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例6篇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文1

[摘要] 目的 研究在盆腔气管脱垂的诊断中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成像的价值。 方法 随机收集2014年7月―2015年10月该院接收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在3种状态之下,观察组盆底结构较对照组更为松弛,观察组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会阴三维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94-03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盆底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子宫及相邻脏器出现下移后导致的多种临床症状,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种,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信心,因此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卫生问题[1-2]。近年来,随着PFD理论研究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会阴超声以无创、重复性好、无辐射和费用低等优势被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已逐渐受到重视[3]。为了进一步分析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中应用会阴三维超声的价值,该次研究随机收集2014年7月―2015年10月进行盆底疾病筛查及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妇科良性疾病或进行盆底疾病筛查无PFD疾病的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阴三维超声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进行盆底疾病筛查及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0例,年龄42~79岁。按POP-Q分度,Ⅰ度脱垂11例,Ⅱ度脱垂12例,Ⅲ度脱垂18例,Ⅳ度脱垂9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妇科良性疾病或进行盆底疾病筛查无PFD疾病的妇女50名,年龄40~82岁,两组对象在年龄、产次和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断时间内都没有应用多激素类的药物,也没有实施过盆腔手术。

1.2 仪器设备

所应用的仪器型号为LIQE-8,所配置的三维容积探头是VOLUSONIC59D,频率的范围为5~6.25 MHz,探头步进角度16°,摆动角度146°,发射角度175°。

1.3 方法

1.3.1 临床POP-Q分度 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有PFD诊治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资历的医师进行检查及分度。

1.3.2 会阴超声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会阴超声检查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检查,叮嘱患者在检查开始前彻底排空膀胱,选取截石位,将三维探头于阴道以及会阴尿道外口之间放置,对二维正中的矢状面进行获取,等到明确显示肛管与直肠以及阴道、膀胱与尿道、耻骨联合的连接部,说明已经获取最佳矢状面,接着调节、获取冠状面、横切面、矢状面的图像,分别测量静息状态下以及Valsalva 动作时矢状面肛提肌裂孔长度、宽度及面积进行。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临床测量得到的计量数据,资料显著性分析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

从三维超声图像能够得知,观察组肛提肌处回声显示出不均匀性,盆腔结构较对照组更加松弛,在肛提肌收缩状态、静息状态、Valsalva 动作状态时,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长度以及面积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检查结果分析

超声结果显示,观察组35例肛提肌异常,所占比例为70%(35/50),主要表现为肛提肌撕落、肌肉变薄、断裂、缺失。38例患者有阴道周围结缔组织缺失现象存在,所占比例为76%(38/50),声像显示阴道周围正常的中等回声区消失,出现无回声的“空洞区”。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POP在临床比较常见,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长期以来,诊断POP主要靠病史及查体[4]。近年来,随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超声对于盆底肌肉形态学描述及具体量化指标的测定逐渐受到关注。盆底较为薄弱的地方是肛提肌裂孔,盆腔脱垂也多发于此处[5-6]。是盆腔器官脱垂的好发部位。国内外研究表明,盆腔器官脱垂与肛提肌裂孔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肛提肌裂孔成为本研究的重点[7]。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3种状态之下,观察组盆底结构都比对照组松弛,观察组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盆底肌肉中,肛提肌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处于在静息、Valsalva 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是都能够较好的支持盆腔器官,保障结构功能。衰老、手术损伤以及分娩是导致肛提肌出现功能障碍或损伤的主要原因,患者会因此出现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肛提肌裂孔是最可能出现盆底损伤的部位,具体是处于左右耻骨内脏肌与耻骨联合下缘共同组成的区域。

综上所述,会阴三维盆底超声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形态、结构大小改变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可以为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随访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JelovsekJE,BarberMD.Women seeking treatment for advanced pelvicor ganprolapsehave decreased body image and quality of life[J].Am JObstet Gyneco,2006,94(5):1455-1461.

