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例6篇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文1

关键词:公路养护;作业安全;影响因素;保障措施

公路养护作为公路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相关实践表明,良好的公路养护保障是确保公路养护作业能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提高公路通畅性和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对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文章结合理论实践,基于我国目前公路养护作业的现状,就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做了如下分析。

1.我国目前公路养护现状

我国对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上海公路管理处、哈工大、辽宁省交通厅等公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关于“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和交通组织”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涉及公路施工作业区通行模型、限速标志设置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公路养护工作安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研究系统比较零散,而且研究的内容大多数都是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方面的内容,而对省级公路和等低等级道路的研究非常少;现有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规范的概况性比较强,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新养护工艺和材料、设备、技术的研究有待加强。

2.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某公路全长45.6公里,属于标准的4车道工程类型,路基宽度为28m,设计时速为60km/h,其中在K22+450-K45+300路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结合该公路工程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影响该公路养护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养护作业的规范和标准有待完善

完善的规范和标准是保证公路养护作业能安全高效进行的关键所在,虽然我国交通部门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公路养护安全作业制提出了相的规定,很多程度上提高了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保障公路养护现场作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规范标准具有很强的概况性,很难满足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具体需求,而且其内容主要以标准和要求为主,比较缺乏具体操作流程和实际的指导价值,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2.2公路养护经费和人员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逐渐撤销了收费站,大大减少了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地方政府对公路养护配套的资金难以满足公里养护的具体需求,再加上资金筹集难度比较少,这就导致公路养护资金明显不足,很多公路养护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很多公路路段在养护经费中并没有加入养护安全的经费,导致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设备更换、人员培训、安全保障措施的经费严重不足,以暗中制约着我国公路养护工作安全开展的顺利性。除此之外,公路养护区缺乏高素质人才,在养护临时寻找养护人员,为了追赶工期,没有经过系统综合的培训就加入公路养护工作,从而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3经常忽视安全文化的建设

公路养护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工作,养护单位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养护的队伍,才能保证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公路养护的效率,争取早日实现通车。这就需要公路养护单位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建设出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文化体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公路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公路养护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如果某些单位对该项工作不重视,忽视安全文化建设,未能发挥安全文化的引导作用,从而影响养护作业安全水平的提高。

3.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保障措施

3.1完善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规范标准

根据现有公路作业施工安全的规范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目前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现状和具体工作需求,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安全规范标准,制定出更加符合需要的规范和要求,以便更好发挥规范和标准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提高公路养护作用安全水平。同时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也要适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保证制定的规范标准能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和执行公路养护作业安全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制定系统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把每个公路养护工作人员薪资和考核结果相互挂钩,从而最大限度上调动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水平。

3.2增加养护经费和人员投入力度

增加养护经费并不是为了增加公路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而是用于完善规章制度、设备维护更新、养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购买施工标志牌等等。在公路养护经费中必须加入安全专业经费,为购买安全设备、安全设施等提供基础的经费保障。同时加强高素质专业公路养护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并定期邀请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方面的专家或者权威人士开展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技能的培训,每个公路养护工作人员都能按照相应规范流程开展养护作业,从根本上杜绝公路养护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公路养护单位要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进而促进公路养护作业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保证价值观念的建设、安全意识的建设、安全操作规程等,从根本上提高公路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进一步调动全员参与公路养护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建立“安全第一、关爱生命”的安全作业环境,促使“预防为止、安全第一”的方针能落实到每个养护人员心中,让养护作业人员严格遵循规范流程施工。

3.4定期维护和更新养护作业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公路养护设备越来越先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公路养护作业安全前提和基础,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公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政府要适当增加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便机械设备养护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智能化的设备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所以要适当更换或者添加新设备,并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保证每台公路养护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体,进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文2

