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特色范例6篇

社区文化特色

社区文化特色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我街提出创建文化特色街道的目标,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富有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街道和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为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以点带面阶段:在2010年底前,以社区(或小区:下同)、社区、社区为试点,各建成一个文化特色社区,以点带面,以试点工作推动全街道创建文化特色街道活动的开展。

2.全面实施阶段:我街道全面创建文化特色街道活动要在2011年在全街道各社区全面铺开,我街道(办事处)要力争创建一个市级的文化特色社区,在2年内(即2015年底前),在全街道建成文化特色社区*个。

三、创建标准

各文化特色小区的基本标准及评分标准为:(组织健全100分;参与广泛30分;活动经常40分;特色鲜明50分;设施齐备180分;经费落实100分。450分为达标分。)

(一)组织健全(100分)

各社区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活动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做好辅导、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要有专人管理的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兼职文化指导员3-5名,并要建立一支具有街道特色文化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队伍)。

1.创建组织评分标准(50分)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有主管领导任组长,并有专人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创建工作。(每缺一级创建机构扣10分,无同级主要领导参加该级创建领导小组的扣5分;凡缺创建活动规划、组织实施方案、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图文资料并建立艺术档案的,每缺1项扣5分,每缺一次活动资料档案的扣2分;没有配备专人管理文化活动中心的扣10分)

2.创建奖励评分标准(50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

(1)文化创作队伍方面(30分)。配备兼职文化指导员并有1—2人的创作队伍得30分。其活动或作品获以下奖励的给予加分,获县市级奖励的加2分,获地市级奖励的加4分,获省级奖励的加6分,获部级奖励的加8分。

(2)文化活动队伍方面(20分)。有一支具本社区特色,老中青结合的文化活动队伍得20分。缺少老、中、青参与的队伍,每少一类扣5分;每增加一支活动队伍的加5分。

(二)参与广泛评分标准(30分)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我地有一定的影响。

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一定的规模(30分)

2.在我地有一定影响的(该活动项目受到以下表彰的,给予加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在国际获奖或受命名的10分,获国家表彰或命名的8分,获省表彰或命名的6分,获地市级表彰或命名的6分,获县市表彰或命名的6分。

(三)活动经常评分标准(40分)

节假日、季节性节活动不断,常年坚持。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并开展跨街、跨社区交流活动(每月活动不少于4次,全年演出或表演不少于4次)。

1.每月排练演出或表演两次以上(20分)(每少一次扣5分)

2.每年举办演出或表演两次以上(20分)(每少一次扣5分)

3.开展跨街道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以下活动给予加分,加分以最高档次为准,不累计)赴国外或港、澳、台参加演出或表演的10分;到外省参加演出或表演的8分;参加省级演出或表演的6分;参加地级市演出或表演的4分;参加县市级演出或表演的2分。)

(四)特色鲜明评分标准(50分)

各社区要充分发挥我街道是全国“之乡”和“之乡”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实际,选定本社区最具特色的项目,如曲艺、民歌、诗词、书画、戏曲、花灯、舞龙、醒狮等,开展各有特色,各不同的特色文化活动。

1.项目特色(30分)。该项目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后继有人。该活动(工作)在当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喻户晓,喜闻乐见,活动正常,并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能带动当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对周边的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凡形成持续15年以上的历史传统项目给予加5分)

2.项目传承(20)。有较完整的记载该项目有形成时间、历史没革及产品成就的艺术档案或图文资料。

(五)设施齐备评分标准(180分)

有适宜开展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如活动室、排练室、小广场(含小舞台)、定期更换内容的宣传窗(栏)、图书室(藏书4000册以上,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与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联网),有可供村民、居民活动的设备。

1.文化活动中心(30分)

建筑面积200m²以上为满分,(每增加10M²加1分,每少10m²扣1分)

2.活动功能室配备(30分)

活动功能室配置齐全(活动室、排练室、小广场(含小舞台)、定期更换内容的宣传窗(栏)、图书室(藏书4000册以上,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实现与文化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联网)(6项为满分,每少一项减5分)

3.图书阅览室(30分)

(1)面积50M²为满分30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开办电子阅览室加5分,与文化部资源共享联网奖5分。

4.排练室(30分)

(1)面积50M²为满分30(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演出(表演)乐器、服装、基本灯光、音响设备齐备得15分

