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商业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用商业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用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7日

一、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分类

(一)信息联盟服务商务模式。农业信息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这样一个目前信息尚缺乏科学分类和标准的农业领域,任何一个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都会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科学分类、制定标准,建立农业网站信息服务联盟,构建农业领域综合信息平台,联合国内各区域、各部门的涉农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均沾、共同盈利。

(二)农民信息服务商务模式

1、短信商务模式(如中移动农信通)。农业信息短信服务模式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主客体包括信息内容提供商(ICP)、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手机客户(即农民或广大涉农生产经营者)。目前,这种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运行,如安徽农网和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开展此项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可服务内容丰富,直接面向农民,减少了中间环节,投入较小,产出效益较大。

2、农村经纪人商务模式(农村经纪人网)。我国农村经纪人在农业经济活动中非常活跃,在传播信息、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经纪人一般具有接受新事物快、交流广泛、熟悉市场、了解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等特点,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比普通农民要强烈、执着,也有能力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支付一定的费用,可以预计,农村经纪人将是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

3、会员商务模式。主要是农业网站面向广大的农村市场,建立网站会员制度吸引农村经济组织、经纪人和农民的积极参与。要创造机会,让会员得到实惠。将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必然会积极主动和涉农相关部门合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农业信息内容,而且会验证这些信息的真伪性,对客户负责。急需这些信息的客户们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获得全部信息内容,从而获利,实现双赢。

(三)综合服务商务模式。前三种模式主要是提供服务,不涉及物流。而综合服务模式是以信息流为先导,结合物流的一种商务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信息流和物流相结合,利用企业传统的物流系统,加上农业网站先进的信息流系统,组成商业联盟,网站会员购买联盟企业的产品实行优惠加积分制,每年根据积分多少,给予会员一定的报酬。

二、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探讨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还需要搞清楚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的性质。就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对象而言,包括农民、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和贸易企业等。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或模式的研究要始终瞄准这些客户或对象。

(一)直接销售模式,这种模式是最严格意义的电子商务。从上游批来货品(或者自己制造),放在网站上面销售,赚取差价。这是电子商务的最正统、最核心的模式,也是其他所有模式的基本形式。

(二)黄页模式,这种模式把用户感兴趣的商家信息罗列,供用户使用。它的特点是信息可穷举、更新少。比方说,在一个城市,餐馆的数量是可以估计的,并且按照点评类网站的估计,餐饮业每年的更新比例为10%,其他的行业会更低一些。这种模式的盈利主要以登录收费为主。

(三)打折券模式。这种模式和黄页模式非常类似,但是打折券模式的信息是活的,更新频繁;黄页模式是死的,不可变。而且打折券模式的信息更加多样,更加有时间性,也就导致信息变得不可穷举。打折券模式并不一定会出现打折券,比如新店开业、促销、新品等信息的,给传统黄页模式注入新的元素。

(四)佣金模式。这种模式并不直接销售,而是通过汇集用户,向其他电子商务模式的网站提供订单的用户,并且按照某种事先或者事后约定的规则,获取佣金。

(五)预定模式。这种模式和佣金模式非常类似,不同的是,这种模式在佣金模式中的用户和商家之间,硬生生地插入了一个服务层来。通过提供优秀的预订服务,让用户先付钱到网站,然后再分给下游。

(六)市场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平台模式,或者C2C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信息服务模式。这是我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采取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具体表现在:通过手机短信、手持终端机、电话机附加信息传输功能、电视机加机顶盒等方式来实施信息服务功能。商务对象主要面向农民,也有一部分兼顾涉农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实用商业模式范文2

一、二维码付款,简单便捷

近日,支付宝公司宣布推出二维码收款业务,所有支付宝用户均可免费领取“向我付款”的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客户端的扫码功能,拍下二维码, 即可跳转至付款页面;付款成功后,收款人会收到短信及客户端通知。在福州,有一家华威出租车公司开通了支付宝,打车到目的地后,顾客拿出手机,对车内的二维码车贴扫描,手机自动跳转到支付页面,然后按照计价器上的车费输入金额,整个付款过程只要20多秒。在星巴克,可以把预付卡和手机绑定,通过扫二维码可以快捷支付,不用再排长队付款。

二、二维码管理生产,质量监控有保障

条码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应用已非常普遍。因为二维码可以存储更多信息,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应用更为深入。比如,在汽车制造中,DPM二维码(直接在零部件标刻二维码,可用针式打标机、激光打标机、喷码机甚至化学蚀刻)技术现已在美国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汽车制造 业协会(AIAG)还专门制订了相关标准,从发动机的钢体、钢盖、曲轴、连杆、凸轮轴到变速箱的阀体、阀座、阀盖,再到离合器的关键零部件及电子点火器和 安全气囊。从而使得生产加工质量得以全程跟踪,同时由于跟踪了生产过程中的加工设备,使得其原生产线变成了柔性生产线,可生产多品种产品,并为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完整数据平台。