市委常委、副市长(20__年12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保险欠费清理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我市社会保险欠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及时征缴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支付能力,确保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全面推进和谐__建设。刚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雷朝荣局长通报了全市社会保险欠费清理情况,市财政局、地税局的负责人也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保障是老百姓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维护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十七大报告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和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做好新时期“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下,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体制逐步完善。社会保险事业从无到有,覆盖面由小到大,覆盖人群越来越广,保障功能由弱到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医疗保险覆盖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使全市参保职工和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得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社会保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面不够广;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基金积累小,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各项社会保险的严重欠费,造成了各项社会保险确保发放和待遇兑现困难。根据核查,全市由于国企改革政府承诺欠费、县级财政欠费、企业欠费以及国企改革中执行政策不到位等诸多因素造成全市社会保险欠费情况十分复杂、欠费数额逐年不断增大,20__年12月31日,各项保险总欠费达12547.66万元,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的发放和待遇兑现,其中社会保险欠费最多的是宁洱县,其次是西盟县。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维护广大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出发,加强社会保险欠费清理工作,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全面推进和谐__建设。

二、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各项社会保险工作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保险工作纳入政府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定期在政府工作会上研究分析社会保险工作,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强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重点的制度建设,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欠费清理回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各级政府要站在讲政治、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广大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确保社会保险应收尽收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企业(单位)欠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危害。要把清理社会保险费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制定具体措施、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欠方案。各县(区)的社会保险欠费清理工作要在市政府社会保险欠费清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好清欠工作。要在前一阶段调查清理欠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单位)欠费具体数额、欠费性质,分类或分户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欠方案,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欠费依法及时、足额征收。

(二)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我市自20__年开始,市人民政府就与各县(区)政府连续签订了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等指标纳入对县(区)政府进行考核。20__年省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分别与市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市政府、市劳动保障局分别与县(区)政府、县(区)劳动保障局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明确,全市形成了上下一条心,一级抓一级,齐心协力抓社会保险工作的良好局面。各县(区)要抓住目前已形成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工作环境,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要继续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与基金调剂、经费补助相挂

钩的激励工作机制;二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民工工伤及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千方百计想办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三、强化措施,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清欠工作落到实处

(一)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加强社会保险征缴工作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云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要求,社会保险费必须应收尽收,不得拖欠和减免。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不断加强,特别是《云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实施以后,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出现良性发展。但是,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征缴还未做到应缴尽缴,历史欠费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历史欠费的追缴工作。

一是要确保社会保险费征缴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省政府对市政府考核目标要求社会保险费当期征缴率要达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历年欠费回收280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历年欠费回收645万元,失业保险历年欠费回收465万元。到11月为止,五项社会保险费全年当期征缴率均没有达95%,基本医疗保险历年欠费回收2117万元,完成任务的75.6%;基本医疗保险历年欠费回收584万元,完成任务的90.5%;失业保险欠费回收376.7万元,完成任务的81%。各县(区)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抓住市人民政府加大社会保险欠费清欠工作力度的机会,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征缴、清欠办法,确保今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养老保险欠费和医疗保险欠费问题。截止20__年12月31日,全市养老保险累计欠费9898万元(含封存2700万元),欠缴主体主要是中央、省属企业、实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和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10年清算费用、企业改制改革前的养老保险欠费;基本医疗保险欠费累计达2507万元,欠费主体主要是中央、省属企业、财政供养的单位。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如果不解决好社会保险欠费的拖欠问题,将严重影响全市社会保险的正常运转。各县(区)一定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清欠方式,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地税、财政和劳动部门部门要创新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力度,力争全市社会保险欠费清欠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是要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目前参保单位少报缴费基数、人数的现象仍然存在,欺诈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时有发生。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研究,要进一步整合劳动监察与经办机构联合稽核的力量,采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监察双管齐下,加大力度,依法严查企业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行为,对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除责令补缴外,要依法进行处罚。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关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认真抓好“三方协调”机制的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三方协调”机制工作会,研究社会保险扩面、稽核、征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税务、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社会保险欠费征缴力度。特别要加大对重点企业征缴、清欠工作,避免越积越多,要抓紧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全力以赴做好征缴清欠工作,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当期征缴率达95%以上,确保新欠小于清欠。劳动保障部门要牢固树立“广保障、增待遇”思想,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地税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服务,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足额到位;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要足额安排劳动保障事业各项经费,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财政应承担部分足额安排到位,保证各项社会保险费财政不产生新欠费。

