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例6篇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1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培养;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作文教学也同阅读教学一样,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仍然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只强调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培养,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除了交流思想,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另一个功能——宣泄情绪,以求心理平衡,发展健全的人格。生活是复杂的,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有喜怒哀乐,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生活给他们带来的郁闷需要宣泄,一吐为快;同样,生活给他们的喜悦也需要宣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比较隐蔽,不喜形于色了。而作文,包括写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

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过去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只传授“套题”功夫,考试前让学生背熟一些优秀例文,考试时便按作文题“移花接木”,把内容搬进试卷,抄袭现象严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1.1 多写观察日记

我认为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不失为是一个突破口。所谓观察日记,就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将观察所得印象如实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观察日记不是一种文体,记写形式比较灵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爱玩昆虫,喜欢写观察日记,《昆虫记》便是他的杰作,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这种训练,指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

在观察日记写作中,学生们只需要把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由地表达出来,而不用考虑作文要求中的许多条条框框。这样,学生写作少了一份约束,多了一份自由,这样,学生所写的东西也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长期以来,孩子对作文自然会变“惧”为“喜”。所以,语文教师应重视这种训练,指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

1.2 独立完成作文

一般作文课给学生的时间是充足的,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作文。每次作文可以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积极对待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便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实事求是的品格,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做,并把它做好。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好几点:

2.1 愉染学生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教师良好的情绪会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如果教师心情不好,对学生总是板着一副冰冷的面容,班上就会笼罩着一片抑郁的空气。教师要用快乐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这是教师在生命状态下爱的教育,教师要认识到"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教师要用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融入到学校和学生中。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善于把教师的思维过程显现出来也有助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感情渠道接通了,教学情景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感场,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自然得到发展。

2.2 诵读品味美文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经常挑选好文章或诗词,有目的地进行朗读,那谢些深情的诵读,激情的表演,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孩子们在诵读古诗词中陶冶情操,汲取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营养。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体会美的含义、美的写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又这么喜欢,他们自然就有了想写的冲动。

2.3 精心评讲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是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

作文评改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重荷。精批细改,费时多而收效甚微。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改变了作文教学中背靠背的现象,实现了教师教育行为的变化,即教的本质在于帮助、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修改作文中的错误,从错误中认识正确,从改中掌握方法,不断检视和反思自我。在这样一个改改写写,写写改改迂回曲折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从一点一滴的修正积累中,学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作文能力,真正达到以改代导的目的。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第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不写。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感受发现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文章。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2

一、在教学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孩子就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家人精心呵护的独苗没受过挫折,遇到困难,缺乏信心,缺少勇气,感情脆弱。因此,教师在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意志品质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锤炼。

如《爱迪生》一文中,讲爱迪生为了做实验,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没有实验器具,就从垃圾堆里拣来瓶子罐子代替;没有实验室,就在火车车厢里占一个角落……不料,一次做实验时,不慎失火,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耳朵也被打聋了。在如此巨大的打击下,他专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了化学实验来。实验中,他经常遇到各种危险,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硝酸差点弄瞎了他的眼睛,但他还是顽强地做实验。这些正是爱迪生顽强意志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唤起学生向文中人物学习的愿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意志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地锤炼。

二、在教学中陶冶学生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在对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分析,对文章内容意境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领入一个广阔的情感天地。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正义与非正义,矛盾与非矛盾,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

如在学习寓言故事《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学生对狼和老山羊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分析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逐步体验的。五次对话中狼的假意、欺骗、说谎、诡辩、凶恶随情节的推移触动着学生厌恶、憎恨的情感,而老山羊的善良、聪明、正直也拨动着学生喜爱、愉悦的情感。尔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这种情感更为丰富。学完课文回归总结时,进一步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抑恶扬善的情感自然迸发,有的说: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相信他”;有的说:“我们要像老山羊一样善于观察分析、识破换人的诡计”等等,显然,心理教育中情感熏陶的效果已自然达成。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有良好的交往能力,而良好个性是人际交往中的剂,是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保证。所以,从小培养积极、宽容、善良、正直的良好个性至关重要。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榜样群体。如《将相和》中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小珊迪》中诚实善良的小珊迪等。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展示、朗读体味、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受到人物的感染,在生活中自觉参照榜样矫正自己的不良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情趣,就必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使他们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艺术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造良好的契机和氛围,使学生感知形象,从而培养高雅的情趣。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3