三、证照应用二维码,有利于防伪防盗版

在日、韩等国家,个人名片普遍采用二维码。传统纸质名片携带、存储都非常不方便,而在名片上加印二维码,客户拿到名片以后,用手机直接一扫描,便可将名片上的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公司地址等存入到手机中,并且还可以直接调用手机功能,拨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等。目前,国内已有此类应用,如银河、灵动二维码等公司。其实,举一反三,身份证、护照、驾驶证、军官证等证照资料均可以加入二维码,不但利于查证,关键利于防伪。

四、会议签到二维码,简单高效低成本

目前,很多大型会议由于来宾众多,签到非常繁琐,花费很多时间,也很容易有会虫混入其中,混吃混喝混礼品。如果采用二维码签到,主办方向参会人员发送二维码电子邀请票、邀请函,来宾签到时,只需扫描验证通过即可完成会议签到,整个签到过程无纸化、低碳环保 、高效便捷、省时省力。省去了过去传统签名、填表、会后再整理信息的麻烦,可大大提高签到的速度和效率。

五、 高端商品用二维码互动营销,有助于打击山寨

世界著名葡萄酒之一的新西兰南极星葡萄酒,掀起了葡萄酒业应用二维码技术的新风潮,以南极星 Invivo黑皮诺葡萄酒为例,只要用智能手机扫描产品背标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即显示出该产品的信息详情链接,点击链接,可以看到该产品的原产地、生产年份、葡萄品种、酒精度、产品介绍、获奖荣誉等信息。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时能够更加轻松,全面的了解产品的各项信息,可以更好地与品牌互动,让购买变得简单有趣,而且可以准确辨识真伪,打击山寨。

实用商业模式范文3

“运营商”商业模式

餐厅在给消费者结账的时候,顺便给60元代金券,下次用餐时可以当现金使用。超市也是如此,消费者出示会员卡不仅可以打折,还可以积分,积分以后可以用来兑换奖券,也可以换领一些商品。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模式。无论是咖啡店、超市,还是餐厅、航空公司,或者酒店,它们不把消费者当做消费者,而是将他们当做用户。用户这个词汇的关键字就是“用”,不断地促进你用,采用一切方法刺激你用。

拿到了代金券,为了不浪费,你下次又回到了这家餐厅;为了让自己的积分能够兑换成商品,你又回到了超市去消费。这样,客户就不再是客户了,而是经常带给商家生意的用户了。那么,星巴克的台历呢?台历中每个月都有可以剪裁下来的卡片,不是奖励一杯夏日冰咖啡,就是可以品尝秋日的奶茶,或者是初春的焦糖玛奇朵。养成不断来的习惯,你就成了星巴克的用户。

服务领域这么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传统生意比如宝洁公司也把消费者当做用户就算得上是创新了。客户30天消费一管牙膏,如何让消费者成为用户呢?那就是促进他们多消费。于是,牙膏的开口的直径扩大了65%。多数人挤牙膏的时候是不看粗细的,仅根据牙刷的长短来挤。这样一来,一管牙膏20天就消费完了,不得不再去购买。另外,为了不让消费者感觉到,厂商还将牙膏中的发泡剂减少35%,牙膏用户不知不觉提高了消费量。宝洁成功地将大众消费者变成了用户。

宝洁、高露洁、联合利华三家日化企业在全球牙膏市场的份额占到78%,彼此你死我活地竞争。2010年,它们市场部的人居然坐到了一起,并达成共识:用30年的时间进行大众教育,让大众接受一个理念――饭前饭后要刷牙。你认为这个市场教育工作能够成功吗?大家不妨回顾一下身边的历史,问一下你的父母,他们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一天刷几次牙?然后再问一下爷爷、奶奶在你这个年龄时的刷牙次数。牙膏、牙刷出现在1912年,不到100年时间,已成功地让大众养成每天两次刷牙的习惯。凭借这个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到30年大众就会接受饭前饭后刷牙的习惯。于是,牙膏的消费量就会增加,连餐厅的用具都要增加,不仅要配备用餐的碗筷叉刀,还要配备一次性的牙膏、牙刷。这样,偷着乐的就是这三家日化企业,估计中国的牙刷制造商也会高兴起来。

把客户当做用户

基业长青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商业模式,制造商可以将客户当做用户,将自己转变为运营商,以“运营商”模式实现永续经营。

这到底是什么商业模式呢?宝洁这样的传统制造商成了运营商,客户不再是客户,而是用户。这样,不用再做大幅广告,只要提高用后的满意度,培养用户长期的习惯,就能够实现企业家们的梦想: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没错,还记得当年“饭前饭后要洗手”的号召吗?那不就是这些日化企业宣传的吗?结果肥皂的销量提高了。然后就是今天你洗发了吗?你的长发还飘逸吗?洗发水广告中的美女总是长发,意思就是要多用洗发水啊,用户!

