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论文范例

财务共享论文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1

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工作萌芽于20世纪初,以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作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管理会计工作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把会计和管理结合起来,在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是现代管理科学和方法运用于会计领域的结果。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等种种原因,管理会计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熊磊,2014)。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全覆盖,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关于共享服务,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Quinn(1998)的观点是把共享服务看作一项商业经营;Molle(r1997)指出,共享服务必须有一个独立组织实体提供支持,这个实体就是共享服务中心;BryanBergeron(2003)则更多地把共享服务看作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合作战略,其实现途径是将各部分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升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则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流程和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将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集中放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旨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核心业务发展、整合资源实现战略支撑等目标(Andersen,1997;Lusk,1999;张瑞君,2010;何瑛、周访,2013)。张瑞君等(2010)认为:FSSC以业务伙伴的形式,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基于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笔者将财务共享服务总结为:企业(企业集团)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将分散在企业内部单位(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新建的组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统一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单位(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共享服务的财务工作新模式。目前,有关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研究侧重于模式构建探讨、典型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展望,鲜有与会计信息化,特别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相结合研究。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一方面积极顺应了会计职能的拓展趋势,另一方面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一是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制度、集中财会人员办公、建立高效率且低成本的财务管理运作流程”等三大措施,使企业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等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战略决策等领域,从而加快企业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展。以中兴通讯集团为例,通过十余年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与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中兴通讯集团建立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取消了内部单位的财务部门,选址西安,建立了集团直属、面向全球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集中财务与会计业务、再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不仅实现了会计人员集中化,还逐渐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深入一线业务单位为其提供管理咨询、内部控制等服务,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为集团公司规划、决策支持等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信息,实现了大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集团管理会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计信息化在未来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服务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端(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分离,若要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得依靠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核算业务,还是财务管理、管理决策,都得借助于信息系统。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系统,此外还包括会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以报账为例,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电子凭证、电子影像)———核算处理(财务核算、电子审批)———资金处理(资金集中、银企直连)———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归档)的全覆盖,可见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报销、支付等重复性的财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与简单化,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规避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还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一)云计算

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Comput-ing)自Google前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以来,凭借其具有的通用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尤其是相对低廉性等优势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自互联网革命以来IT产业最深刻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行业。将云计算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未来趋势。

(二)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信息技术再发达,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再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端和网络依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受到各种安全威胁。这些风险和威胁主要表现有: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资料可能遭到未经授权的查阅访问,甚至被泄露或被篡改,会计信息在客户端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丢失等。因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三)机构调整和人员转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质是对企业进行一次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新建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撤销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部门,或仍保留机构、但只保留少数会计人员从事对接工作,企业的财务机构将面临大的调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流程,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更多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机构调整得当与否,以及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的转型成功与否成为能否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能否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

近年来,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着力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一是于2009年4月了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创新信息化标准体系,于2010年了基于XBRL国家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三是于2011年9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系统规划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四是于2013年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多数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础前提:全面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和开展,最终实现创造价值目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存储于电子化介质之上,借助网络往返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两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一是要合理确定数据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而言,有的数据可以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而有些数据因涉及商业机密或是其他保密原因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因此对于此类数据必须依据使用需要设定访问权限,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对用户的管理。用户操作不当或用户蓄意为之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被泄露或被篡改而使企业遭受损失,加强对用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对用户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三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技术支持方要从设备维护、软件升级、网络通讯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关键环节: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应用

新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花费较大,鉴于国内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现实,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盲目否定后再另起炉灶,而要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引导企业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整合。例如,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建成ERP系统,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借助ERP系统来收集经营数据并且获得业务支持服务(张庆龙、张春喜,2012)。对于无法实现统一的信息系统,至少要做到互相兼容。

(三)重要保障: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占据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将近300万;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可以预见,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核算型会计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而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如何应对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出现的这一变化?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条必然路径。高等学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合作,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熊磊,2014),从而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有力支撑: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企业在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能会选择服务外包的模式。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

(五)未来趋势:拓展云计算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2

对于工程项目的真实和正确审计工作,是审计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的立项工作进行审查,并对立项时的有关企业可行性工作报告进行调查,看其是否进行了市场调研,对市场调研的真实性如何。对于企业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编制,基本上是对工程的预算、项目的内容以及工程量等的有关计算,审计和查看其是不是完整、正确和真实。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的批复等工作进行查验。针对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对工程的可行性分析较为简单,并没有对企业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对于其考察的范围及真实性尚缺完整。对于企业可行性报告主要是对项目的有关依据进行审查。对项目的背景和概况,项目的有关市场展望以及投资额度,企业的项目经营财务等各种情况的分析。还要对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分析,项目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地理等优势,要进行考虑和分析。分析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等各种情况。注重竞争对手并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避免失去许多市场份额。审计的工作还要对项目的规模进行审查报告,把项目的有关规划、建设的周期、以及财务的有关状况等都要进行审查,针对其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数据情况,进行验算和假设,对项目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利润等,以及对灵敏度的有关分析和测算、不确定性因素等都要详细分析。对项目的财务要进行预测,并详细制定有关列表,把项目的投资预测表以及折旧和分销等情况的预测表,项目的利润和收入预测表,对项目的损益预测、现金预测都要进行排列。对于工程项目的有关可行性报告要进行有关专家的评估和报告,并把评估的有关意见和评价以书面的形式写出,上报给企业的董事会进行项目的有关决策意见。