(3)每月排练平均次数(每增加一次加2分,每少一次扣2分)

5.少儿活动室(15分)

(1)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活动设施、器材齐备10分(每增加一项加2分,每少一项扣2分)

6.老年活动室(15分)

(1)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2)活动设施、器材齐备得分10分(每增加一项加2分,每少一项扣2分)

7.宣传栏(窗)(15分)

(1)面积10M²得分9分(每增加1M²加0.5分,每少1M²扣0.5分)

(2)每年出版期数6期得分6分(每增加一期加1分,每少一期扣1分)

8.文化小广场(含小剧场)(15分)

(1)面积300M²得分8分,(每增加50M²加0.5分,每少50M²扣0.5分)

(2)小舞台面积50M²得分5分(每增加10M²加0.5分,每少10M²扣0.5分)

(3)有演出(表演)基本灯光、音响设施得分2分

9.其他活动设施(文体活动室、球类、棋类室、场等),每个项目面积每项在20M²以上(每增加一项加2分)

(六)经费落实(100分)。

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文化特色村和社区文化建设,包括必要的设施建设投入和开展经常性活动的经费开支。

1.每年社区划拨活动经费(以5万元为满分)每增加1万元加10分,每少1万元扣10分

2.每年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以5万元为满分)每增加1万元加10分,每少1万元扣10分

3.开展以文补文,多种经营活动收入,每增收1千元加2分

四、创建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街道创建文化特色社区(街道)活动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任正副主任,下设创建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文化工作站,由文化站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活动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

(二)认真组织发动。开展创建文化特色社区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创建文化先进街道的需要,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社区基层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街道党委和政府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社区基层组织积极投入创建活动,指导创建社区制订计划、落实措施;街道文化站要积极发掘本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并加以提高,同时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要通过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坚持注重实效。创建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阵风”,防止走过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实效,成熟一个、命名一个,扎扎实实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特色,确保质量,力争通过努力,在全街道范围内命名个特色文化社区。

社区文化特色范文2

关键词: 区域文化 高校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式

当前,全国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如何在大学生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1]。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区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联系有一定创新意义。从理论层面看,既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又能促进加深对社会转型、历史变迁、文化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从实践层面看,高校将特色区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有助于区域群体和个体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导价值观在人们社会实践中的统摄、驱动、定向和凝聚等作用。

一、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我国区域文化资源在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内涵,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密切联系。

1.区域文化与高校核心价值教育的关系。

区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因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或者具有其他特殊背景而形成的不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反映了本地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因此区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典型性、独特性。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使高校核心价值教育的方式不拘一泥,不断地创新发展。

大学地处区域文化所在的包围中,区域文化对大学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前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认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大学文化,反世俗成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周边社区的载体[2]。有了大学文化背景的支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创新,融入更多的其他文化,使区域文化得到更多的发展。

通过高等院校的建设,融入更多的区域文化特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方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为特色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同时,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有利于区域文化的传承,还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区域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每一种文化都催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些价值观凝练出来。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是地区人民共同的情感纽带,也是激发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精神力量。区域文化资源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价值,

首先是价值观认同。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科学的认知和转化过程,是个体将科学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和语言的动态认知与内化过程。借助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观落实或驾驭,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认知偏好,切合人们的文化心理。其次,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当区域文化资源成为价值教育和传递载体后,以高校学生熟悉、理解和认同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大众化。最后,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区域文化基于区域内相对稳定的传统、习惯及风俗人情,表现为性格和心理特质的一致性,为增进本区域民众的思想认同、同化本区域民众的精神诉求提供力量源泉。

3.区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的可能。

区域自主创新文化理念与高校教育理念吻合。如昆山提倡“共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高校是提倡的知识创新、和谐友爱、全面发展理念与之不谋而合。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大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区域价值观思想与高校传承的道德不谋而合。如在共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家园表述基础上,昆山衍生出富民、亲商、高效、廉洁的政府价值观,守法、诚信、履责、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和包容、进取、友爱、奉献的市民价值观。廉洁、守法、诚信、进取、友爱、奉献等价值观与高校的道德要求如出一辙。