惠普打印机也成功地实现了商业模式转型。打印机越来越便宜,而硒鼓、墨盒却越来越贵,而且打印机的型号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不同型号之间的硒鼓还不兼容。客户只要更换打印机,就要重新购买一套墨盒;客户只要不断地打印稿件,就不得不频繁更换墨盒和硒鼓。客户也就成了用户。

通用汽车在美国针对路上商务车推出了一个营销活动,那就是“行驶20万英里,奖励航空里程”。路上商务车GL8多数是中小企业拥有的,司机为了兑现奖励的航空里程用于度假,必须在一年内行驶完20万英里。通用汽车得到的是配件消耗提高14%,全美经销商都增加了GL8的备件存货。把客户当做用户,你就可以突破思维的局限:为何不能在年底赠送购车的客户一本台历呢?台历中每个月都提醒客户,剪裁下来一张卡片可以回来获赠一瓶油,或者在夏日回来检查一下空调系统。牢记要把客户当做用户。

耐克也是传统企业,为了刺激大众,它不断宣传的就是跑步、锻炼身体。为了能让用户坚持每天跑步,耐克特意推出了一个全球跑步的网站,并在鞋中增加了传感器,可以与苹果的手机进行跑步同步信号记录。你的跑步速度、公里数、消耗的热量数字都可以记录下来,在跑步结束后同步到网站上,就可以与全球的跑步者比较各自的公里数。现在耐克跑步网站已经汇集了6000万的用户,他们每天都跑步,并同步数据,看自己的公里数排名。耐克跑步网还允许用户们自己创建社区,汇集周边跑步的人一起坚持。一个人在耐克跑步网站上开设了一个“2010年,跑完2010公里”社区,已经有6000多用户,我从2009年12月20日开始跑步,在这个社区的名次是658名。我每天都要跑,每天都更新,否则就被甩到1000名以外了。还有一个社区是“2010年内跑完200公里”,这个社区有6万多用户,我在这个社区的跑步纪录也保持在1000名以内。本来一年买一双耐克鞋,现在是一年三双,我成了标准的用户。

眼镜行业也是如此。一副眼镜要用上3~5年,这之间你就不会在眼镜店花钱了。这不行,于是它们想出了月抛型、周抛型,还有日抛型,强化你不断地用,结果一次购买眼镜要两大盒,60副。用户,你帮助它们永续经营。

苹果公司更是如此。本来电子消费品企业将电子产品销售出去,该赚的钱就到手了,但乔布斯进行了彻底的商业变革。他将电子消费品当做一个个的终端,当终端的数量庞大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时候,他将这些终端聚集在一个软件市场中;同时,他对软件程序员进行奖励,欢迎他们到iTunes这样的卖场来销售自己的软件,苹果公司在中间抽成就行了。乔布斯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卖场,一年软件的货币流量高达60亿美元,其中20%~30%的份额分配到了苹果公司的账户,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创新。再看中国的移动公司,或者是中国的手机制造公司,耗费金钱、时间、精力、人力推出的众多软件免费提供给了客户。本来可以持久运行的生意,变成了讨好客户来购买终端的促销手段,战略谬误与商业无知莫过于此吧。

永续经营的秘诀

基业长青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商业模式,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来赢利,从而让企业得以健康地运行,从而变成永续经营的一种组织。

星巴克通过台历不断地刺激消费者来店,采用创新的载体,有效地到达客户身边,并一直占据客户眼前的桌面;通用汽车奖励航空里程,是创新的运营激励模式,类似酒店、航空行业的会员卡,创新在道路里程与航空里程的结合上,从而促进备件的消费;宝洁的创新在运营的步骤和手段,用30年来实现一个目标,需要的是智慧和策略,创新在营销规划的长期一致性上;耐克将自己的跑鞋当做一个载体,并通过网络建立了用户的习惯,通过彼此的数据分享来确保消费者不断地跑步,跑下去成为用户,创新在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打印机企业不过是将运营商常用的方法搬到了打印机行业中,值得肯定的创新表现在意识层面。

在中国,曾经有知名的企业家狂妄地说:“乔布斯不懂电视。”没错,乔布斯不懂电视,但是,他懂商业,懂得企业永续经营的方法,懂得将企业基业长青地蓬勃发展下去。还有企业家说:“乔布斯脾气很坏。”没错,那要看脾气坏的时候是对谁,对不懂商业的人,对缺乏理性的人,对弱智的、糊涂的人脾气坏也没什么。