二、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合法性

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过程有主导型作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以及相关项目进行审核和监督,使其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其主要符合以下有关条件:首先要符合国家有关大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例如对审计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的设计法等情况。其次,要符合有关行业和各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审计工作要符合有关企业的会计准则等。再次,要对国家、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预算编制和计划等相符合。对于招投标以及评定标等经济合同都要符合有关规定。最后,对于有关技术和行业规范等也要符合相应的指标和规则。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工作,最后还要上报给相关审计单位的高层领导和有关管理阶层,使企业高层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评价,同时使企业的有关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竞争力。

三、对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体现了投入和产出有效比率的过程

对于企业的项目中的经济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经营期内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审计是其关键要点。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实际的资金运作是一致的,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计算。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有关审计工作,需要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回收有关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投资回收期的的状态主要有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要根据有关回收的指标进行分析和制定。还要对项目经营期的有关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和审核,结合现金流的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综合性分析,使得有关使用人员作为较好的参考和判断。

四、结束语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3

[关键词]财务共享;企业财务人员;互联网大数据

1对企业财务共享发展现状

财务共享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对企业财务业务涉及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规范化、工作效率高效化、财务运营成本低消耗、价值创造最大化,通过市场为企业客户提供最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的分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条件下,财务共享变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传输技术的创新,使企业财务数据能够做到海量存储与高效整合,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信息处理平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财务共享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提高个人的综合业务素质,主动迎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果故步自封、不学习、不进步,就会被新时代所抛弃。企业财务人员应该紧紧抓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紧跟时展的步伐,进一步做好财务工作,将自己融入到财务共享的滚滚洪流之中,成为一名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合格财务人员。

2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向财务共享模式方向发展的,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条件下,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部门领导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除了对关系到集团公司大的方面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决策外,其他的财务管理权限下放到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实行分级管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其主要特点是:财务审批现场化;各部门业务人员业务沟通固定化;下属财务部门处理经济业务独立化。现代财务共享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技术复杂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条件,将集团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统一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运营成本。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条件下的业务流程是:相关业务人员对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初审并在线提交;按财务权限由相关领导在线实时审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实时处理上报会计事项;通过业务审查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和支付处理;设定的财务主管进行在线复核。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是: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现代化、财务管控的自动化、财务资源的共享化、财务风险管控的常态化、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工作的高效化和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3财务共享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挑战

3.1对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岗位的挑战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条件下,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建设财务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变成规范化、流程化、集成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管控系统。企业实行了财务共享后,对现有的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有财务人员的职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沟通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各项经营业务顺利开展的中枢。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角色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企业大量的业务活动产生的财务数据直接从发生地通过网络终端,扫描上线传输到财务共享平台进行自动处理,企业财务人员接触到的一线业务人员和实际经营业务活动会逐渐减少,对于各种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会逐渐增多。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会蕴含着海量的经营信息,财务人员面对着财务数据信息如果没有转变角色,对财务数据信息与企业经营业务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这样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共享模式条件下面临着工作挑战,不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会被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所放弃。

3.2对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职能的挑战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为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成为现实,是每个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财务共享对财务人员产生重大的影响,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带来了挑战。在传统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下财务会计人员是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处理会计事项,是一种对会计核算、会计账簿登记的机械式业务活动过程。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能会逐步减弱,财务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工作职能会逐步得到加强,企业原来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会根据财务共享的需要进行重新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人员会大量减少,原来的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会发生转变。企业财务共享平台需要配备具有财务战略思维、专业胜任能力、知识面广、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新型财务会计人员。企业原有的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应该逐步转向管理会计工作领域,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财务人员具有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分类整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控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数据,对发现的相关财务风险问题及时上报,并分析原因,提出防控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3对企业财务人员自我认知的挑战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单一的,在原有的财务机构中财务人员分工明细,工作岗位比较固定,工作内容比较单一,财务人员的自我认知就是完成本职工作,对经营管理决策需要的相关数据不关心,没有整体观念。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财务工作的要求、侧重点发生了改变,对财务人员的角色认知发出了挑战。在新的财务工作条件下财务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定位进行重新认知,按照财务共享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重新理顺工作职责、未来工作岗位的发展变化对自身的影响,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企业实现财务共享要求财务人员同时兼任不同的工作岗位,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得到全方位的整体优化,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综合财务管理知识,具有战略思维和良好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数据信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水平。在经营管理中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沟通能力,从企业全局出发合理配置企业经营资源,优化企业的各种业务结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财务管理相关软件做到熟知,遇到一般问题有能力及时处理。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后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认知观念,适应新时代的到来。