区域全方位营造以文化人、尊重人才、崇尚学习和创新创业的风尚与高校文化育人不谋而合。昆山以“文化+科技”为特色,推进昆山“创意城市”建设。高校整合资源、精炼优质高效的教学,强调以文化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与区域文化提倡异曲同工。

二、区域文化视阈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既然区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能互相促进,就应掌握这一规律,根据社会转型的特点,探讨区域文化特色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方式。

1.发掘区域文化精髓,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以新颖的方式进行。根据昆山区域的孝道、奉献、吃苦耐劳等文化精髓,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利用学工四大品牌结合区域文化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品牌访谈节目《非常零距离》邀请特级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与在校生做交流,以感恩、孝道、和谐、爱国、拼搏等为主体,通过访谈的方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如,第十五期主题“怀孝心,践孝行――传承孝道文化”邀请在校教师、下企业同学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告诉大学生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待――读书,行善,尽孝。

品牌校刊《登云学工》,专设“校园故事”、“榜样故事”、“学子心声”等栏目,重点选模范学生事迹报道。如校园故事“小主传”讲的是院学生会主席、社团联合主席、系部学生会主席的奉献精神,他们把业余时间都奉献了给学校和社会,为老师分忧,为同学解难,在社会做义工,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

累计开设300余场讲座的品牌人文素养讲座,内容涉及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观、国际形势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座得以充分展现,如讲座“国际形势分析”,使学生认识我国当前局势,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品牌诚信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立诚信意识和习惯。借助诚信平台,对学生经济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等方面展开全方面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提升。

2.借助区域传统文化,构建^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积极推动区域传统文化、区域精神进校园,使大学生认同区域文化,从而真正接受核心价值观。昆山从实践区域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之初便开展各种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日知讲坛”,取昆山先贤顾炎武《日知录》的原意,聘请专家讲健康、讲国学,讲党史,吸引一大批爱好听课的年轻人。周庄“吃讲茶”(古时为调解邻里街坊事务纠纷的方式)为深化基层思想道德建设“三讲三评”活动的创新讲坛,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作用。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与昆山先进文化教育积极对接。“弘扬祖冲之科学创新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模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昆山“日知讲坛”科普讲座等进校园。这些活动围绕昆山文化开展,宣传昆山古今文化精神,如题目为“玉出昆冈・昆山文化漫谈”的讲座,围绕“百戏之祖”昆曲、“马背上的学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昆山的历史文化。通过区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平台的建立,师生深入了解区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

3.发挥区域价值观的作用,构造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的制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昆山地区“共谋科学发展”的理念,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模式和制定规章制度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昆山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套科学模式。一方面,突出思想教育主线,夯实学生公寓、日常管理两大阵地,建设好辅导员队伍、宿舍管理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抓好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入学教育、岗前教育;创立了“四有建设工程”(辅导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学生有道德、有梦想、有技能、有体魄)。根据这些科学理论指导,学院先后编制《学生手册》、《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大学生文化活动卡》、《大学生德育考评手册》等,这些规章制度均是紧跟时代进行创新,并从规范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制订的,各项内容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目的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区域文化之中,贯穿区域传统文化、经济转型、城市现代化建设等各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根据时代需要采取新的方式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过程中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才能使学生真正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特色范文3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区域文化;档案文化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多类型集群图书馆发展研究”(201303173);唐山市科技局项目“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的唐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13140211)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1日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地域的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内容既包括有形的文化也包括无形的文化,它所蕴含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对推动本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一种特殊文化,为地方区域文化建设服务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档案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和繁荣地方历史文化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区域文化建设的意义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一定区域内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建设,就是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塑造区域主体形象,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高层次、含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建设能够提升区域的品位和亲和力;高素质、有文化底蕴的人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文化与经济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所不能解决的诸如精神需求、观念转换、民族团结、人才素质、文化复兴等种种社会问题。

二、档案工作与区域文化建设

档案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又是当前区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它真实记录和展现了区域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是人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等社会活动的宝贵资料和生动素材。档案文化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从政策和区位的竞争转移到环境的竞争,优化城市发展“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地域的档案记载和延续着这个地域的文化与文明,档案工作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将某一地区档案资源中蕴藏的、体现该地区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元素向公众传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该地区公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公民对该地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该地区软实力与硬实力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三、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建设

