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建议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风险,比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出现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以财务风险来说,市场环境多变,内部制度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以及人员问题等因素非常容易引发财务风险,一旦处理不够及时或是出现判断错误,会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有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所以说,要正视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积极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风险识别的能力,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可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与其本质含义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恰当使企业有可能会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企业管理者只能够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而不能够真正做到消除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负债经营策略出现问题,对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是借助于财务杆杠的作用,通过各种融资的方式来用负债的形式使企业的资本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来实现扩大经营以及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可以说,合理的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但是,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就有可能造成资本与经营状况恶化,增加企业破产的机率。

2.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其内容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会爆发财务风险。从企业的融资阶段来说,一旦对企业的现金流判断出现错误,就有可能会发生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分配股利等资本成本的风险。在企业资本的投入阶段,就有可能会发生在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资金投入上消耗量超过社会平均消耗量的风险。在资金回收的阶段,就有可能面临货款拖欠而导致不能够及时回收资金的风险。在资金的分配阶段,就有可能会面临着现金流流入与流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发生分配结构不合理而造成企业财务的风险。根据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表现出的财务风险,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流动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外部环境变化过于复杂

对企业而言,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是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而企业生产面临的外部环境主要说的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对企业财务决策来说外部条件对其约束是难以改变的。比如说,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金融市场上汇率的变化以及相关金融政策的出台对企业而言是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

2.筹资决策的失误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融资的层面上来说,一旦企业的融资决策出现失误,就会加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首先,是融资规模不够恰当。融资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活动,融资规模的大小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现金流及其生产的情况来决定,规模大,资金的需求量大,相应的融资量也就增加。如果企业的投资规模大,而融资的资金过少,就有可能使企业失去良好的时机,降低企业的预期收入,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发生财务风险;其次,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在企业的融资中自有的资金与企业贷款借入资金之间的比例失调。通常来说,借入的资本越多,资产负债率越大,使得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大,相应的财务风险越大;最后,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选择的方式与时间不合理。对企业而言,筹资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向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借款,又可以向大型的企业集团寻求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对企业而言具有不同的影响,一旦融资方式选择不正确或者是时机不对,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从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看,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在日常管理中,二者相互分离,就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的约束力降低。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上来说,领导者的意见具有决定性作用,容易出现“拍脑袋”决策的现象,而一旦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出现失误,就会引发财务危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在筹资、投资及运行的财务活动中,对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少,财务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

2.企业的内部监管能力不高

就当前而言,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就会降低内部监管的力度。而财务活动对企业而言就像是血液的流动一样,十分重要,一旦财务活动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然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制约,就无法加强对资金的监管,降低资金的利用效率,如对企业的应收、应付等往来账款的控制力下降,就会加大企业坏账准备的成本,使得企业的利益遭受损失,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运行出现问题,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四、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

1.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借助于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及规范的方法与途径,能够监测与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就需要先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力。首先,是要完善财务风险相关的动态指标,通过对财务数据以及指标的分析来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企业还可以借助于动态Z指标模型的建立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分类与警示,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最后,企业还要提高对财务杠杆的重视,加强对财务杠杆的动态计量,建立起相应的动态风险系数标准,以此来衡量财务风险的级数,从而及时调整各项风险所占的比重,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

2.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如从加强企业的先进预算管理层面入手,加强对现金的预算编制,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调整现金收支的方式,并以规范的手段实现对企业现金流的全面控制。企业可以建立起与现金流相关的监督制度,提高对现金流流动的监督。比如,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与融资环境变化来加强对现金流的研究,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理顺财务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认识,使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顺畅与透明,从而加强对财务风险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

3.制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要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与解决的办法,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与解决的方法应该包含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阶段的内容。在事前预防阶段,可以对一些财务数据与指标进行分析,加强风险的辨识力;在事中阶段,要提高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力度,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事后阶段,要加强对风险的处理力度,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与反馈。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企业而言,应该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做好应急的方案与预防措施,以备不急之需。通过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迎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J].会计之友.2013(3):102-104.

[2]张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21):161-161.