4财务共享对企业财务人员迎接挑战的对策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成为可能。财务共享对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顺应时展要求,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规划好自身发展的路径,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4.1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比较单一,工作内容比较机械,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相对比较固定,平时业务工作量大,工作整体来说难度不高,对财务人员来说只要完成岗位工作内容,就完成了职责,不需要进行财务创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财务人员必须改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改变原有的固定思维方式,不断突破自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企业财务共享的实践工作中,突出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在财务共享实践中开拓创新,成为大数据技术时代的跟随者。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后,现有的财务人员应该拓宽自身的认知空间,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尽快融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新型财务人员。适应企业财务共享要求,按照不同等级、不同层面和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企业财务人员只有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受到企业的重用,为企业的发展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4.2企业财务人员要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

企业财务共享需要多种层次的优秀人才,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精细化、层次化分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能力要求。对广大的企业现有财务人员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机遇的到来,对自身进行全面认知,针对未来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准确、客观地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途径,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未来的成长铺平前进的道路。在适应财务共享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应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对自身专业胜任能力进行客观评估,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正确进行自我评估与自我认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自身的不足逐一确认并分析原因,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以真诚的态度开展学习活动,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书面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学习能力,向有经验的专业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学习,有危机意识,要树立不学习就没有未来工作岗位的思想。

4.3企业财务人员要积极转型

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实现财务工作的转型,由传统的财务人员转变成管理会计人员。企业财务人员转型是为了适应财务共享工作的需要,充分说明了未来财务管理工作大有作为,财务人员未来的发展是大有前途的。财务人员应该主动接受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更新观念,努力实现工作岗位的顺利交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把握财务共享工作要求,积极投身学习新知识的环境中,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时代,只有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能顺利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升级工作,才能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存在价值。一个合格的新型财务人员在自身的职业发展进程中,对未来职业规划要全面,分清层次,将自身的未来发展置于科学的职业规划之中,使自己始终能够把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田文.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人员转型的影响[J].中国商论,2020(3):36-37.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4

(一)工程项目财务管控模式

工程项目财务管控模式包括管理理念、机构与人员设置及职责与权限、管理流程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工具、过程监督检查及绩效管理等,是企业独特的财务管理经验积累,作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

(二)工程项目前期财务策划能力

工程项目实施前所进行的总体财务战略规划,包括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费用控制策划、分包或协作成本控制策划、设备物资采购策划、管理费用及税收策划、利润策划、资金需求及融资策划等,并反映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重大重要财务风险,形成前期财务策划方案,以及对策划方案的复核和审批,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控制的依据。

(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财务风险揭示与控制能力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动态识别影响财务目标的风险事项,并评估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具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嵌入内控系统,是实现工程项目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

(四)工程项目收支结算与资金管理能力

工程项目具有阶段性结算特点,但客观存在合同解读与执行、变更设计或设计变更、新增减工程等复杂情况,需要建立一套充分支撑结算要求的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制度,并依据结算特点合理测算工程建设资金需求。结算风险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工程项目财务合规控制能力

工程项目建设涉及较多规范管理,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从,以及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具备设计健全完善、操作性强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职及协同实现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保障措施。以上五项财务管理能力是依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配套指引(2010),结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所界定的五项综合性财务管理能力,反映在前期、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内容。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现状及评价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更多关注财务合规控制、财务收支结算和财务表现能力及其结果,而对前期财务策划、过程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较弱,狭义财务管理模式特征显著。这一模式重点关注收入和成本费用的计量和确认,而对其发生的科学合理性并不直接控制,当风险发生并传递到财务上,发生亏损或未达到预期经营目标时,财务实际已无应对能力。

(一)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评价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一般采用项目经理制及财务主管委派制,项目部按工程建设需要设置工程质量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围绕合同履约,财务管理以营业收入完成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中心。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清晰。受招投标的影响,不同项目营业收入利润率客观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不能真实反映项目部经营管理水平。其二,财务管理未与风险管理较好结合。工程项目存在较多的变更,而对合同的解读、分包及结算等主要集中于经营管理部,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往往导致重大财务风险发生。其三,会计管理以合同(标段)为对象,未按分步分项法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不能及时揭示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会计更多起到核算的职能。

(二)工程项目前期财务策划能力的评价

前期财务策划对确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风险评估起到重要作用,但诸多施工企业并未建立前期财务策划管理制度,未实施前期财务策划,或者由于成本费用基础管理信息欠缺,财务策划方案不尽科学合理,财务预算方案与实际执行偏差较大,不能对整个工程财务管理起到控制作用。