实用商业模式范文4

一、模型简介

(一)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是对已知类别的数据样本进行归纳学习获得的树形结构,树内每个非叶节点代表对一个属性取值的测试,每个叶节点代表一个类别。决策树方法利用信息理论的信息增益选择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属性来建立决策树的一个节点,再根据属性字段的不同取值来建立树的分枝,如此对每个分枝重复递归建立整个决策树。产生决策树的基本算法如下:输入:训练样本,各属性均取离散数值,可供归纳的备选属性集合为attribute_list。输出:决策树算法:Gen_decision—tree创建一个节点Node;IF该节点中的所有样本均为同一类别cTHEN返回Node作为一个叶节点并标志为类别c;IFattribute_list为空THEN返回Node作为一个叶节点并标记为该节点所含样本中类别个数最多的类别;从atribute_list选择一个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test_atribute;将节点Node标记为teste:_atribut根据test_atribute=Vi条件,从节点Node产生相应的一个分枝,且设si为根据该分枝条件所获得的样本集合;IFsi为空THEN将相应叶节点标志为该节点所含样本中类别个数最多的类别,ELSE,将相应叶节点标志为由Gen_decision_tree(Si,attribute_list,test_atribute)返回的值。其中,信息增益的计算方法为:设S为一个包含S个数据样本的集合,类别属性可以取N个不同的值,对应于N个不同的类别ci,j∈{1,2,3,…,Nl,S为类~lJlcj中的样本个数。那么对一个给定数据对象进行分类所需的信息量为:Infor(S1,S2,…SN)=一pjlog2(pj)(1)j:1其中,PJ是任意一个数据对象属于类SJc;的概率,~pj=Sj/S。设属性V取v个不同的值{vv:…,V},则利用属性V可以将集合s划分为v个子集{s,s…,s},其中S包含了集合S中属性V取V值的那些样本。设S为子集Si中属于c;类别的样本个数。那么利用属性v划分当前样本集合所需要的信息熵可以计算如下Entr(v):∑Sil+Si2+""*+SiNInfor(sS,…SN)(2)Infor(Sil,s一SiR)一pijlog2(p)(3)pSi…i+s(4)这样利用属性v对样本集合进行划分所获得的信息增益为:Cain(V)=Infor(S1S2,…SN)一Entr(V)(5)

(二)K最近邻法

K最近邻法简称KNN算法,在理论上是比较成熟的方法,最初于1968年由Cover和Hart提出,其思路非常简单直观。KNN方法是一种有监督学习的分类算法,它并不需要产生额外的数据来描述规则,它的规则就是数据(样本)本身,并不要求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也就是说K最近邻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噪声样本对分类的干扰。KNN根据未知样本的K个最近邻样本来预测未知样本的类别,K个最近邻样本的选择是根据一定的距离公式判定的。KNN分类算法的基本原理为:首先将待分类样本Y表达成和训练样本库的样本一致的特征向量;然后根据距离函数计算待分类样本Y和每个训练样本的距离,选择与待分类样本距离最小的K个样本作为y的K爪最近邻;最后根据Y的K个最近邻判断y的类别。KNN算法必须明确两个基本的因素:最近邻样本的数目K和距离的尺度。K表示选择参考样本的数目,距离尺度对应一个非负的函数,用来刻画不同数据问的相似性程度。在KNN算法里对于模型的选择(尤其是K值)往往是通过对大量独立的测试数据、多个模型来验证最佳选择。

(三)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种非线性概率模型,其因变量是分类变量只有0和1两个取值。回归模型可表述为1ps=∑ckx其中x(k=1…2.,m)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定中的影响变量,c(j=l,2…,m)为回归系数,通过回归或极大似然估计获得,Logisticl~归值P∈(0,1)为信用风险分析的判别结果。P是的连续增函数,S∈(一,+∞)。并且p=丽1=1p=1=0对某上市公司i(i=l…2.,n)来说,如果其Logistic回归值P。接近于0或(P一0),则被判定为一类经营差的企业,若其Logistic回归值pl接近于l或(Pl一1),则被判定为经营好的企业。并HPi/l~越远离0,表示该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表示该企业陷入则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

二、基于决策树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综合考虑信用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借鉴我国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国内外有关文献的相关指标,在分类、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和可量化原则,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选取了lO+财务指标。(1)盈利能力指标。企业获利能力是企业信用的基础,企业只有盈利,才有可能按时偿还债务。本文选取的反映企业赢利能力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x1、销售(营业)利润率X2。(2)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企业资信的保证,企业偿债能力如何,通常是评估企业资信评级最直接的依据,偿债能力归根结底是企业自有资产的变现能力。本文选取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和资产负债率X5。(3)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资金周转状况进行的分析,资金周转得越快,说明资金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越好。本文选取的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X6、存货周转率x7和应收账款周转率X8。(4)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力。本文选取的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有资本积累率X9和总资产增长-~Xl0。将上市公司分为两组,第1组包含sT公司,认为该类企业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非ST公司作为第2组,认为该类企业财务状况正常。若模型将sT组样本判为非sT组,则称为犯第一类错误;将非sT组样本判为ST$1~I,则称为犯第二类错误。