[3]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40-42.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 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步由资产经营为主转变为资本经营为主,企业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如何有效的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的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财务风险,怜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财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信用风险是指财务公司运用信用工具从事信用活动时,信用工具的本金与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程度,信用风险的大小同信用工具的特征和信用条件密切相关。信用风险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成员单位主观上存在逃债思想,没有偿还债务的意愿,另一方面成员单位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转嫁给财务公司。

(二)资本风险及其成因

资本风险是指由于财务公司的资本规模较小,不足以弥补一定时期经营亏损,影响财务公司正常营运的风险。产生资本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是,财务公司作为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余资附属单位,当集团扩大发展需要资金时,财务公司不得不贷款支持,当企业集团所取得的联合贷款需要支付利息时,要求财务公司垫付,财务公司的资本金就在无可奈何中被企业集团将其抽减、抽空。不管成本多高,只要能融入到资金就行,致使多年来财务公司处于无利或微利的境地,更谈不上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金。在本身己有的资本金被抽减、抽空,又无增补资本金的来源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资本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及其成因

流动性风险是指财务公司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财务公司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目前一些财务公司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流通阻塞,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这主要是由于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而引起。

(四)市场风险及其成因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或汇率发生不利波动,导致财务公司收入减少,或者成本增加或者资产贬值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种基本类型,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变化而引起财务公司收益的不确定性。在一般情况下,市场利率上升时,负债利率上升速度要快于资产利率,对财务公司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使财务公司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和债务、资产和负债蒙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性.

(五)管理风理及其成因

管理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力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如决策者凭经验、拍脑袋、决策失误给财务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管理人员给财务公司可能带来的损失,财务公司内部人员和社会不法分子勾结进行诈骗和套取资金的犯罪活动可能带来的损失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首要环节。通过正确的发现和判断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为进行风险防范决策,选择有效的风险防范技术提供可靠依据。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内容

财务风险识别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要判明自己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在性质上归属于何种具体形态。企业面临的风险往往是多种多样、相互交织的,需要认真加以识别,方能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估计和处理。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它为以后的风险估计和处理确定了方向和范围。

1.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识别

财务决策失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符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怜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2.财务风险类别的识别

出资者财务风险:出资者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原因引起对外投资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动的风险(即对外投资风险),一般可通过对外投资收益变异系数的大小进行估算。资本减值风险:当出资者投入资本以后,企业管理当局为履行其受托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事先对资本的保全并力求不断增值。从广义的角度看,资本保全价值包括原始资本价值和无风险收益,资本增值价值则包括资本有型增值、资本无形增值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定性分析方法

家会议是依靠一些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而进行的一种集体研讨形式。召开专家会议,专家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由于会议有多人参加,占有资料和信息多,考虑的因素也较全面,有利于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2.企业财务风险定量分析

债权融资对权益资本收益与风险的影响。债权融资对股东利益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负债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杠杆效应,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债务比例的提高会使权益资本的收益率相应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收益的增加,财务风险也同时增加。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企业的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对有限信息和资料的分析而进行决策,这不可避免地使经营决策带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必须主动建立投资风险机制。一般而言,任何投资活动都是具有某种风险的资本投入,投资收益中又都相应包含了风险报酬。风险程度高的投资可相应地取得较高的收益,这不是说所有的高风险追求都可能得到相应的高报酬,投资者只能在可接受的风险度内进行投资活动。投资者可接受的风险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收益与风险权衡的结果,权衡收益与风险就是利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对投资机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决策方法。显然,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的确立在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和形成合理化经营预期方面有重要应用。

(二)健全人力资源制度

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在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

员工招聘应有明确的职位、岗位责任、学历、经历、技能、年龄等要求。首先人事部应对所有应聘材料通览后,挑选初步合格者,寄发面试通知书;其次招聘组对面试人员进行考察,填写面试记录表,有必要时,可对面试者进行笔试、专业技能测定、外语能力的测试等。

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

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企业应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等形式通知每个员工,如把工作规范制成书面条例,张贴在适当的位置,以便时时提醒员工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并以此作为对员工行为的考核依据。

3.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

随着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企业应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快的学习,促使企业内部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资金使用的风险防范控制

企业投资风险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实业投资风险与金融投资风险。实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内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投资以及对外的实业资本投资过程中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它包括长期投资风险和短期投资风险两部分。金融投资风险是企业在以基本金融商品和衍生金融商品为载体的资本投资过程中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影响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实现的可能性。随着资本证券化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创新,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四)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控制

(1)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对大宗购买的客户,要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2)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情况。资信状况是指一个企业在经济交往中,货款的结算与支付是否足额及时,遵守合同,惜守信誉。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信誉高的企业,资金回收风险小。(3)合理利用折扣手段,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折旧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商业折扣,另一种是现金折扣,现金折扣主要作用是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折扣政策,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