(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社会保险征收工作的宣传力度,督促有缴费能力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依法行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杜绝财政、中央、省属国有企业,地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有缴费能力的企业欠费。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大力组织实施社会保险征收扩面宣传活动,为扩面征收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当期征缴、清欠工作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税务、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当期征缴、清欠工作力度。要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征缴工作力度,特别是对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的路桥三公司、景谷供电公司、景谷林产品公司、景谷林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__生物力量公司、江城农场、镇沅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__天壁水泥厂、景谷泰毓建筑公司等企业,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文3

8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张平指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四大不利因素,下半年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另外,张平强调,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调结构、转方式”亮点频现。

当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与民生相关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从社会保障到医疗卫生再到住房保障,民生亮点频频闪现。更值得关注的是,与7月底财政部布置的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相比,此次报告新增加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项,并且被放在了仅次于控物价的第二重要位置。

谢旭人表示,下半年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既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在稳物价方面,财政部的主要工作包括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完善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粮油、猪肉和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和投放,扩大生活必需商品、原材料进口。

为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财政部还将指导各地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落实好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的补助政策。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财政部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水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研究完善支持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能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实施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是下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谢旭人说,将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继续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财税改革方面,谢旭人表示,下半年,财政部将在一些生产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减少营业税,从制度上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完善消费税制度,合理引导消费、促进节约资源。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看点1: 物价与经济

物价仍可能高位运行

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四大不利因素――物价居高不下为首。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8月25日说,输入型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再加上部分自然灾害、舆论炒作等因素都可能增强通胀预期,下半年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经济运行面临四大不利因素。

正是因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很大,张平表示,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

据张平介绍,下半年稳物价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组织好主要粮食品种和食用植物油收购,充实短缺品种储备,适时增加市场投放;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除了高物价这一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外,能否实现农业稳定增产问题也将考验下半年经济。

张平指出,尽管夏粮、早稻获得丰收,但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正值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后期还存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稳定秋粮生产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为确保农业丰收,一方面,发改委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受旱地区抗旱力度;另一方面,要继续落实好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项政策,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防治。

一度大幅拉升CPI的猪肉价格,在下半年走势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据张平介绍,近几个月生猪存栏量虽有所回升,但总体水平还不高。因此,下半年将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强化防疫体系建设,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在工业生产领域,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也是下半年经济运行绕不过去的坎。

截至目前,高耗能行业依然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数据显示,前7个月增幅达到12.8%,钢材、氧化铝、水泥、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18.9%、19.2%和21.9%。同时,由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较多,以及脱硝脱氮工程尚未大规模开展等,使得减少氮氧化物、氨氮等污染物排放的进展情况也不理想。

为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张平表示,下半年,将突出能耗、环保标准和差别电价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约束作用,抑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最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对下半年经济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据张平介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1.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看点2 地方债务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债务规模将受严控

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渐行渐近。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说,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继续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谢旭人说,今年以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清理核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底数。深化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合理安排国债发行规模、时间和节奏,降低国债筹资成本,不断完善国债期限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谢旭人提出,下一步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债务。

对于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据了解,中央下放举债权的思路已初步确定,即由中央确定举债规模,举债权下放至省级政府。不过,由于下放举债权涉及面广,十分复杂,地方自主发债短期内难以成行。

截至目前,仅有北京和山东两地公布了地方债务余额,债务率分别为61.71%和46.15%。

看点3 楼市调控

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收窄

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力度不松。

房价松动,调控不松。

张平表示,今年以来的诸多调控政策已经使得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收窄。“下半年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在定调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仍将从紧的同时,张平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责任,严格实施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部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在下降通道之中,而二、三线城市也面临“限购令”等高压政策,整个房地产业理性回归的态势将进一步强化。

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包括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得到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在40多个城市实施;全国各城市均制定并公布了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

发改委指出,诸多调控政策已经使得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收窄。

数据显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已出现降温迹象,70个大中城市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6月份下降的城市达14个,持平的有17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对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进行调研――旨在使房地产“去投机投资化”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业内专家乐观预计,在如此高压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有望实现。