(二)样本选取

样本的选取为两分类模式,即违约和不违约。将ST上市公司作为财务状况异常一类,也即会发生违约的一类;将非sT公司作为财务状况正常的一类,即不会发生违约的一类。sT公司是指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难于判断公司的前景,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公司。本文实证分析中的原始数据来自于色诺芬数据库,随机选取我国深、沪两市交易所2009年公布的6O家sT公司作为一类经营“差”的企业,同时另随机选取75家不亏损公司作为一类经营“正常”的企业与之相匹配,因此,数据样本集由135家上市公司组成,然后从中任选30家sT公司及38家非sT公司组成训练样本集,余下的67家公司组成测试样本集。

(三)模型构造与检验

构造决策树,关键是找到样本空间的最优划分,ID3算法的属性选择策略就是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从而确定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但ID3算法存在着输出分支多,预测可靠性性差的问题。C4.5算法从ID3算法演变而来,提出用信息增益比来作为测试属性选择的依据,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表明:用C4.5算法构造的决策树较ID3算法的预测效果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健壮睦。实验模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WEKA3.6.3,根据C4.5算法以信息增益比最大为原则选取节点生成决策树,如图1所示。最终选出了6个好的属性作为决策树节点,x5为根节点,也就是资产负债率对于违约和履约分类的贡献程度是最大的。括号中的数代表平均有几个样本数据根据条件被分到了相应的类中,用10次迭代交叉验证法来验证模型的误差率,验证结果如下:正确分类的样本数5886.5671%错误分类的样本数913.4328%

(四)结果分析

实用商业模式范文5

[关键词]政府信息 商业模式 信息公开 反不正当竞争 反垄断

[分类号]D035.1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政府信息资源的丰富提升了政府信息的价值。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问题因此不容忽视。从国际上来看,通常有两种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一种是政府部门主导型;另外一种是私营部门主导型。前者以欧盟为代表;后者的典型代表则为美国。这两种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优劣之分?我国未来应该采用哪种商业模式,以便促使政府信息的最大化开发利用,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服务?本文试图对这两类商业模式进行初步分析,供大家评介。

1 政府部门主导型

政府部门主导型可以分为政府部门包揽型和政府部门分包型。前者是政府部门全部承担政府信息的增值性开发利用服务。后者同样还是政府部门唱主角,只不过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业务交给私营部门完成,最终向社会提供成品的还是政府部门自身。这两种类型都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政府部门在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方面占主导地位。政府部门主导型存在于欧盟诸多国家。

1.1 政府部门主导型的主要特征

政府部门主导型的主要特征可以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的版权、政府信息开发利用领域的竞争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1.1.1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能否公开,能否便捷公开和低成本公开等都会直接对政府信息后续的开发利用产生影响。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往往会设置各种障碍,从而达到拒绝或拖延公开可供私营部门开发利用的政府信息。其中最为典型的手段就是对可供开发利用的政府信息收取超过成本之外的高额费用。欧盟2003年颁布的《公共部门信息再使用指令》第十四条明确提出政府部门可以收取除了信息提供成本之外的一定数额的增值费用。该增值费用除了能够弥补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开支外,还可以给政府创造收益。

另外,政府信息公开法过度依赖依申请公开或被动公开,而不是主动公开的方式。这使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等都无法由政府部门主动向社会,从而导致私营部门无法得知政府部门掌握何信息以及政府信息存储于何部门等基本信息。因为政府没有主动公开的义务,所以其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这大大限制了政府信息开发利用主体的获取量和水平。

1.1.2 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政府部门主导型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政府信息受到版权法的严格保护。欧盟许多国家的版权法都明确规定政府或皇家对政府信息拥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所带来的对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消极影响就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版权许可使用合同对政府信息的再使用进行一些正当或非正当的限制,如地域范围、许可权利的专有性、许可使用的形式等。

1.1.3 政府信息开发利用主体之间的竞争问题 政府主导型国家由于政府部门也可直接提供经加工后增值的信息产品,不可避免地产生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在提供信息产品上的竞争问题。如何确保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在提供信息产品方面的公平竞争,以及如何避免政府部门在提供信息产品上的垄断都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拥有上的垄断地位,可能造成对私营部门竞争上的不利以及信息产品使用者的利益损害等弊端。私营部门则天然地处于劣势。它们无法获取与政府部门相同质量的政府信息。政府部门还有即时获取政务资源的优势,但私营部门却没有。这无疑影响到了私营部门所提供给市场使用的政府信息增值产品的质量。

其次,政府部门可向私营部门高价收取政府信息提供费用,但其自身却只需支付小部分费用甚至不支付任何费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区分公共信息和商业信息,对私营部门一并征收同等费用,进而增加了私营部门获取政府信息的成本。

