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实用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实用技术创新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1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业技术;创新

1甘肃省会宁县农业基本情况

甘肃省会宁县的基础产业为农业和养殖业,肉牛、肉羊、蔬菜为扶贫产业,其中玉米和马铃薯是广大农民群众传统种植产物,但由于受市场客观环境和土地产出率等因素所限,广大农民如果单纯依靠玉米和马铃薯实现增收已难以为继。通过不断的努力,甘肃省会宁县强化双垄沟播地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基础产业,扩大草畜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杂粮、中药材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较上年稳步增长,实现了10万亩蔬菜种植,牛、羊数量更是分别达到了16.8万只与312万只。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广大贫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2019年是脱贫关键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站的重要时期,甘肃省会宁县要全面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大胆发展,实现“一亩田向一亩园”的转变,对现有高原夏菜产业进行不断扩大,全面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将“外引”与“内培”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不走老路,找到新路,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2农业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通过广泛应用农业技术,能够对会宁县贫困区生产模式进行转变,使之从落后的困境中走出来,全面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劳动热情和积极性,使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农业技术能够对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变化进行全面检测,使广大贫困农民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生产策略进行调整,避免市场动态对农业产品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够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农业生产中,使精准扶贫工作获得更加良好的环境,为会宁县广大贫困农民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三,农业技术扶贫能够调整并且优化农业结构,让会宁县摆脱经济收入单一的发展窘境,使农民经济得到显著提升,让农民经济来源的渠道更具多样性。四,通过实现农业技术创新,能够帮助农产品实现深度加工,让会宁县贫困农民摆脱农产品加工单一、品牌化方向不明确的困难,这样能够让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得到有力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动力。

3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3.1推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

会宁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对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有一个全面、客观地了解。所以,为了帮助贫困农民实现经济增长,就要推动农业实用技术全面应用,对现有的农业技术进行创新,让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全新动力。在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的目标时,要让农业技术真正转化为成果,通过农业技术对会宁县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包括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存在弊端、土壤营养不足等方面。其次,政府要在农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会宁县是甘肃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政府通过农业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解决好当地水土流失问题,提升土壤肥力,通过滴灌、喷灌等形式让水资源利用率得到全面提升,使会宁县农牧业能够实现良好发展,让精准扶贫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3.2积极鼓励农业技术研发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以会宁县农业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以农业发展规律为原则,全面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工作。通过对农业技术进行研发,能够处理好会宁县在农业发展中受不定因素影响的问题,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而且要从多种渠道引进人才,为研究农业技术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到户、良法到田、技术到人的推广计划,实行县乡科技人才蹲点帮扶、回访跟踪等制度,为130个贫困村,每村派选1名科技人才,与驻村帮扶队通力合作,为贫困户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建立完善的养殖技术培训制度,对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等进行技术培训,保证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科技能人。不仅如此,相关技术人员要对会宁县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会宁县产业结构更加完善。而且要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蔬菜、水果种植时通过滴灌技术,降低投入成本,使农民经济得到显著提升,让扶贫地区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3.3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加大重视力度,使会宁县人才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相关技术人员要参加培训学习,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为会宁县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有效帮助,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全面实现农业技术创新与完善,为当地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不竭动力。此外,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农业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会宁县精准扶贫工作中。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应该对会宁县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以有的放矢原则制定改进措施,并提出具体方案,使贫困地区农民能够对农业技术创新有更为全面、科学的理解,使农业知识整体掌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会宁县也要落实党中央政策方针,对贫困学生实现教育补贴,让这些学生能够具备科技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为自己家乡的扶贫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4结束语

2019年,甘肃省会宁县的脱贫目标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7052户、32615人,69个村摘掉贫困帽子,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15%以下,并最终实现全县脱贫。精准扶贫固然需要政府鼎力相助,但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同样不容小觑,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农业技术,使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会宁县全体群众的共同富裕,为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5(01).