(一)地方特色档案的涵义与内容。地方特色档案,是指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源,能够突出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具有重要影响和查考价值并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资料,主要反映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重大事件、名人、名胜、名优特产等特色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材料。不同的地域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民风民俗、自然景观、饮食文化等,自然也会产生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档案。地方特色档案与传统概念档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特色档案的内容是某一地区特有的、体现独特的地主色彩和风格,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研究该地区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和变迁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地方特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记录和反映地域精神财富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水文地质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区域资源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古建筑、古遗址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区文化艺术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区风俗民情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重大工程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家族特征的档案资料。

(二)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地方特色档案承载着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区域文化的文化因子之一,又是区域文化的传承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又影响着地方特色档案,直接影响着该区域内特色档案的形成、留存和解读。地方特色档案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助力,区域文化又对地方特色档案具有外在推动作用,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地方特色档案是区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促进和推动了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对其他文化项目的启动和进行也起着积极作用。

四、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意义深远

(一)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效益中文化的附加值越来越明显,经济竞争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新的增长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不同的区域文化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文化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已成为目前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只有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同步前进,使文化融入经济、为经济服务,才能实现地方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

(二)有利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档案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真实可靠地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包括该地区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宗教、饮食习惯等,反映该地区社会居民的生活内容、文化、形态、精神气质,是该地区自然、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因其所在环境、民族、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地方档案在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部门的职责,就是要找准本地区的切入点,把档案与地域特点相结合,记录下本地区历史发展的轨迹。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应以本地区的文化为依据,深入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点,探寻、挖掘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背景,从中找到档案与文化的结合点,也就是本地区文化发展的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档案工作,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服务。

(三)有利于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的丰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一个地区档案事业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能够为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档案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有选择、有主题的挖掘、征集、整理活动,把反映本地独有的某一历史文化现象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全部档案集中收集起来,不仅能够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而且可以更全面、深刻地反映本地区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查考需要。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还能够提高档案馆的文化品位。对反映地域文化方面的档案材料进行征集、收集,促使档案人员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与研究,提高文化修养,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宣传、弘扬地域文化能够增强本地区的凝聚力,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促进档案事业以及本地区各项建设的发展。档案部门应积极谋求多方合作,参与到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在合作开发中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价值,增强档案部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结语

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理论渊源深远,对二者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阔视野,为档案学和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另辟蹊径,不仅有利于地方特色档案建设实践的进一步开展,而且有利于区域文化构建较为全面地走向纵深。档案工作者要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将区域文化建设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区域文化建设的热潮之中。档案部门要化主动为被动,深入民间,深入挖掘,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为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贡献。挖掘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将成为新时期档案部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严永官.档案工作与区域文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1.4.

[2]谢海洋等.基于档案文化传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3.11.

社区文化特色范文4

一、推进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群团组织,培育和发展了社区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等服务机构。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社区服务载体。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根据党员的特长和身体状况,把党员组织成植绿护绿、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展家政、治安、就业、社保等服务。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健康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积极为困难群体和弱势居民提供社会救助。

四、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五星级文明社区”、“五星级文明家庭”评选为载体,开展了法律、科普、文化、卫生进社区,以及艺术节、运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卫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素质。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至目前,我社区已成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绍兴市科普社区、上虞市五星级文明社区、上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还审报了绍兴市绿色社区。使社区成为健康文明、进取向上的新型社区。版权所有

今后,我们将切实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加强领导,认真规划,周密部署,整体推进,勇当全街道社区建设的排头兵。

一、规范管理机制,保障居民自治。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为此,我们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着力理顺社区管理关系,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居民自治。进一步落实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在理顺和明确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等方面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社区自治组织,健全议事规则,民主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管理公约,开展民主评议居委会干部和居务公开,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社区文化特色范文5

关键词:群众艺术;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码]:A

思考之一:在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的宣传作用

针对住宅小区互不往来的“城市楼群综合症”以及一些离退休和无业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群众艺术馆干部一方面要积极深入到楼群中间、群众中间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邻里相识会”、“家庭座谈会”、“小区歌手演唱会”、“好媳妇评比会”等各种会议集中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国家的政令法令在住宅小区中畅通,不留死角,激发广大居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性。