(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财务风险揭示与控制能力的评价

目前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合同履行、变更、新增减工程、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未加以识别和揭示,评价其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财务管理处于工程建设的后端,当与财务管理目标产生重大偏差时,实际已无较好的应对策略。

(四)工程项目收支结算与资金管理能力评价

完整齐备的资料是工程结算的基础,但大多施工企业相关工程量表单填列、监理签证、业主确认与结算等流程管理并不规范,在工程变更情况下,往往发生结算风险。一些工程未结算款大量积累,导致资金困难。

(五)工程项目财务合规控制能力评价

工程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与完整性,以及可操作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在制度设计上,目前更多关注财经纪律及相关法规,而较少从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完善财务制度,如施工过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在制度执行上,一些制度不明确、可操作性差,而有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执行不力,如分包合同分级审批及分包结算管理。

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仅体现为事后合规控制能力,而应在事前、事中嵌入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体现创造价值的功能。前期财务策划,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事后合规控制“三位一体”,才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应达到的基本状态。

(一)优化和改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

一是做好前期财务策划,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涉及大量基础工作,包括成本费用项目及控制标准,可能发生重大财务风险,以及财务策划方案审批与执行管理制度。二是调整项目部绩效考核方式,从营业收入完成率(合同完成率)、营业收入利润率评价调整为目标利润完成率主导的绩效考核模式,消除因招投标差异带来的冗余,更多体现管理创造价值。三是拓展会计监督与控制的职能,按分步分项法细化会计核算对象,归集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信息,动态评价预算执行的偏离情况,揭示工程建设过程存在的风险。

(二)建立与完善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是将前期财务策划作为风险控制的基本手段,最终体现为工程财务预算方案,分解到分步分项工程及年度实施计划中,使预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并作为执行和评价的依据。二是针对合同履行、变更、新增减工程、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重要财务风险,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如合同变更(含变更设计或设计变更),应有分级审批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并动态调整预算控制方案;再如结算,应有结算报警制度,对未结算款项达到一定阀值,明确应采取的对策,而对分包结算,应依据分包合同,在结算依据充分前提下,采用集体联签制,确定支付款项、金额及方式。在流程管理中,针对关键风险点,使财务活动均有相应内部控制。三是建立项目中期综合性财务评估制度。评估目标不仅在于合规性(内部审计),还在于预算编制与执行、合同及变更情况及在建工程财务状况、财务信息传递及风险揭示与评估和应对管理、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等,判定其“在控、可控”程度。

(三)规范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流程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5

(一)管理因素

受到地域距离的限制,国内企业只能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远程控制。远程控制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国内企业无法及时对海外项目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给海外项目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所在的法律、经济、文化环境都与国内不同,因此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与国内的财务管理体制必然有所不同。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原有的财务制度,就可能造成项目财务制度不适应于所实施的海外市场,由此给项目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影响海外项目的实施。影响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税收管理。第一,资金管理风险。首先,融资风险可能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主要的资金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海外工程的业主经常要求我国企业提供保函,但是我国国内银行对于开具海外工程项目保函条件比较苛刻。一般来说,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我国银行在保证金支付比例与授信额度方面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海外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巨大,向银行贷款数额一般比较大,但是近几年我国银行的贷款基准率多次上调,加剧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其次,资金安全是海外工程项目要面临的最严重的资金风险。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工程完工、回收资金前通常都要先垫付资金。一些海外工程项目受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业主延期支付工程款或者拒付项目工程款,项目经营者无法及时回收工程款。第二,资产管理风险。目前我国的海外工程项目的资产管理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重视资产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往往有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和施工作业场所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体系。施工部门在完成施工后,由企业完成对资产统一管理的工作。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出现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闲置与重复购置,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一是资产的损失风险。受到汇率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外的施工机械的资产价值发生了贬值。而且,随着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不断加紧,我国企业的海外新签合同额减少,开工率降低,造成了部分海外施工机械的使用率下降。如果施工机械出现闲置现象,或者在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将人员撤回,将机械滞留于海外将存在损失风险的情况下,将资产回运国内将有可能造成一笔巨大的开销,增加企业的财务支出。第三,成本管理风险。受到工程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的影响,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如果施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增加整个工程项目,就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造成项目亏损。工程的成本包括内在成本和外在成本。工程的外在成本受到工程所在的市场材料价格、设备运输成本、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计划工期的延误也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控制。工程的内在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务支出、培训支出、办公支出等。第四,税收管理风险。与国内的工程项目不同,海外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地点在海外,存在一定的税收管理风险。各国的税收管理制度都不相同,使得我国企业海外项目的税收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税数额计算方法和征税方法都比较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得以掌握。因此企业在对税收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外汇因素