[2]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J].社会学研究,2016(6):119-142.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2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福建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和草地开发潜力大,发展草食畜牧业符合福建饲草资源丰富、饲料粮相对短缺的资源禀赋,对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畜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全力推进畜牧供给侧改革,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优质牛羊兔生产,提高乳业生产水平。

1福建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发展环境。1.1.1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虽然福建省培育了一批高产乳牛群,设施化规模化现代肉牛、肉羊、肉兔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牛羊兔肉产量占比依然较低,乳类自给率不到50%,牛羊肉消费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或外调,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1.1.2产业基础较好。我省草食动物地方畜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地方特色草食动物产业基础较好,其中牛有闽南黄牛、福安水牛,羊有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闽东山羊,兔有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和福建白兔。1.1.3牧草可种植地较多。我省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开发潜力巨大,草食畜牧业发展空间大,大量的草山草坡和山垅田、退耕地、冬闲田,为发展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提供保障。

1.2近年来取得的成效。1.2.1草食动物。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牧业生产,草食动物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省牛出栏22.07万头,增长12.8%;肉羊出栏159.06万头,增长2.1%;肉兔出栏超1000万只;乳牛存栏4.43万头,乳产量17.48万t,同比分别增长4%、16.6%;牛羊肉产量4.74万t,同比增长8.7%。1.2.2规模化生产加快形成全省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场59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肉羊规模场64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兔规模场114个,存栏500头以上的乳牛规模场26个。分畜种看,我省乳牛规模化率89.57%,位居全国前列,但肉牛和肉羊规模化率低于10%,主要还是以散养为主,可见发展潜力巨大。1.2.3产业布局集中度较高。总体来看,我省草食畜牧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等草地资源丰富的区域,乳业重点在南平、三明区域发展,比重占全省74.1%,主要分布在延平、浦城、建瓯等地,形成了以长富、明一为主导的特色乳牛产业优势区。肉牛、肉羊、肉兔重点分布在闽西南等丘陵山区,其中肉羊主产区集中在沙县、永定、邵武、尤溪等地,福之羊、祺云农牧、海宏达生态农业等企业逐步壮大,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肉羊生产基地。肉兔生产以大田、连城、上杭、武平等优势区为主,发展出邵武豪顺、大田莱德旺、上杭通贤等一批优质肉兔基地。1.2.4产业化程度稳步提升。全省涌现出长富乳业、明一乳品、尤溪福之羊、平和东鲁肉牛、邵武顺鑫肉牛、大田莱德旺肉兔、上杭县百叶山肉兔等特色草食动物产业龙头企业。乳业较大程度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南平乳牛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以长富集团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的生鲜乳100%来自于机械化挤乳,生鲜乳质量位居全国前列[1]。长富集团进入新一轮全国乳业20强,成为第一批国家优质乳工程示范企业。

2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2.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薄弱。我省草食动物地方品种达7个,具有适应性广、繁殖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市场畅销等优点,但其缺点是生长缓慢,在没有优质优价的地区,效益还是偏低,其市场竞争力目前还不很明显。此外,省内绝大多数草食动物种畜禽场没有开展性能测定工作,部分遗传资源保种场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种群规模小,未建立繁育体系,保种技术落后,缺乏进行专门化培育,长期稳定的保护和系统的提纯选育还有待提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速度。

2.2饲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省除牛乳生产水平较高外,肉牛、肉羊和肉兔的饲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饲养方式较为原始,饲养规模小,大多以传统放牧为主,缺少饲草基地、饲料营养、繁殖育种和疫病防治技术,饲养效益较低。

2.3牧草饲料供给不足。我省气温高、雨水多,四季常青,牧草资源丰富,但人工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如象草、杂交狼尾草等受多雨季节影响,贮制干草难度较大。此外,生产高产优质牧草的土地资源有限,大部分水肥条件好的平整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同时随着全省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能用于牧草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从北方引进草粉的成本较高,养殖企业难以承受,饲料牧草的供给成为发展草食动物最大的制约瓶颈[2]。

3产业发展对策

3.1持续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现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养殖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适应本地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的良种场,饲养专门化适合在福建养殖的草食动物品种,以国外引种、杂交改良为原则,加快培育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3]。强化科研协作,科研院所、高校及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要围绕人工授精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性别分离、胚胎移植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联合攻关。