(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的一个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提前防范和控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也具有当风险发生后一定的处理功能。建立上述完整、规范化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前瞻性、经济性、合理性等原则,对现有信息、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峰期以及预期影响等进行预测。

总之,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3

摘 要 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为此企业应积极地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来预测风险的机制,对于不同的风险情况采取回避、接受、转嫁和分散等方式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财务风险 特征 控制途径

一般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等四项风险。但狭义上的的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筹资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和投资人报酬的风险。本文从分析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成因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方法,以期同仁借鉴。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含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其中的经营风险是讲,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产品生产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变化关系,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所给企业的盈亏情况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供需结构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盈余风险在其账面体现,但是由于负债的筹措资金而引发股东之间的权益和偿还能力等问题,其不确定性较高。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几个类型的风险。深究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负债的整体融资,其程度的大小主要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进行衡量。企业股份的每股盈余变动和股本税前的利润变动情况的取值系数作为财务风险的杠杆的衡量有重要作用。企业的负债筹资过程是利率的浮动变动和支出的过程,这就使得股东的收益浮动性较大,引起了固定的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当企业的财务税前收益的数值和股东收益数值的积数比为壹的时候,则财务风险必然没有。所以只要有效的控制股东收益额税前收益的两个要素,只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那它的风险就为零。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财务的风险按照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现金性财务风险与收支性财务风险。

1.现金性财务风险

在企业的特定的时间内,现金流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而产生不能偿付企业债务本息的风险称为现金性财务风险。总结其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它是一种个别的风险,对以后各期的筹资影响较小。第二,它是一种支付的风险,与企业的收支平衡没有直接的或与关系。是根据全责发生的影响,即使收支相抵有利润,也不等于企业现金的净收入。第三,由于资金调度不当或资金结构不合理引起的,如果在某一时期安排债务较多,会再下个时期出现债务高峰的压力。

2.收支性财务风险

在企业收支不低的情况下出现不能偿还已到期的债务本息和股东报酬的风险即为收支性财务风险。按照会计公式,如果企业发生资金亏损时,股东的权益将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作为偿还致癌物保障的资产。通俗的话,就是亏损越大偿还能力就越小。其特征为以下三点:第一,它是一种对全部债务的偿还和股利的支付都产生负面影响的整体风险,与其它事项无关。第二,是一种出于收不抵支状态的支付风险,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失败。第三,当企业经营活动一旦出现收不抵支,面临财产破算的局面时候,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收到严重的损失时,它代表的是终极风险。

三、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合理运用会计方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人员的道德风险是很难对其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的,因其防范性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是无法应对它的奖励和约束的。要确保企业的良性化发展,其内部的营运机制必须要良性发展。那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根本的手法就是合理的运用会计方法。其中包括财会基础工作的奠基,那么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核算账务水平、经济业务的反映情况等各个方面,务必要做其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等方面的准确。提高信息质量关键是要从企业需求者的实际要求出发,在日常财务经营活动中要重视基础会计工作的正确执行。这样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于做好基础会计工作,有效利用各种方法对账务进行实效性处理,最终达到质量高层次,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2.提高财务风险的甄别和控制

在当期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的今天,投资方和资金管理者对预算的概念是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他们两个方面无非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这笔资金的正常运用就是在于利益的需求、战略的制订、财务的监控等等。首先,要在日常的财务活动中财务预算的滚动模式进行长期的战略决策的制定,通过此方式对问题进行发现。然后,深入的通过各个手段去对资金项目的运用方式进行拆分以发现现金流使用过程中的每个潜在的问题。最后,要通过预算方式的甄别以控制具体的运算方式的控制,由此可以对所有问题产生影响。预算的风险控制作用要比与预算的风险发现作用重要很多,企业日常运营中,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流的每个环节,所以它是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系统控制的一种手段。当企业的财务预算时间不段的减少时,说明其动态控制作用正在发生作用,那么我们只有冷静的对待其风险的控制因素才能发现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说要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的状态,只有通过动态的风险分析,而后对其详细的分析,这只有依赖于目标有效制定和动态控制。

3.依照原则做事

我们在依据事实依据做前提下,按照有效性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确定、识别、评价、实施、控制能方面一定要做好这个工作为最终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肃确定其风险管理目标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平衡企业风险的关系中的风险和收益。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3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由财务管理实务与财务风险管理两部分构成。从实践中来看,财务风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的任何企业、组织都必将面临的风险。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导致其财务状况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征,也因此而存在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怎样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出发,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非营利性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非盈利组织的概念和财务的特点