第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削弱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应收海外外汇款等外币资产的汇兑损失。相对应地,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成本,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减少了我国海外项目的中标数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成了我国一部分企业已逐渐退出了海外市场,一部分企业甚至因为资金无法收回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局面。第二,国外的外汇管制政策增加了外汇风险。目前世界上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严格外汇管制,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很多国家等。另外,还有20-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部分外汇管制,如法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较大,经营利润难以汇回。

(三)人才因素

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专业水平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控制或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税收金融政策的把握能力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等方面,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接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以适应海外工程的要求,就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海外工程项目财务控制与防范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识别,从源头控制风险

首先,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投标时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市场情况。考虑到施工机械的有效利用,在投标时尽量选择有市场潜力的国家或地区的项目。企业负责人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综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分析该地区的市场潜力,制定发展计划。其次,在合同签订前要对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法规、合同法规、政策、社会文化环境等,并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具体细节。企业在合同签订前要对招标文件进行研究,分析各项支出,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初步估计。最后,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项目所在地的法律顾问,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尽量避免由于合同的问题给海外工程项目带来风险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管理风险

第一,要加强资金管理。企业的海外工程项目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和业主。首先,企业可以收集银行的优惠信息和政府相关政策,尽量降低项目的信贷成本。其次,要建立全新的资金链,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合理控制项目支出的资金流动。最后,要监督合约的履行,防止业主逃避履行支付价款的责任。第二,要加强资产和成本管理。国内企业可以建立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统一“钱”和“物”的管理。首先,将项目预算进行分解,分为采购成本、管理成本等成本项目,制定出完善的项目成本计划。再者,确定每一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及负责人,由负责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并对其成本予以控制。一般而言,选择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应优先考虑管理相应内容的部门,比如现场施工的部门负责控制施工成本,采购部负责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等。最后,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对项目的成本、资金变化进行监控及统计变化,及时预警项目中的风险。第三,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施工企业要引进具有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培训,确保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可以符合海外工程项目部门的要求。

(三)避免外汇风险

第一,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币种进行结算来弥补汇率损失,降低汇率损失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汇率分析,对不同币种的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币种。另外,还可以利用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或者金融衍生产品降低汇率损失风险,避免损失。第二,为了减少项目所在地的外汇管制政策的影响,当地的货币额最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结算时也尽量避免使用当地的货币。

三、结束语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6

项目风险是现实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导致项目的收益水平发生偏差,项目风险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等,其中政治风险、融资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可以归到外部财务风险中,企业施工期由于管理、采购、施工以及设计等形成的财务风险属于内部财务风险。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筹资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近几年来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非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这些地区是我国施工企业主要的海外市场,在这些地区,有不少国家的内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政权频繁更替,不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为我国海外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在政权更替中,有部分国家的政权完全无视原有工程合同,强硬的收回工程项目甚至拒绝支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受到的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战争和一些恐怖事件还会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海外施工项目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体现在了外汇方面,海外施工项目会存在多种货币的交易,国际汇率的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在项目的施工中国内外各种材料以及设备产生的成本将会受到外汇的变化产生重大变化。在工程阶段中货币汇率的变化也会为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汇兑风险。海外工程项目中,一般要求施工企业先行垫付资金,而且工程承包合同中会对预付工程十分严格,实际支付的付款会在项目开工后好几个月后才能到达。项目正式开工后,施工企业还会遇到拖欠款项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财务风险。海外施工项目面临的内部财务风险有很多,分布在整个项目的施工中,如在工程前期贮备阶段中,开展设备技术交流以及施工方案的确定等都会有很大的风险。在设计阶段,关键技术的采购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近几年来,虽然海外施工企业数量急剧上升,但是管理制度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并没有有相应的发展,不少的管理人员缺乏海外项目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不够高效。

二、外海施工项目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海外施工项目中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风险控制中,不可能对每个可能存在的环节都给予重视和控制,因此需要重点分析财务风险面临的主要风险。海外施工项目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管理、外币结算、风险认知不足以及筹资风险方面,其他方面的风险也存在,只有没有这么突出。

(一)管理风险

海外项目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决策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采取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虽然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但是无法适应境外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需求。由于施工地点较远,国内监管存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距离,在采取监管以及资金的调度中,延时、应变力差是经常发生的事件,导致项目的采取风险无法及时获知。另外专业财务人员很难以适应境外工作的需求,很多企业驻外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基本没有什么境外工作经验,适应能力比较差,不能及时的为风险防范提供专业的意见与建议。对海外市场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项目部由于没有认识到海外风险的严重性,造成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管理中,承包建筑各个方面都比较陌生,非常容易导致合同签订中出现漏洞,增加诉讼以及赔偿风险。