3.2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市场化导向,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指导和扶持为辅的原则,适度提高草食动物标准化生产项目实施数量,支持有条件的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牛羊养殖场[4]。此外,要加快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业主探索粪污多元化、差异化处理模式,提高粪肥利用附加值和增加值。

3.3着力解决饲草料不足的制约瓶颈。当前,草业发展水平是草食牧业发展的关键[5]。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下,积极开发天然草山草坡,加快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大饲用玉米、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等人工优质牧草种植,大力扶持草场围栏,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积极开发秸秆、饲草等粗饲料资源,加快秸秆处理技术创新,研究集成适应我省的青贮、黄贮和微贮技术,提高粗饲料的转化利用率。推广粮-草(饲料作物)轮作技术,如由羊场周边的农户调整部分农田,进行粮-草(饲料作物)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青饲料牧草周年轮供[6]。

3.4推广畜牧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要推广实用技术,如种草养牛(羊、兔)技术,牧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微贮)养牛(羊、兔)技术,牛(羊、兔)圈养和短期育肥技术。同时,要加强草食动物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以基地带农户,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普及。要做好草食动物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转变农户传统饲养观念,对农户采取集中培训、科技示范、跟踪服务等方式,提高草食动物饲养员的饲养管理、快速育肥、饲草种植和加工等技术水平。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3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钢筋;精确控制

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的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正在加紧建设中,高速铁路桥梁一般占线路总里程的50%以上,混凝土桥梁从下至上各部位均涉及到钢筋分项工程。多年来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习惯性操作等因素,钢筋分项工程现场施工中仍存在一些质量缺陷。桩基及承台等下部结构工程存在节段钢筋笼连接质量差、承台上下层钢筋网片间距精度控制差、墩身钢筋间距位置控制差等问题;连续梁存在梁体钢筋位置偏差、锚垫板偏斜扭曲、预应力管道偏差过大[1]、合龙段管口脱落管道下沉等连续梁4个定位困难的问题。

1钢筋工程质量控制原理

通过梳理分析易发质量缺陷和安全风险产生原因,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的思想,通过深度研究、理论攻关开发设计了“卡、限、撑、控”为控制原理的实用工装,形成了先定位→后辅助→再提升的成套实用技术。卡,是指卡具工装,通过设计带卡槽的卡具工装对钢筋位置及间距进行精确控制;限,是指限位工装,采用井字架、钢筋笼定位器等具有限位、固定功能的工装控制钢筋构件、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撑,是指支撑工装,利用可伸缩支撑杆、内支撑架等支撑工装对钢筋进行支撑并控制其间距、高度等参数;控,是指精控工装,研制连接固定套筒、钢筋弯曲液压钳等精控辅助工装实现结构的临时固定、钢筋精调控制。

2钢筋精确定位关键工艺技术

2.1卡具工装精确定位技术

角钢、钢板等型钢精确开槽,根据钢筋分布特点制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卡具,实现了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钢筋的精确定位,保证了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此类工装含墩身预埋主筋定位、连续梁普通钢筋定位2大类技术。以墩身预埋主筋定位技术为例进行介绍,由上下层定位钢板、连接钢管、销轴、水平尺等组成,如图1所示,高度调整范围为50~100cm,钢板截面为100×8mm,钢管型号为Φ48×3.5mm,分为可拆卸的4部分,即2个圆弧段和2个直线段工装。操作要点如下:①按照墩身结构尺寸制作工装,钢板槽口直径比主筋直径大4mm,承台顶层钢筋网片上安放卡具支腿,以便将卡具放置在承台停灰面以上;②螺母高度调整到位后安装下层定位钢筋及剩余部分,按卡具上预留的钢筋卡槽位置安装预埋主筋;③承台混凝土浇筑之后拆除卡具。

