分教学模块,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2.模块教学理论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在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科技档案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表述教学等教学模块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采取一种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针对科技档案科研素质教学内容,采用了“培养学生问题式选题思维”“;专业论文撰写范式学习”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申报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科研团队,各个团队先合作提出论文选题、构建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在3个主要环节中,各个团队相互讨论、点评和修改不同团队的论文题目、大纲结构和论文内容,教师最后进行总体点评。这样,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彻底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3.模块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模块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拓展了新的思路与空间。主要方法有二:一是撰写高水平的教材。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讲稿实际上扮演了教材的角色,大部分学科理论知识都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依据教师的讲稿,结合科技档案管理最新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方法,将讲稿撰写成高水平的《科技档案管理学》教材。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模式。采用或撰写新教材后,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教材即笔记的理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使同学从过去“记教材”的学习模式转化到“学习—理解—掌握”教材的有效方式;第三,学习模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弃笔记,学生的笔记主要记录的是更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所不同的是学生的笔记量减少了80%,从而为“启发式”教学活动拓展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三、模块教学理论在《科技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问题

1.模块教学的划分与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在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划分为理论、实践、科研和表述教学等模块,在各个教学模块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展示法、宏观到微观层次学习法、概念分解组合法、主题词扩散记忆法、预习与复习法等;在实践教学模块中,采用管理流程演示法、计算机模拟管理法、实验室模拟管理法、实习基地管理实证法等;在表述教学模块中,采用主持复习与讲课法、角色互换课堂讲授法、专题讨论法、模拟辩论法和主题演讲法等;在科研教学模块中,采用学科体系框架选题法、问题式思维培养法、学术规范性训练法和团队科研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学科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与教学方法则要根据各个学科课程特点进行划分与设定,以进行针对性教学。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问题。科技档案管理学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以往注入式的学习模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有二:一是思维方式的参与,也就是角色换位思考的问题。让全班同学转换角色,思考“如果我是教师,我怎样进行课程教学”的问题。思考方式由宏观到微观,具体而言,由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到各个章节的教学安排。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考引导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展示图,以作为该课程学习的纲要与指南。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如全班同学按顺序担任复习主持人,在每次上课之前,抽查复习学习过的教学内容。每次上课安排两位同学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每人讲授10分钟。同时,由同学轮流担任讲课主持人,主持讲课并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指正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各个学科可根据其课程特点进行设定。

3.学习小组团队学习方法的运用问题。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具体运作方法就是以5—6个同学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如在复习教学中,复习主持人可就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出问题的全组同学加平时成绩分。在科研教学模块的学习中,由学习小组共同提出论文题目,设计论文提纲,分工完成论文的撰写。各个学习小组相互修改论文,指出论文中的不足,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各个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提出科技档案的分类方案,设定整理流程图,共同完成科技档案分类、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编目和上架的整理工作。总之,学习小组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