思考之:在居民小区重大活动决策中的引导作用

参与居民小区重大活动的决策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关键。文化馆要参与居民小区的重大活动决策,决策前首先搞好调查研究,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内容和形式庸俗低下或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活动要坚决抵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的活动要积极倡导,大力支持。每个文化馆干部要真正体现出较强的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用踏实有效的工作提高地位,提高威信,赢得居民的支持,引导居民小区文化活动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思考之三:在居民小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组织作用

居民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靠每位居民来完成。如何把居民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摆在城区文化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文化馆首先应该在掌握每个居民小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争取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配合,把文艺骨干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寓于活动之中,在每个小区都组织起业余文化队伍,形成小区各自的文化特色。与此同时,要注重在提高业余文艺骨干和文化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文艺素养上下功夫。加强辅导和培训,使文艺骨干成为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社区文化浸透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又健康地奋发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一个十分突出的景象是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求快速增长,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向,社区特色活动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呼唤着文化的繁荣。我们群众艺术馆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断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为把先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向上的、鼓舞人心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多彩的。

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特色文化占领精神阵地,从而激发社区群众热爱党、热爱家乡的积极性,焕发人们投入全民创业大潮的斗志。社区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受到了观看演出的各级领导们的好评。

1.抓好社区特色文化活动要贴近时代把握方向

社区特色活动是群众性的、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因此,正确把握它,并沉着健康地沿着轨道发展,对整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站在“三讲”的政治高度提高对社区文化活动的认识,要有大局观念,要把握新时期文化的主旋律,使它紧跟时代的脉搏。在组织特色社区文化活动中要创作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吸引人,鼓励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激发人们参与到全民创业的大潮中去。如“五一”、“七一”、“八一”、“创业潮”等,广场文艺晚会及积极宣传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的“大型健身秧歌比赛”等,都在社会上取得了轰动效应,获得圆满成功,大大提升了社区特色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成为龙山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起点。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紧密与基层党组织协作建立和完善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运动机制,保证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2.抓好社区特色文化活动要克服困难知难而上

为了掌握社区居民们的生活特点和精神生活需求,多少个双休日,从馆长到馆员深入社区了解摸底、走访文艺骨干,并与基层党组织紧密配合在社区内倡导:人人参与,齐动员,献计献策,大家演。这样以来不仅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而且,也使演员队伍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更可喜的是带来一定的社会力量。

3.抓好社区特色文化活动要注重特色追求创新

社区特色文化活动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在活动内容形式安排上、节目的质量上注重本地特色,追求创新,达到群众喜欢,实现寓教娱乐的目的。所谓特色就是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的历史传承。本地文化特色的特点,是深深植根于本地区广大群众之中,具有民众性、普遍性、广泛性,所以抓住了本地特色就抓住了根本。但是,如果不在创新上下功夫,不在档次上下功夫,就不会有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因此,既要注重继承传统文化和本地特色形式,又要对其挖掘整理提高创新,使其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融入新的思想和观念,合时代节拍。

社区文化特色范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加快提升我区“一镇一品”特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现决定在全区开展“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星级评比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以建设文化强区为中心,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认真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组织领导

特色文化星级评比工作由区文广新局组织实施,局文艺科、区文化馆等单位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负责特色文化的指导和评比工作。各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负责特色文化的推进工作。

三、评比范围

全区各镇及南夏墅街道,共15个已经确定的特色文化品牌项目。

四、评比标准

(一)“二星级特色文化”评比标准

1.特色文化品牌影响较大,在常武地区获得奖项,社会反响较好,市级主流媒体有宣传报道。

2.特色文化创建工作班子健全,有专人负责,镇(街道)有活动阵地和培训场所。

3.特色文化活动经常开展,节庆假日均开展活动,有活动台账记录。

4.特色文化参与的人数较多,全镇(街道)50%的村、社区有队伍和活动阵地。

(二)“三星级特色文化”评比标准

1.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大,获得过省级奖项,社会反响好,省级主流媒体有宣传报道。

2.特色文化创建工作班子健全,有专人负责,镇(街道)有活动阵地和培训场所。

3.特色文化活动经常开展,节庆假日均开展活动,有完整详实的活动台账记录。

4.特色文化参与的人数多,全镇(街道)80%的村、社区有队伍和活动阵地。

5.特色文化品牌在全省领先,有1—2支优秀队伍。

五、评定步骤

1.2012年4月至9月为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期,由各镇(街道)对照评比标准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进行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