2.2限位工装应用工艺技术

合理设计工装内外轮廓尺寸,利用精确加工的定位框架对钢筋骨架、预应力管道等进行限位,实现桩基钢筋笼及预应力管道安装过程中的精确定位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移位控制。此类工装含预应力钢筋管道定位、钻孔桩钢筋定位2大类技术。预应力管道定位网为单元井字架,分为底板、腹板、顶板井字架,如图2所示。单元井字架由Φ10钢筋加工制成,根据各断面预应力管道位置设计专用的定位网胎具,A“井”形钢筋的内径比波纹管的外径大2mm[2]。其操作要点如下:①定位网片应按底板、腹板、顶板分单元制作安装,并应与梁体钢筋骨架焊接牢固,底板及顶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精确施样安装相对应的单元井字架,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腹板单元井字架;②单元井字架的安装间距为直线段,不宜大于0.5m,曲线段和合龙段不宜大于0.3m。钻孔桩钢筋笼定位工装由方钢、钢板、螺栓、挂钩等组成,分为整体式及单体式2类,如图3所示。单体式由方钢、挂钩构成,通过钢板、螺栓等组成可形成整体式定位工装。其操作要点如下:①在桩基钢筋笼最后一节安装时将定位卡具悬挂在护筒上,方钢管形成的定位圆内径比钢筋笼直径大3cm左右;②钢筋笼通过卡具中心下落,下落到位后微调吊筋和定位卡具的位置,混凝土灌注接近桩顶位置时拆除该定位工装。

2.3支撑工装应用工艺技术

合理设计支撑工装结构和形式,利用可伸缩式支撑杆实现承台钢筋的支撑及定位,利用墩内支撑架为操作人员提供作业平台,实现墩身钢筋快速、精准绑扎。墩内钢筋绑扎支撑架应用工装由槽钢、角钢、木板等组成,如图4所示。支撑架立柱采用[12.6槽钢,立柱斜撑采用∠75×6mm角钢,工作平台采用[8槽钢和木板组成,[8槽钢端部焊接钢板并通过螺栓与立柱连接,工作平台竖向层间距为2.0m,其上部设置过人孔,方便人员绑扎钢筋。操作要点如下:①该工装主要适用于20m墩高范围内的直坡实心墩钢筋绑扎施工中,改变传统搭设墩身周边脚手架的方式;②在墩身钢筋绑扎前,将内支撑架吊放至承台对应位置上,作业人员站立在支撑架各层平台上,从下至上逐步完成墩身钢筋的定位和绑扎,绑扎完成后,整体吊装至下一墩身循环使用。承台钢筋精确定位技术工装由支撑钢管、套接钢管、支撑销等组成,如图5所示。支撑钢管型号为Φ50×3.5mm,底部十字开槽,支撑于承台下层钢筋网片上;套接钢筋型号为Φ48×3.5mm,底部套接部分根据承台高度设置对穿孔,顶部十字开槽,支撑承台上层钢筋网片;距支撑钢管顶部20cm处焊接安装支撑销孔,支撑销孔可用调节套接钢管的伸出长度。操作要点如下:①套接钢筋的底部对穿孔位置应根据承台高度进行设置,通过支撑销支撑不同对穿孔实现卡具高度的调节,适用承台高度为2.2~3.8m;②将部分架立筋与上下层钢筋网片焊接形成整体后,抽出支撑卡具销子,缩短支撑卡具高度后取出支撑卡具,重复利用进行下一个承台施工。

2.4精控工装应用工艺技术

利用相应的工具使钢筋的角度或位置满足要求,通过连接工装对钢筋进行精准定位控制,解决了桩基钢筋笼、锚盒及锚垫板等连接质量问题。可调式桩基钢筋笼焊接定位工装由角钢、套筒、连接螺栓等组成,如图6所示。角钢型号为∠63×6mm,套筒型号为Φ48×3.5mm,在角钢一侧中部开孔通过M20高强螺栓连接牢固,根据钢筋笼主筋采用的钢筋型号调节其长度,保证满足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d。操作要点如下:①采用3~4件卡具组合成一套钢筋笼焊接定位卡具,均匀分布钢筋笼顶部四周,主笼钢筋伸入卡具套筒内5cm,保证钢筋搭接长度;②位置调整好之后,对未安装卡具的钢筋笼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拆除卡具,完成卡具定位的3~4组主筋的焊接。预应力锚垫板精确定位工装涉及的锚口模板采用钢板制作,锚垫板、锚口模板与端模板采用栓接固定,在3mm厚钢板上精确放样,开设预应力孔道出口及锚垫板连接螺栓孔,保证结构精度,实现锚垫板垂直于孔道中心线。操作要点如下:①工装现场加工方式优化为工厂精确加工,保证锚口模板、端模刚度及精度,实现锚垫板垂直与孔道中心线;②将锚口模板、锚垫板、端模三者连接方式改进为Φ25螺栓刚性栓接,地面组装完成后整体吊装与侧模固定。