[2] 刘萍,陈若兰,陈春林,等.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脱垂与非盆腔器官脱垂女性肛提肌MRI三维结构的对比[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12(6):428-433.

[3] 黄亮.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的治愈标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2):906-908.

[4] 耿京,谢冰. 三维盆底超声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8):733-736.

[5] 李娜,程悦,崔璨,等.静态及动态MRI评价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6个月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1):27-31.

[6] 赵英,鲁永鲜,王文英,等.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3):354-356.

[7] 王慧芳,陈华,折瑞莲,等.经会阴超声评估前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与临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8):684-687.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文2

X线对比成像技术是最早用来观察女性盆腔器官下垂情况的影像技术,如排粪造影术、膀胱尿道造影术、腹膜腔造影术以及多种造影术的同步联合应用。近年来,动态膀胱造影(fluoroscopicdynamiccystoproctography,FDC)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有排尿症状的POP患者的可靠数据。排粪造影可以识别前盆腔脱垂和比较罕见的后盆腔直肠脱垂以及乙状结肠和直肠套叠,通过进一步腹膜腔造影还可以诊断肠疝,也可直接诊断肛提肌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失弛缓。但不能反应穹窿或子宫脱垂的情况,同时,具有辐射剂量高,费用高,操作复杂及女性患者在检查中因排便而感到尴尬等限制了该项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2超声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技术非常适于观察前盆腔,因为膀胱内的存留尿液增加了与其他组织的对比。不仅可以识别脱垂,还可以进行量化分析,可使用耻骨联合后下缘至直肠连接点划线作为参考线,测量脱垂疝的深度,也可在Valsalva状态以及肛提肌收缩状态下进行测量。超声成像又分为二维超声成像、三维和四维超声成像、断层超声成像等技术。

2.1二维超声成像技术

二维超声主要是通过扫描患者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平面内盆腔器官结构位置变化来评估盆底功能并诊断盆底疾病,分为经会阴超声、经阴道超声、经肛管超声。

2.1.1经会阴超声

常使用正中矢状切面,以耻骨联合的中轴线或后下缘为参考点,由腹侧至背侧依次显示耻骨联合、耻骨后间隙、尿道、膀胱颈、膀胱后壁、阴道、子宫、直肠和肛管。可评估会阴体、直肠阴道隔的完整性,测量肛直肠角,用于辅助诊断盆底肌失调、其解剖学改变为直肠膨出、直肠内套叠、耻骨直肠肌痉挛或肥大、肠疝、乙状结肠膨出等疾病。但由于探头位于与间的会分,检查时为避免组织变形,在保证良好组织接触的同时,探头对会阴的压力应尽量小。

2.1.2经阴道超声

是检查尿道括约肌形态的有用方法,多用于前盆腔评估。在正中矢状面,取静息或功能位,可测量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膀胱-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的位置和移动度、尿道长度和膀胱后角。

2.1.3经肛管超声

可观察到肛管内、外括约肌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肛管括约肌的损伤,但随着探头深度的加深,患者不适感加强,且探头放置在腔内会干扰盆腔脱垂患者器官的下移度,因此腔内超声仅限于评估盆腔器官下垂。目前较常用的有经会阴超声和经阴道内超声,测量指标主要如下:(1)膀胱颈下降程度,即静息状态和Valsalva呼吸时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水平垂直距离之差;目前尚无正常膀胱颈下降距离的参考值,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颈下降程度的平均值约为30mm。(2)膀胱颈活动度,即压力期膀胱尿道连接部相对耻骨联合下后缘的水平移位,正常人膀胱颈活动度一般<1cm。(3)尿道倾斜角,即尿道与人体纵轴所形成的夹角,正常人一般<30°。(4)尿道旋转角,即静息状态与Valsalva呼吸时尿道倾斜角的差值,正常人一般<45°。(5)膀胱尿道后角,即尿道内口与膀胱三角的夹角,注意观察有无开放,即角度是否>140°。(6)膀胱壁厚度,在膀胱空虚状态下测量膀胱前壁、膀胱三角、膀胱颈三点垂直于黏膜的膀胱壁厚度,取其均值,若厚度>5mm,提示逼尿肌功能不稳定。