看点4 保障房建设

逾千亿中央预算资金已全部下达

保障房“钱袋”渐充实。

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另一条腿”,今年以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码,各项资金筹措渠道基本建立。

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介绍,今年以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30亿元,加上执行中追加的395亿元以及通过使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280亿元,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部下达。

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快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稳定来源机制,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为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要求,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多渠道筹措资金,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据悉,在中央安排的补助资金拨付到位的同时,目前全国各省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等任务已全部分解落实,相配套的用地计划全部下达,债券发行、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收益等筹措资金的渠道已经建立。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建设721.8万套,开工率达到72%。

不过,发改委同时强调,目前一些城市房价仍然较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压力很大。为此,发改委指出,下半年要认真落实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加大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有效供给。

与此同时,要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切实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尽快完善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和退出办法等制度,强化社会监督。而且,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看点5 促消费扩内需

谨防“三驾马车”失衡 促消费将加把劲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特别提到,下半年,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加快转变。

张平指出,要继续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信息和养老等消费,大力开拓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消费潜力;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把整治食品非法添加物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切入点,打击违规行为等。

目前来看,尽管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但经济增长仍过于依赖投资,防止“三驾马车”失衡刻不容缓。

数据显示,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增幅比同期有所回落。结合价格因素来看,前7个月我国CPI同比上涨5.5%,消费的增长速度并不快。

而在欧美债务危机等外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出口对经济贡献正在弱化。

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5.1%,其中进口、出口分别增长26.9%和23.4%,出口增速连续数月下滑。

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也隐约体现了这种失衡状况。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文4

关键词:公安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F40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公安转移支付是各级党委、政府将财政资金对公安机关的再分配,对经济落后地区公安机关实行补助的措施。作为公安机关,管理和使用好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是政策规定、制度要求,也是加强公安经费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和有利支撑。

一、落实好公安转移资金应紧抓“三个环节”

为确保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得以真正落实,应认真学习、理会中央在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方面的文件精神,积极想措施、找办法,争取更多的资金。应做到:

(一)抓“拨付环节”,提高资金实际到位率。由于种种原因,财政部门虽然下发文件明确规范了转移支付资金的用途,并且要求不准减少财政预算,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挤占、挪用资金,经费难以落实到位,个别地方经费预算不但没有增加,一定程度上还有所减少,出现“上增下减、上进下退”、“转移支付资金冲减当年部门预算”的现象。要想杜绝此现象发生,在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文件下达后,公安机关装财部门应高度重视,主动向单位领导汇报,提出公安机关对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科学化、合理化的需求,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部门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量,提高公安转移支付在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中的比例、份额。

(二)抓“配套环节”,提高财政预算增长率。配套资金作为项目资金的组成部分,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执行。《中央政法补助项目专款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用于真正贫困地区的专款要有一定的比例配套资金,即用于部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和财政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困难县,配套资金比例为1∶1,其中要求省级配套资金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要求配套资金数的50%。个别有困难的省,可由市地县级财政部门承担部分配套资金。针对上述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项目规划顺利实施的配套资金分担比例和监督实施方案,使配套资金和非配套资金合理结合。可根据所在区县的财政能力和发展潜力,合理选择转移支付形式;财力薄弱的区县不宜采取配套形式,市级财政有困难而不得不采取配套时,其配套比例也应相应降低,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县,则应采取配套形式,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公安经费投入。

(三)抓“执行环节”,提高资金规范使用率。资金使用时,明确资金下达后的执行时间,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执行率。在办案经费使用上,重点保障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侦办;在装备项目实施上,面向实战,突出一线民警装备保障。

二、管理好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应突出“三个严格”

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规定,以责任机制、制度规范、监督管理等措施落实为抓手,突出“三个严格”,切实加强公安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严格审批把好“关”。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大额资金审批制度,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审批手续,切实履行转移支付资金执行程序,真正保障专款专用。本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科学使用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严格核算管好“账”。对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实行单独会计核算,规范会计科目使用,统一经费支出范围,确保全部支出项目及时录入“中央和省级公安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上录入、收支网上管理、标准网上公示、绩效网上考核的管理新机制,实现对资金的动态监控管理。