3应用效果

该技术创新成果适用于铁路、公路桥梁下部结构钢筋及连续桥梁悬臂浇筑钢筋、锚垫板、预应力管道及合龙段预应力管道精确安装施工,并在京沈客专、太焦高铁、杭绍台铁路、盐通铁路等桥梁钢筋工程的精确定位中进行深入的应用及创新,有效保证主体钢筋位置、间距、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钢筋工程施工工效和施工质量,进一步确保桥梁整体结构施工精度和施工质量,效果显著。成套技术入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实用技术成果名录并荣获首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

4结语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4

1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中医药科技期刊100多种,数量虽然比较多,但也仅占国内医学期刊总数的1/7,学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学术水平较高、屡获出版界大奖的期刊,如《中草药》杂志就先后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国家期刊奖、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奖项,但也有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期刊,中医药科技期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由于存在区域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尤其以北京、天津为主。中医药科技期刊出版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

2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

随着中国中医药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学科间交叉应用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高办刊质量,为中医药学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中医药科技期刊以服务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己任,办刊宗旨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药学遗产的思想指导下,及时报道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科研、生产和应用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及国内外有关的发展动态,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理论的超前研究和实际应用,聚焦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应用,促进中医药领域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科研和生产实践;搭建中医药领域学术研究和经营管理交流平台,为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大专院校和中医药企业从业人员及科研工作者、中医药产品用户服务。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5

关键词:科技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振兴

0引言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动力,今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农业科技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融合程度,切实发挥好科技引领振兴乡村的作用。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力不足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缺乏科技创新投入,当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牌效益也相对较低。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背景下,很多区域没有形成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败下阵来,尤其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统一控制,严重制衡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被重视

就国内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向往与农业科技推广潜在的职能诉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可表现为:第一,农业科技推广相关人员思想落后,对农业科技推广在基层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严重滞后农技生产需要,制衡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年龄偏高,专业素养较差,新知识、新技术接受力差。加上,日常培训工作不到位,新技术学习能力差,日常较陈旧的专业素养模式,加上固有的推广经验限制,直接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形式单一、方式落后,跟进不了现代农艺生产需要[1]。总的来说,农业经济的崛起,农业市场迸发极大的潜力。农技推广如果跟进不了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必然会出现农技推广与农业发展的矛盾制衡关系。现阶段,跟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思考

2.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拓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载体,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农机、农机服务链,形成专家、技术员、示范户、农户“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积极引进技术专家,加强技术员培训,提升技术员服务效能。完善科技示范园建设,创建农田示范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老百姓用新技术、购新设备,确保主技术、主品种的入户率[2]。第二,拓新推广机制。引进多元主体参与农机推广,鼓励农企、农业合作社、农技员参与实用技术推广,优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高校科研单位与涉农企业的科研合作,提升农产业孵化园标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形成多元参与的农机推广机制。第三,培育孵化新载体。以农业科技产业园、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区为服务载体,创建技术创新、集成示范、教育培训、辐射带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科院所与农企的合作,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有志企业家返乡创业,引导培育新的农技应用新主体。不断完善“互联网+”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形成农业科技众创网络体系。

2.2加快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效益共同体

盘活农业科技发展路径,有赖于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得益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效益共同体。第一,加快产业融合。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农业,加快特色农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确保每一农业产业都集中一批核心竞争力要强的经营主体,保证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有一批有干劲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股份合作制,不断延伸农业产业加工链条,完善各经营体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向一二三产业群体的融合。第二,壮大主体力量。以惠民补贴,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创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等,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资金扶持,整合特效农业资金、补助性吸进、产业贴息资金等等,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及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业抵押贷款机制,拓宽农业发展融资渠道。拓宽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3]。第三,构建效益联结体。创新思路,完善效益联结体。创建“农企+农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等联营模式,明确各合作主体间的责任和权利,更加稳固不同合作主体间的效益关系。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于定投、定购、定服等经营模式,为发展新型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项目,以培育更为长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就新型职业农民,着力于资金、技术、土地等诸多生产要素入股,尝试多路径与经营主体的融合,探索多元化的联合经营体系,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效益联结体。