2.2三维和四维超声成像技术

现有的三维超声成像模式,与二维超声相比,有着类似MRI的一些优势:(1)多平面成像可显示二维超声不能显示的横断切面,而横断面是研究盆底肛提肌和肛提肌裂孔的主要平面。在横断面上可以定性、定量评估阴道旁支持结构、肛提肌、肛提肌裂孔和尿道生殖隔裂孔;还可以同时观察肛管内、外括约肌复合体的形态,但是尚不能通过三维超声呈现肛提肌的三维模型。盆隔裂孔为尿道、阴道及直肠穿过的通路,是盆底的薄弱环节,因此成为膀胱突出、子宫阴道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的好发部位。常规二维超声探测无法获得盆隔裂孔的完整图像,三维超声因其多平面成像优势,经过图像后处理可以得到完整的盆隔裂孔的声像图,可以进行盆隔裂孔相关参考指标的测量,如盆隔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以及耻骨内脏肌夹角。(2)图像采集自动化,应用专门的三维容积探头置于已选定的感兴趣区,按预先设置好的平面间隔同时显示肛提肌的多个面成像,并可成像与水平面或垂直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平面。故其可以显示容积数据内任一平面的信息,使超声扫描程序化、标准化、淡化超声检查的手法,简化超声扫描的培训要求。(3)切割功能可保留图像重点,切去无用的部分,对可疑部位进行三维重建显示。(4)图像动态显示,可多平面观察,具有360°旋转功能,能对图像进行全面观察。四维超声即实时三维超声,优势在于可以动态地观察盆隔裂孔的变化,直观地观察患者做Val⁃salva动作时盆隔裂孔的变化及盆底器官脱出的表现等。盆隔裂孔大小的定量测量对于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有重要临床意义,其大小与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脱垂越重,盆隔裂孔增大越明显。

3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是一种安全、无需对比剂、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同时显示整个盆腔及盆底支持结构。在盆腔器官脱垂的检查中,量化POP的评判指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检查条件的不同又分为静态磁共振和动态磁共振。

3.1静态磁共振成像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精确观察盆底解剖结构,可以获得盆底肌肉、筋膜和器官的解剖结构方面的信息。根据线圈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腔内MRI和体外静态MRI。因腔内线圈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磁共振检查均为体外常规MRI。

3.1.1静态MRI扫描

通常采用高分辨率的T2WI序列,主要采用腹部线圈,扫描范围较腔内线圈大,因其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在某种意义上将盆底拆开,从而将复杂的盆底肌系统、盆底支持系统和裂孔内器官的解剖形态及其功能影像显示出来。正常女性MRI二维图像显示髂尾肌为向上凸起的薄肌,起自坐骨棘盆面和肛提肌腱弓,向前中部倾斜,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为2.9mm。耻骨直肠肌呈带状包裹,后高前低,并不直接接触膀胱颈。除此,还可以在MRI断层图像上观察到耻骨联合、闭孔内肌、外括约肌、子宫、阴道、直肠、膀胱、尿道等解剖结构,轮廓清晰,边界分明。许多研究者利用静态磁共振图像,不仅可以进行盆底肌肉解剖层次的形态学描述,同时还可以在二维图像上进行某些参数值的测量,如肛提肌板的角度、肛提肌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与超声相比,显示的盆底解剖更为细致清楚,然而这些距离测量的准确性受到研究者在二维图像上取点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限制。在二维图像上,诊断和评估POP的主要参考线有PCL线和MPL线,PCL线是耻骨联合下缘至最末两节尾骨间关节的连线,正常者静息状态时,盆腔器官包括膀胱底、阴道穹窿、小肠及乙状结肠均位于此线以上。MPL线是指正中矢状面上耻骨联合中轴线,Lienemann等的研究表明,PCL线只对前盆腔脱垂状态评估具有临床意义,MPL仅对POP后盆腔的评估有临床意义,Rosenkrantz等研究显示MPL优于PCL。