(三)严格问效用好“钱”。将公安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分作“预算申报、政府采购、执行验收”三项环节,由相关部门指派专人对各环节实施跟踪管理。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实行“主要领导负责、职能部门落实、相关部门协作、纪检部门监督”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使用好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应突出“三个优先”

为实战服务是公安经费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安机关应建立“三个优先”的保障机制,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优先保障“实战”,推进核心战斗力提升。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一线”要求,将资金最大限度投放到基层,服务于实战。通过为基层单位和民警配备先进装备,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将经费保障与主要业务挂钩,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提高民警的破案率。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文5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标准化;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road traffic increased demand, highway development, large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and goal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Currently, in order to better the livelihood projects, development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around constantl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ing safety standardization, effectively halt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frequent accidents, but also for better regulate on-site safety management, advocate a civilized construction, provided a guarantee "safe si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Highway Safety to explore.Keywords: highway; safe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高速公路安全标准化是交通运输部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工程建设发展需要,保障施工安全,规范现场管理,结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后的成果。推行安全标准化是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施工安全行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管理依据。近几年来,各省的高速公路建设中,交通重点工程标准化建设破题上路,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构件集中预制“三集中”已成为广大高速公路建设者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的共识。积极推行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使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难落实。

自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行近三年,大多施工单位因普遍采取的是项目管理体制,对工程施工管理多以项目进度与产值最大化为前提,对安全管理存在侥幸心理,项目主管领导重视度不够,只流于形式,事事迎合,在安全管理上不注重实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强。

安全管理体系与项目管理不协调,各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相互沟通和配合,对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形成区域性的管理脱钩。

管理上未形成量化考核机制,对职责、权利及义务的划分不明确,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量化标准及考核细则,不能实质性地对安全管理进行数据化统计。

安全管理人员大多一岗多职,工作强度大,管理范围广,造成安全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安全标准化执行不力。

(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下。

作业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良好素质的作业团队是确保施工安全的生力军。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的施工人员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要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就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在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往往忽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很少专门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这样就为施工过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防护未能及时跟进。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大多把安全防护不便于施工、影响施工作业作为托词不去严格落实,如人工挖孔桩孔口临边不设防护围栏、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高空作业不做临边护拦、高墩施工不设置作业人员上下爬梯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安全隐患经常存在,不能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施工单位在安全投入上,大多存在“需要用则少用,能不用就不用”的侥幸心理。安全生产经费是国家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要求施工单位无条件提取和使用的生产费之一,是有力保障所有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必须专款专用的款项。而大多施工单位大吹节约,紧缩投入,导致现场安全防护和安全保障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五)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不够。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各施工单位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上得过且过,特别是临时用电管理,电线私接乱拉,配电箱与开关箱混用,用电设备不能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保”,配电箱内无有效接地接零等;特种设备新装、移装未检先用、带病工作等;施工机具设备传动部分无防护罩;危险区域无安全防护棚、防护网、安全警示等;基坑临边无防护拦,高空作业及高处作业无安全防护网等等。这些安全隐患的长期存在,如得不到有效治理和消除,必然导致安全事故。

(六)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针对性、适用性不强,措施和管理方法执行不到位。

首先施工单位在安全专项方案编制的过程中未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造成在执行中与实际施工形成两个极端,方案的适用性不强,措施和管理方法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致使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背离施工实际,现场管理呈现混乱局面。其次是方案过于呈条化,不能适应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变化,措施和管理方法更新缓慢,严重滞后施工进度,导致方案不能执行。再次,方案虽然满足施工要求,由于安全措施的执行与完善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不能有效配合施工进程,为保进度就擅自取消,不严格执行。

二、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考核机制。

安全责任主体考核机制就是将项目管理主体责任人纳入到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大力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施工管理实行安全生产情况量化考核,与主体工程施工管理挂钩,与职工绩效奖励挂钩。把施工每个方面的安全管理采取分值法进行数字化统计,综合分析,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二)增强“六种能力”,促进现场安全管理。

“六种能力”就是主管领导安全管理的监督协调能力、各部门安全管理的沟通能力、专职安全员的管理能力、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班组长安全隐患排查能力、施工作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增强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才能有效把握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管理。