2.3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人才配置是第一关键要素。由此,应重视农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农业实用性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农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为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人力储备。第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紧盯农科院技术专家、农业突出贡献学者、优秀农业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氛围,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培育力度,以“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重点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骨干、农业科技学科带头人。同时,尽最大的扶持力度,做好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推荐申报工作,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积极性。第二,农业经营实用人才培育。以培育农业经营实用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返乡企业家、农民企业家、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实施农村创业引领再教育,通过定向培育、半农半读等模式,引导这部分群体投身农业实干大潮。同时,借助“调出来提升、派进去指导、本地化培养”等方式,开拓眼界,寻找思路,盘活本地农业经济。第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育。做好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探索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异地研修等方式,着力于培养农业专业技术的骨干人才,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做好农技推广人员学历再培,挖掘业务骨干到涉农高校研修,着力于培养一批业务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做好涉农高校毕业生下乡进村,改善其薪资待遇,优化农技推广队伍水平。严格农技员上岗资质考核,对业绩突出贡献大的农技员,应给予最大的表彰鼓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第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培育贴近基层的职业农民。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轮训工作,制定周期性的针对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企骨干等轮训计划,以指导增强其农业经营发展的能力水平。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创建行动,稳定发展优势明显、示范带动强、功能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

2.4构建基础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性技术创新研究

深度挖掘大宗农产品技术潜力,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生猪关键性农产品技术创新研究,提升农产品科技发展含金量。第一,粮油。重点挖掘水稻、玉米、油菜等品牌优势,加快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直播水稻品种,推进现代化种质体制改革力度,增强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推广粮油大宗作物生态防治、化肥农药精量精准施用技术,改善粮油加工技术工艺,执行最为完善的农产品初加工分类标准,增强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蔬菜。选栽耐干旱、耐高温、耐低温品种,加快特优品种推广,满足特优农产品市场需求。重视露田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机械化耕种一体化作业的技术研发,着力与突破节本增效的克难技术瓶颈。加大设施蔬菜栽培体质增效技术推广,做好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推广,优化分级、包装、冷藏等技术要点,切实解决好蔬菜重视效益低、新鲜蔬菜保鲜率低等问题。第三,生猪。积极培育猪种,挖掘优质种源,创建特色猪品牌。加快猪病检测、病原感染、疫苗接种等新技术研发,增强猪病抗病体质。规范兽药使用,推广使用生物添加剂,降低抗生素残留危害。集成生猪清洁养殖技术,优化猪场养殖环境,提升生猪生产力水平。

3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必须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对发展农业经济、振兴农业产业的重要性。要正视问题导向的作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于研发一整套先进的实用技术,最终体现以创新驱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薛喜梅,蔡世忠.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及创新和发展的对策:河南省六县(市)农业技术推广调查[J].农业科技管理,2001,(2):27-30.

[2]张英飞.南宫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6):17.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6

关键词:农机工程;农业;产业化

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的投入,它在带动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同时,将具有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系列化的特点也带到了农业生产中来,从而大大提升我国农业的自身技术水平,服务于农业生产,达到农业、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1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农机工作中的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进行综台评价的同时,使科技产业的理论内容也更加的丰富,为制定其相应的规定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科技产业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北方水稻品种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我国通过各地实施科技入户的农机示范工程,使农业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实现融通和对接,有效促进了农机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直接受益于农户本身,使广大农民应用农机实用技术的能力及科学种田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机工程发展过程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应用技术与推广,有力支撑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进而促进了农机科技推广队伍的锻炼与提高,实现了农民农机科技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

2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发展现状

2.1农机工程产业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方面的投入日益加大。但是,在部分地区,农业机械的普及与优惠政策上,没有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比较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未采取积极措施,使农业科技产业化无法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2.2农机科技研究工作需要更加深入