非营利性组织的概念:非营利性性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就是指支持或者是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事件或者是议题。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资源配置

任何一个组织都拥有人、财、物等多方面的资源,只有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才能发挥出资源的作用。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其最主要的业务活动就是筹资与资金支出,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就是将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2.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与活动开展的有序

不论是组织内部环境发生变化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让组织陷入财务困境或者出现经营混乱,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保证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安全。因此强化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保证非营利组织在筹资、资金支出等方面健康有序,确保组织管理的资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有利于企业财务的稳定与活动开展的有序。

3.有利于降低财务危机成本

财务成本是任何组织与企业都需要承担的经营成本,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其财务成本都是受控的,在组织与企业可承受的幅度内发生。但是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则会加大财务成本,引发损失增加。通常情况下,损失并不单单指直接的财物损失,还包括了间接非财务性损失。

4.有利于组织收益的实现

非营利性组织要实现持续活动,就必须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经费保障,确保实现组织收益。如果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则其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也必定较弱,很难实现资金的安全,也无法让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则能够确保实现组织收益。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

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所面临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筹资不足的风险,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计划都是按照组织的发展规模设计的,如果筹资计划落实的不好,则很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不能连续筹资的风险,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具有连续性,因而要求其筹资也具有连续性,一旦筹资出现中断,则很可能影响到组织的正常活动;三是筹资成本过高的风险,筹资总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比如利息、股息等,如果筹资成本过高,则可能造成组织不堪负担,陷入困境;以上这些风险都可能让该组织偏离目标。除此之外,在筹资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激烈竞争,因为社会资源是固定的,比如,一个人要捐款,那么他是捐给红十字会还是捐给希望工程?无论是红十字会还是希望工程,要想获得该笔捐款,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与绦辛Α4幽壳拔夜非营利组织筹资来源来看,大部分依赖政府拨赠和捐赠。对于捐赠者来讲,要捐多少钱,捐给谁,以什么方式实现捐赠,都完全凭借捐赠者的个人意愿决定,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获得多少捐赠完全是不确定的。

2.用资风险

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具有社会公益性,其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公益活动的开支,这也是其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从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实际资金支出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支出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来源于捐赠者怠于监督而出现的资金使用出现偏差,比如捐赠者捐款10万元是为了要救助一名贫困学生,但是捐给希望工程后他就充分放任,任由希望工程使用,这就可能存在该笔捐款不用于救助贫困学生而改变用途,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支出风险;二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也没有有效的制度来规范资金支出,因而出现资金支出风险。

3.会计风险

非营利组织聘用的会计也可能会因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做假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会计风险。会计信息失真会让人们怀疑该组织的可信度,损害组织的声誉,进而影响到组织的持续活动。非营利组织出现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有意造假,这部分会计信息通常比较隐蔽,甚至连组织的监管者与负责人都很难发现;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组织负责人的授意而造假。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支出主要是公益活动支出与组织的行政支出两部分,有时候,组织的负责人会为了提高组织的公信度而有意夸大公益性支出的比例,减少行政性支出的比例。此外,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风险层出不穷的原因,比如,当前实行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对于基金会的行政性支出设定了一个相对固定的额度,即不能超过10%,事实上,按这一额度有时候很难满足组织的行政需要,组织要想维持发展下去就不得不去扩大行政性支出的比例。再比如,我国现行的《民间非盈利组织制度》对于确认捐赠收入以及计量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假如捐赠者的捐赠是以提供劳务的方式实现的,或者捐赠者还只是一种口头承诺的捐赠,此时,所接受的劳务与承诺的捐赠还不能计入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以上原因,都是非营利组织出现会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防范会计风险。

4.其他风险

除了在筹资、用资的时候可能存在财务风险之外,非营利组织还存在着其他的财务风险。一类是人为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以及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属于此类损失,比如因失火造成财物损失等等。再比如,因自身管理不当等原因致使非营利组织在一个时期内筹资锐减,引起较大的财务波动。总之,非营利组织也应当重视对其他风险的防控。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国家层面

1.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有两类,一类是适用于企业的,一类是适用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组织适用的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与事业单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该准则已经无法满足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管理活动,比如,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捐赠。因此,我国应当在立法层面上健全非营利组织法律体系,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制定单独适用的会计准则,为非营利组织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健康稳定的会计运行环境。