(三)完善高风险区域安全防控预警机制。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特别是山区高速的建设日益增多,高边坡、深基坑、特大及高墩桥梁、长隧道施工风险比重日益增大,这就得切实做好高风险区域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在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如高边坡监控监测、深基坑防护、特大桥或高墩柱施工以及隧道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保监控系统。加强重大风险源的统筹监管和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做到施工前有组织有计划,施工中管理有措施有方法,突发事件处置有预警有保障。

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质量。

提高安全管理,重要的是提高标准化建设质量,落实标准。标准是什么,就是尺度、量化、规范。安全管理引入标准化,就是将原有没有规范的行为和没有量化管理的施工环境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实行科学管理,以达到安全、高效地施工,就是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安全生产方针引向深入,就是将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在施工中就需要把安全管理的质量从根本上抓实抓好,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标准和地方性安全管理办法为依据,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提高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施工环境。

(五)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育机制,构建和谐文明的施工氛围。

“以人为本”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人的行为决定了施工的安全与否。只有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使之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才能减少不安全行为,安全施工才能有保障。我们也只有认清这一点,加大职工的安全教育,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如开办农民工夜校、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问卷、安全劳动竞赛等,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活动,把安全知识送达到每一位员工手上、心中和脑内。)才可使每位施工人员真正知安全、懂安全、管安全。

(六)完善安全经费的使用管理,保障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安全生产,重在防控;安全经费,重在使用。在项目施工中,要严格审查安全生产经费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明确使用范围,对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现场检查验收制度。对不符合国家标准、不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要杜绝使用。对安全经费的提取和支出经常性地进行检查监督使用。严禁挪作他用或不使用。对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要坚决不予支付。

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成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运用科技手段采用网络化管理模式加强高风险区域和重大风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如对特大桥、高墩施工、隧道施工进行全程视频监控,特别是隧道施工人员安保系统的运用,为进一步加强隧道施工人员应急救援体系的立体式管理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高速公路安全标准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特别是正值我国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时期,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形势严峻,任务更是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加大管理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搞好职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防护,确保经费投入,切实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把安全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夏环环,汪华刚.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

【2】朱彦军.关于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7)

【3】陈波.关于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

安全经费保障措施范文6

关键词:乡镇建筑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建议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乡镇建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由于乡镇建筑企业的法人大多为个人,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欠缺,在施工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于完成工程进度,而将安全问题搁置一边,从而为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乡镇建筑企业的员工为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自身素质也差,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发(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工地伤亡事故中,农民工占70%)。同时乡镇建筑企业没有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设备陈旧、落后,缺乏对人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建筑施工现场违规操作严重等。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

由于安全管理的不足,使得乡镇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率保持较高水平。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控制的水平。

只有落实安全管理的措施,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切实执行国家安全管理的规范,配合国家安全管理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才能得到推行,才能真正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乡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为企业在竞争中增加相应的筹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建筑业的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的基础更差,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民工,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操作中随意性较强,导致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二)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乡镇建筑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个人筹资组建,受自身资金不足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大多数都是依靠工程转包或分包的手段赢得施工项目。

(三)乡镇建筑缺失必要的安全投入

安全技术与设施的投入,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垫资、违规分包等现象严重,使得乡镇建筑企业缺乏资金投入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发放不足,或者安全防护用品质量较差,难以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

(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受工期和进度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对现场没有经过仔细的平整,导致施工现场高低起伏,排水不畅;材料与各种废料胡乱堆放,阻塞施工道路;施工现场没有封闭或封闭不严地,施工现场没有相应的灭火器材;兼做住宿的施工工地,缺乏诸如厕所等的配套设施;施工现场标牌悬挂不当,安全标志不明显等。施工现场诸多现象的存在,使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给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改进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

在任何管理中,人的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乡镇建筑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企业至上而下形成安全预防机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操作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脚手架、施工用电、电梯、塔吊等施工机具的操作规范。从细节抓起,认真对待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二)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

政府应该利用舆论引导的优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不断强化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利用事故案例,使企业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充分重视安全管理,自觉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基于乡镇建筑企业基础的薄弱,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使农民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