3.1.2腔内线圈

可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影像,提高对解剖结构的显示,阴道线圈和直肠线圈等进行MRI成像用于观察膀胱、子宫、阴道和直肠的解剖结构,与腔内超声相比,MRI能更好的显示外括约肌异常,被认为是评价括约肌病变的最佳方法。肛管内MRI是评价失禁有价值的方法,特别对外括约肌萎缩有独特的价值,对括约肌修补术后效果的预测有重要价值。阴道内MRI较肛管内MRI显示盆底解剖范围更大,能够清晰描绘盆隔、尿生殖隔、尿道周围和副尿道韧带,特别是尿道的细微解剖。腔内MRI的不足是显示视野小,主要用于获得盆底肌肉、筋膜和器官的解剖结构方面的信息。

3.2动态磁共振成像

目前对于动态磁共振的定义尚未标准化,既可指在静息期、肛提肌收缩期、最大用力期、排便期对盆底进行扫描成像,也可以指仅在静息期和最大用力期对盆底进行扫描成像。成像方法中既有静态成像又有动态成像,在静息期使用静态序列对病人进行扫描成像称为静态成像;在肛提肌收缩期、用力期(Valsalva动作)或排便期使用动态序列对盆底进行扫描成像称为动态成像。静态成像主要用于对静息时盆底解剖进行观察,动态成像主要是对肛提肌收缩或腹压增大时盆底解剖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对比静态成像和动态成像的二维图像,进一步观察盆底器官的运动。由于患者保持最大用力状态的时间有限,所以采集图像的序列必须是快速扫描序列,主要有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临床上利用动态MRI评估POP有两种分度系统:PCL分度系统和HMO评估系统。1991年Yang等首次提出利用PCL线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定性评价了盆腔器官脱垂;其认为以PCL线为标准,正常者无论静息或用力时,盆腔器官包括膀胱底、阴道穹窿、小肠及乙状结肠均应位于此线以上,否则应考虑盆底器官膨出或脱垂。1999年Comiter等首次提出了HMO评估系统,H线是耻骨联合下缘到直肠后壁耻骨直肠肌附着点的连线;M线是直肠后壁耻骨直肠肌附着点到PCL线的垂线。HMO评估系统中的“O”特指在Valsalva动作时膨出器官最远端至“H”线的最短距离。盆腔器官最远端低于H线水平即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为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提供了影像学方面的客观量化依据。2001年Singh等首次提出了MPL线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国内有学者研究显示盆腔动态MRI行PCL线和MPL线均能全面评价盆腔多器官脱垂情况,但两者与临床POP-Q检查对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的一致性均不高,尽管如此,PCL线仍为目前最常用于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的参考线。动态磁共振对于POP的量化分度标准主要如下:PCL线的分度标准常以膀胱颈、宫颈、肛管直肠连接处为参考点,轻度脱垂定义为以上3个指示点位于PCL下3cm以内,中度脱垂为以上3个指示点位于PCL下3~6cm,重度脱垂为以上3个指示点位于PCL下>6cm。而HMO评估系统是以脱垂器官最远端与H线的距离为分度标准,脱垂最远端在H线以上无脱垂,H线下0~2cm为Ⅰ度脱垂,H线下2~4cm为Ⅱ度脱垂,H线下≥4cm为Ⅲ度脱垂,最大用力正中矢状位盆腔器官完全脱出体外,定义为Ⅳ度脱垂。李勇等研究显示对于正常女性,PCL系统及HMO评估系统的测量结果一致;对于盆底疾病患者,HMO评估系统可更全面显示盆底松弛与器官脱垂。