2.强化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会计管理质量的高低。当前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人员素质并不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比如,普遍年龄偏大,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再比如,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还不是很掌握。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会计管理的不足,引发财务风险。因此,要继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一要继续提升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会计业务水平,丰富其理论功底,增长其实践经验;二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修养,并且强化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让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遵守法律与会计职业道德底线。

(二)组织层面

1.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防范是否有效的基础。一个组织只有对其潜在的风险作出了明确清晰的识别,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这就好比医生给病人开药方,医生第一步要做的一定是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什么部位病了都要了解清楚。风险防范也是一样的,一定要了解清楚非营利组织在哪些方面存在着财务风险,预判出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性。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的出发点在于准确掌握各类财务风险的状态,并对每一类风险的大小以及损害程度进行初步的预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在这个阶段,就要查找出财务管理中潜在的筹资、用资等不同的风险,建立风险辨识库。通常的风险辨识方法有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Delphi)等。

(2)风险识别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就是要对前一阶段建立的风险库进行分析,比如,对于某一项筹资风险,就要认真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风险。具体方法上,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风险预警指标,通常情况下,各种途径收入的占比、各种支出的占比以及相关会计评价指标(资产负债率、现金储备率、流动资产负债率、总收入增长率)等都是常采用的评价指标。其次要对采用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采取纵向(本组织的各年度指标之间的变化)分析、横向(其他非营利组织同类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原因。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医生在分析病人生病的原因,在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以后,医生就知道病人究竟得了什么病,比如,对于感冒病人,医生在辨识阶段,首先确定了病人是“感冒了”这个结论,那么,在风险识别阶段,医生就要分析确认病人的感冒原因,是伤寒引起的,还是风热引起的,医生必须做出一个分析判断,以便为下一环节的诊治提供依据。

(3)风险控制

非I利组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就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做好风险控制,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其根本目的是避免风险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害程度。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就要完善制度;是人为原因就要强化对“人”的监督;是筹资、用资计划不恰当的原因,就要及时调整筹资、用资计划。这实际上就是医生开药方,是风寒感冒就要开治风寒感冒的药,是风热感冒就要开治风热感冒的药,否则就可能出现药方失效,治不了病的后果。在风险控制阶段,一定要注意锋范措施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是万万不可取的。

(4)风险评价

在对风险采取措施防控之后,非营利组织还要做好风险防控效果的评价反馈工作,也就是医生常讲的“复查”阶段。对风险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继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方的时候,也总是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开,在疗程结束的时候要看看治疗效果,效果好了,继续下一阶段治疗,效果不好,就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非营利组织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也要做好效果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

2.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非营利组织还要注重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应急处理机制。一要完善内部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对筹资、用资等重点业务、关键岗位在全覆盖的前提下进行重点防控,比如,可以建立资金支出的授权审批制;二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要建立《财务岗位操作手册》、《现金管理制度》、《财务报表编制指引》、《收付款业务流程指南》等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管理人,同时以制度来防范风险;三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做到财务管理及时到位、财务信息准确无误;四要从财务管理的特征出发做好会计业务,比如应当预留一定额度的风险准备金,一旦风险出现之后,非营利组织可以按照一定的使用流程与使用计划合理使用该笔准备金,以便充分发挥风险准备金的补救作用。五要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每年度都要制定计划定期培训,以便提升会计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最后,还要建立多元化的业务监督机制,比如,应当引入外部审计机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再比如,可以建立筹资、用资公开制度,要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结语

非营利组织已经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财务风险,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非营利组织一定要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其次要在制度上规范其财务业务活动;再次要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总之,要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防范财务风险对策,非营利组织只有做好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才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雯雯.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和成因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1(12):78.

[2]蒲虹.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管理学家,2012(18):52.

[3]马立群.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探索,2012(5)

[4]陈晓春,等著.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周B红.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4).

[6]张雪峰.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2(7).

[7]陶洁.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以J企业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

[8]唐兴.浅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

[9]徐小康.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策略[J].中国商贸,2014(33).