(二)汇率风险

在海外的承包合同中,合同和结算金额通常以外币形式,美元以及当地货币是最常采用的外币币种,而且在承包合同的签订中,执行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以上,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货币也是有多种形式,这就意味着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单从汇率风险进行分析,海外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有好几种类型。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方面分析,人民币一旦升值就意味着国内为境外项目部采购设备以及材料等支付的增加,产生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另外项目部所在海外地区,受到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元大幅度的贬值,导致当期货币汇率产生严重波动,进而极大的加大了项目施工成本,美元贬值越大,外币贬值损失越大。另外海外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菲律宾、刚果等地区,国家政治以及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抗击国际金融通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可以说汇率不时发生变动,导致企业面临非常大的采取风险。

(三)筹资风险

在海外财务风险中,筹资风险是比较突出的一种。在前文提到境外工程承包合同会要求施工企业垫付一定的资金,而且开工时间必须按照期限,因此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以肯尼亚为例,在项目开展初期,施工企业需要预先购置的资金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仅设备的资金就占到了1500多万元,而这些资金是在开工后3个月才能达到资金。这些意味着施工企业在开工初期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导致公司银行信贷成本大幅度增加,财务风险大幅度增加。除此之外,海外施工项目还普遍存在结算延时的情况,如第三世界国家,由于资金不足,会存在支付不及时或者不稳定的情况,导致结算延迟,为海外施工企业的资金流转带来严重影响。以肯尼亚项目为例,该国家出现特大旱灾,当地政府的资金使用在了购买粮食方面,因此没有办法支付资金,施工企业想要继续维持项目部的工程进步,只有调动国内的资金,导致公司的贷款上升,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控制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控制新措施,风险控制一般从管理手段以及技术手段进行控制,管理手段中需要组建高效率的组织结构,技术手段则是通过规避、自保等技术方式控制财务风险。在执行控制计划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在财务风险控制中需要使用科学控制手段,实现控制成本的最低化;在企业的管理中,需要将风险管理贯穿在整个项目成本的管理中,也就是遵守全方位管理原则;在风险管理中需要遵照权责结合的原则,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在风险管理中还需要遵守动态管理原则。

(一)控制管理风险措施

建立境外采取监管局局域网,这项措施主要是为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而制定。针对互联网线路较差的地区,可以采用租用国际海事卫星的方式来建立境外监管局局域网络,随时远程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把海外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及时报道总部,做出决策,处理好项目资金的问题。根据境外工作的性质的不同,修订企业采取管理制度,为了满足海外项目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方法,采用本位币的记账方式来准确反映海外施工项目的会计信息。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中,需要选择有经验的以及外语水平良好的专业财务人员来开展工作,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熟悉项目部所在骨架的相关法律的规定,提高英语水平以及自身的沟通水平,熟悉当地文化,尊重当地的通行习惯等。在合同管理中,由执业律师和会计师进行深刻,争取有力条款,避免表述不当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海外项目财务控制中需要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建立高效的财务集中控制制度,借助统一集团内部现有的制度,有效的实行权限控制制度。在企业的管理中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紧密结合项目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减少管理风险。

(二)汇率风险控制措施

在汇率风险的控制中,主要是通过规避风险、分散风险以及减少风险来控制财务风险。国内总部需要每月定期绘制国际流通货币兑换的分析图,所在地区货币与美元的分析图等,随时关注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收集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如国际政治、外汇政策以及经济等,保证能够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设定汇率预警线,一旦出现剧烈的国际汇率变化,就需要及时采用应对措施,减少企业受到的经济损失。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到汇率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尽可能地在合同条款中争取对自己有力的条款,从法律上来规避风险。如在科尼亚的施工企业,一旦美元汇率发生重大变化,就会导致购企业的巨大损失,因此在承包合同中要求以科尼亚各地货币进行支付,尽量不采用美元支付,规避因支付产生的损失,这点在前文已经简单提到。在签订合同中,需要制定回避保值条款,选择具有稳定价值的币种进行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在合同中若是采用统一的固定汇率,也可能导致损失,在条款中增加与业主共同承担汇率风险的条款,减少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转移风险主要是通过金融手段进行控制汇率风险。可以与银行合作,通过提前锁定汇率,预期买卖外汇这种方式来转移风险,减少损失,这种方式仅仅需要支付少量的违约金,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降低汇率风险的措施。如与国内某银行做货币交换交易合约,使用规定汇率,并采用固定汇率结算,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三)筹资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筹资风险,企业需要从拓宽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与金融机构充分联系,利用银行信贷的各种优惠政策,提高资信等级,减少保证金的支出。可以构建一些新型资金链条,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很多情况下,一些海外施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可能单单靠着一家企业,因此企业需要构建银行、合作单位等新型资金链,选择融资成本最低的资金获取方式,尽量少使用大量银行贷款。在海外施工项目启动后,需要做好全面预测准备工作,包括保函保证金、人员出入境等的预测工作,合理使用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减少计划外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资金周转不通的情况。在获取运转资金中,可以尝试其他的一些途径,包括工程物资的付款方式等,缓解施工阶段出现的资金压力。企业需要与业主洽谈,争取不同阶段的工作,缓解保证金的压力,可以采用分包商提供担保的方式分担资金风险。企业还需要加大工程款的追索工作,在项目的实施中,最大额度的收取业主付款,在合同的签订中就做好全面索赔工作,避免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导致的损失。