3.3开放式磁共振成像

开放式磁共振成像是指使用较大孔径的开放式MRI扫描仪,允许病人坐姿进行检查,避免了常规扫描仪必须仰卧位进行检查的不足。它结合了MRI和X线造影的优点,更符合病人的生理状况,开放式MRI坐位扫描与封闭式MRI扫描相比,开放式MRI坐位扫描综合敏感性较高,但也有研究两者对于有临床意义患者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别。国外也有团队利用开放型磁共振进行整个阴式分娩过程扫描图像分析,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其中就包括孕妇分娩过程盆底肌肉的形态学变化。

4三维重建技术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文3

关键词:超声波检测;宫内节育器;三查;生殖健康普查

 

    B型超声波检测是应用超声波对实体软组织器官进行实时动态扫描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其在妇产科学临床应用特点在于能较为清楚显示子宫、附件、盆腔等脏器组织以及子宫内容物。因此在计划生育领域中,应用B超来对育龄妇女进行“三查”(查环、查孕、查病)的范围越来越广泛[1]。本文通过对育龄妇女环情、孕情以及病情的普查,旨在探讨B超在计划生育“三查”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我单位556例接受B型超声波检查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21岁~49岁,平均年龄(35±14)岁。

1.2 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共有四种,分别是:①正常:IUD位于近子宫底部的宫腔内,其上缘距宫底表面浆膜层之间的距离17—20mm;②下移:IUD下缘到宫颈内口距离小于10mm或IUD上缘距宫底表面浆膜层距离大于20mm;③嵌顿:IUD脱离宫腔中心部位,偏离入肌层或接近于浆膜层,IUD上缘与宫底表面浆膜层之间的距离不足10mm或IUD的某一部分凸向子宫壁、IUD强回声平面与宫腔平面不平行、IUD至子宫前后壁浆膜层的距离不对称;④带器妊娠:宫内可见妊娠囊以及IUD的强回声[1]。

1.3检查仪器及方法

选用的仪器为便携式超声诊断仪CTS--3300,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于检查前膀胱常规充盈,取仰卧位,由专职的医生进行B超操作,于耻骨联合上方,纵、横、斜切扫查,观察子宫.附件及宫内节育器(IUD)的声像图,对有症状的妇女着重检查。观察并记录子宫形态、大小、位置、是否妊娠、双侧附件有无包块及囊肿、是否有IUD及其部位、是否有带器妊娠等。

2. 结果

2.1避孕措施结构

所有受试者的避孕措施结构依次为,无避孕措施占17.6%(98/556)、使用避孕药具占21.9%(122/556)、放置IUD占56.3%(313/556)、已批准怀孕占3.8%(21/556)、其它占0.4%(2/556) (见表1)。

表1受试者的避孕措施结构(%)

2.2 B超检测

B超检测结果,发现IUD脱落占3.5%(11/313)、IUD嵌顿占1.3%(4/313)、IUD低置占2.6%(8/313)、IUD下移占3.8%(12/313)、因症需换IUD占4.8%(15/313)、计划外怀孕占0.2%(1/556)、子宫肌瘤占3.4%(19/556)、卵巢囊肿占3.1%(17/556)、盆腔积液占2.2%(12/556) (见表2)。

表2受试者的B超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普查工作已成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育龄妇女环情、孕情,病情的普查(简称为“三查”)中发现,妇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2]。但是因为一系列的因素,部分育龄妇女,尤其是基层妇女,没有接受普查,因而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导致发现病情时即已较为严重[3]。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据统计我国IUD的使用率占世界节育器避孕总人数的80%,然而目前IUD在宫腔内的有效存放率仍然不理想,因此及早发现问题,能有效地提高IUD的安全有效性[1]。

目前认为B型超声诊断具有无创伤、无痛、诊断正确、可重复性强、使用便捷、价格低廉等特点,因而为广大的临床医生及患者所认可。B型超声诊断应用于妇科疾病普查,能起到了对妇科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作用,例如:生殖系统肿瘤、腹腔及盆腔肿物、计划生育术后并发症等[4]。因此目前已把B超作为育龄妇女“三查”中最准确、首选的检查手段。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应用超声波检测在育龄妇女“三查”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显示,应用B型超声诊断能较好的判断出受检者的IUD的放置位置,能了解是否需要更换IUD,同时B型超声诊断能较为准确的检出计划外怀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盆腔积液。因此B型超声诊断在计划生育普查及妇女生殖健康普查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极大的提升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毓星,吴乃森.计划生育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9-59.