再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许可合同,对私营部门的开发利用从地域、权利和时间等方面进行限制,以便稳固其在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的优势地位。所有这一切都可能造成竞争不公,也会打击私营部门进入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的信心以及积极性。

最后是政府信息的提供质量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意味着除私营部门外,政府自身也有能力向社会提供增值产品。但是,政府并不能统揽所有增值产品的提供,也不太可能提供所有的合乎客户需求的增值产品。毕竟政府部门的核心职能并不在此。另外,一般认为,信息公开法律只要求行政机关有提供信息的义务,但无加工、整理、创造信息的义务。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信息提供方式和私营部门以客户为核心的方式自然会影响到信息增值产品的质量。

1.2 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弊端

欧盟国家的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做法遭到各种质疑。诸多学者认为政府部门主导型是阻碍欧盟信息开发利用的绊脚石,并且也是其市场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主要症结。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①政府部门主导型的做法从短期来看似乎弥补了政府部门的资金紧缺,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升。②政府部门主导型做法从帐面上来看,相关政府部门似乎有所收益,但是其中的一些收益却是来自采购信息增值产品的其他政府部门所支付的公共资金,这无异于左口袋出右口袋进,实际总额并没有增长。③政府部门主导型做法阻碍了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毫无疑问,没有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由于其功能定位和惯性思维,永远不可能向社会提供所有的客户化产品,从而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

2 私营部门主导型

私营部门主导型可以划分为公私部门合作型和私营部门包揽型两种:①前者基于专业上和技术上的要求等,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②后者完全由私营部门自主进行开发利用,政府部门不再介入该商业领域。私营部门主导型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政府和商业部门的职责界定明确,政府不从事与增值服务相关的活动,而只从事一些信息资源的原始积累和其他非赢利性开发利用,所有商业服务都交给私营部门完成。

2.1 私营部门主导型的主要特征

私营部门主导型与政府部门主导型相比,主要在政府信息公开、版权和竞争三方面存在区别。

2.1.1 政府信息公开 私营部门主导型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兼顾主动和被动公开两个方面。如美国1996年修改后的《信息公开法》第552条a款1项和2项明确要求政府部门不仅主动公开涉及其结构、职能和办事程序等信息,而且还要主动公开涉及公共利益

的信息。该法第552条a款2项还要求政府部门主动公开那些依据信息本身或已经向申请人公开过的,而且将来可能会成为其他申请人的申请对象的政府信息。实践中,就是对于那些三次以上申请都涉及同一信息的信息主动公开。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套信息公开机制完善了私营部门获取政府信息的途径。

在政府信息提供方面,确立了成本收费原则。政府信息的定价问题直接影响到其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成本。美国《信息公开法》第552条a款4项和《文书工作缩减法》第3506条d款4项规定政府对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的价格收取不得超过提供信息的花费。这包括搜索信息、复制、打印、递送信息所直接产生的费用,从而排除了按照所提供信息的经济价值收取费用的可能。

另外还有政府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原则。美国《信息公开法》第552条a款3项将信息获取的文件格式的选择权赋予了公众。公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提供信息的格式,如电子文本还是纸质文本。相对纸质文本而言,电子文本更有利于增值开发利用。

2.1.2 政府信息无版权原则 美国《版权法》第105条明确禁止任何联邦政府对其所拥有的政务资源设定版权,该项规定使得试图通过版权保护阻碍政府信息获取的企图落空。这也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形式复制政府信息并以市场价格予以出售。当然,版权豁免规定只适用于联邦政府,对于州政府并不适用。各州可对其所拥有的政务资源采取版权保护,并限制再次使用。

2.1.3 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方面的竞争禁止 除了要求政府部门只能按照成本收取提供信息的费用外,美国《文书工作缩减法》第3506条d款4项还设定了其他三项政府部门信息开发利用的禁止行为。一是禁止政府部门建立任何排他的、限制性的或其他阻止公众及时和平等获取政府信息的政策安排。这项禁止是为防范政府部门可能滥用信息垄断地位而设立。二是禁止政府部门限制或管制私营机构使用、再使用或出售所获取的政府信息。三是禁止政府部门向私营机构征收再使用或销售的许可费用。这些禁止性规定是为防止政府部门在不能主张版权保护的情况下,采取其他类似版权保护的措施阻碍私营部门对可增值开发的政府信息的获取。这些规定也将政府部门从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上隔离出去。

2.2 私营部门主导型的优点

私营部门主导型存在诸多优越性。首先是该类型有利于公平竞争,避免政府部门垄断信息。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计成本或模糊成本的方式达到阻碍私营部门进入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的目的。对政府信息的垄断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不得介入该商业领域而得以避免。

其次是该类型打消了政府部门通过版权进行的不合理限制,如限制政府信息的使用权利、范围、时间和方式等。所有意图通过版权来限制私营部门开发利用政府信息的做法都因政府部门无权对其所拥有的政府信息享有版权的规定而得以禁止。