四、结束语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7

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以下几种特点: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风险只能避免,不可杜绝;潜伏性和危害性,由于国际施工的项目建设周期长,单位造价高,施工进度安排和物流配送失调,致使风险的潜伏期加长,危害性加大;影响广泛性,国际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国际行业信誉。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EPC总承包合同本身就决定了其面临各种风险,在实施过程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阶段性主要风险。

二、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和成因

随着我国为解决国内剩余产能和就业难题,力促国内施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环境为我国施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但同时风险也随之产生,加上国内施工企业自身参与国际工程管理实践的经验的缺乏,导致施工企业极易因疏于财务风险管理而陷入困境中。

(一)投标风险。

投标期间,施工企业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报批手续有欠缺、业主信誉度不高的项目要谨慎选择,不能只求降低成本来中标而忽视项目质量,同时要避免国内同业企业恶性竞争,当然能通过垄断性指定或排他性合同投标条款来获取高单价国际合同为最佳中标合同模式,如核电工程的独有技术获得排他性合同,或者通过其他投标方不具备的大型物流组织配送体系降低成本来获得国际工程EPC合同等。中标之后要仔细研究合同,进行标后总结会,为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等不确定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投融资风险。

投融资风险产生于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因业主自有资金不足而帮助其进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风险。若EPC总承包施工企业对业主项目直接投资,那么投资产生的风险就全部由该企业承担,项目如果出现问题,特别是国外业主对企业实施的项目不认可,那么企业可能会面临相当大的损失。若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只是帮助业主申请第三方融资,那么施工过程中,出现业主与第三方因投融资出现纠纷,对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也有工程停工等不可预见性风险。

(三)设计、采购、施工成本控制风险。

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所处于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施工企业若不根据具体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以及施工条件来制定出业主签字确认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及设备材料采购配送方案,那么很有可能因设计不符合合同规范、采购设备和材料不匹配、工期进度安排不合理等导致工期延长、成本增加,最终项目失去控制,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和现金流危机。

(四)竣工结算风险。

项目竣工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财务风险,反而会因为前期存在的缺陷导致已完工程得不到业主认可和签字验收、最终导致工程进度款无法全额收回、质保金无法回收,这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财务风险。对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形成的停工损失等未及时进行现场签字确认报送,可能造成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同时回款滞后导致外币收款汇率变化引起财务风险。

三、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策

(一)优化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外部环境。

对于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环境,企业仍然可以积极应对:首先,对于中标后合同中的条款,尤其是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条款应着重分析,必要时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来化解风险;科学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并适当调整企业内部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宏观环境的发展。对于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本身则应注重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和严谨的内控体系。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一个低风险的环境。

(二)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工作。

投标前,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项目的风险成本,投标过程中应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情况以及企业正常运营所应具备的资产,树立投入产出效率的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以此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中标后,对合同内容应考虑周全,消除因合同表述不清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为降低合同风险,应建立合同审查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预测、分析水平以及培养对财务风险识别的敏感力。

(三)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国际工程EPC承包合同具有项目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的特点;对成本控制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严格把握物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做到物资采购有计划,质量有保证;同时合同应约定对分包工程的成本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管控项目进度,降低分包商因成本超支而不能履约的风险,最终控制项目成本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控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要求,为深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此外,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要求,通过制定制度、理顺流程、分析风险、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加强监督,形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放”不意味着“放任”,“管”不应该是“管死”,在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科研服务”的模式,搭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将“互联网+”思维方式和会计领域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科研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科研管理系统很难与校内其他部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不同系统开发商不同,使用的数据字典也不尽相同,导致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程度低,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主要依赖于人工传递,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从校内其他系统中导入所需的科研人员及经费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在职称评定、博硕导评审、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工作中均涉及科研成果数据,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材料并填写各类不同的表格,管理人员也要多次审核科研数据,效率较低。

1.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某些模块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科研成果采集仍沿用老一套的“录入-审核制”,费时费力低效率,教师缺乏录入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并且数据不及时,管理人员无法使用这些数据;知识产权未对接国家局数据库,不能及时提醒缴费,管理服务滞后;尚未与学校本科生、研究生人员库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数据统计难;教研信息未纳入数据库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数据分离,老师呼声高;尚未与档案管理系统连通,电子科研文档孤立,不利于历史数据的归档查询。