[2] 钟惠琴,陆海娟,伍小辉,等.超声波检测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9,11(3):274-275.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文4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暖宫定痛汤;寒湿凝滞;温经化湿

中图分类号:R271.9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3-0667-02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即女性内生殖器(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有急性及慢性盆腔炎之分[1]。急性者因治疗不当未能彻底治愈,迁延日久可转为慢性[2]。近年来随着宫内节育器和手术广泛开展,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鉴于目前疗效评定客观指标少,主观因素又不能排除,笔者于2003年3月-2005年7月用超声观察刘奉五先生的验方暖宫定痛汤治疗下焦寒湿型慢性盆腔炎40例,并与静滴青霉素+甲硝唑40例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137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通过临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再经中医诊断为下焦寒湿型者80例。将该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1~30岁12例,31~40岁15例,41~50岁13例,经超声检查,有炎性包块18例,有盆腔积液9例,有盆腔(包括输卵管、卵巢)脓肿13例。对照组40例,年龄21~30岁16例,31~40岁19例,41~50岁5例,经超声检查,有炎性包块17例,有盆腔积液12例,有盆腔脓肿11例。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3]:症状:小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后、后、月经前后加重;有易疲劳、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白带量多。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增厚呈片状,或条索状,子宫骶韧带增粗,触痛。(2)中医诊断标准[2]:小腹疼痛冷感,遇热痛减,带下增多,色白质稀,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头晕神疲乏力,腰骶酸痛,畏寒肢冷,或婚久不孕。舌质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3)超声诊断标准[4]:附件部可探及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增厚迂曲的连续带状结构;内部呈无回声区,或有少许细弱光点,有时可见液平分层征;管状长形肿块边缘增厚,不规则或模糊;子宫直肠凹处呈椭圆形无回声区;双侧附件部出现纺锤形肿块图像、囊实混合性肿块;子宫增大,宫腔内出现液性无回声区或肌层内有不均质的光点回声。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在月经干净3~7天进行双合诊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TOSHIB SSA―140,探头频率为3.75)观察盆腔声像图,疗程结束后亦于相同的时间内进行双合诊,彩色超声仪器(同前)复查盆腔声像图。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应用暖宫定痛汤 [5](橘核9g,荔枝核9g,小茴香9g,葫芦巴9g,延胡索9g,五灵脂9g,川楝子9g,制香附9g,乌药9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判定疗效。服药期间停用其它所有治疗性中西药物,若月经量多经期停服。

2.2对照组 以青霉素(皮试后)+甲硝唑静滴,其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6-7]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B超检查附件区无包块,盆腔无积液,停药物后半年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正常,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盆腔积液减少2/3;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盆腔积液减少1/2;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均无改善。

3.2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服药初期轻度咽干者3人,未做任何处理自行缓解,余无不适。对照组在第2疗程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厌食症状者17人。

4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不孕、月经失调、异位妊娠等,经久难愈,反复发作。病原体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厌氧菌[1]。中医认为其病因为素体虚弱,复因生活所伤,感染外邪;或急性迁延日久而成。其主要病机为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络,致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临床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瘀浊等诸因素[2]。其诊断要结合病史,做宫颈口、后穹隆穿刺或腹腔镜检查,常规作超声检查[1]。超声检查仪器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无创以及可以重复检查,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4];盆腔炎累及的部位、严重程度、急慢性阶段不同,起声像图差异很大,所以,超声检查对盆腔炎的诊断包括炎症范围、有无脓肿形成(见图1、图2)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也是一项方便的重要手段[8]。