再次是该类型可以鼓励私营部门之间在政府信息开发利用领域的竞争。政府部门不得对政府信息的再次使用进行任何限制。任何私营部门都可以不受歧视地享有获取政府信息并进行开发利用的权利。这无疑给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最后是该类型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从长远角度来看,私营部门主导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国家税收。正因为此,美国政府信息开发利用产业对美国经济贡献很大。200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欧盟整个政府信息产业的价值为68亿欧元,而同期美国政府信息产业的价值却达到7500亿欧元。如此巨大的差距唤起了欧盟对政府信息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3 我国未来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商业模式的初步设想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信息可以与其载体分离并得以低成本地广泛传播、转让和使用。政府信息的商业价值因此也日益凸显。同时,信息产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十分突出。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掌握了社会80%以上的政府信息,是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不可缺少的力量。为了开发利用政府信息,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最佳机制。我国信息化战略的确立决定了我国应采用私营部门主导型。为确立私营部门主导型,我国政府应从如下四个领域规范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市场。

3.1 信息公开法的出台

虽然我国已经于2007年颁布、2008年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法律,而不是行政法规,是最终立法目标。信息公开法是政府信息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信息公开法,增值开发利用的主体权利才会因为有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的保障而不会得到不该有的歧视,收费、信息提供的方式等问题也能够有法律保障而使得增值开发利用的障碍得到消除。另外,还可以有效解决法律之间的冲突问题,从而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化程度。当然不可否认,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促进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方面有一些积极作用。

3.2 版权法的修改

从短期来讲,要尽量减少版权限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应该修改《著作权法》,扩大政府信息不予版权保护的范围甚至取消政府信息的版权保护。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除了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不得有版权限制外,其他政府信息都可能成为版权保护的客体。于是,政府机构可能会出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行使一些版权方面的合法限制。例如,通过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限制政府信息使用的地域范围和期间、授予许可使用权的专有性以及征收高额信息提供费用等。这些规定虽然合法,但是并对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利用无益。

3.3 竞争法的完善

我国需要弥补政府信息领域在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规制等法律规定方面的空白。行政垄断虽然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有所规定,但是这些法律中的行政垄断主体,即各级政府部门,并不被视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一方,而是被视为拥有市场干预力量的一方,从而未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规制。这些法律忽略了政府自身也可成为增值开发利用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的可能。如何确保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在向社会提供增值产品上公平竞争就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这是因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一味地降低成本或者抬高信息提供费用,排挤私营机构进入到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利用市场。另外,政府部门也可利用其对政府信息的垄断优势,阻止私营机构获取与其相同质量的原始政府信息。政府部门还可利用即时获取政务资源的优势,在向市场提供信息资源的时候抢占先机。政府部门还可通过许可合同,对私营部门的开发利用进行限制,而其自身却不受任何限制。这一切都会造成不公平竞争或垄断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修改我国目前的竞争法律。

实用商业模式范文6

关键词:及时管理;商业企业;采购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5)―0114―03

JIT及时管理系统(Justintime,简称JIT)由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随后美国、西欧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学习和应用JIT管理方法。JIT及时管理系统涉及面很广,其核心是采购库存问题。传统的库存概念认为库存是一种安全保障,是企业的资产。与之相反,JIT及时管理认为库存是浪费,对企业来说是负债,因此要尽量实现零库存。JIT十分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重视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对物流的控制,主张在生产活动中有效降低采购、物流成本。JIT及时管理方法在许多国际知名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曾得到成功运用,但是在商业企业中,尤其是在商业企业的核心业务――商品采购运作上的运用却比较滞后。因此,探析并找出适合我国商业企业的JIT及时采购模式,对于降低商业企业的采购成本,避免和减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一、JIT采购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交易费用理论

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由于市场交易存在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靠市场的交易去协调和配置资源是有很大代价的。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双方依赖性越大,市场交易成本也越高。随着资产专用性增加,交易应分别采取三种组织形式:市场机制、网络结构、等级控制结构(企业模式)。因此,当资产专用性很高时,应将交易内部化,消除市场机制下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降低交易成本。由于JIT理论的采购模式对产品的交易有较高的依赖性,其资产专用性比较大,因而JIT理论的采购不宜采取市场交易机制,而应采取企业或网络模式,降低交易费用。根据网络组织理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从其他企业获取补充的投资或能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间合作关系及网络关系可以创造某些难以仿效和复制的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在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完全依附于网络关系而存在,并随网络关系的瓦解而消失。

在JIT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需方和供方是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是经过资格认证的,质量和信用是可信的。采购作业通过电子商务,一次把需方的采购定单自动转换为供方的销售定单;质量标准经过双方协议,由供方完全负责保证,不需两次检验。由于采取了一体化交易,极大地降低了采购交易费用。