现阶段,在我国农机工程的总体研究上,均是以教学或某些单位自办形式开展的,这2种科研方式在农机工程的创新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例如:小单位的资金有限,通过外界渠道获取资金支持比较困难,使更深入研究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3现代农业产业化基础下我国农机工程发展对策

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3.1科学制定入户规划方案

以鼓励、引导为基础,努力发展、建立农机现代化服务工作,以各种农机合作社或企业为基本单位,发展科技服务,发挥规模优势,推广科技人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有效措施。

3.2选准主推技术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组成业务小组,加强技术指导与自身学习和提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好的主推技术,以农机化科技入户为推点,进行推广,办好示范工作,实现带动作用。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带给农民,把农民在需要的机械化新技术传送下乡,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3.3加强技术创新

推动农机工程科技产业化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资源,根据我国地区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基本国情,农机工程在现代化农业领导发展应广泛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农业工程科技产业化提供坚实的力量。

3.4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

加大技术的投入,确定利益的主体,根据市场变化调控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化。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长远利益以及短期利益的协调,做好农业产品的科技转化和农业机械产品的维护。

4结语

以农机新机具技术推广为有效载体,建设农机工程与技术核心位置,创新机制与优化配置资源,进行农机技术的培训,是实现农机工程技术推广与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的现代化作业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金.现代科技与农业教育[J].农业机械学报,2013(5).

[2]卢云巧.实施科技入户,推进农机化发展[J].农业工程,2016(7).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7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大会精神,通过举办科技培训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突出宣传农业技术创新,大力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广泛弘扬农业技术精神,深入宣传农业技术思想,为"保增长,保民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县农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支撑及农业技术服务。

二、培训时间

农业科技110培训活动时间为年1月至12月(详见附表)。

三、培训期数和人数

年全县计划举办农业科技110培训班321期,培训人数达到25240人次。

四、培训内容

1、龙眼、荔枝高产栽培技术

2、水稻新品种栽培实用技术。

3、良种木薯栽培技术。

4、甘蔗良种栽培技术。

5、橡胶割制改革技术。

6、果园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7、生姜栽培技术。

8、四季竹、大叶麻竹栽培技术。

9、南药栽培与管理技术。

10、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1、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治技术。

12、新农药使用知识技术。

13、西部蝗区的综合防治技术。

1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培训对象

1、各类农业技术员。

2、乡镇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

3、各专业协会及农村专业户。

4、农村农民。

六、培训地点

全县11个乡镇科技培训中心及各个村庄田间地头等地点。

七、培训方法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形式,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从县到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逐级培训。

八、科技110示范基地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以培育农业产业新亮点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决定推荐以下基地为我县年科技110示范基地.

(1)镇凤凰山龙眼、荔枝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木棉村内,示范种植面积600亩(其中荔枝200亩,龙眼300亩、速效林100亩),主要推广储良、石硖等龙眼品种,白糖婴、妃子笑等荔枝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控梢、保花保果、着重施用农家肥和生物肥等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荔枝、龙眼种植2000多亩,全县已推广面积达15000多亩。

(2)镇南征橡胶间种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南征村内,示范种植100亩,主要推广小黄姜高产新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预防控制生姜种植气温(温度),防治线虫为害等技术,示范带动全镇种植生姜1000亩,全县利用幼龄橡胶行内间种生姜面积达4900亩。

(3)乡香蕉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什冲村内,种植面积150亩,主要推广香蕉巴西抗病高产品种,着重推广水肥施肥,增加香蕉抗病力,减少农药使用,利用套袋保果等技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150户种植香蕉500亩,全县推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

(4)乡麻竹间种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印妹村内,示范种植120亩,主要推广小黄姜、大黄姜等高产新品种,主要推广的技术是预防控制生姜种植及生产气温(温度),重点防治线虫为害等技术,示范带动全乡种植生姜600亩,全县利用竹行间种生姜面积达2100亩。

(5)乡橡胶套种益智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乡保优村内,示范基地180亩,主要推广益智品种,着重推广分株种植,培土施肥,消除病株和残叶等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全乡利用橡胶套种益智4500亩,全县已推广面积达1万多亩。