暖宫定痛汤是刘奉五先生以橘核丸为借鉴的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的验方,温而不燥是其特点。其中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温经散寒除下焦寒湿;制香附、川楝子、乌药、延胡索、五灵脂行气活血,化瘀定痛。橘核辛苦温,入肝经,行肝经之结气,治少腹两侧之肿痛;荔枝核辛温入肝经,行少腹两侧之气结而定痛,为肝经的血分药,行血中之寒气;佐以葫芦巴、小茴香暖下焦祛寒湿,加强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香附辛香偏温,生用走胸胁,制后行少腹,旁彻腰膝,入气分,行气中之血,故能活血;延胡索苦平入血分,活血化瘀,行血中之气,二药相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相辅相成;配合川楝子、五灵脂、乌药以加强行气活血的作用;其中乌药辛散温通,既能散寒活血、理气止痛,又能排泄停聚之水湿,对于寒湿引起的白带有通因通用之用,使白带有出路,湿去而带止[9]。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小茴香含挥发油、脂肪油、脂肪酸等,有镇痛作用,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孢子菌、鸟型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香附含香附烯、香附醇、α-香附酮等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川楝子含川楝素、异川楝素、楝树碱、山柰醇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尚有抗炎、抗癌等作用,乌药含生物碱及挥发油,有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五灵脂含维生素A类物质、多量树脂、尿素、尿酸等成分,有抗应激、抗炎、抗菌、增强免疫等作用[10]。

西医治疗盆腔炎多用抗生素,往往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如抗生素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1]。与此相比,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但毒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而且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通过超声观察研究发现暖宫定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7,567-568,569,569.

[2]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1,255,254.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2-303.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306,前言.

[5] 彭怀仁.中华名医方剂大全[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723.

[6] 吕佩瑾,鲁永鲜.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2006:9-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51.

[8]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3.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文5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IUD异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结果:37例患者术前均经过B超和盆(腹)腔X线摄片检查明确诊断,经腹完整取出或剪断后抽出,取出成功率100%。

结论:选择大小、类型合适的IUD,正确地操作,已绝经的妇女及时取器,哺乳期妇女置器慎用有臂的IUD,可预防IUD异位。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93-01

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节育方法,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1]。目前,我国育龄妇女中约有40%是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但IUD异位可导致避孕失败、出血、疼痛、脏器损伤,取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将我科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IUD异位患者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此类疾病发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29.8岁,放置时间10天~35年,其中哺乳期放置21例,月经干净后3~7天放置14例,人流术后放置2例,金属圆形环22例,T型环6例,母体乐环6例,宫型环2例,MCu375型宫内节育器1例。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不同程度的间歇性下腹部疼痛及腰部坠痛7例,不规则阴道流血5例,其余2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其中5例为意外妊娠发现,20例为环检发现),所有病例均通过B超并结合盆(腹)腔X线摄片检查确诊。

1.3治疗结果。本组37例均经腹取出,其中18例IUD嵌入子宫肌壁间,部分穿透浆膜层,具置:子宫颈部10例,宫体部4例,宫底部2例,子宫角部2例,其余19例均在子宫外粘附于膀胱后壁浆肌层(1例)、膀胱子宫陷凹(2例)、阔韧带(4例)、子宫直肠陷凹(7例)、大网膜(3例),壁腹膜(2例,大网膜均粘连包裹)。完整取出27例,其余10因IUD嵌入子宫肌层过深或与周围粘连紧密分离困难而剪断抽出。

2讨论

IUD异位是指IUD部分、全部嵌入子宫肌层或异位于子宫外。IUD异位发生率1/2500,IUD所致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4‰~1.1‰[2]。