        一、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人们常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从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受到鼓舞,心理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在愉悦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平时上课时如果我们在课堂多说上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而自信就是力量,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就有可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通过情感投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有一广告词:“双赢源于沟通。”这句话富有哲理,它告诉了我们沟通的作用与重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同学生思想情感的沟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思想感情”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变被动为主动,让消极转化为积极,让学生沿着教师正确思想感情的线索去修养品德、学习知识。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浓缩了以创设情境来启发思想感情、用体育明星激发思想感情、拿体育项目来抒发思想感情。

        三、加强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由于体育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4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低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刚入学时,又对学校里的一切感到陌生,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表现出胆孝冷漠、任性的心理特征。小时不合群,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在低年级思品课本中,《我上学了》、《课间游戏守秩序》、《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说话要有礼貌》、《不打扰别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爱的班集体》、《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爱帮助同学》、《心中有他人》、《讲谦让》等课文均是进行合群心理培养,教学生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的好教材。

教学中,我们对这类课文的内容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如在教学《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一课时,充分利用图中形象,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并鼓励他们学习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断适应集体生活。本课的两道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和补充。在让学生看图明意,说图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设身处地地体会“离开伙伴真没意思”、“还是和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在集体生活中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愉情,激发学生喜欢和伙伴在一起活动的愿望。

造成学生交往失败或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懂交往礼仪是其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使他们明确人际交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常的交往礼仪。《说话要有礼貌》一课是通过两个同学以不同的交往方式去借锤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使学生体验到礼貌交往是获得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设计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叶锋为什么要去向黄爷爷借锤子?(2)叶锋借到了锤子吗?为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3)小亮为什么能借到锤子呢?(4)你从中懂得了什么?(5)设想一下,叶锋是怎样还锤子的?学生通过有情有景的对比分析,深刻体验并领悟到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逐步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要领。

结合思品教学培养合群心理,学习交往艺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中、高年级的《热情大方对外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真正的好朋友》、《有事大家商量》等课的教学中,我们同样注意相机渗透,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交往水平。

中年级: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与评价,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并对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中年级学生对学校生活基本适应,逐步脱离“权威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水平不高。也就是说,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都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情绪,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的“差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是认为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个失败、无能的人,由此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内控行为,成就动机得不到合理发展,成绩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思品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学会对自己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形成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第七册《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一课是借用一个寓言故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正确认识自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处。课前,我把课文内容进行了配乐录音,把书上的两幅图制成幻灯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图、边思考:(1)两棵小自杨都生了虫子,结果一棵长得茂盛,一棵却枝枯叶黄,这是为什么?(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初步懂得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骄傲自大,是不对的。只有看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帮助,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接着,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谈体会,使其通过内心体验提高认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课意在教育学生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引导学生学文明理的同时,可让他们各自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公正地认识自己。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说“长”接力赛,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同座同学的一两个自己所缺少的(或不及的)优点和长处,比一比谁说得准确。通过以上的交流,既让自以为是的“优等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又让哪些“差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消除了自卑心理,树立起敢超先进的信心和决心。为学生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有限,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强。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不是一两节思品课所能完成的,要注意挖掘每一课的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

高年级:加强耐挫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业负担日渐加重,家长、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逐步提

高。学生既要应付名目繁多的竞赛,又要迎接升学择校考试;既要服从老师的严重管理,又要接受家长的检查监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迷茫与烦恼。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许多人无所适从,因而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为此,《思品教学大纲》高年级教学要点第十九条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和挫折。”结合思品教学不失时机地渗透挫折教育,进行耐挫心理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其从小就作好承受逆境厄运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成为生活、事业的强者。

在教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艰苦奋斗代代传》、《要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等课文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归纳遭受挫折后的种种表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课文中的典型形象,挖掘其精神实质。如不断攀登高峰的“铁榔头”郎平;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南京路上的好八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居里夫人;勇于在逆境中锻炼成长的;不被敌人残酷迫害所吓倒的徐特立;面对千百次失败毫不气馁的爱迪生、诺贝尔;在考试失败面前不灰心丧气的童弟周……用他们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感染、激励学生,使他们从中体会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只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毫不动摇,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才能不断进步,获得成功。同时要进行耐挫心理训练。比如,学生通过学习《败不馁》一文,初步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败不馁才能进步的道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你遇到过考试失败、比赛失败吗?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对待的?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心理学;心理素质;培养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的技术和服务规范,在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一上岗就具有“顶岗”的能力。而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职业心理素质更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的总和。职业心理素质是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所应具有的特有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学科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旅游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把旅游心理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品质,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具备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除了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注意品质、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四方面的重点:

1.1 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良好的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三个方面。首先,要教给学生努力提高注意品质的方法。如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对活动的兴趣;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合理进行注意分配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次,要通过案例分析、角色表演、实际锻炼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如在讲授前台和客房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等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现场情景,指导学生亲身体验良好注意品质的重要性及其做法,并教给学生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注意品质锻炼的方法。

1.2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良好观察的条件。如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要细心体察,要认真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其次,要采取比较异同、全面了解、观察入微、学习经验等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1.3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树立识记的信心;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识记方法,如尝试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顺口溜、联想等加强记忆的方法;第三,要提供材料让学生练习记忆,如提供一些菜谱、电话号码、人名等内容,帮助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

1.4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操作练习、课下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主动学习和积累有关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三方面着手来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教会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服务工作中,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表现出对游客的欢迎和友谊;并对那些不顾国格、人格的行为和不良情感倾向予以坚决的反对和制止。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2.1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客观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远大的生活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使之树立热爱旅游事业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2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良好的理智感和健康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讲课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例如,可以推荐一些道德修养、艺术欣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通过听优美的音乐、观赏高雅的美术作品、到公园等地感受自然风光,教会学生分析和鉴赏美。

2.3 教会学生控制消极的情绪和不良心境。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在与客人、同事的接触中也可能产生各种矛盾。在这些情况下,一些情感自制能力较差的人员往往容易爆发出来,当不良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极端行为,如打架、摔东西等等。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善于控制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教育学生注意加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时刻保持精神振奋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会学生在不良情绪爆发时,用躲避、自我暗示、转移注意、联想后果等方法来加以控制,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适应旅游业艰苦工作的需要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毅性四个方面,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定与否的重要内容。旅游专业学习今后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不同的服务对象,要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因此,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3.1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准目标,始终保持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达到锻炼坚强意志的目的。

3.2 指导学生掌握意志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时可以布置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的作业,鼓励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断战胜自我,树立自信;还可以通过旅游实习等艰苦的活动,进一步检验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等。

4 塑造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以适应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需求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个性品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即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热情性格,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性情温和、热情助人。因此,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

4.1 通过旅游者的个性这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气质、性格的特征及类型,明确各种气质类型的优缺点,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类型及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塑造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4.2 开展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教师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内向型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努力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树立团队作风。

4.3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各种角色,塑造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例如,在讲授如何处理旅游者的投诉时,通过角色扮演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投诉者、服务员、大堂经理等角色,既使学生直观生动地学会了如何处理投诉,又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参考文献

[1] 李灿佳.《旅游心理学(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宝华.《礼貌礼节》.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6

摘 要 随着运动训练水平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小,能否在高考体育加试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试期间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多年送考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农村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将体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划分为训练、备战、考试三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内容与方法,使考生在考试期间能够少失误、不失误,做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关键词 体育高考生 心理素质 训练内容 训练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体育锻炼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高考生的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多,录取分数线也节节攀升。另外,体育加试虽然不象比赛场上那样形势错综复杂、情况瞬息万变,但要受到环境、气候、场馆等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历年的体育术科考试表明,心理素质好的考生,胆大心细,很少有失误,能够正常发挥,有的甚至能超常发挥。因此,考生自身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与技术的正常发挥,二者完美的结合,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我校体育高考生的训练一般从高二下半学期的4月份开始,在第二年的4月份参加考试,训练周期为一年。下面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和培养方法分为平时训练、考前备战、考试期间三个阶段阐述。

一、平时训练阶段(高二9月份-高三2月份)

这一阶段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主要阶段,也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最重要的阶段,心理训练应贯穿整个训练过程。体育考生的心理训练,是高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训练是指采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使体育考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保证体育考生在考试中创造出优异成绩。

本阶段主要心理训练内容:自信心与意志品质。

(一)要具有充分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勇敢果断的基础,缺乏信心是获得成绩的大敌。考生在训练或考试中有充分的自信,会促使心理活动过程积极起来和坚持下去,并富有创造性,把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果缺乏信心,则会导致心理混乱,影响其正常发挥。

培养自信心采用的主要训练方法:

1.增强心理承受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设置障碍,制造场景,构造模式,创造严肃的气氛,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处于压力之中,但又能承受得起,变压力为动力。在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紧张、恐惧、心跳加快、拘束、动作不协调时,教师要利用语言诱导,教会缓解压力,放松肢体,调整心境的方法,逐渐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调节。

2.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每一个人。降低练习的难度;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让每一个人时刻看到自己的成绩,训练过程中多给予表现的机会,多给予表扬鼓励。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经常提供与考试项目有关的心理训练知识和方法,帮助进行自我评价,解决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维持心理平衡,克服个性弱点,提高专项心理素质。

(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外,学生的优良意志品质主要是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运动员,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体育教师、教练应该把教学训练过程与意志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同步提高,把意志品质的培养列为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

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

1.训练中采用接近“实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教育学生艰苦训练,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应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能最充分地动员机体的内在潜力,以适应外在环境要求,并能达到对身体素质的随意调节,有助于克服困难,战胜疲劳。

2.运动员的自我培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积极主动性,运动员要用自身的努力来加强自己的意志。首先要注意提高行动的目的性,无论做在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而且要预测行动的结果;其次,要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学习训练和生话中有针对性进行培养锻炼,努力克服不良倾向;再次,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教师、教练的要求。

二、考前备战阶段(高三2月份-高三4月份)

2月份进入考前两个月的最后备战阶段,这段时间里除了继续加强考生自信心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还要注意这一阶段考生会出现的心理变化,如紧张、失眠,过度兴奋和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样会造成精力不足,不仅影响学生的训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另外,这一阶段应该采用各种手段对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高考期间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本阶段主要训练内容:消除负面情绪和考前心理的充分准备

(一)消除负面情绪

所有的焦虑情绪都伴随有身体方面的紧张.当一个运动员的焦虑超出了一定程度之后,将带来肌体的高度紧张,导致训练成绩下降,比赛欲望减弱,进而使学生的训练甚至生活都出现紊乱,影响运动成绩的正常发挥。

消除负面情绪的主要方法:

1.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每次训练课结束以后,放松整理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得到放松,也要让学生的心理放松。可以让学生听着舒缓的音乐,做些拉伸肌肉的放松练习,既使学生的肌肉得到了放松,又使学生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有利于全面的恢复。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正确估计考试形势和自身技术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心理调整,使自己对考试作出切合实际的估计,把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

(二)考前心理的充分准备

考试的最终成绩取决于考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三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运动技术是条件,而心理素质是两者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讲,考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考生在临考时达到最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一阶段有两个心理准备方面的工作重要:情绪和意志。

促使学生做到情绪和意志充分准备的方法:

1.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测验赛和社会上的比赛,使学生适应比赛的气氛,增强他们临场的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学会调整自己面临重大挑战时的情绪。不同时间、地点、裁判的反复模拟测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面对高考时不会出现太大的不良情绪波动。

2.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意志上坚定高考成功的信念。这一阶段的训练和测试中,教师要刻意的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压力,提出比高考测试更严格的条件,预设各种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情境,让学生挑战自己的过程中去体会、去体验、去学习,逐步建立坚定地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三、考试期间(高考体育加试时间)

这是整个体育高考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考生真正感受到高考的压力,会出现以下几种典型的负面心理状态:过度兴奋影响正常休息;过度紧张影响正常发挥;过度沮丧影响考试信心。这几种心理状态对考生的临场发挥有巨大的阻碍作用,教师应主动采取正确的心理干预手段。

本阶段主要训练内容:自我心理调节和教师心理干预

(一)自我心理调节的主要方法

考试前学生在场外做准备活动的时候,紧张心情达到了极点,会出现呼吸短促、四肢发颤、注意力小集中、日渴或尿频等赛前状态,而这时教师不可能在随时关注你、帮助你,需要自己掌握自我调节的一些简单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通过回顾自己在训练时取得的最好成绩或采用做几次慢而深的腹式呼吸,能缓解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考生可默念“我要冷静”、“我是最好的”等,为自己树立自信心,使自己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

2.思维阻断法。采用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越来越紧张的心理。如看杂志和报纸,听音乐,用音乐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现代心理训练比较流行的方法之一。

(二)教师心理干预

学生在每考完一项以后,总会出现发挥好与不好的情况。对发挥好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不能让他们产生骄傲的心态;对于发挥不好的学生,不要埋怨和批评,而应及时给予安慰,多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之,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要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作为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准确把握各阶段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对心理状态的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克服负面情绪,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取得优异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