(6)镇四季竹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县二中旁,示范基地70亩,主要品种是四季竹。重点推广技术:①笋前管理技术(第一年内):种植、及时补苗、抗旱防涝、除草培土、留母竹和防治虫害。②笋后管理技术(第二年后)施肥、培土、抗旱防涝、采笋、合理留母竹、防治病虫害。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400亩,全县推广面积达9000亩。

(7)镇木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镇南班村内,示范种植400亩,主要推广华南5号、华南8号等品种。着重推广种植规格、选择种植季节、施肥等技术,示范带动邦溪镇种植木薯1700亩,全县推广木薯种植6万亩。

(8)镇橡胶高产管理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牙叉镇什奋村内,示范基地170亩,主要推广热研7-33-97等橡胶品种,主要推广修整平台、挖沟施肥压青等技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橡胶高产管理基地400亩,全县推广橡胶高产管理基地2500亩。

九、培训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操作;科技局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培训工作。

实用技术创新范文8

为了全面提供畜牧兽医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过程中,合理使用公共财政资金,应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绩效目标方面的管理力度,强化绩效运转的跟踪,不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在进行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执行项目工作的施工建设合同制、项目工程投标机制、项目验收机制等,不仅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还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同时要对公共资金的支出模式、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产生的效益。

2加大专项经费公共财政投入

2.1发挥县级公共财政资金对养殖户疫病防控的导引作用

县乡的公共财政资金通过支持养殖户的小区建设等方面的路径,加强对养殖户的支持,对进一步完善养殖户的综合生物安全措施来发挥积极性的作用。在当前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养殖户建设补助,动物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补偿等相关的投入,指导养殖户加大对动物疫病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检测免疫效果,进行消毒处理与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力度,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加强相关的指导。

2.2创建公共财政支持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机制

创建适宜畜牧业健康发展、兽医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县政府公共财政年度针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需要随着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整体产值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按照特定比例实现增长,做到健康养殖,能形成规模养殖经济。全面贯彻“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或者是养殖场。在发展养殖小区的时候,需要做到产业发展和疫病防控相结合、规模养殖和污染治理实现有机结合,保证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3优化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发展的财政投入结构

首先,建立良种体系,确保种源供应。针对本溪满族自治县畜禽良种供应严重短缺的现状,要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次全面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管职能,根据属地化的基本原则,县级的财政投入和乡镇的投入实现密切结合,并且将其归入到县乡的财政预算内,实现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经费有全面的保障,工作经费方面存在一定的结余,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一定投入的具体要求;再次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每一个环节投入结构进行全面的统筹考虑。逐渐增加用在流行病检查、疫情监测、病死畜禽的处理补贴、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建设无疫区、研发防疫技术和疫苗、监测动物和动物产品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经费方面的投入;最后要抓好技术创新。做好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对畜牧业的整体贡献率,重点做好杂交、良种推广利用、秸秆利用、牛羊圈养、疫病防治、生态养殖模式等实用技术的推广。

4确定公共财政支持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重点

要按照发展、控制、消灭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发展的基本要求,紧密围绕提高动物生产监测预警机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动物突发疫情的应急管控能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机制、动物养殖的全面推广机制、动物疫病防治的信息化处理能力防控体系方面的建设,公共财政重点需要放在进一步完善动物体系网络、提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补助水平、动物防疫技术的支持机构和检验机构的运作经费方面的投入,动物疫病应急管理等方面,继续加大经费支持的力度。

5提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防控经费补助水平

5.1实施动物疫病的控制计划,加强对疫苗补助

需要进一步扩大财政支持免疫范围。根据地方畜牧业、兽医业发展的实际情形与社会农畜产品的贡献额度,确定畜禽免疫疫苗的补贴额度,并且强化对畜牧业产区的整体扶持力度,切实体现地方财政的相关政策导向。

5.2创建动物扑杀补偿机制

制定销毁动物产品、扑杀动物与相关物品的补偿办法,常见扑杀动物价格评估机构与办法,提升覆盖面与补贴标准,逐渐创建政府补贴为主,并实行养殖合作化组织、农业保险等互助资金等扑杀补偿制度。企业要需要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与养殖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创建无害化的处理措施,公共财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助。

5.3加强免疫应激死亡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