[10]曹晓云.企业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2).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也可称之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兑风险、收益风险、结算风险及存货风险等,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最终获取的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的可能性。本文主要针对广义财务风险进行研究。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的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伴随财务活动运行全过程的,包括资金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是针对整个系统中面临的潜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的全程伴随管理。第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并分析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为主体目标实现提供保证。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复杂陛。企业财务风险既受市场外部环境的原因的影响也有企业经营者内部的原因。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生因素复杂多变,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有的容易预测,有的难以发现,这就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为―项复杂的工作。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表现形式。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一个全系统、多环节的组织管理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骤和每一阶段面临的风险都会引发企业盈利和期望的偏差。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总的来说,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分为资金筹措、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阶段,财务风险则表现于各个环节之中。筹资风险在于因为借入资金而提高了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投资风险则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资金回收风险是指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资金收回的时间和数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则是收益分配行为给企业未来经营活动带来影响的不确定性。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我国企业施行风险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改变。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和文化价值结构急剧更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加剧烈,企业面临的选择与风险越来越复杂。同时,国际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方向已呈现出多元化、交融化和扩散化的趋势,使得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以适应国际竞争中风险扩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加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项必然要求。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在竞争环境越加激烈的情况下,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就意味着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活动一直在风险环境中运行的,风险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优化控制管理,科学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质量,保证企业经济收入的稳定。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常常面临着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回收保障不足以及对收益分配的不科学等问题,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资金周转不畅通以及发展决策导向性不强等情况的发生。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推进企业健康发展。首先,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使企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开拓新市场,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更大发展。其次,风险管理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适应世界新技术新形势变化的需要。

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因此为了在实践中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降低损失,必须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外界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于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造成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外部原因,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不但包括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包括债务人死亡等所带来的无法收回款项的风险。社会环境因素则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会产生物价震荡、成本变动等情况,从而影响到企业利润,甚至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

2、企业决策失误。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当前,依靠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为主的企业决策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从而使企业容易忽略规模扩张与加强自身管理的配套建设,难以适应市场弹性变化和多元化生产经营与投资结构的协调和控制,致使决策失误频频发生。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所导致的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此外,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对外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产生巨大的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强化科学决策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3、经济运行的客观体现。经济运行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性的内在特征,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是经济运行的客观体现。例如企业财务运行的筹资过程,需要企业以偿债付息和承担负债经营的风险为代价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然而负债经营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倘若企业资金流动性弱、资产变现能力不强,常常会致使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引发潜在的财务风险,

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4、企业自身建设的缺陷。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诸多,既有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自身建设的缺陷。第一,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潜移默化的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活动之中。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视不足。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对风险能力不足,都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二,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不科学,致使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较弱,资金周转不灵,资源配置不优,从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第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和权益的比例结构失调,协调制衡作用不足。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手段,以及拓展财务风险控制手段,提高企业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努力使财务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意识形态的进步是应对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大潮流下处处潜伏着的各种风险对企业运营影响巨大,企业多元化发展方向更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深化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内部职能,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有机配合。此外,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还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内部凝聚力,创造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防范风险的良好氛围。

2、建立财务风险顸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企业通过库存物资、资金收支结余、资产变现率、坏账金额等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经营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圃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识别的财务分析过程。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管理者可以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发现根源,预先准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因此,企业要确立适合自身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现场实地观察企业生产运营和业务发展等具体情况,通过总资产净现率、现金流量预算、预期未来收益、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分析指标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防线。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6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102)

摘 要:在体制上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分别由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提出,并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管控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但由于分别有同的国家部分主抓,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也会又不同的单位和人员来分别从事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造成了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繁冗、业务交叉重复等现象。因此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非常必要。

关键词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79-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曹江涛(1976-)男,汉,陕西咸阳人,大学,会计师,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并推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识别出企业所有的风险,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寻找出企业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再根据风险的属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予以防范风险。其中绝大多数风险都是要依靠应对方案对风险进行控制,预防其发生或者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

内部控制是财政部提出并推行的。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审理,找出缺陷然后改进缺陷,以防止风险的发生。

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管控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在管理推进过程中,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并在企业中并行开展。这样的做法在初期对于推动该两项项管理活动有很大帮助,但是也造成了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繁冗、业务交叉重复、推诿扯皮、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因此,研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具有很现实的价值。

一、组织体系的融合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组织体系设计上无论是层级还是职能都基本一致,所以便于融合。

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为三级,分别是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部门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员)。其中,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顶层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办公室是组织推进管理单位,部门风险管理小组是具体执行单位。

内部控制组织结构设置也分为三级,分别是企业级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内部控制管理办公室和各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员,其职能分别是决策、归口管理和实施。