1.3科研管理系统重数据量,轻数据展示,缺乏辅助决策功能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对数据统计结果通常以Excel表格形式展示,形式比较单一,数据量较多时展示效果不直观。此外,科研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对数据的使用只是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缺乏对数据内在信息的挖掘和分析,难以服务于学科交叉、优势学科遴选等学校重要决策工作,无法给科研管理人员和校内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1]。

2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助推高校数字化,便利化校园建设

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管理系统不仅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化校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数字化校园系统,有利于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2]。

2.2促进科研财务信息公开化,助力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及时梳理各类经济活动、整合内部控制流程,将内部控制的权力制衡与科学决策的统一性固化在信息化系统之内,将各项内部控制标准落地落实,有效约束各项经济业务,抑制违背内部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2.3提升科研管理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

不断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跟踪服务,解决过去无法处理的巨大数据统计分析问题,实现科研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科研经费到账认领周期。强化业务审核,将原纯手工纸质申请审批等线下办事流程搬到网上,各部门、各经办人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处理过程实时反馈到互联网,科研人员可以随时监控业务处理进程,保证办事流程公开透明,有利于加强高校机关作风效能建设[3]。

2.4实现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协同工作,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上线,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同一系统上分工操作,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规范了业务流程,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我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3.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

为了实现科研财务跨部门数据共享,采用与财务系统相同的供货商,针对科研管理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系统开发,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设计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科研办公管理、科研队伍管理、平台中心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3.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3.2.1科研办公管理

(1)个人工作主页:显示登录人员待办事宜及科研成果等个人相关信息,并可根据显示内容直接进入相关信息办理界面。(2)科研办公:通过新闻公告,消息管理,内部公文管理实现科研办公文档及通知的管理。主要包含科研办公相关文档及通知的、审批、查询、分类归档、上传、下载等功能。

3.2.2队伍管理

(1)科研队伍管理:对科研活动相关人员及组织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包含人员管理及组织结构管理,支持本校人员、外校人员、学生、专家等人员信息的管理;支持院系单位、管理单位、其他单位的管理。(2)平台中心管理:包含研究机构、科研团队、协同中心管理。

3.2.3项目管理

(1)纵向项目管理:根据纵向项目的管理特点,通过不同角色划分不同的管理模块,涵盖纵向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项管理等过程管理及相关过程中的人员、文档、经费管理。主要功能模块有项目概览、项目列表浏览、项目立项、预算变更、合同变更、绩效发放、项目导入、项目文档等。管理过程中针对纵向项目与财务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实现科研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的紧密衔接,达到科研管理与财务经费管理的全面对接。(2)横向项目管理:根据横向项目的管理特点,通过不同角色划分不同的管理模块,以合同为主线实现横向项目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模块有项目概览、项目立项、合同变更、项目文档管理、合同导入等。管理过程中针对横向项目与财务项目经费的管理特点,实现科研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的紧密衔接,达到科研管理与财务经费管理的全面对接。

3.2.4项目经费管理

与学校现用的财务系统紧密关联,通过系统间的数据及业务流程关联,实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主要分为科研预算管理、以及科研到款管理、科研项目与财务经费的关联管理等模块。通过与财务系统相关数据与流程的平滑对接,实现了科研立项、预算申报、到款认领、科研提成及科研票据的跨部门管理,提升了原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手段,大大提高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3.2.5科研成果管理

(1)科研成果管理:对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及成果认定统一管理。主要按照学术论文、著作、成果获奖等对成果认领、认定审核管理并统计分析。学术论文管理主要通过机器人实时从CNKI、SCIE、WebofScience、EngineeringVillage等数据库抓取我校署名的科研论文,并自动关联JCR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直接向论文作者本人推送论文信息,由作者登录系统后认领并完善信息,减少老师的录入工作量及管理人员的审核工作量。(2)知识产权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权限对科研过程中专利成果、著作权的认定及管理。(3)学术活动管理: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权限对主办会议、学术讲座及参加会议情况进行管理。

3.2.6科研统计管理

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科研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支持主管领导部门要求的数据上报格式,生成相关报表;支持学校的多种科研统计口径,生成相关报表信息;支持从财务系统直接获取经费执行情况,实现相关资金情况报表数据的准确生成。

3.2.7数字化校园接口

科研系统通过与学校数字化校园进行对接,实现科研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科研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系统每天同步教职工、学生基本信息,以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准确。

4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以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为手段,基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实现科研项目从合同审核立项、经费到账认领、财务开票申请、指标下拨、预算录入、预算变更等科研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学术论文、成果获奖、知识产权等业务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以期达到数据传输管理“无纸化”、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过程“透明化”、科研财务处理“智能化”,努力实现让科研人员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贾?,徐奕卓,李磊.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8(3):69-70.

[2]杨双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信息化创新与构建[J].财会学习,2017(11):197-198.