2.1IUD异位的原因。放置IUD导致子宫穿孔、节育环异位的原因:①放置前盆腔探查不明确,未明确子宫位置与方向,操作时探针或放置器插入宫腔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以致子宫穿孔;②操作时,尚不够轻巧,用力不均匀时器械穿出子宫底,两宫角部尤其易受损,哺乳期闭经的子宫壁薄、质软、阻力小,也容易受损需多加警惕;③IUD本身较硬且有棱角,如放置不正也可戳入宫壁,以后随宫缩增压而穿破,例如T型器太大成弯斜放置时,其侧壁也可穿损宫壁[3];④围绝经期开始,子宫逐渐萎缩,宫腔缩小,可致IUD变形嵌入子宫肌层。IUD异位发生率虽低,但往往给带器者造成身心伤害,须引起注意。

2.2IUD异位的诊断。超声、X线盆(腹)腔平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等可确诊,其中超声和X线摄片为最常见的检查方法,简便、经济,两者联用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取器成功率。现今宫腔镜已普遍使用,作为可直视IUD是否在宫腔内有变形或嵌顿,宫腔镜确实是可靠的方法[4]。CT和MRI也可帮助我们诊断IUD异位,但因经济原因,不宜常规使用。

2.3IUD异位的治疗。异位的IUD一经发现,应尽早取出。取出的方法与途径可根据异位的部位不同而定。凡IUD嵌入浅或较深子宫肌层,均可经阴道用刮匙、取环钩、血管钳等牵出,有时还可剪断拉直后取出。若取出困难应在B型超声下或宫腔镜直视下取出。当发现IUD大部分已在宫外或盆腔者,如位于子宫直肠陷凹可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取出。否则,宜选用腹腔镜或剖腹探查针对性处理[5]。腹腔镜的优点:创伤小,并可在直视下观察盆腔情况,IUD异位部位,确定子宫损伤部位及其周围脏器损伤程度,同时可发现伴随疾病,如子宫畸形等,还可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并同时行取环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普及,腹腔镜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异位至腹盆腔或子宫肌层接近浆膜层的IUD的首选治疗方式。

2.4IUD异位的预防。①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术前探明子宫大小、位置、屈向,宫口紧应先扩宫颈;②选择大小、类型合适的优质IUD,减少取出时断裂;③放置IUD时应准确放入宫底,手术操作轻、稳,避免损伤子宫。取器有困难时,切不可盲目操作,应及时停下,借助超声或宫腔镜进行处理;④哺乳期子宫软,穿孔不易发现,放置时需小心谨慎,并且慎用有臂的IUD,如T型IUD和MCu功能性IUD;⑤已绝经的妇女应及时取器。取节育器以绝经后6~12个月为宜,此时雌激素下降尚不明显,生殖器官也未出现明显萎缩,取器较易成功[6]。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1

[2]古伟文.宫内节育器安全性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3,12(4):194-196

[3]张昔阴.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6

[4]冯缵冲.IUD异位的诊断及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11):650

实用盆底超声诊断学范文6

关键词:三维超声检查;妇科急腹症;手术病理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岁-46岁,平均年龄(35.08±2.34)岁;腹痛至入院就诊时间为0.5h-34h,平均就诊时间(17.54±1.85)h。患者就诊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坠胀,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严重者伴盆腔包块、阴道流血等情况。经临床病理诊断:44例异位妊娠,2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9例黄体囊肿破裂。

1.2方法

设备:麦迪逊公司的V2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经阴道,三维探头及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软件,并配有超声工作站。方法:对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三维探头,经腹部探头频率调整为3.5MHz-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调整为6MHz-8.5MHz。行经阴道检查时需告知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探头置入阴道,扫描子宫内多切面,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双侧有无包块、盆腔积液等。如发现包块,则对其进行仔细检查。行经腹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确保膀胱充盈,行耻骨、子宫以及四周全方位扫描,观察患者盆腔部位是否存在游离液体。检测结束后,经TUI处理,发送至超声工作站生成超声诊断报告。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三维超声检查报告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对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总符合率为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