因此,组织机构的融合可以采取合并方式,以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主,风险管理办公室在管理人员上要兼顾内部控制管理的专业人员。

二、管理语言的融合统一

在两个体系融合过程中建立统一的风险控制语言非常重要,有利于管理中信息的传递和管理行为的一致性,避免概念含糊不清导致的管理混乱。统一语言的原则是既可以保证语言的一致,也要保证两个体系的全面融合,避免融合过程中失去内控的对风险管理的辅助优势。

需要统一的语言首要的是对风险的名称定义方式,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对风险名称的定义办法完全不同。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对具体风险事件的名称没有统一规范,均采取描述的方式表达,描述规则是风险事件的“表现+影响”。例如:“应收账款超过诉讼时效导致无法收回”就是对应收账款风险中的一项具体风险事件的描述。对二级风险名称定义是按照业务类别定义的。例如财务风险可分为应收账款风险、现金管理风险、现金流风险等等。对一级风险名称的定义一般是按照风险的属性定义的。例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等。

在内部控制管理中,仅有缺陷的概念,而没有风险的概念,但缺陷导致的结果就是风险。内部控制对缺陷的分类是与流程级别对应的,也就是说一级流程缺陷、二级流程缺陷的名称定义方式是“流程名称+缺陷”。例如采购缺陷、采购付款缺陷等。缺陷所导致的风险也没有统一的命名方法,与风险管理一样是采用“表现+影响”的描述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具体风险事件的命名方法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基本是一样的。对于二级、一级风险(或者缺陷),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命名方法虽然不同,但全面风险管理一、二级风险包含了内部控制管理的一、二级缺陷,因此,在体系融合过程中,可以统一管理语言,即不再使用缺陷的概念,而统一使用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概念。

三、风险识别方法的融合

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方法有初始信息识别法、分类识别法、头脑风暴识别法、流程分析识别法、价值链分析识别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识别出各业务单元、重要业务活动和重要业务流程中的风险。

内部控制识别缺陷(即风险)是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实际观察和穿行测试的方法,测试流程是否可以满足控制目标的方式来查找流程缺陷。内部控制识别缺陷的方法确定性很强,因此,该识别方法可以直接融入风险识别中来,为了管理中的语言统一,我们可以把内部控制的这种识别风险的方法命名为流程识别法。

这样的融合既满足了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识别,也充实了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的识别方法。

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还有通过不相容职务的识别来查找风险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被风险管理借鉴,也作为风险识别的一个方法。

四、风险分析方法的融合

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分析就是在识别出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影响进行甄别与描述。这一过程与内部控制基本是一致的。

内部控制在查找出缺陷的基础上也要对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两者的分析方法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完全可以合并融合。

五、评价标准的融合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后,依据事前制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是通过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分别打分(1-5份),然后将这两个分值相乘所得的积作为对某一风险的评估值。而内部控制管理中,通过识别缺陷、分析缺陷后,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根据缺陷的风险发生后的影响,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由于内部控制对于缺陷的评价仅限于影响程度层面,而且影响程度的评价与风险影响程度的评价维度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对缺陷的评价标准纳入风险评估标准中的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这一维度中,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估标准进行适当修改,以便可以充分反映出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的融合。

六、风险应对方案的融合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对风险评估结束后,根据风险评估值的大小排序,企业选择其中重大、重要风险进行重点管控。对重大、重要风险的管控是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来实现的。应对方案包括制度、流程保障以及针对风险特性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对缺陷评价后,无论缺陷重要与否,都应当制定措施、完善流程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发生。

内部控制所采用的通过对流程梳理完善以达到控制风险的方法,其实也是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完全融入全面风险管理之中,即在风险应对方案中要求必须对相应的控制流程进行分析评估,对有缺陷的流程进行完善,以确保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七、体系的融合

所谓体系的融合就是要把现在的两个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包括组织体系、管理方法、管理语言、评价标准等,统一为一项管理,并能兼顾原来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

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融合中采用吸收融合法可以满足原来两个体系的管控功能,即以风险管理体系为主,通过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语言、合并组织体系、融合识别方法、融合分析方法、融合评价方法和融合应对方案等措施,丰富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取消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重点在评价标准修订、识别风险环节和风险应对环节充分吸收和兼顾内部控制管理的方式、方法,就能使原来的两个体系有机融合。

融合后对体系运行情况的审计评价,则由原来对两个体系的评价改为对一个体系的评价,评价方法不变。

八、融合前后的流程示意图对比

九、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