(二)最小批量采购费用原理

经济订购批量公式又称经济批量法(简称EOQ),它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间隔时间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JIT采购的典型特征在于为了达到“三零”目标,除了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外,采购订单必须准确,避免库存,降低浪费。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取得存储费用与运货费用之间的平衡,确定最佳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

二、商业企业JIT采购方式的特点和管理设施要求

(一)JIT采购方式的特点

JIT采购方式通过采购方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双方签订的长期协议进行订单的下达和跟踪;在同步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商品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采购商品可以直接进入销售部门,减少了商品采购部门的库存占用和相关费用;进行了商业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外部协同,提高了商业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这种采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较少的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lIT采购方式,采用较少的供应源。一方面,管理供应商比较方便,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供需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商品质量比较稳定。

第二,交货的准时性。交货的准时性是整个供应链能否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条件。对供应商来说,要使交货准时,既要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要加强运输的控制。

第三,信息高度共享。JIT采购方式要求供应和需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二)JIT采购管理的设施要求

JIT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例如,美国大型商业企业Wal―Mart,不仅拥有完备的ERP系统,而且其采购决策数据分析较多地来自货物跟踪系统、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仓库管理系统技术等。通过对电子货物跟踪系统数据(商业企业利用物流条形码和EDI技术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品种、数量、货物在送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货物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的分析,利用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信息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结合仓库管理系统技术的支持,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价,做出合理的采购决策,从而实现采购管理的即时化和零库存目标。

三、商业企业JIT采购模式的运作

(一)JIT采购业务工作的横向流程

与传统的以产促销不同,JII即时化系统流程的关键是以销定产,从而实现了“零”库存并解决库存的难题。JIT采购业务工作的横向流程是:库房点和POS机核算口平行,通过POS机核算口进行预估,计算使用量,计算采购订货量;另一头,联接库房点,尽可能地实现库存的“零”的及时化管理;其中心由DC(Decisioncenter)核实订货监控。如图1所示。

(二)JIT采购控制量

国内商业企业的商品平均周转率为27天,JIT理论的采购模式要求实现7天库存流量的目标(商业企业的商品周转的理想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商业企业中运用JIT理论的采购模式,体现JIT的及时化理念,实现采购管理的快捷化和高效率。

在JIT理论的采购模式下,需方和供方是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沟通、经营成本、库存等都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这也是协同商务的一种体现。但由于采购管理的需求是离散的,消耗是不稳定的,频繁按需求批量补给销售会造成采购成本增加,库存成本随库存量增加而增加,采购成本与订货量成反比,所以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经济订货批量,使总成本最小。JIT及时采购模式将克服采购批量在采购决策中的问题,不仅考虑到最小采购成本问题,并将解决库存这一问题。一般情况下,采

购的数量越大,在价格上得到的优惠越多,同时因采购次数减少,采购费用会相对降低。但一次进货数量过大容易造成积压,占压资金,且增加了利息支出和仓储管理费用。如果一次采购的数量过小,在价格上会得不到优惠,也会因采购次数的增多而加大采购费用的支出,并且要承担因供应不及时而造成销售缺货的风险。如何控制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间隔,使商业企业生产销售不受影响且费用最省,是采购决策应解决的问题。

经济订购批量公式又称经济批量法(简称E.O.Q公式),它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间隔时间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取得存储费用与运货费用之间的平衡,确定最佳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

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假设:①缺货费用无限大;②当存储降至零时,可以得到补充;③需求是连续的、均衡的;④每次订货量不变,订货费不变;⑤单位存储费不变。

经过数学推导,最后得出公式(E.O.Q)的形式如下:

QO表示经济订货批量;只表示需求速度;C0表示最佳费用(包括存储费用和订购费用);C1表示单位存储费用;C3表示订购费用;t表示间隔时间。

(三)JIT采购管理的关键:批量采购额的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JIT采购系统工作效率的关键。对于工业企业,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由采购订单驱动原材料供应商。工业制造企业的采购订单明确易核算,商业企业不同于工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是由顾客需求驱动商品采购订单,商品采购订单驱动商品供应商或产品制造商。由于受消费者心理、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影响,商品采购订单难以预测,采购预测计算难以量化。JIT采购批量预测核算,通常短期预测运用定量预测方法,中长期较多运用定性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市场预测方法对采购批量进行预测估量:

1.时间序列预测法――滑动平均法

市场预测初始数据可以通过POS机上的历史数据获得。假定未来的状况与接近它的时期的状况有关,而与较远时期的状况联系不大,那么可用滑动平均法来预测。设x1,x2……,xt是按某种时间单位记录下来的序列,并假定未来的状况与过去n个月的状况关系较大,而与更早的情况关系较小,那么就可以用过去n个月的平均值作为下个月的预测值:

中长期产品采购,我们通常采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进行市场预测。

3.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